|
根据Bloomberg报道,中国在上一轮北京谈判中,提出在2019-2024年之间增加总值约10000亿美元的进口,在2019年的进口从2018年的1550亿增加到2000亿,2024年最终增加到6000亿。这样在2024年可以达到美中贸易平衡。据说美国谈判代表表示怀疑中国的承诺,并要求中国把6年时间缩短到2年。9 v& I; [9 c) D7 z( J1 d$ v% j8 s
, R F9 q. [% B$ C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 ... srnd=premium-canada3 A, ~& L; t! f& S
5 Y* Z) m! G" B p0 v. E( p美国的反要求当然是典型的讨价还价,美国很可能不会坚持这作为最重要的条件。最大的问题有好多:
$ Q8 ~( }4 o! W7 j$ s5 D1、中国要扩大进口,进口什么?
9 S3 P# b# Q G2、结构性的扩大进口是可持续的,否则2024年以后怎么办?
& n0 G3 S. t* o, p# a+ m3、随着美国逆差的减小和经济增长,中国对美出口会进一步增加,再次拉大美国逆差,不过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大1 ], Z) V" _3 g# k* R' S4 Y2 \% X+ m
4、这不解决美国要求的“中国结构性经济改革”的条件,也就是说,中国必须对美国无条件开放市场,不能用政府拉动促进中国制造2025) D, E# z7 I% {5 `8 |
0 L$ I: C' T0 g& i& C中国可能增加美国油气进口,但随着中国能源结构转型,油气进口的增加空间不大。还有中国已经长期投资的其他来源,像安哥拉、委内瑞拉,还有中东、澳大利亚,更不用说俄罗斯和中亚。为了满足美国而损害其他准盟国是有害于中国的全球战略的。; D2 ]: @+ N! k" r# r3 `1 Q: Q
2 X, [4 D s5 k) K+ a' s+ F3 x大豆的进口增长也是有限的。经过这一遭,中国会对猪饲料结构有所调整,降低对美国(和其他进口)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南美、俄罗斯大豆也将增加中国进口中的权重,分散化永远是对的。
$ {& g" S, l) z6 D8 [
" |) L+ k% Y. H [; H美国汽车?别扯了,除非是美国组装的奔驰、宝马。0 v' l h8 m* D* a; a- I. h$ u( S
' }# x/ X( c. R) L: K1 s
美国芯片?短期内,这是有大幅度增长空间的。这也对牵制美国反制有利,迫使美国在制裁什么的方面投鼠忌器。长期的话,对美国同样不看好,因为中国芯片工业正在迅速赶上。高端芯片对美国的依赖可能将长期存在,但这是Walmart包包和LV包包的差别,谁的市场更大?哪个才能支撑国民经济?这个不用多说。9 p5 C5 g! X- s) `
1 V, X6 D( T0 ~1 |5 q8 X+ V( z* @# I9 `
结构性互补的问题不解决,贸易平衡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但美国经济的“去制造业化”才是美国的结构性经济问题,这个问题中国没法帮美国解决,要美国人自己解决。从奥巴马的“再工业化”叫到特朗普的MAGA,看来美国人还没有从“说”转变到“做”。能转得过来吗?不知道。
; I# h) G3 Y2 w
7 D+ l6 S+ J8 A! ~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没有改变,手里要是有点钱了,不用光是不舒服的。往哪里用呢?从中国买买买!, J# g( ]% v9 ^& c% G8 ^& Q
, T1 f2 B1 G6 y) Q& T9 K9 j中国会对美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但肯定不会是无条件的。有控制的开放正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秘诀。这方面,美中会继续交锋,没有悬念。1 {2 K8 z3 Z3 ]
; o( u, |9 B2 Q5 B7 v( D
美国要求中国政府不得用政府资金促成、拉动新兴产业(对中国而言,对美国已经是成熟的领先产业),必须“绝对按照市场规律”,这当然是虚伪的。美国现在还领先于中国的工业、技术行业正是早年政府拉动的结果。但中国政府现在就不得在这些领域拉动,那是逼着少体校小赤佬与奥运冠军同场竞赛,格杀勿论是没有悬念的。这也是中国不可能答应的。
! T) \+ P. x v
c* _! w5 Y# R) J0 P7 P2 g/ B! _+ ~如果这是刘鹤带到美国的条件,就看特朗普有多急着要停战了。 l. m+ {3 e1 o" D
& T8 h6 f) W# V7 E* x+ ?& L( C特朗普现在三面楚歌,但铁票的支持依然如故。这是奇怪的政治现象,反映的是美国政治的高度分裂。特朗普对待自己困境的战术似乎像珍珠港后的日本,用四处出击、到处放火的办法迫使对手穷于应付,以争取时间。问题也是一样的:争取时间后干什么?
3 A0 r+ o! [, X8 x" }$ }. ^
* ^% X; h2 ~( O. F, F9 C珍珠港之后,日本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战略,争取时间是以观待变,弄到哪里是哪里。这样以战术作为战略的做法导致必然的失败。而且美国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后,根本不容日本以观待变,日本的战略空间迅速萎缩,从四处出击很快变为四处被动,最终战败。) A9 a+ V O, w9 g
5 z9 F& G( W. S1 d: R$ a( w# n3 r美国的问题有两层个面。一个是特朗普层面,另一个是美国的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 N$ J1 ~# k% o" V1 K
1 L3 p" O0 [' B4 @ z4 R/ E特朗普对剩下的两年(甚至剩下六年,如果他在2020年大选中再次当选)没有明确战略,大选时的口号到现在依然是口号,一点路线图都没有。不过,特朗普能把接下来两年总统有惊无险地干完,已经不容易了,还要求战略构想,可能是要求过高了。
+ m+ r" Y, _; |' x- N1 z/ W* j2 s' I5 {8 q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两党轮换制本来就不利于稳定、持续的长期发展战略,现在两党恶斗,就更加不可能形成这样的战略了。这使得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继续政治动荡、经济停滞(尽管帐面上的虚涨可能还会继续)。
" O5 B) `. I8 L4 K1 e# r
. p* [+ { f. J0 j( q- D5 r/ U美国经济进入停滞了。GDP不是可靠的判断经济全局的依据,只是便于使用的单一指数。这对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尽管是出于不同的原因。美联储磨叽了十年才犹犹豫豫加了一点基准利率,就导致圣诞节前的惊涛骇浪,证明的不是美联储的莽撞,而是美国经济基础的脆弱。但道琼斯指数除了短暂暴跌外,还在一路增长。连美国GDP都在“高速”增长。但美国“去制造业化”带来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呢?还在继续恶化。8 a {# C% S* J( I: o
, P$ [! L% Y7 W: x' V9 f/ v美国人是看到问题的。少数人清楚地认识到了问题,多数人清楚地感觉到了问题,但谁都说服不了谁,形成足够的凝聚力来一起解决问题。说到底,谁都知道要壮士断腕,但要断的必须是别人的腕。
/ @) U4 t: d0 V' _. ~- t( x
- n' g. s3 a% ~9 t6 }% {个人所得税是美国税入中的重要部分,比重远远大于中国。美国税务局的数据表明,在2016年,收入最高的10%的人缴纳了全国所得税的70%,2018年应该大体相同。这说明美国已经到了少数人花钱安抚多数人买太平的时代了。问题是社会福利只是纳税支出的一部分,其他用公共资源的国家建设也是要靠税入的,但买不到太平其他一切免谈。难怪美国财政越来越紧张。! M$ M, G9 m# k4 e! B
2 e! |* D3 a# L4 f: r/ W! o美国是靠壮大中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中产阶级没有严格定义,在马克思时代,中产阶级就是糊口都有困难的佃农和“何不吃蛋糕”的贵族之间的所有人,典型为匠人、商人等,现在也可很笼统地定义为“温饱有余”但还算不上富翁的人。中产阶级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在美国,上到百万富翁,下到平民百姓,人人喜欢自称中产阶级。要是不提家产,相信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杰夫·比佐斯、伊隆·马斯克都情愿自称和被称为中产阶级,而不是超级富翁。但美国税务局的数据清清楚楚地显示,至少在经济层面,美国中产阶级的萎缩已经非常严重了,说消失可能都不为过。
" G O" C% S; P h! I+ F; i o( D, m K0 W0 Z5 j
中国崛起在经济上也是以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为特征的,尽管很多早已超过温饱的人依然不愿意自我认定为中产阶级。重建中产阶级是美国的当务之急,但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中产阶级不是靠“说”出来或者“炒”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也就是说,重建美国中产阶级的过程必定与美国“再工业化”(这里并非支持奥巴马,只是借用他的说法)相连,这也是结构性地消除美中贸易逆差的关键。美国只有真的拿出中国需要的大宗产品,才可能平衡美国需要的大量中国进口。
6 h1 I& G: u( a. a9 ]& U6 P% S8 I/ Q; v
但美国朝野缺乏可信、可行的战略。美国方面一切照旧的话,美中贸易的结构性逆差还将长期存在。贸易战是没用的,经济、技术脱钩也是没用的,考克斯报告20年后,中国航天不仅没有被扼杀,反而成为美国人的羡慕,就是例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