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MacArthur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抗联从此过 子孙不低头

热度 131已有 1845 次阅读2013-10-25 05:31

看到“西行的风”转贴《向时常想念的人告别 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刻在桦树上的口号:“抗联从此过  子孙不低头” - 

每次想起这话,眼睛总要湿一下。。。  所谓“民族的脊梁”,正应在了这些冰天雪地中苦苦挣扎的人们身上。。。 

关东军一共有70万部队,日本是决心占领这片土地的,我不明白杨将军抵抗意义何在?” - 老鬼子金井,《我认识的鬼子兵》,方军

不但日本人没法理解,后世的“子孙”们,也时常无法理解这种“执拗” - 这样绝望的困境中,仍不肯放下武器,与自杀无异,有何意义。。。 

的确,七十万关东军加上百万伪满军警、垦屯武装,对付区区几千抗联,真个是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了。。。分区进剿、铁壁合围,隔离屯,无人区,能生存下去,本身已经是奇迹。。。 更别提他们还有汽车、公路、无线电、飞机、坦克和大炮。。。 抗联有什么?树皮,草根和手里的匣子炮。。。 从军事角度上来说,他们以卵击石的抵微弱抗,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才有了抗日英雄关书范自以为是的“假投降”。。。 我相信他是真心的,真心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他的战友好。。。 所以也就格外令人痛心疾首 - 他没有想明白:军事问题,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来就没有为了打仗而打的仗,也从来就不存在为了保存自身而保存的“抗联”。武装抵抗本身可以失败,但是武装抵抗的意义,却远远大于它能给敌军造成的损失。
(一)持续不断的武装抵抗,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武装部署,关东军迟迟不能放手南下,增援捉襟见肘的大陆战场和南洋战场;
(二)扰乱了日本“开发东北”的垦殖计划,打破其“以战养战”的梦想
(三)只要中国人没有停止武装斗争,日本人就没办法宣布“完全占领东北”,那个傀儡的伪满洲国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
(四)最重要的是,武装斗争本身,就是一面号召同胞的旗帜 - 即便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人们还是心怀火种。水电站里传来的爆炸声,和深山老林里断断续续拖出来的尸体,总能让人看到远处若隐若现的灯火,无声地鼓励着东北人民 - 决不放弃,决不投降。

投降了日本人 -- 即便是“假投降”,对于抗日军民的心理打击,也是无比沉重。抵抗的旗帜倒了,人们没有了盼头,黑夜更加难熬了。“九一八”之后,马占山嫩江桥一战,闻名全国;后于战局不利之时“诈降”。虽“诈降”之后旋即反水出逃,重竖抗日的大旗,但其号召力已大大下降 -- 谁还愿意跟随着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又投降日本的人“抗日”呢?他没有意识到:他的抵抗、他的名望,才是他最有力的武器。他“诈降”之后,日本人马上开动机器,大肆宣传,无情地摧毁了他最宝贵的武器。。。 

汪精卫也没有想明白 -- 或者说假装想不明白这一节。。。 口称为了拯民于水火,“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但他的那个“拯民于水火”的南京伪政府马上就成为侵略者剥削同胞最有力的帮凶。。。 

关书范的愚蠢就在于:没错,“不投降五师乃至于二路军残部一定会被日本人全部剿灭,投降了或许就能躲过这一厄”;问题在于,靠投降躲过了灭顶之灾的二路军,那还是抗联的二路军吗?!为了治疗肿瘤,一刀把病人捅死,肯定能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对不对?

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们会后悔吗?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历史能重演的话,我相信她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她们是无畏的战士,贪生怕死的话,早就坚持不到那一刻了。

一肚子草根棉絮的杨靖宇,是站着死的。日本人再愚蠢,也该明白了,他们,才永远没有胜利的希望。。。 

杨靖宇胜利了。

1

膜拜

鸡蛋
65

鲜花
5

路过

雷人

开心
52

感动
2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2 个评论)

回复 看客 2013-10-25 11:24
德国人英国人可没象日本人这样在历史问题上纠缠不清,如果真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你的这个帖子不会引起什么共鸣。你说日本人高兴不高兴你不关心,那你又何必在乎中国汽车是否能跟日本车竞争?这样假装不关心才是真幼稚。
打不过也要打,这才是抗联的真精神。国产车现在是打不过日本车,作为消费者变着法儿也不要日本车厂日子好过,大不了我不买你车,这才是抗联精神的传承。你要“堂堂正正”,当然好啊,可是当年“堂堂正正”的国军又怎么样呢?
回复 包子 2013-10-25 11:28
西行的风: 你写的也很感人。
可恨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买日本车。
日本车这个问题,我这么看,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品牌和产品的生产没有绝对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日本丰田车,用的可是中国生产的车架,轮胎,发动机缸盖。这边你抵制了,那边吃大亏的是中国的同胞。
回复 MacArthur 2013-10-25 11:39
看客: 德国人英国人可没象日本人这样在历史问题上纠缠不清,如果真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你的这个帖子不会引起什么共鸣。你说日本人高兴不高兴你不关心,那你又何必 ...
继续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无助于回答谁更幼稚的问题。。。美英日意德法奥,哪个比哪个更好,恕我眼拙,看不出来。。。 如果因此指责我"幼稚",好吧,那我承认自己幼稚,不愿伤了朋友和气,如何?
回复 所以我才打高球 2013-10-25 11:57
MacArthur: 日本人高兴,或者不高兴,不是我关心的问题。用不买日本车的方式来表达抗日情怀,虽无可厚非,却颇幼稚:买德国车买英国车,你难道忘记了八国联军、庚子之耻了吗 ...
麦帅你怎写这种抒情的东西了。
回复 看客 2013-10-25 12:02
包子: 日本车这个问题,我这么看,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品牌和产品的生产没有绝对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日本丰田车,用的可是中国生产的车架,轮胎,发动机缸盖。这 ...
抗联杀死的日本人,也没有日本人杀死的中国人多。当年不是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这边你抵抗了,那边吃大亏的是中国的同胞”。你的句式不用怎么改就可以用于八十年前。
说真的,要在别处,你这帖子我根本不会理睬,但在这个主帖下,我认为必须有人指出来,因为这个主帖以抗联的名义。
回复 MacArthur 2013-10-25 12:12
所以我才打高球: 麦帅你怎写这种抒情的东西了。
偶尔要发作一下,就像帮主的诗兴。。。  
回复 MacArthur 2013-10-25 12:15
看客: 抗联杀死的日本人,也没有日本人杀死的中国人多。当年不是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这边你抵抗了,那边吃大亏的是中国的同胞”。你的句式不用怎么改就可以用于八十 ...
老兄,爱国不必冲动,这毕竟是我的日志,大家大可和而不同,如何?

八十年前打不过也要打,那是因为国家被侵略,再不打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了。现在不过是买辆车而已,哪用得着这么夸张?反应过度啦。。。
回复 包子 2013-10-25 12:20
看客: 抗联杀死的日本人,也没有日本人杀死的中国人多。当年不是没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这边你抵抗了,那边吃大亏的是中国的同胞”。你的句式不用怎么改就可以用于八十 ...
对于抗联来说,我认为您的举例不太恰当。

虽然抗联采取的是游击战术,但抗联通常藏身于东北密林,情况恶劣的情况下可以退守苏联,所以前期关东军无计可施。后来采取了屯民的方式,大搞无人区,部分国人的财产、房屋被毁,但很少有血债的记录。

东三省在当年是日本侵吞中国的最大基地,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日本人是打算长治久安的,所以对东北的中国人采取的分化拉拢的方式,主要是从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强权,并非一味的强调武力征服。这是日本狡猾的一个方面。

42年后,日本逐渐四面楚歌,因此在东北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回复 燕庐敕 2013-10-25 12:27
MacArthur: 日本人高兴,或者不高兴,不是我关心的问题。用不买日本车的方式来表达抗日情怀,虽无可厚非,却颇幼稚:买德国车买英国车,你难道忘记了八国联军、庚子之耻了吗 ...
+10086

可惜我看到的很多是空有大志却没有线路图的国内车商~~~
回复 人在江湖 2013-10-25 13:31
MacArthur: 日本人高兴,或者不高兴,不是我关心的问题。用不买日本车的方式来表达抗日情怀,虽无可厚非,却颇幼稚:买德国车买英国车,你难道忘记了八国联军、庚子之耻了吗 ...
+1
回复 人在江湖 2013-10-25 13:34
抗联从此过,子孙不低头
回复 看客 2013-10-25 13:55
MacArthur: 老兄,爱国不必冲动,这毕竟是我的日志,大家大可和而不同,如何?

八十年前打不过也要打,那是因为国家被侵略,再不打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了。现在不过是买辆车 ...
“朋友”二字,承蒙看得起。
我从来没有就反日的话题发表过任何意见,在这里没有,在别处也没有,包括现实生活。之所以反复就这个话题与你来往,不是因为什么“爱国冲动”,而是因为你的回复所表现的,与你主帖所宣扬的,是精神上的悖离。我这人多少有点逻辑洁癖,所以借着抗联的话题,跟你探讨一下当前对日我认为应有的态度。
是的,你说的没错,“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让国家强大,让中国汽车早日打入国际市场去跟日本车竞争”,这是光明正大的想法。当年,但凡有点良心的中国人,我想也应该认同“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让国家强大,让我们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
抗联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以生命为代价,我们无以苛责。我说抗联“做好了自己的事情”,不是说他们杀死了几倍于己的敌人,不是说他们将敌人赶出了家园——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真实的。我说他们做得好,是因为他们把那当做“自己的事情”,勇敢地扛了起来,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血的代价。他们表达了我们的意志,中国人的意志。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认为这是我们传统精神中最可宝贵的东西之一。
历史与现实从来就不是割裂的。回到日本车的话题,什么是“自己的事情”?
“让中国汽车早日打入国际市场去跟日本车竞争”是国产车厂“自己的事情”,他们是“抗日”的“国军”,是“堂堂之阵”。
而作为普通消费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为国产车“摇旗呐喊”?——应该的。
但这还不够,相比抗联,“摇旗呐喊”那还不够,因为我们没有付出代价。
我们放弃“物美价廉”的日本车,就意味着放弃了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油耗,更便宜的价格...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付出了代价。为表达一个中国消费者的意愿,为恶化日本车的消费环境,作为消费者,我认为这样的代价我承受得起,我也愿意承受。我当然可以选择不这样做,因为“不就是一辆车嘛”——就像东三省的普通老百姓选择当“顺民”,“不就是为吃口饭嘛”,哪有那么严重?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对那个时候的“顺民”怀有恶意,认为当“顺民”是一种错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能够理解和宽容“顺民”的生存状态,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抗联精神的难能可贵。就好像我并不因为身边有人买了日本车就认为其人可憎(别介意,我刚知道你有一辆日本车),但有人因我上面所说的原因不买日本车我一定对其尊敬有加。人各有志,朱自清饿死不吃救济粮,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更不是每个理解的人都能够欣赏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为这个话题说这么多的原因,因为你是以抗联的名义。在抗联的名字面前,我们都没什么资格对中国人不买日本车的行为说三道四。
回复 西行的风 2013-10-25 14:24
包子: 日本车这个问题,我这么看,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品牌和产品的生产没有绝对的从属关系。也就是说,日本丰田车,用的可是中国生产的车架,轮胎,发动机缸盖。这 ...
现实是中国市场不缺竞争者,没有日本车,还有奇瑞,吉利,长安,长城,韩国车,美国车,德国车。

抵制日车,吃大亏的是日本企业和国内依赖日本的买办,现在日本车的市场份额完全可以被中国企业和其他外国企业取代,最终受益者还是中国车企和中国老百姓。
回复 看客 2013-10-25 14:49
西行的风: 现实是中国市场不缺竞争者,没有日本车,还有奇瑞,吉利,长安,长城,韩国车,美国车,德国车。

我不知道你是为日本人工作还是卖日本车的,还是不明白这个浅显 ...
还是不针对个人吧。包子那个看法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从来也没有人用实在的数据表示出来过。
不过依我的看法,对抗难免要付出代价,就看是否愿意承受罢了。日本车退出市场,他们的份额自然有别家来填补,一样要用中国产的车架、轮胎、发动机缸盖。代价不过是少了选择,也就少了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已。北美市场没有法国车的份额,也不见得车企就饿殍遍野。
回复 爱思伯爵 2013-10-25 14:5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回复 西行的风 2013-10-25 15:01
看客: 还是不针对个人吧。包子那个看法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从来也没有人用实在的数据表示出来过。
不过依我的看法,对抗难免要付出代价,就看是否愿意承受罢了。日 ...
谢谢提醒。
回复 包子 2013-10-25 15:23
西行的风: 现实是中国市场不缺竞争者,没有日本车,还有奇瑞,吉利,长安,长城,韩国车,美国车,德国车。

抵制日车,吃大亏的是日本企业和国内依赖日本的买办,现在日本 ...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的帐算错了。
假如丰田的花冠能赚1万块,那么日本企业和买办赚大头,算他9000块,在日本车企的打工仔就算1000块。如果日本车卖不动了,那就关门大吉。日本鬼子和买办哭着回家找饭辙去。反正他们过去赚够钱了一时半会儿饿不死。

但是打工仔们怎么生活呢,他们劳动强度高,工资低无积蓄,很多人劳动技能水平低,找工作不易。在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前,你愿意负担他们的生活吗?
回复 飞马萧 2013-10-25 17:06
包子: 不要恨你的敌人,这会降低你的判断力。
记住,不等于恨。至于恨敌人和判断力,两者没有必要的联系。
回复 所以我才打高球 2013-10-25 17:37
MacArthur: 偶尔要发作一下,就像帮主的诗兴。。。   
麦帅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不过东湖大哥是知道的。

我是开斯巴鲁的,

而且家里一共有两辆。

回复 MacArthur 2013-10-25 19:17
所以我才打高球: 麦帅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不过东湖大哥是知道的。

我是开斯巴鲁的,

而且家里一共有两辆。

土豪啊,咱们做个朋友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1 17:14 , Processed in 0.03270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