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2-20 22:47 编辑
5 c' `1 v& h. Q! y0 S( Z晨枫 发表于 2013-2-17 17:04 ( f5 C% \, A2 Y8 F0 d1 l* A
34、Cadillac CTS* A, W2 }- {* ?
2008年是美国汽车最惨淡的年份,但苦难在90年代就开始了。直到80年代,老一代美国人的 ... * q4 W3 y7 T4 w! y; ^3 A: |$ {
* n8 x3 M! Q6 ?; n3 F4 a$ y; j
35、伏尔加
& `! C n' A, o. X在技术上,伏尔加实在乏善可陈;在设计上,伏尔加也有抄袭50年代美国“鱼尾巴”设计之嫌。但伏尔加的意义在于“革命浪漫主义”的集中体现。这是苏联设计中少见的大胆、热情、自信甚至浪漫之作,不光在苏联有巨大影响,在中国也同样有巨大影响。今日中国50岁以上在大城市长大的人几乎没有人心中不给伏尔加留下一块特殊柔软之地的人。之所以说大城市长大的,因为那个时代伏尔加好像不大有下乡的。50年代后,伏尔加几次换型,但一次比一次平庸,完全丧失了自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和苏联的轨迹一样。50年代末是卫星上天的时候,也是苏联相对实力最高的时候。苏联再也没有过这样的日子了。; L. {* }* t2 b4 q/ h
4 P4 x- F2 y; ]' h6 x! o5 S![]()
3 S0 e) L }" n5 D经典伏尔加: x4 x* j! x# C- @2 {2 e
) Y. h) z2 b5 x) C
) _; K5 a% D8 {( v; }# O9 O) g
最有特色的是这个昂首挺胸的样子,后轮外廓这一弯像蹦跳的鹿的强劲后腿,很有朝气
! ~9 T0 j; ^/ M( x
% u7 `8 F9 @4 v/ h+ A
, g% ^! x1 u- E% R* O
小鹿,还有多少人记得这车头上的小鹿?, T. ^. ?) N/ K) l
- W8 b1 H; S9 }
) x3 d8 o1 S+ i/ w5 @4 P
车尾也很销魂,是美国“鱼尾巴”和奔驰190的结合,老上海绝对受此影响0 }0 V8 S" K$ V, }, s
3 |* }5 x' l* q( f* [ ! a ~* }- L( I$ X* l8 V
没有小鹿的伏尔加其实更新,但光泽也少了很多
, y& |5 z9 Q1 d$ L, B* ~, o f
+ Z4 J. ?; b8 C7 z, j5 L 6 i$ r; S9 p b1 W& Y! @8 t6 v, {' Z2 V
第一代伏尔加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 {" w2 ~, x0 F, A: f9 s% |- _) e& S! h. S6 C4 R# w
. `% l1 r7 o# g
新一代伏尔加是在罗马尼亚电影《爆炸》里首先看到的( S+ ?) e, q0 \0 a' p% x1 W, b0 J1 c
7 `- w7 ?% y# X7 h6 ]/ L " n* {4 E, M# h8 f" x5 ?
曾经有想法把这个设计投产,用宝马的发动机,看着有点恶狠狠的样子,后来不了了之了$ M G: G* C! }6 P, [
% m8 W. _' Q4 b# b- m
; h& {5 W' L' z2 c' g. A: E, Q9 T
现代伏尔加,除了旁边的MM,简直一无是处。呃,连MM也退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