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晨枫 发表于 2013-2-17 17:27 5 M( i: ^" Q l% ]
35、伏尔加3 A! {; C9 M2 E+ o- U
在技术上,伏尔加实在乏善可陈;在设计上,伏尔加也有抄袭50年代美国“鱼尾巴”设计之嫌。但 ...
( I" \% A( w3 p+ x' W+ d36、Fiat 125/Lada
3 n0 P" g0 x' Z( D1 a$ aFiat 125在老家战绩平平,但到了苏联,成为一代(啊,不,几代!)名车。从7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这几乎是苏联/俄罗斯的标准轿车,连东欧、古巴都是。中国在80年代也进口过一大批。这东西小巧、皮实、实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不过这对苏联有特殊意义:这是勃烈日涅夫“缓和”时代意大利向苏联出口的成套设备和汽车设计,对苏联汽车工业是一个很大的促动。但苏联就是苏联,促动一下又不动了,然后就是40年一贯制。即使这样,在80-90年代,拥有一辆拉达是苏联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记得《参考消息》嘲笑苏联人回家停车后要把反光镜取下来,怕被人偷了。那时中国人担心的是自行车的铃盖被人偷了。差距啊。8 N' `# b0 I# \/ y! o2 \
5 ~: c/ m. l8 \5 R2 i7 a, I![]()
6 N2 p" ?* {& K: `, ~Fiat 125当然在意大利也有踪迹
0 G' |3 u3 I7 q* B
9 H P) r. S+ h$ s- V: J![]()
! n M: V* _ K: T3 ~还算流行,但没有太了不起) L$ Q7 U, e& Z1 w' Z6 M
( E9 g/ i* k8 @$ I: R+ `4 y2 k# S![]()
, f: N. x! B2 K) u. _! s但在苏联作为拉达,可是声望远远超过远在地中海边的故乡,这是在圣彼得堡" R$ f# |2 y) E& ~: i0 I
, ~- [( b. m+ Z8 k U
![]()
, S/ A5 i% D) C4 R' G3 n要是在街上看到这蓝白的拉达,可能会心里怦怦跳,克格勃的名声可不是开玩笑的# L& J' J/ b q! S* \
* @7 J) W! ^+ ^5 j3 A* G
5 ?' F' e1 k& X2 B( v! I
哈瓦那街头也有很多拉达,背景是哈瓦那特有的coco taxi
2 Y# m, R/ @0 j' } |$ |2 J, T
. |# _2 }! u9 }0 }; z5 O2 g 5 v, |( v. T, ]2 E6 L) p: A
还有好事者改装的加长拉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