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9 12:03 编辑
) h# r1 Z* y* w- D" u
7 ?. l+ F6 w2 o; K7 `. ~! R南华早报报道(https://www.scmp.com/news/china/ ... ate-track-ships-new),海军航空兵大学和烟台大学合作,研究成功低成本被动雷达,在试验中成功低精确监测20公里内的过往船只,而设备要求很低,只有比芭蕉扇大不了多少的天线、和微波炉差不多大的信号分析仪,再加一台笔记本电脑。
/ o9 G4 m5 p7 P. D' ]7 L) h- s) L5 w8 ]; Y' O1 z& i
. B6 R' Z+ p8 D
1 W2 @4 m9 T$ ~" W' A9 ~7 I5 l f0 A5 d被动雷达是统称,传统上指三角定位,但被动雷达已经发展到单点定位了。. l1 W$ W* O! ]; O1 E5 P6 y" D
: g4 |% Z" I+ \; b+ R) C
3 n) H9 P) n$ Y5 R+ a8 F- N# k
' C2 G$ Q7 r% j/ `% s* H& K8 ]0 W
被动定位中的测向容易理解,但测距可以通过目标回波和参考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要解决信噪比问题,“借用”的信号由于回波方向,可能信噪比很糟糕。最大的难点还是从杂乱的信号中确认参考信号和回波信号是同一来源。“借用”的信号既没法预知信号特征,也没法优化信噪比,只能有什么用什么。这需要相当高效的信号分析手段,否则电磁吸尘器吸进来的就是一堆电磁垃圾。
n0 l4 ]# E5 t" [' `, Y( o9 a) P
" [# ~2 H! m+ M; P5 u9 v5 h/ L海航和烟大团队的厉害正是在这里,用不大的算力就达到实时解算。
6 Y2 N$ v# u$ } h" q. J3 m
) i( V" }/ I) U% x% }5 O现在只能对低速船只精确跟踪,但设备和算力进一步提高的话,在原理上可以对更快的目标也精确跟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杂散信号,包括非友好雷达、电视台、手机基站发射的电磁波。/ u4 b6 R. r% i0 p+ q5 d n
" `: m" H. _+ r* t+ _4 j* ^
视距内是个限制,但小巧的无人机带上相应的设备后,飞到视距内并不困难,尤其是在空中,视距大大增大。
' E1 {8 u1 ]; S$ p9 s, X8 d5 e
* A/ b* w8 L- q' n% E0 M4 A舰船急难监视对中国不是问题,有的是雷达、飞机和各种手段,但在战争时期,或者缺乏雷达能力的非正规武装,这样的“寂静精确监视”能力是很可怕的。' i: k/ G5 q' H, t! g
; t- h2 {- \8 S: H1 v) P对于中国来说,更有用的场景还是无人机。无人机到底在作战上怎么用,一直争论不休,但电子侦察、电子对抗可能成为大头,利用非友好电磁波环境被动探测,有大用。无人艇、无人车也一样。在静悄悄中掌握精确、全面、及时的空情、地情、海情后,打击就简单了。
5 _3 C! ~" y+ u& o0 L
. M, `: _7 ]! l# l; M* x/ H这需要被动雷达不仅在技术上达标,还要成本低、足够小巧。海航和烟大的厉害正在于此。' \) M9 c: p- K" E( y' w
0 W" K ?" G8 X南华早报从哪里发掘出这些信息,一直是个迷。应该不只是团队到处发掘,可能有人主动提示:“往这里看。”这些都是在公开刊物或者报道中发表的,不存在泄密问题。中国也到了“亮一手、吓吓你”的时候了。该保密的时候滴水不漏,该威慑的时候激流滚滚,这才是有效的信息管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