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3-17 22:19 编辑 + ?0 L* e; M1 Q+ e' g0 V/ h
L. E% S U5 c6 v! ?9 J$ i
亚投行成为新世界经济版图中站队的重要标志。几十年后,亚投行的建立和运作或许会成为美国秩序变色的里程碑。亚投行是一个经济现象,但政治从来是与经济紧密相连的。美国相对实力下降,中国相对实力上升,最大的动力都是经济。说远点,冷战时代的美国道德优势是建立在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的基础上的,苏联道德信用丧失则是经济呆滞、生活水平低下的结果。美国的冷战胜利不是枪杆子打赢的,而是钱袋子打赢的。
, I3 \% y& U5 X% L' U
& q2 V2 v2 K9 K3 ^, t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主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义重大。这不仅仅是中国把“积压”的巨额外汇动用起来和为中国基础建设产能找出路的举动,也是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举动。
$ M+ ?6 E2 ?6 Q' u' p* V% W
1 @0 a. A! d! a5 T, l4 c7 A& y从一开始,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就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如果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在地缘政治上与中国不对付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加入亚投行出乎美国意料的话,这些国家在经济上份量不足,不足以动摇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劝说日本不要加入亚投行不难,但韩国、澳大利亚就要费一点力气,但也在美国的强力劝说下,韩国和澳大利亚一直裹足不前。但英国的一记要命的铲球临门一脚,把本来就摇摇晃晃的美国防线打了个稀里哗啦。在主要西方国家中,英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法国、德国、意大利也提出,据说瑞士、卢森堡也有想法要加入亚投行。2 p. @" @- [$ _9 ^! ?9 S, l
: ]0 d0 r9 f/ l4 W+ O
亚投行的业务范围在亚洲,这些欧洲国家加入的主要目的不是向本国吸引投资,而是通过亚投行这个载体,向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亚洲投资,加深得益的深度和广度。老欧洲尽管面临各种危机,但钱还是有的,需要有合适的增长点,以钱生钱。欧洲国家加入区域外的地区性国际经济组织是有先例的,英国就是加勒比开发银行的成员。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澳大利亚和韩国情不自禁,很可能在最后关头不顾美国的反对,也加入亚投行。“法不责众”,在诸多欧洲国家都加入的情况下,美国难以过分为难韩国和澳大利亚。3 F5 d) H5 ]6 W4 ^5 z
) o9 f8 o: S3 w3 t中国倡导亚投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不仅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中国虽然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这些西方(实际上是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通过程序的和事实的手段,阻止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增加资金贡献也不能换取增加的投票权,中国要求把人民币作为特别提款权的一部分,也要看美国脸色。换句话说,中国虽然加入了裁判委员会,但实际上只能做编外委员,只有听的份,没有说的权。6 Z2 C$ b; Z/ `" P3 b) o: O' ?( `1 C
+ r3 m- H% `4 V中国与美国对国际投资理念也有本质差异。中国强调国际经济组织应该在商言商,政经分离;美国则强调国际经济组织应该成为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胡萝卜,要以经围政。
: p$ M/ H! S# i: F8 ?7 F+ p6 O2 m0 s1 K9 B3 y/ i B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只有另立门户,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只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中国还在倡导金砖银行和一路一带的国际经济组织。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和美国这是把两种政治经济发展理念摊到桌上,但是否加入亚投行又不是各国站队那么简单。
0 W! X0 R8 T( ?5 C1 q) {$ t# ?" f) m8 \
在政治理念上,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无疑站在美国一边。在对“被训导国家”以经围政方面,他们与美国也没有本质分歧。加入亚投行自然有经济利益,但也有政治算计。
: G% k2 Q! B7 L8 E9 L* u( ~1 S O
有意思的是,关于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英国说法是向美国通报过的;但美国说法是英国根本没有打招呼。事实可能介于两者之间。英国不可能一点招呼都不打,但悄悄放风时美国坚决反对后,就只有按照英国利益先斩后奏了。英国申请公开后,美国公开表示不满,而法国、德国等置若罔闻,这就是公然漠视美国的不满了。老欧洲虽然不再有100年前主宰世界的气势,但影响世界事务的野心还是有的。美国太强势,老欧洲只有打打边鼓。中国还没有那么强势,通过中国侧面敲打美国,未必不是重建欧洲的世界影响的一条路。另外,中国已经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实体,超过美国也已经不是空谈,“打不过的话,索性加入”,老欧洲没有理由不未雨绸缪,早布棋子,而不是把鸡蛋都押在美国那一个篮子里。因此,对于美国来说,老欧洲的行为无异于叛变。但对于老欧洲来说,加入亚投行不是站队,而是脚踏两头船。美国眼里的世界是非敌即友的双色世界,但老欧洲的想法还是多级世界,其中欧洲也是一极。在这一点上,老欧洲与中国是一致的。
. Y. y/ Q# P5 |: `% v3 K5 @7 j7 ~0 M' s" s- S" N+ x
对于中国,除了政治经济上的大道理外,或许还有一个小道理:中国手里太多的美元使得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决策十分敏感,国外收购又受到种种政治限制,通过亚投行的国际经济合作可以变相消化掉巨额美元,并且降低对美国国债的依赖。把全世界(至少是亚洲)一起绑定到美元币值上,有助于迫使美国不搞或者少搞损中利美的贬值勾当。在美元强势的现在谈美元贬值似乎不合时宜,但美元是可以贬值的,而且可以大幅度贬值,对中国的美元资产是严重的缩水威胁,不久前的记忆就是这样。美国正在再一次面临国债危机,美元的长期贬值走势始终是一个不灭的威胁。 Q) W- ?0 {* ~0 f
" w! d$ O \% F8 D0 y. u1 N4 o对于老欧洲来说,希腊危机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与其不断在救援中挣扎,不如寻找真正的增长市场。希腊和德国其实都清楚:希腊的债务实际上永无偿还之日。希腊人的想法是:既然不可能偿还,你的损失反正是套牢了,不如赦免,这样我好轻装上阵,正常增长;德国的想法正好相反:虽然不可能偿还,我的损失肯定是套牢了,我也绝不赦免,要用你做一个榜样,否则以后谁都不要财政纪律了,想赖账就赖账。希腊与欧洲三方集团(主要是德国)的减负谈判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现在达成初步协议,但雅典还是没有提交欧洲三方集团要求的改革细则计划,三方集团也因此而不肯释放救援款项。希腊政府已经陷入危机,只能勉强发放工资和最基本开支。
3 A8 R i: j5 W/ a+ o9 E- I$ e
3 M# z# a+ C5 y. Z4 q. @6 L, j/ r; w; S但齐普拉斯不想投降。齐普拉斯本来应该5月访问俄罗斯,现在要求提前到4月访问。希腊没有公布要求提前的原因,但用脚丫想,也知道齐普拉斯是想向普京借贷。普京自己的手头也紧,但未必没有能力向希腊提供贷款。齐普拉斯如果得到普京的贷款,很有可能与欧洲方面撕破脸皮,中止还贷。老欧洲就此终止释放救援贷款的话,齐普拉斯已经有俄罗斯贷款了,不怕。但中止还贷的话,希腊政府的岁入就够“正常开支”了,甚至有余力偿还未来的新债(比如普京提供的),他就可以实行大选许诺。这相当于60年代流行的国有化,只是这次收归国有的是外国资产或者债务。这样,希腊避免财政破产,不必退出欧元(赖债不是开除出欧元区的理由),也出了一口鸟气。对于普京来说,在西方打入这个钉子,也是乌克兰事变以来不断被动的一个转机。普京也不用太担心希腊的还债能力,赖掉旧债的话,希腊是有能力平衡财政和偿还新债的。
4 r b1 f* K2 j
$ g7 S& h O: j/ `. O3 \6 C5月是瓦鲁法基斯与欧盟财长们说好的一揽子解决援助问题的时间。齐普拉斯特意把访问俄罗斯的时间从5月提前到4月,必定是有所指的。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铛。齐普拉斯急切提前访问俄罗斯,普京在克里米亚危机是不惜进入核戒备。这两只碗敲到一起,怕是敲不出什么好调子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欧洲有可能被迫吞下在希腊的损失,亚投行则是最好的补偿渠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