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京虎子 于 2011-12-16 05:29 编辑
* c. }, q3 Z( ?3 |/ A- o) T7 I. m4 k/ }7 L% d; G
这回是新写的,就放在这里了,连载。4 E S6 ~- ^$ B' |8 E; q
////////////////////////////////////
: J# G7 v' _; Q
) e8 e8 Y* D. f9 r( W中国人有一种很顽固的诺贝尔情结,虽然纯本土的还没有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但能沾点边的在心里头都有这样的梦想,有一天能拿诺贝尔奖,到时候别的好处就不用说了,怎么着国家也得给分配了二十来岁的填房。这种情结当然也影响到媒体,比如2011年屠呦呦得了美国的拉斯克奖的临床医学研究奖,中文报道的时候都会加了一句,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得者获得了诺贝尔奖,言外之意是屠前辈日后也能获得诺贝尔奖。) X0 h8 O7 o o( q( e
1 A( J+ H4 M4 A1 Q; U
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得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句话还真不是中文媒体自己写出来的,是他们从拉斯克奖介绍上抄来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坑蒙拐骗的容易程度,证明了我得出的一个伟大的发现,征服世界不是靠武力或者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我们的舌头。. ^7 x% s* C1 ]& O* E6 a
0 ~5 _: s: z: u. m! f+ A; m, @6 Z( E哈佛大学曾经做了一个长寿之乡的调查,他们所谓的长寿之乡,是那种穷水恶水的比现在文明程度落后几百年、其中在中国的那些地方的山里人连毛主席是谁都不知道的所在,在这些地方再挑出百岁老人绝对数多地方。这个研究的问题在于寿命要看人均寿命,我家邻居活了101岁还是11岁,和我有个狗屁关系?那种地方是有若干位活到一百岁的,但也有更若干若干若干直到N个若干的活不到二十岁的。# d$ X% d0 g Q
8 Q0 Q* C+ _9 B* U( }! I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得者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更多。拉斯克奖从1946年开始颁发,一共给了300个科学家,到现在为止有80位获得了诺贝尔奖。看起来很多,但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的关系不是金球奖和奥斯卡奖那样,而是不分先后的,而且诺贝尔奖不给死人,拉斯克奖一开始是给死人的。比如获得第一届拉斯克奖的临床医学研究奖的四个人之一就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1930年因为发现血型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卡尔•兰茨泰纳,而且已经死了三年了,这分明是拉斯克奖占诺贝尔奖的便宜。$ Q8 P P b1 z( ~+ b
9 ` j7 I: s% ^1 l
还有从英文媒体开始就信口开河,什么叫第一次给中国人呀?已经有好几位了,上一位是1991年得奖的香港出生的简悦威,如果这都不算的话,那1962年得奖的广州出生、南京大学毕业的李卓皓肯定应该算中国人吧。6 c% h, N$ S) Q. d# H" D
* X* _! W! v( h# _. Z
前一阵和人辩论,我认为屠呦呦不可能得诺贝尔奖,次要原因是诺贝尔奖不给死人,上面讲的李卓皓,得了拉斯克后坚持了25年,到1987年死了,也没见诺贝尔奖有什么动静,屠呦呦再坚持25年可就105岁了。当然主要原因不是这个,而是因为她得奖是因为药物研究,现在凭药物研究得诺贝尔医学奖基本上不可能。有人说了,怎么不可能?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有几次是给药物研究的。对,但那都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而且几乎每一次都有纠纷,这和药物研究工业化有关,具体的内容后面讲。3 G6 e% _: R2 U6 B. i- ^2 U
其实说了半天,都是看热闹的起哄,获奖者本人淡定得很,屠前辈得知获奖消息后就一个心愿,能用奖金在加州买一个小房子,不用和儿女住在一起。
* c9 F9 R! q2 k( u& D
. p U1 i1 _ ~- ?3 X7 @5 ^听起来辛酸吧?常有的事。上次某出版社要出近代中国科学名人传记,以学部委员为主,到原单位去打听联系地址,结果连一半都没有弄到,来问到我这个人在海外的。名单我拿来一看,当然问不到了,你这名单里面没有人家院长也没有人家书记,怎么会告诉你?没有联系地址的人中有一位是我大学同学他爸,一位是我大学同学他妈,去个EMAIL就搞定了。最有意思的是一位90多岁的老专家,虽然退休了可是天天坚持到实验室工作,所办公室楞说不知道这人的联系地址。
1 S N' A9 ~7 y/ h" l r, T6 t- C4 p6 H8 a$ F; Y" B
好了,闲聊到处为止,下面言归正传了。7 y3 ~8 A1 S! P
$ k, J, E* X$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