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期以来,直升机是中国航空的短板。直-9先进适用,但毕竟小了点。直-10一波三折,还是留有遗憾。直到直-20出现,中国直升机才算赶上西方主流水平。但现在在赶超西方先进水平,中国联合飞机公司的“镧影R6000”就是一个例子。! ?9 @- X% w! Q+ y
5 A: O5 O2 F& {, P9 C7 u! q0 H+ d
" j& G: ^6 K$ X: P8 [% J
“镧影R6000” ^: Q) [% e$ j" r% e5 ~$ Y
' s2 Q' u# B! x7 A: O" i6 N现代意义上的直升机是伊戈尔·西科斯基在1939年发明的,二战后逐步发展、大量使用,越南战争已经被称为“直升机的战争”了。但是传统直升机在本质上阻力较大,速度和航程很受制约。倾转旋翼结合直升机和螺旋桨飞机的特点,在保持直升机垂直起落能力的同时,解决了速度和航程问题。
+ }6 i* h i0 i5 D j# D' F7 X6 U) z' E$ ~
' T- c0 u( n( g; N7 Z) Q3 s贝尔XV-15首创倾转旋翼2 W0 R% e1 I& _* z( e0 \) v% Q
+ ^* D6 Q+ l0 W( k% n
1 P+ I1 q6 i1 ]$ T& X4 f在此基础上,贝尔推出MV-22“鱼鹰”,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主力直升机
0 X; J9 q4 s- I
( ]: I0 b& M3 U" x. b1 W
' e. m) E9 A7 W3 i+ {6 ?
速度和航程对远程作战特别有用,美国空军使用战斗搜救型的CV-22
2 k( |5 L% e! h
: u- g0 M* g/ ^2 A3 A, A
9 b* h7 M C/ E# k总统专机队都有一架,不过至今主要用于副总统和随行记者的运输
5 Q/ C# a! t4 d1 R7 @+ j4 q. s$ G2 L) S# X4 t9 g+ V5 s9 z" |: E4 |. O% b
贝尔与NASA合作,在1979年成功首飞了倾转旋翼的XV-15,在技术上验证了翼尖倾转发动机的可行性。以后,贝尔利用XV-15上验证的基本技术,推出了MV-22“鱼鹰”,1989年首飞。0 @4 w' |) ]1 |0 B9 ~
4 Q9 R+ N8 Q! [& q# P- Y
但MV-22的历史充满波折,臭名昭著的涡流环问题导致好几起灾难性的坠机事件,令人谈虎色变。和车轮在泥泞地打滑一样,进入涡流环状态好比旋翼“打滑”,转得越快,升力损失越大。这是倾转旋翼的本质问题,只能通过精细操作和飞控软限来解决。# k# Z) Z( t7 W3 d# ~+ F
: w" E* C$ C0 P1 S- k% s0 S
在实用中,MV-22的倾转旋翼设计还发现有其他问题。
+ J; c1 j0 L" r& R: R1 a1 Z8 R+ V" G$ z: d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高沙环境里,发动机吸入过量沙尘,导致严重损坏。传统直升机的发动机进气口与旋翼分离,容易安装大型空气滤清器。传统螺旋桨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和桨叶在一起,没法安装大型空气滤清器,但在跑道上起飞、降落、暴露于沙尘的时间很短。倾转旋翼正好在这个问题上把两者的缺点结合在一起了,这个问题也没法从根本上解决。
7 p0 Y" r& z, Z1 `2 d/ v5 G
$ ?$ t6 Z) B1 b& }倾转旋翼的另一个问题是向下的炽热喷流。在垂直起飞、着陆状态下,发动机的炽热喷流不仅直接对着地面,而且离地面非常近,对地面造成极大的热应力。钢质甲板需要特别加强和冷却,否则甲板下的支撑结构都可能过热软化。混凝土地面会被直接烤裂,然后在下洗气流的强烈吹拂下向子弹一样射向四周,包括直接击中机体。: g+ M4 A8 Q* h t P
8 K$ O) ~# M. u% }, E
还有一个问题是翼展。大翼展意味着更高的升阻比,但翼尖的发动机也意味着“挑扁担”,更大的翼展意味着更大的翼根弯折力矩,而且横滚转动惯量也太大。# n7 P+ E4 n$ ~3 }( N8 n; d4 R X% M0 Y
+ k; F! D8 R2 Q! |7 ^
在无人机大潮中,贝尔在2016年推出V-247概念,“247”在这里是双关的。在英文里,“247”意为“7天、24小时”,这是对“连轴转”的常用表述,念做“twenty four seven”,而不是“two hundred and seven”。贝尔V-247要求两架飞机就能达到24小时连续运作,这对旋翼类飞机是前所未有的长航时。
" ?6 `; w- r6 e. l- |" A, ?4 C$ R1 v a1 Z. K7 J+ c( K( x
贝尔没有简单地把MV-22缩小,而是在倾转短舱的外侧增加了外翼段,翼展增加到20米,只比MALE无人机MQ-9“死神”短了30厘米,改善了长航时性能。外翼段可以向上折叠,在舰上减小占地,机翼横转到机体上方后,与“黑鹰”直升机占地相同,方便上舰使用,或者用C-17运输。- u* N! L$ F' X/ B
( Y5 F* p ^# l# {3 _
2 H) N, R6 o3 [/ K8 b7 f! o
贝尔V-247不是贝尔MV-22的简单缩小和无人化,而是增加了外翼段,加大翼展
" Y0 ?1 ?3 d4 a8 z$ l
8 k6 W- \6 {. i; |8 i7 O贝尔V-247的巡航速度要求达到250节(46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300节(56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7600米,作战半径450海里(830公里),携带600磅(270公斤)载荷时在战位上的留空时间不少于11-15小时。机内燃油时最大航程2600公里,续航时间17小时,可空中加油。
1 P2 Y3 m( e6 u! S/ J$ k# @0 Q9 m6 Z& l( S: d4 b
空重7300公斤,可携带5900公斤燃油、武器、传感器,最大起飞重量13000公斤。机内载重不低于910公斤,外挂载重不低于4100公斤。除了机内载重外,翼下可以外挂,可挂载副油箱、雷达吊舱、激光吊舱、声纳浮标、Mk50轻型鱼雷、“地狱火”反坦克导弹、JAGM导弹等。
8 \# r) s% Y( l2 i# G2 j+ L' ~3 c0 t& I1 [8 p+ v6 b3 V
V-247实际上是单发,5000-6000轴马力的发动机位于机舱内,通过两侧翼内的传动轴驱动旋翼,硕大的短舱是整流的需要。
; G3 r6 ]6 S. W! j1 V# S9 l5 ?1 t- q5 |3 T E3 {7 q" K
不过V-247依然是个概念。不断有全尺寸模型在各种防务展上招摇过市,但公司没有正式启动研发,军方也没有立项。
1 Z# d; i2 w4 O* J2 x! J
5 H3 s# ]* q: ~; ~$ M贝尔也没有停步,在军方“未来大型旋翼飞机”(FLRAA)计划里,用“鱼鹰之子”贝尔V-280“勇敢”投标,计划与升级延寿的UH-60一起,成为未来很长时间里美国陆军通用直升机的主力。
9 ~4 M+ o& h" R( P8 Y! V+ d
! h7 ~; _6 m' T, o9 x
: d" C! F/ J: Y/ }/ L1 q/ G美国陆军对V-280的速度和航程寄予众望" u. b- B" J) J! G) a7 A* H4 E$ z4 {
0 V2 c: L3 E' p# N9 ~3 c; Q
V-280将具有MV-22的速度和航程,将使空中突击作战达到新的境界,但避免了MV-22的很多问题。V-280的旋翼通过之字形伞齿轮驱动,但发动机是固定的。这解决了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和炽热喷流冲刷地面的问题,降低了维修工作量。
/ r( E [ D8 n& x7 W$ _/ q/ |5 ]
9 Y# ~: b" \) j3 h" M( @在战术使用方面,解放了机侧、翼下的横向空间,便于部署传统的两侧舱门和舱门机枪,极大有利于与传统机降战术相整合。MV-22的倾转发动机短舱使得侧门很难使用,舱门机枪在关键的垂直起飞、降落阶段根本没法使用。/ i+ w. J5 c+ y; w8 }, a' W
4 s) m3 w5 ?) ^' D* m中国在倾转旋翼方面也在下力气。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推出彩虹-10无人机,就是倾转旋翼。
: j! b4 g8 L8 J2 C) c! a
' P/ y1 B/ @+ e- L7 h
) `8 M+ [2 ~8 v( {7 T+ ^, v9 Q1 S彩虹-10倾转旋翼无人机7 ? m- Q" O8 B& { O" ]! f
! r# R+ [8 H8 [! F0 U# G彩虹-10与贝尔V-247很相似,在倾转短舱外有外翼段。接下来就是中国联合飞机公司的“镧影R6000”,在2024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上首先推出设计概念,日前第一架整机已经下线交付,一般预计会在不久后的珠海航展正式推出,2027年投入使用。
8 {0 J* I! T) W* ~ O# S$ H5 a$ D% u6 }9 l" u1 Z* n
“镧影R6000”比V-247小,最大起飞重量6100公斤,最大商载2000公斤,巡航速度550公里/小时(从先前宣布的500公里/小时提高了),实用升限7620米,最大航程4000公里。/ O" W; Z, \- g
! d4 I4 e. j, l2 F3 R$ H值得注意的是,“镧影R6000”一步到位,直接采用了类似V-280的之字形伞齿轮驱动。应该也是双发。
& `/ x! J+ l" V% t" i
& [4 k0 ` r0 y3 h9 S. C
# k) |; W; R3 ]- ` P# {外侧喷管应该是发动机,内侧“喷管”应该是伞齿轮滑油冷却器的排风口
) [5 ^* y3 P: @+ H7 C/ Q+ e! Y: C6 z; ^) p
“镧影R6000”是民用的,可载客10人,但具有显而易见的军用潜力。- r- M* p ]% `& h! b% N- R6 q
% s M+ L- H- e
3 V! ]$ _5 f y
“镧影R6000”是民用的,可载客10人
% R' [" B5 N% | ^7 V0 K K- F8 i/ D( ^/ }2 C* u8 |
( W/ o V: }; y& e
也有显而易见的军用潜力& _7 z4 f$ O3 ?6 K) F; I. ]
- t# J1 c7 H5 d7 n' W* G
作为民用,尤其是客运,“镧影R6000”首先需要跨过认证关,中国民航也要跨过法规关。这样的大型载人无人机在认证和法规方面在世界上都是处女地,中国有吃螃蟹的实力和需求,但也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的低空经济才可持续,才是有利可图的。
1 w+ Y1 T8 g- Y0 ^ \) R& W
% l! P( u& H, ?9 \' q9 _! [一旦通过认证关和法规关,“镧影R6000”可能特别适合小流量而且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的中短途运输,或者人烟稠密但缺乏直通交通的地区,比如湾区、湖区、山区。 _4 P; ~8 b; v" z3 S; h( I
7 c* E8 D, W1 ]3 [! \" y) {. q
在准军事应用方面,“镧影R6000”在森林防火、边防巡逻、山区搜救、海警护渔、反毒缉私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3 }- k+ J: _4 Y5 `& P
+ i0 B! N2 D5 J% l3 e) \在军用方面,“镧影R6000”在上舰和空突两方面都有大用。舰载直升机是舰艇战斗力的重要部分,但中国海军使用很多的直-9受制于航程和留空时间,还是不尽如意。“镧影R6000”是很有用的补充,可用于各种反潜、ISR、攻击、垂直补给等任务。% y1 c: [( X% j( E+ N8 q/ E+ X& r
# X+ _* j5 o! E/ n- Y+ P# i' G在空突作战中,载运兵员是一个方面,补充弹药和物资是另一个方面。倾转旋翼结合了直升机的垂直起落和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和航程,有用性不言自明。在空中突击作战中,第一波有突然性的优势,但后续的增援和补给往往只有通过有限的路径和隘口“硬冲”,倾转旋翼直升机不仅避开了陆地通道尚未打通的问题,还可以利用速度和机动性避开堵截,实施有效的增援和补给。" V+ g; L6 L7 }# O
) K. y8 W! r' b: V9 |作为无人机,“镧影R6000”的起飞重量和载重量大于很多常用的“大型”无人机。比如说,典型的MQ-9“死神”的最大起飞重量为4763公斤,最大载重量为386公斤(机内)和1361公斤(外挂),都低于“镧影R6000”。在缺乏宽大起落场地的地方,“镧影R6000”可以有效地代替常规MALE无人机,执行ISR和察打一体任务。8 [- Q5 [: f" q3 Y1 ?$ \1 m
/ x6 ~1 c3 k) |; E在岛屿(尤其是南海)之间,“镧影R6000”也可用于岛间运输和巡逻。
, b+ [, m3 X, k! P2 z" o
1 V9 s# R3 M2 H8 v最重要的是:“镧影R6000”只是第一个。与老资格的贝尔在2016年推出V-247但磨叽到现在还没有实机飞起来相比,在中国都是小字辈的中国联合飞机公司在2021年刚启动“镧影R6000”,第一架飞机已经下线,首飞在即。3 ?+ K, l5 [0 d
4 h, u8 A2 W% C! s& A7 h! t+ Z
这是中国速度,联合飞机还不是唯一拥有中国速度的。现在流传的“中国产能”不是传说,“镧影R6000”打开成功先例后,马上会有从国家队到“街道作坊”蜂拥而来的大竞赛,技术、性能更先进的倾转旋翼无人机指日可待。- ~8 W9 b7 z4 f0 q, a* m
5 e* R- \! ?' [3 L- M7 I5 u: ^
无人机也提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便于尝试和验证新思路、新技术。假以时日,有人驾驶、更加对标MV-22的“直-30”出现的时候,或许已经波澜不惊了。中国鱼鹰不再只是传说与梦想。* j0 M8 C# a; W& F) H# d9 F0 R: ^
* d# r& s3 @. V: b至于现在,希望在即将到来的珠海航展上看到“镧影R6000”的真容和更多的信息。+ h. u& E7 z( J7 g7 Y+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