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技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技术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西方人不保留 “技术秘密”呢?
热度 1 gordon 2017-6-13 13:00
在中国会感觉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西方的技术,一波一波往中国传 为什么西方人不保留 “技术秘密”呢? *************************************************************************** 市场经济啊,本身的压力就够大了, 你不用 故意努力就会走的很快。 故意努力,还不一定快。 *************************************************************************** 跟西方人 呆时间长,就明白了。。 实际上,他们是不保留技术秘密的,有钱,什么都好谈。 *************************************************************************** 但是,早年不行, 怎么说呢,像是一种文化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跟现在,你看朝鲜一样 ) *************************************************************************** 你要是敢 听 媒体所说的,或 某些闲汉所说的, 再没那么难了。 注: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为什么我走的都是弯路呢 。 *************************************************************************** 有网友就说了,为什么他们不跟我说呢? 呵呵
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结束 “风帆时代” 的创造性发明—— 爆破弹
gordon 2017-6-7 11:02
当时的榴弹炮基本上就是个点缀,战场上的主力还是加农炮; 即便是榴霰弹出现的时候,加农炮依然是主力,因为榴霰弹后来也能用加农炮射击,即便是出膛后哑火了,平直的弹道依然能起实心弹的部分功用;而榴弹炮发射榴霰弹如果哑火了,也就是天上弧线掉下个铁块了 其实 榴弹的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榴弹本身 ; 早期17世纪的榴弹因为铸造技术的落后,空心壳体都是两半分别铸造(留出引信孔)然后再和一起,这样的炮弹也就是臼炮还能用用; 到了18世纪出现了整体铸造技术,就是铸造成一体的空心炮弹壳体,但是这个时期的炮弹都是白口铁,脆性大,也指适合榴弹炮这样的短身管低膛压火炮发射,加农炮还是搞不定的; 到了18世纪后期,铸造技术的进步,炮弹铸造的也越来越坚实,俄国的马提尔夫“发明”了大约10倍口径的榴弹炮来发射这种空心爆破弹,曾经取得了不俗的战果; 19世纪出现了两个被当时的人们轻易忽视但是又作用非常巨大的发明: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 木质锥形信管早在18世纪后期就已经发明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野战榴弹炮威力太低,没有被引起重视,因此所谓的木管引信也被埋没了; 即便是有也是小范围的应用,因为当时的榴弹不怎么被人认可,除非是大口径的攻城臼炮,可是当时的攻城臼炮一般是两步点火(先点燃 “炮弹引信”,再点燃 “发射药引” ),即便是当时著名的发明---施拉普内尔榴霰弹用的也是这种木质信管;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木质弹托,早期的木质弹托在实心弹上也有应用,后来逐渐应用到了开花弹上面; 木质弹托看似简单,但作用不次于木质锥形信管的发明 ,尤其是在较长倍径的火炮上面发射空心榴弹更是如此。早期的铸造铁壳爆破弹由于强度低,根本承受不了长管加农炮的高膛压,因此只能在低膛压的榴弹炮上使用。 现代高性能滑膛坦克炮的膛压将近五百兆帕,大口径155榴弹炮的膛压也有二三百兆帕,迫击炮的膛压也有五六十兆帕左右,而古代的前装滑膛炮估计最多也就一百兆帕;而一兆帕可以近似的计算出大约一平方厘米上10公斤的重量,那么一百兆帕就是一平方厘米上承受近一吨的重量,早期的生铁铸造的空心炮弹是没有如此高的性能的; 给炮弹尾部加装上软质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气体外泄外,还可以在发射时对空心榴弹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而且发射出去的榴弹由于轻质木托的原因会造成 头重尾轻的“羽毛球原理”自稳结构,使得弹道更精确 ,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霍奇基斯榴弹和榴霰弹就是这种架构的,当然榴霰弹的壁厚更薄,制造要求更高,结构也更复杂; 直到1823年年轻的法国军官paixhans结合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两种技术发明了 划时代意义的加农炮 paixhans gun,这种火炮的身管较长(大约13倍口径),初速相比传统的榴弹炮更高(400米/秒),弹道更平直,炮弹重量大(30公斤)。 强大的动能能够使其拥有不逊于32磅炮的穿透力,而且炮弹内部装填的大量黑火药拥有二次杀伤能力。 以往的风帆战列线海战,被实心弹穿透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只要不伤及要害战列舰沉没的战例很少,即便是特拉法尔加海战也是有数的被击沉,大多数都是通过逼降或者接舷战结束战斗 ,但是paixhans gun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8英寸以上口径的重型爆破弹除了能给敌方战舰造成更大的创口外,强烈爆炸所形成的高温燃气和碎片以及冲击波对当时传统的全通式火炮甲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一场屠杀! 1853年的锡诺普海战就是如此, 以前的风帆海战中从没有出现过如此痛快淋漓的屠杀,土耳其的舰队被轰碎至渣,轻易的送进海底 ,俄国毛子不是说技术多先进,而是勇气使然,当时在主力战舰上使用这种极度危险的炮弹是不被舰长们认可的:爆破弹尽管威力强大,但是毕竟战列舰这种级别的军舰可是造价不菲,而且传统的全通火炮甲板内部毫无遮蔽,如果被敌方发射的实心弹击穿引爆炮弹那可是一场灾难! 此战中,爆破弹的威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此后舰船被迫走向装甲化来抵御爆破弹的轰击 。南北战争时期球形爆破弹面对装甲钢板可谓无能为力,因为同口径的爆破弹空心结构,强度低,质量小,穿甲能力弱,甚至经常有撞到钢板上碎裂的情况出现,相反有时候实心弹倒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 那时候的主角,就是加农炮和 爆破弹(开花弹) ************************************************************************* 榴霰弹 original shrapnel shell 算是早期的榴霰弹架构,火药和霰弹珠直接接触,不过这炮弹有点危险,在发射时霰弹珠相互碰撞有可能直接引燃火药引起炸膛,并且在飞行时也是,因此有效到达预定空域的并且顺利起爆的也就达到十分之一。 后来的改进就是将霰弹珠用硫磺和煤粉、焦油等粘结住,炸药在中心呈圆柱状,这样弹丸在发射时理论上是不会晃动的(但实际发射时粘结有可能受瞬间G力松动),总的来讲虽然引爆效率是提高了,但是弹丸的散布也变大了。因为药柱爆炸时霰弹丸是向四周炸开的。 最终的改进型号是将弹体炸药和霰弹珠用铁板隔离开,这样更安全,因为火药和弹丸是不接触的。 其实后来的榴霰弹都沿用了博克塞的膈膜原理,将火药和霰弹珠隔开,不过锥形弹由于飞行稳定,头部始终超前飞行,所以将抛射药放在了弹丸底部,这样弹丸飞抵敌方步兵群上空等厚,炸药爆炸,霰弹珠呈锥形向前或者向下抛出,威力极大! 那时候用实心弹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只有高膛压高初速的长身管加农炮才有可能在海上命中运动目标,还要是多炮齐射。低膛压的臼炮打打炮台这种固定目标才是专业所长。 ************************************************************************* 甲午基本上,就是加农炮 发射 爆破弹和 榴霰弹 火炮早年 不是按口径算的,而是按 弹 算的 ,就是多少磅,多少磅。 口径算的,就是线膛炮了,例如 80毫米口径 当代, 霰弹还是按磅算的,例如 霰弹 枪
4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写作2】写作这件事
热度 15 清风徐来 2017-5-20 09:13
昨天灵机一动,打算尝试用微写作的方式来练笔,给自己的要求是每篇写500字即可。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这样压力不大,不会造成行为瘫痪。不过为了增加点挑战难度,又规定自己要日更。好吧,先定个小目标,挑战30天日更。话说出去了,就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去实现。大丈夫嘛,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写作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难到很多人一听要写点什么,头摇的像拨浪鼓,不行不行,我不会写,我写不好......这其中有谦虚的一类人群,其实他们是能写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写作的巨大的具有复利势能的意义,他们以为写作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不得不为之的为了别人而做的例行公事;还有一类人,确实是没有掌握写作这门技术的,对,写作的确是个技术活。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掌握了很多其他的技术活,并且做得还不错,但是,却遗憾的没有掌握写作这门技术。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思想清晰,未必能写的好,因为还需要在写作上的刻意练习。但是写不好,一定是想不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是帮助梳理思想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无论你想表达什么,一个工作的创意,对某件事情的观点,对生活的欣赏与感悟,或者就是要把你听到的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做一个分享,都需要通过语言,或者说,或者写。从留存时间的长度和传播的广度而言,写成文字都是更好的选择。
74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宏观审慎政策与产业升级 (四) ———— 90年代 中国产业 技术升级 ...
gordon 2017-5-19 14:25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 美国打伊拉克 “沙漠风暴行动”,它导向了产业升级, 80年代是 进口德国坦克,本身想牛逼一下呢 结果 美军的“信息化”就来了,只好夹着尾巴做人。 ***************************************************************** 因为“老虎入笼,猴子上树” 嘛,所以把猴子干掉了 ***************************************************************** 因为它导向了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大于 国际贸易 ***************************************************************** 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源于20世纪70年代油价暴涨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和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石油出口国储蓄。 在低利率资金的诱惑下,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借入了大量以硬通货计价的债务;然而,随着利率上升、资本流向逆转、发展中国家货币面临贬值压力,拉美的负债率上升到不可持续的水平。 ***************************************************************** 东南亚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济危机 我们的竞争对手,一个一个被干掉了 ***************************************************************** 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正常国家与后发追赶国家 —— 技术进步影响的不同
gordon 2017-5-2 05:21
正常国家,技术进步,不管是节省了劳动,还是节省了资本,都会降低资本系数,提高实际工资。 后发追赶国家, 低水平均衡 ,牛不喝水强按头 其实你是不用先进工具的,但是呢, 因为某种需要它把这个东西搞出来了,不用也得用。 短期,提高了资本系数,就是你干一个活儿,为工具支付的钱更多了。 影响就是降低了实际工资,就是通货膨胀嘛 ********************************************************************** 消化这个,你得用时间,重新达到均衡。 ********************************************************************** 就是追赶美国,学习美国的过程中,造成了实际工资的下滑 实际工资下滑,国内市场更起不来了 ********************************************************************** 老江在的时候,克林顿、小布什 对中国有军事威胁 当然可以这么搞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时候,就不应该再这么搞了 四万亿 ,等于说把 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 给搞掉了 陷入了 “政策困境” ********************************************************************** 越没有国内市场,越出口 越出口,越没有国内市场
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技术进步对 “实际工资” 的影响
热度 1 gordon 2017-5-1 19:17
只要利率保持不变,技术发展只能产生一个逐步上升的实际工资水平。 技术发展降低实际工资的唯一道路是增加资本系数(增加的成本被大量降低的劳动系数补偿了), 从而造成资本缺乏,迫使利率剧烈上升。 ************************************************************************* 这个关键性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技术改革的资本集约程度—— 资本集约在非常规的意义上讲是要求增加每一产出单位的资本投入。而事实却是,大多数技术改革——包括机械化和自动化——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资本集约。 例如,一个现代电子计算机化的会计部门,每个雇员要求的资本装备美元比十年前多得多,而所完成的每单位的会计工作却不需要这样多的资本设备。 喷气式飞机表明一旅客英里所需要的资本比1920年的双翼机还少。 我们没有能够注意到这种资本强度的降低,因为我们是习惯于结合所投入的劳动量来考虑资本数量,而不是结合所产生的产出量来考虑的。 ************************************************************************* 技术进步意味着某个生产过程的改进或者是一个新生产过程的改进。 这样用既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可以比以前生产更多的产品。整个饼比原先的大了,那多出的部分归谁呢,还有待决定。 ************************************************************************* 资本强化或者说 资本集约,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 看明白了吗? 4万亿之前,消费大幅下降什么原因。 铁公鸡是要负上责任的。 本来你座普快就行了,现在要座高铁。非常不像话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牛不喝水强按头; 本来没必要用 那么多 先进的工具 ) ************************************************************************* 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机会成本;本来这些钱是能干其它的 ************************************************************************* 把资本投入停了,以前投入有,生活悠闲一点。 把铁公鸡那帮人的工资扣了,太操蛋了 都是“工业党”这帮人干的好事。 ************************************************************************* 为什么我们生活过得不悠闲呢? 在我们以工作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们仍是将闲散视为与邪恶很相近的东西。我们对悠闲的怀疑为某种势利小人的观点所加强;我们担心悠闲可能意味着人们将坐在他的后门廊随意饮酒;或出去钓鱼;或喝啤酒并与朋友作无聊的闲谈;或是做某一其它的令人生厌和毫无意义的不合于我们具体习惯与爱好的事情。 当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由我们自己来支配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很难说是“有用”、“积极创造”甚或是“无害”的活动—— 正如我们现在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事情一样。 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惊慌。人们使用时间的口味是很不相同的。 ************************************************************************* 技术改革与实际工资 工业化和进一步机械化总是始终而且不变地伴随实际工资的提高 资本系数的降低,利率也可能降低。 ************************************************************************* 强制压低利率搞的,不是自然的低利率 ,而是强制压低利率给铁公鸡补贴,偷了你的钱。 不像早先的美国,人家是自然的低利率,人少资源多。 它是强制压的低利率,扩大再生产。 当然,如果产品销出去,利润回来了,当然没问题。 但是现在销路没有了,怎么整。 ************************************************************************* 大家都想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但却被权力实实在在的关在笼子里。 它偷你的钱,你有什么办法 它让你瞎忙,你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你是个老百姓嘛
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技术人员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公司的组成
gordon 2017-4-29 04:35
许多技术人员刚转管理时会心慌:担心自己一旦把技术放下,技术生疏之后就回不去了。当然过去的技术基础还在,身为管理人员,他们依然可以对许多工作上技 术相关的事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他们会渐渐失去动手的能力 (因为技术持续演进甚至改朝换代,且产生许多新的细节),这正是他们心慌的理由。 ​​​​ 技术人员那种管理,就是带个小团队。 只要靠近底层,不要害怕会 错过细节 *********************************************************************** 更为宏大的框架,像销售、融资 这办公室就能管 ***********************************************************************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管理本身也作为科学存在,但是对于现实的公司来说, 不可能专门开一个部门让你们来研究管理 。 一般都是找咨询公司培训一下 跟iso 9000 一样,都是内审员管这个。 不专门设置这么一个岗位 (这也是德鲁克在通用吃瘪的原因) *********************************************************************** 其实文学青年的政委好干,本能反应的士兵也好干。 但是士兵的深度 + 文史哲青年的广度,却是一个难题。 (这种分工和拆解,其实是 很符合当时中国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 ) 我就是在行政的岗位上,无所事事,深深不满,才转到技术的岗位上的。 政治是军事的继续,管理处于什么位置。 政治+技术= 底层管理附着在技术人员身上,脱离开一些细节,技术人员心理就没底。 大的宏观指导,附着在行政办公室身上。 但是管理也作为一门学科,只是用一用,不可能专门设置一个部门来管这个事情。 跟iso 9000 一样,都是内审员管这个。 *********************************************************************** 所以,企业咨询,这种第三产业就很重要嘛 基本上,就是培训培训 组织架构稳定了,不会天天变。 就是用一用 不可能为 喝一杯牛奶,就养一头奶牛。 *********************************************************************** 说实话,管理我就只懂一个皮毛,但 懂一个皮毛才是真正会的人
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发达国家技术增长,与不发达国家 工业品市场的形成
gordon 2017-4-21 14:56
很简单,就是有一个机会成本 尼克松在艾森豪时期,都能养宠物狗了 尼克松只是一个平民,那时候 美国已经非常发达了 两部分模型,发达部门和服务业部门,需要劳动力,所以要从不熟练劳动力部门抽调人 *************************************************************** 二战前没有遇见这种情况, 不熟练劳动力部门会缺人 妇女参与就业等等,但是改变不了这个趋势 发达国家人口不增长 *************************************************************** 不熟练劳动力缺人,就带来了 需要不发达地区 的劳动力出口 工业化就在 不发达国家形成了 *************************************************************** 现在解决中国工业 生产过剩问题 在中国建造一个美国是一个道路 中国剩余的工业产品不就可以向 服务业地区出口了嘛 *************************************************************** 技术升级是一个办法 参考阅读: 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 1950年以后,发达国家才发生这种结构性变化 1913~1948年,国际贸易大萧条 正因为国际贸易萧条,才使得 各国进行了进口替代 ,工业化迅速展开 最典型的是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 开始搞 重化学工业。 *************************************************************** 其实中国在 1958年,日本崛起的时候,中国也具备了 重化学工业的条件 不过也很难说。 如果日本发展出口,中国也发展出口,日本是否能挣得 产业升级的巨额资本呢? 中国改开后,日本就不能向中国进行 资本投资了 *************************************************************** 假设不是历史,是一个未知数
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社会结构,而非“民主”或“专制”决定了一项公共政策的成功 ... ... ... ...
gordon 2017-4-21 05:21
布朗的Prerna Singh ,她比较19世纪初广州城和加尔哥达引进牛痘接种的历史。当时两地发展水平接近、识字率也接近。50年间,广州的接 种率达到80%上,而加尔哥达不足5%。她从“想法市场”的角度切入,发现在广州,士绅阶层把将种痘技术中国化、中医化作为一项荣耀,实际上背书了这种外 国技术;而印度在种姓制度下,统计阶层的婆罗门和负责医药的另一种姓是不相往来。想法和社会结构,而非“民主”或“专制”决定了一项公共政策的成功。 ***************************************************************** 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为政治学科输血 (亚里士多德) 政治改,是大改。 这个框架变动,可不是一个小事情 ***************************************************************** 否定 谬尔达尔,没什么意义 ***************************************************************** 数学,数学自身都有某些问题,引入现实中 不存在的概念; 只是为了逻辑自洽,只是启发式方法 现场调研才更真实
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2:农业技术改进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吗 —— 中美贸易 ...
gordon 2017-4-19 01:58
据说,懂了需求和供给两个概念,就算是一支会说话的鹦鹉都能够成为经济学家,那我们就用需求、供给以及弹性这三个概念,来分析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吗?假设你是一个农民,靠种植小麦为生,你辛苦的努力,来通过亩产更多小麦来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突然有一天,中国农业大学宣布发明了一种新的杂交品种,可以让小麦的亩产量增加20%,那么这个消息对你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这里我们需要进行一下分析,而不是凭直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里面设计一些概念,边分析边说。核心都是基于下面这幅图 这幅图就是需求供给图,根据需求和供给的理论,随着价格的增加,销售商品有利可图,所以供给量会随之增加,而同时需求量会随之减少,他们中间的交叉点就是 平衡 点,在这个点上,市场上所有的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卖家卖出了东西,买家买到了东西,而且大家对价格和销量都非常满意。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出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民可以产出更多的小麦 ,于是也就愿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供给更多的小麦,于是,表现出来的就是:供给曲线向右发生了移动:从S1移动到S2。 而 这种新技术的变化并不会改变消费者对于小麦的需求 ,所以需求曲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那么这时,新的平衡点就出现了:原来的平衡点是3元/斤和800斤,而 新的平衡点就变成了2元/斤和810斤,那么这时我们来看看农民的收入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从3×800=2400元变成了2×810=1620元, 于是,有趣的结论出现了—— 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农民收入的降低 。 ********************************************************************** 为 什么会有这个结论呢,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就是:需求价格弹 性= / ,其中P是价格,Q是数量,这是利用中点法推出的公式,就不细解释了,需求 价格弹性得出的数值,说明了价格变化对于需求变化的影响,反之亦然,如果弹性小于1,则说 这个需求缺乏弹性,即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明显 ,如果弹性大于 1,则说这个需求富有弹性,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明显。 对于小麦来说,首先这种物品比较便宜,其次它有较多的替代品,所以这种商品的需求一般是缺乏弹性的(需求量对于价格的变化反应不明显),表现在需求曲线上 就是很“陡”,于是也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况。 那么, 为什么新技术带来了农民整体收入的降低,大家却还是去使用先进技术呢?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了竞争的核心,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使用新品种生产并销售会 带来更好的总体收入,因为每个农民对于整体价格的影响毕竟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所有农民都使用新的技术,那么就会带来上面描述的总体收益减少的现象了。这 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技术越来越进步,人们被越来越鼓励离开农业的原因,因为食品需求缺乏弹性,所以技术进步只会让农民的收入变差,那么只能通过用更少的人 来分享来保证个体收入。 ************************************************************************ 大学扩招可以提高你的收益吗? 错,只会提高你的成本,让你变得更糟糕。 但是会 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 的品质。 毕竟受教育的劳动力多了嘛,产品品质 自然会提高一些。 只是对公共有利,对你个人是不利的。( 你填了社会的坑 ) 产出有弹性的商品,例如 智能手机这类的,这需要研发能力。 ************************************************************************ 跟文艺界 明星一样,赢者通吃。 ************************************************************************ 那美国应该和中国贸易吗? 在经济好的情况下,应该是, 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就会改变产能,生产牛肉的产能 转变为 生产土豆。 当然交易更好,但是牛肉卖不出去呀。 ************************************************************************ 其实经济不好,美国比中国还难过, 土豆怎么都有人要,生活必需品。 但是经济不好,牛肉就没人要了,要转产,折腾来,折腾去。 ************************************************************************ 片面的强调技术进步,而不考虑风险,是不完善的。
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穷不代表 技术实力低
热度 2 gordon 2017-4-5 07:03
其实中国在朝鲜战争时期就达到 德国二战军事技术水平了 改开后的,物价改革 也是学习了德国放开管制的经验。 现在也到了 去 钢铁化 时期 *******************************************************************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觉得自己像欧洲福利国家那么 悠闲呢? 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赶超型国家 劳动创造的财富都变成 铁公鸡了 ******************************************************************* 实际上,现在的中国社会 不努力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学技术吧,技术淘汰又快 ******************************************************************* 还不如 有一套房,技术变革慢,最保值 折旧没那么大 ******************************************************************* 像2000年时候的德国,很羡慕这样的福利国家。 我们经济改革,物价放开 也是学德国经验 (虽然是经 “莫干山会议” 论证的) 中国人好像没有这种幸福感
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这一次,技术引进牛逼
gordon 2017-4-4 10:43
甲午战争时候,民智未开 甲午战争后,学习西方,再也没有人敢吭气了。 以前修铁路之类的,还有人反对,到了甲午战争后,就没人敢反对了 *********************************************************** 日俄战争时期,报纸就很流行了 几乎中国社会 民众知识的 开端在于 日俄战争 *********************************************************** 日俄战争,陆大不是找 日本教官和白俄教官 嘛 黄埔只教了战场上的应用 中国真正大规模接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技术成果,还是要等到 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到来。 关键是那个人厉害,马克斯·鲍尔(Max Bauer) 鲍尔是一战时期,德国总参谋部 革新的灵魂人物 他自己是一个火炮专家,他把最基础的工作都给做了。 然后搞作战的 乔治·魏采尔(Georg Wetzell) 才能得心应手。 *********************************************************** 乔治·魏采尔(Georg Wetzell),前德国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 几乎,魏采尔 来了以后,就跟指挥德军一样。苍鹰扑兔, “指哪儿打哪儿” 基础工作都被 马克斯·鲍尔(Max Bauer) 干完了。 *********************************************************** 二战后,学习苏联又承接了一次 *********************************************************** 越战后,学习美国又承接了一次 这一次,技术引进牛逼了 信息革命,直接把日式军事 完全淘汰了。 日式管理,完全被淘汰了。 “人的自动自发” ,日军的组织比 俄军要好。
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技术这个事情,基本上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
热度 1 gordon 2017-4-2 11:51
当初,说 金融要比技术优先 的时候,考虑的就是 “老龄化”问题 要养老了,明白吗? 技术这个事情,基本上我们还是相信市场的力量 技术,也不是技术,真正的称呼是服务 ****************************************************************************** 火箭时代,冯布劳恩接受 质询的时候,就说 ,树木 有一个自己的成长周期 , 不是浇灌更多的水,就能长得快的。 ****************************************************************************** 是正经东西,不是忽悠 ,是用 大众 “喜闻乐见”的说法 表达,讲简单了,OK 不是忽悠,知道忽悠有多难吗? ****************************************************************************** 外汇问题 中国产品质量提升,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提升的非常快,物美价廉,维持优势--稳定人民币, 这样迫使更多国家勾着人民币 ,现在它们升值快,而且不是倾销哦,而是互通。 川普爱说什么,说呗,反正要中国市场可以。那就放开高科技。 从贸易层面来看,分三级,欧美日一个层次,中国一个层次 ,东南亚、印度、东欧、墨西哥一个层次, 货币基本也如此,都在相对保持自己的优势 ,而且都是勾着美元。 人民币开始脱钩,发展中国家货币也必须,否则就要升值 , 加大人民币权重,进而稳住出口 。中美对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同,中国稳价的效果出现。 要扭转人民币不断贬值预期 必做的,外储才会稳定,可以肯定人民币比大家预计的强,但上升空间央行会控制, 人民币不是涨就强 ,形成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偏低一些。 ******************************************************************** 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偏低一点,形成升值预期。 “引而不发”,是最好的选择。 ********************************************************************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不是世界性的?那是当然,以前中国央行总是防守,不愿意出头罢了,一旦小露实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 未来中国要防备,欧美日联手搞人民币,这是重中之重。 ​​​​ ******************************************************************* 要清楚的知道,中国的人才就是在美国都是 “一等一”的 往往低估了自己的实力。
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计划经济的技术官僚
热度 2 gordon 2017-3-25 01:58
计划经济的技术官僚都挺烂的,这也是一个利益集团 操纵统计数据,给自己涨工资 烂事一大堆,都甭说了 但是这帮人的影响力,也很大,你也没办法。 *********************************************************************** 贵国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事情都不在明面上说。 如果你不在一个地方呆了很久,很多事情,你都搞不明白怎么回事。 *********************************************************************** 但是你很牛逼也行,到一个地方, 有人给你使个小绊子,你很快就能把 ”运作机制“ 搞明白 这也很 ”考验“ 功力 这是一个 志在 “奋发图强” 的青年的基本功。
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社会面临的技术鸿沟
gordon 2017-2-26 05:45
【老川的困境: 工作是有的,不过技术是没有的,还有!勤劳也是没有的】 老川又会见了一众商业领袖。 商业领袖们在务虚这个层面上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说把工作带回美国, 没人不同意。 Dow化工的总裁Andrew Liveris说,所有的CEO们都备受川普的重商政策鼓舞。 不 过谈到细节,问题就来了 。CEO们说,其实工作也不是没有,而是找不到有相应技术的工人来做这些工作。能不能培训呢? 昨天一位CEO和老川说, 他们开了个学徒训练班,本来想招到500人,但是只招到50人,因为很多美国的高中毕业生,数学和英语都不行,看不懂技术手册。 这其实使美国的一个大问题, 美国的教育实际是精英培养氛围,资源丰厚,环境宽松,如果你是个天才(就算genius)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不受任何障碍发展。 不过世界上没有这么多天才,经济发展也并不需要这莫多天才。社会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来完成实现天才的设计。社会需要的是填鸭式培养出来的,能完成基本任务的工人和工程师。需要的是蓝翔和蓝旗营技校那样的学校。 而美国多数学校培养了太多没有天才资质,却各种奇异幻想,不想进工厂干活,还充满正义感的liberal art 学生,他们找不到工作,于是只有天天上街游行。 当然,这背后还有个人生态度问题,就是勤劳。 看以前的美国照片。可以看到很多工人,不拘黑白,戴着鸭舌帽,拎着饭盒去上班。现在,黑人兄弟们宁愿在地铁上杂耍,在芝加哥抢劫,也不愿意进工厂上班。当然他们也没有工厂需要的技术资质。 中国教育其实也有这样的倾向。中国的各大院校特别是文科政法各院系,也都培养了一大批差不多的群体,这个群体在20-30岁叫做文艺兼愤怒青年,三十岁以后,就成了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行业不需要技术和资质,敢喷就行了。 ********************************************************************* 对美国工业劳力的浅观察:1,职业向AI快速倾斜(比如石油业500人工,现一人操控AI)再培训老工人不现实;2,传统蓝领工步入退休且身体伤 残;3, 需更多中专,减少学贷 ,毕业能干活--现在大学毕业生不接地气;4,30岁以下美国人百分之43住父母家,父母给资助, 心地单纯但更虚幻? ********************************************************************* 货币政策的问题,通货膨胀,当工人根本就不行,全社会把风险全转嫁给你了 拎着饭盒上班,那是以前。里根以前的货币政策不是这样 里根的新自由主义造成的, 新技术的突破拉大了 “技术鸿沟” ********************************************************************* 我这样的人是小众; 技术鸿沟越来越大(原因在这儿呢) 需要更多的中专, ********************************************************************* 学贷太多,追求幸福造成的困境
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车是买还是不买呢?
热度 59 fcboliver 2017-1-30 01:54
最近想为夏日出行买辆敞篷车,结果遭到家里领导的强烈抵制,说会吹乱发型。我回了一句,让她只开家里的那辆旅行车就好。结果她宣称我敢买敞篷显摆,她就敢骑自行车,并且还要在后面带个儿童拖车接送小孩。她的骑车技术我是领教过的... 哎,做男人真难啊。 ps. @樱木花道:兄弟大过年的劝你一句:别入婚姻这个围城!
1268 次阅读|47 个评论
分享 半导体工艺发展史(转)
gordon 2017-1-19 05:44
1.工艺节点简介 半导体发展到现在,整个电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王者Intel给出了一些从1微米到14nm的技术变革的变化技术重要节点:路线图 上图中我认为有几个技术点值得关注 1.从Bipolar到CMOS的变化,这个是个重大的革新,CMOS工艺具备了低漏电和低驱动电压的好处,给数字电路带来了春天,来到了低功耗的0和1的世界。 2. HKMG high constant metal gate的导入 当工艺节点发展到32nm或者 28nm的时候 ,传统的多晶硅栅级结合SiO2栅氧对沟道的控制力出现了致命的问题,源漏之间的punch through导致的漏电问题必须用新技术来补漏, 台机电在这个节点上顺利摔下了其他的代工竞争者,成了唯一一个有机会跟上intel的选手 。以IBM为 首的反动派的gate first工艺派遭受了不是第一次的技术挫败,又一次成功的拉着三星GF联电挖坑跳坑,坑了他们。 2.FINFET的重要性 专门把FINFET拿出来讲是因为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工艺变革,intel在22/20nm这个节点又成功利用这个技术弯道拉距离了,台机电在这个节点上出 了大问题,直接导致了高通810的惨败,高通对此相当之恼火。这也是为什么高通10nm投入三星阵营的重要原因,当然三星的坑更多,高通之后又要跳回台机 电,因为台机电拥有全世界最全的IP库,在设计上是对客户最友好的。这个可以理解为谷歌和微软对软件兼容性的差异。 intel从22nm起就开始了FINFET,事实表明这是个相当牛逼的技术节点 14nm/16nm工艺上面intel还是领先于业界的,台机为了保证10nm的成功量产,主动没有按照路线图,而是选择了16nm的低难度玩法,当然三星的14nm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机大将梁孟松由于郁郁不得志而远走三星大大加速了技术的革新。 FINFET实际上第一次将晶体管由平面走向了3D ,简单说将沟道由硅内变为突出,利用栅级的包裹,实现了对沟道的三个方向的控制,可以很好得解决漏电问题,实现性能与功耗的完美提升。10nm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革新。 3.未来的极限在哪里? 没人知道硅的极限是几个纳米,但intel提出了一个看法是10倍晶格(晶格概念和原子大小不是一个,硅晶格大约是0.5nm,5个埃)以下很难实现Ion与Ioff的完全控制 同时给出的未来技术断裂点是三五族的导入到硅本体来改善带隙开加速电流密度,目前看这个技术导入至少要到2018年7nm的时候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另外一个5nm的技术方向是IBM一直力推但是intel迟迟没有给出正面评价的FDSOI。这个技术的优势是彻底解决了之前平面器件PN往纵深发展的路径而导致的穿通漏电问题,同时未来成本的增加可能并不是那么明显。 回到上上个图,intel认为到2020年可以用碳纳米管,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石墨烯实现1nm的工艺突破,这个明显是或许乐观了,不过IBM一直没有领导半导体未来技术了,这次赌对了? 4.回到现实 Intel虽然失去了大腹领先的战略机会点但我认为在ARVR世代intel如果调整好战略还是有机会的,这个硬件对手就是高通了,而高通的后台是台机电 和三星。当然我们不能说AMD完全没有机会,但是目前从余粮上看没有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能力, 还是搞好GPU更有利于活下去 。 高通835这次的广告语已经说明了一切:尺寸与上一代旗舰处理器相比减小 35%,功耗降低 25%,能够提供出色的超长电池续航、逼真的 VR 和 AR 体验、顶尖摄像头功能和千兆级下载速度。尺寸和功耗放在了最核心位置,VRAR是最核心的优化点,6个自由度的VR体验对未来实现VR影院的普及相当重 要,4k 60帧也是为了实现低延时。至于顶尖的摄像头,抱歉我没看到ISP和DSP的大幅革新的描述,暂且认为是小升级。 手机不是电脑,对性能的提升总有尽头,大床论正确的一点就是消费者的体验长尾效应很明显,而市场也给出了答案。小步快跑的性能升级同时向需求更强烈的VRAR方向转向更重要,这是厂商的回答。 目前手机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走向了存量市场的争夺,今年整体上市场接近于不增长的态势不可避免,营销和设计上短板补足也成了各厂家的重中之重。 单纯的希望拿高通处理器吸引消费者越来越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这也是有些厂商2016基本上成功把自己的品牌从200块做到了500块的核心因素。花有再红日,人无再少年,再见! 另外我想说的是,三年后,中国半导体市场一片血雨腥风可以预见到,过剩的产能将会嘲笑那些对经济规律毫无敬畏之心的肉食者,洗洗牌是不是坏事?不知道
30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统治是一门技术 ——— 红衣主教黎塞留(转)
gordon 2017-1-17 16:16
黎塞留的主子路易十三曾说,红衣主教一天做的事比其他人一周都要多。在《三剑客》中国王是这样形容红衣主教的,我睡觉、他守夜,我娱乐、他工作,在法兰西与欧洲指挥一切的那个人。(这句话与火枪队队长的回答,您指的一定是上帝了,堪称经典。) 黎塞留在国际上最大的敌手,西班牙首相奥利瓦雷斯曾评价,法国的首相堪称基督降世以来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最令人恐惧的对手。 当时的罗马教皇乌尔班八世与黎塞留不和,因为红衣主教作为教会中人却极力主张王权高于神权。当听闻黎塞留的死讯后这位教皇说了一段颇为有趣的话,这个世上如果真的有上帝的话,那他(黎塞留)可有的要交代了,如果没有的话,那他这一辈子可是够风光了。 法国的思想巨人伏尔泰的态度则不同,他评价黎塞留是最不能忍受的独裁者,在伏尔泰的作品中红衣主教往往被描写成奸诈、残忍的政治投机者。 大仲马在小说中借用人物阿多斯之口评价黎塞留,他把国王变小了,却把王权变大了。 现代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则评价黎塞留是西方现代外交学之父,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 ***************************************************************************** 作为一位宰相,黎塞留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他无疑是法兰西乃至欧 洲历史上最有政绩的一位政治家。在他统治的18年中法国解决了困扰国家近百年的胡格诺教派武装割据,桀骜不驯几百年的大贵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再也不能 目无法纪,国际上哈布斯堡家族的优势逐渐丧失,法国的波旁王室成为了欧洲最有权势的王族,法国也压倒西班牙成为了欧陆新的霸主。黎塞留是一位伟大的改革 家,这一时期法国有了第一只远洋海军,有了第一个殖民贸易公司,第一份官方报纸,第一个官方邮局,第一座皇家学院(法兰西文学院)。军队实现了现代化,政 府实现了官僚化,国家实现了集权化。他还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外交家,黎塞留第一个跳出了王室联姻与宗教派系的束缚,他高喊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他的外交政策 将德意志撕成碎片,将西班牙拖入万劫不复,使得法兰西保持了近两百年的陆上优势。黎塞留在改革上的魄力只有后世俄国的彼得大帝能够媲美,他在外 交上的成就也只有铁血宰相俾斯麦能够比肩,他毫无疑问的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政治家。 作为个人黎塞留则十分复杂,连他自己也自配不是好人,他的行为 甚至不像一位基督徒。早年的黎塞留区迎奉承、巴结权贵。晚年的他目空一切、傲慢自大。黎塞留狡诈到近乎卑劣,严酷到近乎残忍,他把谋略看作是掌权的合法手 段,把残忍看作是治国的必须素质。他对待敌人永远比敌人对待他更残酷。黎塞留沽名钓誉、自命不凡,他不容许任何人批评自己,他建立的情报机关除了探查敌情 之外就是逮捕所有反对者,在他统治期间巴黎到处都充斥着特务,人人自危,唯恐到巴士底狱吃牢饭。黎塞留身兼无数个职务却不领俸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富可 敌国,他拥有庞大的教会资产,此外他也是法国殖民贸易公司的最大股东,红衣主教提倡廉洁,但是又爱好奢华,他的仪仗永远不输于国王,他的府邸也丝毫不亚于 王宫。国王被他架空,太后被他驱逐,王后被他打压,亲王被他流放,公爵被他处死,整个王室乃至整个法兰西王国都在他的压迫下喘不过气来,(不知亨利四世在 天有灵会如何看待黎塞留)红衣主教已经不是一个权臣而是暴君,法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暴君。 同时黎塞留也有人性的另一面,他渴望友谊与才学,对于属下红衣 主教从不吝惜赏赐与关怀。对当时法国文坛的第一才子高乃依他是又妒又羡。黎塞留以文人自居,他鼓励文化事业的发展,自己创作话剧,也写得一手好散文,但是 同时他又建立了文化检查机关,收买御用文人为自己歌功颂德。黎塞留的意志力堪称一绝,他的身体不太好,国内外的敌人众多,在如此环境下还能干出如此伟业没 有钢铁般的意志力是不可想象的,晚年的他感到位极人臣之后的寂寞与孤独,因此黎塞留对亲人极为关怀, 他的政敌们甚至攻击他与侄女有不伦之恋。黎塞留爱好小动物,尤其是猫,他的红衣主教府里养着上百只猫,晚上熄灯之后整个府邸到处都是闪亮的猫眼,犹如魔鬼 的洞窟。(红衣主教养猫的目的也是为了防范刺杀者) ***************************************************************************** 红衣主教黎塞留就是这样一位复杂的伟大人物,但是数百年来这位 伟人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判。路易十四亲政后法国进入了国王专政时期,之后的历代国王都甚少谈及黎塞留,因为他们不能肯定他,这样的权臣不符合君主专制的礼 法,他们也不能否定他,因为他们沿用的制度都是黎塞留所创。(这种态度和当今政府对待太祖一样)启蒙运动发展后民间更是对这位宰相口诛笔伐,人们把社会的 不公、国家的腐败、法治的残酷全都归罪于黎塞留,伏尔泰、卢梭都对他齐之以鼻。大革命之后的数十年法国人一直对黎塞留持否定态度,人们把他看作是国家黑 暗、封建、压迫的代表,是法兰西的千秋罪人。这种情况到了1871年发生了变化,熟悉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彻底击垮了 法兰西,解体了200多年的德意志帝国瞬间复生,这个国家压倒了法兰西成为了欧陆的新霸主。法国人这才发现, 正是黎塞留时期的外交政策使得德意志四分五 裂,法兰西才能维持两百余年的相对优势 ,那个领导德国的俾斯麦与黎塞留是如此相似,一样狡诈,一样残暴,一样雄才伟略。法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黎 塞留统治法国的时期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人民水深火热,但却是国家最为荣耀的时期,法国将德意志撕碎,将西班牙打垮,路易十四时代的光荣正是在此时起步,而 这一切都是在黎塞留的统治下完成的。 现在的法国历史书中对于这位伟人做了重新的定义。 黎塞留,红衣主教,路易十三时期法兰西王国宰相。 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最有谋略、最无情的政治家。
1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颠覆性技术和技术后时代的社会变革
热度 6 坚持到底 2017-1-10 21:21
2016年06月04日 09:06 来源于 财新网 技术的飞速进步改变生活,人类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挑战    【财新网】(特约作者 张一清) 两年前,当讲到 无人驾驶 、 人工智能 、 虚拟现实 ,我们可能要说那些都是五十年后的事。今天我们却发现这些技术不再遥不可及,甚至已经“冲”进了生活: 谷歌 无人驾驶汽车一年前的今天就已经跑了160万公里,并保持每天模拟驾驶483万公里(北京到上海2,000个来回);Tesla电动车的最新版已经具有了辅助自动驾驶功能;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已经打败人类最优秀的围棋手,每天还能练习100万盘以上,把人类甩得越来越远。   事实证明,技术的更新速度永远比你想的更快!但是,当感叹技术的飞速进步,当憧憬技术改变生活时,你又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些技术给生活、制度和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你是恐惧工作被机器代替?是否为多活20年做好准备?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是否准备好迎接机器人、解决无人驾驶带来的权责问题?   这些问题离我们的距离就像新技术一样,看似遥远实则就在眼前。理解未来十年即将改变生产、消费、社会生活的颠覆性技术,思考技术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当下就该做的。   四大颠覆性技术   当下来看,未来10年典型的颠覆性技术至少来自四大方面:人工智能、新材料、基因工程和分享经济。之所以称之为颠覆性技术,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都有可能将被这些技术极大地改变甚至颠覆。   1、人工智能。由人工智能技术衍生的机器人、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将致力于智能化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效率,将人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机器人技术: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医学和家庭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造就了“黑灯工厂”,即不需开灯的全机器人工厂;农业机器人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自动化;医学上,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帮助医生完成更高质量、低创伤的手术,且能进行远程操作;家庭生活中,多款家庭机器人已经出现,比如日本的Pepper机器人,能够帮助看家、与你聊天、陪小孩学习等等。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采用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激光雷达、机器对机器通信等高精尖技术,并已实现部分商业化应用。麦肯锡估计,自动驾驶技术到2025年的经济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降低交通事故每年将挽救3万-15万个生命,大幅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达90%。自动驾驶将帮我们社会实现更少的汽车,更高的效率,更清洁的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利用图像识别和处理、机器学习、360度摄像等技术旨在实现一种新的人与虚拟世界互动的方式,可能成为计算机、手机之后下一个万亿级别的平台。虚拟现实包括三部分:硬件、平台软件和内容,目前已经有Oculus、HTC Vive等相对成熟的虚拟现实设备商业化销售。进一步,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进入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新的娱乐方式和大脑刺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2、新材料和储能技术。由新材料技术衍生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储能技术发展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幅改善环境质量;   ——太阳能:随着晶硅制造成本在过去十年大幅降低90%,太阳能的发电成本相比于火力发电等传统技术已经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在成本进一步降低后有望取代火力发电成为主流发电模式。   ——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电动车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储能的瓶颈,即电池发展的瓶颈,因为发电和用电、充电和用电的时间差问题都需要储能技术解决。目前新的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出现,氧化铝电池、锂氧电池、燃料电池等都可以实现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下一步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电池成本如果大幅下降,电动车行业直接受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也将获得解决,清洁能源将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3、基因工程。由基因工程衍生的基因检测、基因修复、基因擦除等技术使得免疫治疗,精准化治疗人类疾病和器官再造变得可能,从而大幅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成因和个体潜在的患病概率,定制个性化药物和治疗方案。通过基因修复和擦除,许多遗传病和癌症等“不治之症”也有了解决方案,人类寿命被延长10年-20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除了医疗行业,农业和食品行业也将受益于基因的定向修改而实现产量大幅增长、营养成分增加、有害的农药、化肥使用的大幅减少。   4、分享经济。由分享经济衍生的住房、汽车等个人物品分享将大幅降低了对人类对土地、房产、汽车的需求,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陌生人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低成本共享已经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资源获得更有效利用。房屋、汽车、礼物等多种私有物品未来都会以共享模式存在,物品的固定持有成本将大幅下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用这些资源。   简言之,新技术将大规模提升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让人类有更长的寿命、更多的自由时间追求创造性、追求快乐、追求自我实现。   颠覆性技术带来的重大影响   当颠覆性技术到来,我们都在憧憬技术带来的便捷,可随之而来的对生活、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还没有被广泛认知。我们需要也必须看清将要发生的变化,尽早做出战略调整。   1、多个传统行业或遭遇颠覆   历史上,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颠覆比比皆是:汽车在美国普及仅用13年,彻底让马车变成了娱乐项目,数码相机10年时间就将胶片相机送进博物馆,有线电话取代了电报,智能手机取代固定电话等等。未来只会有更多颠覆技术出现,不思进取的传统行业必然受到冲击甚至是被颠覆。   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化石能源。在美国爱荷华州地图上圈一小片地,铺满太阳能电板,其发电量已经足够供应全美国。实际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全社会用电总量55,500亿千瓦时(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在电力传输中的损耗),而一平方米太阳能板发电功率约140W,差不多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功率就达到1kW,假设全年200有天光照,每天光照8小时,那么7个平米太阳能电板一年发电量就达到1,600千瓦时,全中国一年用电总量需要35亿个7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也就是245亿平方米,折合24,500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的0.25%。换言之, 1.5个北京市的面积铺满太阳能电板就能供应全中国所有用电。   即使是北京这样的世界级大都市,铺设面积不大的太阳能板也能让城市实现用电的“自给自足”。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地区总用电量约为952.7亿千瓦时,按上面的计算需要约417平方公里的太阳能板,占北京总面积的2.5%。如果所有的建筑的屋顶和外墙可以铺满足够的太阳能板,城市用电就再不需要“外援”。当太阳能电板成本进一步下降(过去十年已经下降90%),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发电取代污染较重的火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方式是大势所趋,大规模远距离的电力输送也变得不再必要。   再看电动车行业,电动车的硬件制造很简单,整车能动部件只有18个,而一般汽车的能动部件超过2,000个,当电动车进一步普及,不仅是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受到冲击,配套的零部件生产行业也将逐渐凋零,推而广之,与石油相关的产业也岌岌可危。   此外, Facebook推行的太阳能无人机、谷歌正在实验的平流层热气球和低轨道通信卫星等将把互联网信号带到世界各地。未来,电信服务、通信塔公司和有线电视等行业势必将被“天空飘来的Wifi信号”部分取代甚至彻底颠覆,传统通信行业已经失去了短信业务,正逐渐失去联网业务,未来甚至失去通话业务。   其他可能被颠覆的行业:虚拟现实冲击传统娱乐业,因为虚拟现实能比传统娱乐(如电影,电视,赌场)带来更多的娱乐刺激; 分享经济将冲击酒店业以及房屋建筑业;大数据分析将代替一般的咨询、商业分析和广告业;基因工程个性化制药代替传统制药业等等。   2、机器代替人工,但人类不会失业   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早已经大规模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全世界的工业制造商无一不力推工厂机器人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根据近期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工业4.0未来生产力与制造业发展前景》报告,未来5-10年,工业4.0技术(自动化为核心)将帮助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15%-25%。这意味着什么?更多的机器,更少的人工。而且,机器代替一般人工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快。   今天,亚马逊用15万员工加无数的机器人打造的仓库每年已经可以处理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自营订单还有1,000亿美元的第三方订单,而沃尔玛雇佣超过200万人实现的交易额也不到5,000亿美元。虽然二者的模式有不同,但机器人对亚马逊的巨大好处已经是显而易见。如果未来沃尔玛的订单都转向亚马逊,这200万的员工出路何在呢?简单、重复性工作是机器人的绝对优势,人无法与不吃不喝、二十四小时工作(甚至不用开灯)、不要工资、出错率极低的机器人竞争。   即使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也因为机器变得更智能而有被取代的危险:智能医疗24小时搜集人的所有体征,数据中心处理后机器给出应对建议;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司机上路5年内就可能发生;在线课堂让名师有几百万的学生,社会对普通教师的需求可能减少;达芬奇机器人已经能对人体在狭小空间实现缝合,实现了人类医生做不到的手术方式;智能的程序也能替代程序员编写一部分电脑程序。   机器人将人类从一般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失业。就像富人常常比穷人忙,当人们不需要为基本生机而忙碌时, 世界也许变得更加平等。 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开发自己的兴趣,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智能化也促使服务行业把服务质量提升到个性化服务的全新水准,让机器难以企及。虽然机器拥有超人的智力,但其很难拥有人类意志和创造力。总之机器化会部分代替人工,也会给人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到更有创造力和高质量的工作中。   3、新的交通方式将使环境大幅改善   过去几年,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北京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达到17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9%,而重度污染天数更是达到46天。空气污染背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而且过量的汽车也造成了交通拥堵。   现在,电动车、自动驾驶、分享技术有望合力改变这一情况,辅助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上路。通过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自动驾驶车能大幅提高车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社会汽车保有量。有研究表明,目前平均一辆汽车超过95%时间都在停车位上,普及汽车共享可以使汽车保有量减少70%。空气质量将因为自动驾驶的普及而大幅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如果进一步推进,将电动车、自动驾驶和共享经济模式完美结合应用到个人出行、公共交通上,我们的出行方式将变得简洁而舒适。个人出行方面,通过数据共享和处理获得个人的出行需求,高铁或飞机提供长途目的地之间的跨越,自动驾驶车提供精确的本地送达,实现“长途快速”与“短途精准”结合的最有效率的交通模式。因为自动驾驶和共享大幅增进了汽车使用效率,汽车的保有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更广大的民众用得起车。   作为分享经济的代表,滴滴模式大幅度地提升了城市出租车的使用效率,同样如果滴滴模式能够应用于货物运输,将可大幅度地提升运载效率,避免货车空载,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和道路使用频率。如果公交巴士能够利用人们出行的大数据, 定向分析密集人群出行的时间、地段,有针对性地安排公交发车时间、频率和路线,使得每一辆公交车既不超载也不空跑,将极大提升城市道路使用效率、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和公共交通该服务质量。   4、长寿社会到来,现有养老体系难以支撑   过去100年,人类平均寿命从不到50岁大幅提升到70-80岁,中国今天的人均寿命是76岁,而日本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6岁,可见未来中国的人均寿命还会大幅拉长。人类长寿主要归功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例如抗生素的发明解决了人类炎症难治的问题,延长了人类寿命。今天,人类面对的不治之症是癌症,通过基因工程,癌症被攻克已经可以期待,人类的健康寿命将进一步延长。   但是,我们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准备好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当下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支持70-80岁的平均寿命都存在困难,倘若寿命再延长10-20年,甚至30-40年,养老体系将无力支撑巨大的养老负担,养老金将被掏空,保险公司也可能破产,退休制度甚至家庭体系都需要重新构建。   5、基本生活用品公共事业化,供给社会转向消费社会   技术的进步将极大提高生产力,并带领我们走向充分供给社会, 即消费社会, 以消费定生产。这种转变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并将逐步扩大到全世界。我们会质疑为什么全球的量化宽松短期无法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因为量化宽松大多发生在发达经济体,而且资本大都流向了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供给方,而不是消费者。如果在过去,更多的资金会促进生产供给,民众有更多的消费选择,经济将获得发展。可是,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得到充分的满足,基本生活用品包括房屋、粮食和汽车都处于过剩状态。这种状态下,再刺激供给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如何能刺激消费才是待解决的问题。供给过剩的本质原因是:技术已经推动生产力大幅提高,超越了人类生物性消费需求。当基本生活资料获得极大满足,消费必从基本消费向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进行转型。   未来,将是充分供给和按需消费的社会。我们的消费将由基本的生活消费走向更丰富的健康消费、信息消费、娱乐消费。其中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美国人平均每天要在Facebook上花费进50分钟的时间,中国人平均每天阅读微信的时间也超过40分钟,我们已经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信息消费上。我们也看到更多人娱乐方式已经从餐桌聚会变成了公园健步走。   6、消费观从“拥有”到“使用”转化   分享经济是技术,更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在当下逐渐流行。举例来讲,许多生活用品如婴儿床在我们的一生中只需要用一段时间,用过后就变得“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能有机会分享给其他人,既收获经济的回报和快乐,还能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呢?Uber、Airbnb、滴滴等独角兽企业正是因为分享概念而爆发,也因为分享而让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分享的理念将极大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习惯:租房代替买房、打车代替买车、厨艺可以分享、宠物可以共养、礼物可以二次赠送等等。分享经济将大幅降低人类对自然的索求,最大化地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分享”理念可能会让房地产市场火爆难以为继,汽车行业增长不再,与之配套的传统制造业也难以幸免。《纽约时报》报道称,Uber进入纽约市场后,当地出租车牌照的价格下降了约25%,而Airbnb进入德克萨斯州后对当地酒店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分享经济对传统经济形态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事实上,分享经济迈入大类家庭资产,比如房屋和汽车,其产生作用不仅仅是物质的使用效率的提升, 还有提升社会平等带来的社会和谐。   7、能源结构巨变将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毫无疑问,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极大影响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中东、北亚、俄罗斯、非洲和南美洲都是极大依赖化石能源出口的地区。未来清洁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转而使用清洁可再生的风能、太阳能,“控制石油就能控制世界”将变成过去时。这种能源结构变化趋势将对国家战略产生深远影响:中东、马六甲海峡等因为石油生产和运输而繁荣起来的地区将面临巨大经济下行压力,战略地位和价值将直线下降。如果这些地区不能快速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区域经济将面临严峻形势。   8、高素质的人才才是未来的资源   当传统资源走向末路,新资源将成为各国战略上的必争之地。这个新资源就是高素质的人才,因为高质量的人才是推动技术变革的原动力。十几年来谷歌为什么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公司?因为谷歌一直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IT和互联网人才加入, 并营造出重视自由创新的工作环境。根据Linkedin发布的全球最受欢迎雇主榜单,谷歌连续多年占据榜首。   新资源与传统资源有一个不同,即新资源流动性极强:任何国家都只能吸引人才,而不能“锁住”人才。人才的竞争将是教育体制的竞争和社会体制的竞争。    如何应对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变化?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石油,未来是技术,是人才,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政策促进技术推广、支持创新并提前制定对策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   1、建立吸引创新型人才的环境   建立吸引人才的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营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给人才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通过法律保障人才创新成果将有助于吸引创新型人才。   首先,科技的边界是由极少数顶尖人才开拓的,一个顶尖人才的价值难以用一般人才的数量来代替。顶尖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薪资和生活待遇,还有更重要的成就理想的环境和机会。对于顶尖人才的理想抱负,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包括给予充分权力按照人才自有标准组建团队,建立对人才的长期考核机制而不受短期论文或专利数量的限制等。   其次,技术创新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是需要灵感的自由迸发,我们应该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鼓励其自主性和能动性。比如,谷歌就鼓励员工每周拿出20%的时间去自主创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最后我们发现这20%的自由时间为谷歌带来了许多创新产品:谷歌的简易VR设备Cardboard就是谷歌法国巴黎部门的两位工程师 用“20%时间”打造的实验项目,今天该产品的销量已经超过500万。   最后,当人才能够做出前沿的创新成果,我们要以法律的形式对成果进行保护。创新和专利是人才的努力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人才最珍视的东西,当有不当的学术或商业行为侵犯了创新专利,我们的法律应该给予创新成果以最大的保护,并严惩造假侵权的个人或机构。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有动力去发明创造。   2、培育创新精神与企业家精神需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并贯穿始终   创业精神是从小培养的,而不仅仅是大学毕业后通过创业来培养的。当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可能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创造性的引导。在互联网普及的世界里,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便捷和免费,政府和社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但目前的进步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明确,能够推动创新技术边界的是这个社会上极少数的人,人口基数大并不是优势,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会触及创新边界,反而可能排挤与众不同的人才,拖技术发展的后腿。我们要做的不是让每个人都创新,而是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以让极少数与群体不同的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去推动边界,而不是因为大群体的同化和排挤丧失了创新天赋。我们的社会能否使像苹果前CEO乔布斯,Tesla的CEO马斯克这样的天才成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让天才的天赋得以发挥的制度和氛围。   从义务教育开始,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包括区分事实和观点的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思维方式需要从小培养,并将影响个体的长期发展潜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给学生选择方向的自由和充分发挥天赋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和挑战权威,并提出完整论证。此外,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任何对互联网信息的限制对科学研究和创新不利。   3、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与生产,鼓励使用新技术   我们的政府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够合理使用政策引导新技术发展,我们的进步速度和幅度将远超其它国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是鼓励使用新技术的例证,也正受益于此政策,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在过去一年实现了飞速增长。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车产量达到29.07万辆,而全世界最好的电动车厂商特斯拉去年的产量也仅有5万辆,我们取得的成果还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像机器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相应的支持或地方的税收减免,政府机关还有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采购政策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在配套法规和监督落实的情况下,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无疑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4、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需要与技术的发展齐头并进   技术的进步已经触及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模糊区域,比如无人车出现事故如何问责,无人机应该如何规范“上路”,全球的低空Wifi信号覆盖是否合法,Uber是否涉及黑车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是因为法律不完善,而是以前的法律和政策制定者根本无法预知变革到来得如此之快。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应该跟上技术的进步,让技术更好地造福社会。也只有法律跟得上,明确了技术的“自有地”和“禁区”,技术发展的方向才更能得以明确。比如无人机的立法,中国有目前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企业之一大疆无人机,但中国的无人机应用仍落后美国。因为相关法律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无人机企业批准、无人机的注册、飞行高度范围、距离的限制、事故责任等都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这些法律,无人机产业始终在“灰色地带”,不可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除了以上问题,即将发生的技术变革还将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智能机器人的身份和责任问题,长寿社会带来的养老金不足问题,是否延迟退休问题,基因技术使用道德范畴问题等等。这要求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不仅要跟得上时代步伐,而且要能预判到未来趋势,合理地制定政策法规明确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总之,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将大幅提升,生产边际成本极大降低,社会将从供给向消费转型,以消费定生产。技术发展将引领经济、社会、生活等层面发生全方位变革。为了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需要提升基础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从制度上吸引高精尖人才,以站在技术进步的最前沿、最顶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你会健康地活很久,让我们迎接技术后时代的到来。    作者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股权策略投资部主管
5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二战中的反潜(转)
gordon 2017-1-9 11:41
说到二战日本反潜战失败,有两个重要技术问题:一是日本的声呐(93式),无法屏蔽军舰自身的噪音。12节下只能听1300米,开高速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再就是日本海军要求商船定时通报方位,结果被美国人窃听了去——战前日本驱逐舰重点研究的是雷击,对反潜极不重视。41年才开设反潜学校 ****************************************************************************** 美国人的资料,还提到日本驱逐舰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他们很吝啬深水炸弹。美国潜艇就经常放些垃圾上去,让日本驱逐舰以为已经击沉了美国潜艇,然后就停止丢深水炸弹
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教育(二)
gordon 2016-12-5 04:59
如果预期未来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工资快速增长而不是停滞不前,那么现期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将很高,投资教育将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初始教育与随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是由于经济增长导致教育水平提高而非相反。 *************************************************************************** 是研发,而不是教育,ok 其实不用上学, 拿一笔钱在小项目上投入研发 ,比所谓 “上学” 收益高多了 甚至你当一个工人, 请老工人吃吃饭,水平提高一点,收入都比 教育的收入高 *************************************************************************** “眼镜蛇” 这帮货,老咬你 狗日的 *************************************************************************** 所谓“知识分子” ,是 以前大多数人,不识字 的概念 孔子是丧家犬嘛 啥也不会干,就是丫 认点字 仅此而已 时代早就变了 *************************************************************************** 以前大多数人,不识字 ,扫个地,干个活儿。 以前老北京,拉个粪就划地盘,火并。(粪便是农业的肥料) 那时候大多数人都不识字
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时期的青铜炮技术(二)
gordon 2016-11-30 02:25
在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中将 280mm 榴弹炮作为攻城炮的呼声很大,但一直被攻城炮兵司令官丰岛阳藏少将以搬运不便为理由拒绝。直到旅顺会战第一次总攻击失败后,才终于把准备装配到镇海湾要塞的 280mm 弹炮配属给第三军,此后不断增加数量,累计达到 18 门。事实证明,此炮无论在日军占领 203 高地,还是摧毁港内俄舰上,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后, 280mm 弹炮队又配属给第四军,参加了奉天会战。在进攻俄军万宝山阵地时,由于俄军碉堡上被 1 米厚的冰层覆盖,导致了很多 280mm 榴弹炮发射的坚铁弹没有爆炸,事后才查明是引信强度不够的缘故。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没有爆炸的炮弹又被俄军打了回来,因为俄军也装备 28 厘榴弹炮的孪生弟弟 -------280mm 臼炮。 日本的 280mm 榴弹炮是仿制自意大利, 1884 年(明治 17 年)大阪炮兵工厂仿照意大利 280mm 榴弾炮进行试制、 1886 年(明治 19 年)于大阪府信太山进行了试射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1887 年(明治 20 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而克鲁伯公司也模仿同一火炮制造了 28 厘臼炮,并卖给了俄国人(日俄战争大约有 10 门)。这两种炮大体诸元是相同的,装填方式为后装式,使用吊臂将炮弹和药包提升到水平高度,使用人工将炮弹压入膛中,使得发射速度大大提高。两种火炮最大的区别是日本 280mm 榴弹炮膛线是左旋的,克鲁伯造的与之相反。俄军专门搜集日军射过来的未爆 280mm 米炮弹,然后换上 47mm 速射炮的引信再打回给日本人,日本人吃尽了自己射出去炮弹的苦头,特别是在鞠家屯的 280mm 榴弹炮阵地上,被打回来的炮弹击毁了日军自己的火炮。 王家屯西南榴弹炮阵地 试射 此阵地位于王 家屯西南洼地,从1904年9月6日起开始刨床构筑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优质完成了阵地构筑工作,10月1日试射第一发炮弹。由于 使用了无烟火药作为发 射药,所以火炮周围几乎没有烟 ,不会影响继续发射。照片中看到的烟尘是因为发射时空气震荡而扬起的尘土,所以在以后的发射中都在火炮周围洒水来防止尘土。
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时期的青铜炮技术
gordon 2016-11-30 02:14
在欧洲,列强原本用青铜造炮。青铜可以直接铸造炮身,工艺便利,但是铜性软,线热膨涨系数高,射击时剧烈的热涨冷缩会影响射击诸元,稳定度远不如铁,所以在 15 世纪,锻铁炮开始流行起来。造炮工匠以含炭量低延展性好的锻铁 (wrought iron ,熟铁 ) ,锻打成长条,加箍成圈,而后把铁圈密密焊接起来,成为铁炮 ( 另一个方法是煅成长条密接成管 ) 。但此时适逢航海大发现时代,锻铁炮在海上容易生锈,所以青铜炮再次流行。到 16 世纪末叶,欧洲冶铁工艺进步,终于流行起铸铁 (cast iron ,生铁 ) ,可以铸炮,但火炮工业依然并用铜与铁。南北战争时最先进的法式滑膛炮“ 12 磅 拿破仑炮” (12-pounders Napoleon) 就是铸铜炮。而在炼钢工业成熟之后,碳钢迅速取代了青铜与铸铁,成为造炮的不二材料,尤其是炮管。在南北战争的十年之后, 1870 年代的火炮已经以钢炮为主了。 日本炮工学校教官西村千里约在 1890 年远游欧洲,遍考列强火炮,并留下非常详细的调查报告。西村教官指出,自 1870 年代起,欧陆列强都已经换用钢炮了。以炮管来说,德国的主力野炮 1873 年式 88 公厘野炮是“装管铸钢炮”;英国的 1884 年式 76.2 野炮是“装管钢炮”;法国的 1877 年式 80 公厘野炮与 90 公厘野炮是“硬性铸钢内管 + 煅钢炮箍”;瑞典的 1887 年式 75 公厘野炮是“装箍钢炮”、 1881 年式 84 公厘野炮则用铸钢炮管;俄国也赶上流行, 1877 年式 87 公厘轻炮与 106.7 公厘重炮都是钢管炮。当时欧陆还没有改用钢炮的强国,只有奥匈帝国、义大利与西班牙。 义大利的军备一向散漫,义军主力火炮是 1874 年式 75 公厘“青铜野线炮”与 1881 年式 87 公厘“青铜野线炮”,这两种 特别 标榜已经进化到线膛的“野线炮”仍然使用“铸造青铜单肉炮管”,其“铸造”一说听起来像是最古典的砂模铸造法。而讲究强度的炮闩更离谱,居然是锻造的“锻打青铜多角柱体锁栓闭锁机”,拿槌子打出来的! 而西班牙帝国则在拿破仑入侵之后一蹶不振,内乱频仍,所以造炮工业停滞不前,西班牙的 78.5 公厘与 9 公厘 C.B.C. 野炮居然采用“压榨青铜单肉炮身”,其“压榨”应是压铸的意思。 西班牙的压铸青铜炮管与义大利的锻造青铜堪称当时欧陆炮兵的两大堪列世界炮兵遗产的奇葩,两种古董炮互相辉映,深富考古价值。 奥匈帝国的青铜炮比义大利与西班牙这对奇葩进步一些。在 1867 年崭新合并的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哈布斯堡王朝老大保守,固步自封,在普奥战争之后迅速没落,所以钢铁工业进展缓慢,迟迟掌握不了碳素钢,比同时期的江南制造局与汉阳钢铁厂还差。因此奥国火炮被迫以“钢铜”为材质。奥军的主力 1875 年式 75 公厘野炮与 87 公厘野炮是“钢铜单肉炮管”,外覆 5 公分 钢质套管。 所谓之钢铜 (steel-bronze) ,详细工艺犹待考据,估计是以延展性好的熟黄铜为内管车膛线,加高压与钢外管紧附,而后在外管的外层再加一个钢套管。 奥国早在 1850 年代就有 Vojtech Ironworks 与 Prague Ironworks 两家钢铁公司,到了 1889 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普达公司 (Poldi Ironworks) ,但是钢铁工业却一直拖到 1910 年左右才突破瓶颈,而此时已经是合金钢时代了。普达公司在一战年代以制造优质合金钢闻名于世,但在 10 年之前却是个连碳素钢都掌握不好的二流钢铁公司。 日本缺铁矿,一心想发展铜炮,又想开发与奥国一样的钢铜炮,但成效都很糟糕。最后日本人只好铁了心开发钢铁业。在 1900 年代出产的三一式速射炮,已经是钢材了。然而,奥国钢铁工业的进化却依然慢如牛步。 *********************************************************************** 七センチ野炮 七センチ山炮 明治13年顷から、日本の火炮の独立が论议されだした。 日本は鉄钢の产出が少なく、有事を考えれば产出量の多い铜を利用するべきとの意见から、イタリアから青铜制の野炮一门と制造に要する机械を购入した。 明治15年、大阪炮兵工厂で鋳造を开始、16年に第一号が完成、试験の后、采用となった。明治19年には、全国の野戦炮兵队に支给を完了した。 七センチ野山炮は比较的长期间使われ、明治27年の日清戦争では唯一の野戦炮であり、かなりの戦果をあげた。 北清事変(明33)でも逊色なく戦い、日露戦争(明37)でも使用されたがさすがに旧式となっていた。 「七センチ」と呼ばれるが口径は75ミリで、炮身は青铜制だが闭锁机は钢制だった。 *********************************************************************** 从意大利青铜制的野炮一门和制造需要购买机器。 日本的青铜炮从哪儿来的呢,意大利的。( 线膛青铜炮,闭锁机钢制 ) 这个得从1848年革命说起,法国跟意大利 那都是革命同胞,至于奥地利,想奴役意大利。 法国教官,明白吗? *********************************************************************** 估计它要加炮箍 法国的 1877 年式 80 公厘野炮与 90 公厘野炮是“硬性铸钢内管 + 煅钢炮箍”; 当时,日本的青铜炮,不仅仅能发霰弹,还能发榴弹呢。打工事要用榴弹,杀伤步兵用霰弹 嘛 注;是不是加装了炮箍,没找到 资料,我猜的 日本的东西,也 不仅仅是仿造意大利的,它自己造的 。 很简单嘛,懂弹道学,自己实验,自己摸索呗。 像大山岩,就发明过 “佐助炮” ; 绝对不仅仅是仿造意大利的,绝对有创新。 *********************************************************************** 当时,制退复进机与炮闩 也是难点,奥地利都掌握不了。 日俄战争,日本还是架退炮 奥地利 钢铁工业一直拖到 1910 年左右才突破瓶颈,而此时已经是合金钢时代了
1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学点技术,赶紧挣钱,这才是穷人出头的出路
gordon 2016-11-3 14:35
基本上,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在研究生阶段才接触到的。 并且 这个东西也不是针对应用的 ,只能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研究 如果说,它真正对现实有些作用的话,那也不是它想要达到的目的。 Physics is like sex : 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 哈哈 世间的事,确实有意思啊 ************************************************************************* 通识教育: 把握主旨而忽略细节的(considering or including the main features or elements of something, and disregarding exceptions;) 通识教育 很难普及 ,只有 “教会” 那种小学校,经费稳定。 初学的那种教科书,看着简单,却不好写。 都是巨匠的作品,一般人写不出来。 注:还是学一门技术,从工到理,才有普及的可能。(当然,多元化也是合适的) ************************************************************************* 陆军士官学校,相当于现在的中专、职高 在日本战前的旧学制下,有所谓“ 一高、三高、海兵、陆士 ”的说法,这些都是极受社会瞩目的顶尖学校。 “一高”指的是位于东京的第 一高等学校;“三高”指的是位于京都的第三高等学校;“海兵”指的是位于广岛的海军兵学校(断句为海军·兵学·校);“陆士”便指的是位于东京的陆军士官 学校。一高和三高,分别可以视作东京帝国大学与京都帝国大学的预科(东帝大·京帝大的地位可参考今日中国之清华北大),所以非常难考。海兵和陆士,分别作 为日本旧海军与旧陆军主要的军官学校之一,虽然入学考试的难度不如一高、三高,但由于一旦考上则学杂费全免、且有薪水可拿(当时考入军校便入军籍、授军 衔,自然也就有薪酬),故而吸引了大量家境贫寒的学生报考,以致 入学竞争压力甚至略高于一高、三高 。 ************************************************************************* 学点技术,赶紧挣钱,真想翻身,上个研究生。 就这么简单 ************************************************************************* 以前上过所谓名校,就是知识讲的多嘛,效果也不是很好。 都是有教学计划的,上研究生就行了。 好多事情啊,都是多此一举。( 瞎忙,让不懂行的人,以为认真 ) 注: 所谓名校,其实都是狗屎。 王垠说的其实是对的。 只是王垠 没 “长劲儿” ,大家都笑话他罢了。 从东跳到西,从西跳到东,没有找到一个自己合适的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结果被 “吃瓜群众” 笑话了。 这个世界都是很现实的。 他说的都对,只是他没做出成绩,那你怎么说。 ************************************************************************* 时间跨度这么长的跋涉,就像长跑, 你本来就不该 “过早努力” 的 注: 以前带我的一个领导,脾气很火爆,不过养的宠物是一个乌龟。 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个家伙,还很怪,脾气火爆。 ( “不快可以练到快,不柔软可以练到柔软”,那种类型的) 草,我 以前净是遇见变态 的。
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刚看到通知,又要准备翻墙了,求翻墙技术,否则又看不到爱坛的朋友动态了~ ...
热度 18 罗阿宝 2016-10-18 11:06
如题~~
293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牛B京东方
热度 15 dashanji 2016-10-14 07:35
div .=text-indent: 0px;span .=text-indent: 47.70000076293945px;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观网又发了一篇文章吹京东方,还暗反xx:无论是北京电子管厂的合资经验,还是他人的合资实践,都证明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合资也是换不来技术的。因此,京东方放弃了合资的发展路线,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span/divdiv .=text-indent: 0px;span .=text-indent: 47.70000076293945px;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我要告诉大家另一个事,京东方有一大大大片地,只要这片地没被人抢走,他们怎么过怎么有/span/div
8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20160801 个股技术分析,欢迎帮众前来交流
得大自在 2016-8-1 03:58
我来抛砖引玉,对个股技术分析,目的要抓住买卖点。 欢迎大家前来交流,无论是对我技术分析的指正,还是推出其他股票分析。 我选股原则一是长期跟踪若干个成长性高的,以防技术不过关,被套了还有机会翻身;二是选股性活跃,波动大,不管行业,主要不面临退市就好。
0 个评论
分享 管制是一种技术
热度 1 gordon 2016-7-25 08:48
管制能力不足的市场化很可能还不如管死的计划体制” 管制是技术,有技术边界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配合边界和进步速度的 改革 思路是 改革 成功的保障 **************************************************************************** 管制是一种技术,不要把管制和市场对立起来。
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wxmang:瞎扯传统产品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改造
坚持到底 2016-6-27 14:45
瞎扯传统产品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改造 来自: wxmang 2016-06-27 14:22:56 一、下面的设想是管理升级的副产品 下面设想是为一个原来生产远程探测设备的企业提供咨询时,瞎侃大山得到的。 当时他们邀请我为他们的管理系统改造提供咨询,要求是硬件投资不大。因为得到上级更新改造的预算太少,只能添置一些投资不大的设备和增加一点土建工程。 他们想改造原来生产系统成为一个柔性生产系统,可以同时生产原来的各种远程探测设备,也能生产狙击手系统相关的各种模块。 这个企业技改最大难度是建立一条柔性共线总装线。因为这个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每一个产品定型后,都面临快速生产列装的任务,但是一旦列装结束,马上就要淘汰旧有生产线,重新建立为新产品总装服务的新生产线,浪费极大。 所以建立一条可以满足大量各种不同产品总装的柔性生产线显然是节省投资成本的好办法。 这个企业建立柔性总装线的主要难题其实不是设备、工装(模具、夹具、工器具)的普适性,而是检测系统和检测平台的通用性和模块化,以及管理技术的通用性,例如作业规范,操作标准,控制制度和运营流程的柔性。 其中标准和规范是整个柔性总装线最基本的要素,而且标准和规范不只是工艺上面的,也包括工作场地布置的模块化和标准化、定额工时管理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作业流程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例如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快速组合、测试环境和测试平台快速搭建,工装(模具、夹具和工器具)快速组合,原材物料检测平台和检测手段快速配套等等。 而且柔性也体现在员工上,要求员工能胜任不同的岗位,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模块化组成的生产线,必然需要员工能够快速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甚至不经上岗培训就能迅速进入生产程序,能够准确操作,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都能符合要求,同时工时和资源浪费减少到最小。 这套系统要正常运转,物流保障系统,后勤供应,仓储管理等等支撑环境也需要升级,从以前以生产车间或分厂为特点配置的分散的小而全模式,升级到企业整体集约化的优化资源配置。 此外还需要设备维修体系升级,不但要自主保养体系,还要加强预防性维修体系,并有抢修体系,不然无法应对频繁更换生产模块的技术要求。 所以这个更新改造最大的挑战还是软件,因为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运营流程和控制制度都要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难度极大。这个需要时间来堆。 至于这套柔性生产线改造成功后,生产什么产品,自然也要扯一扯的。 瞎扯的一个结果就出来一个新产品:把强声拒止系统和其他系统用现场总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产品升级,甚至飞跃。 下面先做一些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强声拒止系统 强声拒止系统,其实形象说法就是声波武器。最早研制的主要目标是为空军机场驱鸟,依靠巨大的飞鸟天敌的声音驱赶飞鸟,保障飞机起降安全。 后来逐步完善功能,用于军舰和海警船驱离海盗(去索马里护航军舰每舰一套)。再后来武警和特警用于代替高压水龙和催泪瓦斯压制群体事件(控制强度到对人体无持续无损伤)。再后来装备军队心理战部队,对敌喊话和心理压制。再后来,救灾体系的远程广播也采用(可以在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中断情况下,保障在广播车半径2000米内灾民都能听见广播,其实就是超远程喇叭),当然港口也可以装备,对区域内船只喊话,调度。当然还有其他用途。 这套系统,美国早就列装,但是一切相关技术设备和元器件一直对我国禁运,所以我们不得不自己从核心元器件和核心芯片开始研发。通过我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声学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的几年努力,成功研发出主要性能指标超过美国现役装备的系统。当我们研发成功后,美国取消对我们禁运,美国产品大量进入中国。 2、现场总线 简单定义就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全数字、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 这套现场总线系统,可以实现一对多双向传输信号,一条传输线可以挂接多个设备,数字信号精度高、可靠性强,设备也始终处于操作员的远程监控和可控状态,用户可以自由按需选择不同品牌种类的设备互联,智能仪表具有通信、控制和运算等丰富的功能,而且控制功能分散到各个智能仪表中去,分散在前端的智能设备能执行较为复杂的任务,不再需要单独的控制器、计算单元等,使中央控制系统体量大幅减轻,保证了可靠性和野战机动性。现场控制设备都具有自诊断功能,并能将故障信息发送至中央控制系统,减轻了维护工作。同时用户拥有高度的系统集成自主权,可以灵活选择进入系统的武器平台,便于灵活执行各种不同作战任务。 这套现场总线是一种将i/o监控系统与信息处理集成于一体的分布式i/o系统,可以兼容多种dcs,plc,人机接口软件和数控系统。且稳定性极强,适于高速及长距离传送,是一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使用于多种总线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高速数据传输总线。同时这套现场总线具有强大的抗干扰性,冗余校验算法先进,一旦校验失败,数据包会被要求重发。 (1)、现场总线硬件模块包括: ★系统硬件模块:系统管理主机、服务器、网关、协议变换器、集线器,用户计算机等及底层智能化仪表。 ★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传感器+转换器+发射器(甚至可能会有小型的前端数据处理控制器用于)组成阵列。 ●传感器:用于测量目标的物理参数。 ●转换器:将测量所得的电学/非电学测量值转换为可用的电信号。 ●发射器:负责控制系统中的电信号的发送。 ★控制器模块: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控制逻辑与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器模块=数据接口+控制器+监控系统。数据接口连接传感器模块(传感器+转转换器+发射器阵列)。不过目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常集成了发射器与控制器。 ★执行器模块:用于控制器给出的控制指令的具体实施,例如开关、前进后退、旋转等等。包括各种数控系统(伺服器+减速器+滑轨+步进电机等等);各种数控开关;各种数控阀门等等。 ★通信网络模块:这是一个以太网,使用ISO和TCP/IP 通讯协议,10/100M 自适应传输速率,可构成星型、线型和环型拓扑结构,高速冗余的安全网络,最大网络重构时间为0.3 秒,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最长通信距离可达XXkm,一条总线上最多可连接XX台设备,包括计算机、PLC/DCS和其它设备。本地背板安装,是即插即用网络,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易于网络的编程与组态,网络为模块式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不影响已建成和正在运行的部分。 ●连接部件:快速连接插座,电信号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和光纤电信号转换模块。 ●通信介质: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以太网通讯处理器:用于将PLC和PG/PC连接到以太网。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2)、现场总线软件模块包括: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包括组态软件、维护软件、仿真软件、设备软件和监控软件等。 通过组态软件,选定功能块参数,控制操作人机接口软件,完成功能块之间的连接,进行网络组态。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对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优化控制及逻辑控制报警、监视、显示、报表等。 ★现场总线测量系统:主要控制各种测量仪表行为模式,有优化其运行模式,实现测量仪表高分辨率,高准确性、抗干扰、抗畸变能力和稳定运行。测量就是通过仪表获取传感器阵列数据,并将其作为下一步处理的输入或直接作为输出。 ★设备管理系统:是现场设备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设备(包括智能仪表)运营过程的诊断信息、管理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进行监控、预警和优化。并实现设备的可靠性分析以及预测性维护。 ★数据库:能有组织的、动态的存储大量有关数据与应用程序,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交叉访问,具有高度独立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参数连续变化,数据量大,操作与控制的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需要一个可以互访操作的分布关系及实时性的数据库系统)。 三、改进的思路 这套系统的改进,是美国人最先实现的。最早是寻找狙击手的定位系统,后来发展成低空、高亚音速、隐形目标定位系统(其实就是巡航导弹,无人机和武装直升机定位系统)。 狙击手定位系统就是把强声拒止系统的大功率扬声器改为超高灵敏度拾音器,用强声拒止系统的声波信号聚能调制技术(本质就是把需要的频率进行叠加放大,不需要频率缩小删除),对超高灵敏度拾音器阵列获取的声波进行聚能调制,然后用声音频谱分析,再用相控阵技术定位测量技术(各个不同拾音器的声波强度和频率漂移不同),进行精确定位。这套系统主要用于安保单位通过声波寻找狙击手位置,在美国特工安保部门已经普遍使用。 低空低速目标定位系统是对雷达隐身目标或低空低速躲避雷达探测的目标定位(例如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之类),再结合上传统防空武器阵列(例如1130速射炮,H10近距防空导弹和H16中距防空导弹)和强激光阵列,成为一个完善的打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武器体系。 这套系统包括预警模块、信号拦截模块、滤波模块、系统识别模块、参数估计模块、最优控制模块和中央控制系统几部分。 预警模块主要是接收预警阵列(也包括部分雷达阵列)的信息,初步分析潜在威胁目标的方位、速度、距离、类型和威胁程度,然后把信息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根据预警信息进行计算,决定是否启动信号拦截模块。 信号拦截模块是一个声波接收阵列(灵敏度极高的拾音器阵列)聚能系统,根据中央控制系统指令,对潜在目标进行聚能扫描,获取高度,速度,位置,类型,运行轨迹,信号特征等等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传输给滤波模块。 滤波模块主要是过滤潜在目标附加的杂波和环境干扰信息,还原真实信息。是一个大型信号处理系统。滤波完成的信息传输给系统辨识模块。 系统辨识模块有一个特殊的数学模型+大型信号数据库,可以精确辨识潜在目标型号,并计算出方位,高度,轨迹等等射击诸元,传颂给最优控制系统。 最优控制系统是一个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可以确定攻击武器阵列的最优网络优化计算,向中央控制系统传输最优攻击指令和在线控制指令。 中央控制系统协同各模块工作,分配各模块任务,并负责向攻击阵列发出指令。 各模块有热备份,能够抗击敌人大规模电磁攻击,并对电子毁伤有处置预案。 各模块要求在战损出现时能够快速撤换,而且要求高度集成,目前是分别集成在越野机动性很好的装甲车上,集成包括电源系统,冷却系统,设备系统。 上述模块均有现成产品,只需要利用现场总线技术集成即可。 这套系统主要用于要地抗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攻击。例如后勤基地,电站,油库,交通枢纽,通信中心,人员集结地等等(保护半径XX公里)。当然升级后,也能为主要城市提供防护保障(其实就是把若干套系统简单蜂窝式布局,再连接到一个统一的指挥控制中心即可)。 这套系统功能很复杂,技术也很高级,但是从制造的角度,并不比生产一台计算机或雷达更复杂。当然技术指标和质量指标比民用计算机要高得多,例如需要在各种极端条件下连续工作,不管是雷暴,还是强电磁干扰,暴雨,还是饱和战场轰炸,高盐,高湿,高温,低温,风沙,颠簸等等,都必须稳定工作。 以上内容,纯属技术讨论,并非实际,不要过分意淫。 用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产品升级是需要管理技术来支撑的,管理技术达不到,产品很难升级。 所以某种程度上,产业升级,必须优先把管理技术升级。 这大概就是我的信念: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的一个例子。
0 个评论
分享 工人是国家的新主人
gordon 2016-6-23 06:49
工人流动率高出勤率低 由于物资配给的不圆满而引起黑市价格高涨,尽管社外工资已随之提高,但本社工资仍被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因而工人的流动非但未能减少,反而有加剧的倾向,出勤率也随之有某些下降。劳动力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已几乎成为完成增产的障碍。当然,工厂直接生产人员如常工、佣员、雇员及从事工厂勤杂作业的补充工、运搬作业的计件工、采矿作业的矿工等,都因他们作业的性质不同,或因作业人员本身的资历关系而在流动率、出勤率及其生产效率等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如以纯体力劳动为主的计件工和矿工流动率为90%多,而需要熟练技术的常工以上作业人员的流动率却保持在50%左右,并在招募状况、流动状况等方面也都有所不同。出勤率也因受季节或作业环境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计件工和矿工为70%左右,常工以上人员为80%,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所有这些虽然都是不得已的情况,但 在建国已经十年、大东亚战争正在进行的今天,满人劳动者已不是过去的所谓“苦力” ,而是国家的重要劳动力、生产力的基础,可是 仍不能摆脱过去留传下来的低出勤率、高流动率等缺点 ,和使劳动效率下降的局面。这就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着的劳务管理的紧急重大问题。 昭和制钢所总务部劳工课长山田宗次:《关于昭和制钢所的劳务管理问题》,《满业》月刊,1943年,第64号。
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白专道路:只突出技术,不突出政治;不跟劳动人民打成一片 ... ... ... ... ... ... . ...
gordon 2016-6-4 06:54
http://player.56.com/v_NTgzNDgxNjE.swf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可以很轻松
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日企舍弃中国, 转投东南亚和印度,是因为中日技术代差收窄,日本无力参与中国后续产业 ...
热度 6 gordon 2016-6-1 19:47
日企舍弃中国, 转投东南亚和印度,是因为中日技术代差收窄,日本无力参与中国后续产业升级。 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储蓄率不高而且很分散, 除非他们形成类似欧盟一样的统一货币区, 否则日企在这些地区的需求波动会很大.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比东南亚要好。 这也是台湾 南下政策,频频碰壁的原因。
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前两天试了试烫蜡技术
热度 19 猫元帅 2016-5-21 10:47
当然我这个是山寨之山寨之山寨的。 南方的木头到了北方,很快就会干裂,所以要用蜡封闭纤维孔。 人家正牌的是用高温把木头烫热,使纤维孔增大,然后涂上液态蜡将其封闭,以达到防潮的目的。 我没那些东西,就是把干蜂蜡涂到木头表面,然后用蜡烛烤化了,自然渗透。 总体来说还好。这两天看有些缝隙缩小了,当时渗进去的蜡被挤出来一点点。
483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 —— 如何完成高积累
gordon 2016-5-19 09:07
中国采取集体农庄,不是苏联专家建议的,反而苏联专家不建议这么做。 是我们自己要这么搞。 这个可能的原因是高积累。粮食的商品化率高。 因为要是自然状态, 农业人口也要吃饭的,粮食剩余就不多 。 计划经济的办法是,先把粮食剩余拿出来,剩下的 就勒紧裤腰带吧 低人权优势嘛 ****************************************************************************** 劳动密集还是资本密集 不是说了嘛,从事劳动的人本身也是要耗费粮食的, 人力密集型,其实好麻烦的 管理也不方便,有冗员。 “ 迪尔伯特法则,或者说帕金森法则 ” ****************************************************************************** 岗村宁次的 “闪电战” —— 泥足的巨人 岗村宁次也搞过 “闪电战” —— 步兵的闪电战,根本就不行。 ****************************************************************************** 日本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很简单,就是出口贸易呗,出口换钱,然后变成 “资本密集型” 日本纺织品在二战后曾经是世界第一。 日本的工业化不是从工业品开始的。 当然是托了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福。 ****************************************************************************** 中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 “ 以一人敌一国 ” 具体怎么解决的,不知道,core 2 解决的。 ****************************************************************************** 解决的难题并非在于 80年代,而在于90年代,90后事件 当然国际上也有有利条件,但还是跟他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很人性化的一个人,知道 “来去自由” 这个一般人做不到的 这也很可能跟他自己有谋生的经历,勤工俭学的经历有关。 谋一个 “人生更好的出路 ” 。 ****************************************************************************** 资本密集型和 人力密集型 —— 中国人的玩笑 采取哪种发展方式,跟他自身的条件有关。 他肯定不可能采用人力的方式。因为身体条件不是很好。 不管怎么说,他解决了 “泥足的巨人” 的问题,成为了一个 “钢铁巨人” 。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I1NjM4NTI4/v.swf
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 —— 城市化率与清洗模式的选择(转) ... ... ... ... ... ... ...
gordon 2016-5-19 08:36
注:希望读者转变思维,抛弃价值判断,从技术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技术不重要,其实技术很重要 。 **************************************************************************** 凡社会主义国家,皆发生过大清洗,只是,存在中苏两种模式的大清洗。 谈差别之前,先说共性。从时间顺序和动因上看,两者完全一致。即大清洗之前,最高领袖权威严重受损,而领袖权威受损,是因为发生了大饥荒,而大饥荒则是农业大规模集体化的产物。 由于集体化是伟大的社会实验的追求目标,所以并不存在换个领袖,就不会饿死人之说。以苏联为例,最后被斯大林消灭的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等人,甚至在集体化和超越式发展的主张上,比斯大林要激进得多。 必须强调的是,大饥荒绝非革命家们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他们认为集体化会让人吃得更好,革命家不是先知先觉,要经过实验才知道它真会饿死人,可惜导师们的 理论指导教材上从来没说会有这样的副产品,所以大家在建好实验室后,都实验了一次。苏联因为出现过三次饥荒,所以曾劝告中国小心,猫主席当时认为中国已经 出师,自然不信,当然朝鲜也是要自己试过一次的,柬埔寨实验的剂量最大,直接导致实验室发生重大事故,靠了越南人民民志愿军及时善后,柬埔寨才不至于绝 种。 按信息传递路径, 饥荒发生后, 一定是最高领导最后得到准确信息,所以他很容易变成最后一个继续坚持饥荒政策的领导人 ——就像海滩上潮水退去,最后发现的那个人,很可能会发现只有自己没来得及穿上短裤一样,最高领袖的错误会暴露在全体同志们面前。 注:中国的事情都很有意思,有点像周星驰的电影。 熟人社会、朋友圈治国、周星驰电影,呵呵 ********************************************************************************* 最高权威此时被动摇,他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认为饥荒不是实验本身的错,而是阶级敌人搞破坏,会更强调阶级斗争——巧合的是: 斯大林重提阶级斗争的1934年和猫主席1962年提出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 都是在饥荒结束的第二年,并认为自己的同志已经纷纷背叛了阶级理想 ,必须清 洗掉他们。 清洗背叛革命的老同志们,完成国家机器从上到下的大换血,最省事的办法是用现成的国家机器,该关的关,该杀的杀,并把这种严厉的阶级斗争势头保持下去, 但它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专政机关必须可靠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二、如果清洗的覆盖面足够大,则专政机关本身必须相对人口有足够大的规模,否则很难短时间内 完成任务。 对当时的斯大林来说,这不算什么问题,他首要消灭的那些老同志,大部分几年前就被逐出舞台,虽然乘着饥荒人心不稳搞地下串联,但专政力量掌握在他信任的人手上,而且,虽然最终清洗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很高,但专政机器的规模也很大,完全够用。 但猫主席面临的困难就大得多,他能相信的人,只有几个笔杆子和后来成为副统帅的林元帅,而专政机关的各级负责人,大部分在他的清洗名单里,若想迅速动手免生后患,除了借助群众力量几乎别无力量可选。 这里,及必须说一下很少被人谈到的一点,猫主席时代,我国职业专政力量的规模,以人口比例计,与苏联东欧兄弟相比,存在几何级的差别。所以,无论是大规 模的权力重新分配——它必然难免把一定比例的群众也送进去,还是清洗任务完成后保持高压,依然只能采取群众斗群众,群众互相监督群众的办法维持社会秩序, 而 不能像苏东兄弟一样,依靠职业专政机关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 我国专政机关相对人口比例规模过小,实在是因为太穷。1978年以前,中国的城市化率除了1960年曾达到19.75%的高位,六七十年代一直就低于 18%,而东德的城市化率最高曾达到80%,即使是朝鲜也曾达到70%的水平, 极高的城市化率意味着更高的社会财富积累率,意味着可以供养一个规模庞大的 职业专政机器 。 以东德为例,据统计,在顶峰时期,斯塔西系统的非正式雇员高达17.4万人,占18-60岁公民总数的2.5%,有的说法称这个数字甚至高达50万,若算上临时线人,可能会高达200万,而东德1989年人口仅为1662万。 虽然苏联情报系统工作人员占人口比例大大低于更富裕的东德,但克格勃系统的工作人员也曾高达50万人,全国的线人高达150万。 若当时的中国不放手发动群众斗群众,群众监督群众,而时采用职业专政机关的方式,那么,即使是向专政机关占人口比例较低的苏联看齐,情报系统大约也得雇 佣171万人,线人得有515万才够,若向东德的高标准看齐,情报机关得雇佣1008万人,而北京人口1978年只有870万,线人更得多达1.15亿, 而当时中国城镇人口总数才1.7亿,拿工资的人口估计不超过七千万。无论如何,以当时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率,是根本养不活这样规模的专政力量的。 所以,你 很难说 ,猫主席发动史无前例时, 到底是因为有运动群众的偏好,还是不得已才如此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秦始皇当年不能像东德苏联一样把所有人都纳入专政机关的监督视线之内,不是他不想这么做,而是他没有足够的社会财富可以做到这一点。 回到我们今天关心的话题。猫主席发动的史无前例的运动,中国人喜欢说是十年,但国外更多认为到1969年权力重组后就结束了,后面几年不过是高压社会的自然延续而已。 今天我们讨论这样的运动是否还会再来,我们无论采取何定义(是大清洗还是发动群众的大清洗),都必须考虑,当年和今天在社会资源上的巨大差别——如果猫 主席当年的中国,有今天这么高的城市化率,有如此高的社会财富积累率,史无前例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搞法,而不必一定是选择运动群众的方式,即使采用运动群 众的手段完成了权力重组,他也不必选择用非群众监督群众的办法维持高压。 要知道,朝阳区群众警惕性再高,效率也比不上专政机关。事实上,无论是广泛发动朝阳区群众,还是依靠纪律部队的忠诚,效果都是一样的,差别只是手段而已。 注: 朝鲜的城市化率很高 的原因在于,日本的工业都集中在朝鲜半岛北部,朝鲜半岛南部(韩国)是给日本提供大米的农业地区。
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产权比技术更为重要
gordon 2016-5-17 19:01
实际上,钱颖一 那个抓大象的故事,好多问题没有解释。 只是说,价格或者市场经济可以调动经济活动。 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抓大象,而是老虎,或者 是比老虎更灵活的豹子,怎么办? 创新发明的火枪从何而来? *************************************************************** 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其实不相信这个事情。 有些东西,市场就是调动不了。 比如国民政府时期,上海滩的金融依赖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老共控制了农村,就控制了 上海金融的命脉。 市场经济有个屌用。 *************************************************************** 你必须解释技术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不然说服不了人。 尽管火药、指南针、优良的船舶设计、印刷术和纸张在西欧的扩张中起了作用。 但,与产业革命相联系的技术变化要求事先建立一套产权,以提高发明和创新的私人收益率。 *************************************************************** 对建立较有效率市场而言,特别重要之处在于对产品和劳务较好地界定和行使产权。 自由放任意味着没有限制,有效率的市场意味着充分界定和行使产权,它意味着创造一套促进生产率提高的约束变量。 约束的变化扩大了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差距,因而常常需要政府积极的行动。 *************************************************************** 意识形态约束 和洗脑 在缺乏有效的意识形态约束时,约束行为的考核费用就会非常之高 ,以致于使新的组织形式无法生存。 上面描述的政治和经济变化创造了非人格化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并打破了旧的意识形态信念。 工厂的法则(即使行为规则化和奖惩化)已经通过对新组织形式合法性进行投资而被提供了。 产业革命是以建立新的社会规范和伦理规范的持续努力为特征的。 彼得。马塞厄斯描绘这一努力如下:“一套溶于社会制度中的社会规范为满足这一新的需求而诞生了,然而它们的实践却是不完善的。正如 塞谬尔·斯迈尔斯 鼓吹的教义:刻苦劳动、储蓄、节俭和节欲的特征成为新的社会准则, 它们由社会地位较好的人通过众所周知的通讯手段灌输到工人阶级的脑海中 。 它们是建立在反国教和福音派学说的基础上的。1824年后,在礼拜天的学校、布道坛和商业机构中,以及在出自中产阶级之手的各种形式的文献中,都鼓吹他们力图向社会扩散的具有资产阶级特点的金科玉律。” *************************************************************** 注:毛哥真是天才,实际上 广告、新闻战,最早是美国人先搞的。 呵呵 洗脑本来就是从美国传过来的。 “以一人敌一国”, 毛哥请收下我的膝盖。跪了 *************************************************************** 这个事情,最早其实是恩格斯发现的,在德国的工厂,德国的工人阶级。 呵呵, 还搞什么他妈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 日他姥姥 扩展阅读: 《成功学的美国史》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59326
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做技术,不要老想 “弯道超车”
gordon 2016-5-12 06:21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总是爱想一些 “异想天开” 的事情。 ******************************************************************************* 总是爱想一些,有了什么,就能怎么怎么样的事情 ******************************************************************************* 也许是能力不足的缘故吧,我总是 期盼自己有 保罗·哈尔莫斯 的笨拙。 ******************************************************************************* 正像 彭恒武所说,没有一般手的感觉。 但谁没有 “蠢过一阵子呢” ,呵呵 *******************************************************************************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 都是一些门外汉,说的挺 “鸡巴” 大 ,草
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资本增密、技术增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gordon 2016-4-28 16:03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看法不一,以林毅夫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中国应当遵循本国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对其提出批评的其它学者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 *************************************************************************** 看法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 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机器为主的发展模式。(包括工业机器和计算机) 这一模式本质是排斥的人力,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回过头来看,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会问题会少的多。 *************************************************************************** 但现实中没有如果。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这种经济模式,解决社会问题,只能依赖于人口的减少了。 注:人口终于减少了。 *************************************************************************** 申明一下知识产权 : 中国为什么会变成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的发展模式? 这个现象是我发现的。 比较英国发展模式和美国发展模式后,认为 “ 经济快速发展 ”,是采用资本密集型 路径的根本原因 。 这是当年为了解释 消费为什么下降那么快?
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抛弃 “技术至上论‘
gordon 2016-4-27 18:50
基础科研国家肯定要投呢 投资肯定要回本,又得问你要钱 ******************************************************************************** 不是说技术不重要 而是说,在动态变迁中,它又变成了钱 欧美为什么要进行技术转移? 因为最后它们也需要用钱的 要把资产卖掉,换点养老钱 注:人都会老的,自己懂的东西,不值钱了 趁着还值钱的时候,赶紧卖掉。 这真是人生的感悟 ******************************************************************************** 我是没钱。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却可以很轻松。
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请教,翻墙技术哪家好?
热度 27 洗心 2016-4-18 19:09
过两天又要回国了,又要和伟大的墙斗智斗勇了。 请教, 翻墙技术哪家好? lantern 还能用吗?
121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引进的技术总会有某些问题
gordon 2016-3-30 11:38
说个简单的,为什么二战时期,日本要进口 美国的废钢铁? 原因很简单, 当时日本主要用平炉炼钢,在生铁里掺进50—60%的碎钢进行冶炼。 日本的产业史很短,废钢缺乏 ,70—80%的废钢从钢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业国美国进口。1940 年9 月,美国对日本实施钢铁禁运。 铁矿石也是88%依靠进口和从海外运进。其中,90%从英属马来亚、海峡殖民地和中国进口,部分则从满洲和朝鲜运进。1928 年生铁产量才超过100 万吨。 ********************************************************************** 平炉炼钢法 用平炉以煤气或重油为燃料,在燃烧火焰直接加热的状态下,将生铁和废钢等原料熔化并精炼成钢液的炼钢方法。 1856年德国人西门子 (K.W.Siemens)使用了蓄热室为平炉的构造奠定了基础。1864年法国人马丁(P.┵.Martin)利用有蓄热室的火焰炉,用废钢、生铁成功地炼出了钢液,从此发展了平炉炼钢法。在欧洲一些国家称为西门子-马丁炉或马丁炉。 此法同当时的转炉炼钢法比较有下述特点:①可大量使用废钢,而且生铁和废钢配比灵活;②对铁水成分的要求不像转炉那样严格,可使用转炉不能用的普通生铁;③能炼的钢种比转炉多,质量较好。因此,碱性平炉炼钢法问世后就为各国广泛采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在1930~1960年的30年间,世界每年钢的总产量近80%是平炉钢。 5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投入生产,从60年代起平炉逐渐失去其主力地位。许多国家原有的炼钢主力──平炉已经或正在陆续被氧气转炉和电炉所代替。 ********************************************************************** 转炉炼钢法 早在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就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但由于此法不能去除硫和磷,因而其发展受到了限制。 1879 年出现 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 ,它使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 虽然转炉法可 以大量生产钢,但它对生铁成分有着较严格的要求 ,而且一般不能多用废钢 。 随着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废钢越来越多。在酸性转炉炼钢法发明不到十年,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在1864年创立了平炉炼钢法,1888年出现了碱性平炉。 平炉炼钢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容量大,生产的品种多,所以不到20年它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 ********************************************************************** 汉阳钢铁厂 啥时候这个事才解决了 至于机炉不合用的问题,盛宣怀又向日本借款300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 碱性 配置的马丁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钢轨用钢。 当这一切改造完毕的时候已经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了 ,而此时 张之洞 早已离开湖北调入京畿。 再过3-4年,辛亥革命都爆发了。 注: 辛亥革命 ,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 对于汉阳铁厂创制期间的教训,在宣统元年(1909年) 张之洞 去世后,汉冶萍公司的经理叶景葵这样评论道:“假使 张之洞 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速, 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 张之洞 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 ,甚矣功罪之难言也。” 注:小粉红们,目瞪口呆 当时这个事为什么要他办,就是因为 张之洞在 “仕林” 里比较有威望,洋务派想把他拉过来 。 满汉本身来说,互相有猜忌,能分权制衡,肯定就分权了。 洋务派也没必要一个人把事干了。
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司机的教育
齐的隆冬强 2016-3-29 12:03
以下内容纯粹是我胡说八道的产物,认真的朋友就不要看了 这是一个油条的世界,整个世界上只有三种人,出卖劳动力炸油条的,简称穷逼,也出卖劳动力,但是靠掌握开车技术来配送油条的,简称司机,拥有炸油条设备和资源的,简称土豪, 因为拥有生产资料,所以土豪的日子过的很舒服 虽然不占用生产资料但是拥有技术的,司机虽然不如土豪日子舒服,但是也能靠技术去维持一个高水平的消费 只懂炸油条,不懂开车技术的穷逼,只能在低水平的消费上,维持生活而已 这个世界本来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运行着,后来,忽然土豪,司机,穷逼,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他们都面临着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 土豪的教育思路很明确。 老土豪语重心长的跟小土豪讲,孩子,土豪的本领就是玩人,我们就是靠玩人吃饭的,不管这个世界如果变化,人性是不会改变的,你需要学会的就是怎样洞悉别人的内心,怎样用趋利避害来引导他们为自己服务,现在我就把怎样玩人的本领交给你,你要是还有别的兴趣可以先读读四书五经,能考中进士更好,考不中也没关系,看家咱家那座金山了吗?考不中,爹花钱给你捐个官,咱照样做土豪,关键还是玩人,要跟你爹学会玩人,学会洞悉人性 穷逼的教育思路也很明确 老穷逼语重心长的对小穷逼讲,孩子,咱就是靠炸油条吃饭的,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化,人总是要吃油条的吧,有人吃油条,我们就有活路,爸爸炸了一辈子油条,也有点积蓄,你可以先读读四书五经,如果能读好了,就去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我们家就发达了,说不定就能晋升到土豪的行列,考不中进士,考个举人,也能当上一个司机改善自家的生活水平,要是什么都没考上,你就回来,爹教你炸油条,也能养家糊口 在教育上,唯独司机有所焦虑 虽说司机是凭借着开车技术来吃饭的,但是司机自己知道,这些年车辆技术的变化太大了,并且车辆技术,还会接着变化下去,十年前自己开三轮送油条,五年前自己开拖拉机送油条,现在开的是汽车,据说现在的热点又改成纯电动力,这几十年来自己在驾驶技术上下的心血,恐怕也只有自己知道,这都无所谓,关键是哪怕是司机自己,也不知道将来自己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于是司机只能对小司机说,孩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管事光耀门庭,还是维持现状,我们只能走科举这条道路,而且必须要把科举这条道路走好,四书五经,不光要读好,还要读烂,来我们研究一下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
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昨夜一梦
热度 10 弦音舸醉 2016-3-23 14:18
昨夜一梦:身体结构功能弱到一定程度,会向外发出一种独特的信号(并不需要太弱),并且可以被识别,被处置,梦里琢磨了好久,但好像没掌握识别技术~~醒来再想,确实有理,所有濒死体验,灵魂出窍的感受,真实无虚,符合梦境提示。 就像机器发动机空转时,外界一定能捕捉到异常信息一样,人体一样有动能,出现问题一样有异常信号。
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技术爆炸的前夜,银行业者的黄昏(转)
gordon 2016-3-15 10:35
“ 人工智能就像一列火车,它临近时你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 你在不断期待它的到来。他终于到了,一闪而过,随后便远远地把你抛在身后 。” gordon注: 这也是我的人生经验,智能手机这块儿就是,我很早就布局了,但是它来的太快,再加上世事变迁, 当时我有其它事,一闪而过,就错过了,就干不了了。 ******************************************************************************** “ 人工智能就像一列火车,它临近时你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 你在不断期待它的到来。他终于到了,一闪而过,随后便远远地把你抛在身后 。” 3:1 的比数,AI在棋类项目虽仍留点面子给人类,但迟早将完败人类应无争议。喜好围棋(水平臭)、计算机专业 (前码农)、和科幻爱好者(三体粉)的笔者已经兴奋地朋友圈刷屏阿法狗和各种人工智能的畅想好几天了。可即使我们已经走到技术曲线垂直拉升的前夜,讨论” 永生还是灭亡”还是太过遥远,不如 从笔者身处的银行业分析科技爆炸已经和将要带来的冲击,顺便悲观地预言下职业前景。 混业经营的银行业务早已发展得五花八门,各种花样创(zuo)新(si),但再怎么一百零八变仍逃不脱 中介和信用 两个核心 。 最基础的银行存贷款业务便是由银行作为中介匹配借方和贷方 ,而能成为受存款人信赖的银行,必然是具备足够高的信用等级。除了非正常时期(如战争、金融危 机),银行的隐性和显性信用都会高于普通机构和个人, 银行的信用是支撑银行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 。投资银行起源于企业融资、证券经纪等中介业务,随着混业经 营得到商业银行的信用支持和客户基础更是如鱼得水,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助推了全球经济发展并分享硕果,90年代起的二十年银行黄金时期由此而来,这个 庞大金融体系里的所有从业人员也分享了信用(泡沫)繁荣带来的巨额财富。 注:这个你学金融衍生品,学期权就明白了。( 银行的信用是支撑银行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 。) ******************************************************************************** 不安分的人类永远在寻找对自我的挑战,20年前IBM设计了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第一人卡斯帕罗夫,但那只是数据库的胜利。人类继续深入研究,为机器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去思考学习,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第一局便宣告了人工智能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不安分的金融机构也不会停止追求效率和金钱。科技的引入毫无疑问大大提高了金融圈的生产力。 计算机和网络的诞生 使银行可以极大地将触角伸入经济的各个角落。以经纪业务为例,客户可以在电脑上下单,经纪可以在电脑上执行指令,飞速的网络把金融生态链上的不同层级–客 户-银行-银行间经纪/交易所—完全连结在一起。效率之高是二三十年前无法想象的。如今只有一些行业俗语“tape reading”(短线技术分析)、”cable”(英镑)、“tt”(港币)等还能偶尔提醒我们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之前金融界都是用着什么样的电子设备。 当中介业务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变得极其繁重,而处理流程逐步标准化时,很自然地人工就会被机器逐步取代。 以外汇 市场为例,首当其冲的便是spot(即期)的交易员,曾几何时任意一个大型银行的USD/JPY的spot交易员就有3-5个人,甚至某个日资银行有10 人的队伍应付来自各地的销售大大小小的spot交易需求,而一家银行间经纪需要十几人的组专门负责日元的撮合交易。然后 EBS电子经纪出现了 ,银行交易员 只需1秒钟即可完成一笔交易,于是日元的银行间经纪消亡了,银行所需的交易员也减少了。为了便于吸引更多的客户交易,一些金融经纪公司联合银行设计出电子 平台给所有机构和零售客户实时交易外汇,这些由第三方平台带来的海量交易笔数(数额不大但笔数极多)继续推动银行去使用机器自动平盘,而不可能交之于人 工,人类交易员便逐步退出舞台。USD/JPY数年前起在每家银行就只需要一个交易员,他通常还会同时负责1-2个其他币种的交易,承担的职责主要是处理 大单的客户交易、与销售及客户交流、以及自营交易。 这个银行外汇交易员的三个职责恰恰对应了 银行收入的三个重要来源: 证券中介、投资咨询、和自营交易。 在混业经营的黄金年代,凭借商业银行极低的借贷成本,投行研发出各种复杂金融产品以提高杠杆率,顺便将传统的中介+咨询+自营的规模和利润率提到更 高的水平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监管对复杂金融工具以及银行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出台的一系列法规虽没有像1933年那样硬性拆分商行和投行, 但种种规管 – Dodd-Frank Act及相关的Volcker rule, reserve capital, regulatory inspection – 和接二连三的巨额罚款事实上已经逼迫银行主动结束了混业经营的状态,切掉部分投行业务,整体向传统的银行简单业务回归。 当年红火的结构性产品显然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业务相对不透明、杠杆率高和风险较大的FICC OTC模式受到很大影响。FICC的做市商本来就是集经纪中介和自营于一身的角色,而Volcker rule和对做市商多种行为的惩罚,导致银行纷纷退出做市商行列。CDS市场在2007年顶峰时期的做市商有60多家,而如今跌到接近个位数。而债券市场 因做市商的减少而深度变浅,出现越来越多的短期大幅波动。买方的大型基金面临的问题是找不到足够的流动性提供者(即银行做市商),便开始研究使用集中式交 易平台,直接与基金对手方交易, 这就对延续近百年的买方-卖方交易结构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这种模式其实并不鲜见,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就是混杂了不同信用等级 的银行、券商、基金等机构, 买卖方的概念早已混淆 。 在科技和监管的双重冲击下,各大银行FICC的销售交易队伍普通遭受重创,其他核心部门也不好过。 股票市场的量 化高频早已将信息不对称的价值榨干,纯下单的经纪业务在迅速向完全电子化过渡,自营部门纷纷裁掉或改头换面。 银行最古老的存贷款业务被类电商的平台侵 入 ,P2P是诸多替代模式之一。基于银行信用的支付、清算和托管业务目前仍是相当稳定的收入,但是区块链技术的产生使得技术上具备可以绕过银行的可能。可 以说, 由于监管使银行的信用中介角色受到削弱,而技术的发达恰恰在这时提供了新的手段弥补了这个空缺 。 笔者在投行从事外汇和利率交易十余年,目睹整个行业的一步步变迁,早已感慨于银行业黄金时期已过,却没想到夕阳期便旋蹱而至。 如 同人工智能的到来,方听到隆隆的火车声,不经意间就一闪而过,彻底甩开我们。 或许是科技及其他因素,商业周期越发变短 。投行的业务向纯中介业务收缩之时, 便是让机器进一步取代人工。于银行而言, 纯中介业务的效率虽高,利润率却低 , 为了满足股东对回报率的要求,高大上的银行必须进入回报率超高的行业,如直接 投资科技类成长公司 。科技公司金融化,金融公司科技化,正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出现的。但身处FICC,哪怕是负责交易一个蓬勃发展的小市场(如人民币), 未来投行发展的方向让笔者不得不对交易员的前景感到悲观。 放眼望去, 人对机器仍旧有显著优势的地方在于开放式的金融市场投资。 关于棋类项目,这是已经被证明完全可计算的固定规则有限可能结构的一个实例,AlphaGO的出现是验证了这个证明。但是 对于无法用数学精确描述的开放式市场,人工智能还远远无法取代人类。 好 比说蝴蝶效应,一个在自然界和金融界都常见的现象,是从物理和数学本质上不可能被精确捕捉和预测的。在一个不可完全计算的领域,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应 对不可知情形的直觉,都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所以,银行交易员面临日益衰微的局面,得寻找更值得发挥人类智慧的地方。 窃以为,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这些需要应 付不可知市场的行业才是长久之计 ,而现今人工智能进入投资的领域,恰恰能够增强人类对于数据搜索和模式识别的能力。好比国际象棋,自从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 后,当代几乎每位职业棋手都会使用电脑程序辅助自己计算。 请允许笔者再用科幻的视角展望一下, 于职业而言,将人工智能协助投资,必能极大提升金融决策能力。于更深远的意义(life or death),拥抱人工智能,将硅基生命的计算力和碳基生命的创造力相结合,或许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完) ******************************************************************************** 其实无所谓的,核物理、贝尔实验室、华尔街,本来就都是量化从业者的 就业场所。无所谓谁替代谁。 就是啥都会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IwMTA1OTI4/v.swf
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干技术的,不如东奔西跑做生意的
gordon 2016-3-12 19:44
中国这个事情啊,也许其它地方也是一样。 多懂几门语言,各地的信息都知道,做生意要比 干技术的好的多。 选择要比努力重要。 ***************************************************************************************** 中国这个社会,机会好多。 努力太慢了 ***************************************************************************************** 象恩格斯,外语懂好多门,会不会资本论,有什么关系呢 纯粹普通人挣个钱,真没必要干技术 注: 甚至干金融都没必要,前期学习投入,投资,时间太长了。
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剖 鱼
热度 55 农民家的狗 2016-2-19 21:42
剖  鱼
昨天,老爸肯定又背着我出去钓鱼了,这次的收获挺大,他弄回来一澡盆的新鲜鱼,大部分是一斤左右的鲫鱼,活蹦乱跳的,丢到水盆里游得飞快;为了补偿我,老爸决定把剖鱼这项重要任务交给我,让我每隔一两天剖个两三条。哈哈,我又可以露一手了。 不过,剖鱼可是个技术活,我得慢慢来。我从鱼的表面开始,先用木刷子上扎了铁丝的鱼鳞刷柄把鱼敲死,防止它挣扎,也减轻它的痛苦。然后,我掀开它的鳃板盖,把它的鳃抠出来,鳃一定要抠干净,要不然鳃里的脏东西会把鱼的味道搞得很怪。我再用鱼鳞刷把鱼鳞一大片一大片地刮去,直到把鱼鳞全部刮掉。 现在该用剪刀了,我从鱼的肛门处先剪开一个口子,再贴着它的肚皮把剪刀的一边伸进去,把肚皮整个剪开,用手把它的内脏一鼓脑地挖出来,然后我把鱼肠和鱼胆等不能吃的内脏一块扔掉,只留下鱼泡和鱼子。这时候,我再捏破它的鱼泡,因为如果鱼泡不捏破,红烧的时候会在锅里爆开,溅得一锅盖的汤汁,有时候还会喷出来烫着人。 最后,我翻开鱼肚,用一次性牙刷刮去粘在鱼肚皮内侧的一层黑膜,因为那层黑膜有细菌和重金属,吃下去对身体不好,还有可能会生病。 这样一条鱼就完工了。我把它泡在水里,洗去它身上的血污。然后,我又同样剖了两条,晚上老爸把这三条鱼红烧了,味道还不错。 第二天早上,我们发现有几条鱼跳出了水盆,已经死了,但我看了鱼鳃,还是新鲜的红色,证明鱼肉是可以吃的。我再把这几条鱼剖好了,用保鲜带裹紧放进了冰箱,准备过几天再吃。 以上,是小胖墩的寒假作业之一,记录自己在家里做家务活,字数不能少于600字。 胖墩同志先用思维导图列了个提纲: 然后他口述,我来打字,十几分钟,就完成了400来字,然后,胖墩同志开始摇头晃脑地往上加字,我在边上数:500了,530了。…。……最后,602!!终于,父子俩得意洋洋地击了一掌,OK,完成这个寒假作业了。
1205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火箭军春节演练东风-21D打航母 数小时内发射两波导弹
热度 26 坚持到底 2016-2-15 10:02
发表时间:2016-02-15 07:18:26 2月12日,中央电视台7套《军事报道》节目报道,春节期间,我火箭军某导弹旅随即抽点发射营和相关保障要素,进行春节战备演练。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装备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部队。报道提到了该发射营的演习情况,称其在跨昼夜条件下进行了两波次火力打击。这段新闻证明东风-21D导弹具备野外快速装填,迅速进行第二波次打击能力。 东风-21D导弹发射营配属的装填车,注意起重吊臂 正利用山中土路机动的东风-21D导弹三用发射车,10*8驱动方式的万山2500底盘表现出了强大的越野能力 中央电视台报道提到,演习中动用发射营十多辆车辆,在雾气弥漫、天雨路滑的复杂路况下紧急机动,快速占领阵地,起竖导弹,多发导弹在各点位模拟发射,完成第一波次火力打击。夜幕降临,发射营快速转换部署地域,快速占领发射阵地,开始了第二波次火力打击。导演部设置的卫星侦察监视,敌特袭扰等特情如影随形。逼着各导弹发射单元查短板,找弱项。火箭军某旅战备值班指挥长陈志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练组织指挥,连技术战术,练特情处置,就是要让部队始终保持箭在弦上,随时待发的战备状态。”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美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中认为,中国目前有十个装备东风-21系列导弹的发射旅,其中两个装备有东风-21D型,每个旅有6个发射营,每个发射营有2辆机动式储运、起竖、发射三用车,一个发射旅可能装备有96发导弹。 发射车进入预设发射阵地,从地面土层颜色可以判断这个发射旅位于中国南方地区 东风-21D导弹起竖,发射筒后部整体式橡胶减震器是其主要识别特征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解放军如果使用东风-21D导弹对海上的航母编队实施打击,一波打击就是12发东风-21D(两个发射旅部署位置在国土的南北两侧,分别应对不同的作战方向)导弹。 而如中央电视台新闻内容,东风-21D导弹具备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再装填,数小时内实施第二次打击的能力。如果按照备弹96发计算,每个发射旅将可实施8个波次的攻击。换言之,即使海上的舰队拥有了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也需要装备大量反导拦截弹才能有希望将其全部拦截。 据美国2016年国会授权法案,到2020财年,美国海军将装备292发“标准3”系列反导拦截弹,按照两发拦截弹截击1枚来袭导弹计算,只能击落不到150枚来袭导弹。而现在中国两个发射旅按照美国方面的估算装备的导弹数量也已经接近200枚,到2020年,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的数量显然还要远超过这个数字。换言之,美国海军即使将所有标准3导弹集中起来使用,且拦截成功率为100%,也无法拦截所有反舰弹道导弹。
100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发达国家真的会教给留学生核心技术吗?
热度 6 gordon 2015-12-27 21:10
***************************************************************************************** 傻货,现在才知道。 估计在学校就没学好,被老师忽悠了吧。 “能设计出来,制造不出来的憨货老师” 凡是信毛的,一般来说,科学水平都很差。 ***************************************************************************************** 俺以前上过一个五毛学校,从此以后,对宣传免疫了,呵呵 跟鼎导讨论上不上名校的问题,俺的答案是,“上,上完还鄙视它” “ 破除迷信了,你不上,你咋破除迷信呢 ” ***************************************************************************************** 早年的中国,批判很厉害,师生矛盾也很大。不是正经讨论问题。 原始思路也不能跟你说,说完,你还批判我呢 注:批评是批评,你还是站在前辈肩膀上的。不给你说了,我就给你画个公式,自己看吧。 看都看不懂,批评我个蛋啊 ***************************************************************************************** 所以,我说嘛, 智商和情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智商高,而情商低的。 你信农村那帮人说的,他们就是看笑话的。他们认为 一种能力强,一种能力肯定就弱 瞎子会算命嘛,丧失一种能力,获得另一种能力。 去他妈的 注:中国社会就这样 ***************************************************************************************** 在中国,通过学校学习不是一条捷径。它受控的嘛 按道理, 理想环境应该更快才对 。(但现实说明,此路不通)
48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土耳其、波斯、阿富汗、中国与技术变革
热度 1 gordon 2015-12-16 18:56
1920 年土耳其爆发凯末尔(又译为基马尔)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当时土耳其与中国有着极其相似的境况,都被视为“亚洲病夫”。凯末尔革命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援助,终于取得民族解放的重大胜利。 土耳其的成功给正在为民族独立、自由而苦苦奋斗的中国人以很大鼓舞 。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密切关注凯末尔革命,作了很多报道和评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苏丹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土耳其商业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但遭到土耳其苏丹政府和西方列强的武装干涉,面临失败的危险。1920 年4 月26 日,处于困境的凯末尔致信列宁,建议建立外交关系,并请求在土耳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给予援助。土耳其人民的斗争得到了苏维埃俄国的支持。1921 年3 月16 日,苏俄与土耳其签订《友好亲善条约》,并给予土耳其大量物资援助,提供了几万支步枪、大量的火炮、机枪和一千多万金币。1922 年8 月,土耳其军队彻底击败在英国支持下的希腊军队,11 月又废除苏丹制度。在1922 年11 月到1923 年4 月召开的洛桑会议上,色佛尔条约被废除,取消了外国人的特权和领事裁判权。 1921 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凯末尔革命给予了相当关注。其一,中国与土耳其同处亚洲,当时境况相似,都被视为“病夫”,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正如蔡和森所说,“最近一世纪来,世界上最被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的老大国家莫如土耳其与中国。土耳其与中国的问题,就是所谓近东问题与远东问题。这两个地方,一面成为贪暴无厌的国际帝国主义战争攘夺的中心,一面成为占人类三分之一以上的被压迫民族最痛苦罪被宰割的区域。” (113)同病相怜之感,促使中国人极其关注土耳其的命运,关注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走向。 其二,援助土耳其、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是苏俄东方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封锁和包围,处于相当困难境地。苏俄致力于在东方国家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以打击国际帝国主义,并缓解苏俄面临的压力。1913 年,列宁就注意到,继俄国1905 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席卷了土耳其、波斯、中国。列宁指出,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地国家和殖民地国家,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有的刚刚开始,有的远未完成。社会党人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还应当最坚决抵制支持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最革命的分子,帮助他们的起义,反对压迫他们的帝国主义列强。 (569)他认为,共产主义运动必须同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起来。没有各被压迫殖民地民族劳动群众的援助,首先是东方各民族劳动群众的援助,无产阶级革命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民族危机严重的土耳其和中国正处于苏俄东方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域。苏俄希望以土耳其革命的成功为示范,推动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共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的,苏俄的战略意图通过共产国际落实到中共的言行中。 注:老毛的援助非洲黑人的招儿从哪儿来的,跟列宁学的。还有那句著名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core 2 是非常牛的,是一个改变山川河流走向的人。 ********************************************************************************** 这条线,本来是英俄争霸的一条线。中国的境遇比较特殊。 一战过后,列强回缩欧洲。日本和美国在东亚争霸,以日本的海军覆灭告终。 实际上,海权国家还可以扶植日本的海军,但是二战带来了一个技术革命。航空母舰的兴起,飞机在争夺制海权的作用大大升高。 直到这一次划定 “禁飞区” 的较量。以飞机争夺制海权,海军水面舰艇封锁,行驶制海权。 彻底打破了,海权国家扶持日本作为前进基地的想法。 注:更有意思的是,苏联(俄罗斯)在90年代被削弱了。
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英国的工业革命跟技术进步没有什么关系,是需求拉动的
gordon 2015-12-16 04:30
注:中国学生的历史都是体育老师教的,鸦片战争跟东印度公司有鸟毛关系啊。是殖民贸易不错,但是跟东印度公司没有什么关系,反而是东印度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了。东印度公司是从东往西销货。棉纺织是从西往东销货,印度首先垮了。它要维持这么一个经济循环,所以印度买英国的棉纺织,中国买印度的鸦片。白银流向从中国到印度,印度到英国这么一个过程,支撑英国的 “工业革命”。 都过去多少年了,都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初始的工业革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 英国的工业革命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 在自然科学方面,法国肯定走在英国前面。在教育方面,英格兰没有什么好的大学,希望自己孩子获得良好教育的贵族,依靠私人教育或苏格兰的大学来完成教育。 为什么发生在棉纺织业? 毛纺织是一个传统行业,不利于引进新技术 。 麻纺织呢,受到家庭工业的阻击 。 东西方贸易 早期东方对西方没有什么需求,西方倒是向东方需要不少 ,东方的香料、丝绸、棉布和珠宝。 棉纺织第一次将这种关系颠倒过来。 ***************************************************************************************** 新兴行业 棉纺织的原料来自海外,是通过奴隶制和开垦新土地——而不是靠欧洲农业比较缓慢的发展过程来实现的,它不受欧洲农业中即得利益集团的影响。(海外供应的羊毛,其重要性微乎其微,只有到19世纪50年代,才变成一个重要因素。) 像麻纺织,殖民地扩张起初为它带来了比棉纺织更好的机遇,但从长远看了,就是因为便宜的、非机械化的生产能够在贫困的农村(主要是中欧,也包括爱尔兰)轻易得到发展,而使它遭受了损害。 注:麻好纺,棉不好纺。中国的棉花就不行,只能手工纺,不能机纺。要断 18世纪的萨克森、诺曼底与英国一样,发展工业的明显方式,不是去建设工厂,而是去扩大所谓的“家庭”或“分散加工”制度。 ************************************************************************************** 英国的棉纺织业最初是作为海外贸易的副产品而发展起来的, 毛纺织对印度白布实行进口限制,为本国的棉纺织业提供了一个机会 。 棉花和棉纺织品的价钱要比毛纺织品便宜,遂使得它们 在国内为自己挣得一个虽然有限但却有用的市场 。 殖民贸易造就了棉纺织业, 在西印度群岛上,采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为英国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料,种植园主人反过来又大量购买曼彻斯特的纺织品。 到“起飞”前不久,兰开夏的棉纺织品已大量地倾销到互相结合在一起的非洲和美洲市场。在18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由于兰开夏棉纺织厂得以维持和扩大,为兰开夏的棉纺织厂提供了大量的原棉。 1814年,英国生产的棉布出口和内销之比约为4:3;到1850年,已加大为13:8 。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由于战争和封锁,欧洲市场基本上已告断绝,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就是在战争过后,欧洲市场仍继续维护自己的利益。 注:非洲的劳动力,美洲的棉花种植园,印度的棉布市场。 东印度公司的挫折 东印度群岛,在东印度公司的推动下,向来是棉纺织品的传统出口商。但是,随着企业家即得利益集团在英国占据优势,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利益受到挫折,印度有计划的被非工业化,它反而成为兰开夏棉纺织品的市场。 只有保守而自足的中国仍然拒绝购买西方或西方控制下的经济所提供的货物, 一直到1815~1842年间,西方商人借助于坚船利炮,才发现了一种可以从印度大量输出到中国的理想商品,那就是鸦片。 另: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大的事件。1861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和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从此,中国劳工逐渐取代 奴隶和农奴,成为资本市场的生力军。 中国劳工比 奴隶和农奴 还猛 ,非常牛逼。 这也是一奇葩,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中国人精耕细作,一直在 ”过密化“ 生存) “中国人爱抨击奴隶制”,这一民族习惯,潜意识的看法,是错的。 60年代和7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60年代还是英法双强,70年代是列强时代
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利剑长枪(转)
热度 1 gordon 2015-6-27 15:23
每次逛书店。看到喜欢的书,随手就买。回深圳时,行李内带了大量的书。上次进深圳海关时,被海关人员拦下来,他见猎心喜,一本一本检查,看看有没有违禁书。结果他发现我的书全都是企业管理、IT 技术、经营方式、思维拓展方面的书,显然是个上进的人,只好悻悻然放我走。 我不喜欢单纯正能量的书(通常是成功学的人写的),因为通过洗脑的方式给予正能量,效果很有限,且就算有效,也只有很短的时效 ... 我喜欢把道理讲通或有实施方法的书(通常是心理学家写的),我认为有道理,才会相信;且有实施方法,才会具有可操作性。 「十年磨一剑」是相当鼓舞人的说法,但问题是,十年之后,剑却已经落伍,改流行威力更强大的枪了 ... 以前喜欢把想法写成文字,后来喜欢把想法画成示意图,最近我开始喜欢把想法做成动画。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AzMDE5Nzky/v.swf
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有没有谁注意到左耳朵耗子(陈皓)从阿里离职被恶心的事情? ...
热度 23 定风波 2015-6-1 17:2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778071 有个著名码农左耳朵耗子(陈皓)因为持有了10年以上的工作居住证无法续签,离职了,而且公司还一阵的墨迹。 知乎上这个帖子很热,我觉得北京工作居住证(你们在美帝的就理解成绿卡吧)这个事情肯定极端重要啊,有时候比薪水高点儿低点儿更重要。工作选择真是个技术活儿,去一家规范的以人为本的公司还真是很关键。当然陈皓是个人生赢家,去阿里获得了很多金钱(薪水不说,光股票很高,据赵 赵劼 的数据, 三年前的P8,20000股,每股100美金,20000 * 100 * 0.45,大约90w美金吧。耗子是P9大概是两到三倍 )。
2720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我为技术狂
热度 31 redbud 2015-4-30 21:47
如果我是个男生,有机会接触机械方面的东西,今天一定跟坛里的其它的大牛们一样,不是在搞枪打猎就是在业余研究飞机。 可惜作为一个女生,居然从小没有开发过自己机械方面的才能,也没玩过小飞机小汽车小轮船,除了在大学里拼个电脑,修个自行车,打个游戏,没觉得难。 征询意见之后,我又发现了几个比较喜欢的东西: Raspberry PI Edison Platform 还有下面这个list里的东西 http://iotlist.co/ 为此,我要努力存钱争取明年买新房子,做主将自己的家整成真正的智慧家居。
个人分类: 工作的事|31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咱们工人有力量
热度 48 寞洑 2015-4-20 23:43
咱们工人有力量
上海车展最新规定,禁止用车模,所以厂商派来了技术工人,对汽车进行现场保养。 听说由于准备匆忙,工装裤不是太合身,一旦工人全神贯注地维护汽车,工装裤的带子总是一掉一掉的。
97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ZT中国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将助力海洋维权
热度 38 坚持到底 2015-4-20 09:17
发表时间:2015-04-19 22:59:51 关键字: 大陆架划界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南海、东海上的海洋维权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全新的维权手段也应用起来。除了海空军、海警局例行巡逻这些“强硬手段”,一些新技术成果充当起“海上维权先锋”。1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特等奖,这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将为我国开展海洋维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月18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并同时举行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及标准化建设交流会。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a Association of Oceanic Engineering,缩写为CAOE)是由从事海洋咨询以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单位、个人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行业社会团体,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海洋协会,经国务院批准并在民政部登记,于2010年1月成立。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出席会议并为协会“杰出贡献奖”和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代表颁奖。 在此次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海洋深水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另有8项成果获一等奖、19项成果获二等奖。其中,“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相关领域重大突破。“海洋钻井隔水导管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协会“杰出贡献奖”。 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共有70多项成果申报,经过盲评、初审和复审,最终评出奖项。 据了解,大陆架划界是当前世界海洋维权的新领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于开创性研究。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又缺少现成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支持的困难条件下,来自国家海洋局三个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上千名海洋科技工作者,共同参与到“中国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中。 历经13年协同攻关,大陆架划界科技团队实现海底科学与海洋法学的跨学科攻关,系统开展了划界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有效解决了初始扩张弧后盆地划界地质理论及其海底划界探测技术等国际难题,创建了我国大陆架划界技术理论体系,在理论、技术和相关设备研制上都实现了重大创新。 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介绍说,大陆架划界技术研究不仅解决了划界地质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在海底探测装备研发、测量标准编制等方面也取得了突破,研发了一系列针对海底复杂地区的精确探测设备,编制了全球首份海洋地形地貌调查标准。 李家彪说,这项研究成果实现了海底科学在海洋维权领域的拓展应用,引领我国大陆架划界科技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为我国的大陆架权利主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被国际视为“初始弧后盆地大陆架划界的范例”。 2012年,该项目完成的中国东海划界案已经由我国政府提交联合国并在次年完成技术陈述和答辩,得到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人物介绍: 李家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中国海洋学会理事。 李家彪长期从事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研究,在大陆架划界和国际海底硫化物圈矿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贡献。现任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联合主席(2013-2015)。是中国边缘海两期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以及中国大陆架划界和中国大洋中脊调查研究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近年来,曾获省部特等、一等奖9项,以及科技部和中国大洋协会“突出贡献奖”,主编专著11部,发表论文134篇(其中SCI论文55篇),主持完成《海洋调查规范》系列国家标准。 观察者网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国家海洋局网站报道
1057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啧啧,这漂移技术
热度 37 holycow 2015-4-16 00:57
啧啧,这漂移技术
昨天正准备take vacation from vacation,赫然被糖豆豆点名了 看下面被撞掉的天线,和旧金山那次如出一辙。加航那个哈利法克斯的也一样。最近犯机瘟吗? 这漂移技术!法拉利兰博基尼都弱爆了
94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技术分析都是狗屎
gordon 2015-4-11 08:06
久盘必跌 随着时间会演变成,箱体震荡,箱体突破 你知道技术分析都是狗屎就行了 都是骗人的
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降落也是门技术活
热度 31 船长阿道克 2015-3-8 00:29
66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政治解读“这片苍穹
热度 46 上古神兵 2015-3-4 11:54
前言:我很少在论坛参与政治话题,尤其是时事性强的,我也不喜欢 讨论 政治,因为政治讨论实际上是自身的利益和三观表态,鲜有是非对错,我更反对在主版面讨论,认为对论坛健康发展和合法存在也不利,所以我把这篇多嘴文发在自己的日志里。以下为正文。 虽然大家都站好阵营吵翻天了,但好像共识是并不否认该片的一些硬伤,所以也就不必再废话这部片子本身的质量问题了。 首先,我想聊聊为什么要政治解读。我身边不少人,很讨厌和抵触政治解读,觉得柴静不过是以私人(讲究点的是用“公民”这个高大上的字眼)身份说点公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用得着政治解读吗?所以我就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把这件事当做政治问题来解读,大家觉得它是什么问题呢?科学问题?那么请问,这个片子引起大家对科学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方法讨论了么?经济问题?这个片子让大家思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历史经验了么?既然没有,那么牵涉到众多方面和普罗大众的议题,不是政治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普通民众其实无法参与真正专业的科学讨论和经济讨论,就我个人而言,果壳和知乎的论战让我无所适从,而看到一些理科大牛说些经济看法,我只有掩口一哂。但公众对象污染这样的关系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会有切身的体会,个人所在的行业、身份都可能与污染的防治有着收入支出上的影响,所以都有资格在政治层面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其次,我想谈谈自己对政治问题的讨论方法,这是私货,我得多卖几句。 第一我反对阴谋论,所有的利益集团,无论是各个国家、种族抑或阶级、行业、地域,都无时不刻不想获取利益,这是人性本恶的常态,阴谋论实际上是患有政治幼稚病的另一个极端表现,从“普世价值”走到“全面虚无”而已,真要套用政治词汇的话,就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不是啥阴谋,这是其一贯的目的,一定会有战略战术上的权宜,称职对手所要做的不过是因势利导,吞饵脱钩而已。就事论事而言,真搞阴谋,人家把福特基金会这样敏感的东西藏起来不就完了?阴谋论就是“莫须有”,是抓不着真凭实据的理屈词穷。 第二我认为政治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事实依据,二是方法途径,三是时机形势。拿这片“苍穹”来说,它事实依据的真实性大家尚有争议,但作为一部容量有限的争论片,其数量质量都太单薄,就这样就得出那么多定性的所谓结论,这是我所不屑一顾的;而它的方法途径,采用的不是探讨而是诱导,不是启发而是煽动,这是勒庞定义的忽悠“乌合之众”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的危害在于,它不是希望公众一起行动去解决问题和矛盾,而是要利用公众搞大问题和矛盾;两会前发布这段视频的时机就更具有政治意义了,无论其主观目的如何,其客观效果,受其影响最大的必然是两会代表,而不是只能在网上闲扯淡的“键盘政治局”常委们和听风是雨的“乌合之众”;这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大的现实影响力,他们的影响力绝不是因为他们是人民代表(从实质上说人民从来真正没选过他们,他们只是技术上和程序上的),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的位子——无论是老板还是官僚(中国目前的政治现实就是老板和官僚在统治这个国家,谁有反对意见吗?)。尽管影响力巨大,但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并不比老百姓高,受到压力影响时,使他们作出错误判断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历史证明,舆论和煽动一定会对人性中最软弱劣质的部分——贪婪和软弱起作用——这些弱点必然导致错误判断。 所以我觉得这篇“苍穹”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就因为它的政治性。但它带给我们的政治思考却应该是另一个政治问题——话语权的平衡,这是我们目前政治环境不健康的顽疾之一。最鲜明的例子是:支持柴静的人在反驳专业技术派攻击时曾指责专业人士没有做好份内工作,这种指责就是很不公正的,当专业人士方舟子(我很不喜欢他)致力于科普、打假时不断被封杀、被围攻、被排挤的时候,大家在哪?当一部分人的话语权被剥夺,一部分人的话语权被无限放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政治上的不平衡不会是持续的一边倒,过段时间它便会走到另一个极端,整个国家和民族以及各个阶层、行业在这种摇摆中逐渐分裂,相互对抗,最终一盘散沙。然而这种政治上的不平衡,阴谋论者口中的帝国主义是做不到的,能做到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我的观点是:既然是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那么解决该问题的前提就是人类自身的政治环境问题,国内国际,概莫能外——这虽是我个人的私货,却是受丁仲礼院士的启发。 私货卖完了,最后我想说:这片“苍穹”是人类共同的天空,但如果要我们考虑牺牲自己利益去维护别人也有份的天空,那绝对是政治问题,必须用政治的眼光好好的解读!
1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炒的是心: 20150205
伯威 2015-2-5 14:28
回复 @自娱自乐自己玩会 : 这个股票太多的人问过多次,现在一并回答:我一直想拿一直股票打比方,又怕你们照猫画虎反类犬把你们害了,所以放弃。因为你们会拿我举例中后期那种凌厉走 势去简单类比,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绝对价格”有多大的差异会导致后期走势缓和而复杂很多很多(这就是复盘训练的结果,能识别各种马甲)。如果你不拍我害 你,你又绝对聪明,我就教你一个安全的如何抓短线黑马技术:股价连续5—6天堆量拉升、第一波拉升比较大(大资金进场抢筹)、由于短期拉升幅度过高过快 (20%—30%),股价必然回落(就像鼎立股份12月29日我与人打赌必有回落一样),我下面的话请注意,这是一种绝招中的绝招,能不能看懂、学会是你 们的造化:股价短期连续大阳线”夹叙夹议“的”放量拉升“5—6天,开始下降回落,重要的是回落时”成交量急剧萎缩“,股价回落上5天总涨幅的—50%左 右(加上构筑小头部前后会有8—10天),下跌大约4—5天,5日均线必然下穿10均线(不下穿更强),再一根中阳线,次日必招套牢盘和获利盘狙击,再次 日一根同前日相等也许更大一点的”放量“中大阳线(看点就在是否放量),这时从最高价至今前后约已经7—8天,5日均线就会有向上拐头的迹象,次日再放巨 量大阳线冲击小头部,这就是好股票。冲过头部后会有1到2天长上影线的套牢盘出局,这时候一般会是周四、周五时间,这时候你打开周线会发现是周线图是“两 阳夹一阴(小盘股强庄股)、或者两加夹两阴(中小盘庄股)、或者两阳夹3阴(庄股能力弱一些,不愿意高举高打造成的中间洗盘时间超过21天)”,也就是说 中间调整的时间越短,短期暴涨的空间越大,股价这个时候才正式开始向上连续大阳线冲击拉升展开主升浪。如果股价“是处于整个大图形的中低部区域必是大黑 马”,恭喜你。“科大讯飞”最大的心患就是绝对价太高又处于图形的高位,我又没有研究它基本面何以支撑短期快速拉升再涨70%以上。我让你复盘的例子就 是:000902新洋丰(当年叫“中国服装”)2000年1月16日前后的走势。再给你讲一遍:它俩的绝对价格以及股价所处位置都不同,不要画虎类猫。但 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科大讯飞目前处于技术的强势类股票是毫无疑问的。有人问我如何做“爆庄股”,呵呵,这个就是我最长项,而且你们会发现,这种暴涨股票会 给你充分的时间发现它、观察它、进入它。正因为我要在目前大盘弱势阶段把自己的装甲做厚实一些,才先找确定性股票增厚“账户装甲”的厚度。 希望今 天这个回复不要害死一大片人:技术越好死的越快,因为散户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没有武艺和心智,就凭手里这把锋利的刀就上阵,十有八九会被人砍死。例如 600889南京化纤2013年11月15日+2014年6月24日,我就是在6月24日这天走掉它的,所以要有一双识破马甲的眼睛。// @自娱自乐自己玩会 :回复 @炒的是心 :心大,科大讯飞是不是走出了您前面说的Y型,要起飞了?今天能追入吗? 收起 炒的是心 : 关于人民币未来汇率、降准、降息 看 到那么多对今天降准的评论,全部不在点子上,搞的我真心难耐。 上上个周末,我花费8个小时写了一篇《人民币汇率》的专贴,写出一半贴出一半后继续写,后半部最精华部分贴出来不到3分钟,我再点击“修改”欲进入修改错 别字,结果误点击“删除”按钮,心气一下子泄到底。常言道“一鼓作气”,气泄... 展开 今天 12:44 来自雪球
0 个评论
分享 你们家有七星瓢虫吗?
热度 36 sylvia 2015-1-18 01:03
几个月前,女儿告诉我:“妈妈,客厅天花板上有很多Ladybugs.” 果然,整整齐齐地一溜排开,估计有二三十个。为什么呢?秋天了,要进来过冬?可是那么多怎么进来的呢?怎么赶它们出去? 那会儿正是咱爱坛轰轰烈烈比试打苍蝇技术的时候,77同学的吸尘法立马被我优选。女儿很担心:“妈妈,不要伤害它们。” 我信誓旦旦:“没问题,吸完后就把它们放掉。” 吸尘棍沿着天花轻轻移动过去,瓢虫们无声无息地进了吸尘袋。我们立马开门,撕开吸尘袋,可怜的虫们没有象预计那样张着翅膀往天空飞,除了4,5个出来了,其余的估计都没经受住考验。 二楼走道天花上也有七星瓢虫,女儿不允许我吸了,LD只好乖乖地爬上去,一个个请下来。估计他的手掌 很温暖,一个个还不愿意飞走。最后只好大手往空中一挥:走! 大部队请走之后,天也渐渐冷了,偶尔发现这儿那儿的有几个零星的,觉得让它们呆着吧。有次在学校实验室也发现了 瓢虫,觉得这就是普遍现象吧,不再关心此事了。 不知道是上次有不少躲起来了还是幸存的在温暖的室内呆着又思淫欲了,这几天数量有增加的嫌疑。沙发上,桌上,甚至要和我同床,还进了女儿的水杯。 忍乎?赶乎?你们家有七星瓢虫吗?
194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良好的摄影技术有益于家庭和谐
热度 19 齐的隆冬强 2015-1-17 12:49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妹纸跟她妈妈出去旅游去了,旅行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路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特别有意思,就是在一个景点照相的时候,照完整理照片的时候,她妈妈发现妹纸把她照的很难看,就在那里吐槽,说,你这相照的真烂,我哪里有那么丑,妹纸也没客气,直接就说,什么照的好不好的,你就长那样儿,怎么照都没用,于是,母女俩的冲突爆发了。以下省略1000字,我的总结,就是良好的摄影技术有益于家庭和谐。
78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牛奶面粉面疙瘩面膜
热度 17 笑口常开 2015-1-6 02:28
看网上介绍用牛奶洗面做面膜能美白除斑,再对镜照了照我那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分何秒扎根在颧骨处的黑斑,不由的心念一动,自制一个牛奶面粉面膜贴贴也许能除我心头大患。 我操起厨具卷起袖子弄出面粉倒上牛奶,一通搅拌。。。等手腕子都累了,看着成稀面糊状了,估摸着火候到了,就找了把刷子,按照油漆工的样子把自制牛奶面膜刷上了脸! 额。。。初学者,技术欠佳,牛奶面粉面膜弄成了牛奶面粉疙瘩,粘的满脸满头发都是,这个狼狈!!!得,黑斑没去成,折腾出了除头发上面疙瘩的巨活,好累! 女人们呐,拿这张脸该怎么办才好?
123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ZT 大国重器:北二机床突破内燃机关键技术
热度 1 jerf71 2014-12-10 23:53
喜闻乐见,喜大普奔。 2014年中国机械工业最高奖:北二机床突破内燃机关键技术 近日,北京第二机床厂(北二机床)研发的曲轴磨削装备荣获2014 年度国家机械工业最高科技大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曲轴是活塞式内燃机的关键部件,曲轴的旋转是整个机械系统的动力源。上述成果意味着,我国成为继英、德、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随动式磨削技术及装备的国家,北二机床也成为目前国际上惟一能够提供曲轴磨削抛光完整精加工装备的机床制造商。 北二机床 生产的B2-K1018 “双砂轮架随动式数控曲轴磨床” 据中国工业报报道,北二机床研发的“曲轴柔性、精密、高效磨削加工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项目荣获 2014 年度国家机械工业最高科技大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这不仅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第一次而且也是北京市企业第一次获此殊荣。 北二机床除了突破关键技术,还与清华大学等相关高校企业 , 开展了项目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机床结构分析及优化、加工状态监控与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研究工作,最终使磨削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偏心夹具式曲轴磨床提高了 4 倍。 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要旋转机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旋转)运动。 曲轴的旋转是发动机的动力源。也是整个机械系统的源动力。 曲轴轴颈的圆度误差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配合精度、旋转精度、摩擦、振动和噪声,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曲轴的制造精度、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曲轴工作原理 曲轴实物图 据该项目负责人北二机床总经理王波介绍:“ 项目组七年磨一剑 ,针对曲轴精密、高效的磨削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了曲轴精加工敏捷生产线成套装备,并形成了从曲轴随动式(切点跟踪)磨削的相关理论、方法、工艺、功能部件、整机制造到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实现了曲轴非圆磨削成套装备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重大突破。” 该项目通过采用基于非圆磨削原理的双砂轮架随动式(切点跟踪)磨削技术、六轴同步插补联动磨削技术,实现一次装夹双砂轮同步磨削曲轴连杆颈和主轴颈,将传统的曲轴磨削 7 道工序优化为 4 道或 5 道工序;成功研发出具有敏捷柔性特征的曲轴磨削生产线总体布局技术、随动式(切点跟踪)磨削技术、智能化无编程专家系统、连杆颈相位数字化自动测量识别技术、曲轴随动同步切磨纵磨技术、曲轴品种的智能识别与敏捷换型技术、超精密抛光、机床几何误差及磨削圆度与尺寸误差补偿、微进给传动与高响应驱动等关键技术。同时北二机床与清华大学等相关高校企业,还共同开展了项目产品的数字化设计、机床结构分析及优化、动静态精度测试、可靠性提升、生产线加工过程与工艺参数优化、加工状态监控与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研究工作。项目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该成套装备能够满足汽车、船舶等各类内燃机曲轴加工要求,对于推动我国内燃机等相关领域技术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艺装备支撑。 项目成果鉴定意见为: “该成果综合技术达到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随动式(切点跟踪)磨削机床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曲轴非圆磨削成套装备技术研发和应用重大突破”。 项目开发的以“数控随动式(切点跟踪)曲轴磨床”为核心的“曲轴柔性、精密、高效磨削加工成套装备”,该整套装备包括:双砂轮架数控随动式(切点跟踪)曲轴磨床、数控曲轴止推面磨床、数控曲轴轴端磨床(法兰端磨削)、数控曲轴轴端磨床(皮带轮端磨削)、数控曲轴抛光机等产品。北二机床同时也具备了提供全自动上下料、自动加工、自动物流、自动检测、 MES 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智能化曲轴生产线的成线集成配套能力。 项目创建的技术体系还可以推广到汽车凸轮轴、机器人偏心轴等领域的非圆精密高效磨削加工。 在此技术基础上,北二机床又成功开发出了数控凸轮轴磨床、带有非圆磨削功能的数控柔性复合磨床和面向工业机器人 RV 减速器的数控偏心轴磨床。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汽车、船舶、内燃机车、军工、工业机器人、空调冰箱压缩机等不同行业。 曲轴磨削成套装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德、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随动式磨削技术及装备的国家, 北二机床也成为目前国际上惟一能够提供曲轴磨削抛光完整精加工装备的机床制造商。减缓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制约,节省了设备投资,确保我国汽车、船舶、军工、工业机器人等行业磨削成套装备不受制于人,为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贡献, 其技术幅射作用必将带动机床、汽车、船舶、军工、工业机器人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4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转篇关于基因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的文
热度 16 老芒 2014-11-24 07:37
基因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的陷阱与机遇 作者:罗新 理论上,在我们回溯至第20代祖先时,应用线粒体DNA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辨认出一位女性祖先,Y染色体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出一位男性祖先。然而,与他们两人同时代,我们共有一百多万个祖先,这上百万人的族群、地区和语言分布,一定是天差地远的,我们怎么能仅凭其中一两个祖先的地区或族群特征,就宣称自己的祖先属于什么人类群体呢? 匈奴研究界在2010年秋天忽然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波澜。 这一年美国体质人类学协会的官方刊物《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第142卷第3期上,发表了以韩国中央大学医学院KijeongKim教授领衔共22位作者署名的古人骨基因检测报告,题目是《在蒙古东北两千年前的匈奴贵族墓地发现一个西部欧亚男性》。这一研究是对蒙古肯特省巴彦阿达尔嘎县的DuurligNars匈奴墓地所找到的3例人骨进行基因提取和检测分析。韩国国家博物馆与蒙古科学院合作,从2002年开始就在肯特省及相邻数省开展调查,主旨是研究古代游牧文化,2006-2007年对Duurlig Nars墓地进行了发掘,在所发掘的三座大中型墓葬中,除了出土汉式青铜帐钩、马车、铜镜、玉器和金银器具以外,在三号墓还出土了3具人头骨,韩国中央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们就是对这3具头骨进行了DNA提取和分析。 根据这份引起了极大争议的研究报告,3例头骨检测的结果为两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的线粒体DNA都是D4,而且男性的Y染色体为C3,文章认为这些基因类型常见于北亚蒙古人种,因此这两人无疑都属于蒙古人种。检测对象的另一个男性,才是该报告的真正热点,因为报告宣称他不是蒙古人种,而属于印欧语的高加索人种。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在该男性DNA中找到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报告称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是常见于印欧人群的基因类型,而且分析显示该男性DNA的常染色体与印度高种姓人群最为相似,因此得出结论他不是东亚人,而属于高加索人种。为了说明基因提取过程没有遭到污染,报告指出所有接触性工作都是亚洲人操作的。报告还把古印欧语 (Proto-Indo-European)人口迁徙扩散的研究、古代骑马游牧文化传播的研究,与高加索人种基因的传播结合起来,论证Y染色体R1a1和线粒体U2e1的确是印欧人的基因特征。报告宣称,这是第一次采取到匈奴时代印欧人的父系R1a1和母系U2e1的DNA,可能来自印度高种姓(即所谓古雅利安人)或外贝加尔地区的斯基泰人。报告最后还有一句针对匈奴历史的结论:“这个西部欧亚人出现在匈奴帝国显示了匈奴人的种族宽容(theracial tolerance)。” Kim团队此一研究的新颖之处是在匈奴人中确认了印欧人的存在。不过,在此之前法国学者Christine Keyser-Tracqui所领导的小组已经连续发表他们对蒙古北部Egyin河谷出土的匈奴时期人骨DNA的分析,比如2003年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发表的《蒙古Egyin河谷两千年前墓地的细胞核和线粒体DNA分析》,在此基础上,该小组试图描画蒙古高原及中亚古代人口迁徙的路线图,比如2006年在《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上发表《蒙古国的人口起源:古今DNA的结构分析》,2009年又在《人类遗传学》上发表《古DNA对南西伯利亚库尔干(kurgan)文化人群历史的新启示》。他们以自己采集的古今DNA样本为起点,参考各类基因库数据,建立起新的分析框架,比如说,兼顾父系Y染色体和母系线粒体的双重数据,不仅在方法上比过去有所推进,而且确定了一些数据标准。正是这些数据标准,成为Kim团队区分蒙古人和印欧人的基础。而且不止于数据,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历史应用。比较一下Kim团队所使用的关于历史上人群分类的概念,几乎都见于Christine Keyser-Tracqui小组的论文,比如古印欧语向东扩张、库尔干文化的扩张与迁徙、斯基泰与游牧文化、蒙古人种、塔里木干尸,等等,可以说继承或共享了近代欧洲东方学中的那种印欧中心主义的历史学关怀。 DNA史学应用的坏典型 匈奴社会里出现了一个欧洲人,这个检测结果的历史解释必定会引发众说纷纭,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使对于这个检测的技术过程,也有专家提出了严厉的指责。现居美国的前苏联生物医学领域的顶级科学家AnatolyA.Klyosov写了一篇毫不客气的批评文章,对Kim团队的基本数据和论证逻辑进行了细致的检验,发现了检测数据和文献依据方面的许多漏洞,比如把R1a1说成是“库尔干文化”人群的基因特征,就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因为更多地区更多文化类型的人群都具备这种基因,而且现有数据显示,与其说R1a1起源于欧洲,不如说更可能的是起源于东亚。因此,出土于DuurligNars匈奴墓地的这个人,并不能说是“西部欧亚的男性”,而只是一个带有Y染色体R1a1基因类型的男性,他既可能来自欧亚草原的东部地区,也可能来自南西伯利亚,或其他地方。 Klyosov批评说,以R1a1基因类型的存在来支持“库尔干文化扩张与迁徙假说”没有科学依据,不仅跳越了年代学的严格规范,也把文化的传播与血缘的扩散混为一谈。更不要说“古印欧语”只是一个语言学分类,而语言的传播与扩散从来就不会与人口变迁具有同样的速率和模式。描述古基因所代表的人群,在语言学、族群、地域、经济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所谓的人种分类等多种标准间随意使用标签,基本上自动删除了技术论证本来可能存在的学术意义。这个批评很有代表性,现在研究者们偶尔提到Kim团队这篇文章时,无不大摇其头,视为DNA史学应用的坏典型。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的Patrick Geary教授的话来说,这样的基因技术应用就是“生产糟糕的历史”。 尽管批评和警告从来就紧紧伴随着基因技术在历史领域的应用,但媒体和社会却欢迎任何和基因相关的“解密历史”的故事。Kim团队的研究报告出来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关注,虽然很快就被一些研究者当作笑谈,但媒体和社会的追捧却热闹一时。而且,该报告所代表的研究方法与旨趣,在世界范围内的同行中也不缺乏同情者和追随者。以中国为例,《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上,有一篇《蒙古国胡拉哈山谷M21号匈奴墓主的线粒体DNA分析》,读起来就会感到如出一辙。比如,该文第四部分“讨论”一开始就说:“关于匈奴的人种问题一直是考古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蒙古说和突厥说一直存在争论。”这和前面所提到的混用印欧语和高加索“人种”是一致的,似乎不了解蒙古说、突厥说的争议只是对匈奴统治集团的语言属性的争议,与所谓“人种”绝无干涉。该文的结论,认为所探讨的DNA属于所谓蒙古人种,但还是说:“匈奴人的主体还是蒙古人种,少量的欧罗巴人在2000前已经到达了东北亚地区。”大概是考虑到并且要尊重前面所说Kim团队研究的结果。 新的科学技术常常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利用基因技术回答传统历史学不能回答的问题,是过去20年间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轰动一时的纪录片《人类之旅:基因的奥德赛》的制作人Spencer Wells说:“人类所写的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其实就在我们血管里流淌着。”如果这句话还不够激情洋溢,我们再引一段因为用线粒体DNA论证人类源自非洲而闻名的BryanSykes的话,他在畅销书《夏娃的七个女儿》一开篇就说:“我们终于可以解码过去的信息了,人类的DNA不像古代羊皮纸那样会褪色,也不像久已死去的战士的剑那样会在土里锈蚀。风雨不会使它朽烂,烈焰与地震亦不能使它衰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比史前还古老的深度人类史的研究变得可能,非洲起源说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典范。 “他们只是把他们认为我想听的告诉了我。” 应用DNA技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以及对人类个体的分别研究,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比较简单,问题出在对人类进行分群的研究。“人以群分”,自古而然。即使是家族这种理论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的人群单元,也与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亲缘结构绝不相等。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个体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一直往上推,数量巨大的男男女女,都是对该个体的DNA做出了同等贡献的祖先。从任何一个个体回溯对其生命构造做出了平等贡献的祖先,由2、4、8、16、32、64……越来越多,到第20代时,就该是1,048,576个人。想想看,理论上我们在唐宋时代的祖先数量,一定比那个时代的人口总数要多得多。当然这种计算忽略了我们任何一代祖先之间必定存在的高度重叠,但个体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祖先必定是越往上越多的,画成图表就是一个向上无限开放的倒金字塔。可是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以家族为单位的历史叙述,却都是从单一的祖先开始,繁衍越来越多的子孙,画成图表则是一个向下无限开放的正金字塔。 这种矛盾的本质在于,与普遍接受的认识正相反,家族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血缘组织,而是一个文化构造,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是社会权力关系的反映。随便翻看一下中国的传统家谱或族谱,祖先中女性的普遍缺席,每一代权势男性的中心地位,以及单一而遥远的男性祖先的攀附,都多少反映了所谓家族的本质属性。且不说任何一个家族的任何一代都可能存在非血缘成员,即使未曾发生血缘错讹,传统家族结构也绝不是以容纳全部血亲为目标的。家族是一种社会制度,只有经过了这个制度过滤、筛选和选择的血亲成员才可能进入家族。可是,利用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来追溯,在任何一代祖先中就只能辨认出两个祖先。理论上,在我们回溯至第20代祖先时,应用线粒体DNA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辨认出一位女性祖先,Y染色体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出一位男性祖先。然而,与他们两人同时代,我们共有一百多万个祖先,这上百万人的族群、地区和语言分布,一定是天差地远的,我们怎么能仅凭其中一两个祖先的地区或族群特征,就宣称自己的祖先属于什么人类群体呢? 哈佛大学著名的黑人教授盖茨(HenryLouis Gates)主持过十多种广受欢迎的电视系列专题节目,其中好几种都专注于“寻根”,借助于口传资料、文献档案、教堂记录以及DNA检测,探寻美国黑人的祖先。其中影响特大的一种就是《非裔美国人的人生》。在2007年10月7日的该节目中,一位来自纽约的黑人妇女VyHiggensen被当场告知DNA测试结果,首先她被告知DNA测试帮她找到了现在美国人中一些她不知道的亲戚,其中一位男性是密苏里州的白人牧场主。接下来的寻根环节,一个DNA测试公司宣布Higgensen的祖先是塞拉利昂的Mende人,另一家公司则宣称她的祖先在象牙海岸的Wobe部落里,而第三家测试公司则说她的祖先来自塞内加尔的Mendenka人。她在节目现场明显表现出不安和困扰,她本来以为会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具体结论,而现在似乎演变成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游戏。 更有意思的是盖茨教授本人的经历,这个经历使得本来狂热迷信DNA寻祖的他开始怀疑并批评这一新兴服务业。《纽约时报》2007年11月25日发表RonNixon的文章《DNA测试找到的多是枝杈而非树根》,讲到盖茨教授自己的故事。据盖茨说,他在2000年请一家DNA测试公司帮他寻根,被告知他的母系祖先极可能来自埃及,也许源自努比亚族群。五年后他请另一家公司测试,得到的结论却是他的母系祖先不是努比亚人,甚至也不是非洲人,而极可能是一个欧洲人。这让他大为震惊,赶紧调查为什么五年前是另一个结论,原来前一个公司并没有把基因测试的多个匹配结果都告诉他,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与欧洲人匹配。盖茨教授说:“他们只是把他们认为我想听的告诉了我。” 事实上,绝大多数公司都不会事先说明这种DNA测试的技术局限与伦理风险,比如可作比对的样本数据库一定是有限的,以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数据解释的空间,有时候可能过于巨大。正如前面所说过的,目前DNA测试应用于个体追寻祖先的主要手段是父系的Y染色体和母系的线粒体DNA,即使数据库中的样本匹配是可靠的,那也只是在个体的数量巨大的祖先中找到了其中的一两个,如何可以用这一两个样本的地理、族群和语言属性,就排除其他成千上万、对个体生命构成同等重要的祖先们呢?正如盖茨教授所说:“这一切都说明,你不能拿着测试的结果之一就信以为真地说你是这你是那,有时候测试结果会改变,会有另一群人成为你的堂亲或表亲。” 主观认同,还是客观标准 家族尚且如此,超越了家族的族群、国家或地区,那些以文化、政治、语言或历史传统形成的人类群体,其边界又如何可能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群边界相等同呢?古代并没有现代“民族”这样的概念与社会实体,只不过有大致上近似于现代“族群”这样的观念和社会存在。但即使是这样的社会集团,其本质仍是非血缘的,把这样的集团维系在一起的,并不是血亲纽带,而是文化、政治和历史传统,而且所有这样的人群,都处在持续变动的历史过程中。最值得现代研究者警醒的,就是古代族群结构的流动性和族群边界的开放性。即使那些在地理上极为偏僻而与外界联系稀少的族群(研究者倾向于在这样长期孤立闭锁的人群中采集样本以确定人群间生物学差异的标准),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着一定的流动性。所有那些以英雄祖先滋蔓生发出来的民族历史,其形式虽然只是不同时期各人群不断修订的群体传说,但其实质则是各人群围绕文化与政治权力所进行的缘饰与解说,以及这类缘饰与解说的层层堆积。 所有古老的缘饰与解说所努力的方向之一,就是把当下人群描述为一个血缘性的集团,用生物学意义上的血亲联系掩饰内在的政治联系。近代以来的民族观念,以及“民族-国家”的政治实践,正是这一历史传统的延伸。把不同民族和不同族群看作在生物学意义上彼此有清晰区别的人群,这种学说的极端演化就是种族主义。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的种族主义学说影响到政治实践中,最极端的就表现为种族灭绝。以德国纳粹为代表所犯下的滔天罪恶,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沉痛的教训之一。对种族主义的反思,应该从基本的概念、观念和方法入手。 不错,“人以群分”,但分群的标准是什么?族群、民族的分类,究竟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社会过程,还是本来就具有生物学的科学依据?当我们宣称自己的族群归属时,我们的依据究竟是一种主观认同,还是可以用科学数据表达出来的客观生物学标准?匈牙利考古学家CsanádBálint在201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关于人群分类,20世纪有两个影响很大的学派:一个是英美学派,强调主观认同;一个是德苏学派,强调客观标准,包括物质文化与生物学特征。如果他说的这两个学派的分野的确是存在的,那么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大概是属于德苏学派那个传统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研究者中,强调族群分类有客观依据的并不少,而且当有人用DNA来研究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时,竟然难以听到批评的声音。 在CsanádBálint的家乡匈牙利,种族主义思维远远没有肃清,甚至相反,还颇有市场。匈牙利2010年国会议员秋季选举之前,极右翼政党(匈牙利国会的第三大政党)的一个候选人请一家名为NagyGen的医学诊疗公司为他做DNA测试,以证明他没有犹太人和吉普赛人血统,而是一个纯种的马扎尔人。这份测试报告宣称,在该候选人基因组的18个点上的检测表明,他的祖先中没有犹太人,也没有吉普赛人。该报告发表在该政党的选举网站上,说明种族主义、纳粹主义还颇有市场。这种做法,立即引起国际上的强烈谴责。欧洲人类遗传学学会的会长JoergSchmidtke斥责说:“这是对基因测试价值的恶劣扭曲,何况这种测试什么也证明不了,对一个基因组如此稀少的位置所做的测试根本不可能排除一个人的祖先构成。”这家提供DNA测试并帮助论证纯正血统的NagyGen公司,不久即面临匈牙利司法部门的刑事调查。 “种族”或“人种”这个概念不具有任何科学性 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但是极端的例子背后潜藏着基本的和普遍的逻辑。1972年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Lewontin在《演化生物学》上发表了后来被视为经典的文章《人类多样性的分布》,讨论人类基因多样性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给传统那种以“种族(race)”标签把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和亚集团的分类法以致命打击。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比较而言,地域与族群间的差异反倒无关紧要,而且在种族与种族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根本不可能描画出有科学依据的分界线。2000年6月,在白宫庆祝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的聚会上,来自遗传学研究所和国家健康研究所的两个学者宣布,种族概念没有遗传学依据。近年有关基因与族群、基因与种族关系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类基因多样性的现状,是人类在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之后很久,晚至五六万年前才加快速度形成的,是人类基因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历经长久的反复交换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 “网状进化”(reticulate evolution)。而所谓种族,则是晚得多的“社会-文化建构”(socio- cultural construct)。从历史学的视角,可以说这种“社会-文化建构”的本质是政治性的。 2011年德克萨斯AM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种族?揭穿一个科学神话》,作者是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两个资深学者,一个是体质人类学家IanTattersall,一个是遗传学家RobDeSalle。在这本书里,两位科学家把人类体质多样性放在更宽广的自然多样性的大背景上观察,指出在五六万年以前,我们今天肉眼所容易观察到或倾向于用来当做种族或族群分类标准的那些人类体质多样性还是几乎不存在的,是在上一个冰川期内相对孤立的人群各自逐渐发展出了新的多样性,从进化或演化的角度看,这只是人类历史的短短一瞬而已。随着冰期结束,人类各人群之间忽然急剧加速了个体接触与基因交换,人类演化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景很不明朗的瞬间。在这个意义上说,主张人类存在种族差异是没有什么科学基础的,“种族”或“人种”这个概念不具有任何科学性,理所当然是应予废弃的。 同一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专题论文集《种族与遗传革命:科学、神话与文化》(两个主编分别是Sheldon Krimsky和Kathleen Sloan)。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讨论何以在种族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神话早已被解构的今天,DNA技术却被用来为19世纪的种族分类背书,事实上推出了新版本的种族思维,这与我们社会现实中的种族、族群不平等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作者们对医疗实践和司法判案中应用DNA技术,以及DNA数据采集过程中明显的族群差异,如少数族裔偏多而白人偏少,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当获自个体的DNA数据被应用于涵盖群体,而这个群体又以族群或种族作为划分标准时,DNA技术的滥用就是基于陈旧却被翻新的种族思维。 以医疗中的种族思维为例。2005年6月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FDA)批准了特别用于黑人心脏衰竭的药品BiDil,据说这个药品的推出是基于对1050个黑人患者的研究试验。由于这是美国联邦政府第一次批准基于族群分类、针对特定族群患者的医药,立即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和讨论。美国人类学学会官网很快发布了一些学者的批评,称这种做法无异于把“种族”当作人类遗传多样性的代理人给予“重新登记”。随后展开的对这一药品开发史的调查显示,BiDil只是把此前已经用了许多年的治疗心脏衰竭的两种药品混合起来,而此前的这两种药是针对一切族群患者的,而且BiDil的实验对象只有黑人,并没有其他族裔的患者参与以形成比较参数。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BiDil对黑人患者有特殊的疗效,事实上对一些白人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科学美国人》在2007年8月号刊出Jonathan Kahn的文章《药瓶里的种族》,对这一争议做了总结性的调查和评论,文章揭示,制药商利用了公众潜意识中的种族思维以及社会所呼唤的“个性化诊治”的技术发展趋势,推出了这种基于种族和族群分类的药品。 在前举两书出版之后,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生物学史家JanSapp教授在《美国科学家》2012年第2期上发表的书评,即以 《种族终结》(RaceFinished)为题。不过,即使大众甚至许多专业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传统的“种族”、“人种”乃至“民族”并不是一种有生物学科学依据的人群分类,他们仍然难以避免地倾向于,或下意识地偏向于认为族群(ethnic grouping)有一定的亲缘性,也就是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联系。 因肤色、语言、宗教和历史传统而发生的复杂社会分层,DNA数据无法有效分别 徐文堪先生在《上海书评》上回应我那篇《我们不是黄种人》时,举出因写作多部畅销书而蜚声世界的贾雷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的话,说如果从瑞典、尼日利亚、日本三国各找来一个人,没有人会搞错他们的国籍,因为只要看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他们分别是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徐先生似乎认为,这个例子说明人群间的生物学差异是一个不能否认、值得研究的事实。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人群差异,通常不会有类似瑞典、尼日利亚与日本这样巨大的空间间隔,而是日本与中国、蒙古与突厥、维吾尔与哈萨克、华北与华南、湖南与四川等等这个规模空间差的比较样本。如果有过一个较为原始的人类多样性分布时期的话,那么理论上这种多样性在空间上会呈均匀过渡模式,历史上出现问题的不是相距遥远的两个空间点之间的多样性差异,而在近距离的两点之间。 这就使得我们必须正视:中国人与日本人,越南人与泰国人,汉族与土家族,白族与傣族,布依族与水族,突厥与鲜卑,粟特与回鹘,等等,这些以各种方式被划分出来的人群之间的差异,究竟是仅限于政治、文化和历史意义上的,还是在遗传学意义上同样有或多或少的依据?以为基因数据可用以判断种族或族群归属,正是基于传统且过时的认识,即相信人类曾经分为彼此区别、各自孤立或独立的人群集团,这些集团相对封闭地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各自独立演化。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家已经一再阐明,对于人类社会因肤色、语言、宗教和历史传统而发生的复杂社会分层,DNA数据是无法有效加以分别的。 和“民族”(nation)一样,“族群”(ethnicgrouping)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建(conscious creation)。我在很多地方都说过,出现在历史视野里的所谓“民族”(越来越多的学者宁可称之为“族群”),其本质都是一种政治体(polity),而不是文献中所描述的、或它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一种源于共同祖先的社会体。把这种人群凝聚起来作为一种力量呈现于历史场景中的,就是政治关系、政治利益和政治过程。这种人群从来就不会以亲缘关系作为自己的组织纽带,其组织结构的高度流动性注定了成员的多元化,边界模糊正是其活力所在。这样的所谓“民族”,只能以政治和文化来定义,如果试图以生物学定义来描述其足以区别于相邻人群的特性,那注定是水中捞月。那种以基因差异来判定古人“族属”的做法,还有什么科学依据呢?企图以生物学的基因差异为这些复杂的历史构建物划分边界,或者反过来,以某种不可靠的分类标准来推测古代人群的地域分布及其移动,无论如何也是南辕北辙的。 DNA史学运用的一个典范 说了这么多貌似对基因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相当消极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要把DNA数据分析排斥在历史学的学科之外呢?当然不是的。任何技术手段都有其局限性,也都有其特定优长,关键是如何应用。如何应用,说到底是一个历史学思维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把DNA应用到历史研究中来的多数案例,在我看来都是为陈旧过时的史学思维寻求新技术的再包装。但也有一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学者,尝试以DNA技术应用于一些过去完全不可能操作的历史课题,这种摸索的成效到底如何固然有待观察,但其课题设计之新颖鲜亮,研究思路之踏实明确,加上值得期待的理论前景,有可能给DNA的史学应用树立新的典范。试举一例于下。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Patrick Geary教授是欧洲中世纪史领域的重镇,多种著作都已成为标准文献(standard literature)。他目前正领导一个国际团队,应用基因技术研究4-6世纪的伦巴第人越过阿尔卑斯山自北向南的移民问题。欧洲古典后期和中世纪早期(研究者称这一时期为LateAntiquity)所谓蛮族入侵或蛮族迁徙,历来是欧洲史的重要题目。根据中世纪中期的文献记载,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伦巴第人迁到中欧数个世纪之后,于6世纪后半叶从多瑙河以南的潘诺尼亚(Pannonia)地区南迁进入意大利半岛,建立伦巴第王国。传统历史叙述非常强调伦巴第人南迁过程中保持自身历史传统、不与当地人群混合的一面,也就是说,依照至迟确立于19世纪的历史论述,伦巴第人的大规模南迁改变了意大利北部这个时期的社会与文化面貌,人口替代与政治统治的变迁是同时发生的。 Patrick Geary教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不是正如同19世纪的浪漫想象那样真的发生了自斯堪的纳维亚至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大规模族群人口迁徙?还是如近年研究者所主张的那样,只不过是帝国行政和财政体系下所招募的小规模的异质文化人群,受帝国雇佣而定居在帝国缘边区域?或者,这些人群究竟是彼此差异明显、有清晰族群边界的古老蛮族部落呢,还是帝国的乡巴佬或地方性“蛮人”,只不过有时在族群标签下联合起来打家劫舍甚至称王称帝?——依据传统史料,包括数世纪之后写定的文学性的历史记录,零碎散乱的行政文书,以及有关墓葬与聚落的不大清晰的考古材料,并不能让学者们达成一个共识。这正是DNA技术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在Patrick Geary教授看来,过去用基因研究历史的努力受困于两个基本短板:第一,绝大多数探路者都是用取自活人的DNA样本来追溯其祖先,这也许适用于非常古老的迁徙案例(如人类走出非洲),但却不适用于研究如中世纪这样较晚近的迁徙案例,因为这样的研究高度依赖于一种假定,即在所希望研究的迁徙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该人群必须保持极端稳定的结构(不受外来人口的干扰);第二,如果研究者要从中世纪墓葬中获得DNA,古代人体组织可供提取的基因数据相当稀少,基本上只是非基因重组体的、源自母系的线粒体DNA,在人体基因组中所占的份额十分微小,仅仅基于这一数据就匆匆做出重大历史结论,自然是靠不住的,正如英国遗传学家MarkThomas所讽刺的那样,无异于只读了一本500页书的其中一页就要总结全书的内容。那些仅仅依靠线粒体DNA数据就获得历史结论的,必定忽略或隐藏了祖先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换一个说法,那种只寻觅线粒体和Y染色体数据就讨论历史的做法,犹如早期考古那种寻宝式的野蛮发掘。 “绝不尝试分辨古代基因样本中哪些才是真正的伦巴第人” 然而近年分子生物学的DNA测序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技术,可以成功地从古代人骨提取大规模DNA数据,从而使得全面的研究成为可能。依靠这样规模的基因数据,就可以比较不同时空的不同人群之间的亲缘关系。Patrick Geary教授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中世纪早期“蛮族迁徙”问题的研究,组建了包括遗传学家、考古学家、体质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团队,试图揭开6世纪后半期伦巴第人自潘诺尼亚地区(大致包含今奥地利东部、匈牙利和捷克)南徙进入意大利这一传统历史命题的真相,方法就是比较那个时期潘诺尼亚地区和意大利北部被认为是伦巴第人墓地所出的数百具人骨DNA,通过分析基因组五千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位置,来重建所研究地区的人口史。 按照Patrick Geary教授的构想,从意大利和匈牙利提取的人骨样本会送到位于佛罗伦萨和米兰的实验室里,进行严格规范的基因提取与测序,然后,基于基因测序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建立起6世纪后期潘诺尼亚和意大利北部两个地区的人口模型,最终依靠这个模型来看看:第一,那些传统认为都属于伦巴第人的两地墓葬之间,其墓主人之间是否有一定的亲缘关联;第二,在潘诺尼亚和意大利北部各自的所谓伦巴第人墓地里,那些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根据出土物已经确认为属于“伦巴第物质文化”的墓葬,墓主人之间是否有较为亲近的基因关联,以及,不同墓地不同时期而且物质文化有明显差异的墓主人之间,是否有较为遥远的基因关联。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知道文化面貌一致或接近的人群之内,是否基因的亲缘性也比较高,或相反,是否文化差异其实遮盖了基因的亲缘性。也就是说,这个研究项目不仅要比较移民出发地和目的地两个地区人群之间是否有关系,而且还要比较这两个地区各自的人群之间与人群之内,对考古学所建立的人口模型与基因数据所建立的人口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这个研究项目的设计人,对于传统的“蛮族迁徙”说,是有深深怀疑的。当然这种怀疑早已成为近三十多年来一部分中世纪史专家的共识,但难以获得坚定的史学论证。持这一怀疑立场的学者认为,蛮族入侵与蛮族迁徙,都是较晚形成的历史论述。入侵与迁徙,都是对持续很久的多个政治与社会过程的简单化总结。也许并不存在短时期内的大规模人口移动,而文化变迁其实是政治过程的产物,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潘诺尼亚。这个项目,就是用新的历史学思维,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历史学的新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这样获得的史学认知才会具有学术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PatrickGeary教授所强调的该项目绝对不做的事情。他说:“我们不会做的事情是,绝不尝试分辨古代基因样本中哪些才是真正的伦巴第人,也绝不查验他们是否今日伦巴第地区居民真正的祖先。”看看今日全球性的DNA寻祖和历史研究案例,讨论谁是纯正的什么人,分辨谁该属于哪个人群,几乎占有压倒性的比重。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PatrickGeary教授所领导的研究,是一个宝贵的示范。 基因技术应用于历史学研究,当然是历史学的一个机遇,不过也是一个挑战,决定高下的归根结底还是研究者历史学思维的水平。选择做什么,和选择不做什么,几乎是同等重要的。DNA的双螺旋曲线的确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不过你首先得知道你能够听到什么,以及你希望听到什么。
61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今日期货
tonyxu 2014-11-18 06:42
外盘昨夜涨1.9%。 内盘9月份合约现价2902,目前形态仍然是上升趋势,今日应该是阳线。故持仓不变。 现持仓8手m1509,持仓比例过重,待走势好转时适当减仓至5手即可。 重点要学习的几项内容: 技术形态的判断;仓位即风险的控制;制定计划及遵守操作纪律。
个人分类: 投资|0 个评论
分享 ZT -- 中国攻破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核心技术
热度 38 jerf71 2014-11-4 15:24
中国攻破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核心技术 试验卫星明年发射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3日透露,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进北斗卫星全球系统建设的技术攻关,以取得重要突破,明年将发射试验卫星,对一些技术进行必要的在轨验证,确保固化全球卫星系统。 据冉承其介绍,我国北斗导航工程自2012年完成16颗星的区域组网、正式启动区域服务以来,系统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服务连续稳定,实际性能全面满足设计指标,部分指标优于设计要求。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资料图) 自2009年起,我国着手启动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技术攻关。 目前,集全行业之力已攻破了核心技术,下一步将抓紧开展技术的地面验证和在轨验证。今后将发射多颗试验卫星,对一些技术进行必要的在轨验证,这些技术的地面验证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明年年底之后,我国将推动全球系统的组网建设。未来的北斗系统可靠性更高,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到2倍。 冉承其表示,在系统建设的同时,我国北斗应用的常态化工作也持续稳定推进。科技部主导实施制定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也正在实施“卫星及应用产业的发展”专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展了相应的示范应用,在交通运输、气象、公安、民政、农业、国土、林业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行业和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湖南、贵州、陕西、湖北等地区均已开展北斗示范应用。 目前,我国还启动了北斗地区系统建设,将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全国一张网,提供大众以及行业的北斗应用服务,满足政府、行业和大众对于原有高精度应用的需求。同时,积极开展了北斗进入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运组织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的标准框架工作。据介绍, 北斗有望于今年底前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支持的定位系统。 北斗导航,距大众消费仅一步 横亘在北斗导航和大众消费市场间的冰山即将消融。记者从昨天由上海市科委、经信委共同推动的“2014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获悉, 应用于手机的北斗芯片有望于明年初上市,并将在国产手机中优先推广使用,届时将改变目前由GPS垄断大众电子消费领域定位服务的市场格局。 40纳米是“融冰”关键 北斗导航系统志在产业化。去年年底,上海首批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校车已经上路,此前已有8万多艘中国渔船也成为其忠实用户,但这些领域比起手机用户的数量,难望项背。 北斗难以进入手机的原因是芯片。目前市场大多用的是高通、MTK等公司提供的40纳米一体化芯片, 但最小的北斗芯片也有55纳米。 这只有一根头发丝1/4000的长度,却成为将北斗隔绝于大众手机消费市场之外的冰山——15纳米的差距,不仅让手机排线变得局促,更让耗电量激增,用GPS芯片的手机可正常使用8小时,而用北斗芯片的手机1小时就会关机。 早在2010年,上海市科委就对北斗产业化做了布局,其中“必须突破核心器件”一条直指北斗芯片。据上海市科委高新处项目负责人介绍, 40纳米的北斗芯片明年初有望问世,届时北斗导航系统将借助手机走进千家万户。 产业发展进入高增长期 一旦打破壁垒进入手机市场,北斗导航系统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介绍,截至今年9月,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达12.7亿,去年我国国内手机产品达14.6亿部,占全球总量81%。目前移动手机的位置服务市场99%被GPS占据,今后北斗将分到一大杯羹。 用户或许很难区分自己在查询位置信息时究竟在用谁的服务,这一选择就在芯片中“明争暗斗”。据业内人士介绍,北斗芯片也集成了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功能, 但对北斗信号做了加强,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会优先选用北斗卫星导航服务。“这将带领北斗服务进入另一个电信级别的服务市场。” 闵宜仁说。 定位可精确到门牌号码 “选择谁的手机芯片是个市场行为,谁的功耗低、定位准确,谁就能胜出。”科委高新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GPS经过多年布局发展,在市场成熟度、接受度和价格方面一枝独秀,但众多专业人士、厂家看好北斗后来居上。北斗的一大“杀手锏”是特有的“短播报”功能,它能在没有移动、电信服务商的地区,通过卫星传出短消息。据悉许多中国渔船安装了此功能后极大增强了安全保障;其二是北斗能通过建设一批地面基站, 增强定位精度到小于1米,相当于其定位功能可精确到门牌号码,或在高架上导航能分辨出应该开左、中、右哪根车道。 到2020年,北斗将完成35颗卫星覆盖,届时北斗在全球定位服务领域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其服务水平将不低于GPS。
1545 次阅读|69 个评论
分享 能把车开成这样,看热闹的也看醉了。
热度 20 大道至简 2014-10-24 17:22
能把车开成这样,看热闹的也看醉了。
发生在冰岛的一次离奇的驾驶事故,司机的技术与思路,完全超越人类所能想象的极限……还有这次不是女司机哦....
9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崛起之谜 —— 中国人的钱更少(转)
热度 3 gordon 2014-10-18 11:22
注:其实你想过没有, 我们这些年根本就没有碰上过技术瓶颈 ,呵呵。 做事啊,做一个成一个,这就很厉害。 不是光勤劳,就能行的。中国很多移民到国外,以超市、加油站、餐馆 等等为生。小老板嘛 为什么仅仅勤劳,中国就能够崛起呢,这是因为没有遇见技术瓶颈。 即使 跑冒滴漏 再多,仅这一条,就值得。 “ 跑冒滴漏 ” 就当作成本好了。 注:马汉在讲海权论的时候,讲过 荷兰和英国的差别。 荷兰那种松散的民主制度,非常差劲。 很多是在国外投资 超市 ,加油站,餐馆,中国的钱出去投资这些和中国产业经济一点关联没有,对中国增长一点作用没有。 ××××××××××××××××××××××××××××××××××××××××××××××××××××××××××××××××××× 中国人更勤奋是因为中国人更穷,所以,周转要加快。 中国人为什么更穷呢? 讲 “ 和氏璧 ” 的时候,已经解释过了。 ××××××××××××××××××××××××××××××××××××××××××××××××××××××××××××××××××× 为什么只有中国经济总量可以超美(转) 上月因私赴美,期间恰逢阿里巴巴美国上市以及中国GDP规模超越美国的消息。旅美期间,耳闻目睹,感触颇深。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实际上就是中国GDP超美的最佳注脚。 中 国经济整体上超越美国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人对财富的追逐、对物质的渴望和享受无与伦比。旅美期间,我在美国亚马逊、沃尔玛、梅西 百货等网上购物平台上都下过订单买过东西,深刻体验到了美国电商与中国电商在效率上的差距。首先,美国电商周末是不送货的,周末下的订单一般都要等到工作 日才处理;其次,从下单到送货一般都要一个礼拜左右时间,其中沃尔玛上的一个订单居然等了将近20天才到货!在中国,不要说一个礼拜送货,就是隔日送货很 多人都难以忍受,结果是许多电商提供了当天下单当天送货的服务。周末不送货,在中国网购者看来更是匪夷所思。如果某个电商宣称周末不送货,估计第二天就得 关门。所以亚马逊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其中国公司的效率也不遑多让中国的同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为什么效率上却有如此差距? 答案在于人。美国人更愿意把周末拿来休息而不是赚钱,因此如果要想快递员周末上班送货,电商得付出更大的成本;中国的快递员为了能挣更多的钱,节假日上班 送货也在所不惜。其次,中国的消费者对物质的渴望要比美国更强烈,人们下了单,就希望尽量快地拥有它,这方面的忍耐度比美国人低很多。上月也正好是 iphone6在美国首发上市的时间,受国内朋友委托,也逛了苹果店,发现人头颤动的满是华人面孔,还有消息说日本的苹果店中国人还因排队大打出手。这一 切都是中国人“物欲横流”的证明。如果美国消费者也有如此强烈的物质渴望,对送货的时间容忍度和中国人一样低,我相信美国的电商会满足美国消费者的这种需 求的,他们的送货效率也会大大提升。有需求才有供给嘛!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自然是一个勤劳奋发的社会,因为为了更多的物质享受,你得付出更多的劳动。 经济就是这样发展的。 可以说,阿里巴巴的成功,马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阿里巴巴马云本身有多强,而是因为它们在 中国。阿里巴巴作为市值仅次于谷歌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身前的谷歌,还是身后的亚马逊、facebook等,都是全球性公司,只有阿里巴巴业务绝大部分在 中国,中国之外,阿里巴巴难以取得成功,或者说阿里巴巴的模式在国外难以复制。这充分说明阿里巴巴的成功与中国、中国人息息相关。 中 国的经济奇迹是过去30多年世界的一个奇观,为此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说法就是“北京共识”。这是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 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率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中国已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发展模式,他称之为“北京共识”,以区别于西方主流 的关于经济发展的“华盛顿共识”。 但是正如阿里巴巴的成功难以在海外复制一样,中国的经济奇迹也只在中国上演,“北京共 识”并没有海外案例可循。所谓共识,至少得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如果只是在一时一地管用,那么这样的共识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着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认为 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人,而不是什么外在的模式。茅于轼写道:任何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都是由单个经济单位的竞争力所累加构成。正是由 于中国有着比许多国家国民更勤劳的民众,也就是说有着更勤劳、更进取的工人、农民、商人、工程师、企业家等,加上又拥有了较开放的经济环境,产生了较为合 适的经济组织,中国就因此有了比其他地方更有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有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这些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是中国的产品和劳务总可以大量出 口的原因,更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本质上的因素。马克斯·韦伯在其着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赞扬了资本主义最初形成时期人们的辛勤奋斗和节俭的精 神,并将这种精神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中国人身上却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夸张地说,当今中国人最勤奋和节俭,最重要的是,中国人还最渴望获得 财富——实际上,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像中国人这样,很多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发财致富。如果将勤劳和节俭奉为资本主义精神的话,那么中国就 是全球最大最新的资本主义。 实际上,中国经济总量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雄踞世界首位,只不过过去一百多年才短暂地衰落下来,如今重回世界第一的位置,这也从侧面说明人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有什么样的族群,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 勤 劳节俭之外,人口的密度很重要。城市区别于农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口的聚集,城市人口的密度远胜农村。人们为什么要从偏远的地方集聚在一起呢?因为集聚 才有商机,才有市场。有些生意,人少了还就没法做。还是拿阿里巴巴来说事。为什么美国电商的效率远不能和中国相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人住的相对分 散,城市人口的集聚度没有中国高。以我所短暂居住的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顿为例,全市人口只有不到200万,整个大都会区人口也只有500来万,在人口规模 上与我所在的1200多万的广州没法比。但是在夜班的飞机上看下去,休斯顿是无边无际的一片灯火通明之景象,比广州的夜景壮观多了,就是北京上海也有所不 如。这说明,休斯顿人口虽然比广州少,但是住的要比广州分散。广州虽然人多,但是大部分是挤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人口的集聚对于电商来说是好消息,人口集 中居住节省了大量的送货时间和成本,极大地提高了送货效率。美国要覆盖一万人的送货区域,一个快递员可能要跑断腿,而对于中国快递员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区而 已。这就是中国电商相较于美国同行们的优势——一个美国同行无法模仿的优势。 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兼之地理条件的限制,宜 居的地方比美国少很多,人口的密度要远大于美国。在这密集的集聚环境里,会诞生多少类似于阿里巴巴这样世界级的生意和企业,是谁都无法预料的。人多的地方 才有机会才有生意,这是乞丐都明白的道理。乞丐都集中在城市,农村很少见到乞丐就是证明。而且在城市里,乞丐也不是随处乞讨的,只有繁华的闹市区人家才肯 去呢! 当然,人口密集对于商业经济而言固然是大好事,但是负面影响自然是有的。譬如大多数人可能住不上大房子,空气没有那么好等等,但是在经济利益面前,是没有多少人在意的,或者说在意的人已经呆在乡下不来城市了,因为大房子、好空气,乡下人早就具备了。 未 来,中国只要不犯大错,沿着当前的道路稳定地走下去,十几亿人迸发出的财富激情和能量,在GDP上足已和第二名拉开足够的差距。唯一有可能破坏这一趋势的 就是当前仍在实行的计划生育制度。但是考虑到二胎已基本放开,计划生育制度的全面废除应该也为时不远了。
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也许最该重视的两个技术方向
热度 12 樱木花道 2014-10-7 16:41
1 无人智能系统技术 2 高超声速临近空间技术 ~ 当然下面还有无数的小系统可以研究 思考。
69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社会技术的进步 多亏了 这些编辑
热度 1 gordon 2014-10-2 15:37
对文字从业者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 但是,需要明白,这些人员并不是科学工作者。 他们有着自己的工作。 他们更看重的是传播,或者说是赚钱。 大多数传媒,对科学实际上一窍不通。 但是我们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很多事情都得商量着办,加强沟通,并且给予彼此充分的宽容。 实际上就是一些 通用的技术期刊,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是不看的,太浅或者浮于表面 例如 science ,nature 之类 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看专业的期刊,对细节的 “ 把控和斟酌 ” 更透彻一些。 ××××××××××××××××××××××××××××××××××××××××××××××××××××××××× 当你抬起头向外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没想到中国技术实力这么强悍
热度 4 gordon 2014-9-25 15:56
Google中国研发中心: 技术面试题难度所有office数一数二,通过率还全球前两位 ********************************************************************** 不可思议,中国IT 技术不是很差吗 英特尔90亿人民币(15亿美元)入股清华紫光集团,获20%股份。言下之意,清华紫光市值450亿人民币????? ********************************************************************** 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69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日本和俄罗斯,基本已经退出了竞争世界科技桂冠的道路
热度 29 天狼星 2014-9-16 14:30
看到网上一篇博文,其中提到:“ 80年代领先世界的日本科技,在最近20年的科技竞赛中一败涂地,几乎所有的大型国家级的科技项目,都因为方向错误等各种原因胎死腹中,连出来和世人见个面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少数几个幸运赌对了的方向,比如液晶电视,也因为各种原因,拱手让出世界领先地位,几乎所有的日本科技企业都亏损。在如此巨额的亏损状态下,各科技企业保命是头等大事,研发新技术,竞争世界领先,对日本科技来说,成为一个遥远的话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8cf410102v812.html 真是一针见血啊,看到sony松下东芝夏普这些80年代超牛的日企,这些年来就是不断的卖卖卖,不停的断尾求生,任何“不赚钱”的事业都在不停的被放弃。数数我知道的:东芝发明的flash内存,价格上拼不过韩国,拱手让出市场宝座;sony的随声听,磁带机后赌MD,结果被apple等打得一塌糊涂,放弃;手机,自有品牌和操作系统只能在日本国内市场称王称霸。
875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为电影而生》周星驰电影震撼混剪—— 在中国大陆技术并不重要,挣钱才重要 ... ... ...
gordon 2014-9-16 13:23
在中国大陆技术并不重要,挣钱才重要 这是因为计划经济的原因 因为一般项目会占用专项资金,你规划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忙忙碌碌也不知道钱花哪儿了。该干的事没干。 分税制的目的就是一般项目不要占用专项资金, 在技术上,因为国家有重大专项,所以,不用你操那么大心。 它留给你的钱就是生活的钱,你要再搞研发,这生活就没办法过了。明白吗 不要以技术为导向,以挣钱为导向的活的都很滋润。 注:我说的都是个人走的弯路,别 “思维定势” ,转不过来。 让大男人干大事吧,象我这种 “小男人” 就干点小事好了 我以前说过,罗马战胜希腊是因为什么?一位父亲。 生活是很艰难的,that‘s all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E1ODM5NDgw/v.swf
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发展路径的技术依赖
gordon 2014-9-11 21:48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国发展路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它完成了以钢铁大规模生产,价格降低,从而大规模应用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后发国家,总有些难处,不可能完全模仿先发国家的路径,照着历史再走一次。 但中国确实这么走了。 有几个原因,传统东亚这一块,主要是 日俄美,三国的销售市场。当然还有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就是德国和美国,其实还有一个国家苏联。 在艾森豪威尔以前,美国是不用计划经济的。 再加上二战后的日本,就这四个国家。英法排不上号,其实法国一战后发展也行,暂时不考虑它。 ×××××××××××××××××××××××××××××××××××××××××××××××××××××××××××××××××××××××× 80年代接受了日本技术引进,还不是产业转移。日本没有说不干这个,是美国强迫日元升值的。 德国是产业转移,卖给沙钢的工厂。德国是不干这个了。 日本干重工晚,它并不是产业转移,而是干不成了。 这里面苏联起的作用非常大,欧美的东西虽然先进,但是技术引进它不稳定,受政治因素影响。、 苏联等于给了一个 完备集,先不说效率啊。 就是你没碰上难处,好不好吧,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然后你再攻关,再改进。 相当于预研了。 计划经济那东西在市场条件下没有竞争力,但是相当于预研了。呵呵 所以这条路完全走通了。 电子半导体这一块也很有意思,台湾解决了半导体的技术障碍,开放源代码软件解决了软件问题。 打压俄罗斯,又压低了油价,这十年等于说是白送的。 多有条件都具备了,你都不知道,这怪异的。
0 个评论
分享 经验:手环用up 24
热度 2 gordon 2014-7-27 08:59
研究用的睡眠监测腕表逐渐衍生出日用的睡眠手环,其技术核心是依据运动推算睡眠状态的算法。 咕咚2,它的微博微信分享做的很好,客 服应答也很快,可惜算法完全不准,失去了最核心的意义。 up24,手感没有咕咚2舒适,但算法还基本靠谱,基本能区分看书和睡眠状态的不 同。 注:现在我都怀疑雷军那个 79 块的小米手环能使吗? 咕咚都不行。
3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2000年以前的技术经验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热度 1 gordon 2014-6-28 11:51
基本上,2000年以前的技术经验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1996年的台海危机,加速了中国引进俄制驱逐舰的进程。时任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局长卡图京少将回忆,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代表团密集访俄,“夜以继日的谈判与陪同参观,让总局的许多同事患上了腰椎病”。次年8月,俄罗斯媒体率先传出消息,称中俄签署了价值8亿美元的军舰采购合同,中方决定购进两艘“现代”级舰及相关武器系统(包括舰载直升机),工程编号为“956E”,其中字母“E”代表“出口”。   俄方上演“借花献佛”   战舰采购合同签署后,能否按期完工并交付成为中方最关心的因素。为此,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盯上了圣彼得堡北方造船厂在建的“叶卡捷琳堡”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驱逐舰,打算“借花献佛”,节省两年以上的时间。彼时,囊中羞涩的俄海军拖欠北方造船厂高额货款,已无可能接收这两艘崭新的主力舰。经过俄政府内部折冲,1997年11月21日,北方造船厂与俄国家武器装备出口总局签订合同,将上述两舰转售中国。   由于资金到账及时,两舰的施工进展迅速。1999年7月19日,齐装整备的“叶卡捷琳堡”号离开圣彼得堡,进入波罗的海试航。同年12月25日,该舰降下俄海军旗,更名为“杭州”号,并于次年1月启程前往中国,加入东海舰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号则于2000年7月开始航行试验,12月交付,更名为“福州”号,同样加入东海舰队。 ×××××××××××××××××××××××××××××××××××××××××××××××× 90年代有一系列事件呢,它搞不出来。 1996年的台海危机、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1999 南斯拉夫炸馆 这个也有感觉,市面上的图书资料啊,也是2000前后,互联网普及,才丰富起来的。 以前没有啥好资料。 注:以前我都说过 N 回了,它的英语教学时间都需要很长,它的各科学习时间都非常长。你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年。 等你学完都老了 ,还有啥创造力啊 不注重教育法,费老师时间了,省学生时间了。 学生达到老师的水平,花费的时间比老师短,这样才有进步呢。 要是学生学习一样东西,花和老师一样的时间,要你干嘛呀 注:现在有的地方,以前需要几年学习的知识,几个月就能学会。当然没学透啊,但你入门了,在工作中慢慢练吧。 这才叫教学
13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倒车也是个技术活
热度 32 猫元帅 2014-6-26 16:25
倒车也是个技术活
51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停车是个技术活
热度 28 船长阿道克 2014-6-26 09:16
53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世界杯之体育风尚和职业精神
热度 15 天柏 2014-6-17 09:17
美国首战前两届苦手加纳,身体不如人强壮,体能不如人充沛,技术就更不用提了,球没传几下就丢。这场胜利除了运气之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精神武器。他们的精神武器不是靠打鸡血,而是体育风尚和职业精神。 不管对手多野蛮,我只管做自己该做的事。邓普西鼻子被踢爆的那一下,对手肯定是故意的,记得C罗就曾有类似的倒踢腿动作被罚下。他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报复的倾向,没有热血上涌,也没有像演技派的明星们一样满地打滚,丝毫没有骄娇二气。反观加纳,焦躁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多少次禁区外的远射不着边际,多少次传中无功而返。明明可以靠技术上的优势多靠短传来渗透到禁区,就像他们那个漂亮的进球一样,却总忍不住要霸王硬上弓而功亏一篑。哪怕在这个极端功利的世界里,风尚和精神也还是有用的。
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南海岛礁建设技术
热度 41 martian 2014-5-24 09:32
南海岛礁建设技术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南海岛礁建设技术储备研究课题”。对在南海以珊瑚礁为基础进行人工岛屿的建设进行技术储备研究,为未来可能的岛礁建设进行设计方案的积累。 岛礁施工平台效果图 这是要大干快上滴节奏啊! 领海控制,石油,渔业等 海洋产业开发的后勤基地,旅游。。。。。。想象空间很大哦,亲。
1633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再谈技术与钱
热度 1 gordon 2014-5-18 10:14
为找份工作和为了创业去选择技术方向差异是非常大的,专业分工,擅长某一方面的技术,可以非常容易找份相关的体面工作,但当要创业时却不能选择这类方向, 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太多,另一方面是市场环境对这种类型的小公司不利,所以不得不找一些少有公司涉及的并且潜在用户是普通人的方向。 最简单的就是象京东、聚美优品 这样卖东西的网站,谁都能看得懂,融资也好融,呵呵 创业最关键的还是钱,或者说销售和融资,而不是技术。 你积累的技术还是没啥用的。 ×××××××××××××××××××××××××××××××××××××××××××××××××××××××××××××××× 自然科学这种工程技术,唯一有用的可能是学会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澄清一些错误观念吧。 如果你被洗脑了,简直就是废物,挣点死工资而已。
1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高科技——食物3D打印技术
热度 4 石榴 2014-5-4 21:40
高科技——食物3D打印技术
个人分类: 会心一笑|4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技术上的一个错误理解?
热度 6 鳕鱼邪恶 2014-3-19 01:44
按照下面这个CNN记者模拟视频中说的,飞机应答器关闭后,飞机并不会在在(民用)雷达上消失,只是高度、速度、航向等数据消失了;而光点依然在雷达屏幕上,而这个现象应该立即引起航管人员的高度关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rAYZNdo7CaI#t=0
85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插队故事(五)草原上的生活、实用技术和匠人(下)
热度 25 njyd 2014-3-6 11:37
  匠人:   “高技术”的工作蒙族牧民就不愿干,除了几家汉人会修修补补外都只有依靠陕北来的匠人,那些匠人在当时也可以算是“高收入”者,大概走西口就是这样开始的。   皮匠:   先要用大刮刀地皮子上残余的肉、脂肪刮掉,同时刮过后皮面也变白了。按皮张的大小、形状、有无破洞决定哪块皮用在哪个部位,画好线,用专用的割刀裁好再缝制,接缝处不知为何还要夹上一条同样的皮子。缝合在一起用一只碗扣在领口部位划个圈,按圈裁下领口就开好了。(这个方法邓小平也会)然后上领子,领子一般用羊羔皮,如果用牧民自己打来的狐皮就成了高档皮衣。   泥匠:   砌锅台、盘炕、盖房子都是泥匠,我们那儿只有大队供销社是瓦房,其他包括大队部都是土房,没瓦匠什么事。   陕北来的泥匠也算是牛人,用的泥抹子足有三四十厘米,比普通抹子长了一半多。盖房基本不用砖(只用六个半截砖做柱子基础)所以不用瓦刀,该用砖的地方都用土坯。   沙地下一两米的深度有一个四五十厘米厚的含粘土层,里面大部分还是沙子,不过粘结性较好,当地人叫白泥。先要在附近挖出白泥然后兵分两路,一路脱土坯一路打墙。   脱土坯要点小技术,CCTV有个引进美国的全球行竞技节目里面的洋人脱土坯怎么也达不到标准。第一步要把泥和好,要均匀、软硬适中,用脚踩比较省力。和匀后做个七八厘米高的立面,要能自己立住不变形,在这个要求下越软越好做。脱坯时先地地面的沙子搞平,放好木模,木模内表面要先撒满沙子以利脱模。双手挖下一块适量的泥,用力掼进木模。这一下最关键,力道用足了脱出的土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很好用,那几个洋人就是不会这一招。如果轻放进去再用手压下面四个角和棱是做不出来的,如果用棍子捣土坯内部整体性又不好。但如果用力过大下式面就会凸出,因为我们那儿是沙地。   打墙的一路要先把地面弄平搞实,说是搞是因为不存在压路机,沙地打夯也不行。方法是灌水,比在网络上麻烦多了,水要一担担从水井挑过来。沙地上灌上足够的水就会变的密实,原理不清楚,不知道能不能做个研究出几篇论文去搞个硕士博士玩玩,哪位河友有兴趣?   待地面变的稍干就可以进行地面以上工程,在墙的位置下铺一层比墙底宽一些、十厘米厚的白泥打实,上面就可以打墙。先打东、北、西三面墙,后打南墙,南墙打到窗台高,其他三面要打到两米多。   打墙要用跳板那么大的木板,我们那儿没有,就用手腕粗(这是男生的标准,如果是女生就要胳膊粗)的木棍绑成一排,这木棍同时也是盖房顶的材料,用在房顶上就叫椽子。要绑四块,两块用于打墙时两边挡土,只要有二三十厘米宽就行了。另两块长度要高于你打算打的墙高,宽窄决定了墙的厚度和墙形,上端宽度大约三十多厘米,下端四五十。匠人一般会做的窄些,因为窄一点就可以省很多力,但墙就薄了,反正他们不住。   先打北墙,后两块竖在两端,相距两米左右,太远了横的挡土板强度不够打出的墙会鼓肚。绑上挡土板,铺上10cm左右的土,夯实,太厚了夯不实。再铺上一层土,高于挡土板时把它上移,直要所要的高度。夯土锥是根一米多长的木棍,下端装块半圆石头,上端有横把手。墙长度不够就从一端接着打,这时只要一块端板就行了,另一端有刚打好的墙做模。你如果见过北方的土墙可以发现有一段段的接缝。北墙打好后再打东西山墙,在山墙内侧按梁的位置挖好柱槽,后墙挖上烟囱道用土坯封口。   很难把墙打到房子那么高,所以上面有一小截要用土坯砌。那儿的土坯比标准砖差不多大,比南方象城砖那么大的土坯要小得多。砌上土坯后要马上在内外抹上泥以防突然降雨,否则土坯淋雨后就酥了要换掉。   盖好房顶后用泥封上柱槽,先抹上房顶防雨再抹外、内墙。外墙和屋顶的泥中要掺大量的麦草以增强抗雨水冲刷能力,内墙泥不掺草可以抹得很光,抹前要先把内墙铲平。地面铺泥后盘炕,一间房大约东西三米南北四米,屋内北半部整个是火炕。砌好炕墙装上木制炕沿,里面填上一半沙土,盘上烟道。烟道有弓字形和目字形,用现在的术语就是串联型和并联型。盘炕的技术全在这里,烟道盘得好又拔烟热度又均匀,盘的不好不是倒烟就是炕头烫的睡不住人,炕尾还冰凉。有的在炕面最上一层泥中掺血,干后就象水泥混凝土一样不怕水。不知道房顶为什么不这样干。   白泥干后颜色是发白的,淘洗出的细泥汤可以用来刷墙,几乎和石灰一样白。   木匠:   除了打些炕桌、躺柜外就是配合泥匠盖房子。修整大型木料用锛子,有点象挖地用的锄头。这东东比较危险,我为知青自己盖房子时就一下砍在小腿上流了一鞋子的血。木料全部去皮露白这样比较好看,只在梁两端与柱相接处找平做出榫卯。柱子因为埋在墙里只要有五六厘米直径就够了,柱下垫块半截砖,知青盖房子用的几块砖是里日布不知从哪找来的。   梁、椽上好后盖上红柳条编的笆子再铺上笈笈草,这种草长的又硬又高,牲口是不吃的,牧民对所有能喂牲口的草都是非常珍惜的。再抹几层泥。房顶要后高前低以保证不积水。   余下就是做门窗,很少用玻璃,基本上都是用窗纸糊。   看木匠的技术就在接缝,好木匠可以做的天衣无缝,不看木纹几乎分辩不出来。看泥匠就看内外墙角直不直。用俗话说就是“泥匠一条棱,木匠一条缝”。   上面之所以能说的较细,是因为我和喇嘛两人为知青盖了七间房子。   当时内蒙牧区和农区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平顶土房,远看也难以分辨大小。几年后我们已离开牧区但还在内蒙,有一位知青的老爹坐火车来探望,见面第一句就是:这儿怎么全是猪圈?   那里还有一种不用大木料的房子,用红柳条捆成长捆弯成拱形,盖这种房子除门窗外没木匠的事。牧民的这种房子象个蒙古包不太大,我在旗铁工厂看见这种方法盖的厂房单跨有十几米。   铁匠:   在那三年只见来过一次铁匠,因为要人背所带的工具都很轻便,铁砧子只有方面包那么大,徒弟用的铁锤也很小。不用风箱用轻便的皮囊鼓风,皮囊是从颈部开口剥下的整张小牛皮。因为要步行到处转找活工具都是轻便型,也带不了什么材料,所以不能新打只能修理旧农具。当时囿“备战”我找到全大队唯一的一根螺纹钢筋想叫他打一把大刀他说打不了。   修理旧农具就需要把两块铁连接在一起,铁匠把铁烧得发白,接口处撒点沙子赶紧锻打就能粘好。锄头、铁铲打好后还要“抹生”,农具本身是熟铁打成,烧的发白后夹起一小块生铁(碎锅片)往上抹。生铁熔点比熟铁低会熔在熟铁表面,这样就形成软硬不同的两面,越用越快。生铁很脆,打小刀用这种方法就容易崩口。打小刀是用夹钢法,两片熟铁中间夹一片钢,打出来又好磨又快。   毡匠:   牧区羊毛多毡子用的也多,炕上铺的,马、驴鞍垫的甚至有些蒙古包用的都是毡子,冬天防寒门上也要挂块毡子,几乎是内地要用厚重的棉、帆布的地方那儿都用毡子,还有毡靴和毡帽。   羊毛粗看是一根丝,放大几十倍后就可以看到表面有象鳞片一样的结构,受湿就会张开,干了就闭合,所以羊毛容易纠结在一起。其他毛如兔毛就没有这个结构光滑滑的,所以兔毛衫容易掉毛。古人真是很聪明,虽然看不到精细结构但对外部特性了解的清清楚楚,历来都是穿羊毛衫其他毛衫很少。但这个特性也造成羊毛不适于做羊毛棉衣,容易结块。   擀毡子就利用了这个特性,第一步当然是弹匀,如果毛太长还要剪短。弹羊毛比弹棉花费劲,弓比棉花弓扎实,不用弹花锤,用一个一头握在手上一头固定在上臂的东东来回用力拨。弹好后铺在竹帘子上淋些水,帘子连羊毛卷起来用力擀,擀到羊毛结成块,铺开再用手压、拽、推、整成所需要的形状大小。毡匠肯多出些力擀出的毡紧密不易坏。   毡靴和毡帽没看到制作过程,估计要用模子。   毛匠:   毛匠是织羊毛布做羊毛袋的。   织羊毛布用的是山羊毛,那儿的山羊毛至少有五六厘米长,最长的能长到十几厘米。   纺山羊毛线时与牧民纺绵羊毛线一样,也是一手抓住一团毛一手往出一点一点地拽。但不用纺锤,用一台有特殊的纺车,一个人摇能带动七八到十几根纺轴。纺线时就见到一个人在摇纺车,另一边七八个人在慢慢往后退,中间连着长长的毛线。   织羊毛布和内地手工织土布一样,织布机要轻便些,速度也较快,因为羊毛线要粗的多。织出的羊毛布宽度只有四十厘米左右,做出的羊毛袋也是细缉长长的,装一袋粮食近一人高,有两百斤左右。   蒙医:   照理说蒙医不该归于匠人一类,但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学徒或世传出身,我们队上的蒙医水平也有限,我了解的事也不多,不能单独成一篇只好就放在这里。   蒙医与中医相近,也主要靠望、闻、问、切诊病,蒙药也属于中草药,只是不熬成水和做成丸药,只是磨成粉剂服下,也许是没有全面了解,在我们队上的蒙医就这样。   他们平常也能治些小病,在知青到这里之前牧民生病了只有找他们看,重一些到公社找医生,(公社医院当时只能叫卫生站。总共只有一人,是东胜卫生学校毕业的年青人,这位护士医生还真能解决不少问题。)需要动兰尾以上的手术就要送到旗医院,往往来不及。   我们大队的老蒙医水平一般,这就给知青“纂权”当赤脚医生带来了机会。他胆子还不小,有一位牧民扁桃腺发炎肿大的厉害造成吞咽困难,他操起一把剪羊毛剪刀把扁桃腺剪去一半,这下连水也很难喝下去了。幸好知青带有青霉素,一位后来当赤脚医生的女知青给他打了不少才……。   蒙医说了顺便说说兽医,我们队的兽医就是副大队长、支部书记里日布。水平怎么样不清楚只知道他每年要负责指挥牧民给牲口灌敌百虫防治寄生虫,这是当时的标准做法。他好象上过兽医学校,就是他骑骡子时被雷击中自己没事骡子死了。事后派我们并亲自监督着挖个深坑把骡子埋了,还洒了石灰,说是要传染。      看到河友说狗狗地图有更新,今天查了一下。先找到海勃湾,清楚多了,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住过八年的地方。再顺公路找到鄂托克旗,好象比原来清楚了一点,但马路还是看不清。再往下找到可能是我们公社和乌兰淖大队,还有一小块绿地可能是斯不扣大队部。水利队附近的一个碱湖可以看到,湖上发现了人工设施是原来没有的。我住了三年的水利队怎么也找不到踪迹,不知找错了位置还是被明沙埋了,清晰度差了一点。感觉明沙面积比当时多的多了。 补:gg地球的卫星照片在我们插队那片都已经改成一米以下的高分辨率的了,道路房子都能看清,以前往那里贴的照片现在看来位置基本都贴对了。
11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插队故事(五)草原上的生活、实用技术和匠人(上)
热度 42 njyd 2014-3-5 21:36
插队故事(五)草原上的生活、实用技术和匠人(上)
  草原上牧民应用的技术可以说是原生态的,这个词现在正风行一时。   牧民可以说是半商业半自给自足,所以应用技术主要集中在牧业生产和生活上。   生活为先。   衣:   当地不生产棉花,当然布只能外购。羊绒自己无法加工,只能卖掉。绵羊毛是大大的,除了一些新派人物和干部外,几乎人手一只纺线锤,开会学习、劳动休息时个个都在纺线,有人还能一边走路一边操作,经常可以看见牧民一边放羊一边纺线。   纺锤是倒丁字形,一竖就是根粗铁丝头上弯个钩,一横要重可以惯性大些,一般用草原上特有的一种硬木,(树名叫黑格来。这种树生长很慢,据说要上百年才能长到一人多高。树形也不正,不能成大块木材。木色黑红,木质又硬又重,在水里是沉下去的。)有用牛、驴腿骨的更好。   纺线时用手象玩陀螺一样一捻,两只手从一团羊毛中连续往外拉,羊毛要先用柳条打松,拉出的毛就缠成线。一定长度后绕在铁丝上,纺出的线用来织毛衣、裤、袜。牧民都穿这种毛衣,所以供销社中见不到羊毛衫。织毛衣全部是男人的事,手法也与内地不一样,内地是右手心向内,他们是向下。   冬天只穿不上面子的光板带毛皮衣皮裤,现在这种时髦的光亮皮装在那儿是没有的,棉衣裤在那儿很难抵御冬天的严寒。做皮衣是高技术,只能请外来匠人制做,熟皮子所花时间较长所以只能是自己的事。羊皮剥下后晒干保存,要加工时先放在水里几天泡软,然后浸在一种玉米粉发酵液中N天,时间到后洗净晒干就行了。熟牛皮也这样干,这种方法熟好的皮质量不太好,但里面没有有毒化学物质,不过水一泡就变软,再多煮煮就能吃,中国以前民间的熟皮方法应该与此类似。所以网上流传的一篇质疑红军长征时吃皮鞋的帖子只能表现出作者的城里人无知。   羊毛多毡子也就多,牧区用来当炕垫或盖蒙古包,还有毡靴,都是请汉族匠人做。   食:   牧区蔬菜只有酸菜、土豆,牧民每天要喝大量的茶,大概能补充维生素。茶是易于保存的砖茶,我从内蒙带回一块放了五六年也还能煮茶喝,一点也没有异味。说煮是因为砖茶是压成一块块的,很硬,开水泡不开。要敲下一块来放在壶里煮开才行,煮开后放点盐。制砖茶是用平常摘茶剩下的劣质茶叶,还夹杂着不少梗子,但喝惯了味道还不错。往往煮好后往里点些牛羊奶(养什么牲畜点什么奶),这就是奶茶。有时还加点酥油,就成了酥油茶。   早歺和在野外时喝炒米或吃青稞面,说喝是因为吃时把炒米泡在茶里,当然也可以是奶茶或酥油茶,也可以加点捞岱子(音,以下此类都是蒙语译音)和奶皮。青稞面是青稞炒面用茶和了吃。   中晚饭有忽辽饭、面条、油炸饼等。经常也吃肉,都是大块煮肉没有其他做法。煮肉时只有盐和花椒,没有其他任何作料。肉也不煮烂,吃时还要小刀帮忙,蒙人能用小刀把骨头上的肉、筋刮的干净净吞下肚里。   就这样吃了三年也没发生缺乏维生素什么的,倒是回城后经常发生烂嘴角等维生素缺乏症。   炒米是用糜米(小米中的一种)制作,先把带壳糜米炒熟,再用捣臼(这捣臼经常可以在介绍少数民族的电视节目中看到)去壳就成了。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过几天后香味就差了。当时国家供应的糜米很少,主要靠水利队种,收成也不多,牧民就用国家供应的玉米炒熟碾成碎粒代替。   青稞我们种过,大概是大麦的一类,青稞面没有粘性无法做面条馒头只能做炒面。整粒炒熟磨成粉,再筛去麸皮。   除了点奶茶外,牧民从不喝鲜奶,都是把奶发酵变酸后才喝。发酵后的奶叫沃奶子,靠发酵桶里残留的酵母菌自然发酵,外观象豆腐涝一样。各家做的沃奶子酸度不一样,后续产品捞岱子也一样,有的基本上吃不出酸味,有的难以下口。我们发现放糖精能降低酸的感觉,放糖就不行。   沃奶子倒进一个细高的木桶,用一根下端有个圆木板的长杆上下捣动,这叫捣奶子(当地都叫奶子不单称奶)。捣数千下(据说有确定的次数,多了少了都不行)成为现在卖的盒装酸奶这样的稀汤,加点热水,再搅动几下,奶油就浮了上来。奶油再放在锅里熬到清澈,这就是酥油。酥油有点象泛黄的猪油,熔化温度比猪油高点。夏天只能用瓶装,其他季节凝成固体,吃时用小刀削点下来。   最近在电视上看见西藏的牧民用洗衣机捣奶子,省时省工,真是现代化的象征。   提取奶油后剩下的叫酸奶,牧民有时也喝,但大多是把它煮开沉淀,滤去上面的清汤,抓上一把用力一挤,指尖缝里钻出三角形的小条,晒干后就是捞岱子,也叫奶渣。   做奶皮是用搪瓷脸盆,一边煮一边搅拌,还要少量加点面粉,直到面上结出三、四毫米厚的一层皮,冷却取下就是奶皮。剩下的汤大概就没用了,所以牧民很少做奶皮。但是我认为奶皮是当地最好吃的奶制品。   九0年回内蒙时发现这些东西都已商品化了,城里到处都能买到,当年在城里很难弄到。外形做的很漂亮,但口味大不如前,看来是有掺假。   炸油饼大小各种样式,小的有另外的名称。忽辽饭用糜米或玉米碴煮成烂饭,里面加有肉块、土豆、酸菜,还要加点做捞岱子时滤出的清汤以增加酸度。   住:   全部定居,有个别牧民家还保留着蒙古包,但也作为固定房屋使用。住的是土房子,盖房子要请外来匠人。   行:   我们大队基本上全部是沙地,只有冬天地冻硬了汽车才能开进来,也只是拉粮。出行步行或骑自养的毛驴,要到近一百公里以外才能坐上汽车还不是每天有。有一个骆驼队和一辆大车用于汽车进不来时运粮,大队内近途少量运输就用毛驴拉小车或直接驮,自己家里的就人背。 羊肉是这样吃滴,右边那把刀是典型的蒙古刀。 炒面 酥油和砂糖 炒米
136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不要低估了中国的技术实力
热度 4 gordon 2014-3-5 19:29
很多人对华人的技术实力不清楚, 其实就在最热的IT 领域,集成电路方面,就是清华校友的校友会。 基础软件方面,编译器、操作系统 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CPU 设计方面,加州伯克利就是华人的大本营。 不要只看到中国大陆的技术水平菜,还有新加坡、中国台北、美国华侨呢。 只要有了钱也可以聘请国外的专家,商业应用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秘密。 在手机互联网这一领域,绝对可以 掀翻 “ 微软和Intel ” 的联盟 ,连鲍尔默 都承认微软犯了方向性错误了。 并不是说,掀翻 “ 微软和Intel ” 的联盟,我们就可以取而代之 。 实际上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 ,软件方面是Google 的安卓,芯片方面主要是高通、联发科 不往前走,你怎么知道 你在这个市场上能占多少份额 。 ××××××××××××××××××××××××××××××××××××××××××××××××××××××××× 现在已经接上火了,正打的痛快呢,你说往后撤,这怎么撤呀 别相信理性,理性分析 “ 你不可能 ” ,但已经打成相持阶段了,这怎么说,经验对还是理性对。 例如,以前我都不知道 Facebook 是李嘉诚投的,还是这一次才知道。 能整成现在这样肯定有某些有利因素,但到底是什么因素不知道。 其实 正是这一次 Facebook 收购 whatsapp 才把中国和美国拉到同一起跑线上 ,以前都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很重要,这都不是 “ GDP 7.5 给投资者的信心 ” 可以比的。 ××××××××××××××××××××××××××××××××××××××××××××××××××××××××× 韩国人也在推,你看 《来自星星的你》 里的元素,大屏智能手机 + 社交网站, 这都成标配了。 这还看不清楚,难道 “大脑沟回” 都被除皱了。 多看韩剧吧,亲们 《来自星星的你》 是2014年必看韩剧 , 谁不看谁 low 注: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
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神技术啊 碰瓷的完蛋
热度 3 樱木花道 2014-3-1 11:49
http://video.sina.com.cn/p/news/v/2014-02-28/104863565041.html
6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离子电推技术
热度 29 黑松 2014-2-17 17:58
离子电推技术
中国离子电推进技术获突破 首台 200 毫米系统成功 2014-02-17 13:32:54 中国科学报 刘晓倩 离子推进器,又称离子发动机,其原理是先将气体电离,然后用电场力将带电的离子加速后喷出,以其反作用力推动火箭。这是目前已实用化的火箭技术中,最为经济的一种。 本报甘肃 2 月 16 日 讯(记者刘晓倩)今天,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10 所获悉,由该所独立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 200 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经过 “ 实践九号 ” 卫星空间飞行试验验证后,在长寿命地面考核试验中持续工作超过 1 万小时。 510 所所长张伟文介绍,目前我国发射的航天器一直由化学燃料执行空间推进职能,为了完成变轨、姿态调整和南北位置保持任务,航天器需要携带大量燃料,这不仅占用空间,还大大增加了自身重量。他举例说,以一颗 15 年寿命的高轨道卫星为例,卫星约重 4.8 吨,其中化学燃料贮箱重量就达 3 吨。如果采用离子电推进系统替代化学推进,仅南北位置保持就可省去 810 公斤燃料,如果执行全电推进方案,使卫星 “ 瘦身 ” 至 2 吨以下,省出来的空间和重量可安装更多科学设备载荷。 相比以往航天器的推进方式,离子电推进技术具有大幅减少推进剂燃料、操控更灵活、定位更精准、推进速度增量更高等显著优势。 510 所自 2007 年从工程样机起步, 5 年内,研制成功 200 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走完了国外同阶段耗时近 10 年才走完的路。该系统装载在 2012 年发射的 “ 实践九号 ” 卫星上,经过长达一年的在轨飞行试验考验,表现优异。专家认为该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据悉, 2015 年前后,电推进系统将有望在我国航天器上全面应用,从而大大提升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深空探测航天器、重力场测量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等航天器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整器性能。 离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比常规化学发动机的高大约 10 倍。 我国发射的实践 9 号携带的卫星上第一次使用了离子电推力技术,从此为我国的航天技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22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关键技术是引进不来的
热度 10 樱木花道 2014-2-14 16:42
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i/2011-09-14/86316.shtml 看了半天,只能哀叹。    中国个头太大,小兄弟无力帮你,大家伙无心帮你, 自己自强吧。
73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千万不要惹设计师(技术工种)
热度 7 zealangel 2014-1-31 21:36
在西宁,有一家还不错的酒店,叫德宫, 也经常在各种媒体做广告的,他的广告怎么做的呢? 没错,只有一个宫字, 就像当你讽刺徐德亮的需要徐亮一样
9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投胎是个技术活儿
热度 100 爱菊轩 2014-1-29 03:53
!·#¥%……—*()——+!·#¥%……—*()——+!·#¥%……—*()——+!·#¥%……—*()——+!·#¥%……—*()——+!·#¥%……—*()——+!·#¥%……—*()——+!·#¥%……—*()——+!·#¥%……—*()——+!·#¥%……—*()——+!·#¥%……—*()——+!·#¥%……—*()——+ 快九十岁的大舅妈当上了曾祖母,这是天大的喜事。舅妈前半生坎坷,舅舅又在前年先她而去,如今她享有四世同堂的福气,我们真替她高兴。 不过好多事情真是让人喜不起来。 爸爸妈妈去喝满月酒回来说宝宝跟个小猴子一样瘦弱,而且蔫巴巴的没有精神 ——娃娃体重比出生时掉了快一斤,本来生下来就只有五斤半重。 掉体重的原因是腹泻,腹泻的原因是孩子的外祖母给喂了茵陈汤,喂茵陈汤的原因是孩子的外祖母认为可以消黄疸...... 我听了头发都竖起来了:“这不是胡闹么!孩子爸爸妈妈怎么不管?”。 我妈妈说:孩子爸爸妈妈没经验,什么都不懂。你舅妈劝了,但是不管用。” 我舅妈四十年前就是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了,虽然已经退休二十年而且是西医,但她对于茵陈汤这类东西是不是能消黄疸、是不是能给新生婴儿吃还是有发言权的吧?! 而且,她会害自己的曾孙女么?为什么不听听她的意见,反而要去信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外祖母”的鬼话? 最近遇到这闹心事儿多了——才知道朋友给自己孩子吃国内弄来的中药“饮料”,说是治嗓子。结果嗓子没起色,孩子很快长出满月脸了,结合其他特征不难判断典型的激素紊乱呗。 国内的中成药含激素含兴奋剂和被淘汰西药成分又不是什么秘密,中国药监发布的清单我早就转给她看了,硬是不信我有什么办法? 这么算来另一家亲戚都算是好的,不过是孩子从小但凡咳嗽一声她就给灌上一包板蓝根而已。当时看不满一岁的宝宝抱着奶瓶喝板蓝根还觉得惊悚,现在有了那碗茵陈汤作对比觉得太不刺激了。 上次表姐来的时候八卦起另一个奇葩亲戚,愣是给自己女儿发明出一百多种病,不惜辞了职常年带孩子泡各大医院的专家门诊。 她一折腾就是十年,小姑娘养得跟个小老太太似的,上个台阶都费力,学校里一切活动都不参加。 据说有个专家被她泡烦了,大喝一声:“你孩子没病,你才有病呢!”,这都没把她震醒,现在还折腾呢,眼看要把老公折腾出走了。 每次听到这种故事,我脑子里都忍不住冒出这么一行字:投胎是个技术活! 心疼那孩子! 养孩子这事儿责任重大,不是说家长都得做到十全十美,我自己就常常犯错误,但是当人家爹妈掌握一点 基本的 育儿常识会死啊?!
个人分类: 有话要说|310 次阅读|59 个评论
分享 加拿大的先进农业技术
热度 10 沉宝 2014-1-16 01:01
有人可能对西西河 的政治观点看不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他所介绍的先进种植技术( 链接 )。严肃地、认真地、没有丝毫调侃地说,这些技术让人们看到了农业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曙光。
845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转]这本书的买主已经哭都哭不出来了吧(慎入)
热度 57 石榴 2014-1-9 10:53
[转]这本书的买主已经哭都哭不出来了吧(慎入)
照片好不好看,和摄影技术真的关系不大
个人分类: 会心一笑|10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净口是门技术活
热度 19 苏双 2014-1-7 10:22
焦晃,不对,是康熙说:圣人讲,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第一就是要作到净口。 净口不容易啊。 我见过不少人,有的嘛,捧着你赞美你,但每句话你听来都酸溜溜; 有的呢,人倒还不恶毒,就是有时候说的话,挖心刺骨,咸涩无比; 还有的呢,做事完全不懂章法不说,嘴上还振振有词,认为全天下都亏欠他; 有的呢,欺凌弱者,下语如刀 。。。。。。。。。。。。。。。 出口伤人、血口喷人,人这张嘴,有时候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不比匕首投枪差。 那,不说,就写,行吗?好像也不行,因为写也是 "说"的 一种变种啊,跟哑语类似。 那净口岂不就是“禁口”?这更扯淡啦,禁口是逃避好不好。 那何谓净口,说实话,俺真心说不好,我只感觉人要净口,但怎么净,这玩意是个技术活,要不,咱们一起去问问抱朴仙人?@ 抱朴仙人:上仙请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实现,谢谢
463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投胎是门技术活
热度 59 苏双 2014-1-6 14:08
投胎是门技术活
这投胎啊,那绝对是门技术活。 如果是生在山菊家,看看这萝卜,这刀工。山菊姐有云:萝卜片子萝卜缨子萝卜方子。。。。。。人间美味,管够 如果是 生在 葛教授家,看看这咸肉,这色泽,这纹理,德国小美女Royee有云: wunderbar ! Delikatesse! 如果是 生在 宁娜家, 这黄瓜,这蓑衣,这美食大蟒 如果是 生在 丁丁咚家, 这红烧,这牛肉,这裤带面,口水啊啊啊啊啊啊 如果是 生在 老爷王家:这是土豆丝?没错,因为这是 老 王 爷 家。王府啊 如果是 生在 爱菊轩家。苏双曾经曰过:我悄悄告诉你啊,这是鳄鱼口条,要不在爱菊轩家,你连见都见不着。。。。。。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什么是与生俱来的福分,这就是!!!!! !
1018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今早坐车,意识到一个问题:
热度 13 huaan128 2013-12-27 13:08
今早坐车,意识到一个问题: 现如今除货车空跑外,绝大部分私家车都是一人坐里面,剩下的座位都浪费掉了,效率很低。 是否可以利用几乎人手一台的智能设备,如SAR船舶监视系统一般,或者手动向云中心发送:乘车地点,路线,剩余座位数,以及路人的乘车请求的信息,自动匹配,自动推荐,推送。 如果这个技术实现,汽车数量减少30%应是很轻松的。
个人分类: 杂类|592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朝鲜战争中的高技术兵器 —— 高射炮 (二)
热度 5 gordon 2013-12-7 14:47
苏1939式37毫米(1.5吋)高射炮,射速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下的敌机最多 ,很受志愿军官兵欢迎。但是炮弹供应不足, 尽管把国内苏式装备中20个 师的37毫米高射炮弹调运到朝鲜,仍然供不应求,这是停战前唯一没能按规定基数配齐的炮弹 。1954年中国将这种高射炮仿制出来,定名五四式高射炮。苏军 在战后的1947年研制出了В47双管37毫米高射炮,但是它的图纸没给中国。后来中国自行研制的双管37毫米高射炮于1965年定型,称为六五式高射 炮。 苏联提供的第一批高射炮图纸,除单管37毫米炮外,还有85毫米、76.2毫米高射炮,构成高、中、低对空火力层次。但在朝鲜战场,野战85毫米 高射炮和76.2毫米高射炮因人工操作,特别是人工标定爆炸引信,延误时间,又不准确,故而打下的敌机少,只是对敌机构成威胁。由于敌机飞行员每次飞行都 在航图上作出中国高射炮火力配置的标记,志愿军便采取游击方式,经常转移高炮阵地,使敌飞行员以为到处都有高炮,出航时顾忌颇多。 ————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 苏1939式37毫米(1.5吋)高射炮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临时使用缴获的对方武器外,极少会出现交战双方各国军队都正式装备同样武器的情况。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被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广泛使用并被视为标准防空武器的瑞典 40 毫米(1.57 英寸)博福斯 L/60 高射炮(以下简称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自 20 世纪 30 年代诞生后,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就被大量出口、特许生产、仿制或改进,由此成为二战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高射炮。 北欧小国的杰作——二战中的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   1894 年,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为了加强祖国的国防工业,出资 130 万瑞典克朗收购了位于韦姆兰省的博福斯-古尔斯邦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博福斯(Bofors)公司,主要制造钢铁和炸药。在诺贝尔的苦心经营下,博福斯公司逐步壮大,开始生产多种武器并向国外出口,使得博福斯这个历史可以追溯至 17 世纪中叶的北欧小镇借此扬名于天下。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瑞典保持中立国,使博福斯公司能够方便地向战争双方出售武器,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武器制造商。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受限于《凡尔赛协定》不得开发任何新式大威力杀伤武器。20 世纪 20 年代,著名的德国克虏伯(Krupp)公司收购了部分博福斯公司股份并转入了一些生产技术,与博福斯公司合作在瑞典设计和研制各种新式火炮。    这对于博福斯公司而言,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机会。瑞典设计师们从德国设计师处获得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宝贵的设计经验。但实际上,由于博福斯和克虏伯两家公司的设计理念存在重大区别,瑞典设计师们一直专注于轻型火炮的研制,而德国设计师们则偏向研制重型火炮。30 年代中期,待到国际上对于德国开发武器的限制逐渐放松后,两家公司的合作随即中止。分道扬镳后,德国克虏伯公司研制出了在二战中为德军立下赫赫战功的 Flak-36 型 88 毫米高射炮,而博福斯公司则开发出了著名的 40 毫米博福斯 L/60 高射炮。 基准 M34 型简介   M34 型 40 毫米高炮拥有一个轮式炮车底盘,炮架和所有操控部件全部置于其上。开放式的结构给予炮手极大的操作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防护性差的缺点。上部炮架同炮身相连,包括高低机、平衡机、瞄准机构和耳轴;下部炮架呈十字型,主要包括旋转机构,与底盘连为一体。其中,前部和后部支撑架为箱形钢樑,左右两侧支撑架为可收放式,安装有可调节高度的千斤顶,以确保整个底盘保持平稳和水平。   M34 型高炮的炮车底盘采用双轴式 4 轮布局,从牵引状态转为战斗状态时需要将炮轮收起,但遇到紧急情况时也可在牵引状态下立即投入战斗。底盘通过牵引杆与牵引车辆相连接,车轴前部装有一套阿克曼(Ackerman)式转向系统。在行军状态下,炮口转向后方,被底盘后部的行军固定架锁住。   下部炮架在火炮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座垫,2 名炮手坐于其上操作火炮。其中,右侧副炮手负责操控旋转机构,左侧主炮手负责操控高低机构并踩下脚踏板击发火炮。 M34 型高炮的瞄准系统由一套反射式光学瞄准具和博福斯公司研制的用于快速追踪空中目标的简易机械式计算机构成 。这套瞄准系统能使炮手对飞行速度达到 563 公里/小时(350 英里/小时)的空中目标进行有效的修正,从而大大增强了射击精确度。但它也增加了操纵难度,炮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高炮的射击要领。此外,下部炮架还在副炮手后方设有一个指挥官座垫。指挥官负责观测目标和射击效果,并命令炮手开火。指挥官通过喊话下达所有命令。    M34 型高炮的火炮部分包括了炮管、炮身和供弹机构。炮管采用气冷式冷却方式,长度为 56 倍径比。炮膛后部是直立楔式炮闩,开关炮闩的动作一般情况下通过火炮后坐自动完成,但必要时也可由人工完成。首发炮弹必须由装填手手工装填。位于炮膛上方的供弹机构拥有 3 排导轨,每排能够容纳一个 4 发炮弹的弹夹。弹夹会被自动移除,每次只有一发炮弹被压入炮膛。射击后,通过后坐力将炮闩打开,抛出空弹壳,另一发炮弹进入炮膛,炮闩再度关闭,以此周而复始实现全自动装填和射击。在射击过程中,主炮手只需踩下击发脚踏板,装填手负责在一旁以站姿或坐姿及时装填炮弹。一个训练有素的炮组能在一分钟内完成炮管的更换工作。   M34 型高炮的理论最高射速可达到 140 发/分钟,但由于受到装弹速度限制,实际最高射速只能达到 80 发/分钟。最初,M34 型高炮只配备高爆曳光弹一个弹种。其弹头安装着发引信,重量为 1 公斤(2.2 磅),连同弹壳和装药整发炮弹重约 2.15 公斤(4.74 磅)。后来,博福斯公司又逐渐为 M34 型高炮研制了高爆弹、训练弹以及穿甲弹等新弹种。   博福斯公司很快在 M34 型的基础上,对炮身部分略微进行了改动,产生了专供出口的 M36 型 40 毫米高炮。 早期的出口和仿制   首批订购 M36 型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的是波兰海军、奥地利陆军和比利时陆军,他们的采购数量都非常少。1935 年,波兰和匈牙利获得了 M36 型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的特许生产权,开始在其国内制造。至 1936 年,M36 型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的采购数量开始增加,新客户包括了英国和荷属东印度,他们分别采购了 203 门和 72 门。   波兰国立兵工厂在获得特许生产权后制造了 500 多门 M36 型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其中大部分装备了波兰陆军,有 168 门出口给了英国、罗马尼亚和荷兰。 匈牙利是获得特许生产权后制造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数量最多的国家。其生产工作主要由匈牙利铁道部工厂(简称 MAVAG)负责进行,在战前生产了至少 767 门。匈牙利陆军十分欣赏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的出色性能,但对于其仅仅依靠轮式车辆牵引的机动能力略感不足,于是委托位于布达佩斯的甘斯兵工厂负责在“38M 托尔蒂 II”轻型坦克底盘的基础上改进自行式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由此产生了 “猎手”(Nimrod)式 40 毫米自行高炮。 在二战中,加入轴心国集团的匈牙利总共为纳粹德国提供了 262 门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以及多达 735 根的备用炮管。而且,匈牙利对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并最早将其与火控雷达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射击准确度。在 1943 年提兹河(River Tizer)的一次战斗中,1 个配备了火控雷达的匈牙利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营将苏联空军出动的所有 25 架 Pe-2 型轰炸机全部击落。此外,匈牙利还将少数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改装为航炮,并安装于德国梅塞施密特公司为匈牙利空军生产的 Me 210Ca-1 重型双发战斗轰炸机上。 纳粹德国的 Flak-28(Bofors)型 40 毫米高炮   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对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并没有太大兴趣,大部分德军军官骄傲地认为 Flak-36 型 88 毫米重型高炮和 Flak-38 型 20 毫米轻型高炮构成的防空火力组合已经近乎完美。但德国空军中一些头脑清醒者认识到这种组合具有很大的火力空白,而最适合用来弥补这种空白的就是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1938 年 3 月 12 日,奥地利与德国合并。此前,奥地利已从博福斯公司取得了 M36 型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的特许生产权。合并时,奥地利刚刚生产完 24 门,另有 26 门接近完工状态。   合并后,虽然德国空军希望能够将剩余的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全部生产出来装备德军防空部队,但德国陆军却执意要利用奥地利所有兵工厂陆军生产需要的地面野战火炮。直到 1939 年 5 月 1 日,在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格林的亲自过问下,奥地利部分兵工厂才重新开始为德国空军生产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德军将其改名为 Flak-28(Bofors)型 40 毫米高炮。与 M34 型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相比,Flak-28(Bofors)型唯一的改动在于安装了德国哥慈(Goerz)公司制造的瞄准具。 到 1940 年 7 月,随着大部分西欧国家为纳粹德军所侵占,这些国家的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特许生产厂家也全部落入德军之手。不过,其中仅有挪威康斯堡(Kongsberg)兵工厂始终在为德军专门生产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其余厂家均被德军要求生产其他火炮。在 1942 年 10 月 1 日的《德国空军装备报告》中,记载了德军防空部队装备有 340 门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到 1944 年 6 月时,康斯堡兵工厂又为德国空军新造了 94 门并维修了 234 门。   德国海军也大量使用了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到 1941 年 7 月 1 日为止,德国海军装备了 247 门 Flak-28(Bofors)型 40 毫米高炮,它们被广泛地安装在海岸防空炮台和各种辅助舰只上。1942 年 12 月 1 日,德国海军增购了 800 门 Flak-28(Bofors)型 40 毫米高炮,但当时挪威和匈牙利的生产厂家难以达到如此之高的产量,到 1944 年 7 月为止,只完工了 578 门。这批高炮成为了德军舰艇的标准防空武器。大约 60 艘后期型德军高速鱼雷艇(简称 S 挺)将其作为主炮,许多德军大型战舰比如“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也 纷纷用 Flak-28(Bofors)型 40 毫米高炮替换了原先的 37 毫米高炮 。 尽管苏联没有购买或经特许制造过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但苏军在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 M1939 型 37 毫米(1.46 英寸)高炮却同 40 毫米博福斯高炮具有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博福斯公司 M34 型 40 毫米高射炮一经诞生,苏联就以其为模板缩小口径试制了一小批 25 毫米(0.98 英寸)高炮,它们曾出现在卫国战争初期的少数战斗之中。1939 年,在取得 25 毫米高炮的试制经验后,苏联又将其口径放大到 37 毫米,并于当年投产,定型为 M1939 型 37 毫米高炮。   相比博福斯 M34 型,苏联的 M1939 型的炮身结构几乎与之完全相同,只是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要粗糙得多,并改用了简易式炮车底盘和瞄准具。另外,部分 M1939 型高炮还安装有防盾。 尽管其口径缩小导致弹药威力下降,但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射速 。实战表明做工粗糙的 M1939 型高炮极其适于当时苏联的国情,其“偷工减料”使得制造成本大大降低,非常有利于在战时批量快速生产。 我国的 55 式 37 毫米高炮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曾从苏联购买了大量 M1939 型高炮。其轻便、灵活的特性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部队发挥到极致。志愿军将其直接装载到运输战略物资的列车上,有效地抵御了美军战斗轰炸机的空袭。曾经有一个志愿军高炮班用一门 M1939 型高炮先后击落了 10 架敌机,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1955 年,我国在 M1939 型的基础上仿制出 55 式 37 毫米高炮,它是解放后新中国装备的第一种国产高射炮,被我军一直列装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来逐步为 62 式和 88 式 37 毫米双联高炮所替代。 ×××××××××××××××××××××××××××××××××××××××××××××××××××××××××××××××××× 二战期间国军引进过博福斯40mm高炮,但是数量有限。 主力装备是这样的: 高射炮兵第41团:装备德国制博福斯75mm口径高射炮28门、德国制十八年式37mm口径高射炮36门、瑞士制造的索罗通高平两用机关炮(Solothurn)20mm口径,48门。 博福斯75毫米高炮实际上是完全由德国的工程师设计的一款经典之作,不过当时德国人认为,75毫米高炮的威力仍显不足,而105毫米火炮又显得炮弹过重(15.1千克)。权衡的结果,德国军方将新型高炮的口径定为88毫米。这就是88毫米高炮的由来之一。 ( 字面上理解是瑞典设计,德国制造 ,可能当年是怕日本海军反对吧,进口的外贸火炮) 日本的四式中型坦克就是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的75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穿甲威力大大提高。由于研制火炮耗费了时间,所以直到1945年初才研制成功。四式中型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 标配德式的:88-37-20 ,国军用的是德式的37 mm 高炮。   描述:操作博福斯40mm高炮保卫机场的中国军队
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二战中的高技术兵器—— 高射炮(转)
热度 1 gordon 2013-12-6 17:02
苏联提供的第一批高射炮图纸,除单管37毫米炮外,还有85毫米、76.2毫米高射炮,构成高、中、低对空火力层次。但 在朝鲜战场,野战85毫米 高射炮和76.2毫米高射炮因人工操作,特别是人工标定爆炸引信,延误时间,又不准确,故而打下的敌机少,只是对敌机构成威胁 。由于敌机飞行员每次飞行都 在航图上作出中国高射炮火力配置的标记,志愿军便采取游击方式,经常转移高炮阵地,使敌飞行员以为到处都有高炮,出航时顾忌颇多。 对用于城防的85毫米高射炮,苏联研制出计算机自动指挥系统,可使数门高射炮同步联动, 自动测定方位角、高低角,标定爆炸引信,指挥员只需按电钮发 射 。1954年6月,苏联主动向中国提供这种新型85毫米高射炮图纸,1954年12月又出售给中国19型100毫米高射炮48门,装备了2个团。 1955年4月,苏联还向中国出售过60型57毫米高射炮64门,装备2个团,并转让生产图纸,而这是40年代后期苏联新研制的产品,性能更好,也配有 自动指挥仪。于是,中国先仿制了57毫米和100毫米高射炮,1959年仿制成功,当时没有仿制85毫米高射炮。60年代末,考虑到100毫米高射炮的重量过大,不适合江南水网较密的地形,又开始研制85毫米高射炮,1972年定型投产。 ———— 《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 ×××××××××××××××××××××××××××××××××××××××××××××××××××××××××××××××××××××× 以寡战众,当然胜算不大,但还称得上“悲壮”二字,而以无战有,则绝无胜算,只能说是“悲哀”二字。如果说在袭击珍珠港那天的拂晓赤城号航母上踏着步子在 唱战歌的飞行员体现的是一种“悲壮”的氛围的话,那马里亚纳海战中的大凤号上的飞行员们只剩下“悲哀”了,因为他们是去以无战有。 美国海军比日本海军到底多了什么东西?多了雷达和VT信管。 经常说决定太平洋战争归宿的是雷达,VT信管和原子弹。原子弹的作用无需多言,雷达的作用已经从围绕着瓜达卡纳尔岛的一系列海战看到了,这VT信管是一个什么玩意呢,居然放到了如此重要的地位。 美 国舰队总司令官(Commander in Chief, United States Fleet)金恩将军在评论VT信管时是这样说的:“VT信管的开发是将合众国印象胜利的主要科学功绩”。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则说:“VT信管帮 助我们走向日本,这种独创的装置守护了美国舰队,如果没有这种装置,我军无法如此迅速地向西跃进,而必须付出无可估量的人命和军舰的损失”。 VT信管的英文为Variable Timing Fuse,字面意思是定时可变信管,实际上准确的英文名称是Proximity Fuse,近接触信管的意思,为了防止泄密,美军特地帮这种信管披了一件“可变定时”的马甲。 (VT信管原理图) 炮弹没有信管是不会爆炸的,没有了信管的炮弹就只是一个铁疙瘩, 一般信管都是接触式信管,碰到目标以后才起爆。而高射 炮炮弹如果没有直接击中目标飞机的话,那就是要落回地上或者海面才能碰到什么东西了,这样非常危险,因此高射炮弹信管都预先设定好发射以后自爆的时间,到 时候就是没有击中目标也在空中爆炸。 VT信管的古怪之处就是他的起爆不是在预先设定的时间,而是智能式地自己寻找最合适的起爆时间。 VT信管在炮弹飞行时能够向周围发射15米的圆圈状区域发射电波,感知目标,只要目标进入这一距离炮弹就会爆炸,这样就是没有直接击中目标的炮弹也能利用爆炸的弹片对目标造成损害。 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医学部而著称,可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骄傲的成果恐怕还是这个VT信管,拥有3,800研究人员,年间研究经费四亿三千万美元的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APL)到现在还是美国应用物理研究的顶峰。在APL展览室的VT信管展品前面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应用物理研究所是为了开发VT信管而于 1942年3月10日创立的。 VT信管强化了美国海军的防御能力,这种信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雷达和原子弹匹敌的伟大发明。 大战中总共生产了2,200万只VT信管”。 要 知道当时不但没有集成电路,连晶体管都没有,VT信管使用的是真空管。真空管要能扛住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和旋转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美国人楞就是采用了一系 列的方法,比如用特殊的塑料固定,在真空管灯丝上架上弹簧等的方法成功地让真空管经受住了震动和旋转。最为惊人的还不是这个发明本身,是发明了大规模生产 方式的美国人还成功地控制了质量,VT信管不良品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五以下。 大量制造质量相同的武器,哪怕是性能稍低的武器也比只能少量 生产高性能武器要困难得多,但同时也有效得多,看看日本的零战质量就能够理解这句话了。开战以后日本人不但拿不出超过零战的战斗机,就是零战本身的质量也 因为大批熟练技工被抓了壮丁而直线下降,反过来看美国,表面上看起来是粗制滥造,但是因为能够标准化生产,虽然从来没有生产过像初期零战那样的精品,但在 生产工人同样被抓壮丁以后,他们的老婆和女儿也同样能粗制滥造出大量相同质量的飞机出来。 更不要说美国人在开发时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不 是说炮弹发射时的震动大吗?VT信管的电池就是要靠这种震动震碎电池里面的玻璃管才能将本来是分开存放的化学药剂混合起来从而形成以后电池开始工作,不是 炮弹发射出去以后在急速旋转吗?VT信管的电池就是靠这种旋转带来的离心力把电池里的粉末全部挤到边上去从而形成回路,这样震动和旋转反而成了VT信管工 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般知道的人可能不多,其实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也开发过智能兵器的,那是一种叫做“有眼信管”的东西。为了加强炸弹的杀伤力,最好炸弹能在距离地面10 米左右的高度爆炸,这也要求非接触式信管。研究开发这种武器的是大阪帝国大学浅田常三郎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最后他们开发成功了,使用的是光学控制原理。 炸弹头部的装置能以每秒1,000次的频率发光,被周围反射回来的的光强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炸弹就会爆炸。 因为光线的发射和接受有两个透镜,所以这种信管看起来像长了一对眼睛,“有眼信管”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其实 在战前的1940年左右就开始开发VT信管的 卡内基研究所一开始也是在光波,声波和电波中犹豫不决,到最后才决定采用开发最困难,但性能最稳定的无线电波 ,中试成功以后才由全班开发人马组建了约翰· 霍普金斯的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但日本已经没有时间和财力进行其他的选择了。到使用 制造了七十几个使用这种信管的航空炸弹,炮弹做不出来 。这种炸弹用在了莱 特岛防守战中,效果不明。 ————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 》 注:VT 信管这个事我没有能力去查证,只好选择信任此书作者 愈天任 了。
32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TDI沉船技术潜水学习 TDI AD-WRECK
热度 21 老票 2013-12-1 18:23
之前定好行程去苏比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着要报名TDI ADVANCED-WRECK这个课程,只是单纯的喜欢去苏比克,喜欢在USS-NEW YORK,LST和EL CAPTAIN等船里钻来钻去而已。 相对于开放水域的潜水来说,沉船潜水既没有一望无际的大蓝水,也没有五彩斑斓的珊瑚和热带鱼,而且由于头上有盖子(封闭空间潜水),危险系数成倍的增加了。 可我自己由于喜欢历史,甚至在某些有历史遗迹的地方会有意识的去寻找一些符号做对应才会感觉安心(原意参见余秋雨《文化苦旅》),因此一直对沉船潜水抱有好感。 8月份去纽约号里小事故被困了一下,心里更是觉得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彻底的解决安全问题。 这次去苏比克有5天时间,而且只有我一个潜水员,再加上dante这个超一流的沉船潜水教练可以单独带领我,何乐而不为呢? 也有朋友劝过我说:你不必报名学课程,只是每天给dante小费跟着他多练就是了。 可我的性格是不做则已,要做就做个正规的样子出来,因此决定报名。 GUE的不少同门对TDI颇有些看法,大意是对方并非DIR(do it right)潜水理念。 在我看来,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因此只要自己秉承的潜水理念正确,技术只是手段而已,不必太在意出处;更何况,跟谁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dante的沉船潜水技术水准已经超越了大多数GUE教练,跟着他一定收获很大。 课后感觉这样的判断也是正确的。 理论课程是george老爷爷给我上的,其实joji(george的缩写)的水平虽然比不上dante的一骑绝尘,但也已经非常高了;joji最自豪的一点就是对别人说:dante是我的学生... 随后joji赶奔马尼拉探亲,dante负责带我下水练习。 如果我考试通过后,还是joji给我发证书;也就是说,我在TDI门派里,是dante的小师弟了,哈哈~ 装备要求:双瓶+减压瓶,三套调节器,潜水大灯(充电电池),潜水大线轮reel,备用线轮,至少两支潜水手电(干电池),潜水刀(用来割线),饼干标或者方向标;经验告诉我,至少还需要2-3个双头钩随时备用。 和GUE一样,TDI沉船潜水的理念也是非常强调安全的。 主要有四个主旨:1、气体法则;2、踢法和中性;3、团队和援助;4、绑线 先说气体法则 :TDI奉行的也是三分之一用气法则,意即你的全部气体使用三分之一进,三分之一出,三分之一紧急备用。 从进船时候开始计算,比如你花了3分钟从水面到达船的入口,此时余气量为180BAR;那么就在使用60bar意即你的余气量是120bar的时候必须返回,同时还要计算大约的预定返回时间;预定返回时间和预定余气量哪一个先到就按照哪个返回。 GUE的计算更为保守:先计算出MINI GAS(最小余气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才使用三分之一法则。 也就是说,如果你到达沉船入口的时候是180bar,那么必须扣除你的mini gas50bar左右,剩下的130bar使用三分之一法则,意即你在180-50-40bar=90bar的时候就要返回了。 注意,这里GUE计算的mini gas是你和潜伴双人份的,并非你一个人。 有很多笑话来说明GUE的安全理念甚至达到了抠门的程度,比如有人说GUE下水带的相机记忆卡也是三分之一法则的,拍照到了三分一容量就不拍了云云... 40bar的气体在30米的深度其实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情,因此沉船潜水大都采用双瓶+32%高氧,必要时还会携带50%高氧的减压瓶。 入乡随俗,这次采用的是TDI的气体计划,双瓶打满是200bar,进船时候大约为190bar,最大深度在28米左右,因此下水4分钟,进船20分钟,出船15分钟,安全停留为不到10分钟,仍有紧急备用时间10分钟左右(不含减压瓶时间)。 也许是因为dante也是GUE Fundymental学员的关系(他是GB的F开山大弟子,要按照GUE门派算起来是我的大师兄,哈哈哈哈~),dante带我做的安全停留计划很类似GUE,基本上是以18米或者15米为临界线,每3米一分钟,最后6米3分钟,然后5米4米3米2米1米各一分钟上去。实际执行的时候,比这个速度要快一些,也因此我会每次停留都会落后dante 1米的深度或者1分钟,我觉得这样更安全, 再说踢法和中性 ,经历了GUE T1的刻苦训练,踢法和中性有了一定的基础,本以为是可以轻松通过的;没想到开放水域和沉船潜水的差别很大,原本练熟的中性和踢法一时间都变得有些生疏了。 沉船里最怕的就是silt out(尘沙四起的意思,dante的原文如此),因此脚蹼的动作要非常的轻微,very softly kick;同时,双膝盖要很紧的并拢以减少身体横截面的面积,否则会被别人嘲笑有作风问题, 在通过非常狭小的空间时,dante的脚蹼基本不动,只是每隔1分钟会有极轻微的上下抖动一次,而且是单蹼很轻微抖一下即可前进好长一段距离。 dante说是改良版的自由踢:motified flutter kick;可在我看来,就是脚腕的一点点痉挛而已。 中性的要求非常高,这样你的身体才会很稳定的停留在一个深度(误差在10-30厘米范围内),这样你就不必是用脚蹼来控制深度,做其他动作的时候也会从容; trim的要求也非常高,完全水平的trim(躯干姿态)会使得你前进的阻力最小,轻轻一踢就足以滑行老远; 踢法越轻微越好,同时脚蹼要象飞机垂尾一样不动;通过狭长通道的时候,自然缓缓垂下,使用手指头轻轻一拨地面前进。 为了加大难度,dante要求我每潜必须带减压瓶下去(大多数时候是用不上的);到达沉船口(20米左右)先用线轮绑扎一段距离,放下减压瓶,然后再进船; 放掉满瓶的减压瓶(负浮力2-3KG)之后,中性又要重新调整了。 好在类似的科目在GUE T1里也有,适应几次也就找到感觉了。 沉船里很多时候需要斜向下或者斜向上前进,那一瞬间就需要你的身体trim也贴合前进的轨道,颇有些瑜伽的味道,亦或是阿帕奇贴地飞行地形匹配系统的意思;斜向下的时候很爽,颇有些俯冲轰炸的意思;斜向上就有点难度,你必须在注意肢体不碰到船体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头部。 更难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入口,你需要在上方旋转自己到合适的角度,然后垂直降下去.... 对中性和踢法的完美结合是个极大的考验... 在纽约号大走廊里,空空荡荡比较安全,可是正因为空空荡荡所以练习的难度很大,你必须保持好很稳定的中性和很微小的踢法; 后来dante带我进纽约号大小引擎室的时候,虽然道路很狭窄,但我也发现了这样的好处:你的脚蹼可以轻轻的向后一伸,找个地方一搭就是;既不起土也不费力;前进的时候,四周也有大把的地方供你用手指头扒拉一下, 再说团队和援助 ,沉船潜水最重要的是自助,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必须熟练V-DRILL(双瓶三个阀门自行开关技巧),S-DRILL(和潜伴共享气体技巧),水下脱带面镜等技巧;为了安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你必须一只手抓住导线,用另一只手来完成。 单手脱、带面镜还是第一次,好在有了千岛湖里冰冷泥水的经验,很顺利就适应了。 dante说:任何时候,导线都是你的命根子,绝对不要离开手。 沉船里做V-DRILL容易多了,左手握住导线的同时还可以控制深度不动,右手很从容的做完然后换手; 但切记,你在换手的时候要确保一只手停留在导线上; 如果在零能见度的泥水里两手都放开了导线,那就是找不自在了... S-DRILL是比较难的,因为这意味着你的长喉必须超过一个人身体的长度,还要继续前进。 →▁→,两个人身体呈如此态势,长喉从肩头过去摆顺;前者单手握导线、单手前摸前行(以防能见度太差撞到头); 后者单手摸住前者的小腿,用捏和腿来表示停止或前进,单手握住导线前进。 GUE对团队人数的限制很紧张:最少2人,最多3人; TDI允许2-4人的团队进船。 实践经验表明,4人的人数还是有些多了,我走最后一个的时候,基本上是看不到第一个人的,还是拆分成2-2的团队更合适。 下水前要做分工,水平最高路最熟的潜水员走先导位置布线进去,水平最弱的走中间,这样如有问题两边都能得到协助; 出船的时候次序掉过来就是,同时你一定要看到前后潜伴的灯光,并且定期询问(3分钟至少一次)是否一切ok。 若没看到后面潜伴灯光,必须停下来等待,以免潜伴单独走丢发生危险。 出船的时候,倒数第二个潜水员要负责帮着最后一个解线; 如果是活扣wrap就用手指轻轻一挑,然后保持导线的张力传给后面的人;如果是死结tie off就停下来侧转身子,用灯照射打结处直到后面潜水员解线完毕再继续前进。 最后一个出来的人,因为手里拿着线轮收线的关系,所以前进的是比较轻松的。 我感觉和dante潜的时候,出船比进船快的多(进船22分钟,出船12-3分钟),感觉嗖的一下就出来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dante收线也非常利索的关系。 和其他潜友就感觉相反了,出船速度更慢,尤其是4人团队的时候。 这一点经验必须要牢记下来。 为了方便潜伴,在前进的导线呈锐角的时候(大的方向转折),前方的潜水员应该停下来等待,同时用灯光示意清楚;这一点是潜伴张老师给我做的示范,水下感觉很贴心,以后我也要照做。 沉船潜水因为危险系数高,所以选择信得过的潜伴就非常重要了。 和陌生人进沉船之前,需要自己做很认真的思考,尤其是在纽约号USS-NEW YORK。 最后说绑线 ,沉船里最可怕的,是迷路。 开放水域一旦有啥问题,你可以直接上升;在沉船里迷路,就是死路。 因此导线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你的生命线。 开始练习绑线之前,dante先带我进行了lost buddy丢潜伴和lost line丢导线的分别练习(随后再加上lost mask丢失面镜的双重难度); 如果在沉船里发现丢失了潜伴,那么你立刻需要停下来,摸出备用线轮,拉跳线(jump line)去寻找潜伴。 首先判断丢失的潜伴是在你前方还是后方,然后摸着主线回溯过去,如发现有岔路口,就摸出饼干标绑好,箭头指向出船的方向;然后从该位置拉跳线出去进岔路寻找,同时也在你寻找的路径上用备用线路绑线; 如果寻找未果但你的时间到了(寻找时间要严格计算好自己的余气量和剩余时间,一般是3-5分钟,太久了你自己也会有危险),那么就在你寻找的终点把跳线绑好,摸出第一支备用手电来拧亮,绑在终点处,手电要绑在跳线上,灯光指示出船回去的方向; 然后摸着跳线回到主线,摸出第二支备用手电不拧亮,绑在主线上指向出船的方向,然后你自己摸主线出船。 这样,你丢失的潜伴看到了第一支灯光,就可以沿着你的跳线回到主线,此时发现还有一支有电的备用手电,就可以用它出船了。 不必担心你的手电会丢失,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下一次再来取回。 我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没有准备饼干标,于是灵机一动用双头钩来做方向指示; 先摸出备用线轮,解开后用双头钩固定在主线上,方向也指好;然后拉着跳线出去寻找; 到了折返点傻眼了,因为备用线轮上只有一个双头钩被我绑在主线上了,这个线轴无法固定... 好在身上装备多,立刻摸出备用面镜上的双头钩,固定好了就转身走。 饼干标或者方向标还有不同的颜色,以便你和别人的区分; 也就是说,如果你进了一条很有人气的沉船,里面可以会不止一条主线,这时就需要你的饼干标起作用了。 接着练习lost line丢线练习; dante在el captain里找到一处较为宽阔的地方,绑好主线以后让我闭上眼睛,然后拖着我走了一段让我自己找回去; 首先还是需要摸出备用线轮在身边墙上绑一下,然后跳线回去找,每次方向不同都要回到原来的起点开始,以避免乱找浪费时间。 由于方位感的记忆很好,每次我都能很快找回去;dante很满意的说练习结束,我说还是再来一次吧.... 这次dante带着我上天入地的乱转了一气,我还是能准确的找回去,哈哈,很得意... 绑线有两种结,死结叫做tie off,活结叫做wrap;绑线是从船外开始的,首先寻找一个很坚固显眼的地方tie off,然后延长1-2米再来一个tie off 才进船,同时你的减压瓶就可以用单头勾挂在这段线上; 进船后绑线要注意始终在一侧,比如在左边就尽量一致在左边,免得摸线回来的时候需要躯体和线来回切换; 3-4个wrap之后就要有个tie off,要随时收紧线以免垂地。 halcyon的大线轮质量很好,有个固定螺丝很灵便;这次dante又帮我弄了个中间穿孔的小螺帽,以免线头脱落。 绑线进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选点,看上去是坚固的小型的凸起,就是最好的绑线点; 绑之前可以用手指轻轻的按一下,以免绑到一半才发现是个软体珊瑚; 我看到一个凸起,但心疼手指头被划伤多次,于是用手背去碰触了一下... 当时肿起来一个硬疙瘩,三个小黑点,剧痛... 在水里直甩手,时隔这么多天到现在还在有点痒有点痛。 出水之后dante大笑说:你为啥不用灯头去碰一下呢? 绑线的时候基本原则是:出船、零能见度的时候,你希望摸着什么样的线回去,就怎么绑。 这句话说着轻松,其实还是需要很多次的重复才能体会。 目前我还是不熟练用单手挽节:左手上套着大灯,右手持线轮,左手需要单手挽个结出来直接往凸起物上一套就成。 如果是在右侧绑线,就会轻松一点:左手持线轮,右手挽个节。 大多数人是右手比左手灵光的... 从背后跟随dante进船,是完全看不出他的绑线有停顿的瞬间,只见他幽幽飘过,左手轻轻一挽扣上就走... 真是帅呆了! wrap的出线方向要从上走,既不会脱落也方便出来解线的时候轻轻一挑;tie off就需要双手将线轮绕过去了... 水下看东西距离不太准,明明看好一个管道缝隙可以塞过去线轮,可半路上卡住就悲催了... 收线出来的时候,越走路越熟,心里也会越轻松; 眼瞅着黑漆漆的空间里,忽然出现了些微的墨绿亮光,你就知道快出去了。 沉船结构再像迷宫、路途再复杂,只要你面前或者手里有那根白色的、细长的但一定有固定终点的线,安全就不是问题。 3天课程(大约8-10潜)后,dante说我毕业了, 。 然后他带我进了USS-NEW YORK的小引擎室,然后是大引擎室,难度依次加大。 他鼓励我自己绑线进,他在后面照看我;但我坚持第一次还是他来绑线,因为我路不熟只能耽误大家时间。 纽约号小引擎室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画着一个拿着大镰刀的死神,旁边是一段话:危险! 如你没有证请停下来,前面死过潜水员... 关于那次意外,网上有很多文章叙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把铁钩船长和潜客的尸体带上水面的,就是dante和joji,我看到过照片的。 铁钩船长是他俩的好友... 进了几次引擎室之后,其实感觉难度并没有那么大,泥沙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因此只要冷静从容的按照潜水计划去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像开车一样,如果你喜欢醉驾或者超速飙车,危险一定是很大的。 视频随后放出... 下个月我应该可以拿到证书了,也就是说,我是GUE和TDI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潜水组织兼具证书的潜水员了,哈哈~~ TDI ADVANCED-WRECK
328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从技术要领到艺术
热度 2 gordon 2013-11-20 06:40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1ODAxNzk2/v.swf 从技术要领到艺术,我自己都没想到原来是这样,几个扎实的点,竟然融合为流动的艺术。arts 是对僵化教条的一种升级
1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资料]【原创】企业管理闲谈1:管理是需要言传身教的技术
不感冒 2013-10-24 16:22
一、管理是需要言传身教的技术 1、管理技术有三种 我认为管理虽然是技术,但是却无法根据教科书学好,而是要前辈言传身教,心口相传。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让大家有意愿,有责任感工作;有能力和技能完成任务;并且知道去完成什么任务。 这其中就包括三种不同技术。 一是如何培养大家的责任感,如何凝聚人心,如何激励士气,如何做到上下同欲,如臂使指。 二是如何培训大家掌握应知应会,掌握完成任务需要的基本技术和技巧。 三是如何分解任务,如何配置资源,如何分配工作,如何确定目标,如何组织队伍,如何协调动作,如何指挥行动,如何控制工作质量和进度。 我个人认为,第一种技术本质是对人性的了解,是个人魅力和洞察力的结合;第二种技术本质是以身作则,善于沟通,善于言传身教的能力;第三种技术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平衡能力,是一种比较硬的技术。 2、管理能力不完全是天生的 前几天有人在讨论时认为管理是艺术,所以优秀的管理人才是天生的,是天才。 但我认为管理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因为要凝聚队伍,激励人心,所以管理有个人魅力这种艺术性强的东西在其中)。 因为管理有具体方法和技巧。就比如舞蹈,在学习时是没有什么艺术可言的,都是具体的技术细节,包括身体协调,柔韧性,乐感,节奏感等,都是具体的技术和方 法,只有把这些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到一定的程度后,能够将其进行组合了,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他们,这时候才谈的上艺术。没有技术是谈不上艺术的。所以 掌握管理基本功是必须的。 所以管理是必须学习的,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方法,才能通过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例如如何接受和理解上级的指令,如何给上司提出建议,如何给下属布置任务,如何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授权,如何了解员工的心态,并有效地激励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专长影响下属,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摆脱工作中的繁忙状态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 3、管理技术没有通用的武林秘籍 最近有人建议我写点管理技术的帖子,包括计划排程、质量控制、物流调度、库存管理、设备维护计划等等。 我也整理了一下以前的工作日志,发现一个大问题,就是如果写上述内容我必须假定一个具体的企业模型,例如化肥、精细化工、石化、水泥等等,不然完全无法动笔。 例如如果写计划排程,首先就要确定约束条件,主要生产瓶颈,这两个问题不具体,下面的内容就成为讲义上的一堆数学公式,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企业管理本质上是细节管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同企业涉及的问题都不相同。 又例如库存过大,水泥和化肥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的流程都根本不同。牛鞭效应的杀伤力,对不同的产品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可以干掉健力宝这种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但却很难干掉化肥这种季节性强的产品的生产企业。 而具体到一个企业,不用他的具体数据,也很难说清楚问题,这样就非常复杂了。一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看复杂的化肥或水泥厂运营过程;二是,涉及的数据量 巨大,例如一个大型水泥厂每季度的全面预算报告A4纸就100多页,每天的实时运营数据就70多兆。显然讨论案例不用真实数据是在糊弄人,用真实数据,我 实在没有能力在很短的篇幅把问题说清楚。 泛泛而谈,我觉得与一般讲义就没有什么区别,况且本人又不是生产管理的研究专家,只是一个使用的工匠,谈出来也肯定不如专家好看。讲点心得体会,说实在 的,没有太多特别值得一讲的,运营企业就是预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离开具体问题,运营企业基本说不出什么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所以只能谈点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从使用者的感受出发,非专业人士,说错了请赐教)。 另外这篇帖子写得非常不满意,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但是好像写出来都泛泛而谈,没有真功夫。而我自己认为有心得的东西又写不出来,例如计划的平衡感,对生产系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感直觉,生产瓶颈存在的直觉,排程最优线路选择的直觉等等。 其实谈生产管理还是要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谈才会有深度,有价值。 -------------------------------------------- 【原创】管理闲谈2:我理解的一些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我理解的一些管理的基本概念 1、我对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渗透的理解 就大的方面来说,制造业面临的一般问题是: (1)、如何按需生产:这就要求具有高效敏捷的计划与排程,能够接受客户最后时刻的修改和客户订单的变化。 (2)、如何快速精益制造:这就要求能够实现JIT生产和严格质量控制; (3)、如何整合产业链,协同作战:这就要求产业链上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动作协同。 我认为近二十年来,制造业最大的变化是被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和根本改造,使制造业按需生产,快速精益制造和产业链协同作战成为可能。 现在被信息技术改造后的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不再依据部门运转,而是依赖流程运转。 例如销售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就是一个流程;需求分析、生产计划和组织、成本分析也是一个流程;采购与支付也是一个流程等等。这些流程都穿过不同的部门,需要各种部门互相配合来实现流程的运转,这就彻底打破了传统上的部门壁垒。 现在,IE(工业工程)和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已经是工厂的运作基础,PMC(生产及物料管制)是工厂的核心竞争力,ERP是工厂的核心信息系统, 是一体化的生产控制系统的平台,而MES(制造执行系统)可以对工厂的车间实施详细实时的数据跟踪,另外快速响应、可视的、可模拟的、基于规则的优化计划 排程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是工厂强有力的执行工具。 APS就是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均衡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资源,同时平衡不同的生产瓶颈,给出最优的生产排程计划,并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目前APS已经被扩展到供应链的计划上,这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和出货点的需求。 APS是一个多重约束的排程,包括更多的排程方法,例如可视化的拖拉排程,基于能力和相关能力排程,高级物料计划等等。 所以现在我们有各种工具帮助,能够迅速识别和消除运营瓶颈、管理瓶颈,设计战略缓冲和灵活缓冲。 目前大型国企的生产工厂,有部分实现了在ERP的集成运作平台上,用APS主计划产生制造排程,最终由JIT拉动车间的生产过程。 其 中APS主计划产生的采购物料需求计划,可同时自动通过SCM发放给上游供应商(有的产业链已经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计划系统的订单处理模块和自动物流配送 模块互相嵌入)。供应商得到需求计划之后,协同自己的生产计划,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整个过程在某种质量体系监控之下(目前用六西格玛的很少,大多产业链 是若干链上企业自己联合起来,基于TQC原理发展起来的简化版质量控制系统)。 2、我对生产管理的理解 生产就是指运用材料(Material)、机械设备(Machine)、人(Man)、结合作业方法(Method),使用相关检测手段 (Measure),在适宜环境(Environment)下,满足规定的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期限(Delivery)。 生产管理就是指通过对生产资源(人财物设备)的合理配置和调度,保证生产计划规定的交货日期与生产量实现;并对长期的增产计划,作好人员与设备补充的安 排;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负荷)及适当开工率;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当水平;建立物料采购的流程和基准依据。 3、我认为生产管理包括一线管理和支持管理 一线管理包括: (1)、工程管理:目标是交货期准确实现,产能实现最大 (2)、质量管理:目标是质量达标,质量稳定 (3)、成本管理:目标是实现计划成本或标准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4)、现场管理:目标是作业标准设定,标准时间设定,标准维持和5s 支持管理包括: (1)、设备管理 (2)、工厂布置 (3)、工具管理 (4)、各种生产主体的充分配置与维护 (5)、物料准备与供应:包括采购管理催收和外协管理催收 (6)、物料的合理使用:包括物料管理和仓储管理 (7)、物流配送 (8)、生产计划管理: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等,也包括生产预算和计划排程 (9)、员工管理:包括培训与分派 (10)、信息管理:包括生产报表、生产实时信息、预警和事故报告 4、生产部门与其他部门关系 (1)、客户订单传递到销售部 (2)、销售部进行订单汇总和分解,送达生产部 (3)、生产部根据订单需求,开始制定人工、机器设备计划;原材物料需求计划;工作进度计划;并开始生产前期准备工作; (4)、生产部同时要求技术部门提供相应的产品设计图和生产工艺图;物料清单;生产程序单;机器负荷表;人力记录表。 (5)、根据人力需求计划,生产部传递到人力资源部门,要求配置人手。 (6)、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生产部传递到采购部门,要求按计划设定的时间、空间、质量和品种进行采购(有的企业采购部从属于生产部,但是这种安排弊病非常多,易于作假) (7)、根据上述各种文件,生产部制定制造命令清单,下达各子公司、分厂、车间和外协单位,开始进入制造流程和监控流程。 5、我对质量管理的理解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制造流程。 传统的质量控制是检验产品,然后用统计方法、ABC法或鱼骨图法等等排列出认为是导致不合格的症状,再采取措施减轻或消灭症状。 实际上质量是无法靠检验来保证的,检验只能检出不合格,质量只能从对制造过程控制来获得,也即必须建立从初始设计到最终产品的交付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实 际上大多数质量问题存在于制造过程中的流程不合理设置而不是员工责任心不够,而且生产系统状态波动是缺陷的主要来源。所以质量改善的要点应该是改进流程, 消除缺陷,减少质量波动。 我们也许经常会说要不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但是实际这是废话。因为没有具体的、有效的、可以执行的行动支撑。 改进质量控制的方法一般使用最简单的,例如工作程序文件化、检查工作步骤系列化,教会员工必要的应知应会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6、现场管理 (1)、标准化 各种工作手册,操作规范,工作标准,运营流程,控制制度都是标准化的载体。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制造业。 (2)、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水平就是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目视管理有三个要点: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能迅速判断,精度高;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3)、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生产信息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 等隐藏的信息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现场运营情况,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 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4)、5S 5S就是日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是现场管理的基本功。 整理可以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整顿把经过整理出来的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定位、定品、定量。可以制作看板,做到目视管理和标准化。 清扫就是彻底地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四周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维修,使之恢复正常。 清洁就是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善和最佳状态,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不要弄脏。 修养是要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修养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就是开展了也坚持不了。 实际我理解就如军队操队列一样,训练一种纪律性和服从性。 -------------------------------- 三、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我认为生产是企业所有活动的发起步骤或第一推动力量,没有生产,企业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东西去销售。而同时生产管理是相对最硬的管理技术,比较规范化,也受信息技术渗透得最厉害,所以比较容易讨论。 1、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模式 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编制满足需求数量和交付期的计划,并监督和控制该计划实现,在满足需求前提下,最合理分配资源、最经济生产。生产管理者最大的任务是获取需要的生产资源(人财物设备),然后通过计划与控制完成资源配置和转换。 制定生产计划最大的问题是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同行竞争激烈且成本压力日益加大,所以用消耗最少的资源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就成为生产管理水平的唯一衡量标准。 目前我认为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类型有三种: (1)、MRP:物料计划主导模式 这是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但是不可避免的在生产中存在多余消耗和资源分配不合理。 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原材料库存和零组件投产计划、产供销严重脱节的问题。 工作原理是:以相关需求原则、最少投入和关键路径为基础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但是MRP仅仅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还没有集成资金信息。 (2)、MRPⅡ:物料计划+生产能力计划+资金的计划模式 这是为适应企业竞争环境的恶化,对自身资源管理范围扩大、对制造资源计划细化和精确化的需求。是一种精耕细作计划。 这种模式可以解决生产能力不平衡,生产瓶颈多,生产与其他业务环节脱节,特别是资金控制问题。 其工作原理是把人力和设备等更多生产资源的计划与控制(闭环MRP)、制造范围的资金控制,升级为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MRPⅡ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 MRPⅡ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帐、应收帐同采购业 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可以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 (3)、ERP:整个企业范畴的资源计划模式 这是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如JIT,新的生产模式CIMS和精益生产LP的出现创造的方法。 这种模式可以支持SCM上的制造资源和制造环境整合。 其工作原理是把生产计划和控制的范围从制造延伸到整个企业,也即ERP。 ERP实际上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系统,所以重点包括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一般用MRP来实现物流管理(实际是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用 FMIS来实现预算管理、业务评估、管理会计、ABC成本归集等等,工作分析和组织机构设计、岗位管理、薪酬体系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 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某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ERP承载了生产管理的整个体系,包括资本、财务、销售、生产、供应、设备、质量、研发、人力资源等,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优化,主要的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 衡量企业经营效益首先要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实际发生过程,还要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 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间接成本)累积,得出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这个过程就是ERP系统中实际成本的计算逻辑与过程。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 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 一般说来,过程型生产企业(例如化工)和离散型生产企业(例如组装)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过程型企业都是面向库存生产,先做好全面预算,按预算生产 产品,放在仓库里进行销售。而离散型企业却可以或者按订单设计(接到订单进行设计、采购、生产),或者按订单生产(把原材物料等半成品进行预测采购生产入 库,接到订单以后快速组装)。 所以生产计划流程是针对不同的管理模式,定义它采用的具体计划方式,不同计划管理体系支撑不同的企业类型。 2、生产计划的内容 (1)、生产什么东西—产品清单或零件清单; (2)、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 (3)、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 (4)、要求什么时候完成—生产周期或交货期; (5)、生产计划同时提供: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产能需求计划的依据;其他相关计划的制定依据。 3、制定生产计划需要准备的标准 (1)、作业计划的标准,包括:作业及加工的场所;作业及加工的种类、顺序;标准工时等。 (2)、制造计划、储备制造能力计划的标准:作业及加工制程别的能力基准;作业及加工制程别的负荷基准。 (3)、材料、零件计划的标准:零件构成表及零件表;安排分区、供给分区;批量大小、产出率。 (4)、日程计划的标准:基准日程表;加工及装配批量 (5)、拟定库存计划的标准:库存管理分区;订购周期;订购点、订购量;安全库存、最高库存、最低库存。 4、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如何协同 (1)、客户与销售部门的协商内容:订单上规定的交货期确认与附加条件锁定;交货期变更单规定的交货期变更。 (2)、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协商内容:根据生产计划、生产日程安排和制造通知修改确定的产能设定;根据销售目标、销售计划和订单变更通知制定的最佳排程;生产日报和异常报告确定的用料计划;根据订单内容不明反应、交期安排异常反应确定的产销控制。 (3)、周产销协调会议议题:上一周产量报告;产量差异原因及分析;下一周生产预定活动状况及协调事项;业务动态情况及协调事宜。 以上议题需要下述文件支持: 销售部门:周销售及业务状况;周出货状况及客户要求。 生产管理部门:周生产计划及生产异动状况;周产能负荷状况;周物料需求及进料状况。 其他部门:采购,物流,工程,技术,财务、质量的周PDCA循环报告。 5、生产能力需求与计划清单 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对产能的实时控制。而产能控制核心是:瓶颈控制;设备利用率;员工利用率。 (1)、生产能力:考虑现有设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合理的技术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最大产量。其中必须考虑生产能力柔性;规模经济和虚拟生产能力(外协能力,物流配送能力有时可能是生产瓶颈)。 (2)、生产能力计划:包括生产能力核算;生产能力需求分析;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的平衡及其调整策略;各生产相关计划要点。 (3)、排程计划:根据产能负荷状况进行排程,使日程计划安排切合实际。 (4)、人员计划:考虑出勤率情况下编制计划,但预留余地给现场管理者。 (5)、库存计划:可调整长短期订单及季节性产销变化,是生产计划中极主要的部分。 (6)、负荷计划:在动态当中寻求企业产能与负荷的平衡与统一。 (7)、外协计划:认证合格的外协厂商的交货计划。 (8)、用料计划:生产日程计划安排,库存情况等而编制。 (9)、出货计划:根据订单计划的交货期限优先次序编制,是生产日程安排的目的,生产活动配合的目标。 (10)、紧急或临时订货生产计划程序:订单输入,优先检查存量记录,然后根据生产排程计划修改产能负荷调整计划、日程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 由于生产模式不一样,产能控制也就不一样。有的只需要控制到生产订单,有的需要控制生产过程、工序;有的甚至控制工序成本。而产能计划执行信息采集的方式,有手工采集,条码采集,通过MES自动采集,看板控制。采用的方法不同,底层控制工具也是不同的。 6、生产计划内容及订立依据 (1)、月度生产计划:当月各规格或品种生产数量及生产日期;生产部门或生产单位;批量。 计划依据:半年生产计划;订货记录;紧急订单;成品库存政策;当月份各种产品生产数量及日期。 要点:注意连贯上月、本月和次月的生产计划;考虑人力、原材物料和设备各种生产资源的配合。 (2)、半年生产计划:各月份、各规格和品种及销售类别的生产数量;批量。 计划依据:订货记录;成品库存政策;各种产品月份批生产数量。 要点:紧急订单必须规定其生产计划方式;每月至少修订一次计划。 7、编制生产计划的步骤 (1)、收集制定计划所需的资源信息和生产信息,分项研究。 (2)、初步确定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包括产量指标的优选和确定、质量指标的确定、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优化和执行次序统筹安排。 (3)、平衡生产计划的主要矛盾,例如生产指标与生产能力的平衡;主要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平衡;生产任务与劳动力、原材物料供应、能源、生产技术准备能力之间的平衡;生产指标与资金、成本、利润等指标之间的平衡。 8、制定生产计划的心得 可能我比较保守,也比较懒,所以我认为制定生产计划切忌大跃进,做力不从心的事情,任何时候都要有预备队,要留后手。因为生产计划实施中出现意外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的心得是: (1)、制定计划宁愿越简单越好,同时并行生产的订单或项目数越少越好。生产项目项目数过多,就会使预测和管理都变得困难。 (2)、 生产计划一定要列出实际的、具体的可构造项目,实际的要采购或制造的项目,这些产品可分解成可识别的零件或组件。而不是一些类似咨询公司写的项目组或计划 清单项目。(所以我个人认为世界上所有咨询公司,包括麦肯锡、罗兰贝格、科尔尼、埃森哲等大牌,都不具备咨询生产管理的能力,因为他们写不出可以用于生产 操作的菜单,而是厚厚的菜谱说明和菜谱评价) (3)、生产计划必须相当准确的列出对生产能力、财务指标或关键材料有重大影响的瓶颈环节(例 如生产能力储备余地最小的环节,运行最不稳定的环节,最核心的环节等等)或关键部件(例如制造费用高,含有贵重部件,昂贵原材料,高费用的生产工艺或有特 殊要求的部件;订货提前期很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部件等等),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或预备资源。 (4)、生产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保持其驱动和指导生产的权威性,不能按照主观愿望或任何意外随意改动。这将会引起系整个制造统合理的计划执行次序的破坏,导致生产混乱,无法协同作战,削弱整个企业的计划能力。 ------------------------------------------------ Q: 电网调度其实就是物流库存调配完全自动化的极端体现 在美国连卖的带买的看的多了,直接,间接的行贿谁也没有好办法。严了,企业寸步难行。松了,难于控制。不过对于链结中给出来的东西个人觉得应该是炒作。用 友应该是做软件的。好像见过用友的财务软件。这种专业的东西,好用不好用一问就知道。要买的人一定是用的人。买的人作不了主。而且这个东西基本上没有换的 可能。很多公司都是一套软件用下来,换软件的成本太高。一个朋友工作的银行被另一个银行给收购了。几十个人作了两个多月才把系统换过来。这还是个没有什么 名儿的小银行。所以只要是做财务软件的,手上有几个中型的用户就可以吃穿不愁了。大型的人家就会用定做的。说老实话,谁做也差不了多少。给那个做就看关系 了。 A: 你是真想避免还是作作秀? 强大的心 国企采购环节出问题比较多,腐败现象比较多是有根本体制原因的。 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首先一定要注意合格供应商多元化。合格供应商原则上不应少于3家。 3家的供应份额比例应大致接近60:30:10左右。 如果你找不到足够的合格供应商,那么说明你们这个企业在这个采购项目的供应上存在弱点,将影响你们长久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战略来说,要注意扶持培养新的供应商。 从内部管理来说,遴选供应商进入合格供应商范围的程序、机构、人员,应该和给合格供应商下定单的程序、机构、人员相独立。 应当定期对供应商体系作评估,设定更换合格供应商的标准。 如果合格供应商长期只有3家,应该注意防止供应商串谋。办法是定期调整供应分额。 以上是针对有长期供应关系的情况,对于某些一次性的或者间断性的,但是金额巨大的采购案,则一般都涉及高层。如果高层无操守问题,一般不会有大的腐败。 QAA: 只针对采购是不够的 很多时候采购只是按采购要求执行而已,腐败的源头在公司内部提出需求的地方,你看用友的清单里就有项目设计规划费用,人家可以把项目要求都设计规划得只剩 一个选择,采购行为就是走过场了,可还得背黑锅。还有不少提出采购需求纯粹就是图自己省事,那采购起心眼也就难免了。如果在提出和审核采购需求时多问几个 W,后面出问题的几率要小很多。 A: 制造业采购原材物料的需求是日常工作,做手脚机会很少 wqnsihs 真正容易做手脚是在项目建设中的设备采购,主材采购,因为经常设计院指定供应商(例如消防系统,往往只有一家,你还不敢换,否则验收肯定不合格)而 有的系统是强制性的,几乎没得选择,除非你去行贿设计院(不一定管用,因为有的供应商就是设计院的企业,或设计院的人有股份,或者验收单位有股份)这种事 情大家都心照不宣。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干扰因素,例如我在某企业建立联合调度系统(有线的),居然当地无委会要来审查,推荐厂商,莫名其妙,但是不理睬,各种麻烦就来了。查税的,爱国卫生运动检查的,绿化祖国山川的,甚至残疾人联合会的都来骚扰你。 此外,各种非政府组织也要来插手,黑社会也来凑热闹。所以采购管理是最麻烦的事情。 A: 说得很对。供应商的认证程序必须严格把关,不能走 [ ★ wqnsihs 过场,另外供应商储备库必须很充分(我们以前对主材的要求是国内凡是合格的,只要人家愿意,都要进行资格认证,合格就列入后备)。同时,所有认证流程和采 购流程的关键环节全部要实现互相监控,决策、监督和执行权分离。企业总经理每年至少拜访一次主要供应商,同时要不定期聘请外部专家对采购流程进行稽核和评 审。限额以上(我们是30万)采购签字权一支笔,只有总经理才有决定权。 A: 这是普遍现象 [ 闲挂 只是以前没有这样把清单列出来而已。 随便找个做销售,有点层次的问问。有多大比例的订单是不要回扣的呢? 我在文章里也陈述过,见链接, 链接出处 这种情况主要靠制度约束,以不出大漏子,不严重影响工作为目标。完全禁止是难以做到的。 很多企业把销售部门列为安排亲信的肥缺。我在领导项目实施时,曾多次与其发生冲突。不是想主动去管,而是实在吃相太难看了。搞得我的工作都没法做下去了。 9.4 采购问题之-项目管理中的不法行为 by 闲挂 在任何国家,任何公司,采购部门都是最容易发生腐败的部门。所以采购部在公司里往往有特殊地位。老总一般都是安排自己心腹或其他信得过的人担任负责 人,或者把这个位置当成肥缺用于交换利益。我就遇上过某集团公司,采购部从基层部门经理到集团采购总裁,清一色的由上级老总的前任秘书担任采购领导。一般 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收取回扣是常见的,其它恶劣行为我也碰上过,譬如采购人员外面成立一家皮包公司,再让公司采购自己的产品。有些供应商更是公司高级 管理层自己授意亲属开设的公司。所以外界媒体报道公司总裁副总裁每年年收入多少,我从来不信。因为那一般只是年薪加股份,还有很多收入非常隐蔽。不要以为 是小公司才会有这些行为,上面案例都发生在世界500强公司,只是操作手法更隐蔽更规范了点而已。我的看法,有利益就会产生诱惑,有诱惑就会有人尝试,有 合适的土壤就会有种子发芽。从教育的途径是很难起到好效果的。解决的途径一是用人制度,二是纪律,三是分权制衡。现在各公司采购部门都有内部防范机制,在 此不表。因为头两条是采购部自己负责范围,不在项目经理的权限控制内。那么我主要谈谈从公司架构或项目组内如何通过分权制衡防范。 各个公司分权制衡方法不同。有的是成立Sourcing部门,把供应商资质考察,注册,邀标权利分出来。Sourcing部门能够决定谁有资格供货。采购部门有选择谁来投标的权利但不能决定谁有资格,这是跨国公司常用方法。 有的公司采用成立独立询价中心或审计中心的方法,制定各类标准件的标准价格,对采购部的订单有审批权,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否决或直接参与对供应商的谈判。台资和大陆企业用这个方法较多。 而在项目组内,针对大型项目,我的方法是设立采购技术工程师和成本控制工程师岗位。与采购部门,业务部门形成三足鼎立,相互制衡。业务部门负责提出采购申 请,项目组采购工程师负责制定设备技术参数要求,审核供应商资格。采购部负责组织邀标,投标,颁发订单。对于大型采购项,采用三方集体评标。这个工作的缺 点是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是要公司高管批准的,往往到总裁,总经理一层。除非项目经理级别够高或很强势,否则得不到正式编制,只能搞非正式安排。另外这个架 构只能管住大额采购,而平时大量的小额采购则不能胜任。毕竟公平和效率是难以同时满足的。 大型设备的采购采购,我们的流程就是这样的。项目组内业务部门提出采购需求文件SOW(Statement Of Work)---采购部门收到后向各家供应商发出邀标文件RFQ(Request for Quotation).-各供应商研究分析-召开答疑会-各供应商在规定的时刻内提交商务标书和技术标书-接着开投标会,大家同时打开标书报价- 项目组负责人员,业务部代表,采购部代表多方评标-与供应商议标-集体评商务分和技术分-定标,签合同. 从上面这个流程看,是不是够完善? 是的,表面上看非常公平,供应商不可能把所有部门的众多人员收买,似乎没空子好钻,但实际执行上还是有漏洞的。采购部门依然可以通过邀请哪些供应商来投标 做手脚。譬如事先确认好供应商,再选几个合格但能力差的供应商陪标。再一种办法是选择几个关系很近的供应商,大家事先商量好,集体哄抬价格。中标者按比例 给其它单位及此采购分成.以上方法叫”围标”。还有一种方法是,采购人员在投标头一天私拆标书,将价格透露给属意的供应商。这个供应商就连夜修改报价。我 就在采购活动中发现过,几个供应商投标大型非标准设备,最低一家的报价居然比另一家价格只低1~2%,显然在公司内部有人泄露了消息,但很难抓住证据。 关于回扣的事我多几句嘴,几乎所有公司的销售部门,都有回扣比例。各行各业的回扣比例差别很大。按产品的毛利不同,占销售额的1%~20%不等。俺见过变 态的80%,是个特殊情况。另外道听途说,国内某市领导人伴侣,友人给起个外号,Mr30%。公司每年的预算中,都会把回扣另外换个名字当成会计科目,譬 如特别资金,佣金什么的,列入到销售费用里。由销售人员(一般对外都称销售经理)提出,销售部门负责人(一般都要老总级别的)批准。 BTW, 对回扣的管理也很有意思。销售人员的底薪都很低。可回扣一送就是几千几万的,难免心里不平衡。所以经常有销售人员拿了一万,给客户5千,自个5千。或者送 给客户的购物卡之类礼物,送一半留一半。反正都是Under Table的交易,死无对证。几百万以上的,操作手法就不一样了,你总不能扛个麻袋送过去,对不?这也太低级了。高级方式讲究的是资本运作,那就是另外一 个层次的了,不谈不谈。有的公司为了防止销售中保私囊,就规定若干金额以上的回扣,必须两个人一起送,互相监督。大部分公司都会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销售 部门为了抢订单,拼命钻营送回扣(同时也防自己人,有的公司还要过手钱财的管理人员宣誓,签廉政保证书)。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别人挖墙脚,拼命防着自己采购 部门拿回扣。这个怪圈到现在还是无解的,做公司老总的都深有感受。 --------------------------- A:我的做法是成立独立于这个企业的询价中心, [ ★ wqnsihs 所有采购合同都由这个询价中心先询价(这个合同给询价中心时一般不含采购双方名称),同时,询价中心的奖励从合同砍低金额中按比例提取。效果极好,每年大约跟原始采购合同比,节省15%----20%的采购成本。 Q: 不太明白 比如询价10000,合同成交价8000,奖励按2000来提取比例?也就是说差距越大奖励越多。这样的方式是不是会导致询价中心有意提高询价结果? A: 没看懂你的问题,他们提高询价结果那不是奖励更低吗 [ ★ wqnsihs 我们是按实际成交价来奖励的(一般根据不同采购对象,奖励在节约采购费用的1%到2%左右,例如进口原材料,奖励多点),而生产企业的采购部门如 果首次报 价与实际成交价相差太多(有一个根据不同原材物料的报价误差表),是要被惩罚的----扣奖金,甚至采购部门负责人撤职,实际也撤过三个采购处长(国企不 能随便解聘) Q: 三权分立 [ 在跋涉 采购部门立法,询价中心执法,wxmang监督。 采购部门报价高了换处长,询价中心砍下来的价发奖金,wxmang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我也是这个思路,三权分立,互相监督制约,这都能把国家管好,管个企业轻松得很。 A: 你说得很准确,基本原理计税三权分立。只是监督单位 [ ★ wqnsihs 是稽核部门(有的叫制度管理部,有的叫稽核督办部,这是我管理的企业必有的一个部门) Q: 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询价中心要求供应商抬高初始报价,以获取更多的砍价空间? A:不可能,因为是企业与供应商接触(有严格的供应商准入 流程和认证制度,这点询价中心是不能介入的),询价中心不能直接与供应商打交道,他的询价是第三方的,用来比较供应商报价和作为砍价依据,同时监督企业与供应商的谈判。 Q: 不完全理解。 假设,A-公司;S1,S2,S3-经A认证的供应商;S4,S5,S6-非公司A的供应商;3P-询价中心 是不是这样做: A向S1,S2,S3询得报价P1,P2,P3, 3P向S4,S5,S6询得报价P4,P5,P6, A最终采购价格为P1'或P2'或P3'(参考P4,P5,P6), 那么3P的奖励为 K×((P1-P1') or(P2-P2') or(P3-P3')) 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还是会有很大的问题。 我想我的理解是错误的,不知道能否说一下具体的流程。谢谢! A:没这么简单。我举个例子,企业提供的供应商报价例如 是1万,询价中心例如提供的报价最低是6000,最高是12000。这时如果低于1万的报价中的有属于企业供应商数据库的备选供应商或预备供应商(也即已 经通过企业供应商资格认证的),我就要企业采购部门与原来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如果不行,就要放弃。跟预备供应商谈判。如果价格低的没有备选供应商,就需 要我来判断是否重新启动新一轮的供应商资格认证,补充一些新供应商。一般这种情况,老的供应商都会尽可能的压价,不然一个大客户可能就丢了。一般说来,我 们对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原材物料采购渠道、质量控制流程和生产成本都非常清楚,他们不会报价太离谱。所以询价中心的奖励并不会太离谱,一个年采购50亿原 材物料的企业,也就节约2、3亿而已。(这种流程可以使采购成本在同行业中最低,甚至比有的相同企业低25%左右)我只能简单说明,因为具体流程相当复 杂,本质是个多点控制和互相制约体系,相关岗位有好几个,当然会降低一点效率,但是节省成本和保证采购质量的效果明显,两害相权取其轻。 Q: 忙总的企业,通用件比较多吧。 [ 投入 在IT、通讯业,非标件很多,甚至采购pc、服务器,都可以有特殊的硬件、软件要求。 所以,这方面是很大的漏洞,询价中心的思路不可能贯彻实行。 A: 是的,主要是通用设备和普通原材物料,但是对非通用 [ ★ wqnsihs 的,除非世界上只有一个生产商,否则我会找专家或同行来评议的,甚至我直接去跟供应商谈判。当然主要是针对大宗采购,有采购数量金额限制,金额小的就不走这个程序。 Q: 忙总总是用计算机的吧,不然就没法上西西河了,那么: 你注意下是不是经常有系统提示你做升级打补丁,就可以理解IT、通讯业的产品,或者作品,出厂的时侯有多少bug了。 同样是服务器、便宜的dell就不灵,只有贵的IBM才行,或者也有极少数反过来的情况。呵呵 A: 一般制造业的这类采购量是非常少的,就算搞一个SCM 之类系统,也就几千万而已,而且一用好多年。而日常采购几十亿,上百亿。我只能抓大放小。
0 个评论
分享 [资料]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
不感冒 2013-10-23 15:05
#################################################### #################################################### #################################################### #################################################### ####################################################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1、引子 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是如何当上总裁的? 目前看来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平时工作中业绩突出,被上司赏识,列为后备培养干部(一般还要经历严格的选拔考试等环节),然后有意按培养计划安排在不同基层岗位轮训,然后逐级提拔和逐级淘汰,直到脱颖而出。这种模式成功率不到1%,99%的年轻人在逐级攀登中都被淘汰了。这是一种残酷的淘汰赛。 二 是经过某种模式的竞选,被领导看中,成为领导助手,例如总裁助理,总监助理,董事长秘书等等。这时领导会一方面单独培训你做事情的能力和为人的规则,一方 面也在观察你人品才华。如果觉得不错,有培养前途,一般就会放到一个部门或子公司做副职,继续锻炼一年左右,然后就会派到一个新的部门或子公司做正职,如 果有业绩,立即就会进入公司总部决策层。这是一种直升机模式。 我的经历基本是第二种模式。1991年离开学习工作8年的中科院,到一个公司竞聘上岗总经济师。当时竞争人很多,有部委机关司局长,也有大国企领导,他们不管经验、资历和实战能力都比我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最 后选择我,我想主要两个原因:一是我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适合这家公司一开始就打算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上一般治理标准的理念,例如公司一开始就实行国际 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管理制度,一开始就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信托责任制度等等。而我学习的财务管理、资本市场、融资租赁等等内容的教材全部来自于老师 从美国带回的原版教材,相反国内的财务会计制度我一无所知。在这点上我占有优势。 但是我认为最终选择我的原因是第二点因素,那就是我的性格是进攻型性格,一旦碰到困难,眼睛就会发光,会不惜代价,不计个人得失,只为解决问题本身而竭尽全力。属于见困难就上的。 当然,对一个一直在象牙塔里圈养的书生,他们也还是不放心的,于是我先就首先成为助理----虽然号称副总经济师兼计财部总经理,实际只是辅助董事长兼总裁处理计划财务工作,重点是计划和预算的制定、执行组织和监督工作。并无决策权。 当 时这个公司的部门经理都很强大,相当多不是来自部委司局长,就是部队师职干部转业,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根本没把我这种毛头小伙放 在眼里(当时我不到29岁,虽然有个高级职称头衔,那也只能证明我写文章和研究报告合格)。按照当时说法,大家都等我是骡是马拉出来溜溜。压力相当大。 由 于计划执行主要难点在协同不同部门的动作,划分其责任,监督其任务完成的进度和质量,主要考验的是判断制定的计划可行性的能力和把人团结起来干活的能力。 所以锻炼极大。半年后,由于业绩出色,正式成为总经济师,加入公司决策层。只有这时,那帮整天叫我小M的家伙,才开始叫忙总。 在这个系列里,我想把这段过程写出来。为了大家有用,我重点写技术问题,不写八卦。当然核心内容就是计划制定和计划执行。 能写多少我目前不清楚,慢慢写,大家慢慢看。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2、搞清运营潜规则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3、计划部门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4、计划人员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5、联合作战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6、授权原则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7、管理文书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8、计划工具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9、管理者构想 链接出处 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10、结语 链接出处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2、搞清运营潜规则 贵州话说,初来乍到,不摸锅灶。不管那个公司,水都很深。千万不要冒冒失失想展示自己有两下子。也许人家都有七下子、八下子。 书面上的职责和运营规则是很好掌握的,但是每个公司都有潜规则,这是比书面规则更重要的。 例如,我第一个工作的公司的总工程师来自部委,是司局级干部下海,而总检验师是从德国回来的海归(90年代初海归可是金疙瘩,宝贝得不得了,不像现在海带遍地)。 本来他们是上下游关系,一个执行计划,一个监督计划执行质量。应该紧密合作。但两人不知怎么就不顺眼了。 总工程师经常说的就是:装模作样,来现场还要西装革履,以为自己是谁? 总检验师经常说的就是:老兵痞,整天歪戴帽子斜穿衣,骂骂咧咧,像什么话。 如果我有计划执行需要协调。找到任何一位,基本都是如此开始:小M呀,我象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飞行团长或车间主任了(看谁说),当年如何如何艰苦,如何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如何获得国家领导人接见,如何获得奖章等等。 紧接着下面就是:那家伙如何不地道,如何不懂行等等。一般都是讲的眉飞色舞,激情四溢,甚至唾沫飞溅。 我必须专心致志,不时还得发几声发自肺腑的赞叹,做仰慕前辈丰功伟绩状。在大家渐渐谈得热火朝天,相见恨晚后,我就会把计划任务拿出来,商量商量,请求帮忙。 这时二位都是大手一挥:没问题,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放这家伙一马,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有时在公司办公例会上,这帮家伙会为一点小事情吵得不亦乐乎,甚至互相甩文件夹。这时总裁想掺和干预,照样挨双方的骂。其实在我看来,经常争论的几乎相等于吃鸡蛋从大头开始剥皮还是小头开始。 所以后来公司要开会讨论什么决议,都由我先私下与各位老大沟通,获得共识后才上会讨论通过(实际就是走个过场)。通过后立即形成决议,形成任务清单,大家当场签字画押,不能完成自己甘愿受罚。 开会前沟通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现在我也是开会必有决议,必有任务清单,必有当场认领任务并画押认可程序。然后监督执行队伍立即人盯人跟上。 在企业中,运营潜规则代表了某些久经时间考验的基本真理。虽然大家至今尚未拿出一份一致的运营潜规则列表,但是都把潜规则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3、计划部门 (1)、计划是个执行部门 企业游戏规则与政府不同,企业没有专门摇鹅毛扇出主意,光说不练的人(例如什么政策研究室之 类)。企业的规则是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主意谁执行。20年前在北京风靡一时的几个点子大王,以为出点馊主意就能卖钱,结果不是成为骗子进去坐牢,就是落 魄江湖。因为企业要疗效。现在江湖上的一些咨询公司又有这个德性,如果没有点真功夫,估计很难生存下去。 曾经我被人推荐见过一个自称才高八斗,怀才不遇的“高人”,诉说:某某鼠目寸光,有眼不识金镶玉。 我问:他为什么要用你?你有什么本事? 答:我有好多能够改变他和他公司命运的想法。 我问:你具体实施过什么想法吗?你具体做过什么事情? 答: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正要执行,中断了;因为如此这般理由,又没成。。。。。。。 总之因为别人的原因没有成一件事情。 我直接了当的说,我也不会用你,因为企业原则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企业是做事情的地方,不是说事情的地方。 但是企业并不是没有出主意的人。一般必须有一个类似参谋部的计划部门。集团公司一般叫综合计划部或计划财务部,生产企业一般叫计划财务部或计划物料控制部(PMC)。 企 业的计划部门是执行部门。也即负责把领导意图或决心,变成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行动计划;同时优化配置公司人财物资源,组织协调 各部门单位来实施计划;最好还要负责监督计划执行进度和质量。(奖惩归人力资源储备负责)同时负责制定和协调的长期公司发展计划和前瞻性计划。 (2)、计划部门很重要 为什么很多如日中天的企业会一夜之间垮台,例如德隆之类。就我自己分析,虽然表面是资金链断裂导致灭亡,但是核心原因还是因为缺少训练有素的计划组织机构和人才资源,为他们制定快速扩张计划、组织实施产业链整合和监督执行现金流平衡等等这些复杂的任务是主要原因之一。 参见: 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3 链接出处 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4 链接出处 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5 链接出处 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6 链接出处 当 时德隆如果有一个训练有素的,人才充足的计划部门或幕僚机构,随时能够把唐家兄弟的伟大设想变成构思缜密、便于实施的工作计划,那么德隆不至于死得这么 快。从现在资料来看,德隆前期的成功项目都是在没有周详计划的情况下进行的,更多的是侥幸,没有成功的推广价值和经验复制价值。而能够复制成功,往往是正 规军与游击队最大的区别。 (3)、计划部门职责最复杂 计划部门基本是公司的不管部,从职责上来讲,计划部门职责是在其直接上级领导之下,为公司生存和扩张做好各种计划准备,并建立人力、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储备。 计划首先是判断充分条件是否具备,这是计划是否成功的基础: 天时: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趋势; 地利:市场容量、市场潜力和市场竞争态势; 人和:合作伙伴动机、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等; 其次是判断必要条件是否具备,这是计划是否可行的基础: 人:人力资源储备,扩张速度与人才储备厚度成正比; 财:现金流量和举债能力储备; 物:技术专利储备、管理能力储备、销售网络、市场控制水平等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计划制定工具、平台或软件。 计划部门我认为最重要,也是为大家忽视的工作是组织预备队,保证组织严密、训练有素、专业配置完好,使其具有协同作战能力。并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以便应付公司突发事件。 举 例来说,我服务的第一个企业的计财部是一个执行机构。而不是参谋部门(这点与很多书本上描述情况不相符合)。它负责协助总裁履行职责,简单说就是向总裁各 种设想和判断提供信息支持;并对总裁决心实施提出完美的建议,并清晰准确地将总裁的决心和实施计划传达到指挥链的各个环节。 其基本职能包括:负责制定和组织执行公司运营计划,这是主业。 副业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例如包括预算制定和执行控制;成本核算;资产经营和管理;筹资计划制定和执行;投资项目评估和执行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等等。 履行以上职责的工作范围涉及人事、信息、运营计划与管理计划、资源配置等等内容。这些需要与其他部门和单位配合协同完成。 例 如人事部分包括:参与组织执行和监督相关部门组织、训练、配置为执行某个特定运营计划的队伍,(例如收购兼并计划的执行力队伍,市场扩张计划执行队伍等 等)。同时参与计划和组织训练、组织、配置和提供用于支援和实施特种工作的队伍(例如应急,公关,撤退善后等等)。(计划部门负责整个工作的计划制定,并 监督相关部门完成) 人事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并购准备执行队伍。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靠并购快速扩张的,而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接管和消化。 参见:从通钢暴动看接管国企的基本要点 链接出处 (4)、计划需要一专多能 我的体会是干这项工作需要非常多的其他专业知识。 举例来说,当时我们有一个工程扩建项目,通过若干关系,推荐来一个某部委领导的弟弟的公司来做。报来一个预算,大约6500万。我对其财务经理说,请把你们采用的预算定额给我找来,我想看看定额再说。 结果第二天,几个东北彪形大汉弄来几大箱定额。过了一周,我打电话让其项目经理和财务经理来讨论预算。结果老板也亲自上阵。到办公室,坐下,我首先说,根据你们提供的定额和设计院的设计图纸,我重新计算了工程量和预算。。。。。。我话音未落,老板急切的问:你会预算? 我说:我有国家建委颁发的概预算资格证书(这是当年搞小浪底工程项目评估的副产品)。 这位老板倒也爽气,立即站起来,对他的人说:走。然后留下一句话: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最后这个项目3200多万完成。这就是江湖上著名的“把家虎”诞生记。后来我离开去银行工作,据说一帮家伙举杯相庆:把家虎走了,可以去骗点钱了。 当然当把家虎的代价也有,例如有人就半夜打电话到我家,让我小心点。 具体的预算心得参看: 实施全面预算的几点体会1 链接出处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4、计划人员 计划人员要求一专多能,同时具有合作精神。这是其职责所决定的。(这里的计划人员指的是工作范围,不是头衔。其头衔可能是部门总监,也可能是总裁,也可能是助理) 一个合格的计划人员,一定要是是一个多面手,因为他要负责公司多种专业或多个单位的工作计划制定、组织执行和行动协调,就必须懂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同时还必须懂得如何分析判断政策走势,制定战略计划和突发事件计划,以及与统一协调、指挥与控制相关的技术。 (1)、制定计划中的观点平衡 计划工作是一项群体性工作,是由计划人员组织和领导若干专业技术人员来实施的项目。 由于这个群体中每个参与人员都有不同知识背景和经验,都是一个领域的专家,产生观点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领导大家求同存异,互相取长补短,保持各种观点的平衡,往往就取决于计划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合作能力。因为计划本身就是消灭个性的过程。 实际上每个人在性格上就是有所偏向的,乐观的人主要看到的都是有利因素,悲观人主要看到的都是风险。计划在集思广益过程中,通过对冲,把各自个性极强的方案中和,使得计划变得可操作,而不只是好看。 所以计划人员不但需要通过协调,让大家拥有合作精神,也即宽容和倾听,承担责任和补位意识;也需要把握和控制计划过程的平衡,保证观点的客观和信息的真实全面,能够共享不同职责领域范围内技术专家的意见。 那种个性强烈,唯我独尊或自恋的人都不适合计划工作。 例 如在我以前在组织制定一家企业并购计划时,当时工作小组的专家们就是两派意见:乐观的一派认为这是一个扩张的大好机会,这个并购目标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 三,且产品结构与我们有一定互补性,技术储备实力雄厚,员工训练有素。目前因为现金流枯竭,正好正火打劫,可以很便宜的代价拿下,这样公司的市场份额比第 二名多出一倍,应该快速启动并购程序。 悲观的一派认为,这个企业是Tg建国前接收的第一批大型国企,资格比中华人民共和国还老,与上面关系盘根错节,目前只是暂时困难,我们掺和,没准被人过河拆桥,为他人做嫁衣。再说双方企业文化差异极大,多年来又是对手,积怨甚深,不好整合消化。 为此我们针对计划可行性进行了好长时间的协调,对冲掉各自偏激的部分,吸收客观准确的意见。最后形成并购计划,包括: 对公司扩张能力进行基本评估; 并购计划(包括规定执行团队的指挥链、人员配置)及支持并购计划的资源保障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 应急计划和止损退出计划; 预算(包括需求的优先权建议); 为执行计划制定的指挥条令和培训大纲; 各种计划和规划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 所以成为计划人员的首要条件是你必须先是某个领域专家,或者说你必须有看家本领。 虽 然隔行如隔山,但是成为某个领域专家,至少能让你体会到专业最高峰的感觉是什么,达到高峰的过程是什么(这个感觉目前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大概意思就是一个 从来没有登上过山顶的人,无法想象山顶的景色。虽然大家登的山不同,但是感觉应该相当。高手的感觉应该是类似的,是容易互相理解并惺惺相惜的,你不是专 家,其他专家就不会信任你或信服你)。所以一个没有专业或专长的计划人员,很难理解专家表达的高度,也很难深入问题本身。因为你站在山脚下。 例如我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团体中的看家本领就是网络优化技术,也即我有能力把所有设想或讨论马上变成一个工作流程网络,并计算和标定出最优工作路径。(后来又增加了一项:全面预算管理技术) (2)、执行计划中的协调能力 稍微有点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指挥多部门、多专业联合作战。这个难度比管理一个部门不知难多少倍。 例如并购这种工作,就是典型的大兵团协同作战。需要财务、法律、生产、营销、市场、人事、培训、采购、物流、研发、后勤等等部门的协同动作。而这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节奏并不相同,就相当于指挥一支交响乐团。 而并购比指挥交响乐团更难的是没有定型的总谱(实际就是计划)可以依照,随时都在根据环境和形势随机应变,更改计划。而且没有排练机会,只能表演一次,成功或失败。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计划人员比交响乐团指挥伟大得多,对能力的要求也强得多。 同 时,与交响乐团有固定的演出人员,大家长期一起合作,形成默契,成为整体不同的是,大的企业集团是目前都是矩阵结构,也就是说很多时候计划执行都是采用项 目管理模式,从个部门中临时抽取专家组成执行团队,都是临时拼凑的草台班。能否执行任务,形成战斗力,完全取决于计划人员的协调能力。 协调是就是在相关部门或岗位之间进行协商以达成任务的完成。为了解释什么是协调能力,我以交响乐团指挥来说明。 ★乐团指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理解总谱(读谱),形成自己的执行想法:确定目标。 ★第二件事情是划分任务,也即写出各部门(例如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等弦乐部;黑管,巴松,萨克斯等管乐部;打击乐部等等)的岗位乐谱。 ★第三件事情是写出协同指令,也即节奏。什么时候该谁出场演奏。 ★第四件事情就是试运行(排练),看看效果,不行再修改调整。 以上就是协调过程。 协调的要点是: 首先明确各自任务; 其次明确每个岗位何时何地完成什么任务; 其三是明确指挥信号,什么信号就要干什么事情。 如果没有协调,各行其是,不是窝工,就是打架,争抢资源(就像大家在马路上抢道堵车一样,交警工作某种程度上是最低档的协调工作),最后就像没有指挥的交响乐团,自吹自擂,一团噪音。 (3)、计划人员的培养 目前企业需要的计划人才,大学商学院是培养不出来的。因为计划人员的眼界、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大学都不具备训练条件,只能在实际企业运营中,通过不断试错,总结来获取。 计划能力是实践的结果,而非书本的结果。所以很多大企业(也包括美国),这个综合岗位并非是商学院背景的人才担任,往往是有工程背景人才。 好的公司,或者所有不断成长的公司,一定会对其干部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训练,使他们的能力能够跟上公司成长的步伐,向着适应公司业务扩张的方向发展。不能培养人的公司,是鼠目寸光的,是胸无大志的,是毫无前途的。 同时好的老板是那种允许下属犯错误的老板,那种下属一犯错误就骂得狗血淋头的,我建议你立即走人。因为这样的企业没前途。不允许犯错误,意味着不允许做事情。不做事情才不会犯错误。 目前我知道好多公司都有后备人才计划,例如百人计划,攀登计划等等。少的一年投资5000万用于人才培养和储备,多的2亿。而且有的企业已经培训制度化,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培训学院,在海外有自己的培训对口单位,有的甚至进行学位培训。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5、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是指抽调多专业(或多部门、多单位)人员组成矩阵组织,完成一个特殊任务,也即项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企业并购、新建企业或多元化经营之类。 联合作战指挥经历是所有年轻管理者成长过程中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是检验一个人管理能力的试金石。某位老大说过:一个项目都管理不好,我怎么放心给他一个企业。 项目管理是非常考验人全面素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能力都能够得到检验。我遇到过平时说起管理头头是道,侃侃而谈的人,给一个很小的项目,都会管成一团乱麻,下面的人整天告状。 下面内容基本就是从我自己参加过的企业并购项目执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 (1)、项目经理(或任务领导者)责权描述 ★多专业联合作战的任务标准:需要对数量较大且组成复杂的专业团队实施任务执行控制的多专业协同任务。 ★计划实施职责:完成所受领任务的准备工作,包括: ◆人员培训和组织配置; ◆资金准备和技术硬件准备; ◆完成所受领的使命、任务和职责分工案头文档工作,包括给下属团队成员分配任务并实施直接协调,以确保统一行动,完成所受领的任务; ◆直接与总部相关部门和领导及下属单位保持联系,包括迅速就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事变,尤其是对任务完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变,向总裁提出建议。 ★职权:下达有关后勤资源配置与联合训练的指示,包括: ◆规定指挥链; ◆选配各专业团队领导和成员; ◆组织项目管理部,分配指挥职能; ◆协调后勤支援;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发生重大意外,需要启动应急方案(例如立即撤退),对所有任务相关单位行使临时指挥控制权。 ★组成项目管理部:由各专业派代表担任,根据专业编成和任务特点掌握平衡。实施作业指挥要通过这些专业代表下达。 (2)、专业团队(或任务执行小组)责权描述 ★任务标准:特定有限目标,行动高度与项目整体一体化,且要从属项目指挥的行动。 ★职责: ◆向项目管理部提出正确使用人力资源的建议; ◆根据任务进展和需要,设法调集和筹集需要的人手,并进行适当的联合训练; ◆根据项目管理部的指导原则制定任务规划和预算,向项目管理部报告影响计划制定的项目和预箅调整; ◆负责团队内部的行政管理以及纪律、训练、后勤保障; ◆相关专业的情报工作。 (3)、项目管理部机构职责描述(实际是项目管理部工作清单) ★管理项目人力资源:包括考试、聘用、培训、任免、叙薪等等。 ★项目情报管理:负责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及时准确掌握项目有关的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对手动机和意图、力量配置、活动情况和活动能力的确切情报,以及其他对影响项目成功的重要事项。 ★项目指挥:协助项目经理制定、指导和控制计划实施,协调与组织项目团队执行任务。 ★后勤管理:制定后勤计划,协调和监督人员补给、经费下达、设备修理、物流运输、项目基建以及其它有关后勤的事务,保证对项目实施中所有动作提供有效的后勤支援。 ★计划与政策制定: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具体执行计划,并对项目态势判断提供建议。 ★信息系统管理: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内部沟通和通讯计划,指挥通信计划。 ★技术支持:例如设备计划、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之类。 ★协调和监督:任务执行进度和质量的监督。 ★专业顾问联络:例如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 ★协作管理:制定联合计划和评估与分析计划;编写联合指令;协调联合教育与培训等等。 实 际上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项目内部各专业团队的行动与计划都要与集团总部相应的部门相协调。所以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的信息应定期在整个项目部内交流,并送达 集团相关各个部门。当某一事项或问题时出现不能按时或保质完成任务时,通常指定一个与集团总部相关的联络员负责在集团内各部门和机构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 要求增援或调整相应协同计划。 ★专业结构和资源评估:主要对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进行不断优化。 (4)、多专业联合作战难点 ★秩序混乱 对于那些一直在一个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一直在自己专业范围内工作的人,第一次参加联合作战,都会有一个必然的感觉:乱。并且很多人因此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灰心丧气。 其实任何企业一开始也是这样的,要经过好长时间磨合,才能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和工作逻辑,才能有工作程序,同事之间说相同的语言,并受相同规章制度的指导。 而联合作战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并没有时间来进行这种成熟磨合或规范化。 ★环境多变 联合作战还有一个难点:环境变化常常是无法预料的。 因为任务计划启动时,市场情报也好,宏观趋势也好,都是模糊不清的(一切都搞清楚了,也就没有商业机会了,就像电视上的猜谜游戏,当你等到所有提示都出来,也就没你什么事情了),都存在一定冒险性。计划的基础是基于若干假设。 而假设随时可能失效,计划前提发生变化。而一般情况下,一旦任务启动,是不会轻易罢手的,除非出现导致计划肯定失败的不可抗力:例如法律法规限制;自己破产;对手过于强大;重大天灾;宏观经济崩溃或反转等等。企业家一般都有一不做二不休的顽强精神。 那么随时准备应对环境变化,就是项目经理最基本的选项。也即任务都是在不确定的动态环境中完成的,目标基本不能变,但是预先设定的任务执行路径、策略、方法都是不断在调整的。这相当于老鹰抓兔子,不断根据兔子的逃跑路径调整自己的攻击路线。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一般的优化问题,这是一个泛函分析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比稳定环境下的优化问题(微积分水平,大学一年级)上升一个数量级,达到大学3、4年级水平。 ★必须协同作战 多专业联合作战,就需要进行相互协调,只有协调,各专业才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地工作。而在混乱状态下,不确定环境下进行协同,需要项目经理更多的耐心和随机应变能力。 (5)、联合作战的心得 下面这一段,写得很像知音体,不过的确是一些教训的总结。我也试图写得比较老练一点,但是没成功。 ★要客观,避免偏见与成见 由 于各人知识结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不同,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也难以避免一些偏见和成见,而且存在着某种永远不能彻底摆脱的固有偏见(例如我就把恃强凌 弱,占女人便宜的人都当成十恶不赦的人渣,欲除之而后快。这种人只要被我发现,立即清除,也不与这种人合作任何事情)。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的偏见,我们就 有可能减少对工作影响。 ★避免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会妨碍思维能力。参见: 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智力 链接出处 ★尽可能坚持实事求是 这 并不是总能做到的。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见解或判断以及常识(常识往往很难说得清楚,经常是一些个人体验或经验的升华,很难向别人解释清楚,这时往 往会产生冲突)。在产生判断冲突时,只能尽量多找点专业人士或权威来做第三方判断,同时一定要避免走极端,受极端情绪干扰,轻易决策,导致错误。尤其不要 在自己尚未搞清情况下决策。 ★抓住目标 这在非常激烈的集体讨论时往往很难做到,往往大家一旦激情四溢,就会跑题,结果不但浪费时间,也打击士气。必须随时明白自己的目标,每一秒钟都得明白,这是很难的,尤其在激动时候。没有目标,就无法决策,也无法行动。 ★避免人身攻击 感 情用事时,经常会发生人身攻击。人身攻击会影响大脑的工作。其实如果不想恭维称赞别人,那么就尽量不要说得太多与目标无关的废话,尤其不能翻旧账,追索历 史,这只会让别人记仇,破坏合作和协同。即使指责别人的错误,也要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千万不能扩展到平价别人能力、人品等等上面。 ★对工作业绩和失败要诚实 绝对诚实是项目经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年轻人想升级为总裁最基本要求。特别在业绩报告中更要诚实。我的说法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 业 绩和问题汇报对年轻管理者来讲是极端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不但看出你的组织管理能力,也能看出你的人品。以任何方式隐瞒真相,或文过饰非,都会自己断送自己 的前程。因为公司总裁之所以能当总裁,那是因为在枪林弹雨中幸存下来的,他的眼光和经验如果还不足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那他早就不存在了。 ★要有坚定不移,坚韧不拔的进取心 俗 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进取心的项目经理会激励大家战斗,使其胜利超出意外。你没有信心,基本队伍就崩溃了。经常在执行项目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山 穷水尽局面,但是如果这时你能再坚持一下,鼓舞大家斗志,激励士气,可能难关就过去了,柳暗花明就来了。不到弹尽粮绝,全员战死,绝对不能轻易放弃,轻易 认输。咸鱼还有翻身的时候。 死缠烂打是小知识分子最难做到的事情。他们后路想得太多,随时准备逃跑,这就是他们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当然进取心不是盲目乐观和盲目骄傲,夸大其词,胡说八道。管理者最好的习惯是随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杜绝一切洋洋得意,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天上就掉一块砖砸你头上。 我认为对管理者而言,稳健是最起码的要求。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6、授权原则 虽然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的成败得失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但是他必须授权给其他人。因为任务执行千头万绪,不可能对所有事情事必躬亲,必须通过授权,分配一些任务给下属团队的头目,以减轻工作强度。这是常识。 授权的基本原则包括: (1)、授权的前提是任务分解,而分解的任务目标必须能够完全覆盖任务,实现事事有人做,不能出现空白。 在企业中,经常会出现有利可图的事情大家抢着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家躲猫猫。项目任务分解也是这样。如何处理苦乐不均,并让大家能够心甘情愿而不是被强迫领受任务,这是需要想很多办法的。 例如在并购工作中,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两个:清产核资和遣散冗员。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处理不良资产,回收现金流量。因为前者都是得罪人的,后者都是立功报喜的。 为了平衡大家利益,只能事前声明以后的报偿或补偿。例如培训补偿,升级补偿,换岗位补偿等等。如果这些规则不先设定好,工作是推行不下去的。 (2)、项目经理不能对任何任务实施过程失控,必须随时跟踪和知道任务进展,并能控制。 很多项目经理失败,主要是对项目进展过程失控,既不知道现场真相,也没有改变项目进展的办法。而且往往是执行团队纸包不住火后才暴露出大量致命问题,基本毫无改善的机会,只能等死。 其实对项目进行控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每周一次PDCA循环,并有专人监督稽核工作进度和业绩真实性即可。 做形式上的PDCA循环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高质量而不是走过场。这点项目经理以身作则非常重要。项目经理每周也必须向大家报告自己的PDCA循环报告,你做不到高水平,也就不能保证别人高水平。 实际上我在管理企业时,每周PDCA循环报告,都是我第一个先报告自己的PDCA循环报告,实事求是,请大家检查。 同时项目经理对大家PDCA循环报告必须进行批复,通过批复,贯彻你的管理思想和决心。千万偷懒不得。 (3)、任务计划进行调整时,必须保证立即贯彻到所有正在执行的团队。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前面说过,项目环境是动态的,所以任务计划调整就是家常便饭,不可避免。如果任务调整的相关指令不能准时、完整、正确传达到每个正在一线执行任务的专业团队,并保证他们完全理解,那就相当于大部队转移,留下一下小部队独自玩命。项目必然失败。 而传递这种任务调整指令,本质上是考验项目管理部信息系统效率和沟通能力。 企业不像是军队,可以令行禁止。很多时候都是阳奉阴违,甚至公开对抗。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你的判断是错的。而不能说服这帮弟兄,让他们心甘情愿工作,甚至导致心理对抗,你就等给你穿小鞋吧。 而 一旦你与大家为敌,不管你多么能干,多么正确,一定是你走人。因为杀一人而利天下,是企业管理的原则,众怒难犯,这里面是不管你冤枉不冤枉,公平不公平 的。我也是这样,如果因为某件事情导致众怒,必须有人当替罪羊。没有一个管理者不做几件这种为了大局稳定而昧良心的事情。 而要想说服大家,需要足够的信息。 例如某个项目因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需要暂停一套装置的继续施工,封存。这时技术和生产团队是很不爽的,因为基础做完,设备订货,马上就要出成果了。如果你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那么他们可能找各种理由,导致一套装置也不能按时完工。项目失败。 (4)、授权同时必须制定收回授权的条件和收回程序。 管理的要旨就是收放自如。古代帝王还要加上君威不测。不然就会被下属弄权,架空。 例 如如果发现下面对合作者或承包商乱许愿,乱攀关系,乱找资源,这都是弄权的苗头,你必须在授权时基本能够穷举出各种收回授权的情况,先小人,后君子,先把 丑话说在前面。这不是不信任,而是游戏规则。就像政府经常让我们在一些仪式上宣誓一样,不是担心我们都叛国,而是先制定一种规则。一般说来,谁是规则制定 者,谁就是领导。 操作流程违规并不一定收回授权,但是要保留收回授权的权力。 即使启动收回授权,也必须有执行能力储备。企业不像军队,到时派几个卫士去大帐把印信一收,指挥权一夺就能够收回授权。这是电影的夸张。 企 业收回指挥权非常复杂,开会正式宣布只是所有收回工作都结束了的一个过场或仪式。收回授权你首先得有准备收回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最简单你要准备有所损 失:进度或质量,甚至成本,必须权衡利益得失。利大于弊才能收权,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某人得罪你或骂你就去收回授权,这是在耍威风,结果是众叛亲离。 其次是决定收回指挥权后,你得有预备队或影子团队,不然无法执行。 第三是你得事先就拟定好收权的工作流程,例如接管步骤,程序,相关文书,收权任务清单,资料和财产清册,审计工作清单等等。 不做好这些准备,你就是个纸老虎,没人会在乎你。 (5)、任务执行团队的自由裁量权必须用书面限制,并有特定命令可以干预。 这就是制定一个笼子,在笼子里可以自由发挥,想把手伸出笼子,立即砍掉,不能手软。否则用不了几天笼子就被拆掉了。 一般人的习惯是有权后,一定在周围人的支持怂恿下,会无限扩张自己的权限。我自己的体会是渎职比越权情况少得多。而且越权危害更大。 越权不能及时控制,你的项目就成为一个一个的土匪山头,有利益时就像一群苍蝇围在臭肉上,看起来也是热闹非凡,这时没经验的项目经理会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得意洋洋,信心爆棚。无利益或者遇到困难时,就树倒猢狲散,乌合之众,毫无斗志和战斗力。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越权的试探不能及时制止。下属都不傻,一看你是菜鸟,立即各自都要划地盘,都要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而这时闻声而来的都是些不干正事,投机取巧,完全为逐利和占便宜,善于花言巧语,马屁连天的小人。 这样你的项目就彻底失败了。 当然自己公正廉明,可以有一些示范作用,公生信,廉生威。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笼子规则,还是会被下面人修理的。 (6)、必须在授权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任务完成进度监督和任务完成质量稽核体系,以确保任务执行。 俗话说:重视什么检查什么,不检查就是不重视。 所有人都会把80%的精力放在检查项目上,其他不检查项目就将就将就了,这是常识。所以事先确定检查清单,同时检查流程,检查频率和检查队伍培训就很重要。 实际上对一些老江湖而言,你的检查清单一出来,他就知道你是不是菜鸟。就像我去买音响,推销员都会口若悬河胡说八道。我一般首先要看线路图,然后要求打开机箱看元器件,然后要求开机试听我自己带的CD,这时他们就再也不会夸大其词,喋喋不休了,基本实事求是,有一说一。 所以说好的业务流程检核点确定,就像医生知道怎么检查病人生什么病,非常重要。需要动脑筋,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这东西没法从书本上获取,因为要随机应变)。 至于检查流程,检查频率倒是大同小异,但是要注意成本效益。因为所有检查都是有管理成本的,不能太随意,也不能搞得象抄家一样四脚朝天,经常破坏任务执行秩序。要适可而止,够用就行。 检查队伍一定要事先培训好,最好有老江湖带队,他们知道哪里是关键;小愤青参与,他们有激情,胆子大,不怕得罪人。 (7)、保证拥有对下属团队的绝对处罚权,以保证项目部对整个任务的集中统一指挥。 没有可以随时炒掉别人的权力,你就不是真正的管理者,只是办事员。牢记这个我花了很多代价才明白的血的教训。 《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我的理解,在企业: 礼就是规章制度,也即不能让下属企业或单位部门自己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否则就会乱成一团,各行其是,根本谈不到协同动作; 乐就是外交公关事务,也即不能让下属企业或单位部门自己独立开展例如借贷、宣传、品牌等等活动,否则必将尾大不掉,引来灾难。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我们一般称为总部对下面失控; 征就是扩张,也即不能让下属企业或单位部门自己开展扩张业务,否则积累的风险一旦传染,整个公司立即垮台。安然是如此,德隆也是如此; 伐就是奖惩,没有奖惩权的总裁是总裁衔办事员,同样不控制奖惩权的项目经理也是傀儡。 (8)、要公私分明,不能在自己身边搞一群吹牛拍马的公公,这帮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本事的人也耻于当公公),他们会在你身边形成一个围栏,导致正人君子对你敬而远之,你听不到真实的情况,得不到正常的反馈,让这帮小人翻云覆雨,弄权贪赃。这是在做职业自杀。 另外也不要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弄在身边,因为一旦你被炒,就害了一大群。有这个顾虑后,你还能做什么事情?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7、管理文书 一般说来,有真正的执行力的企业,内部交流都是高效准确,简明快速的,并且内部有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严谨和简洁的交流语言,有自己的术语,交流格式和报告风格。管理文书最能代表这种风格。 管理文书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即使现在电子化后,仍然不可替代。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管理文书。 但是管理文书没有统一标准,非常混乱。往往名称相同的文书,可能在不同企业代表不同含义,或者同样含义文书在不同企业用不同名称。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我经常使用的重要的管理文书。管理文书是经常使用的,与那种一年几次的计划制定,业绩报告,述职报告之类不同,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在使用。 我的管理文书分为4类,也即是什么类;为什么类;怎么办类;存档记账类。 是什么类:一般就是信息交流类型的文书,主要描述事实,提供情报。 为什么类:一般就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主要描述症状下的可能病因。 怎么办类:一般就是行动计划,方案的实施文书,主要包括各种指令。 记账存档类:主要就是各种备忘录和报表。 (1)、是什么 A工作简报: 工作简报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使大家能够迅速了解公司运营或项目执行状态,以便迅速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 简报强调简明扼要,事实表述必须丝毫不加掩饰和修饰(只要能够理解就行),用纯粹客观的方式表达事情的本质(没有客气套话,假谦虚话)。 简报一般在300字左右。根据任务,相关管理人员每日或每周作一次简报。 工作简报包括以下类型: a财务简报:包括一周主要财务数据:收入,成本,毛利,库存周转率(向所有部门经理以上提供),以及环比,同比等等;每天头寸简报:当日实现回款,账户现金余额,第二日需支付金额,资金平衡情况等等。 b销售简报:一周销售数量,市场分布,销售价格,应收账款,订单情况,发货情况,物流情况,环比和同比等等。 c生产简报:一周产能达标率,质量达标率,计划成本控制率,工艺完成率,环比和同比等等。 d库存简报:一周计划库存达标率,呆滞库存率,库存资金占用计划达标率,环比和同比等等。 e采购简报:一周采购下单数额,到货率,物料合格率,应付账款,环比和同比等等。 f决定简报:通报管理层决定,要求大家对某一问题作出回答,或对拟采取行动提建议。 g建议简报:各单位部门对目前问题的改进建议汇总。 B工作报告: 报告均不超过500字。 aPDCA循环报告(工作进展报告) 用于报告项目进展或公司运营现状情况,包括: ▲现状:现阶段任务执行情况;下一阶段计划;存在问题;不能完成上一阶段计划原因分析,调整建议等。 ▲进展:改变被动局面的可能性(包括人财物资源储备,缓冲时间);正在改变的情况。 ▲存在问题:目前项目无力解决的问题。 b其他报告 包括:任务开始报告(通报任务已经开始);任务停止报告(报告停止任务或任务某一阶段完成);总结报告(用于报告包含统计数宇的总结);事件报吿(报告重要事件或事变)等等,均不超过300字。 C每周情报概要: 包括公司或项目主要对手的财务数据分析,扩张动向或趋势,可能的动作,市场环境变化,宏观趋势分析等等。 (2)、为什么 A态势判断 公司运营或项目执行目前出现的不良症状罗列以及原因分析;估计下一阶段趋势,恶化或好转;如何争取最好结果等等。 B问题诊断报告 相对于非常具体的任务或项目,或具体问题,例如质量下降,生产份额下降,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相当于专家会诊,有时也请外脑来帮助。 C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列出问题及其结论和建议。 实 际上简明而准确地表述问题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任务,一般说来,能够提出问题,事情就解决一半。(例如我们开会最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是什么问 题);提出问题后就是收集必要的信息资料,然后根据资料做出的合情合理的推测,并根据推着设定解决问题的假设(使用假设是因为我们对实际情况掌握不足导致 的,假设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报告的正确性);然后根据假设,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和分析比较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是研究报告的核心);最后提出最佳方案以及 所需的行动清单。 (3)、怎么办 A业务指令 向专业团队下达工作指令。这类文书没有固定格式,但必须有起草者的姓名、部门、职务、电话号码、呈交日期。限制在500字以内,简明扼要是关键。 B工作联络单 目的是内部日常工作的协调。是概要表形式,写明需要相关部门协同的事项,协同时间、地点、人员。 C行动概要 不超过一张单页纸,内容包括问题、事实、讨论内容和结论。 D会议准备清单(代替会议通知) 包括本周讨论议题,各自需准备资料清单和准备达成共识的内容或准备形成的决议草稿(这部分统一通知);与各部门或单位领导私下沟通的问题及准备达成的一致意见(这部分分别通知) E会议纪要 与 会议记录不同,不需要如是记录会议过程,讨论细节,它主要是贯彻管理意志和决心的工具,包括:会议形成的决议的清单,及其各单位部门分工和形成的各自任务 清单,执行要点;对上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点评,稽核意见,奖惩措施;资源配置计划或预算调整;对下一阶段经营形势判断,危机的预估及对策等等。 我的会议纪要往往是一个阶段公司运营管理工作大纲,都是亲自写。 F作业指导 下月公司工作重点,展开方向,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建议要重点关注问题,可能意外情况。 (4)、存档记账 A存档备忘录 通常限于500字,可用于记录各自业务事项,会议大概或交流大概,是以后寻找回溯线索的指针。 B讨论摘要 为大家对讨论提供一个概述性的指导,在磋商、会议、谈判时用。内容包括公司的基本目标,基本主张、基本见解、准备弄清楚的各种问题等,或者是其他在讨论中有用的材料。一般不超过1000字。 C工作要点 目的指导大家讨论或汇报工作,一般1000字。工作要点经常汇编成册,以便商讨问题和召开会议时随时使用。(基本格式包括:背景:事件或项目的基本情况;讨论过程及主要观点:500字,可包括附件;建议:各种观点综述) D背景材料 为办公会提供备用资料。包括对相关问题按时间顺序提供背景材料、当前状态以及所要完成的行动。 篇幅不能超过1000字。使用提纲,不使用完整的句子和段落。细节问题可作为附件或附表附在正文之后。 E项目执行备忘录 包括执行方案计划;应急计划;资源需求;规划与预算;人力配置和分工;协同工作大纲;训练和培训计划;其他的工作程序等。定期(一般每月由项目经理)签发。 F工作日志 我要求所有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每天写工作日志,并每周抽查,点评或批复,所以所有人的工作日志我都很熟悉。年底所有人的日志副本存档。 日 志包括十五项工作的实时记录,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内容格式都一样,根据自己的岗位取舍。例如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议题、议程、讨论、决议); 接待(来客名称、事由、结果、时间);巡视(目的、地点、时间、发现问题、处理过程、结果);出差(目的、地点、时间、任务、完成过程、结果);外访(目 的、地点、时间、事由、处理过程、结果);交际款待(目的、地点、时间、事由、处理过程、结果);被款待(目的、地点、时间、事由、处理过程、结果);加 班(目的、地点、时间、事由、处理过程、结果);任务督办(任务名称、督办时间、采取的行动、过程、结果、评价及下一步行动);披阅文件(文件名称、时 间、文件来源、处理过程、处理结果、文件去向);起草文件(文件名称、时间、目的和事由、文件要点、讨论程序和下一步工作、文件去向);资金调动(科目、 数额、事由和预算记录、时间、手续、结果);人事工作(聘任免、时间、事由、程序、结果);项目决策(项目名称、时间、事由、手续、程序、结果);员工谈 话(目的、名字、时间、事由、内容要点、承诺要办的事、结果)等等。 各种报表就不用介绍了,因为基本是标准的,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金平衡表,成本控制表等等。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8、计划工具 计划预算管理我采用的是规划、计划和预算系统(PPBS)的自己改良版。 原版PPBS是美国国防部委托兰德公司发明,美军在1961年开始使用,1965年被应用到民政部门和企业界,后在西欧和加拿大、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明显效果。以前美军计划制定和预算编制分别由两个系统进行,前者着眼于长期规划,不作成本费用的计算。 后 者以国家年度预算准则为基础制定年度预算,分部门编制。编制预算时,下级部门提交下年度的预算报告,然后由上级预算部门根据资源的数量经平衡后批准下达。 下级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大多是在上年支出的基础上增一笔数额,上级部门在平衡预算时,通常采取砍一刀。这种传统的预算方法的缺点是预算既脱离组织的目标, 又不反映计划实施的实际情况。因为计划是按项目实施的,而不是按职能部门实施的。 所以传统的预算方法难以做到按组织目标合理地分配资源,导致经常追加预算,造成超支;或者是取消已经执行的计划,造成浪费。 PPBS这种系统工程方法可以解决计划预算脱节问题。基本框架如下: ★规划:主要是确定综合性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据此制订实现这些目标和规划的若干备选方案,并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最终求得资源分配的最优方案。 ★计划:把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并制订实施这些目标的有关方案,并把规划中的任务和需求制订出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对所需的各种资源作出估算等,最后报请上级批准。 ★预算:以计划为依据制订每年的预算,分配资金。 为了便于把计划与预算工作结合起来,计划中每一项目中的任务必须在相应的预算项目中支取经费。 ★PPBS基本流程如下: ◆明确的长期的总体发展目标; ◆从这些目标中选择最主要和最迫切的任务; ◆利用系统分析选出实现主要目标的最优方案; ◆不但要制订长期费用计划,而且要订出年度预算,便于执行和检查; ◆衡量各项计划方案的实施成效,保证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整个工作过程大量应用了预算技术、系统分析、滚动计划等系统工程方法。 但是原版PPBS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现已逐渐被各国政府所弃置。2004年,美国采用新的项目评估定级工具。 ★PPBS的主要缺陷包括: ◆难以处理跨部门项目的目标评估(因为PPBS算法是针对不同目标进行自动分类的); ◆PPBS系统对“主要计划”的数目有严格的限制(在各部门之间引发利益分配争夺),导致重点方向不清; ◆计划呆板,没有弹性,无法与时俱进,随机应变; ◆会产生浩如烟海般的文案量。 现在我使用的PPBS系统,经过我大幅简化和改良,把原版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改造成 项目、程序、预算、时间表 (Project;Program;Budget;Schedule)。主要用于任务管理和项目控制。是把公司战略与实际项目和任务结合起来的控制工具。 在 我的改良版中,一般我们根据企业中期发展规划(一般3年或5年,是粗线条的,往往只有一个方向和执行的方针约定,例如不干什么,什么时候达到什么规模或地 位等等),来制定年度滚动计划(有相当弹性,随时根据商业环境变化调整)和制定年度预箅(相当详细,一般有200个预算科目),并根据年度预算,设定年度 运营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主要是人财物的调配、补充和储备计划)。 同时根据每年的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也在逐步修改完善中期规划,逐步细化,使其更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是一个反馈过程。 例如某个企业董事会根据行业内其他企业成长经历和国外类似企业成长经验,以及对国内市场的理解和分析,制定了5年连续倍增计划,也即到第五年,销售收入要达到第一年的16倍。(这个计划已经顺利完成了) 显然实现这种高速扩张计划,唯一手段就是大规模并购。这时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并购目标企业筛选规则,定价规则,并购所需人财物储备计划及政策(例如5年不分红,批准每年6000万人才储备资金预算等等)。 然后根据规划目标,进行年度分解。显然,并购一个企业,从侦查搜索,锁定目标,谈判,定价,交易,接管,消化需要至少3年时间,所以所有并购项目都是跨年度的,所以所有计划都是滚动的。 再加上商业环境不可控制,所以计划都有相当余地和弹性。 根据年度滚动计划,就可以制定年度全面预算。 然后根据年度预算,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基本流程如下: (1)、P(project):把规划分解成任务或项目 a.对中长期规划的目标进行分解(一般是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下达),分解从时间和空间开始。 首先是从时间方面分解。把战略计划期内的各年的主要目标确定,然后进一步分解到季度甚至月度,目标体系一般包括规模指标和健康指标,或者速度指标和质量指标。例如资产、负债、销售收入、利润率、偿债能力、自由现金流量、资本收益率、市盈率等等。 其次是从空间方面分解。按照赫伯特●西蒙的目标任务方法,将目标分解到各个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然后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上,并对这些项目和任务进行分解,直到有具体的负责人、监督人、考核人。 b.对项目和任务进行定义和描述,包括所有项目和任务在各个时间段的具体目标,项目和任务内部各个岗位的目标,必要性和意义,可行性,边界约束条件等等。 c.项目和任务要点定义,包括成功关键点,控制点,突破口选择,资源配置原则等等。 例如收入实现方案,现金流量实现方案,资金调度平衡方案,成本和费用预算的控制要点,资本投资来源安排方案,项目和任务进度、工期、质量、收益率等等的控制方案。 d.各个控制要点的时间计划及协同计划。 e.规划随商业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首先是进行商业环境评估。分析对近、远期企业发展战略产生影响的事情和因素,中长期规划的假设是否还成立。包括信息收集,检查当前、即将出现和未来的问题、威胁、技术、组织、理论构想、资源结构、主要任务清单等等。 其次是通过这些检查工作,判断当前企业实现工作目标的可行性。 第三就是如果经过分析,发现商业环境出现重要变化时,就要及时建议董事会调整任务目标。 评估程序包括基本情报评估;规划调整建议;年度滚动计划制定注意事项等等。 f.滚动计划制定。 每年10月,开始制定下一年度滚动计划,并在一个月内完成。 在制定计划目标时,要求各单位和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需求,然后计划部门制定综合优先权列表,然后由总裁平衡。 (2)、P(program):把任务或项目分解成程序或步骤 a.项目和任务的工作程序设计。主要工具是关键路线图PERT。 b.各个节点的执行顺序和操作清单。 c.监测标准、程序、方法和工具。 d.各个节点进度协同计划、程序和方法。 (3)、B(budget):任务或项目的资源安排 每年11月根据年度滚动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开始制定下一年度全面预算,主要是各月的业绩指标确定和资源配置计划。我们一般都有《预算指导手册》和历史数据,同行数据和主要竞争对手数据作为制定预算参考文件下发。 制定预算是一个筋疲力尽的拉锯战。如果一个部门对规划预算决定有异议,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程序进行复议(一般是定的业绩指标过高。制定预算时,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是常态。如果你对业务不熟,不能说清楚预算指标如何完成,下面的人就会翻天)。 在规划、计划与预算系统制定过程中,如果公司经营层和董事会预算委员会尚有巨大差异无法解决,那么就这些差异问题必须在董事会会进行质询和表决。 然后经营层将根据批准的预算进行资源配置和拟定任务清单和进行目标分解。 预算格式包括: a.收入预算目标切分,包括各独立预算单位指标,也包括收入结构(按产品和服务类别细分),收入实现时间(按月甚至按周细分)等等细节; b.成本费用项目目标切分,包括所有支出科目; c.预算勾稽平衡; d. 预算主要指标汇总:产量指标、销量指标、产销率增减幅度、产品结构指标及比较分析;(包括产品类别)主要资产指标及其的增减情况(存货变动、应收帐款增 减、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增减);负债指标(各种借款和抵押贷款、应付帐款、及其他融资形式);各项主营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指标;各项主要业务成本及费用指 标;产品综合毛利率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及增减幅度;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主要指标;利润及其结构指标;资金回笼指标、现金收入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 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 等等指标。 e.预算附件:包括预 算项目负责人名单、通讯录和任务序列,每人的工作清单,任务联络图;资金调度计划和现金流量预算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点;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失表; 预计现金流量表;主要财务指标测算表;应收账款回款预算表;在建工程预算表;采购预算表;税务预算表;固定资产变动预算表;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表;应付账款 预算表;待摊费用预算表;产品产品销售收入成本预算表;营业费用预算表;生产成本预算表;管理费用预算表;项目研发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薪酬预算 表;培训费用预算表;现金预算表;财务投资预算表;筹资预算表等等。 一般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正常预算报告在700多页A4纸,零售业更多。 (4)、S(schedule):预算执行的时间表和关键控制点 a.任务关键节点定义和监控办法。 b.隐蔽节点定义和监控办法。 c.进度的风险管理。 d.路标定义,里程碑定义。 (5)、计划模板 计划模板一般采用6W2H格式。 应急计划模板提供制定应急计划的基本框架和方针,也是6W2H格式。 6W2H格式被我当成制定各种计划的标准程序,也是我检查工作准备是否完整的清单,犹如出差的物品检查清单。可以提醒我们完善工作计划和准备工作大纲。 a.What:目标、目的清单。 b.Why:可行性、必要性评价清单。 c.How Do:执行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工作程序清单。 d.Who:人员安排、负责人、监督人、考核人,每人的任务清单。 e.When:时间表、进度表、线路图清单。 f.Which:备选方案和选择原则;应急方案和启动条件;撤退方案和决策程序等等清单。 g.Where:工作涉及的地区、部门、单位等空间要素,相互协同和沟通的方法、原则和程序,例如联络清单,备忘录格式,协同计划等等。 h.How Much:人员、资金、软件、硬件、信息、时间等等的预算。 一般成熟企业都有自己的计划程序和预算软件。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9、管理者构想 在制定计划过程中,管理者的独立构想处于核心位置,管理者构想好坏,决定计划是否成功,企业能否成功。所以管理者对企业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计划制定过程如下: (1)、开始 受领制定计划的任务和计划指导原则,获得可用资源约束条件。然后完成以下初步分析: a.背景分析 b.约束条件分析 c.任务分解 d.计划灵活性要求 (2)、确定构想 计划构想就是想定,创意,同时也是逻辑推理过程。 虽然构想主要靠管理者的灵感,直觉判断和想象力,但是也有一些基本程序可以描述。 a.管理者根据董事会的目标设想,确定计划目标。 b.分析影响完成任务的市场情报和人财物资源储备条件。 c.完成基本构想。构想内容包括: ★市场态势和对手动机判断; ★执行计划的前提(充分必要条件); ★总任务清单; ★可调用资源清单; ★任务分解框架; ★资源配置框架; ★后勤支援构想(包括培训和装备补给); ★预备队安排; ★指挥关系设想; ★控制点及其控制内容清单等等。 d.向计划制定工作小组下达计划指南(也即制定计划工作清单和作业指导,计划框架和主要构思,这需要管理者自己动手写),并下令开始搜集和分析市场情报(可以从《计划制定手册》中获得工作清单)。 计划指南要点: ★假设条件 假设四对当前形势的推測或对未来事件过程的预测,包括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态势的假设。 在制定计划过程中,为完成情况判断和计划决策,在缺少充分证据的情况下,需要假设。同时因为商业环境不稳定,也必须用假设才能使计划顺利制定。 假设通常涉及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竞争对手动态,市场趋势等等。 在制定计划时,假设一般当作事实来制定计划。因此,假设的合理性和说明在制定计划构想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假设对制定计划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假设的不确定性,对同一件事情可能有多种假设,所以就会有各种相应计划。 所以在计划制定中要尽量少用假设。同时应设想最坏情况下的想定。所以我的习惯就是战略上乐观,战术上悲观,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有价值的假设具有三个特点:有逻辑性、现实性和能使计划制定工作继续下去的必要性。 随着计划制定的进展,随时需要补充一些假设,同时一些先前假设可能证明是错误的, 而另一些假设可能被制定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事实或新的信息所取代。 ★边界条件约束 主要是计划可以使用的人财物条件。这个实际上是与股东利益的博弈。股东希望所用企业利益用于分红,而管理者希望都用于扩张发展。这中间需要一个在短期股东利益和长期企业发展潜力之间取得平衡,这就是董事会的责任。 所以管理者一方面要争取说服董事会提供最大资源,另外一方面也要理解董事会的苦衷。 ★初步计划 管理者要在计划制定过程的初期把初步设想确定下来,作为制定计划框架。这些初歩设想不用考虑可行性全面分析,而且也不需要完善的计划等等全部内容。 ★计划时间表 通常将管理者拟定的计划时间表与计划制定指南一起下发。 ★信息简报 与制定计划相关的所用信息,例如企业历史上计划及其完成信息;竞争对手计划及其完成信息;市场情报;对手情报等等。 ★管理者创意 首先是管理者对计划目的的理解,也即计划执行后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包括项目或企业在计划执行完成后的状态,主要财务指标,主要规模,主要能力等等) 其次是管理者对竞争对手意图的判断。 其三是管理者创意。这是是整个制定计划过程的原动力。 其四是管理者对计划可能遇到的风险判断和风险评估。 ★制定计划指示 计划制定要点和质量控制点。 e.助手提出并分析概念计划,管理者经过判断,从若干概念计划中选择最佳方案,然后助手根据管理者选择的最佳方案制定完整的计划构想。 判断要点包括: ★态势判断 ★对各可能方案影响因素的考虑 ★市场竞争的特点 ★相对竞争优势 ★竞争对手能力分析 ★己方计划优劣比较 ★决心 f.计划构想以管理者计划构想的形式形成文件,提交董事会审査,批准之后,该文件即作为计划的构想,为下一步制定正式计划做好准备。 在形成和完善计划的过程中,确定构想阶段的各个步骤常常不是独立和界限分明的。 在制定计划指南期间以及形成判断的早期,最初计划可能产生于最初印象并可能仅以有限的情报支持为基础。但是,随着确定构想过程的进展,计划会逐步得到完善,并发展到包括以下适用内容: ★计划涉及的行动是什么; ★这些计划行动将在哪里进行; ★谁将参与实施行动; ★计划的行动将在何时发生; ★如何实施行动:步骤,次序,重点,关键点,突破口等等。 完善的计划都是是通过对最初计划进行反复增删修改后制定出来的。随着计划过程的继续,管理者连续不断地对形势进行判断和再判断。 (3)、计划制定 计划制定工作小组根据计划制定手册所要求的详略程度和格式制定计划。 在计划制定阶段,需要把计划构想加以扩展,并以恰当的计划格式形成正式文件。 (4)、计划审定 董事会审査和批准计划。 计划审查清单要点: ★计划必要性:计划成功实施之后是否能够完成任务,是否能准确地达到目标? ★计划可行性:是否拥有所需的资源,人、财、管理技术、运营技术、基础设施等等。这些资源能否在预期时间内得到? ★计划可接受性:即使行动能够完成任务,而且我们也拥有所需的资源,但在人员、资金、装备、物资、时间等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划算?是否可以股东或董事会的支持? ★计划的多样性:由于假设的不确定性,应有不同备选计划。 ★计划完整性:确定计划在技术上是否完整。包括: ▲谁执行? ▲采取什么行动? ▲何时开始? ▲何处实施? ▲如何完成? ▲计划执行的限制条件。 (5)、支援计划 包括人员调配计划,一线二线部门的分工和协同计划,意外处置计划,应急处置计划,计划执行中止的善后计划等等。 确定管理者计划构想一直被看作制定计划中最困难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必须做出许多主观决定。 下面稍微说一下计划执行的指挥控制 指挥控制是管理者用于计划、指导、协调和控制团队或下属部门单位,确保任务完成的过程。指挥控制系统要求规范、灵活、可靠、安全和互联互通。 现代战争所谓的优势主要是机动力、火力、情报和后勤的优势。指挥和控制系统使管理者能够将上述因素凝聚成整体,并在关键的时机和地点赢得胜利。 企业也一样,高效的指挥控制系统是企业竞争力的倍增器。要想有效实现计划执行的机会控制,必须建立一个从上到下高效的的沟通系统,确保各级完成其任务所必要的信息沟通。 而且建立完善高效的沟通平台,本质上是管理者自己的沟通能力体现。 我的做法是办公室从来不关门,只要不开会,任何员工都可以来找我聊天(当然有时人多,就得在秘书处登记排队),而且什么话题都可以,建议也好,批评也好,甚至家庭矛盾也好,都可以聊。 我的邮箱也是公开的,来者不拒,且必定亲自回复(当然不一定能够做到立即回复)。有告状的,必定派人调查,当然如果诬告也必定受到严惩,等等等等。 我的开放,导致企业上下沟通的开放,既便于我们了解一线真实情况,也便于管理意志的上传下达,提高执行力。 ------------------------------------------------------------------------------------------------------------------------------------------------------ 【原创】给年轻管理者们的技术建议:10、结语 由于要出差一个月,这个系列只能暂时到此为止,以后有机会再说。 目前已经写的东西基本包含了计划制定和计划执行的主要流程,属于流程性的东西。 另外一些个性化,或者说靠感觉的东西一时也还整理不出系统的东西来,例如管理者的战略想定,指挥控制的基本原则之类。想定靠灵感,而指挥控制靠预见性,靠对人性的理解。 实际上管理是个非常不容易从事的职业,除非你像喜欢音乐、绘画、书法等等一样喜欢他,否则不要轻易进来。因为不投入,是不会有成绩的。 曾经某人告诉我他很喜欢管理,我问:如果一个管理工作很有挑战性,很过瘾,但是报酬不高,年薪不过10万,你做不做? 他说不做。 我直接了当的说:你不是喜欢管理,你是喜欢钱。 实际上就像香港一个电影描述的,一帮小混混特别想加入三合会,理由是有保时捷开。但他们不知道会被人用刀砍。 管理另外一个特点是行动,是工作,是做的,不是说的,任何能够说出来,写出来的东西都不是精华(也包括我写的)。 不自己去实践,呛几口水,挨几刀,就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管理----如何能让大家跟你走,如何让大家有完成任务的愿望,如何教大家掌握完成任务的技能,如果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任务,知道自己每一步干什么和怎么干等等。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慢慢聊。(完) ------------------------------------------------------------------------------------------------------------------------------------------------------ 我的打群架心得 1、首先得有一个老大做组织者,这个老大各方面能力都得均衡,不是第一流就是第二流,甚至个别能力超一流。例如GE就是。(我们国内由于体制原因, 多年来一直培养专业公司,例如三大石油,三大电信,五大电力等等,他们在个别领域是世界超一流,但是在很多领域不入流。至于刻意培养的综合类公司,例如中 信、光大之类,自己把自己定位于国家倒爷,属于糊不上墙的阿斗。我们没有适合做打群架组织者的世界级老大) 2、得有一群各有优势的小弟,而 且要优势互补,不能大家都只会扫堂腿。这些小弟的单项能力必须是世界一流。(我们有很多单项能力世界一流的公司,尤其在制造业。但是我们的金融服务,工程 咨询,工程设计,物流服务等等小弟,在世界上可能只能算3流。这样我们要组织群架队伍,不得不请外国雇佣军) 3、小弟得服你这个老大,认为跟着老大前途辉煌,有利可图。(我们目前在打国际群架方面没有业绩,国外小弟目前不服。甚至在收购外蒙古铜矿时,外国小弟就做掉了中国老大) 4、 老大得有战略整合能力。实际就是把所有小弟的竞争优势整合成一个优势。相当于把说英语的,芬兰语的,日语等等整合成一种语言。难度极大。看看印度的LCA 战斗机和阿琼坦克,每件零件都是优秀的,但是整合在一起,既不能飞,也不能动。这还仅仅是产品整合。如果是公司竞争优势整合难度更大。我们没有这种整合经 验和人才。 5、老大得有战术指挥能力。实际就是任务分配和动作协同。 任务分配是使每一个小弟优势充分发挥,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各自完成任务后,还能够整合成一个任务整体,而不是一堆散件。这相当对所有小弟任务执行的实时监控,进度和质量的平衡把握。 动作协同是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完成各自任务,且上下游互相衔接。看看北京奥运会我们指挥系统的笑话,再看看印度英联邦运动会协同动作的笑话,就知道跨国协同多么不容易了。 当然组织一支全国内的打群架队伍,对付国内的企业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一旦碰上真正的跨国组合,就会丢盔弃甲。我们短板太明显了。 牢记一个真理:不怕敌人强大,就怕队友愚蠢。 ------------------------------------------------------------------------------------------------------------------------------------------------------ 在忙总的地盘上续个貂:管理的其它部分 by 渔樵山人 首先是科学管理本身也有一个投入产出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模型和理论只有一个大致上的指导作用,而没有可能作实际上的应用。反而是简单的项目管理更实用一些。 科 学化,或是说量化的管理只是管理的一部分。不知道专业人士叫什么,我常常把这部分叫控制。简单说是在起点明确,终点可知的情况下寻找最佳途径的问题。这小 到做菜的步骤,大到大型工程的安排万变不离其宗,关注的是控制中的如何得到理想结果的问题。可是对于管理来说还有其它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协调,战略和应 急。这种分法是我杜撰的,不知道专业上是怎么说的。 所谓协调,是指有限的资源应用和调配。在这里的资源是广义上的资源,人,人的情绪,各方 面的关系,等等,都是一个管理者的资源。用对人,找好关系,包括办公室政治都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里,有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不一定是你做 对了。做对了也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结果。犯一万个大错也可能没事,可一个小错也可能让一个企业陷入困境。这东西基本是有人画线没人指路,错只有撞了墙才能真 正的知道。我的体会就是控制就象GPS而协调就是北斗星。一个是有模有样的细致入微,路找到了跟着走就是了,另一个是大致有个方向,走对了方向也有可能掉 沟里,走错也不见得就比走对差到那儿去。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用对人和把人用对地方。说起来简单的不得了,量化也量化不出个所以然来。可真到实 际当中就有意思了。当年接手一个活儿。介绍时就说了当地的两个工程师一直不和,可由于历史原因不能把这两位拿掉。到了那儿一看,每周的例会大约有一半的时 间是在调解这两位。一来二去的我实在是够了。花了一天的时间把这俩位的战争史顺了一遍。发现其中的一位是以指责对方的纸上作业为主,另一位则多数情况下都 是在现场问题上发难。跟着这俩位跑了一圈后,觉得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这两个一个纸上作业强另一个现场经验多。就跑去和老板讲是不是能够把公司的结构换一 换,从分块改成分条。小老板说:你要能说服那个现场强的人全国跑在我这儿没问题。这可不是一般的难。人家原来只有一半时间跑现场,我这儿一句话,人家风吹 日晒加上有家难回,加上看着自己多年的对头舒舒服服的呆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每天都能回家守着老婆孩子,真是不知道这位会怎么想。想了又想,一边是无穷多 的稀泥,另一边好歹还有个希望,怎么想怎么应该试一试。结果连蒙带骗,胡萝卜加大棒还真让我把这事儿给说成了。两个月一过,连那两个人都说要是早这样他们 俩也不至于跟仇人似的打这么久了。这么一来两个人的工作从互争改互补了,原来两个人的山头也不在有存在的理由了。把两个人手里的人调一调,那个负责现场的 人反而比原来跑的少了。一开始为跑现场的那位越来越多的呆在办公室还困扰了一下,可仔细一想现场原来就有工程师负责。高层下去基本上是解决问题去了。没有 山头在那儿作怪,计划又做的比原来好,要是问题不减少才奇怪呢。有这俩个人撑着,本人基本上就成了个闲人。很是舒服了一阵子,不过时不时的还会为当时给的 胡萝卜太大后悔。这看来是个好结果。可我回去和大老板汇报的时候,人家一瓢凉水就浇了下来:那个现场的兄弟要不干了你怎么办?这是忘记了在协调中的第二 条:制衡。原来的结构,两个人互相制约。两个主要负责人不和虽然会对工作有一定的困扰,但该作的事还是要做的。看起来效率不高可高层的话语权和对企业的掌 控要有力的多。现有的结构表面上运作起来要比原有的结构合理,可是高层对于这两个人的制约就失去了力度。这对于我这个技术出身的人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可对 于一般的管理人员来说,这种结构很容易把公司的上层架空。虽然没人明着说过,公司总部的纵容可能是这两个人打了那么多年的原因。 在这个问题 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所谓“肮脏的政治”。很多在下层或是技术层面的人都非常鄙视办公室政治。可以我的经验来看,办公室政治薄弱的地方常常说明一个非常强大的 集团或个人的绝对控制,完全没有人在意其它人。也就是说,没有办公室政治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利益就会有冲突。办公室 政治说到底就是冲突的调和,不是分出是非而是尽量合理化资源的分配。在这里,通常都不是最优化分配而是冲突最少化分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是经验之谈而 不是空穴来风。做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要做的不是分清是非,而是控制冲突。控制冲突的手段最有力的不是正确与错误,而是双方的利益。同时,经常性的锄强 扶弱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即使是有一方是绝对强势的情况下,也不能让这强势的一方有为所欲为的感觉。真正说到正确与错误其实对于管理来说远不象一般人想象 的那么重要。 战略就更玄了。常常听见有人说,某某某有战略眼光,某时决定了做某事,于是成了什么什么。每每听到这个都不免要腹诽一下。这种 事后诸葛亮真的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所有战略预测,特别是长期预测基本上都是不可重复事件。没有人有资格说某某发展方向可以使某某企业如何如何。尽管如此, 发展战略仍然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会忽略企业发展的战略。这很有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味道。在大多数情况下,长期发展的 战略就是一种赌博。押对了宝就赢了,押错了就输了。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于是别人做网络发了,成千上万的人冲上去做网络。有 人做房地产发了,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冲上去做房地产。有样学样原本是人类学习的最基本方式,可就是在发展战略上是最差的方式。战略发展说到底是寻找生长点。 一个生长点长一个枝杈是一棵健康的树。一个生长点上长出了十个八个枝杈,就说能长也有限。越进的晚得到的养分就越少,最后因为是弱枝,被剪掉的可能性也要 大的多。 因为是赌,所以想法就要象个赌的。人们常常算的是如果如何如何做就能赚多少多少。可做为一个管理者,算法应该是不是能输的起。90 年代中期,公司里的几个人看上了一个新技术。说是可以把大屏幕显象管做的很薄,三十寸的不超过五寸厚。这对于当时的CRT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可是具 体一看细节,对方只有实验室结果。只是看看结果都要签合同。当时准备二亿从实验室到生产原型。于我来说,这东西实在不是这个公司吃的下的。虽然账面上有一 亿多,可不管是那里出问题,公司的现金就会断流。先不说做不成,就说能成,也得是一帆风顺才行。也就是说公司输不起。不过当时人微言轻,说了也没人听。幸 亏对方专利转让费要的太高。仅仅是使用就要八位数。专属还要再谈。来来回回的一个多月,大老板终于失去了耐性,把谈判的人都撤了回来。后来LCD起来后, 很多人都在庆幸当时对方要价太高。要不然上亿的资金砸进去后还要和LCD争市场,估计会死的很难看。可是,如果能在一两年之内做成的话,又有那个人能说 LCD就一定比这种新技术好呢?说不定这种新技术还会压LCD一头,把LCD的研究打下去也说不定。这里最大的输家是那个新技术的执有人。当时CRT正好 是一个坎,特别是在家用上,CRT已经不能再大了。这个新的技术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可能。那个执有人正是看到这一点,知道自己的技术是奇货可居才会要价这么 高的。可是,他没算到的一点是更新的技术可以把CRT做为一种技术取而代之了。他的核心技术应该是八十年代中期就有成果了。一直在卖,和 GE,SONY,HONEYWELL都有过接触,知道有很多公司要他的技术。所以这位才在价格上一直不肯让步。可这位忘记了他是各方中最输不起的那个。最 后,从生产周期上来说,我说的这个公司应该是他最后一个希望了。到九十年代后期,LCD已经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应该没有什么人再去看那个CRT的新技术 了。可是,很难说这里有什么人是绝对的错了,也不一定什么人就是绝对的正确。在和几个朋友说起这事儿的时候,有几种说法比较有趣。一种是说和这位谈判的公 司很多都在做LCD的研究。这个技术只是这些公司的一个后手。做CRT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这些公司根本就不认为私人的小作坊有能力把量产的原型做出 来。只要有不只一个公司表示对这个技术有兴趣,价钱就不可能降下来。这些人一边谈一边看LCD的研究结果。只要LCD的研究有进展,这些人就不会做任何实 质性的允诺。正好LCD研究的进展顺利,于是这些人对这个技术就基本上放弃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位的律师把这个专利看的太重,或是被某些集团所左右,把 价钱抬的太高。如果这位在八十年代刚刚拿到专利的时候,胃口小一点也许整个显示屏的发展都会不同。 最后要说的是应急。一个企业的运行受很多 条件的制约,无论那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问题是影响的大小和控制。作为一个管理者,关键的环节的掌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面对一个项 目,那个或那几个环节是控制环节心里一定要有数,而且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要有预案。当年在墨西哥做工程的时候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为一个化工厂做设备更 新。计划了十二个小时的停机时间,因为停机的损失一分钟要几万,所以每一步要多少时间,什么人做什么都落实到人头上。结果拆完老设备发现吊车没电。正常情 况下,所有外来设备用的都是专属线路,主要是防止外来设备影响生产线供电电路的稳定。可这台吊车的额定功率太高,附近的辅助供电专属线路无法满足要求。当 时的厂方的工头就把线接在生产线供电电路上了。于供电来说,吊车的功率只是生产线用电的百分之二弱一些,完全没有问题。可在当时停机的情况下,动力也在利 用这个机会换变压器,这条线根本就不可能恢复供电,从别的区接线光是防火防爆就要做两天。幸亏当时手头有两个停电的预案正好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用。预案A是 从当地租吊车。一个电话打过去,大吨位吊车至少要提前两周预定,而且现场没机器花多少钱都没有。预案B上有四个当地的公司可以租到大功率发电机,几个电话 打过去,找到了一台大型发电车,从发现问题到吊车开动只用了二个小时。按时交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消弥了一个和曱方扯皮的大问题。他日子好过,我们也舒 服。把有针对性的预案做好一方面,别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地把可能的产生的断链消除。刚开始接手的时候,对公司所有的大宗常用原材料都要求至少有四个供货商不 是很懂。如果把进货集中在两家,原材料的价格至少可以下百分之十。后来做长了才知道,这样分四家无论那一家出货有问题,另外三家至少有一家可以没有任何困 难地把货补上。可要是两家就不一定了。对类似这样的薄弱环节在关键途径上一定要心中有数,尽可能的事先消除。对无法消除的一定要有应对预案。见过很多管理 者一天晚都在灭火,处理各种紧急问题,忙是足够忙了,可也没比别人干的好。 感觉上这三条对于大企业可能不明显,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常常能决定成败。 --------------------------------------------- 人性在那儿都是一样的 所有在中国能见到的,在美国一点儿也不少。一百个高层有五个出色的,三十个勉强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混的。关系和钱在那儿都是开路的。不同的只是方式。 以山某的经验,聪明人永远比笨人容易打交道,以利当头的人永远比满口原则的人可信,损人利己是常态,关键是个度,只有非常聪明的人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找到双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和对别人的伤害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已经是大智慧了。 --------------------------------------------- 企业战略非常重要,也不是赌博,而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只是这方面不太好写,容易侵权。例如海航战略就是精心设计的,没有什么赌运气成分或赌博成分。 资源优化配置本来就是总经理主要工作之一:带队伍,定目标,配资源,抓督核。 应急也是总经理的基本任务:建立管理体系,并维护它正常运行:救火。 ------------------------------------ 小说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太多偶然和巧合,真正现实 社会企业成功不需要巧合和偶然,或者所根本就没有巧合和偶然。所以依赖巧合和偶然来编故事的小说我看不进去,太不真实。 我工作20年,就没碰到过什么偶然或巧合导致我幸运或倒霉,更没有因此摆脱危机或陷入危机。所有事情都是靠使笨力气,一点一点完成的,根本不可能投机取巧,更不会有什么戏剧性:平淡无奇。 准确的说应该是夯实基础,等待机会。前面不使笨力气 后面即使有机会你也抓不住。机会难点不是识别,而是把握。 实际商场如战场,而且比战场还残酷。战争还有结束时候 文书档案这个活啊,是所谓“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一种工作。 看起来是文牍主义,可是有了文书档案系统,有记录,才能做到“责任可追溯,过程可重复”,对企业不花冤枉钱,不走回头路很有好处。 有 了完备的文书系统,人员变动不会过多影响工作的延续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流动离开企业的时候,往往把技术、客户资料、背景资源都带走,甚至带 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或者以此作为离职的谈判筹码,有了文书档案,平时就把每个员工的资源和思想集中起来,员工离职的时候留下的不仅仅是业绩,还有他的思想 和方法,后来者可以借鉴,这就形成企业的底蕴了。 具体的做法,最好还是细水长流,每天备案。每天下班的时候花五分钟就可以做完当天的备案和归档工作,然而如果几个月不做,就不得不腾出专门的人力物力和几个星期的时间才做得完。 细水长流和重在坚持,是文书档案工作的不二法门。 ------------------------------------------ 仙人说得好,管理本质就是个聪明人使笨力气的活 非常喜欢它,那种混日子,混薪水的态度,做什么都不会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因为喜欢,就能够专注。就像你参加政治学习会议1个小时,例会心慌意乱, 腰酸背痛,但是你上西西河3个小时,仍然精神抖擞,因为你喜欢西西河的讨论而不喜欢政治灌输,实际上没准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喜欢是前提,只有喜欢才可能专注。如果你专注了,其他都是技术问题,好解决。 至于使命感或自信心,实际是你专注于管理工作后,必然产生的结果。 实际上还是靠学习。我在去企业之前,已经参加过 几个大项目,例如三峡移民,南水北调,小浪底等10来个,已经熟练使用运筹工具,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网络优化。有相当经验。 所以我与 他们讨论问题,第一阶段基本是翻译工作,也即把他们讨论的内容翻译成工作流程(实际我看来就是一个简单的迭代算法),然后通过不断的一问一答,几次以后, 我就基本搞清楚他们讨论问题的含义,以及术语;第二阶段就是参与出谋划策,然后再写网络流程;第三阶段就是主持讨论:我出讨论框架和讨论模板。 我的信念是:不试一下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不要问我会什么 你需要我干什么。人没有学不会的东西;不要害怕别人,因为别人也在害怕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 沟通的前提是人家不反感你,接受你,甚至把你引为知己 如果能够达到倾诉级别更好。所以沟通不能临时抱佛脚,一定要有交流基础。否则那不叫沟通,而是谈话或吵架。 说服别人,无非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必要时恩威并举。没有特别技巧。 沟通唯一的技巧就是善于倾听人家说什么,尤其是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容,这才是根本。 一味对抗反驳,或一味附和同情都不对,要随机应变,不能忘记自己的目标,不要被人家给策反了。
个人分类: 资料|0 个评论
分享 哈哈,为啥技术指标不可靠,这都让俺碰上了
热度 2 黯影 2013-10-21 22:09
哈哈,为啥技术指标不可靠,这都让俺碰上了
俺一直认为技术指标不可靠,没啥大用,今天俺自选股里有一个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同一时刻,两个技术指标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金叉,一个死叉,同时(⊙o⊙)哦),你说要是按指标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如何呢?哈哈,必须立此存照啊
860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工资定律和技术定律 假说(转)
热度 1 gordon 2013-10-3 13:05
工资铁率(Iron Law of Wages)。这个概念是古典经济学派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 以没有特殊技能的工人为例,如果他的实质薪资增加了,在没有避孕的状况下,就会生出更多小孩。这些孩子的消费能力,很快就超过他的负担。经济能力较弱或较不幸的家庭,有些孩子就无法养活。这个工人的生活,虽然会因为所得的增加而短期改善,但在出生率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他很快就会被孩子吃垮。 接下来他只能养活自己、配偶和几个小孩。 如果以几十年或上百年为观察单位,就可以发现工人的实质收入,长期而言刚好可以养活一家几口,不会有剩馀。这种不会变富也不会饿死,只能求温饱(subsistence level)的所得,称为工资铁率 ,一般人无法逃脱这个铁率。这个概念在《人口论》之前就已存在,后来把这个概念学术化,称之为马尔萨斯陷阱。 以英国为例,现代的长时期统计资料显示,从公元前到1800年之间,虽然实质工资有过多次起伏,但都没有超越过铁率(勉强温饱)的天花板。现在把1800年界定为产业革命的起点,是因为从1800之后,英国的实质工资,就以接近80度角的趋势上升:所得的成长率,远远超过人口的成长率,人类终于冲破工资铁率,逃脱马尔萨斯陷阱。 这是1800年代前后西欧工业国家的情况,王公贵族与工商业界的生活富裕化,农民、贩夫走卒、无技术工人的生活,更是大有改善。美国在19世纪时,也急速加入这个行列。但也有不幸的国家,如中国、印度、非洲,一方面工业未能起飞,二方面人口成长率明显增高,在19-20世纪之间,仍深陷在工资铁率内。今日世界上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生活在这个铁率、陷阱、黑洞内。 有一件很难马上接受的事实:虽然在1700-1800年间,已有蒸汽机和高度文明,但对18-19世纪的大多数人口而言,从「温饱」的程度来看,恐怕不会比中世纪或新石器时代好太多。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虽然今日有飞机、有电脑、能登陆火星,但对仍在陷阱内的非洲人来说,他们的温饱程度,还比不上1800年代的英国工人。 1800年之后的产业革命,虽然减少了先进诸国「社会内」的生活差距(工人与中产阶级的差别缩小),但却扩大了「国际间」(如英国和非洲)的生活差距。 接下来要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人类要到1800年,才能脱离马尔萨斯陷阱?(2)为什么在1800年时,英国这个岛国率先脱离陷阱?(3)为什么各国之间的经济成就,在1800年之后会扩大(严重化)?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脱离陷阱的关键因素,需要科技的突破。 1800年之前,虽然瓦特已经改良蒸汽机,牛顿已发明微积分、能证明万有引力,但整体而言,1800年之前科技的平均进步速度太慢,每年约只有0.05%,大约是今日的1/13。这种速度不足以累积出逃脱陷阱的强大吸力 。 注:参见《十七世纪英国 职业兴趣的转移》,战斗吧,骚年。。。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较可争辩。并不是因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矿、在世界各地有殖民地、有宗教改革、有启蒙运动。主因可能是;(1)政治与经济制度方面的稳定:英国孤立在北海,较不受欧陆各国之间的争战影响,在1200-1800之间,社会相对地稳定。(2)人口压力方面:在1300-1760年间,人口的成长相对缓慢,对粮食与自然资源的需求较少。(3)另一项社会性的因素,是富有阶层在经济上相当成功,在生育率上也较具优势。 注:自然界的扰动——劳动力替代——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守护——持续的技术创新——整个社会职业兴趣的转移,尻,这么复杂,我还是当穷人算啦 ,拼命努力才能看得见希望,持续努力才能起飞,去,我要做穷人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较明显。产业革命后,各国的所得差距愈拉愈开,形成强国∕弱国、殖民者∕殖民地、核心国∕边陲国的对比,至今不变。以2002年的情况来对照:体力工作者的时薪,在美国是9美元,而印度只有0.38美元。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强国掠夺弱国资源(石油、矿产)的事当然不是新闻,强国的工业在弱国排放污染,以邻为壑更是常态,美其名曰「全球化」。 人口增加的速度,快过粮食的成长速度时,每人的平均粮食就会减少,这是1800之前的状况。1800之后,在英国和西欧工业国家,状况就颠倒过来了。这些事情可用每人平均粮食摄取量的变化来显示 ,以下对比工业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实况,有历史资料也有现今实况。 英国的体力工人在1800之前,所得的75%用在饮食上,25%用在衣物与居住方面。以饮食来说,这75%内有44%是穀类与淀粉,10%是奶类,9%是肉类,8%是饮料(酒或其他),3%是糖与蜂蜜,1%是盐与楜椒。 接下来,对比1800年英国工人的薪资购买力,以及2001年非洲马拉威的状况。 英国工人在1800年每日的薪资,可以买到3.2公斤的麵粉,而2001年马拉威的工人日薪,只能买到2.1公斤。同样的比较:英国工人能买到20.4公斤的马铃薯,马拉威工人只能买到4.2公斤。牛肉是1.4公斤对比0.6公斤。整体而言,1800年英国工人日薪的食物购买力如果等于1,2001年马拉威工人的日薪食物购买力只有0.4。也就是说:在200年之后还相差2.5倍。这也是有无产业革命的差别。 若以1800年英国的平均每人所得为100,2000年时全世界有7亿人口的所得,比1800年时的英国还差。马拉威甚至只有33%,辛巴威约107%,印度110%,玻立维亚120%,中国157%。这是200年间有无产业革命的差距。 下个问题是:这表示愈古代的人愈穷困吗?当然不是。若以小麦的购买力来表示,英国工人的日薪在1780-1800年间,约可买到13磅,但在西元前1800-1600年的巴比伦,工人的日薪可以买到15磅小麦。雅典在西元前408年可以买到30磅,在西元前328年可以买到24磅。这表示: 尚未脱离马尔萨斯陷阱时,在经济最好的英国,生活水准未必好过古代的巴比伦。 现在把各国的状况,都拉回到1800年前后,来对比工人每日薪资的小麦购买力。最高的是阿姆斯特丹(21磅),土耳其的伊斯坦堡(18磅),伦敦(16磅),英国(平均13磅),巴黎(10磅), 长江三角洲(6.6磅) ,韩国(6磅), 京都最低,只有4.5磅。 换言之,阿姆斯特丹是京都的4.6倍,英国是京都的2.8倍。 最后来对比英国(1789-96)与日本(1750)的农民食物内容。英国农民的食物中,有60.6%是榖类与豆类,日本高达95.4%。糖类在英国有4.7%,日本是「零」(所以1895年之后在台湾大量兴建糖厂)。肉类与脂肪在英国的粮食中占28.4%,日本只有4.6%。 注:1800 年的时候,中国是比日本富裕的。中国人终于找回了点尊严。想起了望乡的纺织工人, 日本人真能吃苦。中国是长期动乱以后,才达到日本的贫穷水平的 ,日本说的东西,全明白了。那还说啥,要想富,日本路。 日本能学习西方是因为它的社会形态,地方藩主根本就不鸟将军,迅速西化。 ×××××××××××××××××××××××××××××××××××××××××××××××××××××××××××××××××××××××× 还有一个定律被称为“技术铁律”的,实证研究表明, 提高技术可以提高工资,但反过来却不行,即提高工资不一定能提高技术。 ×××××××××××××××××××××××××××××××××××××××××××××××××××××××××××××××××××××××× 这是台湾人写的,不一定对,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呵呵 现在我明白了,俺就是一社会平均值。
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紧跟热点,短线技术,快进快出,进退自如
higer 2013-9-24 22:42
手游移动互联网软件 上海自贸区 土改 养老 民营银行 4g
个人分类: 股市分析|0 个评论
分享 造得了龙芯 造不了笔芯
热度 29 樱木花道 2013-9-17 11:39
科技部批准的“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将投入近6000万元科研经费,是国家在制笔行业研发上,提供的最大一笔扶持资金,现在 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该项目从2012年开始,到2014年为止,三个子课题分别要解决墨水、笔头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笔头与墨水的匹配技术三个问题。其中, 贝发牵头专攻笔头,上海晨光专攻笔头与墨水匹配;墨水课题则由另外一个上海公司承担。贝发这次研发的最终目标是建一条年产1000吨原材料的生产线,彻底 摆脱国外企业的垄断。 http://www.jhnews.com.cn/jhwb/2012-12/11/content_2590742.htm 中国一年要生产380亿支圆珠笔,差不多每个地球人能分到5支。由于圆珠笔核心部分靠进口,一支笔,笔头来自瑞士,墨水从德国进口,这两样的成本,大概就 需要0.126元,再加上笔管、外壳等塑料配件,成本是0.233元,而出厂价不过是0.245元,利润空间只有1分2厘。相对而言,中性笔的利润较高, 能赚2~3分钱,水笔可以赚5~6分钱。在突破笔头、墨水等核心技术后,圆珠笔将真正实现“完全国产化”。不但不需要再进口原材料,而且整支笔的成本,还 至少可以降低5个百分点。 珠笔看似简单,中国却还没有彻底掌握中高档笔头、墨水的核心制造技术,怪不得有人调侃:“能造出原子弹,却搞不定圆珠笔。”墨水、笔头,以及二者的匹配, 是生产圆珠笔的核心技术。国内生产的原料,都比较低端,容易漏墨、掉珠、耐磨性差,只能占领廉价的底端市场。而制作中高档笔芯的原料,现在基本依赖进口, 笔头主要从瑞士进;中高档的墨水则从德国、日本进。 中国的“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
91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体制问题
热度 33 洗心 2013-9-12 18:22
微薄上看到个神评论 @ 鲍迪克 将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技术提升到全球最高水平的总工程师,还要花钱去买院士,这是体制问题!
75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Mt Adams Hiking的技术统计
热度 14 机器猫 2013-7-19 14:00
Mt Adams Hiking的技术统计
就是GPS记录的数据啦
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以技术立身
热度 54 河蚌 2013-7-16 10:15
--迎接新员工的致辞 这是一个新的环境,也是你们新的开始。我觉得,你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技术立身”。 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定位,那就是技术人员。其实在社会中,技术人员,特别是IT技术人员,总会让很多人有想法,觉得这些人的做事方法很怪,与人交往的方式也很怪,似乎只会和计算机打交道。但我们得说,这就是IT人员的共性,也是我们工作中的共性,我们当然应该做好人际交往,但是,在单位中,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技术,只有技术提高了,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老员工的认可,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以技术立身”首先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你们前面曾经在公司实习过两个月,不过这次来了就是正式的工作了。工作和实习是不一样的,那个实习更象是职前培训,你们都在做同样的题目,最多是几个人分小组共同做。所以,有些人大概想着,可以晚做一会儿,等着别人做完,可以借鉴一下别人的思路,可以避免别人的错误,甚至还可以抄一下。 但是真正的工作中,是不会再让你们做相同的活的,你们每个人做的,都会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所以,每个人都在做不同的东西。这时候,你必须要自己去想,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解决问题,你想拖延一下也没法拖,拖了也没用。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有主动自觉的工作态度,才能真正地适应工作。 其次,“以技术立身”还需要的是责任感。你们以前在学校,或者在培训中,实际上,你们的工作,都是可以犯错的,因为工作的结果,只是一个评分,好的100,差的80,再差的60。这个评分实际上只影响你们自己,不会有别的用处。但工作中不一样,工作中是有风险的,你做的东西,那就是给客户用的,做不好,出了错,就意味着风险,特别是象我们做银行软件的,更是这样。 当然,你的师傅不可能直接让你的程序去运行,还要测试,但是你的师傅仍然会根据你的程序的好坏还对你进行评价。如果你做的好,那就会给你更多的活,让你担更重要的程序。而这样,你的工资也会涨上去,你的评价也会好,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公司的骨干。 “以技术立身”,其实就是指我们的前途就依赖于技术的提高。对我们这些技术人员来说,实际上前三年决定了你的一生。这不仅是指在这个公司,而是指在这个行业。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和别的人接触,大概会和二十几个人吧,这些人,等项目完了,就会对你有个认识,如果你工作特别好,大家就会认为这是一个能干的人。那么以后,当你找工作时,就可以利用这种认识。 在这个行业里,任何一个工作五年以上,还需要投简历找工作的人,都意味着失败。你工作了这么多年,肯定会认识很多同事,这些人即使走出去,也还是在这个行业里,你如果工作的好,完全可以通过他们找到工作,而他们觉得你优秀,甚至会主动联系你,给你机会。会分出三种人,一种是优秀的,谁都会要的,另一种则是一般的,你找个关系投个简历过去,人家觉得这个人还行,能够当个人使,也会给你机会,第三种则是很差的,你即使认识别人想让人家接收你,人家想到你的工作,也会找个理由拒绝。 要记着,在这个行业里,其实所有的公司在任何时候都在招人,即使是这边正在裁100个人,那边,只要你足够优秀,人家仍然会招你进来。而面临裁撤的,总是第二和三类人,尤其是第三类人,其实公司也有很多第三类人,他们在这里工作,只是大家觉得他们如果离开公司找不到工作,其实挺可怜的。 我们都是技术人员,你技术好就会赢得大家的尊重,赢得机会,成为尖子。而与此相比,其它的什么关系,就是浮云。当然,这不是说就不要人际关系,我们都会进入项目,项目里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大家一起协作,要想工作好,就要开放、开朗,特别是不要斤斤计较,要多和同事相处。我们也会提供机会让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好,今天就说到这吧,这算是我的工作感悟,也是给大家工作开始时的一个指导。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97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技术活都有风险哇
热度 33 船长阿道克 2013-6-26 08:25
技术活都有风险哇
63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老笑话第七弹——IT问题之一
热度 48 上古神兵 2013-6-25 18:23
把男友升级为老公的时候发生的BUG 技术负责人您好:  去年本人把"男友5.0"升级为"老公1.0",发现财务软件发生意外的变化,导致与在"男友5.0"版本下,运行良好的"flower"和"装饰品"应用程序的连接发生障碍。而且"老公1.0"系统删除了"浪漫9.9"等软件,并擅自把"足球11.0"或者"NBA3.0"安装进去。更糟糕的是,"沟通8.0"也不象以前那样灵活,"家务2.6"子系统渐渐处于崩溃状态。我试图用"唠叨5.3"解决问题,还是没有效果。   请告诉我如何解决此问题?   几乎绝望的用户 用户您好:   请注意,"男友5.0"是娱乐版软件,但是"老公1.0"是操作系统。请在Ms-Dos方式下,输入"c:/你现在不爱我了?"命令,之后请安装"眼泪6.2"。这样,"老公1.0"可能会自动运行"内疚感3.0"和"flower7.0"应用程序。但是如果使用过多,"老公1.0"可能会把"沉默2.5"或者"啤酒6.1"设置为缺省程序。其中"啤酒6.1"有时还自动创建"打呼噜"音响文件。请千万不要安装"婆婆1.0"或者别的"男友"软件,这些都不会给你带来帮助,甚至有可能破坏"老公1.0"。   总之,"老公 1.0" 是一个不错的系统,只是它的内存有限,所以要适应新的软件,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要提高其性能,请添加新软件,比 " 好吃的饭菜 3.0" 。
803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不怕流氓有文化 就怕窃贼有技术
热度 63 宝贝小猪 2013-6-24 23:25
不怕流氓有文化 就怕窃贼有技术
真正的高手
849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进衙门
热度 26 qiuwen777 2013-6-9 14:35
做的政府信息化工作,那么到客户现场开发,是免不了的事情,这些年去过的地方挺多,进政府的门也有好多,突然发现进门有好多类型。试述几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类型是技术人员的分类,如果是商务人员,那请出门左转。 1、最常见的是, 在守门员那签个字,说找某某,把自己的姓名,单位,身份证,联系方式填一下,然后拿个附单,走的时候,请客户签个字,出门时给守门员就ok了。 2、最严格的是: 在南方某城市公安市局,守门员和拜访单位内线电话联系后,需要出示身份证,读取身份证信息,然后现场制作一个带照片的临时准入证,贴在自己左胸前,然后过安检机,进入。 3、次严格的是: 在某要害部门,守门员和拜访单位内线电话联系后,需要所拜访单位派人下楼来接,才能进门。走的时候,也必须送,才能出门。 4、长期的进门方式: 办理单位的出入证,畅通。此 出入证在某些场合还有点福利, 一次在某铁路公司做项目,凭出入证还可以进站混上火车。 5、最牛的方式: 就是无视守门员,抬头,阔步,一定要无视,如果不幸对视了,请千万不要躲闪,面对微笑点点头,畅通。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以下可以畅通。看个人的气质和形象,如果和领导神似,那么成功率很高。我还是一个技术人员的脸,成功率,大概有一半吧,反正挡住了,补个登记就完了,不挡,就省了事。
69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我感到幸福--我对于实验技术的看法
热度 16 蜜饯 2013-5-20 10:00
我不奢望现在自己能真正成为两门以上的技术的专家 . 而今的实验科学分支那么多 , 自己数理工的基础一般 , 基本上现在能在两门技术上有自己的绝活就是我的极限了 . 但是 , 我发现能够横向了解其他技术的情况对自己思维开阔 , 科研借鉴和事业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 只要能亲自做一遍这些技术大类(比如 fMRI ) , 跟着专家讨论分析过数据, 我发现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有了大致清晰的了解。 1 , 能看懂此类文章了; 2 知道此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 不会被人轻易忽悠。 同时也知道该如何合理使用这类技术; 3 更为重要的是, 认识了专家,知道技术术语, 学会如何与他们交谈,尤其是需要时能找到人解决技术问题, 找到何作伙伴。 技术上的优势不代表科研上的进步。但是在而今的大环境下,如果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技术综合优势,取得的成果往往别人暂时无法追赶。即不用陷入撞车的尴尬, 也不太用担心评审人的刁难。 毕竟技术的优势是摆在那里,比较难否定的。基金申请,职位申请等也随之比较容易了。看看华人生物学家中升的最快的往往是发展技术的,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者,学习多种技术也锻炼了自己快速学习掌握重点地能力,让自己突破心理巢臼, 习惯挑战极限。 Last but not least, 使用这些不同前沿技术设计完成实验真爽!
个人分类: 工作随笔|746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能挣钱,是技术从业人员的最高荣誉
热度 3 gordon 2013-4-30 14:27
工业界的一个无名扫地老僧就是顶级高手,这是因为要实现一个产品并且持久盈利所需要的细节太多太多。 民国的庚款留学生,和共和国的留苏生,国家给的奖学金都要高于当地生活的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中国留学生要比当地学生富有 ,这也是中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所致。 可是到了当代,普通人没有类似的条件,听老前辈们吹牛逼 就像 看戏台上唱大戏 ,大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别太当一回事。 但是当代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人商业思想重新萌生,空气中都弥漫着 “金钱” 香甜的味道,“沙沙” 的数钞票的声音远胜 莫扎特的小提琴。 作为当代中国人,能挣钱是一名科技人员的基本素质。 easy come ,easy go ,千万别让游戏停。 Greed is Good
2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华复兴的历程(8)-本期大篇幅空间技术科普
热度 5 ademxue 2013-4-30 13:27
中华复兴的历程(8) (2013-04-29) 【兔子的黑色档案102】 话说鹰酱对于兔子科技的爆发表示严重怀疑,特么的就你那啥北大清华,在我哈佛麻省面前就是渣渣。至于更高的科技研究,他喵的全球厉害的实验室大部分在咱鹰家,你兔子哪来的基础整这样的科技爆发,你看别人三锅,给个成品给他能帮你开成废品。。。。。。 肯定是偷滴。。。。。。 要么是坑大毛滴。。。。。。 或者天下无人不通共。。。。。。 鹰酱妥妥的下了结论。 那年,几只科学鹰来到了某理工大学来旁听物理课程,一只老兔子对着下面的小兔子循循教诲:原子弹的制造与维护。。。。。。氢弹的制造与维护。。。。。 再一年,又几只科学鹰来到了某科技大学来旁听土木课程,一只老兔子对着下面的小兔子循循教诲:空间站的结构方案。。。。。。火星地表基地的设计方案。。。。。。 。。。。。。。 鹰酱:兔子你能再疯狂点么???? 【兔子的黑色档案103】 那年,鹰酱宣布金属氢有木有?把地球大宅院各家吓得小心肝乱跳的。 兔子只是宣布下某某怪物机生产成功。 鹰酱笑得很开心:兔子你真落后。。。。 再一年,鹰酱宣布核同质异能素有木有?又把地球大宅院各家吓得小心肝乱跳的。 兔子再宣布某某怪物机生产成功。 鹰酱继续笑得很开心:兔子你老了,有了三代蘑菇就不思进取了。。。 再再一年,一只老兔子走了,他走后,兔子的怪物机下饺子了,而在此之前,兔子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的怪物机。。。。。。 当鹰酱知道那只兔子当年被篡夺了炸药奖。。。。。。鹰酱不淡定了:炸药奖坑爹啊。 当鹰酱知道那只兔子当年和蘑菇兔子一起种蘑菇,却从来把自己隐藏在蘑菇兔子的光环后面。。。。。。鹰酱怒了:特么的这么只大兔子你喜爱诶就没找出来? 当鹰酱知道那只兔子主持了兔子一系列怪物机的生产,并很久以前就将怪物机以及很多东西整到一起建成了某工厂。。。。。。鹰酱哭了:尼玛,95年我们才整出来,直到02年才有那么几万颗原子我们容易么?特么的你兔子尽开挂!!!! 他是种花家的反物质之父。。。。。。 赵忠尧老先生,蘑菇兔子们的老师,默默奉献的老兔子,值得人们的尊敬 这个知道,反物质话说应该得诺奖的。反物质第四代核弹也提出来了。问题是费用太高昂,得不偿失,保存也只能用磁约束的方式,类似托卡马克原理。真的太难太难,形成一克反物质至少要50亿美元啊~ 赵忠尧是第一个在实验上观察到反电子湮灭的,安德森的实验是在两年后才做的,还是受到了赵的启发。但是反电子发现的诺奖只给了安德森。赵一直被认为是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人。 嘛,放几张老图,恩,大概70~80年代的吧,阿门。。。。。。 话说当年第一批宇航服是手工缝制的,宇航员穿上它跟赌命没啥区别。幸亏没上天…… :有计划,但看见美国的航天飞机太费钱就放弃了。但航天飞机只是上太空的一个选择,同时还要天空飞机、飞船这些计划。 这都是公开的,前面是80年代的。后面是七十年代曙光一号实验里的,有纪录片但具体未解密。其实,各位,百度有图片识别搜索功能,所以搜下便知。? 看来是我们了解的不多啊,公开的资料 http://www.shulife.com/view-6108-1.html 层主科普:论上来看,在超高压下得到金属氢是确实可能的。不过,要得到金属氢样品,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尽管目前还末把金属氢拿到手,但理论工作者推断,金属氢是一种高温超导体,是高密度、高储能材料。   已掌握的超导材料大多需在液氦(-269℃)冷却下使用,这使超导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金属氢的超导临界温度(即体现超导性质主最高温度)是-223--73℃,能够在液氮(-196℃)温度下使用这将大大推动超导技术的发展。   由于金属氢是高密度材料,用它作燃料,火箭的体积和重量都会大大减小,航天事业将因此而产生巨大的飞跃。   和化学家不同,天文学家将氢和氦以外的一切元素统称为金属。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气态的氢也可以成为电导体的金属氢。以木星为例:最外层是1000公里厚的气态分子氢,再往下是24000公里厚的液态分子氢,再往下是45000公里厚的液态金属氢。 【 兔子的黑色档案104】 话说从秃子开始,小受就没忘记过种花家,早岁就知兔子奸,北望兔子气如山。小受从来就没有忘记反攻这东西。好吧,兔子你文雅点,摆摆大炮就算了,你特么不要老摆那么一票二踢脚好么?动刀动枪多不好呀,玩点文明点的嘛。 于是,小受的蝙蝠侠飞了过来,被竹竿捅了菊花。 小受不淡定了:特么的兔子咱屡败屡战行不行? 兔子:亲,再来哦。 于是,小受的兰博跳了下来,被民兵兔围观了。 小受怒了:他喵的兔子咱战个痛快。 兔子:亲,战五渣哦。 于是,无数的小秃子化装成了兔子溜进了种花家。 然后,没然后了,60年以来,3000多秃子销声匿迹了。 小受哭着打滚:他们是殉职,他们全被兔子弄死了。 兔子:。。。。。。 兔子:殉你妹啊,你特么的你这几千号人还不赶紧弄回去,他喵的天天领我的救济金。。。。。。 各种潜伏过来和渗透过来的湾湾特务,按照湾湾的说法有3000多人殉职,但是其实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抓了之后关了起来。现在他们在湾湾算是以身殉职的死人了,死活不认的——我抚恤金都给你发了你就别回来了。 【 兔子的黑色档案105】 话说大毛对兔子怨念也是很深的,好嘛,这西伯利亚移民就算了嘛,那好歹曾经是你的地盘;这二、三、四。。。。呆毛都跟着你走就算了嘛,毕竟你小钱钱多。可尼玛你不要我卖你啥东西你就山寨啥东西好不好? 特么的卖个AK结果现在全世界都是56。 特么的卖个现代附送点花岗岩结果兔子整出了专治白头鹰。 特么的卖个S300回过头就出来个红旗15,他喵的那个现在藏着掖着的红旗19是咋回事? 等等等等,简直就是罄竹难书,最过分的是我卖个27姬你整个11姬,卖个30姬你一样山寨了,可尼玛我卖三锅的30姬你他喵的也能山寨出来了。。。。。。企鹅都没你凶残。 那年,兔子屁颠屁颠的来找大毛:亲,我想买你的S400,顺便送几架35姬嘛。 大毛:滚。。。。。。 兔子:爱卖卖,不卖滚!哥特么的都快看不上了,等过两年哥自己弄一票35姬白菜价卖鹰酱去。。。。。 【我也来唠叨下3】 唠叨下。 恩,刚刚有兔友告诉俺最近的料不新鲜,我也想了想,好嘛,原因如下。 第一,资料量很大,老实说咱也不懂兔友们爱看啥,SO,欢迎兔友们点菜,话说咱打算最近偷偷懒修整下了,可节操啊。。。。; 第二,其实很多东西都存在重复的。比如坑猴子坑脚盆鸡坑鹰酱,成天撞船就没意思了,我只能尽量挑拣点兔友们不了解的说,但新的问题又粗线了,这货扔出来了可兔友们不相信啊。比如之前咱说过的兔子的三年专治海贼行动,这可是兔子AV台宣布的东西,然后试问一句哪家的海贼们会有驱逐舰护卫舰的?好吧,还有兔友们怀疑,从80年代开始,兔子的专治白头鹰系列就专门拿猴子的巡逻艇练手了,回头愿意的话可以去图书馆搜索下资料。 第三,其实很多东西不需要兔子去宣布什么,只要根据现有资料去推断,那么很多东西就能推算出来了,咱在前面的科普篇也提到过情报分析,话说就真没兔友们注意么? 第四,很多东西,咱不能光明正大的点出来,咱写作水平有限,尽可能的将一些漏点隐藏在段子里了,正如今天更的,话说就没人吐槽兔子把三锅的MKI给山寨了么???难道我非要告诉兔友们兔子只要把27姬修整下,换点东西就能整出35姬么??? 第五,有些段子咱写出来只是想兔友们去了解些东西,比如昨天更的赵老先生,当时咱写这段心情真心难过,同样为两弹元勋,为兔子的蘑菇诞生奉献了无数,直至兔子的四代蘑菇,鞠躬尽瘁,却没有如同其他几位前辈那样耀眼的光环,真正的无名英雄。。。。。。话说有几位兔友去真正了解过??? 所以,不单兔友们光看爽就行了,疯狂的兔子下面,有多少小兔子为此耕耘?为此奋斗??? 以上。 层主干货:军训的时候来了几个牛逼哄哄的军官给我上理论课…我是外院嘛。都是妹纸,乱哄哄的没人听…记得某天一个军兔姐姐不理会下面的乱哄哄很淡定的讲兔子的导弹问题…说兔子的蛋蛋是很跟得上潮流的…指哪打哪各种如宠物宝贝般各式功能的蛋蛋…说…有一种…对付ww机场,在开战时破坏机场让飞机无法起飞用的…开始是打过去炸个小坑…ww可以快速填上…后来兔兔的蛋蛋可以在跑道上来个更大的…ww笑了…填的快点呗~~!再后来…兔子们搞出一种蛋蛋打过去直接往土里扎,根本不爆炸!!在地面上鼓个大包出来…挖还不能挖…挖了就炸!!…我兔的智商那真不是盖的…这才是凶残啊有木有………犹记得那节理论课…全班那叫一个安静……~我兔威武~ 层主干货:我们上军事理论的时候,是海军退役的某位上的...说的是他们当年在船上观摩中国试验反舰导弹...而且还不是发射船,是标靶旁边的那艘...他说当时看到反舰导弹在头上转来转去的时候连跳海的心都有了... 【兔子的小科技1】 好吧,最近兔子一直在争议兔子的航妈是上蒸汽呢还是上电磁呢?咱只能说,啥最适合兔子现在用的就上啥,好高骛远不是兔子的风格,至于说啥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的技术难度,亲,鹰酱50年前就有了,难道兔子还整不出来么???有点自信好不?当然或许有敏感的兔子注意到了武汉的水泥航妈上的某些东西,咱就不多说啥了,下图是07年的,图小,见谅。。。。。。 【兔子的小科技2】 最近兔友们也在追问兔子的空天问题,总觉得那轰六挂着得某东西不靠谱是吧?毕竟只是停在机场上的,怀疑是必然的,兔子的空天嘛,分为有人和无人两大项目,至于咋整的,咱就不多说了,话说70年代兔子就开始了宇航员的培训。。。。。。上个很久很久以前的图。。。。。。 【兔子的小科技 3 】 好吧,很多兔友关心嫦娥,话说理论上鹰酱几十年前就登月了,这兔子那么久了才奔月,起码落后 50 年啊,可为毛兔子的嫦娥让鹰酱脸都黑了呢。。。。。。至于啥不能说的秘密咱就不讨论了,毕竟某些东西到时候自然会揭开的。咱说说嫦娥一号的表演。 由近月点飞到距离月球只有 15 公里的高度。 再由 15 公里的地方飞到距离月面 100 公里的高度。 再从 100 公里的高度飞至 200 公里的高度。 再从 200 公里飞至 15 公里然后又飞至 100 公里,最后,缓冲式撞月。。。。。。 一曲华丽丽的华尔兹。。。。。。 或许有兔友不明白,稍作说明。 当时嫦娥速度为 9 公里 / 秒,由 38 万公里外的兔子进行控制着进行各种舞蹈。 话说鹰酱 GPS 才 2 万公里高度。。。话说嫦娥跳这舞蹈跳了一年多。。。 这涉及到传感系统。。。伺服火箭技术。。。遥测技术。。。电池电源技术。。。 鹰酱脸都黑了。。。。 补张当时的某图。。。。。。 【我也来唠叨下】 4 ? 纯唠叨。。。。。。 有兔子私信我说啥 GZ , JY ,五毛,自干五啥的。。。。。。咱只说一句,爱咋分咋分,别扯我。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SO ,或许本人有些时候在 JY 眼里是五毛,有些时候在五毛眼里是 JY 。。。。。。 一是定位问题。 首先认为自己是兔子的,不管你是 JYGZ 五毛都好说,都一家人,一句话,咱们是大同小异。话说某年几哥们在争论,左右争得面红耳赤,结果一个棒子非要插进来发表高见,一 JY 一口唾沫:咱自家人的事你 JJYY 个啥,哥好歹是 PARTY 的人,信不信专治了你。然后直接往死里锤。。。。。。 然后认为自己不是兔子的,就算你是 JYGZ 五毛乃至自干五,请出门左转,本质决定了一切,求同存异?话说那年某轮子来给我们一哥们普法,说啥求同存异,二话不说直接往死里锤。。。。。。 二是 ZZ 问题。 不是说不能扯这东西,而是扯了有啥用?比如某系,一群酸儒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各种骂骂咧咧的,结果回过头还得对兔子发的奖金感恩戴德的;话说某新现在经常各种被人痛骂,可有谁记得那年北大某新的演讲??? 咱一直认为,尤其在 14 至 20 岁这个区间,这个时间段,吸收知识,了解各种理论,以及理解毛概马列之类最方便了,过了 20 岁形成固定思维就需要慢慢去修改了,多听多看多学习多了解,谨言慎行,而不是自己认为是啥结果事实和自己预想的所不符合就 balabala 的发表一通言论,等过几年突然自己回想起这些的时候会不会认为自己脸都丢到太平洋去了呢? 三是兔子自家问题。 诚然,种花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成就而选择性忽略这些问题;但也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忽视那些成就。还是一句话,多了解,多观察。 媒体都有这个调调,不惊人无法吸引人眼球。同样是命案,标题为 “ 某小区发生一刑事案件, 1 人死亡 ” 比不上 “ 惊天命案, 1 人被残杀于家中 ” 吸引人吧? SO ,最近炒得热火的啥医患啊之类的,的确有,可不要光看某些一面之词。就比如某 8 毛钱的案子,话说这媒体都选择性失声啊。 如果说本身就带着主观臆断去揣测,那么再怎么样都无法客观起来。比如那年某检察官被爆出几十万家产,结果一片激情愤恨,最后呢,别人是卖了器官换来的钱。。。。。。 当年一哥们的话来说就是:不要成为鹰犬。一群人就傻眼了,这尼玛赤化分子要闹哪样??? 眼看就要被人道毁灭了,赶紧解释:因为你不理性去看待事物,很容易走向偏激,然后,不管你是土狗、哈士奇还是藏獒,都成为了鹰酱手下的犬。。。。。。结果还是被锤了一顿。。。。。。 咱来兔吧的理由不是为了干货,而是觉得这吧理性,不管 16 岁的,还是 46 岁的,能够坐下来一起讨论点东西,这就是兔吧吸引人的地方。 SO, 私信我的兔友们,欢迎点菜,至于要讨论点啥,请理性的讨论,扣帽子啥的就算了。 以上。 恩,或许有些写过界了, 85 觉得不合适就爆破了吧。 【兔子的小科技 4 】 好吧,很多兔子对于兔子的心脏病久久不能释怀,话说这运 20 都飞了,这 SF-A 都泄出来好几年了,理所当然的,用一兔子的话来说,还是出来得太早了,多藏几年不更好。。。。。。 至于 20 姬,咱就不说兔子把 AL31 的核心机给整回来了,也不多说兔子从某个角落整来了 117S 的核心机了,更不用说拆了鹰酱几百 G 的硬盘了。。。。。。 只说一项,起飞重量 35 吨以上,这 AL31 和这 117S 乃至 F119 都得跪了。。。。。。 SO ,咱就不多说啥了。。。。。 补几张图,兔子某两款发动机。。。。。。 18 吨以上以及矢量。。。。。 【兔子的小科技5】 恩,也有兔友对于兔子最近玩二踢脚的举动很感兴趣。啥某地区UFO的报道咱就不多说了,这KKV玩多了以后兔友们就会习以为常了的;这过程如何丧心病狂咱也不多说了,兔子漏了很多东西出来。只说一些东西。 兔子说某超期服役导弹。。。。鹰酱:尼玛党费21已经多到当靶弹了么? 兔子说拦截弹发射间隔有162S。。。。鹰酱:特么的发射到关机需要120S以上,关机后雷达才能确定弹道,你特么30S多就拦截弹飞上去了,你天顶星么? 兔子说拦截弹是S300兔子版。。。。鹰酱:你敢不敢在9面前加个1字?哪家的S300能打700km的高度?他喵的当我不知道你那防空导弹可以兼职发射100KG的卫星。。。。。 恩,这些都不是重点。 鹰酱:小样兔子,还想忽悠咱,不懂哥妥妥的监控着咩。。。。。 兔子:你所谓的DSP第一代天基导弹预警系统貌似监测不到这个吧。。。。。这次动用了好几颗第二代哦,位置原来在那里啊,难怪咱肿么都找不到,亲,你暴露了哦。。。。。 鹰酱:我恨兔子。。。。。。 咱只说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SO ,没必要争执。 话说某年某论坛大佬说南方不可能部署 99, 结果第二天轰隆隆的开了一票的车皮过来。。。。 话说某年某论坛另一大佬说 10 姬最多生产一个中队,结果现在天天头上再也见不到 8 爷的身影。。。。 话说某年某论坛再一大佬说党费不可能打航妈,结果党费 21 满天飞。。。。 亲,你们是局座么???? 至于说咱初中生,话说我真的很想回到 14 年前刚上初一的时候,少看书,保住眼睛入伍去。。。。。。终身遗憾。。。。。 【兔子的小科技 6 】 其实说起那年兔子和白象的相互板砖,兔子真心说是郁闷坏了,尼玛坦克上不去啊,好歹兔子也是师从毛熊大规模装甲兵团作战是颇有心得的啊。虽然最后兔子硬是用双脚把三锅撵得嗷嗷叫,还占了块地儿,表示,从这里出发一个俯冲可以到新德里,还不用加燃料。。。。。。特么的新德里面前那么一大块平原,咱坦克要是能上去。。。。。。兔子各种耿耿于怀。 所以,超级小气包的兔子经常折腾点东西出来咱就不多说啥了。 大毛十分恼火:兔子你把 99G 拉上去干嘛?特么的还百多辆,尼玛三锅知道了得找我要 T95 了,我还卖不卖 T90 给三锅了???? 兔子一脸无辜:那是 59 。。。。。。 恩,补张图,兔子某可以用直升姬吊着走的轻型坦克。。。。。。 【兔子的小科技7】 很多兔友们对于常规武器的概念嘛,鹰酱汉斯猫技术是杠杠滴,价钱也是直线上升滴,大毛稍微便宜点,技术马马虎虎。至于兔子嘛,看到一票的56,,107之类的,许多兔友就在叹息,专卖没技术含量的便宜货。。。。。 其实兔子很多武器很逆天的,然后价格也很逆天。。。。。 80年代法老要买雷达,本来要找得鹰酱,可那时因为所罗门的事情两家正闹别扭,毛熊那时又不靠谱,于是异想天开的找了兔子买雷达去,兔子二话不说就整了几套雷达过去,价钱嘛,打个7折,马马虎虎三倍毛熊的价格。 法老想死的心都有了,怒骂兔子:你特么会不会做生意,就你那技术含量还卖3倍价格,特么还不是软妹币,是绿币。。。。。 鹰酱:被坑了吧,活该,让你不买哥的东西。 随后,法老和鹰酱演习,法老很没有信心的告诉了鹰酱兔子雷达的参数。。。。。。于是,为了表示兔子的东西没好货,鹰酱电战姬含情脉脉的对着兔子的雷达唱了10个小时的歌,兔子雷达表示毫无压力,连点雪花都木有。。。。。。 然后,没然后了,法老赶紧找兔子继续买,这回兔子不打折了。。。。。 至于某些5倍大毛,3倍鹰酱的装备就不多说啥了。。。。。 鹰酱:特么的兔子你确定你卖的是雷达么???? 恩,补张图。。。。。 听说过这事,鹰家针对我们的信号专门干扰竟然没事。可是只是某些雷达啊,你看九十年达被鹰家各种调戏~ 现在呢,兔子还不是看着牛牛的45型驱逐舰那科幻的一体化桅杆......那技术拿到该有多么甜啊~~~~~~ 恩是滴,前面咱也对被鹰酱调戏的事做了说明,话说得感谢鹰酱的陪练啊。。。。。以至于现在兔子的电战装备十有八九都打上了反鹰的内部结构。。。。 【兔子的黑色档案106】 话说那年,白象同学飞机摔多了很不淡定,尼玛大毛的东西就是不可靠,还吹嘘经久耐摔,赶紧找大毛要个说法。 大毛:爱买买,不买滚。 白象同学怒了,果断给大毛差评,然后找高卢鸡去了,这幻影姬挺不错呀,咱一直用着不赖,这阵风姬看起来也挺可以的啊,虽然比咱的光辉姬差点点。各种摇摆不定。 高卢鸡脸都憋红了:得了,三锅你就别犹豫了,赶紧买吧。 那天,一架幻影姬飞到某嘴炮地区,摔了。 又一天,又一架幻影姬飞到某嘴炮地区,又摔了。 再一天,又两架幻影姬飞到某嘴炮地区,再摔了。 白象:得了,咱还是去找大毛买吧。。。。。 同样是那年,兔子见到大毛。 兔子:亲,飞机买得咋样。 大毛:kuma,托福托福,生意兴隆啊。 兔子:那KS172木有问题了吧? 大毛:kuma,没问题。。。。。 兔子:那野牛你就不阻拦了吧。 大毛:kuma,不阻拦。。。。。 兔子:那1000台FC用的,白菜价哦。。。。。 大毛:你够啦。。。。。 兔子和大毛握手告别,大毛的东西掉了出来,上面写着布拉莫斯。。。。。。 兔子:亲,你的节操掉了。。。。。 大毛拍拍兔子的肩膀:是你的节操掉了。。。。。 然后,没然后了,白象的灰姬还在摔。。。。。。 白象:为毛我总觉得我在坑里啊。。。。。 嘛,兔友们说P的图,咱先表示抱歉,真心没注意,直接从图库里抽的,SO,我补张95年的图。。。。。 层主科普关于R本从中国黑走的技术   此时美国IBM为了商业利益,停止了通用大型机研制开发。转入“家庭计算机计划”就是现在pc机。而中国,日本依旧在走计算机大型化道路。但是这里要说明的事,中国当时硅半导体科技研发,硅晶元的制造,都是与美国几乎同步的。他不选择走计算机家庭化,是完全根据他自身国情考虑。当时即便在美国一台最新的8008或者8086系统售价也在2000美金。是极其昂贵的。对于当时中国社会所谓“万元户”时期,这是很难接受。因此,中国果断选择了大型机计划即863工程的1代长城(曙光最早前身)。   而日本,此时无论技术,市场。都可以基本与美国同步。但是,一贯自大的日本人,感觉自己在大型机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亚洲。因此,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始大型机算计研制。但是,在设计研发中,诸多技术难题至使日本感到难以前行。而美国为了达到早期的技术垄断,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误导日本大型机发展。阻碍其象XL大型集成电路发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80-83年。中国自己已经完成长城1代大型机,以及曙光1号巨型机的制造与研发。当时的,中国人因此刚刚改革开放,非常想得到自己与国际高科技技术的行业内标准相差的距离。生怕自己在进入“闭门造车”时代。 1982年长城2号大型计算机及其重要的技术资料,被那时天真的中国带到了“纽约国际科技博览会”“东京新技术交流会”。中国人那时第一次“出家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技术壁垒,并且采取中国人一贯的“自卑弱点”。低着头走进所谓国际科技殿堂。在东京,日本专家发现中国计算机技术遥遥领先他们时候,十分丑陋的以所获的美国诸多学术资料,来对中国人进行科技欺诈。所谓“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但是在美国,美国军方对中国大型机算机技术高超,给予了十分高度的关注。在二者几乎同时代将进入亿次计算时代,美国军方感到很大压力。但是,美国人思维不同于亚洲人,直线化,单一化。尤其在科技领域。有点刻意古板。所谓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国希望与中国秘密制定“高级计算机技术协议”来控制这种技术流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这些华约国家。但是,中国没有答应。   日本,则是借此次交流会机会,于第二年所谓“自行开发大型机算计系统“昭和1”当时,日本精密加工的确比中国好。因为日本外观漂亮,不像中国的“土气”令中国专家们一度放弃了长城和曙光。1984年初863计划全面开始之后,由于当时北京政府和邓小平的强制下,该计划才没有被呃令下马。但是,中国科学院递交的报告称:长城,曙光,由于技术相对于西方国家,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建议作为民用。多么愚蠢的举动!无偿出卖了自己最先进的科技,而且还把自己骂得一无是处。这就是中国人最大的悲哀。但聪明的中国人很快明白过来了。   而日本,此时无论技术,市场。都可以基本与美国同步。但是,一贯自大的日本人,感觉自己在大型机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亚洲。因此,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始大型机算计研制。但是,在设计研发中,诸多技术难题至使日本感到难以前行。而美国为了达到早期的技术垄断,因此以科技交流形式,误导日本大型机发展。阻碍其象XL大型集成电路发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80-83年。中国自己已经完成长城1代大型机,以及曙光1号巨型机的制造与研发。当时的,中国人因此刚刚改革开放,非常想得到自己与国际高科技技术的行业内标准相差的距离。生怕自己在进入“闭门造车”时代。 1982年长城2号大型计算机及其重要的技术资料,被那时天真的中国带到了“纽约国际科技博览会”“东京新技术交流会”。中国人那时第一次“出家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技术壁垒,并且采取中国人一贯的“自卑弱点”。低着头走进所谓国际科技殿堂。在东京,日本专家发现中国计算机技术遥遥领先他们时候,十分丑陋的以所获的美国诸多学术资料,来对中国人进行科技欺诈。所谓“你们的长城早已是十分落后的产品了。”但是在美国,美国军方对中国大型机算机技术高超,给予了十分高度的关注。在二者几乎同时代将进入亿次计算时代,美国军方感到很大压力。但是,美国人思维不同于亚洲人,直线化,单一化。尤其在科技领域。有点刻意古板。所谓一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国希望与中国秘密制定“高级计算机技术协议”来控制这种技术流入“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这些华约国家。但是,中国没有答应。 【我也来唠叨下5】 节操粗线了。 总有兔友总在疑问,好嘛,我真心有点恼火了,疑问之前请先看完我所写的东西,为了避免含糊不清,我很多地方已经指出了消息来源?翻墙行不?或者搜索下进行论证好不?兔子从来就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各种软弱。。。。。不要成天听某某大佬言论,或者潜意识就把鹰酱当最高。。。。。 我开这个帖子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想兔子们多去了解多去观察,兔子不透明么?兔子只是从来不会用鹰酱的口吻去宣布自己发明了啥大杀器而已。 兔子的论文问题,好嘛,种花家是存在各种论文借鉴抄袭的现象,但是不要就此下定论了,这《自然》之类的科技刊物那么好忽悠的咩?鹰酱牛牛汉斯猫之类对于兔子的论文可是审了又审的才刊登的,还能滥竽充数不成?这可是鹰酱公布的第二。。。。。 电磁炮问题,好嘛,对于鹰酱发的视频居然也有人在疑问这应该是大毛的吧。。。。。。好吧,可以去百度搜索下兔子电磁炮的早期型号,貌似网上应该有不少的图,几个巴掌大的线圈加个导轨,上面放颗几十公斤的炮弹。。。。。。请问,就这样能有多大的焰火???特么电火花都没多少。。。那张截图的滚滚浓烟请问是选择性无视了么???好吧,有人说兔子爱胡说,鹰酱满赛,那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是大毛的分析报告。。。 再说四代姬的问题,咱只问一句话,爱抚娘娘快还是导弹快?打个比方,7姬和爱抚娘娘相距300公里,两枚超远程空空导弹打出,7姬转头闪人,你爱抚娘娘还得先跳段兔子舞才能继续前进或者撤退。。。。。。而且,真当鹰酱的标准是金标准了啊???咱为什么很欣赏兔子7姬,就因为小机动狗斗相当彪悍。。。。。 那关于兔子的工程用激光测距仪5000~20000公里精度达到3~5厘米怎么看?这是民用的。。。。 那关于兔子的前卫导弹敢说击落巡航导弹怎么看?这是官方八股说的。。。。 好吧,我承认真心火气大了,最后说一句,如果你是兔子,欢迎讨论指证,如果你不是兔子,请出门右转。。。。。 【兔子的小科技8】 其实鹰酱GPS是相当强大的,民用级定位以米级来计算,用来引导导弹啥的完全没问题,至于军用级定位可以达到毫米级,妥妥的高科技啊。 而且鹰酱的肚皮也不是白的,果断黑了欧萌们的伽利略,服务密码拿到手上。。。。。。表示你伽利略将成为GPS附属系统。。。。。。 然后兔子呢,恩,现在有了北斗好多了,至少不怕导弹被人干扰了,搞个工程定位也不用收费了,那以前怎么办?难道真要送那么多软妹币给鹰酱? 这完全不符合兔子对小钱钱只给进不给出的恶劣习性啊。。。。。。 终于,在06年兔子某大桥的工程建设终于把关键给漏了出来。 兔子很久以前就开发了某信号接收机,做到了毫米级别的定位,等等,KC先别起火,咱们的北斗那时还没几颗在天上飘,没那么逆天。。。。。所以,咱么接收的是鹰酱GPS的军用级定位信号。 话说8颗卫星的同时定位服务,非常周到和享受,有时还需要十几颗卫星的全方位服务,当然,谁特么说要收费的?这是免费网游好不好? 鹰酱脸都黑了。 然后,没然后了,兔子的北斗开始猛上天了。。。。。 鹰酱:兔子你还我钱来。。。。。 嘛,突然接到电话,得当炮灰去,要是晚上我活着回来的话,会接着节操的。。。。。 走前上图。。。。 层主干货:借楼说点事吧 本兔空8军前气象兔。。。每天就是观天。记录数据 保障飞行。。一次无聊 和老兔聊起我们的气象资料都比较准确 就大大的赞赏我家的气象卫星。。谁知老兔一脸不屑。。 只说了一句我们根本没用自己的 是白象家的 白象家的。。。那是我就知道我兔腹黑啊 【兔子的小科技9】 其实兔子在种花家后院小池塘横行霸道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的,这点连鹰酱的海岸警卫队也得跪。。。恩,咱就不说那正在建的万吨渔政了,也不说那动不动就破冰的某船了。。。很多时候咱兔子拉出来溜达的渔政船就和渔船差不多的大小,很多兔友都表示这威慑力不够,这尼玛猴子经常护卫舰驱逐舰的出来,你这渔政才那么点吨位会吃亏的啊。。。 话说很多年前兔子光明正大漏出来的东西说明了一切。。。。。 哪家的渔政船特么的装火神炮的啊? 哪家的渔政直升姬特么的是武直的啊? 哪家渔政船上面还放大飞的啊? 兔子:这是渔政,这特么绝对是渔政。。。。。 恩,补几张图。。。。 【兔子的黑色档案107】 话说进入新世纪后兔子就有了一个很恶劣的嗜好——打卫星玩,今天激光烧烤两颗,明天导弹爆破两颗,总之,不打不开心,玩完自己的就去玩别人的。。。。。。 兔子总是一脸谦虚的表示:咱还是发展中的,这威力不够啊,总都是没办法干净利落把卫星打夏利。 于是,兔子继续打卫星不亦说乎,可还是老样子,卫星每次都碎成一片的渣渣,不像鹰酱那样,火光一闪,毛都没了。鹰酱看到了,表示,兔子你就一战五渣。 那年,国际空间站差点和一块钢板亲密接触。。。。。 再一年,鹰酱某中继卫星被一块钛合金残渣削掉太阳能电池板。。。。。 再再一年,鹰酱每次发射卫星都要选个黄道吉日。。。。。 然后,没然后了,鹰酱哭了。 鹰酱:兔子你能告诉我成天在我头上飘着的那一大堆太空垃圾是怎么一回事么? 【兔子的黑色档案108】 话说进入新世纪后,脚盆鸡就挺郁闷了,尼玛你兔子隔三差五的就扔艘潜艇过来溜达,溜达就算了嘛,水底下过咱当着没看见就好了,可特么的兔子每次都是大摇大摆的浮起来通过某海峡,顺手再升个旗,兔子你是打算发动自古以来么?? 那年,兔子一艘潜艇又光明正大的路过某海峡,脚盆鸡不淡定了,特么兔子你够啦,当我好欺负么,果断一艘春潮拉出去。 然后,脚盆鸡郁闷了,尼玛,兔子水里还有俩。。。。。。 再一年,兔子又一艘潜艇光明正大的路过某海峡,脚盆鸡怒了,喵了个眯的咱潜艇金贵着呢,不小心发生点啥意外咱哭都来不及,针尖对麦芒神马的才不是咱的风格,于是,果断两架P3C飞了过去,这回,兔子你尾巴长不了了吧? 然后,没然后了,刚飞到地头P3C就响起了LOCK-ON爵士乐。。。。。 脚盆鸡哭了,尼玛,兔子潜艇装了防空导弹。。。。。 兔子:特么的我会告诉你咱是三弹上艇么??? PS;有电的感觉真好。。。。 恩,放图。。。。 【兔子的小科技10】 恩,看到很多兔友提到兔子到处整点太空垃圾肿么办?对兔子会有影响肿么办?一兔友漏出来的每次发射前来个清场咱就不多说了。。。。一兔友漏出来的兔子卫星的轨道选择很有讲究的咱也不多说了。。。。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是兔子制造的垃圾大部分都喜欢去鹰家上空溜达。 某年兔子某卫星突然遭遇了特情,一大块疑似“空间垃圾”的东西准备直接往兔子卫星上撞,鹰酱笑得很开心的准备看兔子笑话,兔子果断的闪避+疾跑。。。轨道高度误差小于4米,偏心率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三,碰撞概率降至10-7以下。。。鹰酱脸都绿了。。。 当然兔子最喜欢玩的一招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于是,也在那年,兔子风云二号E星移动到D星的位置,与D星组队,表示双星组**测气象。。。而C星则移动到E星的位置,表示做点力所能及的观察气象工作。。。鹰酱脸都黑了。。。 恩,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当初兔子告诉鹰酱风云二号只有2颗。。。。然后风云二号A、B、C、D、E、F、。。。。。话说风云二号C星最初使用寿命3年,到今天已经超期服役5年了。。。。 鹰酱:兔子你说风云三号只有2颗?2颗?2颗? 恩,补图。。。 【我也来唠叨下】 6 ? 随意唠叨下,最近挺累, SO ,所以,这第三更就随意磕叨下了,亲们也可以讨论下。 最近兔子和脚盆鸡各种嘴炮,兔子一片喊打喊杀声,当然也从来不缺少把脚盆鸡当爹妈的人。 咱就说下脚盆鸡的蘑菇问题,嘛,脚盆鸡拥有不错的铀浓缩和提炼技术,而且这技术也拥有了 30 多年了,那么,脚盆鸡有蘑菇了么?话说其中有一项技术脚盆鸡迄今没有突破,就是 2 次核子裂变技术,即核子爆炸转换元素。用鹰酱 05 年的分析报告来说,脚盆鸡最少得 35~40 年才能取得突破。。。。。。再套用鹰酱的一句话:宁可卖给脚盆鸡 1000 颗 MK88 ,也不会卖给脚盆鸡一份研究报告。。。。。。 脚盆鸡的民族特性是学习而不是创新,况且,一但脚盆鸡拥有了蘑菇牙,第一个要解决的目标不会是兔子,而是鹰酱,而鹰酱估计会第一个蘑菇了脚盆鸡。。。。。。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棒子一样喜欢叫干爹的。。。。。。 那脚盆鸡的军事实力咋样呢? 90 式坦克看起来很凶猛,可那造价连鹰酱都得跪,特么的连阿琼都敢说一炮打爆他弹药架; F2 看起来很先进,可妥妥就一石榴姐的翻版,特么的还是猴版;这苍龙级看起来很彪悍,可综合数据一整出来就一基洛级水平。。。。。。没错,脚盆鸡走的是精兵路线,可有个很严肃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完整的自主军事工业生产体系的最终能整出啥东西?这地球大宅院只有三家成天在那里叫嚷嚷个不停的家伙全套拥有这体系。 香蕉坡够精兵吧?特么的连爪哇猴都敢和他叫板,没鹰酱罩着立马就会被抹掉。。。。。。 至于高科技,咱就说一个,比如生物技术,脚盆鸡是领先的,以至于领先到要整穷人的蘑菇蛋,然后,兔子摆了一票的党费,大毛熊姬飞过来溜达,鹰酱航妈开进广岛。。。。。然后,就没然后了。。。。。 SO ,领先的地方呢,不是独家才有的,大家都在玩着。。。。。至于脚盆鸡忽悠兔子的技术,脚盆鸡硬闯鹰酱的实验室,脚盆鸡劫持大毛的小熊,这些咱就不多说了。 用一哥们的话来说:脚盆鸡脖子上始终拴着条链子——链子的那头是鹰酱,面前有只兔子举着菜刀,背后有头熊在烧水。。。。。。 【稍微总结一下 23 】 问天篇 2 前面说过,兔子在太空科技方面是咄咄逼人的,啥太空非军事化,啥太空和平利用,先别说兔子没签的纸就是厕所里的米田共,就算签了也还是厕所里的纸。。。。。 SO ,兔子在太空里可是肆无忌惮。。。。。 嫦娥计划兔友们都懂,夸父计划兔友们也都知道,咱就不多说了,兔子都是妥妥的民用工程。至于新月工程兔子 08 年兔子告诉地球人也是民用工程,只是偶尔可以当离子炮用而已。。。。。。 空间探索嘛,云贵某地皮儿正在建设的 500 米射电望远镜咱就不多说了,经常兔子没事干整点摄像头扔上去对着黑咕隆咚的太空偷拍咱也不多说了,话说兔子现在经常说小行星带某某星被兔子发现并成功命名,嘛,这个鹰酱都没话说,可兔子为毛你命名的小行星都是富含各类金属元素的,剩下的你都不爱命名。。。。。。鹰酱百思不得其解。。。。。。 至于神舟,神 7 出舱,顺便放个小卫星在旁边做保镖许多兔友们都想到了很多东西,至于与天宫对接啥的兔友们都明白。可有个很严肃的问题是,不载人的神舟干啥去了?嘛,地球人说 g 射线观测最大的探测器平均一天能检测一个,特么的兔子神舟某号运行几天时间观测到 165 次 g 射线暴触发事例的精细时间结构和能谱,这概率可以买彩票了;至于神舟某号装载了空间多工位晶体生长炉,进行了某些金属的空间制备;神舟另某号进行了某些生物科学实验,合成了某些东西。。。。。。咱就不多说了。。。。。恩,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上面是没人的,特么的一堆的机械手。。。。。亲们,想到了啥? 还有就是天宫,话说天宫在天上飘了很久了,这神十还不知道啥时候上去呢,兔子那时告诉鹰酱,这天宫设计寿命只有 2 年。。。。。。 兔子在空间领域是属于醒得早,起得晚,虽然从 863 开始猛砸小钱钱,幸亏有无数的航天兔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和预研,才让兔子今天能够快跑起来,特么的 72 年兔子就研制了类似鹰酱的双子星座,代号 —— 曙光。。。。。。 PS: 那年毛熊蘑菇卫星坠落兔子布下了 30 多个防御阵地,鹰酱说其中至少 4 个激光阵地咱不多说啥了,现在距离那时已经 20 多年了。。。 再 PS :有兔友对于兔子的北斗表示疑问,总以为 GPS 比较彪悍,话说 05 年北斗 1 才实验,一科学兔接受采访时谈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了四个字:后发制人。。。。。。结果鹰酱开始发展 GPS3 ,兔子开始了北斗 2. 。。。。。。 再再 PS :某年白象雄心勃勃的向地球人宣布要赶紧登月,然后兔子 5 天内连射 6 星。。。。。。就没然后了。。。。。 最后 PS :特么的不 PS 了,又一大版的。。。。。 上图。。。。。 近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启动“220吨级氢氧发动机”预先研究工作,该型发动机将用于重型运载火箭。   “220吨级氢氧发动机”是一种大推力发动机,它的推力是现有“大氢氧发动机”推力的近四倍。该发动机在大尺寸复杂曲面精密成形、精密数控加工、多种焊接技术、部组件装配试验、特殊表面涂层、超低温密封件等多项技术上,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性要求,推力室、发动机喷管、阀门、涡轮泵等一系列关键零件制造技术需要研究突破。   目前,该公司已多次就有关分系统与设计部门开展研讨和技术交流,了解了总体及重要组合件的设计方案、技术难点、工艺特点、关键制造技术重点等,并围绕发动机阀门、涡轮泵、推力室等关键产品设计初步方案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后续,该公司将围绕关键产品的关键技术、重点关键产品研制深入分析,优化制造方案,继承成熟可靠技术;同时进行必要关键设备调研和实施技术准备,进行关键件工艺试验和研制。 层主科普:   叶永烈揭秘:30年前的航天员训练   ( 2008-09-24上海《解放日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航天员了!”接受本报专访时,著名作家叶永烈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即将随神七上天的航天员,与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一样,都是来自1997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后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这批航天员,共有14人。   难道这批航天员之前还有更早的?叶永烈回忆说,1979年,他在科教电影制片厂当导演,接到任务拍摄科教片《向宇宙进军》,第一部《飞出地球去》,第二部《卫星的应用》,第三部就是《载人航天》。在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意下,拍摄第三部时,摄制组进入了神秘的航天员训练基地。 模拟失重训练   以今天的眼光看,当时航天员训练的设备很简陋。比如“冲击试验”。装置好像今天游乐场的跳楼机,参加训练的航天员被紧紧绑在铺着泡沫的椅子上,慢慢升到几十米高的塔顶。突然,挂钩脱开了,训练者猛地摔下来,“砰”地一声落在地上。   还有“失重试验”。当时没有设备能模拟太空中的失重状态,只是通过战斗机在空中作抛线飞行,人为地制造失重环境,为时只有十几秒钟。摄制组把摄像机绑在飞机上,拍摄下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吃饭的镜头:航天员一松手,手中的汤匙马上在空中飘荡起来……   令叶永烈印象最深的,是模拟宇宙飞船,“一个圆柱形的房间,关了门以后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外面的光线一点都透不进来,跟外界的一切联络也全部中断,因为在太空当中就是这样的,航天员在这里面要住一个星期。”小小的飞船中,还有一辆和现在健身房单车差不多的装置,航天员在太空中必须每天坚持骑这种原地不动的“自行车”,以便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身体。   “一口食”和“航天服”   在训练中心,摄制组还吃过一顿太空餐,每块东西都很小,就像陆军棋的棋子一样,叫“一口食”,吃的时候嘴巴要抿起来,紧闭着咀嚼食物,直到把食物咽下喉咙。这是因为飞船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你稍一张开嘴巴,碎屑就马上从嘴巴里飞出去,弄得整个飞船里飘满碎屑。这种中国最早的航天食品,是上海生产的,摄制组后来专门到这家厂拍摄了生产的过程。   当时的航天服是桔黄色的,分好多层。先穿好内衣,又穿一层,再穿一层,最后还要穿上外罩。航天服的鞋子、裤子、上衣都是连在一起的。衣服是用合成纤维做的,背面涂着橡胶,不透气,没有钮扣,只有拉链。头盔则是用透明的特种塑料做的,非常坚固。航天员穿上密闭的航天服之后,怎么吃东西呢?在面罩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孔里塞着橡皮。食物像牙膏似的装在铝管里。在进食时,要把牙膏上的小管使劲顶进小孔中的橡皮,再用手挤着管壁,航天员才能吃到东西。吃一顿饭,起码要半个多小时。   影片最终没有上映   《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员训练的真实记录,这部影片完成之后,叶永烈带着胶片去北京给钱老审片。钱老看得很仔细,提了不少意见,结尾时,摄制组用模型拍了一个镜头:写着中国宇航四个字的飞船,在太空里慢慢飞翔。钱老看了以后,哈哈大笑。   因为某些原因,这部影片最终没有上映,叶永烈曾千方百计寻找这部影片的胶片,但始终没有找到。“我也到上海电影技术厂找过底片,可是上海电影技术厂有一个规定,如果一部电影十年没有出片它的底片就要销毁,因为那个仓库摆不下那么多的东西,估计整个都销毁掉了,这么珍贵的东西没有了,我感到非常惋惜。”    幸运的是,叶永烈没有把废片扔掉,而是都留下来带回家去了。放在一个铁盒子里面多年,居然一点霉斑都没有,无意当中保留了这一批非常重要的资料,叶永烈把废胶片都冲出来,为中国航天史保留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兔子的小科技11】 其实鹰酱对于陆军是耿耿于怀啊,你看看人家兔子,是个军就敢说天下第一,是个军就敢喊万(和谐)岁,是个军就敢说常胜。相比之下,鹰酱啥嚎叫的鹰,啥热带闪电之类的简直弱爆了,至于北极熊团就不说了,鹰酱会哭的。 怎么说鹰酱当年也是一个团把猴子7个师抽得一脸血的,肿么就能让你兔子抢了风头。 于是,进入新世纪,未来单兵系统有木有?陆地勇士有木有,这未来战争咱鹰酱不是吃素的。 然后,兔子轻描淡写的放了几张警(和谐)用装备出来,就没然后了。。。。。。 鹰酱:兔子,你这是闹哪样?准备玩光环么? 恩,补图,联系下之前咱放出的OICW,亲们,想到了啥? 【稍微总结一下24】 问天篇完结篇 前面说了,兔子做了大量的准备和预研,再加上863的大投入和发展,近60年的积累,现在开始爆发,很不科学么? 又说到嫦娥,或许很多兔友都没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嫦娥一号伽马/x射线谱仪,兔子表示各种铁、钛、铀、钍、钾以及氦3真心甜,兔子红果果的表示这在以后建立基地选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顺便根据兔子一贯的作风又在那几块地皮上命了名。。。。。。当然鹰酱那年公布了火星地标时,许多兔耳鹰兔耳猫抵死给兔子弄了几十个地皮儿来命名——啥盘古、女娲、伏羲之类的。。。。。。 至于嫦娥一号上携带的某激光在开展科学测量时不小心在月球表面上上打了个小坑咱不多说了。。。。所以在07年兔子告诉地球人是和平开发月球,顺便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可以很有效的摧毁啥陨石啊啥彗星啊之类的。。。。。 (鹰酱:兔子你特么的说那是激光高度计。。。。。) 至于嫦娥二号是一号的备份星换了点新装备就扔了上去。。。而传言嫦娥三号将带月球车登陆,嘛,话说兔子的月球车06年就光明正大的粗线了。。。。。。 嘛,有兔友说KC又红了,这大推力运载火箭都没影呢。。。。。比如说发动机啊,比如说燃料啊。。。。。 恩,最近兔子光明正大的露出来的220吨氢氧某发动机咱就不多说了,至于某号称最大的液体发动机忙着试车咱也不多说了,只说一点,某年一群兔子开会,一军兔拍着胸毛表示,CZ5到CZ7不是大问题,一只大兔子详细了解了当前生产进度后说这货要稳中求胜,胜中求快,顺便对后续计划进行了协调。。。。。 至于兔子正在整的深空探测器咱就不多说了,嫦娥二号一不小心就飞到了1000万公里以外了(鹰酱:兔子你那是蘑菇能的吧?兔子:口胡,明显是电池!!!)至于火星,嘛,已经有兔耳鹰兔耳猫给咱们标了地皮了,咱们怎么能不去呢? 从钱老提出星际航行以来,多少兔子为此而孜孜不倦的去奋斗,鹰酱不是整出了反重力实验了么?然后兔子就笑了。。。。。特么的兔子78年就进行了理论研究,82年出现实验模型,某理论在02年已经取得知识产权保护,有兔子拍板说5年内进入实用化阶段。。。。。。至于啥物质进入能量虚态,进入超三维空间而实现隐形和反重力。。。。。以及啥含行星结构的反重力装置之类的,咱就不多说了,要扯就扯得多了。。。。。。亲,KC起火了么? SO,套用兔友们最爱的一句话:兔子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问天篇完。 (下篇预告:还没定。。。。。。啥?科普?。。。。。去死) PS:嘛,有兔友对于兔子控制GPS存在疑问,亲,这可是兔子的八股泄啊。。。。。。 再PS:最近兔子光明正大的漏出啥脉冲震爆发动机实验。。。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咱就不多说啥了,只说一个词。。。。JF8-A高超声速激波风洞实验。。。8爷你这是要闹哪样? 再再PS:不PS了。。。。。。每次都一大版的。。。。。 众所周知,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g即G=mg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可以停留在地球上而没有被甩到宇宙空间的原因。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时,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当质量越大时引力越大。而反重力系统就是给物体一个反作用力。当这个反作用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这个物体就可以脱离地球的引力。在一定重力与反重力之间达到平衡时。就可以悬浮在大气层与地表之间。当然,我们同样要考虑到大气压强的问题。只有作用与反作用力达到平衡时我们才能脱离地球引力悬浮在空中。   我国反重力技术起步于1978年,已有20余年历史,现已取得了很有希望的进展,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主要有离心力转换型、   Fag型和虚化再显型几种。其中离心力转换型在1978年就有长春扬忠秀老前辈的初探论文出现;1982年出现了李瑞金的初始试验模型;之后,又有本文作者连续不同特征的几十个工程动力装置模型的试验面世(本文图片为作者试制的带行星结构垂直倒相的离心型反重力试验模型之一)。目前该类型实验即将终结,部分已申请专利,前途看好;现在董长军同志的反重力装置也面世,据称效果不错,也已申请专利。   而 Fag类型进展也很好,已完成近   lO0项实验和若干专题研究,是迈向最高级别型的基础,已进入系统工程试制的准备阶段。由于其先进优越性,可望首选成为反常规宇航动力设备和军用交通动力工具。顺便指出,实验中发现Fag类型有特殊能量辐射,这种辐射是迈向高级型基础条件。Fag型可能将在5年内进入适用化。   再之,物体虚化再显类型其理论共有100余个专题已基本完成,得到了相当相关实验的支持论证。目前得知有三个种类的工程手段能让物质进入能量虚态,使其进入超三维空间而实现隐形和反重力。虚化再显型是物质能量场变换的最高级别阶段,进入到工程化尚需一定的精力和时间,预计10年以内可进入适用化雏形。   反重力的研究和探索是向传统科学的挑战,是艰苦曲折的,同时也是在有前途和诱人的,有志者定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辽宁营口听姚承先生早年就提出了《重力的本质是电场力》的理论观点,在此理论体系中,对反重力产生的原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于2002年8月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今年4月,江苏任世银医师前来四川参观学习反重力装置后,当即就由电磁能爱好转入到了反重力试制,据称按所参观尺寸放大后,预计升力为1000公斤!李瑞金同志见到一平面倒相的离心型核心总成后,称其为异曲同工。而当见到含行星结构的反重力装置时,认为其领先性已无可争议,为我民族自豪。   可以预见,国内将展开一场轰轰烈烈地反重力技术**。 走前放图。。。。。。。闪人。。。。 说一句,民企参与军工的问题,话说,还记得那年兔子的超敏捷战斗机么? huaxdlong文章合集 :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66169612_15_1.html
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离岸深水港技术突破 中国有了在外海建港的实力
热度 2 ademxue 2013-4-21 22:34
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齐中熙)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历时近10年研究实践,“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解决我国适合建港的岸线资源不足问题,为中国港口建设开发和港口建设“走出去”奠定雄厚基础。 “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让中国有了在世界任何地方建设港口的实力。”项目总负责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子宇说。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4/21/24463410_0.shtml
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十九世纪初期军事演变与相关技术的发展
热度 7 gordon 2013-4-10 07:12
   为了叙述十九世纪初期军事演变与有关技术的发展情形,必须回顾一下冶金学、化学、弹道学和电子学等领域中基础知识的线索。    已如前述,从公元前1400年以来,铁的出现,熔解矿砂为金属的新技术的发展,影响着武器制造。十六世纪中叶,重型军械铸造技术的发展,为以后两个半世纪的火炮制造奠定了基础。    十八世纪后期,由于欧洲木材资源短缺,锻铁(亦称碳铁)费用上涨,形成了严重问题。为适应需要,就采用了所谓搅炼工艺,就是用长长的钢棒将反射炉中的金属溶液加以搅拌。炉子用焦炭燃烧,这样,不仅使炉面溶液,而且全炉的溶液都能接触空气,从而使脱炭更加彻底,成为可锻铸铁。    用搅拌法生产的锻铁,质量不如炭铁,但价格便宜得多。1829年又前进了一步,即应用鼓风炉本身余气进行预热鼓风,这种发明使得在消耗同等燃料的情况下,搅炼熟铁产量增加到三倍。    还有一种改进是“湿”搅拌法,即在炉膛铺以含有氧化铁的小块炉渣,它与金属中的碳素相化合,在表层之下产生一氧化碳,形成加速脱炭进程泡沸搅动。1720年英国铁产量为20000吨,1806年上升到250000吨,到1850年英国每年可产250万吨,铸铁和锻铁的产量都有增长。    自古以来,炼钢的方法几乎并无根本性改变,仍然是小规模的个体作坊产品。英国所用的基本材料是优质的和价格相等的瑞典条形铁,结果,钢的费用等于锻铁费用的五倍。    约在十八世纪中叶,古代工艺有了第一次意义重大的改进。本杰明·亨茨曼将特种小型粘土坩埚放置在焦碳燃烧的炉膛内加高温,就有一种特殊的熔剂持续地生产铸钢。这种铸钢不含二氧化硅和其他矿渣,成本略低于以其他方法生产的钢材。但遗憾的是这种产品不能焊接,太硬,不合乎某些用途。不过这种技术终究成了谢菲尔德钢铁企业的基础 ,在欧洲广为传播,被人仿效。就这样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再无显著改进,加上钢材本身的缺陷,制造重型军械时使用这种钢材继续受到限制。    十九世纪上半叶,普鲁士莱茵兰的克虏伯公司,因制造优质铸钢并在该世纪中叶制造了少量钢质火炮而名噪一时。1851年,在英国大博览会上展出的设计先进的模型极为瞩目,证明是未来发展的先驱。克虏伯钢铁的拉力强度相当于铸钢的四倍,锻钢的二倍。但是火炮专家普遍认为这种钢太脆(1847年首批制造的几门克虏伯炮已经爆裂),所以 在废弃更为可靠的铸铁、锻铁、青铜武器方面,意见难以一致 ,因为恰恰在这时期,火炮的设计制造上在采用传统材料方面开始了一场革命。 注: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专门跑到英国去学习 , 克虏伯军工厂之所以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们发明的坩锅铸造大钢块技术 ,能制造大口径的钢炮。    通过酸性转炉炼钢法,大批量生产优质钢在费用上与铸铁和锻铁相比不相上下。几乎与此同时,英国西门子兄弟公司发明了一种热再生炼钢法,利用热废气或用劣质煤生产的气体对需进炉的燃料和空气加以预热。以后几年发展的“平炉”法,就是用回热炉熔化混杂有废钢铁的生铁块。以上这些工艺的基本产品是“低碳钢”,比锻铁硬,但比老工艺生产的“泡钢”要软,能作多种用途,如制造钢轨、锅炉钢板、结构钢(造船、建屋、水泥钢筋)以及薄钢板。1856年到1870年之间,钢的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产量增加了六倍。1863年建造了第一艘钢壳船和第一辆机车。英国从1870年年产钢22万吨,(实际用的全是转炉工艺),到1900年年产钢490万吨,(其中310万吨用的是平炉法)从上述情况就可得到英国钢铁产量上升的概念。美国1900年的钢铁总产量为1000万吨,德国约800万吨。    随后在冶炼钢铁方面意义重大的发展是特殊应用的合金钢。法拉第早在1819年就制造了铬镍钢,但直到1868年穆谢特才开始制造高碳钨锰合金钢,用这种钢材虽没有淬火技术也能制成高强度工具。1877年法国生产了制造装甲钢板和炮弹的铬钢作为商品出售;1882年谢菲尔德公司的罗伯特·哈德菲尔德发明了用淬火法制造锰钢,勒·克罗索特于1888年制成镍钢。所有这些进展都是发源于新冶金科学和对金属结构的研究。1895年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除了其他进步以外,还出现了结晶学,更加改善了对于金属的使用。    与冶炼方面的大规模生产技术相适应,19世纪后期,在精轧工艺上也有改进,锤锻大部分已让位于轧制工艺,根本的改进是使用可逆轧机,将金属锭式薄片放在机器里来回轧制,可大大节省时间。三辊式轧机用第三个轧辊,回转轧制金属,机器无需开倒车。后续轧机具有一系列不同尺寸和功率的轧辊机座。这些方法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并不断有所改进。    18、19世纪,由于科研兴趣扩大,人们的化学物理知识大为增长,新发明刺激着工业发展,但尚未致力于将新知识用来改进武器。18世纪90年代法国革命政府运用科学保卫国家,重点是改进方法提高生产力,而不是制造较好的具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火炮、滑膛枪、火药、弹药与已经用了一些时候的旧品相同或者几乎相似。直到19世纪中叶,科学大踏步前进时,才开始认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战场上的问题。    这些发展特别重要,首先是罐头食品的制造及其保藏。早在1795年,法国革命政府觉得解决了食物保藏,就有可能较易于供应和养活一支大为扩编的军队。政府提出谁能想出实际保藏食品的方法便可得奖12000法郎。直到1809年尼古拉斯·阿珀特才得了这笔奖金,他能把专门玻璃容器内灭菌的食品保藏下来(但原因何在,直到1860年通过路易斯·帕斯特的努力才明白)。军人和科学家显然都明白如用金属容器比瓶子更实用,但问题是要发明一种焊接法,既要使罐头密封又要防止食品在储存中被污染。19世纪中叶,这个问题已获解决,但能够大批量生产罐头食品还是19世纪末叶的事。    还有个相关联的领域是制造轻武器的子弹壳。首批完整的子弹壳大约出现于1850年,这是法国、英国和美国同时各自独立研究的结果。全金属弹壳装有加以保护的爆炸复合装置,以武器的撞针撞击发火,这在理论上问题不大,但在实践中还有不少问题。如怎样使金属软硬适度,既得经得住发射药的爆炸,又能被撞针击出凹形,就是一个问题。一旦有了这种软硬适度的金属,又怎样来设计一种机器大批量地冲压弹壳?直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上述问题才完满解决,关于机关枪的设想才能实现。    第三是战场外科抗菌和无菌操作的出现。帕斯特在18世纪60年代就表明感染和疾病是由细菌所引起。1867年前约瑟夫·洛德·利斯特把这个发现转化为实际的抗菌措施。但把抗菌的一套过程在战时应用于战场外科,又是另一码事。在解决抗菌问题的过程中,合乎逻辑地就联系到无菌法:如消毒品需加包装,以便在使用前不受污染。当然,无菌法是得力于罐头食品制造的成就,罐头里的食品在食用前能一直保持无菌。 新武器    19世纪对于武器最重要的贡献是火帽的发明,使步兵滑膛枪发生明显改变。1798年L·G·布朗哈特里发现银雷汞。次年,E·C·霍华德制造出雷汞,这是首批能通过撞击进行点火的几种炸药。1807年,一个为人和睦,名叫亚历山大·福赛思的苏格兰牧师又继续研究,经过若干年的试验,发明出一种用锤一击即炸的雷汞,炸时火星通过火门,引燃枪管中的发射药。1814年,才开始用这种雷汞制造火帽,火帽的材料先用铁、锡,最后是用铜。后来,火帽就慢慢地成为枪、炮点燃发射药的基本装置。开始时火帽与子弹是分开的,使用者须将火帽安装在武器击锤下方的火门上,后来就和弹壳、弹头合成一体了。    大约直到1860年,发现了级进式燃烧的原理,火药本身才有了真正的改进。将粒状药压缩成密度更大的药粒后,发现火药在枪膛内的燃烧速度和膨胀气体的压力可以延缓。因为压缩的药粒开始点燃时空气接触面小,燃烧初期瞬间产生气体较少,当弹丸沿膛壁前进时继续产生气体,所以初速较大,最高膛压较低。这一发现继续推动着普通黑火药的改进,黑火药仍然是该世纪轻武器的基本发射药。线膛炮的发明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既定口径的条件下,线膛炮能够发射较重的炮弹。延长炮身可加大初速。结果在19世纪末,火炮初速几乎达到每秒钟3000英尺,射击距离有了相应的增加。    火药缓燃和无烟火药的发展伴随而来,并且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应用。使用新无烟火药的好处,除不易暴露炮阵地外,如上所述,因燃烧较慢,形成推力型动力,用于线膛炮,效果最好,因持续的膛压较小,可造较大的火炮。长形弹丸比球形实心弹精度较高,在空气阻力条件下能维持较高初速——射击距离较远时,尤其如此。    该世纪后期,主要通过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努力,新炸药TNT、三硝基苯(替)甲硝胺、苦味酸、季戊炸药和旋风炸药等的性质及爆炸技术已为人所知。日俄战争(1904-1905)中第一次用了苦味酸炸药,而TNT炸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成为标准军用炸药。    这里还需提一下化学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其他应用,那就是整个的化学毒剂、内燃机、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以及20世纪的改良高爆炸药。顺便提一下与此有关的问题,即由于缺少硝石而引起的火药短缺的老问题得到了解决。首先在印度和智利的硝酸盐矿中发现了丰富的硝石资源,后来发明了从空气和炼焦的副产品中提取氮的新工艺。    大家认为,十六世纪的数学家和工程师尼科洛·塔尔塔利亚是弹道学的创始者之一,他曾写了两篇关于炮兵,一篇关于筑城的论文,想根据动力学理论推导出算表来计算火炮距离。但是他缺乏军事经验和火炮的技术知识。他对后人最有用的贡献是发明了射手象限仪,这是测量火炮仰角的仪器。许多塔尔塔利亚学术上的继承者对于他的基本理论写了许多文章,提了很多改进意见,但未能改正他的错误(一些根本性错误),因而益处不大。    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伽利略把弹道学作为他研究物理和动力学规律的一个方面,进行了全新的革命性探讨。他沉迷于弹道的理论,把研究当时的火炮作为验证他数学理论的最好方法,从研究中他发现了抛物线理论(1638年)。虽然这理论本身并不正确,但确实纠正了塔尔塔利亚理论中大部分根本性错误。然而当时人们却普遍相信塔尔塔利亚的理论,直到1674年出现的伽利略的观点普及之后,他的理论才在18世纪象真理一般被广为接受。    但炮术和火炮设计的技艺和实践仍未受弹道学的影响,教科书上的弹道学理论,不论其科学准确性如何,对当时战争关系很小。火器全然不统一,弹丸飘忽不定,无法预测其飞行弹道,进行分析就显得毫无意义。十八世纪的一个英国数学家名叫本杰明·罗宾斯,曾试图进行实验,发现在800米射击距离上,炮弹向左或向右偏离射向约100码,弹丸首次触地的距离变化多至200码。只是在17世纪的战争中,迫击炮使用愈来愈多的情况下,理论和实践似乎才有所联系。但即使如此,从炮兵的观点看,由于当时资料不完善,这些科学家的理论并无用处。    但是,本杰明·罗宾斯确实第一次提出了成功的办法,为炮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他不仅研究以前所有的理论性题目——外弹道学,并且研究了内弹道学(弹丸在火炮身管内部的运动)和末端弹道学(弹丸在飞行末端的情形)。罗宾斯了解伽利略和牛顿的理论中有许多错误,如忽视了气流的作用等——从而完善了卡西尼1707年发明的弹道摆,成为测量弹丸初速的有效仪器。    到19世纪科学弹道学才获得胜利,那时冶金学和机械学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在武器设计制造方面规格尺寸已相当准确,并能预测其性能,从而提供了科学分析的基础。科学弹道学对于军事技术的影响,从新冶金学对于19世纪军事革命的影响中可得到最确当的了解。 本杰明·罗宾斯出生贫穷之家,但智力过人。由于没钱读大学,他便自学数学和物理学,后以私人家庭教师的身份谋生。25岁时已被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会 员,后被东印度公司聘为炮兵军官和军事工程师。 18世纪40年代早期,他开始将牛顿物理学应用于火炮研究,利用微分方程,首次真正描述了空气阻力对高速抛 射体轨迹 (伽利略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的影响。 他所著的《火炮技术新原理》 (New Principles of Gunnery) 于1742年在英国出版,在本中,他根据自己的认真观察,结合玻意耳定律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第39条假说 (对受向心力影响的物体运动的分析) , 算出了抛物体离开枪口时的速度。随后,他用自己设计的弹道摆,演示了空气阻力的影响——可能是抛射体本身重量的120倍,完全颠覆了伽利略所提出的抛物体 轨迹之说。 也正是他,首次为世人演示了飞行中转动的火枪子弹如何偏离预想的行进轨迹。他所写的论文“关于来复枪的属性和优势”,1747年获得皇家科学家 的科普利奖,他在皇家科学院朗读了这篇论文。论文提出,子弹应该像鸡蛋形状,枪管应刻螺旋形槽线。 从论文的结束语可以看出,罗宾斯是何等重视该研究成果的 战略及科技意义: 不论哪个国家,都应该从根本上弄清来复枪的性质和优势所在,一旦研发并制造出这种枪,就应在军队中推广使用,并要求军队管理层熟练掌握其要领;配备、使用这种枪,就具备了优势,而优势之大,几乎不亚于其他任何因素:它能够成就任何时候、任何卓越的武器装备所能实现的功业。 因为火炮越是精准有效,防御工事的保护性能就越低,就连最训练有素的常规步兵团也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了。 仅过了3年, 腓特烈大帝便着手启动了罗宾斯《火炮技术新原理》的德文版翻译。该书译者莱昂哈德·欧拉自己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又为这本书增补 了一份极为周详的表格,为既定的出膛发射体速度和仰角确定了速度、射程、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进一步完善了原书内容。 1751年,法文版翻译工作也启动 了。无可置疑,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其他军事创新,其中以奥地利君主约瑟夫·文策尔·冯·列支敦士登和法国的格里博瓦尔将军的贡献为代表,而18世纪弹道研 究革命的最大功臣则非罗宾斯莫属了。科学应用这种撒手锏,给西方带来了真正的致命武器:精准的火炮技术。令人惊奇的是,取得这项成就的竟是罗宾斯这样贵格 会出身的人。 毫无疑问,罗宾斯催生的弹道学革命是奥斯曼帝国所排斥的,正如他们错失利用更大众化的牛顿运动定律的良机一样。16世纪时,奥斯曼帝国火炮制造厂生 产的武器是欧洲火炮所难以匹敌的。17世纪时,这种情形开始变化。早在166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战略家、曾在圣哥达大败奥斯曼军队的依蒙多·蒙特库科利 说过:“土耳其人那些体积庞大的火炮攻击时威力巨大,造成巨大的破坏,但这些火炮不便机动,装填炮弹、瞄准目标要花很长时间……我们的火炮则易于机动,攻 击效率更高,相较于土耳其人的火炮而言,这便是我们的优势。”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西方国家在诸如1741年所创建的伍尔 维奇 工程和火炮学院(桑赫斯特 皇家军事学院的前身 )的机构中持 续学习新知识,不断改良其武器装备,于是,东西方之间的差距又拉大了。 1807年,当约翰·达克沃斯爵士的骑兵连攻克达达尼尔海峡时,土耳其人所使用的大 炮仍然是朝着攻击舰队的大致方位,发射巨大的石球。 注: 伍尔 维奇 工程和火炮学院 历史可以追溯到1741年4月30日。乔治二世国王签署一份皇家文件,成立伍利奇皇家陆军军官学校(仅培养炮兵、工兵和通信兵军官)。弗雷德里克亲王1802年建立的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培养陆军初级军官和参谋人员)。1940年两校合并, 到1947年,正式改称陆军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并在当年1月3日开学。 英国陆军早在1346年得克雷西会战中就已经使用炮兵,但那时炮兵还不是常设部队,当时亨利八世认识到火炮在作战中的作用,设立了半常设性质的炮兵。 18世纪以前,炮兵通常是为某此战役由国王授权临时组建,战后即解散。 直到1716年5月26日,乔治一世授权组建两个常规野战炮兵连,每连100人,并于1720年冠以皇家炮兵(RA)的名字。1722年,两个炮兵连被扩充到4个,与在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的独立炮兵连组成了皇家炮兵团,第一任团长为阿尔伯特·博加尔德(Albert Borgard)上校。 1741年,英国皇家军事学院成立,为皇家炮兵和皇家工兵训练军官。 到1757年,皇家炮兵团迅速扩充到2两个营共24个连,以及一个学员连(1741年组建)。1748年期间,分别在印度的孟加拉(Bangal)、马德拉斯和孟买成立炮兵连;1756年,皇家爱尔兰炮兵团成立;1762年,皇家炮兵乐队建立。到1771年,皇家炮兵团共有4个营共32个连,以及两个由老弱士兵组成的、担任守卫任务的连。1793年1月,两支皇家骑炮队(Royal Horse Artillery,RHA)成立,为骑兵提供火力支援,到11月扩充为四支。所有的RHA人员都骑马。1801年,皇家爱尔兰炮兵团并入皇家炮兵团。 战术的变化 在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us Ⅱ Adolphus(1594—1632年)之前,炮兵武器相对来说是不机动的,因其最基本的任务是摧毁工事和从准备好的阵地上攻击前进中的敌人。阿多法斯使用较轻的、机动的、发射4磅和9磅炮弹的次长炮支援其部队,从而使火炮的面貌改观。他把炮兵部队按三种不同的战术任务进行编组,把它们分作攻城炮兵、团炮兵和野战炮兵。尽管实践表明这些设想是成功的,但他又从对内膛衬锡的皮革火炮的实践中认识到:为要火炮承受住射击时所受的应力,则其重量不能太轻。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二世(1711-1786)在七年战争中遵循了古斯塔夫使用炮兵的原则,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炮兵编组的设想,编组了骡马炮兵。 到18世纪,出现了历史上最重要的炮兵专家之一——让·巴蒂斯特·德·格里博瓦尔(1715-1789)。他在担任法国炮兵总监期间,对法国炮兵所进行的改革,奠定了拿破仑时代法国炮兵获得胜利的基础。这位炮兵专家把炮兵分作三部分:海岸守备炮兵、攻城炮兵和野战炮兵。按他的说法,野战炮兵是指发射12磅重的炮弹、用马匹拖曳并有载运弹药和备件的前车作保障的火炮。
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第一快速纵队覆灭的技术因素
热度 9 gordon 2013-4-9 18:54
  1942年夏,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上将,依据美国租借法案并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拟制了一项计划:以第1次缅甸战役中退往印度的中国第22师、第38师为基础,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200英里靠近仁溪的兰枷镇建立训练基地,组建30个中国陆军师,并按照新编制、新装备培训军官和技术兵,目的是准备对侵缅日军实施反攻,同时着手修筑自印度利多、南经缅甸北部与滇缅相衔接的中印公路。这项计划,得到一贯重视发展和控制军队的蒋介石的全力支持。   8月26日,兰枷训练基地举行了正式开训典礼。按照协议,英国负责提供布朗式轻机枪和覆带式小型装甲车,提供步兵、炮兵和坦克训练场地等,并供应口粮和油料,其他武器弹药均由美国供给,中国负责兵缘筹调和受训官兵的行政管理。基地主任为麦克凯卜准将,管辖炮兵、步兵、战车、战术和后勤等训练中心,并分别有5名美军上校军官组织训练。   战车训练机构组建比较晚。1943年5月,由蔡宗濂少将领导的中国驻印战车训练班正式成立(后改称战车编练处)。原计划组建7个战车营,实际上只组建了3个。乘员大部从湖南洪江机械化学校驾驶教练团学员中选调,年龄均在18岁以下。由于日军占领了缅甸,盟军对国民党军的援助只能依靠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驼峰"的空中航线来提供。1943年9月30日,第一批学员分乘10多辆卡车经贵阳到昆明,在昆明体检后于10月18日乘机飞越险峻的"驼峰"至印度汀江机场,然后乘车抵达兰枷训练基地,开始接受由R·H·布朗上校领导的为期3个月的紧张训练。   1944年1月,以这批受训学员为基础正式编成战车第1营,直属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郑洞国)。战车营编3个战车连以及炮兵连、补给连、卫生队、营部连等。这是1个轻型战车营,除营部有少量M4中型坦克外,3个连有50辆M3A3轻型坦克。M3A3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2.4T,乘员4人,装有1门37MM火炮和4挺7。62MM机枪。另外,还编有几辆M3A1轮式侦察车和M2A1半覆带式装甲输送车,供营部连搜索排使用。   1945年3月底,中国驻印军胜利结束缅北作战,部队陆续调回国内。战车营归国时,按照美国租借法案,坦克全部留在印缅战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重庆成立装甲兵教导总队,将全国散乱不堪的装甲部队,统一整编为战车第1团、第2团、第3团、装甲炮兵团、装甲汽车团、战车工厂及26个辎重兵汽车团。不久,美国政府同意按废铁的价格把印缅战场的坦克卖给国民党政府,于是教导总队决定将100余辆M3A3轻型坦克从国外云至上海,编为战车第4团。为建立国民党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蒋纬国被任命为驻印军新1军特别参谋和战车第4团的中校副团长。1946年下半年,这批M3A3坦克由蒋纬国直接监管进行了检修。由于筹备中的战车第4团番号被撤消,蒋纬国遂转任战车第1团副团长,随即将M3A3坦克全部运往徐州,编入战车第1团的3个营。   此时,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向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增强机动作战能力,教导总队奉命组建第1快速纵队。第1快速纵队由步兵第80旅加强战车营、炮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等部队编成。编入该纵队的战车营,就是在印缅战场上屡建功勋的战车第1营(由驻徐州的战车第1团中调出),人员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全营的坦克数量少了一些,约有M3A3轻型坦克30余辆。 第一快速纵队以整编第26师(军)第80旅(师)为基干、辅以美械装备之战车1团第1营、炮4、5团各一部等。第1快速纵队由整编第80旅(2个步兵团)加强战车营、炮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等部队编成。拥有美制M-1式105mm榴弹炮24门,美制M3A3轻型坦克24辆,上百辆的美制“道奇”十轮大卡车,部分M3装甲侦察车和M3装甲输送车,还有不少美制“威利斯”吉普车和美制中吉普。 第一快速纵队的覆灭是华野技术装备和作战方式的转折点,消灭第一快速纵队过程中技术上最困难的就是 M3A3轻型坦克 。 当时华东部队中的绝大多数干部战士不仅没有打过坦克,而且也没有看见过坦克。在宿北战役之前的台峄线作战中,陈毅便发现和敌坦克交手的部队打坦克的办法少,有恐惧心理。战后,他亲自调查总结打坦克的经验,提出“ 反坦克最有效是破路,锯大树作障碍并利用爆炸。我手榴弹、地雷爆炸力小,山炮、迫击炮命中率不大,机关枪能穿甲者效力最好。” 由于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曾在生产汽车、装甲车的施乃德公司做过工,因而对坦克的知识有所了解。这里需要知道一点坦克发展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面对着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军队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首先想到解决办法的是英国人斯文顿,他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的战车,并将之命名为“坦克”(TANK)。 当时的法国战斗车辆发展部门的总监让•巴蒂斯蒂•欧仁•埃斯蒂安听到英国人发明了坦克,非常兴奋,他早在战前就作出了预言:“胜利属于那些能将大炮装上越野车辆的一方。”现在英国人把这个预言付诸实现,他意识到法国也必须要做些什么。 埃斯蒂安亲自赶往伦敦,与坦克的英国设计师进行协商后,提出建议 由英国研制重型坦克,由法国研制轻型坦克。 回到巴黎以后,埃斯蒂安开始寻找法国的坦克设计厂家,坦克的生产厂家必须具备丰富的钢铁冶炼、装配和军工经验,而且要有一定规模。纵观整个法国,施耐德公司无疑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第一辆坦克终于在1916年9月正式交付军队使用,前后设计周期只有一周!它以设计团队的名字命名为施耐德CA1。至1917年3月,法国已经拥有208辆坦克、3500多人的突击炮兵部队。 就象所有的早产儿一样,仓促设计出来的施耐德CA1坦克表现不佳。这辆坦克有14.6吨重,时速5公里,主要武器是一门75毫米低速短身管火炮,它安装在坦克的右侧的炮座内,火炮射界极小不说,而且影响通风。坦克的乘员必须要忍受酷热和噪音,苦不堪言。更有甚者,这款坦克的油箱的装甲防护也不佳,容易被炮弹击穿油箱,引发第二次爆炸。 1917年4月16日,施耐德CA1第一次出现在马恩河战场。当时法军总司令尼维勒急于打开局面,不顾坦克部队缺乏调试和训练的事实,仓促调集他们参加了埃森河会战。这次会战中,法军共投入128辆坦克,编成2个集群,但在德军的13毫米口径反坦克步枪面前,67辆法军坦克被摧毁了。法军的坦克部队乱成一团,只有在碾平对方阵地铁丝网上才略有表现。 于是法军最终放弃了这种坦克。 施耐德公司在坦克设计上惨遭了滑铁卢,黯然把设计权让给了竞争对手雷诺,后者很快生产出了赫赫有名的FT-17型。   1947年1月2日晚,隐蔽到达国民党两翼的解放军左纵队和右纵队突然发起进攻,战至3日上午,对其达成战役合围与部分战术分割。战至4日晨,国民党军第26师大部被歼灭,其残部及第1快速纵队被压缩和包围于陈家桥、贾头、作字沟的狭小地区内。 当1 月4 日上午正准备攻击快纵时,天气由阴转雨,雨雪交加,寒风刺骨,道路泥泞,这就容易把敌人的重装备陷住了。敌人为了挽救失败,仍然派了飞机穿过低压的云层给予地面部队以支援,不过他所规定的空投联络信号和标志被陈、粟指挥部的报话机收听到了,也照样布置了空投场,使敌人的部分救援物资投送到了解放军手上。快纵见空中和地面增援无望,于10 时左右开始突围。陈、粟立即指令左、右纵队各部队乘机突击,将其八十旅大部歼灭。未被歼灭的敌坦克、汽车、炮队和步兵混杂一起,沿下湖、漏汁湖之线向峄县方向夺路溃逃,但主要逃路和桥梁已被解放区军民破坏,并埋了雷、挖了沟,加上洼地泥泞,车辆、火炮陷下不能动弹。解放军指战员不顾坦克、大炮和各种火器的拦阻射击,奋勇冲入敌阵,拼刺刀,炸坦克,用秫秸、稻草烧坦克,甚至爬上坦克用铁锹、铁镐砸天线、砸折光镜,几个小时便把这支装甲部队打瘫。到下午3 时,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共3 万人全部覆灭。 ×××××××××××××××××××××××××××××××××××××××××××××××××××××××××××××× 英国陆军最早在实战中使用M3轻型坦克。1941年11月,大约170辆斯图亚特坦克参与了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但结果令人失望。实战结果显示,M3轻型坦克较德军坦克落后。主要的缺陷在于37毫米主炮威力太弱,以及拙劣的内部配置,尤其是炮塔的双人乘组方式令人诟病。此外M3的履带宽度太窄,接地压太高。但M3轻型坦克也获得若干正面评价,成员们喜欢其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此昵称它为“甜心”。当1942年英军接收了美制M4雪曼中型坦克之后,便将斯图亚特坦克撤出主战场,改作侦察之用,或改装成其他用途的车辆,最有名的例子是拆除炮塔后改装成运兵车的“斯图亚特袋鼠”(Stuart Kangaroo)。 另一个主要的租借援助国苏联,对M3的评价更是等而下之。红军认为它火力和装甲都太差,且对燃料的品质太敏感( M3/M5系列引擎皆是取自于飞机用的星型引擎,需要高辛烷值的燃料 )。即便如此,M3还是优于大战初期苏联制造的T-60等轻型坦克。1943年,红军试用了升级版的M5轻型坦克,但认为并不比M3优良,因此拒绝了美国提供M5。 美国向苏联提供了2种型号的M3中型坦克,分别是汽油发动机的M3A3型和柴油发动机的M3A5型。 M3A3轻型坦克行驶速度高,越野能力强,但其车体较窄 ,限制了其主要武器的口径, 且车体较高,流线性差,整车目标大 ,受弹凹部多,限制了其发展。因此美国于1943年7月宣布,准备淘汰这种车型,但生产持续到同年10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及同盟国军队即逐步淘汰该车型,但仍输出给少数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国国民党军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美国获得M3A3轻型坦克等武器装备的。 走进坦克博物馆——M3A3轻型坦克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8/04/content_11822858.htm 它太长了 , M3A3就像一辆汽车,由美利坚汽车与铸造公司(American Car and Foundry Company)生产。看新华网的照片,感性认识更深一些. 秸杆火障烧烤是因为M3A3坦克是汽油发动机,但主要的还是燃烧瓶。 最有效、最普适的方法还是陈毅说的障碍+ 带穿甲的机枪。因为坦克是一个快速机动力量,只要把它陷住了就好办了,当时还有灌水的。(坦克密封不好)
6129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消息面和技术面的配合
ccqi 2013-3-28 09:41
天衣无缝啊
0 个评论
分享 这驾驶技术,没话说,这人品,没得说。
热度 26 混天球 2013-3-27 03:02
几百年后,说不定能成驾驶员的守护女神,象妈祖一样。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MxOTUzODU2/v.swf
99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技术和销售
热度 27 河蚌 2013-3-21 12:07
前面发了一个日志,说起技术主管私自签单的事,大家都有疑问,纷纷问,技术主管这样做,是不是违反制度,是不是应该受罚。问的人太多,不能一一答复,在这里,我统一做个说明。 国内IT公司的体系里,市场和技术是平行的两条线。市场一般是按区域和行业划分,每个大销售负责一块,技术则是按产品划分,几个产品归入一个团队,有时也称为板块。一个大销售可以招几个助理,管两三个人,这样的销售小组负责一大块区域,跟进十几个客户。这里必须说明,金融IT业,是一个企业集成市场,全国加在一起也就六百个左右的客户,因此销售队伍的建设完全不同于那种零售消费市场的销售,往往几个人签出几亿的额度来,甚至金牌销售一个人就有几亿的销售额。 而与之平行的技术体系,则又是另一种组织结构。一个技术团队,负责若干个产品,每个产品到客户那儿,都要进行客户化改造,因此每一单,都是一个项目,项目时间从两个月到两三年不等,项目成员从4、5个到30、50人不等。因此技术团队的人数都很多,往往可以有几百人。一个团队往往由技术主管来负责,技术主管的权力很大,招聘、工资、职务,都是由技术主管来管。 其实在IT行业,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有着比较大的区别。而根源在于大多数国内软件企业,其软件产品是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把握着核心,因此技术团队与销售团队,是一种合作关系。这不同于核心技术在国外的外资企业,在外资企业里,其实技术团队只是技术支持部门,不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在与销售的关系上, 有点附属的感觉。 技术团队的主管,也有业绩任务,同时都兼着自己负责产品的售前任务。售前做多了,实际上也会和客户建立关系,所以,技术主管也会兼做市场,自己拿单。这公司内部,销售和技术,是一种合作关系,实际上,可以将销售视为技术团队的内部客户。技术主管面对销售人员,是有很大的自主性的,销售要拿单,需要技术配合做单,即使销售签了单,技术主管也有权力选择做与不做,以及核算的方式。 在这种体系下,技术团队主管是有权与其它公司签订代理协议的,这并不越权,而且于公于私,都可能是对团队有利的行为。由于其对产品有全面的控制权,并不需要公司的授权,因为产品的核心本来就是他的权限内的事情。技术主管越过区域销售去签协议,并不违反制度,但却是捞过界,是严重违反职场道德的。 其实关于市场的争执在公司内很常见,但主要出现在销售体系内,两个销售,都与某个客户有关系,因此就可能同时想做某个单子。此时,就需要更高一级的领导去协调,共同努力,同时做好分成。
个人分类: 工作之余|1185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技术要从娃娃抓起
热度 21 船长阿道克 2013-3-18 03:52
技术要从娃娃抓起
575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闲聊朝鲜战争中的技术因素
热度 14 gordon 2013-2-24 18:57
最早的创新来自于朝鲜人民军。 北朝鲜人民军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装甲兵的建设, 而当时同样新组建起来的韩国军队却没有装备一辆坦克,1949年韩国陆军曾向美国军事顾问提出装备坦克的请求。但是美军顾问团认为朝鲜半岛的地形北部大多 是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南部的一些平原地区稻田密布,而且一些老式的桥梁也无法承受坦克的重量,因而不适合装甲部队行动。所以拒绝了韩国方面的请求。他们 还据此认为苏联也不会为北朝鲜方面配备坦克。还主观的判断北朝鲜方面只有少量日军遗留下来的老式坦克,不会构成威胁!于是韩国军队只装备了少量M1型57 毫米反坦克炮以及1900具M9型6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先是朝鲜人民军的坦克打美国人,后来美国人又搞来超级巴祖卡和坦克 打 朝鲜人民军。 用火箭筒打坦克是美国人的创新 ,志愿军只是后来跟美国人学的而已。 鉴于坦克在朝鲜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美军在10月份专门成立调查组研究了双方坦克的损失原因,此后得出的结论如下: 1、在战争头三个月期间(1950年6月25日-9月30日)共有239辆T34/85被击毁或丢弃。其中 被飞机击毁的达102辆占总 数的43%、其中有60辆被凝固汽油弹击毁,但是大部分是因为先被89毫米火箭筒击伤无法行动而后再被飞机炸毁的。由此可见“超级巴祖卡”对美军的反坦克 作战起到了关键作用, 功不可没! 2、被美军坦克击毁39辆占到损失的16% 3、89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击毁13辆占到损失的5% 4、因燃油耗尽丢弃59辆占到损失的25% 5、其他原因(毁于美军炮火等等)26辆占到损失的11% 而美军的坦克大多是被地雷炸毁的。 ×××××××××××××××××××××××××××××××××××××××××××××××××××××××××××× 第一次战役——云山战斗 这个也没什么秘密,“集中”的原则,志愿军的炮火比 美军强。这个并不违反常识,因为解放军的传统,火炮都是集中使用的,参考三野 解放战争时期陈锐霆的报告 。 反坦克当时用的是加农炮。 重首战,是解放军的一贯传统,彭总又不是楞头青和傻子,呵呵。 ×××××××××××××××××××××××××××××××××××××××××××××××××××××××××××× 美军在第二次大战中,还有一个王牌就是战略空军。 高炮篇 解放战争中使用的日式高炮打国民党飞机还行,打美军飞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日式高炮的 最大射程不到一万米、没有炮 瞄雷达和自动指挥仪等自动化装置,完全依靠观测手和指挥员的目测来判断敌机方 向距离、高度和飞行速度 。每个连的观测手就有十一二名:测航路角和航速的、测 高度的和指挥镜手各3名,再加上指挥排长;指挥镜手发现敌机后大声报出方位给 观测手,观测手测航路、航速、高度,然后分别大声报出数据作为射击诸元给各炮 位,各炮再根据这些命令装弹、瞄准,完成动作后大声向阵地指挥员报告:“好!”, 然后由指挥员下达“放”的射击命令。 每个75炮班14人左右,各炮手任务分工为:一炮手方向瞄准;二炮手高度 装定;三炮手航路角装定;四炮手高低瞄准;五炮手高度报读;六炮手航向装定; 七炮手航路报读;八炮手引信测合;九炮手炮弹装填;十、十一炮手是弹药手;十 二炮手黑红(引信数据)报读;另有正副班长。这一套完整程序下来,最快也得几 十秒钟。而美军飞机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机动性和火力最好的,以当时最多见的 F -80战斗机为例,其平飞速度达每秒钟258米、俯冲时速接近音速,爬高可达 13400米, 装有的6挺12。7毫米机枪、每秒能发射子弹120发。相比之 下,这使得我们在先进的美军飞机面前十分被动,常常是还未等我炮火瞄准目标发 射、敌机已经呼啸着凌空而过,我炮弹不是炸前就是炸后,很难击中敌机。 苏式85高炮最高射程12000米、有效射程近万米、炮弹均速每秒700米、初速可达800米、最大飞行量30秒。这种炮不仅性能上优于老的日式75炮,而且在操作上也比老炮简便灵活自动化。如自动化测定射击诸元,一台指挥仪根据雷达或观测员发现的目标,把方向、高度、航路角各种数据综合运算后,通过同步联动装置的电缆线直接送往各炮,统一操纵。这样就减少了各炮的炮手数,每门炮算上正副班长才七八人,是75炮的一半。其各炮手分工:一炮手方向瞄准(兼副班长)、二炮手装填发射、三炮手引信测合、四炮手高低瞄准、五六炮手弹药手、七炮手是班长。 ×××××××××××××××××××××××××××××××××××××××××××××××××××××××××××× 防空篇 在抗日战争中防空主要是歼击机和防空哨(就是对天开枪)。 在朝鲜战争中引入了苏联先进的米格15 战机,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还使用了雷达,记得德国空军在英伦三岛怎么受挫的吗?雷达。。。 运输篇 后勤运输多亏了铁道兵和苏联援助的大批汽车,不然想战胜美军的"空中绞杀战" 还真不容易。 ×××××××××××××××××××××××××××××××××××××××××××××××××××××××××××× 朝鲜战争还有一个特点是局部战争,朝鲜的山地又限制了美军使用坦克集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壕战(很成熟的体系) 扼住了 美军前进的步伐。 美国人确实无可奈何,当时使用了除原子弹外所有可以应用的手段,如果美国人在政治上不想扩大战争的话,也只能接受平局的命运了。 美国人的判断是正确的,朝鲜战争打不赢的关键在于苏联的支持。 而中国的崛起还有待于 钱学森们的归来 和 朝鲜战争后苏联的工业援助,具体内容参考《 1956 —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 》。 发展科学技术的 12 年规划的重要成就是除了制定了 56 项重大研究任务以外,最重要的是确定了四项(又称为 6 项,即其中包括当时未公开的两项国防任务)紧急措施,亦即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为什么会挑选出这 6 个项目?而且当时几乎是所有科学工作者都一致同意这 6 项是当时国家最为紧急需要的 6 个项目? 看了上面的分析,我想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了。用导弹防空非得自动化不可,电子计算机不用说了,本身就是因为计算弹道而诞生的。 ×××××××××××××××××××××××××××××××××××××××××××××××××××××××××××× 多说一点,毛岸英就死于志愿军防空能力最薄弱的第二次战役时期,因为 云山战斗第一仗就打坏了7门炮,这意味着全志愿军的高射炮损耗了将近三分之一,相对于美军的飞机,这种炮太烂了(日式高炮)。 武器装备的这种落后往往是要用更多的牺牲来作代价的 。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59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这个爹太牛了~~ 这才是技术宅男的榜样啊~
热度 4 tanis 2013-1-21 04:37
刚刚在mitbbs看到人转帖的~ 太牛了! http://www.mitbbs.com/clubarticle_t/Auto_Fans/31428231.html 这个是他微博地址 http://www.weibo.com/u/1923229421
1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技术再好,也架不住队友.....................
热度 13 船长阿道克 2013-1-3 11:41
技术再好,也架不住队友.....................
5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TG到底在炫耀什么?
热度 30 混天球 2012-11-30 01:0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声速研究所利用磷光热图技术在φ0.6米激波风洞顺利完成某型号测热试验,得到了不同状态下模型表面的大面积热流分布特征,与预期设想一致。标志着中国首次将磷光热图技术作为主要测试手段成功应用于型号试验。 附图如下: 其实没啥,就是觉得老美的X51试验机挺好玩的,自己也整一个玩玩。
1196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转>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
热度 8 gordon 2012-11-13 18:22
注:周鸿祎说他为什么干不 了 QQ ,这是因为马化腾以前在电信是做信息台的,从信息台升级到QQ 就这么简单。周鸿祎能力不能说 不强,但是他干不了。 周鸿祎 以前是交通大学少年班的,且不说周鸿祎和马化腾的人品怎么样,这个俺一个网民也不清楚,但不可否认他们是当代中国最聪明的头脑,至少比现在开会的好那么一点点 。 ================================================== 费歇尔讲,凡是能够带来收入的都是资产。人口是不是资产?一般 来说,是资产。不过此资产非彼资产。人口和森林、河流、矿藏等其它资产不一样,这些东西一万年后仍然会带来收入,仍然是资产。但是人口不一样,人是不能等 到一万年后还能带来收入的。不仅如此,人还要穿衣吃饭,是要消费的。没有衣穿,没有饭吃,社会就不稳定,人口不但不是资产,反而会是“负资产”。没有衣 穿,没有饭吃,人口不但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没有衣穿,没有饭吃,即使其它资产丰富,经济也不会高增长的。所以归根结底,经 济增长、社会和谐是要依赖于就业的。对于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 不要只是看到“世界制造工厂”负的一面。不是“世界制造工厂”没有负的一面,而是正面和负面的有机整体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铜钱。中国的经济成功和“世界制造工厂”也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中国的经济成功是“世界制造工厂”的成功,是就业的成功。 并非不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毕竟,就业才是中国经济的第一要务,这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基本约束决定了的。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几亿农民兄弟,他们知识不足、技能贫乏,需要劳动密集的制造业来吸纳他们就业和改善他们的生计。 不要看别人产业高级,能挣更多的钱,我们就想着要让产业高级 化。适合别人的,未必就是适合我们的。正如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世界上也没有最好的产业,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产业——适合自己的产 业就是最好的产业。重要的不是什么高级不高级,而是适合不适合。重要的不是在边际上我们挣了更多钱,而是我们的总收入最大化。 其实,高新技术产业未必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赚钱。从经验来看,新 技术、新产品不仅投入大,而且风险也高。国际上大跨国公司每年要花费几十亿美元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然而只有5%左右的项目可以成功申请专利。在这些 专利项目中,又只有十之一二最终投入商业生产,给公司带来回报。可见,如果把包括失败了的和不能给公司带来回报的所有研发全部算进去的话,最新技术的研发 不仅投入巨大,风险高,回报率其实并不是很高。 今天美国不是在和我们竞争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和我们竞争能够吸纳就业的制造业。金融危机后,美、法等国都纷纷宣称要重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好,问题是发达如美国,也不能所有的人都去做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不能人人都去做白领,蓝领工人怎么办? 其实,低端的制造业的存在是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给定高端产业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是一定要自我转型升级的。挣钱的事,是不需要外力去强调和推动的。 能赚到的钱,能赚到更多的钱,怎么可能不赚呢?没有赚到,一定是因为本来就赚不到的。 就产业问题来说,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广大农民工赖以改 善生计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的制造业。它们处在盈利边际上,经不起雨打风吹。各种不利的经济冲击首先会对它们造成伤害。这些年,由于经济发展,我 们的劳动成本大幅上升,已经高于好些周边国家,这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密集的产业优势。这本不是坏事。我们发展经济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劳 动成本不上升,老百姓的收入怎么提高,怎么可能过上好日子?如果真是因为劳动成本上升使我们的制造业失去竞争力,倒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问题在于,劳动 成本上升之外的因素也在导致我们的制造业遭遇困难。这就不是好现象了。 千万不要说什么中国制造是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吃穿住行用是人的基本需求,只要人还穿衣吃饭,一万年后还有这些产业。有关人的基本需求的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多年仍然存在。制造业不只现阶段是中国 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项,未来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强项。如果我们丢掉了制造业,那么就是自废武 功。即使劳动成本上升,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丧失了制造业竞争优势。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只要我们把品质做得更精,质量做得更好,就仍然会有竞争力。 德国早已是发达国家,但是德国制造仍然雄视天下。金融危机后各国都陷入困境,唯有德国经济一枝独秀。这充分显示了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和稳定功能。 我们讲转型升级,实际上升级比转型更重要。过去企业生产衣服, 你让它转型生产飞机去?没有基础,是不可能的。升级则不一样,还是做衣服,但是生产的技术进步了,工艺改进了,产品品质改善了,附加值提高了。东石的制伞 者们就自发地进行着这样的产业升级,从生产一般伞品,到生产降温伞、不沾水伞、超强防风伞、自开收伞等专利功能性伞品。成都中寰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的气液联动执行器控制阀,密封达到零泄漏,可用于多种苛刻的控制环境,占领了整个亚洲市场,即使经济下滑,也未受冲击,也是产业升级的结果。 转型升级是企业自我选择的结果,是市场自发发展的过程,政府不 要人为地去推动。政府扶持一个产业,其实间接在打压另一个产业。试问:扶持的钱从哪里来?只能来自于其它企业和行业的税收。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扶持不了 产业的。今天,国家扶持的新兴产业无不陷入了严重危机。太阳能、风能、LED、镭电池等等产业,在疯狂的投资和划分财政蛋糕的过程中迅速过剩,很多企业不 是被市场搞死,而是被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撑死的。所以,政府提供严格的产权保护和公平的法治环境,确保有一个弹性的市场,其它还是不要管的好。
7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声波液滴悬浮技术
热度 13 bayer 2012-9-18 14:51
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实验室里,一种利用声波使单个液滴悬浮的技术已经被发明出来。在这个溶液液滴中,可能会包含不同种类的药物。尽管液体悬浮和药物开发现在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但是在分子水平上已经产生出了特殊的联系。 在分子水平上,药物分为两种:无定形和结晶型。一般来说,无定形药物比结晶型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都更高,因此在一个较小的剂量下就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市面上的大多数结晶型药物,其吸收度都较差,因此需要开发出无定形药物以减少剂量而增加吸收。 但是,在自然状态下,药物溶液的水分蒸干后,其中的成分更倾向于形成结晶,因为结晶是一种低能量状态,而且在接触其他介质的情况下,物质更容易获得晶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让液体悬浮而不接触任何介质的方法。 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参考了NASA的微重力模拟器,制作了一台声波悬浮仪。他们将两个产生同样频率(略高于人耳的分辨频率)的扬声器上下精准对齐,同时发声,这样两个声波会相互干扰,产生驻波现象,在节点处会产生重力抵消的效果。将物体放在节点上,就能使之悬浮。当液滴悬浮的时候,由于不接触介质,就能够在蒸干的时候得到非晶形物质,通过这种方式对药物进行开发和研究。
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今天没有新鲜事
热度 22 赫然 2012-9-7 18:46
今天没有新鲜事
也不说啥了 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1071-15677.html 。先上图: 童鞋们请随便膜拜。。。。。 俺也会继续苦练技术,下次要点出三个来!!! 最后感谢樱木童鞋和李晨童鞋 ,虽然俺是真的捡到过几次 心形的石头,也用过以骗取欢心,但是真没想过可以买一批。。。。
78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走出去,请进来”--页岩气开采技术研发展现中国政府魄力
热度 43 不爱吱声 2012-8-21 03:55
自从国家发布了十二五计划将页岩气开采放在引人注目的位置后,国内有关页岩气开采技术开发的消息越来越多起来。很多在我看来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觉得跟大家分享下我知道的一些消息可能对大家有帮助,特别是那些做科研的,或者比较关注能源领域,或者自己搞投资朋友来说。 简要总结一下我所知道的一些消息,并简单点评一下,以为日志: 1。国内几所实力强的高校已经大幅度进军“页岩”领域,注意我说的不是石油大学,而是那些综合性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比如说力学,机械,化工之类,非石油专业),我知道的至少有清华和浙大,教授们正在主动寻求与美国石油(或油服)公司的科研人员合作,这甚至是由上至下,来自于校长。。。 这是走出去的例子,而且是跨领域,从基础研究起步。 2。美国大学学生课题直接就是针对中国页岩气区域。最近的例子是rice 大学针对中国四川页岩气的研究。 祥见“College Students Discover Shale Gas Breakthrough”-- http://www.wealthwire.com/news/energy/3109 。 Members of the CHBE Pandas designed the process that would turn shale gas extracted into China into a range of marketable materials with low 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left, Apoorv Bhargava, Kavita Venkateswar, Valicia Miller, Shelby Reinhardt, Prachi Bhawalkar and Erte Xi. 参与此项目的研究小组成员照片 这是请进来的例子,把国家的页岩区开放给国外的大学,让他们进行相应的研究,这个气魄打破常规。 3。美国某著名油服公司,拿到中国油田开采项目,是其自1997年时隔15年后第一次。 4。美国另一家某著名油服公司,买下国内某私营油服公司20%股分,借壳进军中国页岩气开采市场。 3和4都是请进来的例子。以前国家资源基本是国内企业垄断的。前一阶段说了国家页岩气在政策上已经允许外企的介入,国外公司正在布线,没想到话音未落已经成真。 以上几点说明,中国的页岩气开采之气魄之大,行动之快,超乎想象。 我以前猜测中国企业独立掌握页岩气开采技术要十年,那是基于按照通常的路径,国家资源有几大企业控制,页岩气其地质结构独特性,周边环境复杂性导致无法开发出通用的开采方案等技术难题,等等。 现在看,“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已经开始全面实施,那么这个技术开发过程可要大大缩短了,五年必成。 而且,中国页岩气开采技术开发策略与北美大不同。北美在页岩气开采技术开发基本是公司主导,市场主导,大学科研介入很少,因此北美页岩气技术特点是工程化,商业化(主要保证经济开采),而非科学化,即便目前已成熟的开采技术有很大优化空间。中国目前看则是工程和基础研究并进,工程靠“请进来”,科研则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那么这个研发进程应该会比美国更快些。 我觉得这个策略很高效,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发展页岩气开采相关技术上的魄力之大。效果会很快显现出来,大家拭目以待吧。
个人分类: 油气开采|284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关于林李大战的技术贴
热度 38 liuqing098 2012-8-6 14:43
林丹有林丹的粉丝,李宗伟有李宗伟的拥趸,他们相互成就了彼此。伦敦奥运会林丹又赢了,咱以业余羽毛球球迷身份来摆呼一下林李的技术: 1、网前小球:李宗伟微弱领先林丹。三局比赛李的主要战术就是都网前,逼林丹起高球,也确实占到一些便宜。 2、后场高远球:两人持平,要吐糟的是在屏幕下方的人是顺风,为了追求更深一些高远球,林丹的后场高远球本场比赛失误更多一些,尤其是第一局。 3、正手杀球:林丹微弱领先李宗伟。虽然正常比赛李宗伟改变打法,更为积极主动,但是俺听俺教练讲林丹的肌肉类型是独特的,瞬间爆发力罕有其敌,所以呢,一力降十慧。但是这场比赛林丹令人恐怖的正手杀球功力好像有所退步,以前他起跳杀球的成功率在6成,这场比赛在5成,尽管如此还是比李宗伟好一点点。 4、平抽打:两人持平。林李都会在被动时候及时变线,这点比王仪涵好多了。 5、反手技术:两人持平,都是一流高手,林丹在被动时候都用反手放对角线或直线短球,也不怕李宗伟抢网啪杀或回放小球。 6、综合技战术运用:两人持平。感觉林丹没有太大改变,拉掉寻求突击,但是被李宗伟抑制;李宗伟战术也进步,一是小球回放这场比林丹好一点点;二是正手杀对角前两局成功率较高;三是主动突击比以往增多。 7、身体状况:感觉林丹不是最顶峰状态,或者距离最顶峰状态也下降,正手进攻的威力下降是一个证明。林丹出场的时候感觉他的嘴唇发白,似乎很疲劳,也许休息不好;李宗伟说自己刚恢复训练打球两周,而且两个月前刚受伤,那么功力恢复还是很好的,接近十成功力了。 8、比赛感觉:林丹对场地风速的适应刚开始较差,第一局多达9次失误就是证明。 9、心智状态:林丹心理优势更大一些。 10、运气:两人持平。但是,但是,刚开始是李宗伟好,也两道三个滚网球,后来是林丹好,一个是误判要回来,一个是有一个第三局的滚网球,这个很重要,先胖不为胖。 所以呢,林丹就好一点点,就一点点。
809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根据公开的资料对辽沈战役进行技术分析(原创)
热度 10 gordon 2012-7-14 14:31
注:东北野战军到底接受了多少日制武器,在史学界一直是个谜,但是并不妨碍根据官方承认的公开的资料对辽沈战役进行研究,以获取历史演变的线索。 最有力的一份证据是1948年3月16日林罗刘署名报告: 中央军委: 日本投降后,东北遗弃炮弹,随地皆有,经过长期收集,仍未彻底收拾,兹仅就北满之各种口径炮弹简报如下: 1、 十五榴弹头约十七万颗,药筒为十五万个。东北现有纵队使用十五榴弹炮炮十八门,如全部参战,每炮每站百发,每年十仗,可供八年使用。如打后再复装,可供九年使用。尚有待编十五榴十一门,如均参战,则仍可供五年至六年使用。 2、 十榴弹炮头三十万颗,药筒十二万个。东北日式十榴五十门(美榴九门在外),如全部参战,每战每炮一百二十发,每年十仗,可供两年使用,如打后复装,可供四年至五年用。 3、 野炮弹头六十万颗,完整弹二十八万发。东北编用日式野炮约九十门。如全部参战,每炮每战一百五十发,每年十仗,可供两年半使用。 4、 日式山炮,编用者约一百七十门,炮弹几乎完全消耗。现用野炮弹头复装,每日平均七百发速度,年装二十五万,仅可供东北两年消耗。大连自装山炮弹可年产二十万,完全将供给关内用。 5、 十五加一门,弹头二千八百,药筒一千八(不够用)。 6、 十加九门,弹头与十榴同,药筒六五三一(不够用,必须复装自制药筒)。 7、 七五加(即九零野炮)二四门,弹头完全耗尽。弹头与野炮同(必须复装及自制药筒)。 8、 数量最大之近战火炮,除迫炮自制外,其他如九二步跑、三七平射炮及战防炮弹均极缺(必须自制)。 9、 美式各种炮弹均少,除缴获外,暂无模造,但缴获不多,故至今美式火炮还不能形成主要火力。 10、 为制造及复装各式炮弹,主要须解决炼铁、炼铜、制发射药及信管、底火外,已有各式信管二百万,底火一百万,暂可维持。及大连已可造山炮外,其他均只在本年秋后,方可在北满开始试造。 11、 各纵、师及大小军区,自存炮弹数目,自清查中,暂未列入。 林罗刘 所以,对于东野的炮兵主战装备,我们取官方承认的日式150榴弹炮(十五榴)29 门,日式105榴弹炮(十榴)50门,日式105加农炮(十加)9门,日式150加农炮(十五加)1门, 九〇式75mm野炮 (七五加)24门。 九〇式75mm野炮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很远,但不太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是日军嫌这种炮比其他的75mm 野炮重,路况恶劣时机动比较费力,所以90式75mm野炮牵引型产量并不大。但由于这型野炮射程远,穿透力大,用于装备战车或自行火炮就很受战车部队机甲 部队欢迎,所以90式75mm野炮的战车炮型产量不小。 太平战争后期90式野炮经常被日军当作对战车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中型坦克,由于此炮穿透 威力大,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冲绳战役期间日军1门控制道路的90式75mm野炮由于炮位隐蔽,难以发现,击毁了美军多辆M4坦克,使美军 坦克部队长达2个月时间无法通过 90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883.0mm(L38.4) 重量:160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56kg 弹丸初速:683m/sec 最大射程:13890m ======================================================================= 《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书中有一篇《辽沈战役国民党兵的覆灭》,是原国军炮兵第七团团长高德昌写的,文中详细介绍了东北国军的两个重炮团,即装备日本150毫米榴炮的炮七团和装备美国155毫米榴炮的炮十二团。 缅甸远征军驻印军总部直属3个重炮团,其中2个团各有汽车牵引的105毫米榴弹炮36门;1个团有155毫米榴弹炮(m1918155)36门。直属重型迫击炮 团有48门150毫米迫击炮,汽车团有2.5吨载重汽车400多辆。故驻印军总计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96门,大致相当于二战时美军 3个步兵师的标准装备。 ( 新22师和新38师 各有105毫米榴弹炮 12门 )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通过锦州、辽西大捷和长春、沈阳的解放,国民党军东北精锐遭到全歼(其中包括全部美械装备的“五大王牌”中的新一军、新六军),第四野战军共缴获各种火炮171门,其中包括美式155毫米重榴炮36门,日式 150 毫米重榴炮36门,美式105毫米重榴炮34门,各种高射炮69门,坦克47辆,装甲车131辆。 也就是说,东北国军的两个重炮团,分别装备36门日本150毫米榴炮和36门美国155毫米榴炮。 国军的美械: 到了43年国军远征军和驻印度部队开始装备美国火炮,其中有炮兵1个团还装备36门155MM重型榴弹炮,1个完整的4万多人的全美械军拥有12门 105MM榴弹炮,下属的3个步兵师还有36门75MM山炮,36门81MM迫击炮,36门37MM战防炮,162门60MM迫击炮,1400多挺机枪。 但不是所有美械军都有这种配备,因为 美国只援助了39个师的装备 ,到46年夏季装备完毕, 国军却装备出了64个师。只有5大主力才能有上面这种水平。 这样 的40000人的军在压制火炮上比日军1个14000人的师团一样或者强点,对比是48门75---105MM火炮VS36-48门75---105MM 火炮,但是在团,营级别火炮上占有优势。 但单独1个师炮兵火力还是逊于日军1个师团。这种美械军只参加过印缅滇反攻,在国内只参加了45年抗战最后1战的雪峰山会战,应为直到44年国内 也没有美械国军。内地美械国军是44年年底到46年夏季装备出来的。 很奇怪,没有见到国军有加农炮不知道为什么,解放军的俘获也没有记载。 ======================================================================= M3A1式37毫米战防炮主要战技性能:口径(37毫米),初速(883秒/秒), 最大射程(6850米) ,高低射角(-10至+15度),方向射界(左右30度),射速(15-20发/分),战斗全重(413公斤)。 远征军美造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 口径 105 mm (4.1 in) 后膛闭锁系统 水平闭锁 后座缓冲系统 固定液压,42 in (110 cm)行程 炮架或载具种类 纵向分离双炮尾拖架 最大射击仰角 -5°至+66° 最大回旋角度 46° 枪口初速 472米/秒(1,548尺/秒) 最大射程 11,270 m (7.00 mi) M1918式155毫米榴弹炮 性能资料 口径: 155 毫米 初速 : 150米/秒 高低射角 : 0至+12度 方向射界 : 左右3度 射速 : 2-5发/分 战斗全重 : 1085公斤 最大射程 : 11660米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1880.0 mm (L 12.6) 重量:20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43.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275 m/sec 最大射程:5890 m 大正4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2190.0 mm (L 14.7) 重量:28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389 m/sec 最大射程:8800 m 九六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3523.0 mm (L 23.6) 重量:414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1.3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1900 m 大正14年式105mm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590.0 mm (L 34.1) 重量:311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640 m/sec 最大射程:15300 m 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4725.0 mm (L 45) 重量:373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5.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765 m/sec 最大射程:18200 m ======================================================================= 为国共双方建立简易的模型,国军榴弹炮最远射程为 日制九六式150mm榴弹炮 11900 m , 共军方面 75mm、 105mm 加农炮都可以进行压制,很奇怪国军方面没有加农炮使用的记载,但是国军有飞机助阵。 攻守模式分别为:国军进攻时,以飞机远程轰炸,然后以榴弹炮杀伤敌步兵,防御时利用反斜面隐蔽自己,用榴弹炮杀伤对手步兵。共军进攻时,以加农炮进行火力压制,以榴弹炮杀伤对手步兵,防御时利用反斜面隐蔽自己,用榴弹炮杀伤对手步兵。 相对来说,共军机动性更强一些,因为国军的飞机要依赖机场,呼叫火力不能随叫随到,轰炸老共的 75mm、 105mm 加农炮,老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等飞机飞过来了,估计已经换地方了。 国民党部队一直没有意识到在飞机和榴弹炮之间的火力漏洞,这造成了它军队机动性的不足,因为它要依赖机场。 这也是在东北战场能够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态势的技术根源。最后国民党军队龟缩在几个大城市,而没有得到东北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工业原料等物资的补充,对于长期驻守来说是很被动的。 相持局面的打破是由毛泽东决定攻击锦州开始的,毛当时的处境也很艰难,毛一直在拍美国的马屁,但是假使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变化,美国重新武装蒋介石,一切都不堪设想,于是毛向林彪下达了强硬的命令。 1946-1947年美国对华军火禁运是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马歇尔调停期间,为了压制蒋介石配合调停,1946年7月29日马歇 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在蒋介石未做出相应回应的前提下,8月18日杜鲁门总统认可了这一禁令。这项为调停而设计的政策,并没有产生马歇尔预期的 影响。不过,它部分地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军火供应的严重短缺。针对军火禁运给国民党军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围绕者禁令的解除,美国国务院与军方展开了激烈辩 论,在国际冷战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务院最终同意解除对华军火禁运。 林彪的顾虑 毛的设想当然是很好的,假如攻下锦州,就切断了长春、沈阳与关内的联系,国军在得不到补给的情况下将不战自溃。那么,真正的关键是能否攻下锦州,恰恰他们在同一时期做过一个实验,就是攻打长春,但是失败了,长春久攻不下,林处于焦虑中。 转机——要塞炮的出现 四纵炮兵的退休老兵兴万涛,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加农重炮功垂青史》,讲述了他们拥有要塞炮的事情,不过这些要塞炮主要用在防御性工事中的固定阵地。炮身的行走部分是一人多高,30多厘米宽的笨重大铁轮,不适合在运动中作战。还有一个原因是国民党的飞机,这些火炮并不适宜机动作战。 如果仅仅兴万涛的文章还不足以采信的话,还有林彪在平津战役时的电报,可以确信四野拥有240毫米的重型榴弹炮。 钟苏邱匡: 北平城有三丈高,城墙甚厚,能平行两辆汽车,因此,对北平的炮兵攻击,须作充分准备,此次仍应设法将二四榴运来参加作战,其他攻城炮弹,亦须大量准备,并望研究能否以坦克送大量炸药,进行对城门的爆破。 林 十日二十一时半 据兴万涛的文章,东野用了类似日俄战争中日军攻击旅顺口的办法,把要塞炮搬过来了,第一个倒霉的是长春,曾泽生、郑洞国率部投降,下一个就是义县,朱瑞就是牺牲在这里,因为这种炮不经常用,所以朱瑞想获得一些数据。我们前面提到,对这种移动不方便的火炮最大的威胁是飞机,但是东野利用铁路隐蔽移动,突然出现在锦州城下,同期抵达的还有几辆坦克。攻克锦州仅仅用了 31 个小时,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整个在东北的国军全完了,如果他们想夺路而走就要进攻,就会暴露在共军的炮火之下,不走就会遭到长期围困。 在毛的设计方案里,国军也不是完全没有一搏之力,就是和共军共同争夺锦州,也就是毛对林彪所说的,“即在卫立煌 全军来援 的 时 候 敢于 同他作战。” 但毛的想法是一个设想,真正把这个想法实现的是利用铁路运输的飞兵急渡,不然侧敌运动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在没有到达锦州之前。而廖耀湘在彰武的犹豫,也没有实现蒋介石的设想。   林彪得知运输线被 廖耀湘 切断,立即电告中央。毛泽东马上给予回电:“沈阳敌人进占 彰武 ,表示 廖耀湘 想利用断粮之法,引我回援,借以解锦州之围。 廖耀湘 不敢直接援锦州,是为避免远出被我歼灭。因而,你部不要分兵回援,一定要集中兵力攻下锦州,全局皆活。”   这就是毛泽东的指示,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辽北省委书记陶铸和东野副政委陈沂奉中央命令,从 廖耀湘 占领的 彰武 以北的通辽开始,日夜兼程,抢修了一条350公里的公路,绕过 彰武 ,直逼阜新,北满来的物资经过这条“生命线”,源源不断送到了东野攻击锦州的前线。    廖耀湘 全力攻占 彰武 以断东野后勤运输线的计谋落空,是因为 廖耀湘 错误地分析了形势,他忘了,东野已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而恰恰东北地势又十分平坦,到处可以走车,卡住 彰武 ,照搬古代战例,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辽沈战役及以后发生的平津、淮海战役直接决定了以后60多年的政治走向,毛用了类似俾斯麦式的政治智慧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310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嫁人是项技术活
热度 50 白天爱黑夜 2012-7-1 11:35
俺的同学老牛--牛总终于结婚了。他媳妇小红还是俺介绍给认识的,但俺不是红娘。 牛总自家开了个广告公司,工作很努力,在北京、上海、广州都有经营机构,每年收入几千万。所以牛总属于可以到“非你莫属”坐坐龙椅的BOSS了。 牛总长期不结婚是有原因的,他请大师算过,大师说老牛在四十才能结婚,而且媳妇要属虎。所以这些年牛总谨记大师教导,花花草草摘了一大片,也花了不少钱,但就是不结婚。 老牛那天给俺打电话请俺参加婚礼,俺问媳妇是谁,他说俺认识,是小红。俺脑子转了半天,才想起小红这个人。 话说四年前,俺的一个亲戚的孩子大学毕业,亲戚让俺给姑娘找工作,提了几点要求:要有北京户口;能在政府或金融单位,专业对口也行;因为是女孩子,工作不要太累,不要总在外面跑来跑去。 俺一听就头大了,这哪个俺也办不了啊,亲戚一听就不高兴了,说你在北京工作十几年了,怎么也有不少关系,只要上心肯定能解决,事成之后会重重感谢。 俺心里想,真他妈不懂事,你们也是在政府口工作的人,这些难处不明白么。可是亲戚还让俺爹娘给俺打电话,俺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办,有言在先,户口肯定解决不了。 姑娘学的是传媒专业,正好老牛的是广告公司,到老牛那里也算专业对口,老牛一口答应,说来实习吧。 姑娘就到老牛的公司开始实习,过了两天,姑娘来说,她的一个同学也想到老牛公司实习。这个同学就是小红。 3个月实习期结束,老牛跟俺说如果姑娘愿意就签合同。结果姑娘来一个不辞而别,在火车上打电话:工作太累,待遇太低等等等。俺心里放下一个大石头,就你这想法,俺还觉得对不起老牛。 后面的事情,是昨天才知道的。 俺亲戚的小孩离开了老牛的公司,但是小红留下了,而且非常肯学、能干,老牛是非常地喜欢和重用,两年后,老牛要提拔小红为团队主管,小红却辞职了,去了一家更大的公司。 不过小红和老牛的联系却跟紧密了,不但给老牛事业上出主意,而且也成了红颜知己。 更巧的是,小红属虎。 今年春节后,两人要结婚了,据说小红有要求,不当老板娘,不回家当家庭主妇,继续在其他公司工作。老牛居然一一允诺了。 其实,亲戚的姑娘长得比小红好看,也属虎,性格懒懒洋洋的很有小女人味----老牛一直好这一口,如果姑娘当时留下,也许她就成老板娘了。 所以,嫁人也是个技术活。
93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哥给技术宅跪了
热度 6 樱木花道 2012-5-13 21:20
http://www.acfun.tv/v/ac341064 尼玛 哪里找的那样多3.5软驱啊! (改了 sony小软 当年写论文的最可怕大杀器) 另外 买1赠1 http://www.acfun.tv/v/ac341136
94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集思广益,技术攻关难题求解
热度 2 茉莉 2012-4-25 12:04
请大家出主意^_^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12774-1-1.html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5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闲聊刑侦技术和手段之二——怎么找到举报人
热度 22 小淘 2011-12-22 11:38
这个故事俺是从老家的报纸看到的,之所以给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文字之外的刑侦手段。 当年俺老家的政府换届,不少地区上任了新的领导,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突然,某个地区邮出若干封针对新领导的重量级的举报信,说重量级是因为举报人显然很通晓如何举报,有理有据,对于所举报问题讲事实、列数字、举例子,文字功底深厚,份量很重。举报人千算万算偏偏漏算了官场文化中的“官官相护”的这条潜规则,这些寄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举报信都归集到了某处,大领导雷霆震怒,下令查办。不久盖子揭开了,按报纸的说法,一个令人想不到的人进入了视野,地区政府一般都会在省会、首都等大城市设立办事处,举报人是该地区驻某地的办事处主任,此人与该地区新领导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出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他很失落,失落之下就出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态谋划了举报信事件。这厮并不想站到前台来与新领导撕破脸,他采取了匿名的方式,并安排自己的属下——一位打字员休假,休假期打字员坐飞机回到该地区,寄完信后坐飞机回办事处驻地销假。飞机票报销。 这个举报计划可以说比较严密,唯一的破绽就是打字员打飞的寄信。 报纸没有说是用什么手段找到这个令人想不到的举报人的,这偏偏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指纹、气味?就是利用这些手段,也是在一定圈子内对可疑人进行排查,这个举报人显然是不在圈子子内的,刑侦人员是怎么找到他的呢?
100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关于《纳米级设计的静态时序分析》
北府刘牢之 2011-11-29 16:55
关于《纳米级设计的静态时序分析》
最近我系统地看了一本技术书籍《纳米级设计的静态时序分析》。 我从今天开始通过日志系统记录该书的读书笔记。 以下关于该书的一些信息. http://www.amazon.com/Static-Timing-Analysis-Nanometer-Designs/dp/1441947159/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322556803sr=1-1 封面
个人分类: STA|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抱朴仙人】写作技术的四项心得
鼎革 2011-11-17 19:33
本文专谈说明性议论性文字的写法,不涉及抒情性文章。 讲到文章做法,那就和一切操作规范一样,是一种把艺术降为技术的勾当。技术这种东西,就是要把只有聪明人才能干的事,分解组合,照猫画虎,弄成笨人也可以玩的事情。 聪明靠天赋,技术靠苦练。也就是说,天才既不用学习也不用练习,人家那笔走龙蛇,行乎当行,止乎当止,随心所欲,写出来都是范文,自己哪里还需要读什么范文? 笨人也有出路,就是分析总结和练习。只要把天才的东西琢磨透了,反复练习,所作出来的东西,也就跟天才差不多。说白了,咱没有创意,但是可以抄袭。抄袭也有高下之分,下等人抄结果,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那块金;上等人抄方法,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 咱们需要学习文章写法的人,实际上是需要一种把自己伪装为天才的手艺,所以读了本文,觉得略有收获的朋友,其智商和文化水平多半与本人相当,在中人以下; 读了本文,觉得全是废话的,倒多半是世外高人。 写这种东西的人,当然是自己写不出有分量东西的人。好比美食家,评点来评点去,只说明他自己舌头高明,手艺反倒多半不可靠的很。所以预先说明,下面谈的,本人其实也做不到,理想而已。 为了完成这篇作业,研究了一番河里的几篇作品和跟贴,忽然产生了一个荒谬的印象。原来大部分朋友专注于故事,看文章和写文章的时候并不重视结构的。然而就是这些朋友,在谈论本专业的时候,又都很重视结构和系统性。 话题就从这里开始吧。 一、结构与节奏 先说看文章。 好的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感是怎么来的? 窃以为,文章有两层次的美感: 1、 文章的第一层次美感 文字之美:通顺,洗练,准确。词藻华丽清雅自然也在其中,不过相对不那么重要。 内容之美:要谈的事情,或是奇闻轶事,或发人深思,或授人以技能。只要言之有物,内容充实,都有其美。 咱们从小读文章,第一注意的,就是写了些什么故事,故事好,就是好文章。这个层次的欣赏,凭本能就可以做到,不需要训练。 但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素面朝天,不事雕饰,要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难度非同一般。大多数的写作者,都是要再下点功夫修改一下的。这份功夫所到之处,就是文章的第二层次美感。 2、 文章的第二层次美感 文章的第二层次美感,主要是结构和节奏之美。没有人教导,凭本能往往无法发现。 结构之美: 作文之难,如聚沙建塔,文章必须具备一定结构,才能说明事情。《古诗十九首》中,说到某人收了一封信,其中“上言久别离,下言长相忆”。一封信,前半部分说好久不见,后半部分说十分想念,这就是结构。直到现在,咱们写信都不用纸了,发封电子邮件,还是要依照这个规矩。好比围棋中的定式,需要背过记熟的。 高手的文章结构,用心之巧,营造之精,真是叹为观止。这个中学古文里例子多多,不献丑了。 另外,八股文中的起承转合之道,就是纯讲结构。尽管咱们批判八股,但是真正写起说明议论文来,人人都还是要用这一套,绝无例外。 兄弟辛辛苦苦扫描加手打,把启功先生的《说八股》弄上来,除了讲讲这个古董,大家掌握第一手资料,免得人云亦云之外,也有帮助大家重视和学习文章结构的意思。大家高兴,可以多看看。 节奏曲调之美: 文章有节奏。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就是节奏。忽扬忽抑,或急或缓,文章就有韧劲,有咬头。 文章也有调子。整篇文章,是采用轻快明朗的调子,还是采用沉着扎实的调子?是采用静水流深的含蓄调子?还是采用花团锦簇的张扬调子?这些既需要与材料相配合,也需要与要说明的问题相配合,在落笔之前最好能先想一下。 说起来好像很玄,无从下手的样子。操作起来有简单的办法:写完了文章,把它朗读几遍就可以了,读起来如果觉得不对劲,再改。 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果以西方古典音乐来打比方的话,美妙的文字和故事好比旋律,人人都可以领会。 和声和对位是结构,一般人注意不到。 有了好的结构,旋律才有依托,结构和旋律有机的结合,才产生作品独特有感染力的意象。 有朋友说了,文章最重要的是言之有物。又有朋友说了,材料的简单堆积,那叫汇编,算什么文章?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问题,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 这个问题几百上千年争论,咱们也说不清。我简单的看法是: 您不会而又不能少的东西,它就最重要! 二、形式与内容 形式和内容都是用来说明观点的。 但是,我们一般习惯于运用材料来说明观点,不善于使用结构来加强说服力。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说的是做人,又何尝不可以用来比喻文章之道? 内容压倒形式,则粗糙混乱;形式压过内容,则虚浮空洞;只有形式和内容水乳交融,高度一体,共同表达你要表达的观点,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只有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是好文章。对于网络作家而言,他并非为了稿费什么的而写作,多数是受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这种情况下,有话可说,内容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好?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我对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看法。标准的说法,是思想性比艺术性更重要。我的看法是:有思想的人,要表达出来,就一定要依赖形式。所以对于写文章的人,思想不是问题,形式才重要。至于没有思想的人呢?没有思想的人,他就不应该动笔! 三、两不两要 假如写作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或者观点,最好遵循这两不两要。 1、不要被材料所绑架。 对于主题无益的材料,或者太过抢眼,会冲淡主题的材料不要使用。系统论的观点,也适用于文章之道。我们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任何一个局部的最优化。每一部分都很一般,但结果很好,能说明问题,总体效果好,就行了。 2、不要被才华所绑架。 才华横溢之人,写作往往是一种冲动,胸中文海漫溢,自然有许多妙语奇想,不忍舍弃,就都堆上去。结果是珠玉满堂,读者眼花缭乱,最后一无所获,只能说:“这家人真有钱啊”。你为什么要展示这些才华,则没有人知道了。钱钟书的《围城》,就是一个例子。那本书里好材料太多了,咱们每人都能在笑声中记住几条,可是,他写这本大书的目的是什么,可有人去留心? 我个人的看法,这本书如果删去一些笑料,少一些诙谐,会更加沉着厚重,读者会更容易领会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那份无奈同情。 解决这两不要的原则,就是要有目标。 做事要以目标为导向,是句说烂了的老生常谈,但是写文章的目标是什么?要说明哪些问题?很多人下笔之前,并不去想。 解决这两不要的关键,就是要敢于舍弃。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却局部,得来全局,不亦乐乎?弃子取势,赢棋才是硬道理。 当然了,舍却心血和才华的结晶不是一件容易事,有决心、有见识才做得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3、要有目的地写作。 文章是要说明问题的,故事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思想的故事,就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文以载道,是一句古话,说明文自然以此为归依。为了阐发思想,打动读者,行文之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是纯粹为写作而写作,追求文字之美,又何尝不是要营造一种意象?这种意象,一开始如果不在心中,表达起来,就无法精粹凝练。 所以,开始写作之前,不要被写作冲动所控制,要静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我要向读者传达什么?读者是个什么水平?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作品的基调是什么样的?然后再下手。 4、要学会控制力量。 任何一个有先天或者后天能力的人,都可以说是有强大力量的人,但这个力量需要有技巧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真正的技巧,体现在对力量的控制上。譬如武术,外行看到拔山举鼎的力气,会大加赞叹;初学者看到漂亮的招数,会心向往之;但等到学会了欣赏内家拳法,那从容如意,圆熟老辣,含蓄不尽而又开张有力的技法,才引人心醉。圆熟的技巧,其实来源于对力量本质深刻的认识水准和控制水平。 咱们有些朋友,写篇文章,前面花团锦簇,读者目不暇接,但是后来却越写越弱,草草收尾。这就是能发不能收,有力量而不善于使用。产生这个毛病的原因,就是急于显示力量,抓住观众,结果把好材料堆积到前面,顶级冷盘上了七八道,吃客胃口被吊得很高,不料后边没材料了,大厨力气也用完,只好糊弄收场,结果观众反而大不满意。古龙的武侠小说,多数犯这个毛病。 材料要好钢用在刀刃上,作者的力量也要省着用,只在关键的地方才卯足全力,布局谋篇有张有弛,抑扬顿挫,力气规划着用,才是长途竞赛的正道。作起文章来,有些地方明明奇思妙想甚多,大有可谈之处,却只能三言两语淡淡带过,就是怕影响了整体效果。 学习控制力量,不乱使劲,才会有后劲。规划好了,徐徐而行,不致于挖坑不填,咱们的太监文学会少很多哦。 总之,说明类的文章是为了阐述而建立的一个系统,要有系统性,文章追求的是整个系统效能的最大化,决不允许某处花团锦簇,反而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发生。一旦有这种危险存在,无论涉及到的是什么得意之笔,只有删!删!删! 四、大道归一,举一反三 文章的做法,似乎是文科生的勾当,理工医农甚至艺术类同学不精于此道,应该很正常吧。 其实,恰恰相反,文章天地,天地文章,这个世界上的道理,本就相通甚至相同。不会写文章,至少说明我们对于本专业的一些基本道理和原则尚未吃透,或者不知道举一反三。 这就是思维的狭隘导致的专家病。 试举几个文章写作与其他专业相通的例子: 1、从西方音乐中学习文章做法 譬如交响曲,看一个主题的变形过程,两个主题之间的对话和纠缠,有利于对文字结构的理解,加深修养。 不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可以多听一下合唱,几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呼应和变化的过程,也是很有意思的。 话说回来了,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对位,就是结构之学。学对位必听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为什么?玩对位玩到赋格,那比咱们按律填词可是难多了。玩赋格玩得溜的人不少,可是曲子好听的实在不多,只有巴赫好听。这说明单玩技巧没有什么用,筐子编得再好,里面还得放东西不是? 2、从中国画中学习藏头露尾,引而不发的技巧。 文章讲究含蓄不尽,话不说绝,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中国画也很讲究这一套,而且更容易看出套路来,值得学习。 比如画一幅《深山藏古寺》,不画房子殿堂,只画一条青苔小路,山间小溪,一个小和尚打水。再比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一只蝴蝶绕着马蹄飞舞。又比如《十里蛙声出山泉》,只画一泓清潭,几只蝌蚪,青蛙山泉概不出现。这都是费尽心血的构思,值得好好琢磨。 3、 从计算机程序写作中学习规划 前几天看见西西河里有位朋友在一个很小的帖子里谈编程,大致的意思是:近年来对编程的理解更深刻,如果先做好布局规划,后边的编码工作就会更容易。(我在信息版和科学版找了一圈,没找到原贴)这个经验之谈,其实也是讲写文章规划的重要性。 对于咱们业余作家来说,规划尤其重要。因为咱们没有整块的时间来写作,只是写作冲动驱使,先动起手来再说。可是这创作冲动如同烈火,来得快也去得急,一碰到难点,或者是工作忙了没有时间,很容易就此罢手。 因此,我强烈建议采用word里的大纲形式写作。先把大纲拟定,然后分节分段,有空就填一点内容,作品就会慢慢丰满成型。 4、 从系统论的角度学习力量控制 写起文章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绝对是误导。应该是需要则多说,不需要则少说才对。 要真的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就不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写作,而是为了展示才学了。比如造一枚火箭送人登月,要是大家自由发挥,有创意的地方多弄点,没想法的地方对付一下算了,那多半会造一个怪物出来。 文章既然有目的,力量的分配就要服从于这个目的,材料的剪裁和使用也要服从于这个目的。有些奇思妙想太过闪光,有些材料太过抢眼,会让读者目光从文章的主题上偏离的时候,就只能忍住不用。有些地方力量过大,会影响总体结构的协调性的时候,也要减力处理。明明有话说,就是不能说,很痛苦;明明可以有精彩的表述,偏偏只能用个很平庸的,也很痛苦。 但是为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只能如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总之,能够读懂别人作品结构的美妙而不是只看故事,这是欣赏层次的提高;能够有目的,有规划,守纪律地写作,这是自我能力的提高;从好像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中发现共同规律,汲取养分,这就是思维水平的提高了。 作品同时也需要出奇兵,锻炼文眼,这就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事情了,先练好堂堂之阵的布法,才是更重要的事吧。 愿与兄弟们共勉。
个人分类: ego|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3 01:14 , Processed in 0.253980 second(s), 15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