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2-3 00:05 编辑 " C* v. i' D0 V1 t/ c7 e
7 [9 N3 K% s2 n& I% }美联储又加息了,这次只加了0.25%。说是今年还会在加,但现在已经4.5-4.75%区间了,接近美联储说的5.0%顶点了。+ @9 s. W/ e# p4 i: ]
! l) Y1 w0 E( x! t
不过在过去,4-5%是作为“健康利率”的。在这个水平,上可以加息、压通胀,下可以减息、刺激经济。但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已经离不开超低利率了。在利率超低时,很多个人和商家不仅用低利率贷款置换原来的高利率贷款,还大举借贷投资。“免费”的贷款不借白不借。只要不赔本,赚了都是自己的,不赚再接着借,贷还贷。
. ~2 T' e( F1 |: e Q
8 v5 S6 ?7 {8 [/ E4 z; J! w0 [; N但没有“免费”的贷款。超低利率的坏处是央行再也没有了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的空间,失去了一半的调控手段,而且是更加要命的一半。6 c$ M/ H& m0 D8 l
/ s; x) ]* i4 O; Z m4 o( G6 z
现在的升息是在压通胀。美国的通胀下来了。
}6 X' r* }% F* n1 u# @7 u6 I8 s8 C% U+ a
5 Q' w% S5 i7 C5 _$ h7 ~! m12月的通胀从2022年6月9.1%的高位降到6.5%了
9 w7 ^0 J8 O# n; D/ p
. Y1 b# N8 m8 |: o( x, T. F
, t, n, j. l8 u& d' j& v但比较5年前的平均2.5%,现在还是太高% o+ Q; h8 G" b# ?1 w
' h" X& }8 D: r6 z6 P
0 V A4 ], z1 ]9 @
如果看10年趋势,2.5%都是今年的,10年前才是“理想”的2%
( S" P2 n# }' j% U
$ N- e* N0 U2 d- s. _美国通胀在掉头向下了,会继续下滑吗?难说,尤其是中国经济强势恢复后拉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话。英国央行已经躺平了。虽然也在加息,但与英国通胀的10.5%相比,根本是杯水车薪,原因就是英国央行承认无力压低由石油和粮食价格高涨引起的“输入性通胀”,尽管这与常规意义上的输入性通胀不是一回事。
0 P# h! H/ j9 w5 F) n2 @, G5 g% U% j' a- L8 ]7 W: B9 @2 c
美国对石油和粮食价格拉高的“输入性通胀”就有办法了吗?其实也没有,但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至少美国还这样自认为),必须有所动作。美联储现在期望“软着陆”,用最低的利率干预,让通胀自己降下来,还要刚好在2%左右的位置改平,不再继续下降到衰退。
7 j' @9 T5 Q0 F1 z$ p4 g
+ u, V- l7 o# l7 F. Z, L1 s& y1 X对美国经济来说,这又好,又不好。5 m9 q& g2 ~2 L( j5 l2 T* m
/ b X/ ^, p. ~) E! r9 ? v3 _避免滑入衰退肯定是好的,但不能及早把通胀压下来把短痛变成长痛,则是不好的。长期通胀有顽固化的危险,顽固通胀在升息压力下最终开始下滑时,可能是雪崩式下降,那时就不是软着陆了。3 O9 n$ |9 G' S) y) V
% ^. U3 U. R# \% J
即使在最好情况下,通胀缓慢下降,最后软着陆,但这像美国的新冠抗疫一样,夜长梦多,最后可能会因为第二波、第三波而打乱。
% h x. c3 L4 Y* t" m5 k$ S2 ?' v! k7 m; ^" R% n9 M
现在通胀压倒6.5%,也就是说,物价还在相对快速地增长,只是不像2022年中那样暴增了。这大大侵蚀了居民和商家消费能力。利率上升则侵蚀了居民和商家的借贷消费能力,更是影响了美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消费。
1 e. ~+ O9 ]" i; ]7 a; i# B/ V0 ~8 R( ?3 ^2 f6 r0 @
在国家层面上,美国政府的借贷消费能力更成问题。# W* k9 n1 ~& V. |3 Z( Y
# Q$ `8 a% C- }( q
( R$ z* }( U$ X- G% ?/ K( \% s1 E- j5 {* k! [+ w1 m3 B4 K
这是美国国债上限曲线,实际国债如影随形,跟着上限不断攀升。这像不像新冠爆发时病例增长曲线?新冠在达到群体免疫后,病例曲线不再增长。但美国国债只有到美元信用破灭,才会停止增长。/ p' m; \- U9 \2 ]. ^0 Y, q3 b
2 z9 N1 N* Y6 R! v
在过去10年里,美国经济的增长在不小程度上是由美国政府的债务拉动的。政府开支不是撒胡椒面,所有人都得益,但一些人更加得益。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拉动”的经济增长加速了财富向富人的集中,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危机。
8 X2 E! ?. }6 k4 e8 H6 Y. b
. [1 c$ t8 a' L) Z) d4 G% j: Y9 F1 H两党为了国债上限又在顶牛了。其实美国两党都要继续“政府拉动”,只是往哪个方向使劲的问题。共和党要向增长倾斜,这需要减负;民主党要向民生倾斜,这需要增税。但现在共同的问题是,国债的利息支付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30万亿国债,5%的利息就是每年15000亿的利息支出。这相当于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可支配预算的全部了,也就是说,包括军费、司法、科技、教育。有人说,乌克兰战争使得美国军工摩拳擦掌,再来一轮“里根中兴”岂不又能把美国经济拉出泥坑?
* F- |, x6 G1 [ ?% ?6 {
t* a% x. e$ y1 `# g0 i4 i
, D& H+ c5 m8 |! E( F6 D
0 `- z2 \" X- R8 Y1 W& h嘿嘿,看看里根的80年代,美国的国债是多少?大幅度举债可以直接用于扩大军费开支。现在政府开支正在被国债利息开支大幅度鲸吞。与一年前相比,利率增长了将近20倍!换句话说,美国财政里,国债利息的支出增长了20倍!
$ k# O9 Y1 `' {% o3 A* [
9 M) I% e0 y1 I/ H* G2 z3 `1 t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利率增长的速度比政府开支增长更快。拜登还要大手笔搞基建,与中国竞争,还要大举投入军备竞赛的话,这些钱都需要与急剧攀升的国债利息支出竞争。按照最简单化的计算,扣除通胀因素,国债利息支出从一年前的每年约700-800亿美元暴增到现在的约15000亿,总财政开支能增加2000亿撑死了。那就是说,国债利息支出差不多要挤占全部可支配支出,军费只是可支配支出中不到一半。还想像“里根中兴”那样、靠扩充军费来玩?想多了!
& i6 f5 d) S8 }- Y/ v( e9 H* }" m' C9 C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简单粗暴,不同时期的国债有不同的利率,利率是向后看的,不是现在利率变了,现有国债就都按照新利率了。但美国国债期限不长,借债还债的结果是没多久现有国债就都按照新的利率了,什么时候达到15000亿只是时间问题。这好比看着往下掉、正在往脑袋上招呼的大炸弹。
0 s G, A" F0 b. B. K# q1 Y) J, E' r/ _: o
慢说美联储再加息,就是利率保持在4.5-5%,美国财政部就惨了。可笑耶伦前两年还在发表谬论:只要利率保持超低,债台高筑没什么,反正没有什么利息开支。
0 Z0 @7 e h- F( c
+ a3 v9 Q3 m0 @( j
3 U6 A' c2 O1 r5 i9 G; l& k: P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可支配开支流向
0 W7 `8 _( ^6 o' Y7 C0 Q8 t2 [
8 |3 p" {5 h4 Z7 C- z说起来,美国通胀控制真是像美国新冠抗疫,从压平曲线着手,而不是动态清零。理由是:用最低的防控手段,保住尽可能的经济增长。美国抗疫压平曲线后,感染者存量暴增。现在看来,这反而是群体免疫了,不是坏事。但通胀就不一样了。通胀不消,危害不止。用最低的调控手段,保住尽可能的经济增长,但通胀继续,消费继续萎缩,这里好像没有群体免疫的好事?还有财政开支都要去填国债利息开支的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