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6-1 10:27 编辑 ) O+ A; t& @9 X6 H0 h7 @
2 l& Y' w& e* N: }潜艇在潜望深度航行时就有点悬了,为啥呢?由于潜艇潜望镜的目标小,水面舰艇很难察觉,观察基本变为单向的了。若赶上特殊的气象条件与能见度不良时,情况会更糟。
. ]! s, d, T' P9 g" h
- a8 Y6 K% c( F) W5 [$ w潜艇不是还有声呐么?然。但基于隐蔽性考虑,潜艇一般不使用主动声呐探测,在敏感海域或执行特殊任务尤其如此,因此只能用被动声呐。& o' h. O: i7 n% L7 W) f
/ b& J3 c$ u0 T$ O" C
海洋的水声传播情况很复杂,比如温跃层、密度跃层之类。水声传播条件的变化,都会使声呐探测受到干扰与影响。此外,繁忙航道来往船舶的噪杂噪音、喧闹的鱼群以及海面的风浪、大雨等,也都会对声呐工作产生严重干扰。
7 L Q! v) d* i. }/ S) ?/ H: a, Z) G0 q1 a; f6 P" |0 I
: m1 j( X" J: S# k+ N7 y
; `- F1 K Y& K, o
美国潜艇声呐性能先进,咱就以美国潜艇声呐说事儿:美国潜艇声呐编制岗位多,显示屏一字排开,一溜声呐兵严阵以待,煞是壮观。其声呐显示图像被美国艇员称为“瀑布”,每条绿莹莹的细线代表一个监测到的发声体,包括水面来往的舰船、水下的潜艇以及海洋生物。若海面有狂风暴雨,哗哗的海浪与落到海面的雨点也会在上面显示。在繁忙的航道与恶劣气象条件下,显示屏上的声线会异常密集纷乱,绝对够声呐兵喝一壶的。 D) J$ m' {: U' x, s4 |3 ~0 c
8 x+ A: {2 s. c. G( w3 n$ Q若是舰船停车了会咋样?那显示屏上就没任何显示了。自然,耳机里也休想听到对方螺旋桨噪音,潜艇浮起时一旦发生碰撞就悲剧了,这方面有过血的教训。感兴趣的可以用“418潜艇蒙难记”放狗搜一下,兵器知识等杂志刊登过。
/ M- M f8 }% d+ \2 E T, H& o1 m' g8 r
其实水面舰艇停车守株待兔,也是水面舰艇在反潜时常用的伎俩,举例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军舰发现了苏联潜艇,猫捉老鼠般的追了半天。老美估计苏联潜艇电量不多了,干脆不追了,就地停车守株待兔。结果一艘苏联潜艇(查了下,Б-130号)不得不浮起时,艇长爬上舰桥后一看,周围共有4艘美国军舰。Б-130号被围在中间了,离他最近的美舰只有50米!艇长一身白毛汗就下来了。
! C+ v. Q" H4 b; x5 B& d+ [8 `$ [8 [6 E$ S! Z) ^+ L# O
苏联解体后,美国拍过一个纪录片,采访了参加这次行动的几位苏联艇长,“50米”是Б-130号艇长自己说的。美舰还发信号问他“需要帮助么?”,简直是拿他开涮。
+ I0 E2 A3 Q0 K$ F
9 Y% C6 r( x/ Y& v
- `1 {" T2 I0 b8 m. B& O感兴趣可以看这个《海中的古巴危机》(译得够糟的)6 _+ m- y: z* G$ X9 T4 _) }' d
+ }8 \! q6 x# x4 n1 f3 N! { {2 _* |9 T- `9 ?! g* ]4 B: i
在潜望深度航行,因潜望镜升上水面的高度不能太高,视距其实很有限。目标刚一露头就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需要桅杆露出一定高度后才能发现来船,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庞大的潜艇在操纵响应上也会出现滞后,这些都可能导致相撞发生。
- F* L5 ?6 }0 Y ?' [/ Z
8 V" Q$ O# Z: p& y+ s, I, ~2 w虽然新型潜望镜采用了电视摄像与夜视技术,大大提高了观察效率。但在同等条件下,与水面舰船相比,潜艇观察方面的先天不足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潜艇的航行安全除了靠技术、战术素养,也要靠运气。
) Y1 U# ^/ i5 i# d& ^) I* F3 r8 V- u! z) }3 n0 {
潜艇出海时始终处在疲惫与危险环境下,人为因素一直占了大头,处置不当或违规操作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发生在近些年的各国潜艇事故,许多都是人为因素导致。训练与经验不足、玩忽职守、疲惫紧张等等都是事故因素。% |/ L, k+ R4 [
]" Y6 Y9 i8 x# q9 v& q
. D' l% L, U8 @! I4 u" L- G 5 J- x0 u" r, A x* f6 x0 u1 n
美海军对抗演习时一艘美国潜艇潜望镜拍的,对面应该是艘美国莱希级或贝尔纳普级巡洋舰(这两种军舰太像,区别在舰尾)。潜望镜的视距有限,军舰真高速迎头开过来,留给潜艇规避的时间并不多。
6 c7 w& k- @( G2 m% m" F
\4 ^8 F* ~( X+ w' b U1 i& G
. ^% v1 {, y, Z: A* D由于海洋水声情况与作战环境复杂,即使明明知道对方近在身边,碰撞也会发生,上几个例子:
- O/ k% m3 x# {1 M1 \ z2 @; [: p
1963年4月12日,苏联K-33号核潜艇(H-2级)与一艘芬兰货船在丹麦卡特加特海峡(日德兰半岛和瑞典西海岸之间)相撞。+ B0 a! P l5 D& x+ }5 U3 r
, O; d% [' G; G9 x J% [0 r' ~4 H* v6 p
![]()
+ T* Z/ I& j* f& V% d1966年1月,北约举行演习,美国“鹦鹉螺”号在上浮时与美国“埃塞克斯”号航母相撞,潜艇围壳被撞烂,跟乔布斯啃的苹果似的 . G- B" n3 G Y6 @. f
) _7 g4 f: o0 W6 M
1981年4月9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号SSBN在太平洋举行演习时,与日本商船“日升丸”相撞。美国潜艇只轻微受伤,人员无恙,日本商船被撞沉,船员后被日本“秋云”号护卫舰救起。+ W: j+ U* K& |2 q4 b5 \0 R
5 k; S+ Z7 e) D
! Q6 E' f- x' q4 C' L ]
![]()
, x5 _" d/ m) `. O2 m' S1982年11月,美海军在菲律宾附近海域对抗举行演习,美国“艾迪森”号核潜艇在潜望深度与一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相撞,“艾迪森”号舰桥前脸被撞了个满脸花。! ~- a1 \1 v9 }2 k. K( Y
$ K: ~ J+ G& l5 ^
1984年3月,苏联K-314号核潜艇在监视、跟踪美国航母编队时,与“小鹰”号航母相撞,潜艇受损,美国航母也被撞得不轻。1 U: s9 G0 E# e( t
, z4 n) X6 E4 y7 {) u
1998年3月19日,美国的“肯塔基”号弹道导弹核潜艇与“圣胡安”号攻击型核潜艇相撞。当时“肯塔基”号正在水面航行,而“圣胡安”号正在潜航,两艇均受损。
7 q" p% U9 D( D) l. P( d* \# O8 y5 E9 }( r$ h/ O
" }: E5 [+ j, _4 G . o. m( m* ^. s" b
2001年2月10日,美国 “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在进行紧急浮起演练时,撞沉了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丸”号。2002年1月,该艇在阿曼附近海域再次发生碰撞事故,把自家两栖舰“欧加登”号撞漏了,导致该舰燃油外泄。“格林维尔”号艇长携着夫人参加庭审。
7 U9 f+ z; z$ s3 _& y7 C/ y7 F! q
4 J. d1 Z" q m' e( t2007年1月9日,也是凌晨,在霍尔木兹海峡,美国“纽波特纽斯”号核潜艇和日本 “最上川”号超级油轮相撞。. `) U0 l/ O8 {6 i& E; m' e
+ ~/ R9 h2 q2 c! L
. a5 i) M& E! |) ^* b( r) G6 p; G
![]()
& x; v/ ? N1 o5 D+ q, ` “哈特福德”号两次碰撞的照片。2009年3月20日,美国“哈特福德”号核潜艇与美国“新奥尔良”号两栖登陆舰在霍尔木兹海峡相撞。
: G# s* ^$ I2 Q0 B L7 }( W
, \9 i- j5 P' s" i5 U$ \![]()
: \: R5 c* E! ?: S其实这已不是“哈特福德”号第一次出事了, 2003年10月,该艇曾在意大利玛达莱娜港触过礁,导致艇体受损。
) [: x2 i* i0 m8 t1 o8 R0 U# i) V: K" h. b) J' U# ^
7 V" c" b* e/ {+ M6 j: x
再上几张潜望深度航行时,潜望镜被撞歪的照片。
/ d. v& b+ ]( k9 F( V) w
% l8 ], I% b2 Q* P: h" N
! c: E; y3 o# S& } 4 Y" }4 [1 }: ?5 X. a" y
1 [: D$ _5 s0 V/ G( s0 o
![]()
+ I R) x& b/ V- C/ _1920年代被撞的两艘美国潜艇
- I( n! P3 B! M" H+ o6 X2 {# q
- s. D3 |# I, Y& P) h# l1 o2 S0 F/ ^/ ~! J3 [0 L. g
![]()
2 W+ b0 t. y% @! C% K& T/ @0 E) G1950年代被撞的美国潜艇
6 N& q4 V* L: @* I- i$ S" R ~1 f0 P: f! B: n5 ^0 N
% E) ]- I' ~4 W0 x0 r![]()
/ h2 H/ @9 `/ I ^! K; v/ C N1995年被撞的葡萄牙潜艇
& ^1 V* ~( ~9 W9 U% T" y' M) O
6 } q. j/ t. l9 t; R: a' A5 O6 X
, L# F# o. x+ B ~2 Z+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