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6-1-3 16:00 编辑 * J m" W/ v* x; v& y% C5 {. p
5 z0 G" Y5 Z5 j6 ^* D3 z* B
二当家写了一篇大作:别再闹了,油价,基本结论是油价基本触底,接下来会回弹。但是近来的事态好像不看好这个结论。
/ a; a+ [5 O& d& h; G* X, L$ W& \1 D
据说当前世界油价暴跌是中国经济发展减速引起的。中国经济减速是事实,但油价与两年前的高位相比下跌2/3以上,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可没有下降2/3,事实上还是净增长的,只是增长减速而已。事实上,借用二当家的图标可以看出,在世界范围内,石油需求都是在增加的。9 j$ E+ P9 G& \8 n
% H. e( v" @. n/ @0 M+ V" W" Q2 \- r
' B- \! w: X- Z3 u8 @) ]# d
4 ^ [3 M7 [/ L1 q' Z- T
油价肯定是反映供需变化的,但排除其中的炒作因素也是不符合实际的。石油作为世界上最大宗的商品之一,做石油贸易的商家(而不一定是开采石油的石油公司)炒作是必然的。对于商家来说,暴涨、暴跌都是赚大钱的机会,唯有价格稳定才是赚大钱的敌人。因此,哄炒成为一种“自我服务”的做法,一有风吹草动,就爆炒,或者甩卖,只要赶在变动曲线的前面,就是赚钱的机会。市场的这种集体做法必然夸大、扭曲了油价。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持续低迷但稳定的油价是坏事,大坏事。
* k7 d0 e4 J: S" I) N; D
% s9 c7 O$ Q7 o; s! r3 ?/ ~但这个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不易打破。
" ]* f+ K4 r' y# p/ J
5 c' n' w8 x6 b; l) g. ]油价继续大幅度下跌的空间或许真的没有了。加拿大的油砂行业正在经受空前的压力,Alberta的油砂从高速扩张到深度冷冻,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说尸横遍野不为过。油砂公司大批关停并转不说,油田服务行业也面临严冬,Edmonton附近可以看到大批油田服务设备闲置,如钻机、vacuum truck。这些设备租赁行在几年前还供不应求,刚买入大批新设备,还没用上就闲置了。美国页岩油行业也不妙,通过减员、增益和挖掘现有设施潜力靠惯性勉强维持到现在,但这是过冬的熊在燃耗体内脂肪,耗完了也就完了,即使油价回升,满血复活也需要时间,而油价继续保持在30多美元的低位的话,能再坚持多久就是天知道的事了。
( |1 K4 p& p$ Q/ T! D, w. f5 e% m6 c$ m$ [
OPEC也在死撑。委内瑞拉等国早就在叫唤顶不住了,但还是在硬着头皮顶;伊朗本来就被禁运,现在开禁了,遇上低油价,日子继续难过,但只是好比没有开禁,并没有更糟;海湾国家中,阿联酋、科威特较小,不打紧,伊拉克反正乱着呢,国内安全还谈不上,石油出口也是有一搭没一搭。最大的看点在沙特。# ^1 L ^" t; o0 k8 O
* I8 z" o& K, j' a& |8 _" n; y, d
沙特的开采成本低,产量大,抗低油价的能力最强,但沙特的社会开支也大,花钱维稳的成本极高,低油价对沙特也形成极大的压力,以至于现在要减少燃油补贴、燃油价格上调40%。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对沙特国内的震荡外界难以想象,如果到了社会开支(尤其是依靠这些社会开支的常年居住沙特但被拒绝公民权的外国人,如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叙利亚人甚至土耳其人)也被迫开始削减的话,形势更难预料。更大的问题在于国内政治稳定。沙特是逊尼派的大本营,但国内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什叶派存在,而且什叶派聚居地区恰好是位于海湾的产油区。沙特以宣传恐怖主义为名,处死什叶派领袖,可能引起国内宗教冲突,对海湾政治形势和世界油价的影响非常值得关注。
- O ~+ l! l' O4 J* u
4 B1 O; u. i. T" o: U/ b/ }6 e通常海湾政治动荡立刻引起油价上涨,但这一次就未必了。
3 Y* C$ o% a/ S" ]
% g. ^3 \& D) \0 W0 U7 o; N: Z中东、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都在出血保底,少赚钱、不赚钱也要拼市场份额,这是OPEC拒绝限产的基本原因:谁限产,谁就让出市场,双倍赔。即使沙特石油出口受到影响,伊朗、俄罗斯、美国页岩油都等着抄底。事实上,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已经连续几个月超过沙特,不乏倾销抢占市场的意图。; B0 P& [" d7 X; Z1 o
/ u/ B" Z8 A: J/ ]4 }在政治上的另一面,OPEC出血倾销,为的是挤垮北美甚至俄罗斯的高成本石油。现在北美和俄罗斯受到打击,但不致命,在这个时刻松劲,前功尽弃,只有咬牙坚持的北美石油很难轻易复活的程度。冷灶重启是要费大功夫的,现在灶还温着呢。另一方面,低油价对沙特等逊尼派原教旨主义基地的压力是抑制伊斯兰极端主义扩张的最大经济武器,ISIS走私石油的利润也因此大大缩水。考虑到10年反恐的巨大成本(一般认为光美国就超过1万亿美元),这点代价实际上是划算的。如果沙特动荡导致产油下降,美国、俄罗斯会毫不犹豫地补上产量,趁你病,要你命,用低油价和低产出双重勒索套上这只越来越难驾驭的倔驴。伊朗也乘机得益,用什叶派适当平衡逊尼派的势力也是符合西方利益的。( s" H4 |" G1 j( h* w
( {; g6 @8 K. T* M
这是供应侧的情况。在消费侧,始作俑者中国经济出现令人喜忧参半的转型。多年来,中国经济被西方指责为投资拉动、消费滞后,西方强烈要求中国扩大内需,潜台词当然是可以更多吸收西方出口。按照Bloomberg的说法,现在中国出现双速经济,制造业减速增长,服务业则加速增长,制造业PMI降低到50以下,只有49.7,但非制造业PMI增加到54.4,达到16个月来最高。Bloomberg认为这一趋势将继续。在国内基建和出口拉动双重乏力的情况下,重工业产能将持续过剩,只有一带一路这样的全球范围内的基建高潮才能重新拉动,但这一要时间,二也必将面临境外新兴重工业产能的竞争,因此从长远来说,中国的重工业萎缩和转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9 j. w, Y! O. B1 \9 u
3 H: r4 [5 f0 l' b2 N% y另一方面,向服务业转型是多少年来希望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人们反而愕然了,毕竟熟悉的经济模式是最放心的经济模式。但转型已经发生了,还将继续,还将深化。如果能改造它,就去做;如果不能,只有去适应它,而不是多做无用的抱怨。不管怎么样,净结果是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会大幅度增长,以中国需求为契机的油价回升不大可能发生。
: n- [- h' b4 p& `4 @8 @( k
/ w2 K L/ |% d美欧日呢?日本还在萧条边缘挣扎,安倍的三支箭都射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债台继续高筑的结果是,一旦世界范围内利率回升到适中水平,日本的利息支出就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欧洲经济还没有走出上一次危机,就碰上希腊危机。希腊危机缓解了,但德国和整个欧洲背上了更沉重的经济包袱。接下来是地中海难民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以加拿大政府每年每人4万加元的费用推算,今年新增的100万难民对欧洲就是至少250亿欧元的负担,而难民潮还在继续。如果没有有力措施的话,每年新增100万难民是很容易的事,叙利亚人跑光了,还有伊拉克、阿富汗、北非、撒哈拉以南,一年“贡献”100万一点压力都没有。欧洲怎么办?谁也不知道。美国经济在账面上有所恢复,耶伦都敢提息了,但高收入工作岗位依然在流失,中产阶级依然在萎缩,实质性经济增长依然可望而不可即。TPP政治挂帅,不是什么自由贸易联盟,而是美国主导的新时代马歇尔计划,但美国经济窘迫到与盟国争利,弄得到现在主要盟国一个都没有批准TPP,什么时候能批准连日程都没有排进去。美欧日为契机的油价拉高也不大可能出现。% e5 x6 x/ r% K. y2 l9 g
0 V1 W" c7 b; o8 {6 q
除了中国,新兴经济国家大多高度依赖出口,美欧日和中国经济振兴乏力,他们也蹦达不起来,所以指望印度、巴西、南非等拉动世界油价也肯定是要落空的。2 y1 Z' D( P8 }1 _* [
, z, r( Y. k/ i5 l3 C9 I6 Y* l- }
从长远来说,巴黎气候大会对未来油价的影响不可低估。诚然,要是期望巴黎气候大会的承诺会全盘按时兑现,这就太天真了。但要是对巴黎气候大会的影响视而不见,这也是掩耳盗铃。美国计划在2030年将非水力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发电占发电量20%以上;欧洲计划在2030年比1990年碳排降低40%,并把可再生能源扩大到27%;中国也计划在2030年以前达到碳排峰值,并把单位产值碳排降低60-65%;日本计划在2030年把碳排从2013年水平降低26%。在更远的远期,法国要在2050年达到减排70%,英国更是要达到80%,整个G7范围内在2050年是40-70%,2100年达到无碳经济。0 K7 {+ p$ F, o1 M' H2 U
u) }. u( j9 m* K9 F; Q5 f4 _5 Z( s
毫无疑问,这些是雄心勃勃的目标,到时候可能会掺水,但石油行业的投资巨大,要是不能保证30-50年高收益期,这投资是否明智就成问题了。个人估计,不管短期石油价格如何波动,像过去20年里那样的大规模投资不大会再出现,除非低碳化大趋势逆转。
" D" q% {: ?1 K: t# p) L4 n; e" W6 Y4 f
那美欧日甚至中国都低碳化了,新兴国家是不是会继续走高碳路线,拉动石油价格呢?这个可能性不大。不管公平与否,这个世界的话语权在“强国”手里,新兴国家逆流而动的压力巨大。中国这样的准超级大国还有可能搞哥本哈根会合那样的事,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本钱,印度没有,巴西更没有,其他国家就免谈了。' ?+ j' @* s H; I' ]% g1 t6 x q1 D
Z% j' M* l9 l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世界石油的供需都将进入僵持,然后稳步下降,油价很难大幅度稳定回升。但这不意味着油价会长期稳定在35美元,在35-50美元之间波动是很可能的,但在近一两年内大幅度超过5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如前所述,商家是靠涨跌赚钱的,一有风吹草动,炒涨炒跌,那是必然的,但油价基线不会大幅度上升。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