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6-27 02:06 ![]()
. c# A5 ?/ ]) x2 q, A4 H) @; d我说的是日军海上的机动性更大,因此上海地区更不适合作战。
& @3 T' q2 M. J6 H# H0 _
2 Z+ L* d* F+ a5 ?$ m" s. Z至于说连绵的战线,你觉得欧洲战场,不管是 ...
# q" Y6 B* a; N2 D4 U' `& m2 L上海地区人口密集,日军部队无法展开或在陆地形成机动,只能拼消耗,这是其一;其二,蒋认为上海外围就是国防工事阵地群,即使上海支撑不住,也可以逐步退到既设阵地防御(这一点是蒋的看法,但事实证明了当时的中国军队组织能力差到什么地步);其三,当然中国的交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以及那几条铁路大动脉上,即使日军在其他地区登陆,也无法对中国腹地造成威胁,这也是事实,日军后来在福建、广西的登陆都只是开辟的沿海据点,没有能力对内地形成太大威胁。
" {9 \ [1 y( P, J% v
, Q/ P% T, a, V9 b. }% c9 C0 Q2 |, h1938年以前,大家兵力都不足,都不可能形成连绵战线 这个是客观事实,没办法的。但这个没办法对于兵力集中的日军来说困难度远远小于中国军队。因为兵力不足就意味着机动战。
7 z# A8 o5 a V* N( p1 Z( O$ F
& \) g; J, W* }1 I- N我这里就举几个数字。在1937年4月,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帝国马克的贷款,由中国向德国订购军火、工业品等,7月6日,中国向美国出售6300ang白银以获得3600万美圆外汇储备和平准金;1938年9月美国向中国提供2500万桐油贷款;1940年1月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圆华锡贷款;1940年9月提供2500万美圆钨砂贷款;11月提供1亿美圆财政贷款。这些数字已经远比上海地区在和平时代能提供的财政收入多得多了,甚至是中国政府全国财政预算的50倍。
9 i& }/ a! X) U, D# s
, Q/ ^6 D, Q `; Z至于物价,即使上海在手里,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会涨,甚至涨得更猛(1948年)。所以丢掉了富庶地区对财政来说根本就没有影响。事实上法币在1943年的时候购买力还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物价上涨和丢掉江南没有必然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