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6-13 21:04 编辑
& c( x9 ^0 A7 q$ n
/ ?( { b. I4 u% W) V! [, P![]()
$ m1 ?& x. J0 ` f& u9 f6 T中国的债务问题炒作得很凶,但中国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一个不大有人提及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大、很特别的问题。美国、日本、欧盟的中央银行都有巨大的资产负债表问题,这是因为美国、日本、欧盟的央行都在大举印钞票,发行国债,注入各自的经济体,以增加流动性,激活经济。成效如何,见仁见智。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很庞大,实际上比谁都大,也在大举印钞票。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的资产都是约45000亿美元,欧盟央行大约相当于47000亿美元,而中国央行达到50000亿,这还是从2014年 的55000亿降下来的。但这个巨大数字与美国、日本、欧洲有一个本质的不同:美、日、欧的数字是放国债和刺激经济的结果,而中国数字的主体来自连年贸易顺差和外资投资,每一美元流入中国,中国央行就要发行6.x人民币进入中国市场流通,造成输入性通胀。为了控制这种通胀,央行多次被迫收紧银根,压低杠杆率,各银行必须留出21.5%的存款。各种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更是与西方市场的主流背道而驰。9 x; M1 g$ m/ L8 P. s
. } F. Q: h' z0 n
这只是一半。另一半是趋势。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了,进出口增速放慢,贸易顺差减小,对外投资增加,但央行的资产负债(蓝线)并无显著下降,大趋势是缓慢上升,略有微跌,与2008年基数相比,涨幅100%。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表现简直是稳若磐石了。美国是紫线,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激增,以后稳定下来,但2011年小曾,2013年大增,应该与QE1、QE2、QE3相对应,2015年以后才开始微跌。与2008年基数相比,涨幅接近400%。欧盟是红线,2008年也涨了,但2012年应该是希腊危机期间,此后回跌复涨,从2015年开始,涨势一发不可收拾,这应该是近些年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到现在没办法了,也只有搞QE了。最显眼的是日本(白线),2008年倒是没有太大的动静,但2012年后从低速增长突然加速,涨势凶猛,这应该是安倍经济学的结果。现在安倍经济学被证明没有效果,但已经收不住了,现在好比打吗啡止痛,没法停下来了。美国涨幅接近400%,日本也差不多,但美国GDP增幅明显高于日本,所以日本的经济问题还在迅速加深,出头无日。欧洲的问题也不好办,2013-14年好像走出来了,现在问题复发。这东西和癌症一样,不能复发。后面怎么样,还要看。& F' Q/ e2 t. {( s6 m+ C4 i
7 x2 ?' r C0 P3 c+ F) N. Q
这些曲线都以2008年初的数据为基准,标称化了。看增幅和趋势可以,看总量不行,总量还是中国最高。- n' ^1 A$ [$ G" ?
* _& e, y4 O; ]5 \8 [. B) ?7 d, ?6 [![]()
6 l- E5 |7 y& q- s6 o1 w这才是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白线为总资产,蓝线为资产减去外债?6 w" [5 N! u9 \, `" m, l9 e8 w
r% ^4 ]+ W! R结论:! Z/ U9 j& l* h" n! |' K8 P0 N
h7 a# V; S9 N8 d
各国中央银行都有问题,但问题的性质完全不同。中国的问题是输入性通胀,现在得到控制,继续这样保持下去,甚至缩小一点,就能得到控制。办法之一是对外投资,把手头的外汇活动起来,同时消化掉输入性通胀带来的“虚钱”。美国、日本、欧盟还是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各家自祈多福吧。/ |3 Z5 `5 J% V6 c
" x0 l) P' S- Y# l: c![]()
; q9 t" }% U) \: {说道中国的输入性通胀,这可以M2与基准货币之比表示。M2是广义货币,比值多年来大体在4-5,低于4的时候不多,现在更是涨到5.33,要小心注意了。控制房地产贷款估计也有这个因素在内,不让虚钱作怪。今年M2增速目标为12%,希望是11%。2016年目标为13%,最后达到11.3%,记得弄出了流动性问题,估计不敢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