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 S+ d, I: G% T! u( i弥补短板
8 l' f0 h# r; O; ]
# r5 s( f0 \$ a# W正因为水文资料对潜艇作战和反潜作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拥有国无不对其严格保密。甚至是亲密盟友之间,也相互提防。故而指望别人转让这些资料,是不现实的。8 X& o6 N% {6 g+ D, g, [9 V- B
0 y+ B! J4 s6 b& T0 j9 H/ j世人都知道,越南斥巨资建设潜艇部队意欲何为。越军潜艇的预定作战海域——南海,东连太平洋,西接印度洋,是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每天游弋在南海的各色商船如过江之鲫。民用船舶的高强度活动带来了嘈杂的背景噪声。
! j) ]# s2 ^. n4 V: B9 w: y' {' s X+ I3 O! r
* ?0 i& Y, q8 S$ T9 h, z
南海大陆架和海洋洋底环境,请注意这张图中白色到深蓝色为水深渐变图,颜色越深的区域水深越大! }: g+ C1 @; W4 s4 G1 e; }# Q
0 R4 ]; s! f) e) w
南海的总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水下主要由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组成,三部分呈环状分布。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是大陆坡围绕的一个东北至西南走向的狭长海盆,大体呈扁的菱形,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盆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其北部水深3400米,南部4200米,最深在西北部为5567米。大陆架沿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在中央海盆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海盆内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可视为一个“深海平原”。虽称之为“平原”,但它的地形很复杂,其上矗立着27座高度超过1000米的海山(其中不少高度超过3400—3900米)以及20多座400—1000米高的海丘。
1 ^% k. ?$ j4 M6 Q U! w' G; d9 j* K, ~! u$ d3 ]
3 j* ~, H3 E1 W" y
南海海底地貌/ a8 w8 n$ k( b0 d# l: p
! U O/ o4 S* C! J0 U( Z南海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北部23-25℃,中部26-27℃,南部27-28℃,且季节的变化也不大。南海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非常明显。每年10月以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的冬季气流不断奔向南海,所以南海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每年4月开始,南海转受热带与赤道海洋气团的影响,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风。4月和10月是季风转换时期。受其影响,南海的海流也有明显的季风特点,夏天流向东北,冬天流向西南。* @9 \ [; ]% N( M6 W
, w3 l `- b" R5 }' U1 K南海环流系统主要受季风支配,带有漂流性质。南海海流随季风而变化。夏半年盛行东北向漂流,主流在台湾以南汇入黑潮,支流经台湾海峡入东海;冬半年盛行西南向漂流。黑潮分支多半年经巴士海峡沿台湾以南海域向西流动;夏半年经吕宋岛西北外海进入南海流向西南。南海海流流速比东部海区大,夏半年大于0.5米∕秒,冬半年在1米∕秒以上。漂流的水体运动造成南海海面夏半年北高南低,冬半年南高北低。9 J% y& |7 J2 \) i: Z' n
7 i; ]+ k3 Z, s$ M2 {
南海的上升流分布很广,四季都有,夏季最强,尤以越南东部海面、海南岛东部沿海及粤东沿海和台湾浅滩一带最为显著。上升流能把深水区大量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此,上升流显著的海区,多为天然的渔场。这些数不胜数的鱼群,成为天然散射体,对声呐效能影响极大。
1 P( r6 y& m0 D4 a
0 K) Z6 y$ g, C" D. T' D5 Q综上所述,南海的水下环境极为复杂。如果手里不掌握详尽的水文资料,再先进的潜艇也会变成聋子、瞎子,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腩。但是,要掌握这些资料,又谈何容易?这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更需要经年累月的持续投入,积累资料。而这些都是越南目前极度欠缺的。% H& E6 F# T9 {
# f' X# ]0 o/ b# X# v4 Z! z8 ?7 ?
' E* j7 U5 C1 h% p! ]% O5 \+ N2 |. P美“无暇”号海洋声学环境监测船% `- `* Z3 V7 c6 c9 K* J8 _
; n, V9 v2 H' b* Y/ v, G/ e就拿探测仪器设备和探测技术来说吧,诸如船用窄带多普勒海流剖面测量仪(ADCP)、宽带多普勒海流剖面测量仪(BBADCP)、坐底式波流测量仪、自容式ADCP、声学测波仪、声学水位计、声学释放器、声学测量浮标、拖曳声源、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观测系统、沿海实时潮位监测系统、自定位水下潮流测量仪、浅海回声测深仪、深海回声测深仪、海底浅层剖面仪、浅海多波束系统、深海多波束系统、多普勒声学测流仪、侧扫声呐、遥控潜水器、重力仪、磁力仪、坐底式海冰监测技术等,这些都不是技术贫弱,缺乏工业基础的越南所能自行研发的。- n) ^$ J' r8 S4 I! [1 o+ D5 }, d
$ V! F. S+ B6 t( R# x$ w; j, V
; k. a0 _9 x2 [美国海军“胜利”级海洋声学环境监测船
. E/ ~4 ]% |% z y( z I' D& k+ i2 H0 X
大量建造各种科考船、海洋调查船船队,每年定期组织广泛的海洋调查,这种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就坚持至今的做法,耗资不菲。正是拥有了几十年积累而成的海量水文资源,我国才得以在数年前构建起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下信息化作战沙盘,有效提高了潜艇的作战能力。这种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恐怕不是越南这种经济体量的国家所能承受得起的。至于像美国、日本那样建造少数可以在恶劣天气和海况下工作的大型小水线双体海洋声学环境监测船,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越南恐怕连想也不敢想了。/ g. u `6 _1 b; }2 Q* L
8 r) j$ C' l0 M. }1 V" X( z1 M( y9 [一方面急需获得南海各种水文资料,一方面资金和技术又都极其有限,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越南盯上“一专多能”的21300S型“海豚级” 潜艇救援船,也就顺理成章了。3 l9 [/ m9 a$ Q, X
4 g( D. z! S# p# c9 R值得注意的是,潜艇救援船这种可以归属为“人道主义救援设备”的军辅船,在洽购时既不那么起眼,也不容易引起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弹。像这种“暗渡陈仓”的小聪明,越南人着实耍过不少,有时候看似还能占到一些便宜。只不过,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任何自不量力的想法和做法,最终都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类似于“占小便宜吃大亏”的教训,越南并不缺乏,而且殷鉴不远。只是不知道越南要栽跟头栽到何等地步,才会真正正视现实,改弦更张,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1 J* K, `8 ]0 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