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7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原至尊——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简谱【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5: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6-7-19 07:50 编辑
& L; [) j* E) o, a! I0 I$ K3 e+ x/ o: H" Z: s0 G
术赤后裔
/ i9 ~% D) c% A% T, l, U3 J

- u# F( D' \) B) _3 X4 o# p# f. R首先辨析一个概念,蒙古人所谓“黄金家族”,其实并非一些人想象中那样只是指成吉思汗的子孙,其实它指的是成吉思汗的父系后代,即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的男性后裔们,也就是除了包括术赤、察合台这些成吉思汗儿子们的子孙,还包括哈萨尔、斡赤斤这些成吉思汗兄弟们的子孙。- ?. t6 c' Y- H0 k6 S
% F* K; G% {6 P: g
按照《元史》说法,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其中前四个是他与孛儿贴皇后所生,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另两个兀鲁赤和阔列坚是与其他夫人所生,而《新元史》等史料说他还有两个儿子,察兀儿和术儿彻,都是其他皇妃生的。鉴于这些儿子中只有一母同胞的前四个在历史中发挥了作用,因此本文对另几个略去不谈,重点说这四人,首先就是谱系最为庞杂的术赤。
, H9 f! w6 z3 @! q) R4 ?" }6 ?  [9 L/ N9 S# s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其母孛儿贴曾被成吉思汗的敌人蔑儿乞惕部掠走,回来后生下了他,因此有不少人怀疑他可能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据说“术赤”这个词就是“客人”的意思。他与大弟弟察合台的关系极差,后者曾扬言自己的哥哥是杂种,他与三弟窝阔台的关系也很一般,却和幼弟托雷交善。
4 V- ^- L/ m5 g! |  v  \
. h7 v7 [& W3 g; e) b  h% _在成吉思汗的几个儿子中,术赤素以温和著称,在战争中屠戮相对较少,与父亲的残忍性格差别明显,这也被后人当做是两人没有血缘关系的证据之一。据说大汗晚年和长子的关系很紧张,在别人挑拨下,他相信儿子要自立门户,父子之间积怨日久,不过很可能爆发的战争最后因术赤病亡而作罢。
% I; Z) X5 V% {- m7 ?
' c; p) l$ ^# v" [7 g  O: }术赤的封地即“兀鲁思”,原来包括额尔齐斯河以西、咸海、里海以北一直到南俄的广大欧亚交界地区,当时这片大草原上生活着说突厥语的钦察人,因此术赤后裔建立的政权也被称为“钦察汗国”,据说汗廷在黄金大帐中办公,也被称为“金帐汗国”。术赤的儿子拔都又把这片领地大大扩展,一直深入到东欧,成为成吉思汗系诸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由于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口很少,他们后来大多入乡随俗突厥化,并且成为伊斯兰教徒。
2 Y# u5 I: n: k% i- f& S+ ^& ~4 c( V
9 y& s/ @6 I* c3 j2 B+ h1 c% {术赤有十多个儿子,具体数目仍有争议,按照《史集》是十四个,这里只说几个重要的。长子斡儿答据说身有残疾,因此把汗位让给了弟弟拔都,他自己的封地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西部一带,称为“白帐汗国”,名义上是金帐汗国的附属,但白帐汗其实相对独立,也几乎不参加金帐汗廷的会议。  I' `+ Y1 X9 k2 \

) ?" [3 `6 i0 l% g  C后来到了十四世纪中后期,金帐汗国内乱,斡儿答的后代白帐汗脱脱迷失趁机率部众西征,在帖木儿帝国的帮助下,夺回了汗廷的主导权,成为新的金帐汗。他们留下的地盘,很快被术赤五子昔班的后裔填补,名义上仍称白帐汗或者说新的白帐汗,并向新金帐汗脱脱迷失称臣。但脱脱迷失很快与帖木儿闹翻,随着对帖木儿帝国战争的持续失利,以及莫斯科公国的迅速崛起,金帐汗国日薄西山,汗廷频临崩溃。5 _2 _% ^/ _$ `5 G6 U" U; n

' [, z* ]6 _* e5 i十四世纪末,金帐都城萨莱被帖木儿攻克,汗国随即分裂,新产生的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汗国纷纷向帖木儿称臣纳贡。帖木儿死后,金帐虽然复国,但再也没有恢复元气,随着克里米亚、喀山、阿斯特拉罕等一系列小汗国的脱离以及俄罗斯的独立,汗廷只剩下乌拉尔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一小块地盘,也被称为“大帐汗国”,在公元1502年终于自生自灭
7 A; ~$ Y8 H) z5 m( v/ \( w( ]5 `  V' g) R- R$ g$ i( X$ z
十五世纪初,又一位斡儿答的后代、月即别部——它的另一种译法是“乌兹别克部”——首脑八剌在帖木儿帝国的支持下击败昔班后裔,再次夺取了白帐汗位,他的子民们遂自称“月即别哈萨克”人,大概意思是“获得自由的月即别人”——“月即别”是八剌所属的部族名称,而“哈萨克”来自古突厥语,大致意思是“自由”或“自由人”,后来俄罗斯哥萨克人的名称其实也是源自这个词。但历史马上又重演了,白帐汗国与帖木儿帝国很快翻脸,战乱导致汗国内部矛盾迅速激化,随着八剌在十五世纪上半叶被杀,汗国彻底分裂,其领地大部分沦陷于昔班的后裔们。不过,“月即别哈萨克”(或乌兹别克-哈萨克)这个名称却从此流传下来,成为这片土地人们的共呼。/ ?3 ]: G" A9 Z. T' B) G3 Z6 g
- C) ~0 n& r7 K( g$ A$ H4 U
术赤的次子,就是著名的拔都,这个词也写做“巴特尔”或“巴图尔”,蒙语“英雄、勇士”的意思。在“长子西征”中,他将钦察汗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极致,因而后人认为他才是钦察汗国真正的建立者。做为术赤的继承人,拔都与察合台系、窝阔台系势同水火,暗中支持托雷系李代桃僵,尤其在窝阔台系的贵由汗(他与拔都关系极差,两人几乎爆发战争)驾崩后,蒙古诸王公选举新大汗的过程中,做为王族长者的拔都对拖雷长子蒙哥的继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 \' g( M6 U4 [' I
1 b8 @9 s& Z7 ^. r' B
蒙哥在位期间,金帐汗国与蒙古朝廷关系良好,不过随着拔都和蒙哥在公元1250年代相继驾崩,汗廷与朝廷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此时金帐执政者是术赤的三子别儿哥,他也是汗国第一个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可汗。因为土地以及宗教等因素,别儿哥与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兄弟——波斯的伊尔汗旭烈兀矛盾重重,对未经传统手续而上台的所谓“大汗”忽必烈也并不臣服。最后,元帝国和伊尔汗国为一方,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埃及的马穆鲁克政权为另一方,结成两大阵营互相攻战,蒙古帝国彻底分裂。别儿哥于公元1266年去世后,金帐汗廷重新归入拔都一系,与元朝的关系也有所改善。再后来,金帐汗国内乱,被白帐王族取代,前面已经写过。. k1 m+ n3 D1 l3 m- O4 ~
& w$ o3 [) p& G2 o$ b8 Z
术赤的五儿子昔班,据说父亲死时因为太年轻,因而没有得到封地,但他后来在东欧战场上表现得很出色,用军功为自己赢得了土地。昔班的封地称为青帐汗国,也叫蓝帐汗国,与白帐一样也是金帐的附属政权,具体在白帐汗国的北方以及金帐汗廷的南方,今天哈萨克斯坦的中西部。如前所述,白帐取代金帐后,蓝帐进入了斡儿答后裔们原来的地盘,成为新的白帐,经过多年攻战融合,与原来的白帐后裔们共同形成了月即别哈萨克人,或者叫乌兹别克-哈萨克人
- @5 h2 K- Q3 u
4 Z- D, w/ Y3 t& A到了十五世纪初,乌兹别克-哈萨克人逐渐南侵,进入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其首领阿布海儿(昔班的后裔,也译为‘阿补勒海尔’)在那里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向周边迅速扩张。于此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阿布海儿汗也在乌兹别克-哈萨克人内部展开了残酷的清洗,主要目标是有汗位继承权的黄金家族其他成员,尤其是与自己不同宗的斡儿答的后代宗王们。
9 ~" y) D. f! K4 `. O8 s0 Y1 {! ~) U8 h# L& F
十五世纪中叶,斡儿答后裔、原白帐汗王八剌的两个儿子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不敌阿布海儿汗,被迫率部向东逃亡,进入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们控制下的楚河流域,并得到察合台系建立的蒙兀儿汗国的保护。乌兹别克-哈萨克人从此分裂,阿布海儿汗的属民称为乌兹别克人,而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的手下则叫哈萨克人,其实这两群人虽然起了不同的名字,但他们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无论从人种还是社会文化上都是如此。$ \* n7 p8 L  O5 I2 H4 o- a- T( `
0 g6 z* e5 ^, w* j& U
初来乍到的哈萨克人与坐地户察合台人结盟,共同对付咄咄逼人的乌兹别克人,察合台人还专门划出中亚北部的大片牧场供哈萨克人游牧,从而奠定了后来哈萨克汗国的基础。与此同时,原本为蒙古旁支的卫拉特人也侵入了河中地区,对乌兹别克人发动了猛烈进攻,在三方夹击下,乌兹别克的阿布海儿汗及其子孙们在战争中几乎被全灭,据说仅有一人逃生。趁着阿布海儿战死、乌兹别克内乱的机会,哈萨克人大肆扩张,塔什干、安集延、撒马尔罕这些名城都落其手中,让骄傲的乌兹别克人痛不欲生,只剩下一个布哈拉没有沦陷。% a- P" j0 e5 y) b

+ t; ~7 a+ Q/ ?! }, V' `" E由于大量中亚居民投入了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属下寻求庇护,哈萨克的势力日渐壮大,已经反超了本家乌兹别克,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度,后人一般认为,哈萨克独立建国的时间在公元1456年,据说就在那一年,阿布海儿汗的乌兹别克人与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的哈萨克人彻底分开各过各的。* {. U% j* K- ~6 d) a( W
7 ?# u! }* i4 S$ Z6 m' ~2 n
那位逃出敌手的乌兹别克王子名叫昔班尼(意为‘昔班之裔’),他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王子复仇记》,后来成长为中亚的一代雄主,几乎以一己之力摧毁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帖木儿帝国,并且收复故土,让宿敌哈萨克人节节败退。昔班尼东征西讨,建立了以古城撒马尔罕为首都的昔班尼王朝,鼎盛时,伊朗高原东部直到中国新疆以西,都被他囊括其中。可惜这位名王晚节不保,公元1510年在与波斯及莫卧儿帝国联军的战争中阵亡。( {1 {( i3 s- `; Y' `: U) s5 J
$ {4 N8 N3 Y4 k! h- ~
昔班尼死后,他建立的王朝并没有灭亡,其侄速云赤打败了波斯和莫卧儿联军,拯救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公元1561年,汗国从撒马尔罕迁都到另一座古城布哈拉,从此以后这个政权就被称为布哈拉汗国。后来,以费尔干纳(古称浩罕)为中心的一部分地盘从布哈拉汗国分出,建立了独立的浩罕汗国,此外,花剌子模绿洲还有一个与布哈拉汗国分分合合多次的政权,首都在黑海南岸的希瓦(今译基发),故称希瓦汗国。以上三国的主要居民都是乌兹别克人,因而统称为乌兹别克三汗国. i; H- K, c8 S/ u8 g, H8 R

- L8 X3 g2 F8 a' m6 N' m术赤的第十三个儿子叫秃花帖木儿,他成年的封地在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闹得不可开交的克里米亚半岛,后来称为克里米亚汗国,也叫克里木汗国。十六世纪初,克里米亚汗国彻底灭亡了苟延残喘的宗主金帐汗国,从此以金帐大汗的继承人自居,本为金帐附庸的俄罗斯在羽翼未丰时也不得不向其纳贡,直到后来沙俄已经十分强大,二者之间在名义上仍存在着附庸和宗主的关系。除了主家之外,秃花帖木儿的一个后裔兀鲁.穆罕默德及其子马赫第提克,在伏尔加河中游的喀山建立了喀山汗国,曾经强盛一时,多次发动对俄罗斯的进攻。
: q. y& j4 t' M/ [& v% m! C5 P* g# H. u3 d0 y1 u3 U3 I3 [
金帐汗国分裂后,在鄂毕河中游与托博尔河之间出现了西伯利亚汗国,昔班的一个后裔伊巴克在十五世纪中期夺取了汗位,他于十五世纪末死于突厥人之手,此后西伯利亚汗位一直由突厥人占据。直到十六世纪中期,一个名叫库楚的部族首领宣称自己是伊巴克汗的后裔,并最终夺取了政权。库楚汗随机陷入了与日益扩张的俄罗斯帝国之间的苦战。. u$ y$ y* j0 {" ^2 ~/ S
0 V1 X: A  a8 ^% Q) Q8 [
此外伏尔加河下游有个阿斯特拉罕汗国,首都在今天的阿斯特拉罕市,也是术赤后裔建立,创建者是十五世纪中期的金帐汗(也可以叫大帐汗)库楚克·马哈麻之孙卡西姆。阿斯塔拉罕汗国由金帐汗国或大帐汗国分裂而出,但政治影响力一直不大,到十六世纪末,汗国被沙俄灭亡,一个王子逃到了中亚的布哈拉汗国并被汗王招赘为婿,后来昔班尼王朝绝嗣,先汗的外孙即布哈拉公主与阿斯特拉罕王子所生的孩子继位,从此昔班尼王朝变为阿斯特拉罕王朝。) L( D: N+ c; K, f5 H8 r; C  C

/ h0 U8 s; w/ G) b9 i; k) _7 ^+ o! X所有这些术赤系建立的汗国,最后统统被沙皇俄国及其继承者苏联吞并。时间为:
# _3 o7 u% e. @# A1 N5 E% J2 L% n- @8 e5 a. x
1552年,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1783年,克里米亚汗国;1876年,浩罕汗国;1920年,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其实此前俄国早已控制了这两个国家。: X+ }! b! S, w2 w# T
7 a* ]! m9 _( y( ]: S3 g# c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术赤系的情况:( D, f. U$ n! z+ |' N2 q4 I
2 E8 p8 G; @% R, @: X4 X( U/ {. V
斡儿答(长子)-白帐汗国-月即别哈萨克-哈萨克汗国-今天的哈萨克斯坦3 d$ o4 Q7 W* C+ e" R4 A

5 V- |' G5 ~! e- u, h- N: B拔都(次子)-金帐汗国-大帐汗国-并入俄罗斯( `0 T# C5 Z* a* r9 G
' k6 C* y4 o; q- w
昔班(五子)-青(蓝)帐汗国-月即别哈萨克-乌兹比克汗国-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5 ^' j# A4 ^/ N& z, H1 u6 r6 G|-西伯利亚汗国-并入俄罗斯) M! ~6 m# i2 u0 `7 i
* ~1 h! e; z  n8 p1 V
秃花帖木儿(十三子)-克里米亚汗国-并入俄罗斯1 C  A/ ~3 w. z) [( C
|-喀山汗国-并入俄罗斯

评分

参与人数 14爱元 +90 学识 +10 收起 理由
苏鲁锭 + 6 谢谢分享
安静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老票 + 20 + 3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草蜢 + 10 + 5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MacArthur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6-4-28 17:31:47 |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
    6 b: K' c) p$ r) d1 {" U. @6 V5 z) z& `, B
    我比较熟的都在东蒙这边的察哈尔部,就是合撒儿而不是铁木真的后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6-4-29 02:03:04 | 只看该作者
    四大汗国的历史比较好找,比较麻烦的是成吉思汗兄弟们的地盘演变,也就是封在了东部的那几位的演变。
  • TA的每日心情

    2019-6-26 15:20
  • 签到天数: 1167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6-4-29 10:37:29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征服中亚、西亚和东欧的蒙古人都被同化了,只有中国的蒙古人没被同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4-30 01:13:4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 发表于 2016-4-29 10:37
    6 |' k8 r/ X% @& L" A! E好像征服中亚、西亚和东欧的蒙古人都被同化了,只有中国的蒙古人没被同化。 ...

    6 V2 P% W! Y( W; H6 }5 S0 V4 s" d进入中原的蒙古人后来被打回老家了。留在中原的人就同化了,比如吴允诚吴克忠吴克勤这家子,冒辟疆这些人等等,满桂不过是移民一代都同化了。你觉得没同化的不过是在草原上呆着的,根本没和汉人混居,怎么同化?
    " E' i* l# W) s3 \. t, w
    % E  k, Q' Y8 [* G倒是东欧中亚蒙古人,和当地主体民族是混居的,但既有卡尔梅克这种传统蒙古部族存留下来了,也有形成克里米亚鞑靼人,哈拉扎人这种新民族但还是独立于主体民族的存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6-4-30 01:35:43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 发表于 2016-4-28 21:37
    3 s. x. P7 V- J& f/ C: V好像征服中亚、西亚和东欧的蒙古人都被同化了,只有中国的蒙古人没被同化。 ...
    1 e2 w- N; G) T6 Q
    不是在中国的蒙古人没有同化,而是在中国内蒙古的蒙古人区域的蒙古人没有同化,这话听起来费劲,但是这些修饰词很重要。
    + B6 Y: X1 A+ N
    / I6 M/ M3 l4 b7 R: q我家是天津的,小学的时候有蒙古族同学,不说出来没人知道他是蒙古族,完全的汉人样子,说话生活都一样。我叔叔在呼和浩特,也就是内蒙古的省会,那里的生活是相当汉化的。但是他的同事在蒙古人集中区域的,就完全不一样了。* E' d& V2 ]: _* u
    * @$ }$ ?0 n% u5 [2 P  Y% X
    其实这也很正常,就看当地是汉人多还是蒙古人多罢了,基本就是人数决定一切,文化倒是次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6-4-30 05:48:35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与哈萨克没有区别, 都是术赤系后裔统治的突厥语系游牧部落。( l! ^$ E, m" K/ E& f' u$ t
    9 R  t$ F% C# @% \5 x# H9 l
    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的出走,才是哈萨克独立成为族群的开始。$ @4 T8 H; h1 z$ E* r% F
    7 p6 I1 W* s/ g3 B
    “哈萨克”与“哥萨克”都来自同一个突厥语词源, 就是“自由”或“自由人”的意思。# h  W8 f* M/ h- X3 l3 D$ g

    # r: D1 Q- X5 {  y' _2 G哈萨克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从乌兹别克汗国独立出去,“自由”了。$ _- @: \" a: q

    1 |0 N! p$ D' H& s: |  w0 z. j乌兹别克作为中亚定居人口的征服阶级, 使其当地居民接受了其文化语言。$ Q+ Q# _2 v1 |! V
    - r( W3 q) O3 B& ?" x
    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希瓦汗国都是被草原上来的乌兹别克贵族统治, 但主体居民并不是乌兹别克。& r0 o" E; z0 g6 j8 E$ C; X

    6 ]. p, b6 |5 t0 f$ {中亚的原伊朗语系土著人口自从突厥西迁以后,一直在突厥化, 蒙古西征加剧了此过程。! m) Q, L! g  F% ~

    3 {0 a( o: }) X! X; C3 W, k但一直到了帖木儿时候, 波斯语言文化仍然是高大上的上层阶级文化。6 b- a1 Q0 ?9 {$ u- V5 |) I0 ]  W
    5 ?( ^3 J4 E+ C; {
    定居土著人口被游牧的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称为“Sart"撒尔特”。
    % O) O2 `0 T4 V7 k( y5 w* x# @) p8 |) ~
    许多地方"撒尔特”都从原伊朗语言转向使用突厥语。
    , P. i% y0 i; `: H% r# e; h5 P0 I' r( [8 v/ J; R6 S- ~
    但一直到了苏联建立, 中亚大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地居民仍然是波斯语,突厥语双语人口。
    6 V7 g' j- d) B% \/ @' c9 q$ w6 k0 l( [
    但苏联30年代鉴别民族时,决定所有的中亚定居人口,原来的"撒尔特”都称为”乌兹别克“。
    ' H8 H" w  Q3 M2 z* Y/ \
      q- I' |! w0 n6 p8 W$ G哈萨克有句话“乌兹别克是我们兄弟, 跟撒尔特毛的关系”。
    ; W9 X0 R& N6 T" h# o. X4 H
    ( x+ q3 z( W5 C! F许多人也认为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应该是塔吉克城市,因为其定居人口都是说波斯(塔吉克)语的。1 R+ x! P" V; Z* [7 |% m! J/ P. I" V

    . q" |) h3 n& U; k8 _  h在中亚, 塔吉克=波斯。 中国古代中的“大食”其实是塔吉克的另外一种音译。
    & k( K( y1 `- k! ^2 K4 n; N2 \4 }9 A$ _  }& o
    我以前以为“大食”专指阿拉伯, 后来才发现原来当时并不严谨, 比如文献中记载辽国与新疆和中亚喀剌汗国的交往时,也称”喀剌汗国“为”大食“
    / I7 E3 [* _& O4 V
    & b, d, q: J' {+ [3 R% L" x- v; P所以史书记载安史之乱中,唐借“大食“兵平叛中提到的”大食“也很可能不是阿拉伯人。
    , A: D" ^' a) Y
    ; F/ r+ i4 v5 f7 L中国塔吉克有点不一样,不是说波斯语,而是东伊朗语系中的帕米尔语言。
    9 ^! s- U) i. {7 J/ u9 Z4 y
    4 p6 W( L& L5 y" C0 Q中国塔吉克和塔吉克斯坦的东部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的民族是亲戚,在塔吉克斯坦被称作所谓的”高山塔吉克“。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苏鲁锭 + 6 涨姿势
    重重无尽 + 6
    老票 + 10 + 2 涨姿势
    一目十行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6-4-30 05:50:53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30 01:356 _; ~8 d: d: r+ p" _
    不是在中国的蒙古人没有同化,而是在中国内蒙古的蒙古人区域的蒙古人没有同化,这话听起来费劲,但是这些 ...

    7 X% R' r! h* z: y+ w. N( Q. k$ g( G+ T8 F你用中原和蒙古地区, 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那用这么费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6-4-30 06:33:26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6-4-29 16:50" _1 }4 v" A8 I& s- T: |& ^
    你用中原和蒙古地区, 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那用这么费劲

    ; a7 e$ R) E# w偌大一个论坛,一天没几个可以回的帖子,好不容易有一个,还不赶紧多写几个字。

    点评

    +1  发表于 2016-5-27 13:04
  • TA的每日心情

    2019-6-26 15:20
  • 签到天数: 1167 天

    [LV.10]大乘

    10#
    发表于 2016-4-30 19:28:34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30 01:35
    0 s% h# Y. |, F7 I* K不是在中国的蒙古人没有同化,而是在中国内蒙古的蒙古人区域的蒙古人没有同化,这话听起来费劲,但是这些 ...
    2 G) @) ]* N8 E0 O7 A2 Y3 g
    明代元后,很多在中原的蒙古人习惯了中原奢华的生活,不愿再回蒙古受苦。选择了留下做顺民。朱元璋坐稳江山,让这些人不准再姓他们的胡姓,不准他们族内通婚。强制同化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9-6-26 15:20
  • 签到天数: 1167 天

    [LV.10]大乘

    11#
    发表于 2016-4-30 19:30:2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6-4-30 05:48
    ( g+ P0 s, N- {7 g+ j- \( n( j历史上的乌兹别克与哈萨克没有区别, 都是术赤系后裔统治的突厥语系游牧部落。
    9 V% ?4 O+ z. G$ }8 H' A; r) x8 h: m& M4 G$ w* k
    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的出走 ...

    " i# S5 E  H: x* T9 W4 J塔吉克这个民族和中央向心力特别强。无论是大清当政,还是本朝,都受到他们坚决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6-4-30 21:56:59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 发表于 2016-4-30 19:304 u" V4 e' u! s/ t3 w# m7 K
    塔吉克这个民族和中央向心力特别强。无论是大清当政,还是本朝,都受到他们坚决支持 ...
    ( B0 j7 ^6 |7 X- j. N4 s; c/ ]
    不是这么简单,俺以后再讲
  • TA的每日心情

    2019-6-26 15:20
  • 签到天数: 1167 天

    [LV.10]大乘

    13#
    发表于 2016-5-1 09:32:01 | 只看该作者
    蒙古人、阿拉伯人和某国人都是最不团结的。象叙利亚之败后,伊儿汗国本来要报复,但因为钦察汗国的直接威胁,而放过了埃及人。蒙古人的外扩也到此为止,否则蒙古军队进军非洲不是不可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5 00:48
  • 签到天数: 2591 天

    [LV.Master]无

    14#
    发表于 2016-5-1 10:09:47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 发表于 2016-4-30 20:32
    0 t3 j/ h: c0 s) Z' v$ k蒙古人、阿拉伯人和某国人都是最不团结的。象叙利亚之败后,伊儿汗国本来要报复,但因为钦察汗国的直接威胁 ...
    4 g$ B$ F7 u: K- R7 q9 H
    说的貌似其它地方的人就是团结似的,法兰克人与古印度人纷纷发来贺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6-5-1 14:49:28 | 只看该作者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6-4-30 06:336 H) c2 p7 Q0 y1 i, E! u1 N7 J
    偌大一个论坛,一天没几个可以回的帖子,好不容易有一个,还不赶紧多写几个字。 ...

    , ?8 o" T( v6 I, w主要是老兵太懒了,多少日子都没见你发过主题帖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6#
    发表于 2016-5-1 16:37:15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 发表于 2016-5-1 09:32
    2 z! N  K! t  T蒙古人、阿拉伯人和某国人都是最不团结的。象叙利亚之败后,伊儿汗国本来要报复,但因为钦察汗国的直接威胁 ...

    7 }* m6 E3 _2 O8 e这种奴隶制残余的游牧民族基本都差不多。从匈奴时代就是这样。不攻伐,奴隶从哪里来?没有奴隶,贡品从哪里来?没有贡品,财富从哪里来?, X# ]8 I; B- g. m7 M
    + o" S) P, C3 C4 T( ^
    北魏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夺取了柔然汗国的高车部落。后来北魏安置在河套地区、平城附近的高车人大批从漠南逃亡漠北,又赶上平城一带闹灾。北魏王朝的两大收入:高车人的马羊皮货、平城附近的农业粮食,全垮了。孝文帝迁都也是没有办法。7 m  }+ G3 |" K8 B' Q5 z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1 00:06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金丹

    17#
    发表于 2016-5-2 09:55:42 | 只看该作者
    貌似中亚和蒙古、新疆的这一系列蒙古贵族建立的国际都有个非黄金家族后代不能称汗的传统。那么他们怎么看待奥斯曼国呢?他们称奥斯曼的统治者是什么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0:01:41 | 只看该作者
    松阿察 发表于 2016-5-2 09:55
    6 V) u9 j( `% [$ m. I- c, x6 @貌似中亚和蒙古、新疆的这一系列蒙古贵族建立的国际都有个非黄金家族后代不能称汗的传统。那么他们怎么看待 ...

    ; H& P1 C3 E6 h* \0 q6 y8 p) ]5 }+ `奥斯曼帝国君主的政治头衔是苏丹,宗教头衔则是哈里发,没有汗号。蒙元以后,突厥-蒙古人非黄金家族称汗,通常有几种情况:" U/ x, F% ]/ }

    4 F( O+ U# G7 L: a一是篡位僭称,比如瓦剌帝国的也先(取代了北元皇帝),或者帖木儿帝国的帖木儿(取代了察合台汗)。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头衔则采用了波斯形式的Padi Shahanshah,或其简称 Padishah,并没有称汗。
    ( l% _, y( @& p" P1 q0 Y3 X: y) {2 l! B  J; ^8 \) ^% h
    二是来自达赖喇嘛等宗教领袖,比如准噶尔汗国的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就是五世达赖赐予的汗号。噶尔丹的母亲是黄金家族中的和硕特人,不能说没有成吉思汗血缘,但按以往惯例他是不能称汗的,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哥哥僧格,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以及侄孙噶尔丹策零,这几位准噶尔君王,头衔就只是珲台吉。
    / g) I' W1 e9 w1 W
    # u: M  u4 i/ v$ d, o如果把条件局限在蒙古本土,也就是内外蒙古,那么即使黄金家族成员,也不是都有资格称汗的。按照明朝时再次统一蒙古高原的达延汗定下的法规,只有他的嫡系子孙,即达延汗长子的继承人们,才有资格采用汗号。但后来俺答(达延汗次子的儿子)等政治强人崛起,蒙古正统汗廷没有实力维护规范,最后只能默认了。即使这样,后来蒙古诸汗的头衔,也大多来自达赖喇嘛等宗教领袖的赐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1:48:15 | 只看该作者

    草原至尊——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简谱【二】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6-7-19 07:50 编辑 # Z3 B% i1 |9 R& g- b4 l7 m

    3 n% M. {7 \+ v+ W
    西道诸王
    3 T3 p+ w6 x2 K# B) N$ |
    # L2 Z, l1 {$ A
    3 q2 ^* r9 l5 f. C( v) X/ f
    蒙元时期的黄金家族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直辖蒙古本部、汉地、西藏的蒙古汗廷,以及汗廷的藩属东道诸王和西道诸王。其中西道诸王指的是成吉思汗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的后裔,因他们多分布在蒙古汗国西部而得名。
    $ o/ o0 _( o; ?# P) K# i6 x8 K: o
    6 J. T5 {5 G/ b2 X" b, u察合台系的封地最初是原西辽帝国疆域,从新疆中部的天山南北麓向西直到乌兹别克斯坦的锡尔河、阿姆河夹着的所谓河中地区,都城设在阿立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新疆伊犁的霍城县水定镇西北),而新疆东部则受从属汗廷的亦都护政权管辖,最初不在察合台控制下。我们知道,西辽的地盘是夺自喀喇汗王朝,后者一般认为是与东突厥同族的回鹘人所建。
    / G" d! w: @& a5 |
    4 E; ~: c, O- m5 H6 U3 d) c9 ?九世纪中叶,曾经强大一时的回鹘汗国灭亡,一支后裔西迁葱岭,融合当地的西突厥余部,于九世纪末期在帕米尔高原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即“黑汗”王朝。在此之前,西域住着说东伊朗语的粟特人,他们属于雅利安人,信仰拜火教和佛教。回鹘西迁后,突厥人逐渐取代了粟特人,成为西域的主体民族。十世纪初,喀喇汗成为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突厥王朝,到公元960年,阿尔斯兰汗穆萨正式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二十万帐突厥人集体皈依,帕米尔高原两侧从此迅速穆斯林化。到察合台汗国建立时,其领土内的居民已经基本上都是突厥穆斯林。
    / m8 N0 @1 Q  t* H6 [( b. a+ y9 J  j( X. r, E+ ~4 R
    做为大汗的兄长和最重要的支持者,察合台在窝阔台时期位高权重,《史集》说窝阔台经常就重大问题征询哥哥的意见,如果察合台不表态,大汗就搁置下来不处理。史载与宽厚的窝阔台相反,察合台是位极其冷峻的王爷,不但对弟弟一丝不苟地执臣礼,还凡事严格地按照《札撒》即成吉思汗制定的执行。察合台在蒙古汗国初期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后来蒙元建立后,忽必烈专门将其纳入皇帝名单,追尊自己的二伯为圣宗忠武皇帝。由于初代察合台汗是大汗的“阿哈”即兄长,因此历代蒙元皇帝也都尊称后来的察合台汗为“察合台阿哈”。
    3 M8 Y7 o" E% _( n7 i: ^  x7 {8 a) z5 x. E1 L
    由于成吉思汗生前就已确认由窝阔台继位,身为全蒙古的大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他的封地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比起其他兄弟来要少得多,只有今天新疆的额敏县到和布克赛尔县的一小块,由其长子贵由统治。后来,窝阔台又将刚征服的西夏故地即河西走廊一带封给了次子阔端,后者虽然恩威并施,几乎兵不血刃便征服了西藏,但这片辽阔的土地其实是属于整个黄金家族的,事实上按照大汗的命令,西藏很快就被各系诸王们瓜分,阔端也只拥有其中一小部分。
    0 [/ N) y/ o) p6 ~" x
    % l+ q$ V0 I# I' e1241年,察合台稍早于窝阔台去世。因长子木阿秃干(也是成吉思汗最喜爱的孙子)早年战死,察合台遗命由木阿秃干之子哈剌旭烈继承汗位。但五年后,窝阔台的继承者贵由大汗废黜了哈剌旭烈,改立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察合台五子也速蒙哥。与其父的理由类似,贵由在位期间并没有大规模扩张窝阔台家族的领地。
    2 N+ n1 h. r6 \8 z4 b5 E
    / U7 @3 Q! S% V! V+ Q' w1 \/ Y风水轮流转,又过了五年,与察合台汗也速蒙哥关系极差的蒙哥成为蒙古新大汗,他立即让哈剌旭烈回去复位,后者死于途中,可是其妻兀鲁忽乃极为彪悍,径直回国结果了也速蒙哥,立自己的儿子木八剌沙为汗,她则实际执掌朝政。为了惩罚察合台系之前对托雷系的不敬,蒙哥汗剥夺了他们的河中领地,转给自己的强大支持者、金帐汗国的拔都汗。
    8 g" q# |2 y1 C' {
    ( Z5 f! X8 S) w1 {! l+ o5 @( {9 H* S窝阔台系诸王则遭到蒙哥汗的严厉打压。蒙古汗廷将他们拆的七零八落,窝阔台有七个儿子,三子阔出(注:早亡)之子、窝阔台最宠爱的孙子失烈门被蒙哥以叛乱名义处死,四子哈剌察儿的儿子脱脱留在窝阔台原封地额敏,五子合矢(注:早亡)的儿子海都留在窝阔台原封地和布克赛尔,六子合丹到了新疆吉木萨尔,七子灭里到了额尔齐斯河,就连一向与托雷系友善的阔端之子满哥都也由繁华的凉州改封到永昌。
    0 U% a' n; {' N. q* q0 _+ i! Y* o/ [9 P$ m0 v
    1259年蒙哥暴卒,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皇位大打出手,察合台汗国也卷入其中。阿鲁忽(察合台六子拜答儿之子)在阿里不哥支持下娶了兀鲁忽乃,顺理成章地做了察合台汗,他算是一位有做为的君主,在位期间从金帐汗别儿哥手中夺回了富庶的河中地区。阿鲁忽和阿里不哥不久闹翻,后者派大军洗劫了伊犁河谷,察合台汗廷不得不转投忽必烈门下。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察合台汗国迎来了难得的安宁,不过短短两年后,阿鲁忽就驾崩了。兀鲁忽乃的儿子木八剌沙再次登基,但忽必烈对这娘俩未经请示就擅自复辟很不爽,遂扶持木阿秃干的孙子八剌夺取了察合台汗位。
    . J5 k* ~& V: ]! S1 G. _. R% j! _2 w) E) Q
    早在托雷系的蒙哥继位时,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就已经强烈不满,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时,海都等多数窝阔台系诸王明确表示支持后者,希望能趁机咸鱼翻身。随着忽必烈取胜,窝阔台系再次遭到重创,新大汗重新调整了封地,窝阔台系诸王领地被大量削减甚至没收。忍无可忍的海都终于决定造反,经过多年养精蓄锐,此时他的领地已经从和伊犁的布克赛尔悄悄扩展到更北方的阿勒泰地区,手下也积累了数千兵马。. H" `& m7 w! T1 X
    - x2 @4 R- T7 H* u
    忽必烈降伏阿里不哥后,志得意满地向黄金家族宗王们发出诏令,要求他们参加预定于1267年重新召开的忽里台大会(即蒙古传统上选举新大汗的会议),为自己即位补上一道合法性手续。海都拒绝奉诏,并且在1268年进攻北疆重镇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公开举起反旗,这通常被看做是窝阔台汗国独立的标志。一般认为,海都是祖先游牧生活方式的坚定捍卫者,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杰出将领,他坚韧不拔愈挫愈奋,终忽必烈大帝一生,都没有降伏这个桀骜不驯的侄子,其事迹这里不多赘述。海都有十多个儿子,除了后来继承汗位的长子察八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儿忽秃仑察罕公主,她被后人认为是歌剧里图兰朵的原型,此女在美剧《马可波罗》也露过脸——在那部雷剧里,图兰朵公主成了意大利佬的炮友。
    7 Y& `: j7 b2 Y4 V9 r! y
    ) K  ]( `- e% V# t( ?6 T5 A/ a' {- R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察合台汗八剌也很快背叛忽必烈,与窝阔台汗海都、金帐汗别儿哥结成联盟,共同瓜分了中亚,对手则是忽必烈的蒙元帝国及其弟弟旭烈兀的伊儿汗国,双方开始了多年混战。期间,八剌成为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察合台汗。1270年,他被伊儿汗国击败,病死于布哈拉。此后又经历了聂古伯、秃里帖木儿两名短命的可汗, 到1272年,八剌的儿子笃哇在强大的窝阔台汗海都扶持下继承了察合台汗位,他在位期间颇有建树,察合台汗国多次击败元朝和伊儿汗国军队,还深入印度次大陆,一直打到德里。; ~# B- o/ |3 _1 B9 f6 I
    - t" d7 q. h7 S* [
    1301年,海都与笃哇的联军被忽必烈的曾孙海山(后来的元武宗)击败于蒙古旧都哈拉和林,海都重伤而死,笃哇也受了伤,加之金帐汗国退出了反元阵营,这位察合台-窝阔台联盟的新领头羊渐渐趋向于和平。两年后,笃哇与他扶持的窝阔台汗察八儿向元朝求和,承认了忽必烈系的宗主地位,此前金帐汗国脱脱汗也已经接受了元成宗的册封,再加上一直与元朝友好的伊儿汗国,至此蒙古帝国在形式上恢复了统一,忽必烈系成为名义的天下共主。% A3 f$ p5 u% D

    2 p7 ~" v& T$ t8 K* o( j元成宗显然不想放过交恶多年的窝阔台宗王。在元朝支持下,察合台汗笃哇从西部蚕食窝阔台汗国,而蒙元当时最有才华的皇族将领海山则于东部夹攻,窝阔台汗察八儿节节败退,不得不在1304年向察合台汗国臣服,窝阔台汗国事实上已成为察合台汗国的附庸。到1306年笃哇驾崩,察合台汗国已经成为中亚的主人,此后的历代察合台汗,大多是他的子孙。笃哇死后,窝阔台汗察八儿于1309年趁乱复国,但很快被察合台诸王击败,被迫逃到元朝避难,元武宗封他为汝宁王,后来老死于中国,而窝阔台汗国则被察合台汗国彻底吞并,仅仅存在了五十余年。
    6 N) i& t2 L  R+ X; g- S$ P7 T  G( c1 H; G
    随着笃哇的死,察合台汗国陷入了内斗,之后四十年间可汗如走马灯般换了十三个,期间甚至还有窝阔台的后人浑水摸鱼,竟然当上了察合台汗。到1346年,执政仅三年的察合台汗合赞被手下的突厥异密(现译为‘埃米尔’)加兹罕杀死,后者在汗国西部的河中地区另立傀儡可汗,而汗国东部拒绝从命。察合台汗国从此沿帕米尔高原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 `( O8 _0 S: I( y0 O' ^4 q9 {6 N7 g6 P1 T
    后人多认为之所以分家,除了上层建筑的争斗,经济基础的差异更为关键。与南俄和东欧的金帐汗国亲戚类似,进入中亚的蒙古人也很快入乡随俗,逐渐突厥化,并接受了伊斯兰教,但与亲戚们不同的是,占据了肥沃中亚的察合台人,没有必要再维持艰难的游牧生活,遂转化成了定居者,但留在天山南北的另一些人仍不改初衷。于是,汗国东部或后来的东察合台汗国代表着草原和传统牧业,而汗国西部即后来的西察合台汗国则是城市和农业利益的体现。
    . C6 |* {# ~7 {" H, V2 m+ F& y" f2 ]8 U; J. j
    西察合台汗国仅存在了56年,历代可汗都是突厥异密们的傀儡,毫无亮点可言。前四个可汗三人被杀一人被废,第五个可汗合不勒沙(也译为‘侯赛因’)更倒霉,他撞上了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强者——跛子帖木儿。这位东察的驸马爷不仅杀了西察汗合不勒沙,更事实上灭亡了西察汗国。也许是顾虑到“非黄金家族不王”的古老传统,帖木儿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但并没称汗,而是自称苏丹,名义上仍奉所谓的第六任“西察合台汗”昔兀儿海迷失为主君。到了1402年,第七任“西察合台汗”麻哈没的(也译为‘马哈迈德’)去世,帖木儿再没耐烦玩下去,西察合台汗国至此寿终正寝,被帖木儿帝国彻底吞并。) ]0 y1 V8 Z( `
    - J0 n- N* n$ }" {
    回归祖先游牧生活的东察合台汗国,因其根据地在今天的新疆,而波斯人将那里称为蒙兀儿斯坦,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叫蒙兀儿斯坦国,都城设在察合台汗国旧都阿力麻里。东察开国君主秃忽鲁帖木儿是察合台汗国全盛时的可汗笃哇之孙,1347年由统治南疆的杜格拉特部异密们立为可汗,这个部族据说是黄金家族的远亲,《史集》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四世祖屯必乃汗之后裔。异密的初衷很可能仅是想立个傀儡可汗,但秃忽鲁帖木儿却很快反客为主夺取权力,成为他们货真价实的君主。' ?. x: M9 B8 y0 J  q: f
    $ o, s4 ?1 ], ~8 k, h
    秃忽鲁帖木儿是狂热的穆斯林,在他统治期间,新疆大量突厥-蒙古人即蒙兀儿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从他开始,东察持续发动针对西域最后的佛教基地哈密的圣战,直至将佛教完全清除,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异端景教也遭到严厉镇压。他也是东察合台汗国最有做为的君主之一,在位期间两次派兵征服河中,实现了察合台汗国的短暂统一。扰乱西察多年的突厥异密们不得不表示臣服,以求在新朝廷谋得一官半职,当时羽翼未丰的帖木儿也只能做河中总督也里牙思火者(可汗长子)的助手。但随着这位强人的去世,汗国再次东西分裂,杜格拉特部异密哈马儿丁趁机篡位,将继任可汗也里牙思火者及整个王族屠杀殆尽,只有秃忽鲁帖木的幼子黑的儿火者走脱。
    8 f0 a8 M1 x& d6 g4 y. I
    $ F4 m$ L* l' l# \王子开始了漫长的逃亡,足迹踏遍南疆和东疆。之后,篡位者哈马儿丁在与帖木儿的战争中失踪,杜格拉特部再次将王族迎回,黑的儿火者继承了东察汗位,迁都别失八里(新疆吉木萨尔县)。为了巩固统治,黑的儿火者将公主嫁给了已十分强大的帖木儿,还以武力征服吐鲁番,迫使当地最后一批佛教徒皈依了伊斯兰教。不用说,之后的东察合台汗,都是王族独苗黑的儿火者的后裔。6 B: i6 C) P5 V! q# A: [% r; G# R

    % D+ W; {8 v/ w2 [* j- c- J- C到了十五世纪二三十年代,歪思汗统治时期,东察再次迁都到亦力把里,也就是新疆伊宁。他死后,两个儿子争位,失败的羽奴思远走河中,投奔亲戚兀鲁伯(帖木儿的孙子)。仿佛重耳复国故事的重演,此后四十多年时间里,羽奴思一直流亡在外,足迹远至伊朗和阿塞拜疆,成了经验丰富的雇佣兵首领,在为帖木儿帝国领主们服务的同时,也占领了东察的大片土地。与此同时,他也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曾长期受教于波斯著名学者歇里甫丁·阿里·雅兹迪,即历史名著《帖木儿武功记》的作者。直到1472年,东察爆发内乱,可汗怯别二世被杀,异密们随即宣布向他的叔祖父羽奴思效忠,汗国终于再次统一。0 k7 g5 z8 H# X7 j% i- T7 G

    + p: n/ M3 [! C7 Y也许是在繁华的河中、波斯浸淫太久的缘故,羽奴思成为东察合台汗后,极力推行城市化政策,要求蒙兀儿人放弃游牧改为定居,此举自然遭到人民的激烈反对,最后可汗不得不让步。年近花甲才登基的羽奴思看透了人间炎凉,把精神更多地寄托给宗教而非俗世,他攻陷了哈密,在西域绵延了两千年的佛教从此退出了舞台。在人生的最后五年,他主动逊位,隐居到名城塔什干,并最终于1486年在那里去世。羽奴思也是多位名人的长辈,他的外孙中包括莫卧儿帝国开国君主巴布尔大帝,以及历史名著《拉失德史》作者米尔扎·穆罕默德·海达尔。+ B' c1 Z, @" S8 E
    8 [3 l* A5 }) _6 C. ]  x3 Z9 v
    即使这一代名王在位期间,盛极而衰的东察合台汗国也已出现裂痕。1480年,实力强大的杜格拉特部异密阿巴拜克在新疆喀什自称苏丹宣布独立,建立了阿尔蒂沙尔国——Alti-Shahr意为“六城”,具体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指南疆的莎车、喀什、和田、阿克苏、乌什和英吉沙。羽奴思汗死后,两个儿子分别以伊犁和吐鲁番为中心,自立为汗大打出手,汗国从此一分为三。屋漏偏逢连夜雨,东察曾收留过乌兹别克王族硕果仅存的王子昔班尼,并将中亚名城突厥斯坦赏赐给他做封地。但昔班尼复兴乌兹别克汗国后却反戈一击,先灭亡帖木儿帝国,又大举入侵蒙兀儿斯坦,羽奴思自相残杀的儿子们无力抵抗,最后都成为乌兹别克的臣属,东察合台汗国事实上已经灭亡。0 I. W5 D4 _' n. `$ I4 Q4 u' e% [2 U
    / w: u$ a& O$ f
    1514年,流亡喀布尔的塞德王子(羽奴思汗的孙子,也译为‘赛义德’)在莫卧儿帝国帮助下,突然杀入南疆,一举消灭了杜格拉特部建立的阿尔蒂沙尔国,他随后在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建国,史称叶尔羌汗国。1516年,吐鲁番残留的东察割据政权向塞德汗称臣,叶尔羌汗国名义上统一了南疆和东疆,之后又把势力深入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史载塞德汗甚至打过西藏的主意,据说他就是在征讨西藏的途中死于高原反应。
    % {: Y/ `& ?. R7 l! x( [
    ; Y3 c. v7 J5 d$ r. d到十六世纪中后期,第三代可汗阿不都克里木统治时,叶尔羌汗国达到极盛,农业、商贸、文化都非常发达,而吐鲁番和哈密也被完全吞并,除了北疆的哈萨克人领地,东察合台汗国旧疆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形式上都已统一。但是当时已不是黄金家族叱咤风云的舞台了,蒙古人的一个分支——卫拉特人进入新疆,与叶尔羌汗国争夺起霸权并逐渐取得了优势,占据了伊犁河谷到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区域。尤其到了十七世纪中期,卫拉特人建立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而叶尔羌汗国则内乱不断,国内伊斯兰教两派别——白山派和黑山派彼此争斗,而帕米尔高原以西包括塔什干、费尔干纳等重地也脱离了汗国控制,被乌兹别克人吞并。% i- y' h0 ]$ h2 H  j3 ]/ p
    7 ?2 N9 [2 Z% s; j
    公元1677年,白山黑山两派再次内斗,失败的白山派首领哈司刺.阿巴克和卓(和卓‘Khwaja’,是伊斯兰教对领袖人物的尊称)逃往西藏,在那里他乞求达赖喇嘛的帮助,达赖喇嘛于是要求自己曾经的弟子——准噶尔大汗噶尔丹施以援手。对于这件穆斯林领袖竟向佛教领袖求援的咄咄怪事,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其影响深远的名著《草原帝国》中不无讽刺地写道:9 U$ [4 x' d# F& z5 N/ P# z
    5 o, A; J& c2 u: o
    “当人们考虑到佛教的僧侣政治与穆斯林之间的鸿沟时,阿巴克的这一举动可能显得奇怪。但是,在政治领域内,不论哪一种教义,两种形式的教权主义都是一致的。这位‘佛教教皇‘仍认为他从前的‘唱圣歌的童子’噶尔丹会忠实于他的命令,邀请他使穆罕默德的代表在喀什复位。”/ b! f5 X, U1 V/ i0 }
    8 ?0 C8 u' U0 }  O
    果然,这位“唱圣歌的童子”相当配合师父,在白山派势力的内应下,他率兵迅速挺进南疆,叶尔羌末代汗王伊思玛业勒(也译为‘司马依’)抵挡不住,被迫于1680年投降,随即被押往伊犁囚禁,叶尔羌汗国事实上灭亡。此后准噶尔人又从叶尔羌汗国曾经的附庸吐鲁番汗国找来察合台王族,扶持了几代傀儡汗王做名义上的君主,直到17世纪末,才彻底废止了察合台系对南疆的统治。: R9 M1 M0 G% b' u( q& ?9 {
    + E8 I; W, D: L0 F
    不过察合台王族并没有断绝,其中一些甚至延续到现代,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哈密回王。首任哈密王额贝都拉是东察开国君主秃忽鲁帖木儿的八世孙,当准噶尔人攻占哈密时,额贝都拉投降并被封为当地军政长官即伯克。1696年康熙在昭莫多之战中决定性击败了准噶尔大汗噶尔丹,额贝都拉遂决定归附清朝,并将噶尔丹派往这里征粮的儿子擒获做为见面礼,康熙大加赞赏,封他为“扎萨克一等达尔汉”(这是个很古怪的头衔,并不是‘汗’。‘达尔汉’蒙语意为‘神圣’,在清朝如果单用的话,是个不常见的荣誉称号,有定期领取政府津贴的资格。从有关资料推测,额贝都拉的级别应该相当于一等台吉)。之后历代回王的爵位从镇国公、固山贝子直到多罗贝勒,一路高升。
    ; q6 G' X  \, O# r+ _& D6 g1 {" u
    到了第四代回王玉素甫,因十八世纪中期从征大小和卓木之乱有功,乾隆“著加恩赏给郡王品级”,第六代回王额尔德锡尔又得到“世袭罔替”特权,终于成为真正的铁帽子王爷。一百多年后在惨烈的阿古柏战争中,第七代回王伯锡尔被杀,死后追封为和硕亲王。至第九代回王沙木胡索特,又被中华民国政府加封为双亲王。沙木胡索特死后,新疆金树仁政府试图改土归流,宣布废除哈密回王体系,结果引发传统势力暴动。虽然金树仁最后下台,不过察合台这支后裔在哈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沙木胡索特的子孙虽也号称“回王”,但早已名不副实。( E. \" ]+ G! Y: s5 D- ?, z

    8 r/ \) {5 @& b西察合台人最后融合进了乌兹别克民族,而东察合台人或蒙兀儿斯坦人,则先后成为叶尔羌汗国、准噶尔汗国和清帝国的臣民,在清朝他们被叫做“缠回”或“缠族”,大概由于常戴白布绕成的头巾而得名。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1934年,新疆盛世才政府发布《新疆省政府民政厅通令第2013号令》,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族称,通令里指出:
    9 Z. i: Z, f% X
    , t1 w* `- A) L" e8 R4 ?+ K“经全体出席委员决定,改为维吾尔三字。所谓维吾尔者,以狭义言之,而维持吾族之意也;以广义言之,并含有维持吾国之义。以此定为该族名称,不但毫无抵触,且顾名思义。亦可以使该族一般民众引起合群爱国之心,较之其他名称殊觉妥善。自此以往,该族即称为维吾尔族,简称为维族。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8 淡定
    奥森 + 2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0#
    发表于 2016-5-26 13:53:29 | 只看该作者
    亮点在最后啊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2 04:50 , Processed in 0.05619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