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11-26 15:39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筑基
|
大约98年的时候,读过陈剩勇在90年代初写的《中国第一王朝的崛起》,书中用了很详尽的资料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夏朝是从江浙发源,后征服中原成就第一王朝。当时身在北京,强烈的乡土情节让我对这书倍爱有加,之后也一直对考古资料有浓厚兴趣,也相应阅读相关学科,尤其是夏商周三代的考古以及秦汉之间的考古,这对自己的专业也带来很切实的帮助。 c8 X! L O+ z% X
这几天在google地图上找纬度30度左右的文明时,发现杭州正好和埃及开罗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耶路撒冷、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在同一纬度上区间上,就顺便再关注了一下良渚文明的考古情况,结果大惊喜啊,07年因为房地产开发(哈哈)要给农民安置房选址,结果巧到发现了良渚古城墙,09年初左右发表了研究成果,激动人心啊。顺便介绍一下:良渚文明的核心区域是南以钱塘江为界,北到长江边,西到常州(寺墩遗址),东到海,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文明。良渚文明的前期文明中心目前的发掘成果显示,以张家港为核心的马家浜文化发展到青浦的崧泽文化,再而良渚文化这一脉相承而来。
/ c4 N) R2 a O& a 1、 城墙的考古介绍, copy过来:
% E; @* ?( s8 }( v8 L2 _4 E- k; V; ~6 f
“ 浙江省考古所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
; G5 t5 }6 I x' j$ L3 N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 g, |& g* f* c8 ^! r0 {
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是“中华第一城”;
, S1 q l4 y( U) @% } 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
5 m y. Y i1 C0 a% g: L' Z9 `& m) Q5 e 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0 X( y) P1 T- L 4000年前的城墙3 r$ ?# Q0 l9 U$ ]
比西安古城墙宽两到四倍
3 a9 f. l1 N4 H) V1 t 这座古城,大致以良渚遗址区内的莫角山遗址(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为中心,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5 D: h) C$ f/ m- S8 z
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9 i5 I! |" j, y3 k" n4 h
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也就是说,距今4000年以前。% T. K* w0 K2 Y
稻田下的沟渠原来是护城河
; B3 L0 K0 a: x; A% @ " @! J5 Y9 T2 X0 F
良渚古城遗址2007年6月,余杭瓶窑镇的葡萄畈村要建农民安置房,由于是遗址所辖范围,考古人员先进场考古。% G: P3 E# Y, d# q9 H
“先是在一片稻田下发现一条南北向沟渠,宽40多米,沟里有不少碎陶片,是良渚晚期的东西。”浙江省考古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刘斌说。
2 n& |5 }* b$ p; v \& H" `5 a 考古人员在沟渠东侧挖了个坑,结果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捡来的。7 V% P* N$ n0 A% N& B
考古人员第一想法是,可能是河堤之类的水利工程;但也有人说,可能是城墙,因为在东侧200米处,就是良渚文化中心的莫角山遗址——之后的挖掘证明了这个猜想,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4 g0 [* \( M$ ?, `+ i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r( v# a: x8 N; O, G- A8 t" g% C* K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 a8 g6 P( U! b' ]2 C- _* J9 a2 f" w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5 Q5 D9 H4 q2 k) I1 g* v$ }8 @ 曾经影响了半个中国
: Y/ P F, m/ s) u 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O! d6 t8 g; _! y
严文明教授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严教授是这样说的:7 {! F2 } i( U" a* L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这是个人工堆筑的土丘,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 b2 ~* [% J+ K, |0 N0 O( \$ x4 s
瑶山遗址在反山东北约5公里,1987年发掘出12座墓葬,还有一座祭坛。6 T" q, U- J0 z1 Q" Q* O
汇观山东距反山约3公里,发现一座完整的祭坛和四座大墓。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有意思的是,一般有玉钺随葬的,通常也有玉琮随葬。8 O& w# Q5 y) q5 \
玉琮内圆外方,琮上一般雕刻着“神人兽面纹”的神秘图案,只有掌握宗教权力的巫师才能持有;钺是古代一种兵器,是军事力量的象征,持钺者应是军事首领;琮、钺合葬,说明墓主既是军事首领——王,又是宗教首领——巫。
, D1 r& a( O7 ]( ^; P 很多人问,葬在反山、瑶山、汇观山的这些权贵人物,生前生活在哪里呢?不久,在良渚遗址群的中心地带,发现了莫角山遗址,解决了这个疑问。: ~. y8 i N0 }% P! A* _
这是一个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人工营造土高台,发现大片夯土层和夯窝等建筑遗迹,以及成排的柱洞,说明上面曾经有大型建筑,另外还有6个供祭祀时用的大土坑。
; [8 Z2 O0 E; n: e2 U; u" h 这处罕见的良渚文化建筑群遗址,从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有“中心祭坛”和“中心神庙”的性质,不少人认为良渚时期的中心就在这里,上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 m' Q' H. I" }, q
既然有王,有统治者,那是否当时已形成一个国家?“国”字外围有个框,说明能称为“国”的,外围都有城墙。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现在终于找到了围绕着莫角山的城墙,也可以说是期盼已久的事。
8 A4 N+ h; v: a+ {: `) ~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这个时代,目前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古城约有60多座,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大的为280万平方米,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是最大的。
$ b0 V# a3 W% @6 N8 m2 \# E6 F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曾经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3 E$ {* f! p& x9 \# R7 c
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Q+ [. w5 z+ | s5 y1 M+ f
严文明教授说,需要留待考古进一步证明。但他也认为,良渚文化没有消亡,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继承下来了,并且明显影响着以后的夏、商、周时代,像商周的青铜器上有一些良渚玉器上的花纹。”3 r6 F4 n& c/ A4 V! | H1 v: K
8 z' D/ t4 ~+ p" e3 p+ N
+ t. y& {8 G& v) P
2、网上的相关讨论:. d' y& [" a- a8 k3 ^-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218/14/528329_94053089.shtml
1 _+ h& ]9 ^ m( _) F& a
7 E+ H2 Z3 ] |9 J6 a- W+ X
/ q/ q) m% f/ i2 b% c6 I/ t 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偏向于陈剩勇老师当年的论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