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注了一些关于中国核武器历史的纪录片,一个传播很广的说法是毛泽东一直不重视原子弹,一直到1955年。这个在我们看来,是编导们对很多历史方面认识不到位所致。但是正是因为他们不懂,结果这个说法经过他们的推广传播的越发厉害了。这里说道的他们,更可能是她们,因为这个说法流传最广的来源是北京台的《档案》节目,这个节目不错,不过女编导的比例很高,有些问题偏了点,就不太好弄清楚。
z; j" M/ i, @: W, S
$ u3 G/ `- G3 m9 R e8 y1 I$ Z我们这里所说的图书馆,就和中国的核武器有关。这个图书馆,也是燃起燎原的中国神火的星星点点的火种之一,当然也有它的管理员。
) u) b4 B, q, ^% E/ J& E
' W: G: ~4 P4 Y# y- k# x钱三强和建国初期的那些科学家有些不同之处,他不是建国后才回来的,或者建国前就已经在国内工作多年的,他是1948年回来的,那时候党国大厦将倾,已经不是很难看清楚了。那为什么钱三强一定要回来呢?1 l0 J, F* J9 V s8 ]/ ?; Y
2 i2 B# P4 X: f/ R' p" a; j: v
首先钱三强怕回不来。他是小居里夫人和居里女婿的学生,如果他不回来,很可能就会被加入法国的核武器研究,那就真的回不来了。钱三强的实验室里有一个苏联人,这个苏联人后来在钱三强访苏的时候和他见过面,中苏之间有关核武器研究的合作最初就是这两个同学在一块私下谈的。
9 _4 G' w# i d3 H2 M! J N
/ p$ m% C) y& q8 M- O% |- ^! x在小居里夫人的实验室里,走出了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和苏联原子弹的核心人物,那这么看来这个实验室里一定有共谍。没错,你猜对了,共谍就是这个实验室的话事人,居里女婿。居里女婿是真正的法共党员,在德国纳粹占领巴黎期间不仅仅曾经与他们在官面上周旋,还曾经研制了燃烧弹亲自去炸纳粹的坦克。因为他的这种燃烧弹威力很大,在法国的地下抵抗组织里知名度挺高,以至于美国人进入巴黎之后就费尽心机要找到他,看看他到底在研究什么威力巨大的武器,毕竟他是知名核物理学家。
0 X. M" C4 g1 i& S- r& y( n# m$ Q, z& {* D Z1 f1 o5 g, M
钱三强另一个回国的原因是国内的召唤。北大的胡适说来我们这儿吧,我们有钱;中研院的萨本栋说来我们这儿吧,我们要搞原子弹,你有广阔的天地;清华的梅贻琦召唤他来我们这儿吧,这儿不比北大钱少,不比中研院官小,而且这儿环境你熟悉。经过多方考虑,钱三强选择了清华。回来之后就郁闷了,本来是抱着研究原子弹的抱负回来的,回来之后发现原子弹突然偃旗息鼓了,坑爹呐!!!其实是清华觉得自己从另外两家手中抢到了钱三强这个热门人物,高兴之下一嘚瑟,就传出来中国要搞原子弹的消息了。这消息马上传得沸沸扬扬,美国领事馆的情报能力又不是闹着玩你的,立刻致函中研院和行政院,这事在美国人的强力干涉下就搁浅了。钱三强的原子弹梦也就搁浅了。) M R% ^% T! _' I7 \) U
0 d8 B: V" _& o
这里就要提到共产党把发霉的五万美元给钱三强让他去法国买仪器这件事了。钱三强当时申请了二十万美元,共产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就给了五万美元,当时共产党自己的外汇储备也就十万美元这个数量级。这笔钱有多重,钱三强又不是不知道。不去搞原子弹方面的早期研究,除非中共五大常委个个都是原子核物理的爱好者,每天不算个几小时的方程做个几钟头的实验就睡不着那种。' G; _$ i0 k2 b1 u7 Q& ]
6 \7 i1 M6 [4 y* b共产党其实对钱三强看得也很透,应该说钱三强很早就进入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考查范围。要知道居里女婿是法共,当时还是天下共党是一家的时代,而且法共和中共的感情还很不错,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和二战后那些莫名其妙的共产党不可同日而语,比如一个尼泊尔小国就好几个共产党。
- ^: f. F, ?9 Q; ~) J4 B5 C& a0 S1 k
中共在法国的情报工作一直做得不错,比如江青的前夫唐纳回国受到叶帅的接见,这应该是建国前后的布置。在此之前的工作很多年都在不断进行,周公回国的时候就曾经交代他的小伙伴接待后来从国内来的人。抗战期间在这里有共谍界的两大巨头饶漱石和邓发在这里工作,两个人性格上都有缺陷,后来的下场也都很惨,但是这两个人能力也都非常强。作为旁证,饶漱石一回国就把胖帅整的好惨,至于邓发这个共谍头子,你知道钱壮飞他们从上海到苏区之后给邓发做小弟就好了。3 u* O8 m1 G/ d# g" K: ]. e8 s
3 X/ ?: |4 o3 Q+ `
可以给大家举一个现实中的共谍例子。这个共谍不是什么007,现实中他是一位数学家,建国后在数学所工作,在法国的时候他的上级就是邓发。5 V+ _0 e" `- @ l8 Y* r
9 p0 I& \) f4 |. L6 P+ l0 \博士买驴,三纸无驴。写到第三页,图书馆还没写到呢。/ l+ J/ G: s% c6 }
9 q* u- T( L( L4 C# W' d$ l# ~
中科院1949年11月成立,最早负责中科院的是中宣部的陆定一。至于为什么是中宣部来管科学院,大概是这么归类的。科学属于文化,文化归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就归中宣部了。问题是,让中宣部来管中科院实在是不太靠谱,好在因为陆定一在中宣部的工作比较忙,科学院这边的事情基本上顾不上,而在科学院的成立过程中,钱三强发挥了核心的作用,虽然他的职位并不是很高,但是很关键,也是内行科学家中为数不多受到共产党信任的人。& S" x/ V- N$ Q8 O+ i* U
! q# z" J/ \: u A: g: x y( z
科学院最早的所是近代物理所,也就是原子能所。今天大家在地图上找国家纳米中心,还能找到最早的那栋楼。近代物理所最初是南京中央研究院的原子核物理部分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合并所得,第一任所长是德高望重的吴有训,是钱三强推荐的,钱三强自己做副所长。另外,钱三强还从清华请来了搞理论物理的彭桓武、从浙大请来了搞实验物理的王淦昌。
0 u, a0 F2 ^+ g+ \- V; z
! V% Z0 N* ~) W% k, S7 Y这时的近代物理所,距离原子弹还远得很,还处在储备人才的阶段。这就体现了钱三强这个超强的人力资源部长的能力了。彭桓武在巴黎的时候曾经和钱三强有个约定,要“好好一起干”,钱三强以这句话为契机,在彭桓武清华大学的家说服他加入中科院。拉王淦昌就用了一封电报,王淦昌就自己买硬座车票从杭州到北京来报道了。于敏是钱三强从北大要过来的,于敏本来在北京大学做助教,用他自己的话说“喜欢理”,本来干得好好的,钱三强到北大看了于敏的材料,认为于敏是有希望做出好成绩的尖子人才,硬给人家要到了中科院,还给于敏改了研究方向。
; a! i: P! w6 c9 U; N: v" ~0 k
; ?! c# _. w) k9 W4 p, ]- u7 S7 K# C9 t. `钱三强这个人力资源部长后来搞原子弹的时候挖人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比如邓稼先,原子弹的研究启动后,发现邓稼先是难得的人才,钱三强就在楼下散步。当时钱三强住特楼,邓稼先住7号楼,邓稼先上班必须从钱三强家楼下过。这么大的事,钱三强就在邓稼先上班路上把他截住,然后几句话就改变了他的一生。钱三强挖郭永怀是找钱学森推荐的,有钱学森在中间,那太方便了。后来从各地挖专家那干脆就是直接中央下调令了。3 ~& R: {! {; n4 u4 `/ u \% n
4 W+ V7 O& U% h/ a6 ^5 Q第四张纸了,图书馆还没看见。2 p% ^+ T) u' A
+ U u7 G5 v, J近代物理所最初的研究方向与核武器真的是十万八千里。1950年成立的时候,吴有训所长给定下来的四个方向是“实验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宇宙线、理论物理”,其中的重点是“实验原子核物理”,计划是建立两种粒子加速器,并规划回旋加速器。理论物理本来是后娘的孩子,而且之后多次有人要取消这个方向,以党委的意见为代表。但是近代物理所里实际上“理论物理”这个不受待见的方向才是重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抓住了重点。
8 L, x/ P: ]9 \2 W+ @0 s5 _; M, t% M" D: y0 H) E- }
那么为什么理论物理不受待见呢?因为这个方向短期内看不到成果,而近代物理所里的科学家也是做实验物理的人多,抢经费和拉帮结派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o2 _1 i& {0 M
1 D) t D( J1 g. O) Y0 y; N6 _
共产党有个好处,路线定下来了,如果干部不能贯彻,那就换干部。吴有训先生干了一段之后,钱三强接任所长。等到1953年,钱三强和王淦昌、彭桓武提出的核科学第一个五年计划,
5 m" h, F( C' k* f( W
6 \3 X8 Z. d0 l& [5 Z6 p在核科学技术上打下基础,为进一步开展核物理实验和建造反应堆创造条件。发展方向是:以原子核物理研究为中心,充分发展放射化学,为核能的应用准备条件;使宇宙线研究获得发展;通过科研实践培养人才,为发展核科学技术准备力量
R4 I0 ]7 h. e7 X7 T+ x# C
) `% l- E* j+ S: R" @这一路线已经是赤裸裸的了,除了没公开说我们要搞原子弹。但是党委书记对理论物理这部分还是非常不满,多次要取消这个组并且和钱三强发生了很多不愉快。虽然党委书记争不过钱三强,但是人家上面有人,托人托到了中宣部,想让中宣部派人下来压服钱三强。
6 F& l, N' G! ~' H' U2 S/ x# ^! Q8 b$ W8 J x$ F, ?
这就要说说为什么建国前的TG宣传能力近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建国之后的中宣部简直是战五渣加卧底。其实这个很好解释,因为建国前TG的宣传工作,基本上都是把中宣部给扔一边去才达到的。最顶层太祖自己动手写文章定调子,基层做宣传都是有本职或掩护工作,深入到宣传对象之中,了解他们的疾苦和实际情况。建国后太祖事情那么多,管不过来;基层那些人都该干嘛干嘛去了,中宣部一下子到了第一线,战五渣及卧底本性立刻暴露无遗。$ n2 n! Q& }! N6 v! ]8 |- V* k+ Z# l2 H/ l
$ ~, ]8 x" }7 y5 p) P中宣部下来了解的是胡乔木,好在不是陆定一那些人。胡乔木找钱三强谈话,意思是要他执行党委的意见。但是钱三强表现了他一贯的强硬,坚决拒绝撤销理论物理这个方向,甚至说出了气话“让他们管管图书也好嘛!”
0 ?2 _% W. [( g$ d; r; i! d# b; I) @+ c5 {8 w, ~0 |
于是,于敏就成了近代物理所图书委员会的秘书,当然这是个兼职,本职工作还是彭桓武手下理论组的工作人员。$ O9 j- N! J! \9 p
, N2 d( I! n+ p钱三强后来总结在原子能事业中,理论工作没有拖后腿,而且走在了前面,要是没有那几年理论物理的储备工作,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可能要拖后好几年。) ^; g- K( {3 b0 d2 I5 U$ s* E6 L
9 S6 o" x6 _# b8 t2 r) Q, ]
又过了几十年,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总结,如果钱三强当时没有以图书管理员的兼职身份留住于敏?我靠!!!这麻烦大了!!!!!!!!!!0 t# h& w! a" k8 b. Y$ l6 B! b
" C0 \9 |4 ?! g( h* b1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