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8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文新贴】世界十大名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01: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9-22 12:07 编辑
( m' h' @; H# Y9 Z* w. q' y. R7 o+ I4 {2 @: x
选择标准:
. _* a, B" }& b, o. b' h
4 E( J( O, q$ N; y# N1、大量生产,大量列装的- o/ x" z1 P8 c' j
2、对当时和后来的枪械研制有重大影响的
  ]6 W: \! k. V: M- I4 w3、对战斗样式甚至战争进程有重大影响的
6 R. ^6 I  {2 ^. |
" @: ?/ A+ K' b7 w" l8 D欢迎增减,欢迎丢砖。! ?+ H* G7 f3 ^% q7 I' z0 B

. b2 m, b8 U1 H; y1 ~$ D1、毛瑟98式步枪3 W; p' `" S/ g$ V

1 c3 Y) ^$ ~: M$ c$ p- z( b1 b
* b( U4 Z- {  b/ d$ C$ a
0 T* m( `1 P) y+ {1 |/ f- c
, d2 m8 o6 u( T. n! Y
1 t' j2 J1 l: ]6 D/ h$ j9 \" ?$ K7 ?6 z提起毛瑟98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熟悉,但只要对军事还有一点点兴趣的话,没有在电影或实物见过毛瑟98的恐怕不多。《兵临城下》里那个德国狙击手,《拯救大兵》里那个被捉放曹的德国大兵,《辛德勒名单》里那个在阳台上射击囚犯玩的集中营司令,手里都是毛瑟98。毛瑟98也叫G98或Kar98(有一些小变化,但基本上换汤不换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的制式步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仍在大量使用。毛瑟98发明了栓动式枪机。对于单发步枪来说,栓动式枪机是几近完美的设计了:简单,可靠,精确,就像大车轮子一样,很难有改进余地了。毛瑟98所开创的栓动式枪机,到现在仍然是单发步枪的基本设计,在民用步枪和狙击步枪上广泛采用。毛瑟98非常精确,又不娇嫩,是一战前后各国步枪模仿的典范,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美国的春田(Springfield)步枪,俄国的莫辛·纳甘步枪,中国的中正式步枪,都有毛瑟98的影子。4 f. e* A0 y9 Z# v+ M& ^% \6 G% T
: Z, s' `+ f, k8 A$ w
2、马克沁重机枪
# x) Q# B/ O7 W) ?) s' T  W& W* s+ t# u( M7 q6 x, A

+ e9 I. g/ M  I3 _5 E
3 N2 P: e0 M9 T! k5 v. l5 J
0 Z" y/ B6 }! u# Z3 @1 L. x6 j
$ e6 {7 h6 c. k9 Z0 h+ c马克沁重机枪的圆筒子,是中国军迷所熟悉的。在西方,马克沁重机枪一般被称为维克斯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在19世纪末问世,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声名大振。作为第一种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的自动武器,它的出现促成了骑兵的淘汰,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步兵战术。密集队形的冲锋在机枪火力面前无异于自杀,骑在马上挥舞马刀的骑兵在机枪火力面前也不再享有冲击力。步兵的进攻和防御也开始围绕机枪火力而组织。马克沁重机枪的水冷方式已早已不适合战场的要求,但马克沁重机枪所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 O8 h2 i- Z, v; w8 f/ w' j
4 f. S( o) b* ]* y# j4 N4 W" w2 W3、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
' I& d2 e$ k# N5 u9 P% S  u
, \4 S  O, E. h! q1 l3 }8 L! w" ^# o5 x, T3 i/ v$ A

3 m# M2 M0 H2 }; O& C7 v7 \
/ x( W7 m" @* c. @: c
" l! G8 ~: X7 [' L5 I+ T4 J在现代枪械中,服役90年而仍在军事大国中作为第一线装备,而且没有可预见的替代产品的,勃郎宁12.7毫米重机枪是唯一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要求军工部门拿出一种大口径机枪,作为战场压制武器。多产的美国枪械设计师约翰·勃郎宁(此公为美国人,但主要在比利时工作)在已经大量列装的7.62毫米勃郎宁重机枪的基础上,迅速拿出一种大口径机枪的设计方案,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弹药,项目陷入徘徊。美军在战场上缴获了德国13毫米反坦克枪子弹后,迅速以此为蓝本,开发了著名的12.7毫米勃郎宁弹,勃郎宁12.7毫米重机枪从此渐入佳境。但此时大战已经结束,勃郎宁12.7毫米重机枪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得以大显身手。由于勃郎宁12.7毫米重机枪出色的威力、射程,它被广泛用于防空、反轻装甲作战和战车辅助武备。12.7毫米勃郎宁重机枪精度相当优秀,美军在二战、韩战和越战中,都有将它用于远程狙击的纪录。时至今日,勃郎宁12.7毫米重机枪仍然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的辅助武器,在直升机和舰船上也有大量使用,并在美国盟国中大量使用。3 D: p. S* S8 \

6 e/ @7 ]0 k+ a7 C- ?4、MP38冲锋枪' c  G5 `" ]* G* i& b( w1 Z
" b0 }1 T0 _( u2 `
9 g% ~7 D) X! G* |

% W8 e$ ^& D1 s& n* d& K
* F7 {- z9 Z; V, s9 c5 T$ Y- Z' X: k2 k) N0 b3 K2 P+ c* c0 a5 W
有关德国的二战题材的电影里,没有MP38冲锋枪的镜头是不可想象的。MP38之前不是没有列装的冲锋枪,但规模不可相提并论。MP38使步兵首次在战场上拥有自己手里的自动火力,而不必依赖机枪火力。在纳粹闪击战中,天上的斯图卡,地上的坦克,和步兵手里的MP38,构成了有机的震撼力,对摧毁对方的抵抗起了极大的作用。在枪械的设计和制造上,MP38的影响极大,因为MP38废除了枪械制造中费时、费工、费料的大量的金属切削,开创了大量使用金属冲压件和焊接工艺的先例,使步兵武器由枪匠精心制作的精密机械,变成了简易工厂就可以大量生产的战场工具。MP40在MP3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但改进不是很多、很大,外观也差不多,不仔细看不容易看出来。MP38的震撼不仅限于战场,美、英、苏都迅速采纳了这种“战场工具”的思想,迅速开发了M3、斯登、PPSh等成功的冲锋枪设计,在短时间内大量投放战场使用。战后所有枪械设计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纳了冲压件、焊接工艺,精工制作的枪械只有在狙击步枪等精度要求很高的枪械中和不惜工本的商用枪械中继续存在。! B+ V: e1 i2 p- _8 I+ s+ A

/ _2 R9 L9 P' j% x( Q" N. q. B' E0 u5、Stg44突击步枪* o1 k: Q: g. ^% e+ m2 `
9 l  I' x3 ]1 R2 o6 ~& P
* x/ T: `1 u# S3 D5 t" h
: S, @$ {. Y& O, L! ?' i
& N% V; ]: e, k3 a  f5 |5 ]
: Z9 q. W  M8 I
MP38/40的连发火力在近距离上威力巨大,但在较远的距离上,杀伤作用和射击精度迅速下降,这是冲锋枪采用手枪弹和枪机后坐式自动机的必然局限。二战后期,德军意识到需要一种发射减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来兼顾步枪的威力和精度,和冲锋枪的连发火力。于是德国迅速开发了7.92毫米短弹,和配用新弹的Stg44突击步枪。Stg44采用后来为各国突击步枪广为采用的导气式动作原理,既保证连发,又能够接受步枪子弹较大的后坐力。迫于希特勒的淫威,德军起初用MP43的代号(MP为德文冲锋枪的缩写),想用希特勒对冲锋枪的偏爱来蒙混过关。但蒙混的把戏终究长不了,希特勒也不是糊涂人,最后大笔一挥,将其正名为突击步枪(Stg为德文突击步枪的缩写)。Stg44一投放战场,就迅速建功立业。据说东线曾有一支被围困的党卫军,靠空投的Stg44杀出重围。这或许夸张了,但Stg44确实受到前线官兵的极大欢迎。Stg44开创了突击步枪的时代,其重要性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在制造上,Stg44也大量采用冲压件和焊接工艺。战后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上,可以看到Stg44的很多影子,AK47得以成功的7.62毫米M43中威力弹也有浓重的7.92毫米短弹的影子。
( H& r% A4 J5 r& w+ R4 G3 O/ o! N, Y1 k; m3 y, W, |
6、MG42通用机枪
' S5 H9 q0 H6 `4 G5 |6 c6 t: W' d* H8 x- W: F& W

: c. J. _- i1 G4 w2 x6 ?% o/ I6 u6 l  G
% z- S1 @% }$ m' l( \! ^& T

. ^1 \# `  ^% n  C$ e% ]* e二战期间技术上最优秀的机枪,或许应该是德国的MG34。MG34将轻重机枪集为一体,架上两脚架就做轻机枪用,架上三脚架就做重机枪用,是为通用机枪。MG34的制作精良,性能优秀,但是结构复杂,制造费时费工,不适于战时生产。毛瑟公司集MG34和战争初期从波兰、捷克等国的一些机枪设计中优秀的部分,既不损失MG34的战术技术性能,又大大简化生产工艺,所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迅速列装部队。在MG42机枪独特的撕扯亚麻布一样的枪声首次在北非战场响起后,这就是盟军官兵最恐惧、最憎恨的声音。美国在战时曾试图仿制MG42,但没有成功。MG42在战后仍继续在很多国家军队的一线服役,西德将MG42的7.92毫米口径改成北约标准的7.62毫米口径,重新生产的型号为MG3,至今仍是标准装备。电视里曾看到部署到科索沃的德军和阿尔巴尼亚族的民兵交火,趴在地上的德军手里架起的就是MG3机枪,不知道那独特的撕扯亚麻布的声音在50年后在巴尔干的山谷里重新回荡时,当地居民心里是什么滋味。
" |& L4 h0 d0 C' p$ i" _1 l
: w# f/ K; j" {1 l7、AK47突击步枪
1 _7 c' r- v: T+ V! f5 U+ {" N/ }2 E6 A' ~; `* y% {' k

7 s7 w/ ]  Q+ e0 d( m1 |: W0 j
/ f! Q  S" `8 y6 h$ Z. }6 V+ H" D1 V0 Y2 Y: D
0 W) S  w& @  u: x

; l  S* m" t; a6 F' U) C& y- r- h  l+ I
AK47突击步枪如果不是战后历史上产量最大、流传最广的步兵轻武器,那也肯定名列前矛。今日世界,几乎有战火的地方,必有AK的身影。AK47以简单、可靠著称,据说在河泥里埋上两年,起出来擦干净,装上子弹就能打,平日对泥水、沙尘、冷热都不在乎。AK47的精度一般,但在绝大多数的战场条件下够用了。在伊拉克的美国女兵林奇被俘的著名战斗中,美军手里的M16在滚滚沙尘和炽烈的热浪下纷纷罢工,但伊拉克人手中的AK还是响的欢,这时“要精度还是要可靠”的争论就变得十分可笑了。AK47不仅是一枝成功的突击步枪,还开创了枪族的概念,包括标准长度的突击步枪,折叠托的短突击步枪和RPK轻机枪。和AK47外观有几分相象的SVD(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其实和AK47没有多大的血缘关系,子弹是全威力的7.62毫米有缘弹(和PK通用机枪相同),动作机构也不一样。AK47采用了大量的冲压件和焊接工艺,但AKM进一步简化了工艺,更大程度地采用冲压件,两者在外观上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这才是苏联和华约国家大量使用的。一般所称AK47,实际上很多时候是AKM。AK74是AK47的小口径版本(当然有一些改进,但是基本设计有明显的传承),现在还是俄罗斯和前华约国家的制式步枪。中国的56式冲锋枪仿的是AK47而不是AKM。56式的斜枪托和枪管的夹角更明显,可能是为了适合战壕作战的要求。56式还有特有的折叠式刺刀。. }  m* ?) k# B, h* F2 k4 F5 q0 x

6 i+ D3 ?4 S4 x, d, I8、M16突击步枪+ d9 V- D) A; k

% h. h; Q. b2 Z; I; }9 K2 A- g8 S- j+ z4 R) s+ g, k! h
  B  A; W) p# A# S
; z, X$ O7 j- Q$ ^
  B( X/ H& Y5 ]) @
$ ]  J( `/ s/ |

2 h  u9 H) |' a3 f1 Q9 J2 p  A  ?) G& s  }
/ B& ]0 x+ E" ?% D
如果说AK47象征了世界上的反美力量,那M-16就象征了世界上的亲美力量。几年前刚去世的尤金•斯通纳是当代世界和卡拉什尼科夫齐名的枪械设计师,M16就是他最得意的杰作。M16步枪的诞生有点偶然,其原型AR15原本是阿玛莱特公司为民用市场设计的。越战期间,美军制式步枪M14是二战期间G1“加兰德”步枪的连发型,体积、重量、后坐都太大,所以美军急需一枝新枪代替。但美军对新枪的评选还没有完成,美国空军已经急不可耐,开始试用AR15作为基地警卫部队的武器,不久后陆军也跟进采用,改由科尔特公司按许可证生产,命名为M16。0.22(5.56毫米)口径是美国民间打靶和打鸟、打小动物常用的低威力子弹,优点是轻小,后座特别低。AR15用的是0.22口径长弹,威力大大提高了,但轻小、低后座的优点仍然保留。AK47和M16都是导气式自动机构,利用部分推动子弹的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带动各机械部件,完成抽壳、重新装弹和击发的动作,但M16的机制要精巧一点。AK47的导气筒和活塞在枪管上方,很多机械动作在平行于枪管轴线的上方完成,所以机械振动较大,射击精度受到影响;M16的导气筒还是在枪管上方,但活塞在枪膛后面一直线上,机械动作基本在枪管轴线的延长线上进行,所以机械振动小,射击精度高,代价是枪机弹簧在扳机后还伸出一大截。对于标准有托步枪来说,这不是问题,枪托自然地把弹簧部分包覆起来,枪的平衡和全枪长不受影响。M16的这个特点也使M16自然而然地采用直枪托,而不可能采用AK47那样的斜枪托。M16自然也拥有由直枪托而来的固定提把和较高的瞄准线。但对于折叠托的M16,枪机后延部分决定了M16的折叠托注定不能太短,而且折叠托还必须对枪机的后延部分作适当的包覆保护。实际上,M16根本不用折叠托,而是用半长不短的伸缩托,道理就在这里。M16机械的精巧也可以是一个问题,因为M16对火药残渣的忍耐性不如AK47,对环境污物(泥沙、污水)也比较敏感。在越南战争期间,丢掉M16而抄起缴获的AK47继续作战的美军士兵大有人在。90年代卡拉什尼科夫访问美国时,斯通纳作陪。在访问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基地时,一个上校就是这样一个越战老兵, 还对卡拉什尼科夫大谈当年用AK47的经历,弄得一旁的斯通纳好不尴尬。经过那么多年的不断改进,今天的M16不仅保留了精度好的特点,可靠性也大大提高,是一枝名副其实的一代名枪。至于M16和AK47哪一个更美观,这是情人和西施的问题了。
% I& y+ \, \# a% m
5 ?" p+ N& I) d+ P9、格洛克17手枪$ B5 S1 I8 u) q9 m# {. `( W6 C2 l' G

$ ^5 j! x) x; j  X6 [8 k( V+ J" r; C( c! |, B, U
5 u- F; O8 V+ Q; ]
) Q7 F3 w7 u0 B; ~$ y

1 }/ w* D9 {% v8 q谈起枪械设计的大国,最先浮现脑海的通常是德国、美国、苏联/俄罗斯,但奥地利在枪械设计上独树一帜,屡有佳作。当年曼利夏尔步枪和毛瑟98其名,80年后AUG首开无托步枪风气之先,今天格洛克17在手枪领域里也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塑料风暴。格洛克17的机械设计不是没有特点,但它最大的特点是其塑料的枪身。塑料用于枪械上的次要部件有日子了,但是用塑料制作手枪的基本结构,并在军警中大量列装,格洛克17是第一家。除了枪管、弹簧、击发机构外,整个格洛克17都是用高强度工程塑料制作的。由于塑料的可塑性(不然也不会叫“塑”料了),制造中可以整体注塑、一次成型,生产工艺大大简化,成本大大降低。一次成型容许采用复杂但坚固、紧凑的结构设计,所以格洛克17尽管也是双排装弹,但对身高马大的西方人来说,握把并不鼓鼓囊囊,握持很舒服。塑料本身特有的弹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射击时的后座,既增加的射手的舒适,又提高了射击精度。塑料的韧性,还使格洛克17还特别结实、可靠。在试验中,泥水、沙土、卡车碾压,都不影响它的可靠工作。格洛克17的人机工程和保险机构的设计也特别好,握持自然、舒适,非常有利于在实战提高命中率,在各国军警中极受欢迎,甚至大量打入“铁杆左轮”的美国各州警察。从格洛克17后,世界主要手枪制造公司纷纷推出塑料枪身的手枪,有的是老太婆抹粉,旧貌换新颜,有的是全新设计的,但手枪界的“塑料风暴”正方兴未艾。( u# R; i; i/ _1 F4 q( ~/ e) x

  l. N, U" P0 n; Y4 B10、AUG无托突击步枪! u9 j. l5 M  c, [5 o; K9 Z
& _! z8 H# M# P7 R( {8 w% z

- {+ X7 A2 O- Z  B% `2 F* L
6 @9 u9 @2 g( K1 X1 J
! t" K- O# {/ g, ~' A4 D9 m; V( H' w! M
) C. U2 n9 W# g$ p

9 {7 d0 M( C$ `! A7 B* Q' u2 y% P# [# s  u
) |" u1 d3 R0 ^
一般步枪的枪管、枪机、枪托分得清清楚楚,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在扳机直接击发所以必须和枪膛靠得很近的早期,这样做有其必然的道理。但随着技术的发达,扳机可以通过连动机构来击发,扳机位置不再必须紧挨着枪膛下面,而有一定的自由移动的余地。历史上有过对无托步枪的尝试,但第一枝大量列装的无托步枪是奥地利的AUG。20多年前这枝步枪刚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它的近乎科幻的外形和出人意料的性能,在轻武器世界里引起了一片惊涛骇浪。法国迅速推出了自己的FAMAS无托步枪,英国也在多年犹豫后终于列装了L85。对于有托无托的争论,最有发言权的或许是西方世界实战经验最丰富的以色列。以军放弃了从AK47改进而来的“加利尔”和美制M16,改用无托的“塔沃尔”,为有托无托的争论划上了句号。无托自然是AUG最大的特点,除此之外,AUG还首先采用前置小握把和透明的塑料弹匣。前置小握把大大改善了持枪的平衡,改善了设计精度。澳大利亚陆军采用AUG作为标准制式步枪后,不得不修改神枪手的标准,否则神枪手太多了。透明的塑料弹匣有利于射手直观地判断剩余的弹药量,减少在战斗中不必要的惊讶。AUG的标准长度步枪很成功,但AUG的短枪管型和轻机枪型不太成功,前者的全枪平衡不好,后两者的威力有所不足,综合性能不及米尼米。AUG也有狙击枪型,好像不成功,没有什么市场。& O1 p8 G' b, ^8 ~

' Z, W8 T# L) S荣誉提名3 j  r" f9 S  p
* C; G8 \& ]5 q- c
这些枪械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赫赫威名,但综合比较起来,还是比前述枪械稍逊一筹。
4 ]9 E) J7 X% Y+ R7 v5 j8 v* D- U6 A  I
1、科尔特左轮手枪( z9 T4 h7 _% M8 A7 x% ~$ p

2 F  ^$ H* Y! L2 ]; M& G( l. }+ h9 S
$ J* ~3 V) F  c/ \' O2 l7 P! c' t1 u% D9 p/ E9 Y4 |6 |
用柯尔特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名气,而不是特定型号。其实这里更是泛指美国的左轮手枪。左轮手枪不是美国的特产,但左轮手枪是在美国西部打出威风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自动手枪发明之前,左轮手枪可以迅速重新装弹,连续射击,这是十分重要的。左轮手枪还不受哑弹的影响,接着扣扳机,击发下一发子弹就行了。左轮手枪简单可靠,适于使用大威力的子弹,这是自动手枪不可比拟的。左轮手枪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弹轮只能装6发子弹,由于结构限制,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装弹量。转轮和枪膛的连接部有较大的空隙,火药气体的泄漏比较严重,影响精度和射程。弹轮和枪管的重量都在前面,全枪头重脚轻,平衡不好,不利于精确射击。左轮手枪已经基本推出各国军警制式手枪的序列,只有保镖和特种部队仍在使用。
5 i* a1 s: ?8 r+ E( ~4 J2 ^* E- c/ N: o6 `6 ?$ C
2、科尔特0.45 M1911手枪: Y2 H3 `" m" g2 t% M

; U: f7 q0 P& L
) v5 S+ R0 Y4 A  D. D& f, K; b* {* N' U& v8 Z* C

% A5 V6 h1 A; i8 u* V. c4 [
9 K5 R) p( ?$ H) h& O+ K% k柯尔特M1911手枪是勃郎宁的又一个传世的设计。从技术水平上说,9毫米勃郎宁更先进,但M1911的大威力也是不容置疑的。美军对M1911情有独钟,直到90年代才恋恋不舍地将它退休。相反,除了依赖美援的国家外,大部分美国盟国基本不用M1911,而用9毫米勃郎宁的子孙或其它手枪。M1911最大的优点是威力巨大,驻止力强,挨上一枪还能继续顽抗的不大多见。相比之下,9毫米就要打到要害才有如此功用,否则一枪兴许还不一定管用。但M1911的缺点也是显著的:后坐力巨大,没有大量的训练,打不准不说,还可能伤了射手;装弹量小,只有7发,战斗中耐久力不足;体积和重量巨大。有意思的是,M1911和11毫米手枪弹在近年来卷土重来,在美国和美军中受到不可思议的欢迎。这与阿富汗、伊拉克的战斗经验有关。在近战和室内作战时,一枪毙命很重要。好些美军官兵甚至放弃制式M9手枪(贝莱达92F 9毫米)而自购自备M1911。这个趋势也影响到美国国内市场,引发了M1911的第二春。5 q  m; c3 I! U8 S& ?) [* Z
; f: X: n5 A8 R. C! N% g" ]7 P
3、瓦尔特P38手枪
) h; z) Q" W- X+ u: D  M4 v. k6 i+ e- v5 r/ R4 h

$ L' m& ^4 V  E6 n( |" X0 g& i) H7 H! F' j. e. k

" F: ^1 ~2 z. x' ^9 r/ N( B- V% r$ Q; T! |0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开始装备鲁格P08手枪。这是一枝精致、精确、可靠的手枪,但制造复杂,成本较高。瓦尔特P38手枪就是采用“战场工具”理念设计、制造的用来取代P08的手枪。P38虽然采用简化的生产工艺,但依然制作精良,外观和手感良好。P38的重量、尺寸和平衡使射手握持舒服,有利于射击精度。P38也是现代手枪保险功能的先驱之一,只要保险上好,枪膛装弹后照样可以安全地携带。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军官的指挥刀是盟军官兵最钟爱的战利品,在欧洲战场上,P38就是盟军官兵最钟爱的战利品。战后西德重开P38生产线,命名为P1,装备重建的国防军,可见其性能之卓越。( T3 a7 Q' R  K; I
- O9 x4 j& m* K# K
4、勃郎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2 m2 B$ m' A2 F6 A
" a* y. e4 w8 _' U- `2 x

' w* P/ I& \: ~8 D% I" Z- Q
1 J' N' m. v; {% J& W! P& Q2 t: B8 B5 d$ L$ d; ^: {* i, z6 F

( O/ b# |3 R! g+ Z小时候,读到书里哪个坏人(通常是特务)手持勃郎宁(也称白郎宁)手枪,通常脑海里联想的是左轮手枪。其实,勃郎宁设计的手枪基本都是自动手枪,而不是左轮。而中国人所说的勃郎宁手枪,一般特指勃郎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Browning 9 mm High Power),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在战前从比利时进口了一大批,作为军用制式手枪,战时又进了大批加拿大造的版本。现代自动手枪的设计五花八门,但追根究底,其自动机构万变不离其宗,勃郎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的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代军用手枪样子大同小异,常常可以看出一点9毫米勃郎宁的影子,这不是偶然的。9毫米勃郎宁率先采用弹夹里双排装弹,将装弹量提高到13发,这比当时普遍只有7-8发要多了近一倍,大大提高了战斗中的耐久力。纳粹德国占领比利时后,列日兵工厂为德军(主要是二线部队和党卫军)大量制造9毫米勃郎宁,所以9毫米勃郎宁是二战中交战双方共同大量列装的仅有的几种装备之一。80年后,勃郎宁9毫米自动手枪仍在很多国家的军警第一线服役,英国著名的SAS和SBS知道21世纪初还在使用。比利时的列日国家兵工厂现在还在生产新版勃郎宁9毫米手枪,仅对“原装”版作了一些十分有限的改进,比如手感更好的塑料握把、更精美的加工、改进的保险机构等。7 ^$ Y3 \0 [* K

( C: L0 n2 U( f' A/ C5、FG42突击步枪# ^3 U+ s: K# p; N+ g6 Q

( k$ ?: K( w: \6 x' V
; X, H% O- _5 b$ R; w. y7 m4 V9 N! t0 q" p8 ]/ Y# M
6 M: Q0 S( f" N7 |$ S
4 n4 }, D, B& }* x# v
% F+ L' O# Z6 c7 w( t) v! k

3 D  x7 s. }6 N- L$ P) p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的门派之争是众所周知的,但除这两家之外,还有隶属空军的伞兵。深究起来,这三国演义是蛮有意思的,但这是题外话了。德国伞兵在克里特岛之战后大伤元气,再也没有投入过大规模空降作战,而是被拆散作精锐步兵使用。然而,克里特岛空降作战的经验教训并没有被遗忘,当时伞兵手里只有冲锋枪火力,不足以压制具有机枪火力的敌人。在国防军研制Stg44的同时,空军也开始研制自己的突击步枪,结果就是FG42。由于这要兼作伞兵手里的主要压制武器,空军还是使用7.92毫米全威力弹,而不是Stg44使用的7.92毫米短弹。FG42也是导气式的,单发时闭膛待击以保证射程和精度,连发时开膛待击以保证连续动作。FG42首创使用直枪托,也就是枪托轴线和枪管轴线重合,后坐力沿一直线直接作用到射手的肩上,减少枪口上跳。枪托是塑料制的,以节约硬木。FG42也是使用枪口帽的先驱者,用来减低枪口焰,同时何以适配枪榴弹。FG42的设计是超越时代的,但制造工艺太过复杂,到战争结束时,只有7000多枝枪交付使用,杯水车薪。但FG42对战后的枪械设计有相当影响,美国的M60通用机枪就吸取了FG42的很多成分。
: v, ?+ j3 t7 C7 F: K: p6 r5 J, u1 u4 I, u1 N
6、乌兹式冲锋枪' R$ X( c4 m: y# P  l$ Y

% V. p6 o) H  e' k
# d2 x& I& R' l+ k1 }( c4 z4 U: V6 E4 w4 N: G
( t6 y3 _0 d( `* N1 j

- k0 a' Z- J9 P3 n. i/ f4 X, Y8 ~/ `" k1 f

$ ?' B0 T3 y+ N% J6 h9 o7 D* D# b4 T以色列在建国之初和后来一段时间内,战争频繁但物资奇缺。根据二战和犹太人自己的经验,以色列决定自行研制一枝简单、可靠、着重近距离威力、特别便于制造的冲锋枪,用于大量装备伞兵、突击队、内卫部队和民兵,结果就是乌齐。乌齐冲锋枪的整个机匣用单张厚钢板冲压而成,大量采用点焊,大大简化生产工艺。乌齐使用包络式枪机,枪机围绕着扳机和弹匣布置,弹匣就在扳机手柄内,在黑暗中换弹匣时,不用担心摸索不到,因为左手总是找得到右手的。这样设计的结果是全枪十分紧凑,而且平衡很好,有利于提高射击稳定性和精度。以色列突击队在攀墙作战时,经常单手射击。出于对犹太人的忏悔心情和乌齐冲锋枪本身紧凑的尺寸和优异的性能,战后西德用乌齐大量装备不便或不必使用长枪的坦克兵、汽车兵和后勤部队。短管、折叠托的紧凑型乌齐更为轻小、紧凑,在各国特种部队和保镖中大受青睐。里根遇刺时,在场的美国特勤人员迅速拔出的就是紧凑型乌齐。
1 Z- X) d- N) c6 t/ m# I+ c2 t' l3 r
7、MP5冲锋枪. v/ T6 C* I2 n3 o& _

2 D- Z" N. L$ ~4 J" g+ L+ q5 I" N# Y0 a* T* R8 |: ]0 \
0 z8 T1 t! i  d7 R) w+ {4 x7 A
8 x1 Z( T+ s1 i, e  e
1 m- ^) @: R$ s7 l% I
: `" V* L2 b7 y
* R, D4 l, V$ U/ n
! x" K3 t$ u7 H0 L
3 d* I6 v' w) I4 A) `
如果有一枝冲锋枪可以和乌齐齐名,那必定是MP5。二战结束时,毛瑟公司被禁止从事枪械生产(直到50年代后才容许恢复),毛瑟的一批枪械设计人员逃难到西班牙,在那里重新开张,把设计成功但因为战争结束而来不及投产的滚柱延迟闭锁机构在CAETME突击步枪上得以实现,并最终出口转内销回到德国,由赫克勒•科赫公司制造,命名为G3,至今仍然被公认为战后最成功的突击步枪之一。德国陆军迟迟没有换装小口径,原因之一是在等待难产的无壳步枪,原因之二就是因为G3的出色性能。一般的导气式自动机构在子弹向枪口运动的同时开始推动活塞、连杆机构,开始抽壳、装弹的循环。整套动作最多受到弹簧和阻尼块的缓冲,但机械动作在子弹出膛之前已经开始,影响全枪的稳定性,影响设计精度。滚柱延迟闭锁则在击发时,滚柱滑入位置,将弹簧位置锁定起来,直到子弹离开枪口,再释放出来,推动自动机构开始抽壳、装弹的循环。这样,子弹离开枪口前,没有额外的机械动作,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精度。这个设计用在G3步枪上,而MP5可以看作G3的大大缩小的9毫米冲锋枪型,自然,MP5的精度在冲锋枪里首屈一指就不奇怪了。MP5的精确和可靠使它为各国警察和特种部队所青睐,但MP5的成本太高,作为第一线部队的武器,有点浪费了。6 F# I  X0 a& c6 u( }
+ P) H9 {7 K8 l( \  I0 M1 k
8、斯通纳63式突击步枪* q3 P: n7 i2 D: l9 s9 w
7 p% M; S4 q2 k% E7 R7 S
) a) ^! Q; R: i# p0 l- h* Y

- \7 w5 E( g1 j- E5 [" _斯通纳在离开阿玛莱特公司后,一反AR15/M16的直接导气式自动机构,改而采用类似AK47的活塞导气式,并首创模块式设计。整个斯通纳63系统由27个模块组成,用户可以用不同的模块组合,自由组装成突击步枪、短突击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等步兵班所需要的各种轻武器。口径先为7.62毫米北约标准弹,后改用5.56毫米M193弹。斯通纳63的概念十分新颖,引起了轻武器界和军方的极大注意,但除了美军特种部队少量使用外,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对它作过评估,最后也没有采用。斯通纳63的问题在于,为了强调模块化,各模块需要兼顾的因素太多,难以做到最优化,对于大量使用的步枪来说,性能和重量上不必要的牺牲太多,影响了实用价值。在不同轻武器之间的部份部件、弹匣互换,在枪族里已经能够实现,如AK47/AKM突击步枪和RPK轻机枪之间。多口径步枪也已经出现,达到更大程度上的模块化。但像斯通纳63那样的进一步模块化的必要性不大。斯通纳63最后无疾而终。6 \9 K% y0 r* E" ^

4 Y6 F: M; M5 y* G4 S8 q3 b3 R9、G11无壳弹突击步枪) K. Y& Z$ J% g# X2 O$ ?
" O; c2 M" I  X% m
; a0 h1 e. O5 h8 G% G: L
$ C% u8 L' W5 P9 N- P3 P) X: z
% @& N3 x. e; s5 m; d+ X
( {! w, L& p( c, P5 w6 I, ^
在大口径火炮里,使用半可燃药筒已经很常见,这样,通常的金属炮弹壳没有了,炮弹发射出去后,只有金属弹底需要抛除,减少了金属材料的浪费和运输的负担。德国很早就开始研究用类似的技术开发无壳子弹,连金属弹底都不需要。这样,自动机构减少了一个抽壳的动作,可以大大简化机构、提高可靠性和射速。G11的实验射速达到2000发/分,三发点射时,第一发子弹尚未出膛,第三发子弹已经击发。这种极高的射速使三发子弹基本在同一时刻击中目标,减少了因为目标或射手运动而造成的弹着分布,也使连发射击时不可避免的枪口上跳对精度的影响减到最小,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但是,几十年下来,弹膛高温引爆弹药的问题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火药残渣遗留枪膛,也对连续发射带来问题。还有就是无壳弹药本身的机械强度,不足以适应战场苛刻的使用环境,如高低温、碰撞、潮湿等。最后,G11还是被放弃了,改用发射常规5.56毫米SS109弹的G36代替。8 c: X$ U6 x' P  @4 J3 y

  n8 D% g  \" p0 E# V; `1 [10、巴雷特M82 12.7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 U6 y7 `  i. q, Z4 u0 ?
6 {. w: u3 t( G2 D4 t' X
; N5 ~9 j) d9 [9 W4 o7 f

+ X  d7 R) T% q. D4 c5 a$ Q* Q7 J( }4 }: \
2 G$ F. W+ A" [# U9 D( v! [% n3 ]
一战和二战期间,反坦克枪曾盛行一时,是步兵打坦克的有利武器。随着坦克装甲不断加厚,机动性不断提高,反坦克枪的作用越来越有限,终于在战后淡出了轻武器序列。与此同时,由于特种作战和警察行动的需要,狙击步枪的行情蒸蒸日上。随着射程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车辆、工事和轻装甲防护的目标越来越多,狙击步枪的威力有必要大大提高,于是,将反坦克枪的威力和狙击步枪的精度结合起来,就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巴雷特M82 12.7毫米狙击步枪就是这个大潮的弄潮儿。为了减低后座力,巴雷特为M82设计了一个枪口反后座装置。这对精度有一点影响,但大大减低了后座力,否则普通士兵简直无法正常使用如此大后座力的枪而不至于受伤,或因为害怕后座力而不能正确据枪射击,因此得大于失。巴雷特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简单、轻巧的毛瑟式枪机直动式设计,而是采用半自动枪机。半自动可以加快发射速度,但带来重量和精度的损失。考虑到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后座力依然很大,半自动的射速优势在实用中是否能够体现,很值得怀疑。后来的M90在将M82无托化的同时,回到了枪机直动式的传统设计。巴雷特M82之后,各国都开始设计大口径狙击步枪,有的将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枪起死回生,有的则全新设计,口径也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有的口径已经达到20毫米,不管这到底是该 算枪还是炮,巴雷特M82对枪械设计潮流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0 k* k6 a3 D  r3 [
) k6 |- T3 [. z1 A$ B
其他有名的枪械
0 d5 K: a" w# L$ O1 N, G; f2 E) S# \% c' K' I. S
1、沙漠之鹰手枪* ?& Q' [; m) W: y+ ]+ q* u
# b  S( ?' j* ?7 V) d0 T4 D' d
0 l% p' n; N8 k$ E8 J, ]
. z' l7 }7 F0 V
沙漠之鹰手枪大概是现代手枪中最威猛的了,所以是好莱坞和电子游戏中的最爱。沙漠之鹰个大,体重,威力和后座力惊人,没有特别健壮的体格和严格的训练,最好不要用这枪。作为近距离防身使用,这枪太笨重,精度和威力的优势也得不到发挥;作为进攻性使用,这枪还是比不上冲锋枪和短突击步枪;所以各国军警很少用它。" H. Q+ a3 g8 M! b
/ G* L- Y, j7 E7 ?) T
2、FN FAL突击步枪* E7 w6 ^2 q" P& {
4 ?2 Z/ Y# J4 E
. u& ]% ^1 Q/ c1 d8 `" \

# s  @' E9 S7 f8 {" e9 i, C
9 y& v9 D; A! D) \% d6 M- q& w* o, {0 I
第一次步枪大论战后,7.62毫米弹被指定为北约标准弹,与此同时,FN FAL也被指定为北约标准步枪(但成员国有权自选其他兼容的步枪),英联邦国家基本都用这枪(在英国被改称L1A1),包括南非、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很多亚非拉国家也选用它。英阿马岛战争时,英军和阿军手里都是它。印巴之间的屡次战争就不提了。FN FAL可以单发和连发,但连发时,强大的后座力使控制极其困难。英国的L1A1索性取消了连发,只能单发。( Y$ l( r) Z7 ]

5 y! e) U7 z7 {# l$ }* }3、FN MAG通用机枪- ~9 N6 F% z# U* O' T, V* T
+ s+ ?* \$ |7 t4 W# w

* Y3 ?7 u7 l+ v4 }3 g% s3 p, j
* N& q$ I, q8 u: R0 z" y* }点看全图FN FAL成为北约标准步枪的同时,FN MAG也成为北约的标准通用机枪。FN MAG的基本原理采自于二战美军手中的BAR(意为勃郎宁自动步枪,实际上是轻机枪)。美国在90年代将自己的M60退役后,也采用FN MAG,改称M240。
' M3 @9 p' o/ A3 X- \3 ?& v
+ O( Q% n3 z8 y! n$ V+ N; B- x4、M60通用机枪  G' _, t( a4 Z$ P" u

% j5 u/ G5 f" l' f& b9 t7 X' s# o! ?
4 ~# t; }. n4 I0 X3 a7 A- d' B
6 W$ p  r& s" k7 [; M$ ]1 L3 ~- D- h
6 W, V9 G: Q& \, u& x- T
7 j6 e, u# F4 z2 |; \$ M' H; MM60通用机枪是美国吸取德国MG42和FG42等特点后设计而成的,但故障率始终居高不下。M60是越战美军的标准步兵班排支援武器,越战电影、电视剧的美军巡逻队的镜头中,常常看到一个壮汉背着M60,其他人帮他背子弹带。90年代时,M60增加了前握把,改善了行进间射击的稳定性。美国陆军全面换装米尼米时,海军陆战队保留了M60,但后来也将M60淘汰了。
# J  L6 G4 e& Q3 k
: U$ N/ D& J3 B2 K/ a+ d* @: N5、米尼米轻机枪
- U2 o  J4 r3 c' ]% I, F2 y  X
- p! ^1 O1 _4 G* b
7 [: B; E2 e* t. Y
) H. l, U: O. L3 F2 A
6 V! |% ~9 g- G- H
. Z' E: [# Y4 c5 T1 d% G8 w+ l/ e1 `* a2 w9 A% O1 @; K% |$ m: M

& K: V# q2 y( |# k, O米尼米轻机枪可算是当今“北约标准”轻机枪。米尼米的射程和精度都相当优秀,大大超过从M16和L85开发出来的同枪族轻机枪,所以美英军不惜牺牲通用性,也要装备米尼米。
4 t% a- @+ @" u
/ {) L5 W- f5 _" c1 _4 R8 L* z6、汤姆逊冲锋枪
. z& O4 f6 r1 d
: N/ I! a+ z- q- o3 f
# b' X' Y. g3 C* n
$ V7 H! r2 c7 X1 v
, Z! q4 ]+ _/ [5 Q" w
) O! V" k* t2 M9 p/ S汤姆逊冲锋枪的名气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而是在芝加哥黑手党手里打出来的,被好莱坞再一渲染,汤姆逊就名气大大的了。汤姆逊的可靠性和威力都不错,但制造工艺复杂,用料多,作为“战场工具”,比M38/M40要逊色不少。二战中,汤姆逊优先供应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上M3“黄油枪”用的比较多。' k3 N8 {# Y0 x1 l. i

/ N7 s/ a) H" A; I$ q7、M1加兰德步枪6 d& B% D; b4 p; \$ y9 F. B

1 {# C7 n+ w2 A' a: `. v7 E# X3 l5 Z) s+ S
3 F( I# S( c7 d' J2 v
& k3 d# Q2 C. W! i* [! t! p- k

4 k1 q, c6 _0 {9 l; w& {/ o5 K这是美军在二战中的制式步枪,简单,精确,可靠。美军实在太喜欢它了,以至于战后特意开发了M1的连发型M14。但M14在越南的丛林里遇上AK47,真是秀才遇见兵了。在阿富汗,M14的表现会出色得多。
% v0 r& {3 z" ^" [6 E. O0 g: u3 _% `) C$ {! x8 n
8、M1卡宾枪
0 D, u- }. w* f! ?- T' @$ q1 r/ o* `8 q/ Y) h. b
) d6 X) r7 ?$ F. }- ]& U
; x9 Z+ \2 X$ A% O6 H
: g, b9 x, R6 {1 Y; {: M% t9 R1 J
4 t/ E6 _9 X8 z  @
M1卡宾枪和M1加兰德步枪,没有关系,尽管都叫M1,都是同时代的产物。M1卡宾枪用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7.62毫米中间威力弹,全枪小巧玲珑,威力和后座力小的多,可以打半自动,适合丛林战和巷战,但威力偏小,100米开外就没有什么威力了。即使在近距离,打中了也不一定致命。M1卡宾枪产量高达6百万枝以上。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喜欢用M1卡宾枪,到朝鲜战争时还在使用。
- N% S& n$ u; n; G6 y! K* d9 k3 c' A" j- R2 f2 N/ C3 v7 v, G/ Z5 P% h' _
9、PK通用机枪" P1 p. S& M; N* r4 Y8 c3 I
" a/ S/ a% ]5 e% W
2 V7 b8 u7 Q: I4 P  J

2 Y: _% U" P$ O* f# J7 r. M; V$ W- G' b6 Y- @  L
/ T5 _( W, k: e& v+ B7 |# ]% M
苏联是首先实现枪族化的,AK47/AKM突击步枪和RPK轻机枪组成了第一个实用的枪族。但苏联保留了7.62x54有缘弹(莫辛·纳甘步枪所用),用于SVD狙击步枪和PK通用机枪。在M60、FN MAG、MG3等同时代的通用机枪中,PK是最轻的。
! }  x' S# u# {* b1 |
2 q4 [- F3 f: k7 ]- q3 b10、德拉古诺夫SVD狙击步枪
* Q4 h+ G$ G8 ~9 I8 B! e9 E7 X9 o8 c' |/ l# ^9 I' E4 `% w

8 \, q$ b$ g9 T+ L, F* k  |4 V" L- Y

7 e' B$ m+ v7 K! g; p
# B( Y; b. d. _1 w0 e狙击步枪强调精度和射程,警用狙击枪可以像精密仪器一样地伺候,但在战场条件下,在苛刻环境下仍然可靠更为重要,因为战场上的狙击手没有机会精心呵护自己的武器。SVD继承了苏联枪械惯有的可靠性,其半自动功能对精度有所损失,但为狙击手迅速补射提供了方便。在战斗条件下,这也许是同样重要的。这也反映了苏联和西方对狙击手的定位,苏联概念的狙击手更接近于西方的“神枪手”,主要为班排提供远程精确火力支援,而不是在潜伏和隐蔽中对敌人重要目标一击毙命。西方也开始装备类似概念的“精确射击步枪”(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简称DMR),像美国的精确化M14。
3 Q  O- M# g6 W0 c/ {/ Y
: ~0 \4 B% k5 ^, f  t5 p  h11、G36突击步枪
2 N2 Y6 ^# q0 ]# E
  m) ~# L2 z0 Y7 i3 u
5 z+ ]0 h0 |2 \" }" t# H; N
; V; n2 g# b4 _8 R; b% B4 b
5 V# H( z3 d5 ]% e2 i4 C; T3 A% S% w: b7 ?& e7 P* D7 f$ ^( T
无壳步枪的开发失败后,德国被迫重回传统步枪的老路,开发了G36。这是一支很美观的步枪,但作为战场上的武器,还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G36放弃了德国传统的滚柱延迟闭锁,而采用类似AK47的导气活塞式。但与其说G36是德国版的AK47,不如说G36是Stg44的转世投胎,因为后者首创导气活塞方式。
3 n0 j7 H* W& a  Q) c. {5 X- v$ B, y3 a: k
12、95式突击步枪
" O8 I$ X. ^1 \1 v, U+ j# ]
3 Y- i5 K, @  ]) W+ d6 D/ @; Y8 o; G% }! B/ T3 ~( t

3 d1 l- C) O/ d- H9 z/ f; R/ |  _. J* c
7 b- }2 ^% J7 p
95式不仅是中国第一种完全独立设计的突击步枪,也是一种无托步枪。95在装备过程中,既体现出新概念的生命力,也反映了种种不成熟,至今依然是一种充满争议的突击步枪。不过,在03式有托步枪也同步存在而95尚在列装初期,中国军队依然义无反顾地继续大量列装,还是能反映出对基本功能的认可。这将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军队的主战步枪,也是中国轻武器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9-23 10:11:48 | 只看该作者
三八大盖和王八盒子的知名度应该也蛮高的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080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3-9-23 10:30:34 | 只看该作者
    推荐一个:毛瑟驳壳枪

    点评

    这枪在中国影响大,但在国外反应很一般  发表于 2013-9-25 00:21
    这是手枪中的异类,没有影响  发表于 2013-9-23 11:14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13-9-23 10:31:3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名枪难道不是俄罗斯博物馆里福尔马林泡着的那个?

    点评

    我靠,你这直接18+啊!代晨大回答你:这“枪”没量产,就一个~~~  发表于 2013-9-24 23:55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3-9-23 10:55:15 | 只看该作者
    AK-47配了个AK-74的图片哦。
    / P1 Q7 e: l+ t
    * R. [9 ]0 V, c( l6 {  e; d, Q另外,栓动步枪里面,李恩菲尔德式步枪是不是更经典一些?
    $ ]2 j/ |6 M2 f: M$ s; x
    ' w! n9 c. K5 p0 J) m1 y! s唧筒式里面是不是也应该有个代表?: q& G3 o1 u% R" O$ r$ c3 c
    ; o5 c! A: Z; q! n3 n2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1:12:29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9-22 20:55 $ p5 {. i& D2 T: j# T* I
    AK-47配了个AK-74的图片哦。
    % z. I; f% p) t: A9 v9 R/ {# S0 S* ~
    + v5 g- P% R, I% z+ b& f另外,栓动步枪里面,李恩菲尔德式步枪是不是更经典一些?

    2 p: A" B( D. N$ ^. m8 VAK74是AK47的儿子嘛。李恩菲尔德肯定没有毛瑟98经典。唧筒式是霰弹枪?这个确实没有包括进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1:13:37 | 只看该作者
    界明城 发表于 2013-9-22 20:11 % Z4 b9 M& A. ^& Y
    三八大盖和王八盒子的知名度应该也蛮高的
    $ b# P/ Y$ Z5 Z8 \/ ~, K% Z
    只有在中国知名度高,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名气和影响。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8#
    发表于 2013-9-23 11:57:4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9-23 11:13 0 p( ?! |2 R  g& @8 H' R; o% y
    只有在中国知名度高,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名气和影响。

    " B+ Z* G  o' m! i但是三八式算是小口径步枪的先驱吧,而且是经过充分实战检验的。其意义要大于G11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0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9-22 22:12 编辑
    . w$ w  l. ]* o3 g# H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9-22 21:57
    & h, a' Q; `9 C7 w) c但是三八式算是小口径步枪的先驱吧,而且是经过充分实战检验的。其意义要大于G11吧。 ...

    # Y2 N6 g4 b% a0 P
    # T5 Y/ o3 U% c# o& |9 e完全两个概念。三八式是毛瑟98一路的概念,还是强调远射程、高精度,采用降低威力的子弹只是降低一点后座和子弹重量,适合日本人的身材和物质供应水平。小口径步枪不光是口径减小,还降低射程要求、强调全新杀伤机理、结合高射速(不一定连发,可以是点射)等,和三八式根本是两回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0:06
  • 签到天数: 2408 天

    [LV.Master]无

    10#
    发表于 2013-9-23 20:59:27 | 只看该作者
    G11居然是这么个结局啊 想当年第一次看到介绍时觉得好牛X。. K9 M" u) {* |* e0 p" l
    0 l. a1 P* N3 \% H# f
    不知道“金属风暴”以后会怎么样。晨大说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21:06:40 | 只看该作者
    heinsect 发表于 2013-9-23 06:59
    . h8 j0 y: S; g* H4 @. w/ U5 E3 UG11居然是这么个结局啊 想当年第一次看到介绍时觉得好牛X。
    $ I, {! \& B  J4 w& n; J$ A- k- w6 T! v, h6 M8 X" E" K
    不知道“金属风暴”以后会怎么样。晨大 ...
    $ S& W$ B# J, _! x
    这个概念不可能成为步兵武器,那得多少弹药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12#
    发表于 2013-9-23 22:16:42 | 只看该作者
    G11的实验射速达到2000发/分,三发点射时,第一发子弹尚未出膛,第三发子弹已经击发。

    ) d3 E( n9 `+ g这个恐怕是以讹传讹了。。。 子弹内弹道运行时间只有零点几毫秒,在零点几毫秒之内要完成子弹脱匣、上膛、击发三个动作,是完全不可能的。。。 实际上G11的三发点射是在60毫秒内完成的,也就是说大约30毫秒内完成上述三个动作,已经快得相当的惊人了。。。 6 E! q& n! Q. w/ ^
      O' ^0 \8 E% M" S4 \1 O/ R' W* k* O
    另外从内弹道的角度来说,如果第一发子弹没有出膛就开始击发第二发,会造成一个超高的膛压峰值 -- 事实上“炸膛”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你把枪口堵住,甚至都不用堵住,比方说伸到水里,打一枪试试。。。
    $ _3 C; c+ G1 n3 H5 }8 ]# L& M1 ]8 K, K) ~( n
    1 a" \) ^( B% t9 S) |, ~
    , M3 z4 d/ F# _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22:52:57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3-9-23 08:16
    8 K( F8 a9 R/ j, T3 b" L这个恐怕是以讹传讹了。。。 子弹内弹道运行时间只有零点几毫秒,在零点几毫秒之内要完成子弹脱匣、上膛、 ...

    7 c  n4 J% C$ r* z- n1 p1 s有可能是以讹传讹。不过枪在水里是可以打的。有一个AK47在水中射击的YouTube,值得一看。子弹离开枪口后,形成两个大气泡。估计前面一个是子弹后面的超空泡区域形成的,后一个才是火药气体形成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9-24 23:02:5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觉得AUG列前10有点勉强吧。' z, g2 l9 k! ^! o
    伽兰德、巴雷特和MP5应该都更应该进前10一点。+ v# C2 V% p8 R1 F3 ]1 [% y
    当然,这个本来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0:0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9-24 10:01 编辑
    # z; ^! R9 `8 o" e
    游泳的猫 发表于 2013-9-24 09:02 , L" L4 b( p7 w6 l( h; g- Z
    个人觉得AUG列前10有点勉强吧。
    2 O% E  l- T1 Q8 A) b9 f伽兰德、巴雷特和MP5应该都更应该进前10一点。
    ! W% y7 J# ]  y* ^' u- _当然,这个本来也是见仁见智 ...

    ( l4 {4 Z# K. g1 x, s8 D
    ( q9 H$ p7 H8 {! R  uAUG的贡献在于领导无托潮流。相比之下,加兰德、MP5对以后枪械发展没有相应的影响,巴雷特影响大,但是局限在偏门的狙击步枪。AUG是主流的突击步枪,影响面要大得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9-25 00:01:4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格洛克,MP38和AUG的地位有点高了。另外候补梯队里应该加上沃尔特PPK,小手枪中的经典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0:03:52 | 只看该作者
    维京老海盗 发表于 2013-9-24 10:01
    ! v; a% T9 L; k, N- Q) k$ j我觉得格洛克,MP38和AUG的地位有点高了。另外候补梯队里应该加上沃尔特PPK,小手枪中的经典 ...

    ( Z, P" G3 I- f9 q那谁有资格顶替这三个呢?PPK除了“好玩”外,对于手枪世界几乎没有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3-9-25 00:3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维京老海盗 于 2013-9-25 00:41 编辑
    2 d2 f# A5 C* m# |
    晨枫 发表于 2013-9-25 00:03 ( O, }: A2 F# M. h. F+ [4 Y
    那谁有资格顶替这三个呢?PPK除了“好玩”外,对于手枪世界几乎没有影响。 ...
    1 l& Z: ]- X- a/ T" A2 d& l8 _% K
    6 |$ p5 R( s0 [) ], ^
    想来想去,觉得格洛克应该换成勃朗宁大威力,因为单就全球的影响力来看,仿勃朗宁大威力的公司遍布六大洲。不过按目前这个势头,假以时日,格洛克影响力超过勃朗宁大威力是迟早的事。
    1 [6 x. s2 E8 @9 w' oMP38没想好换的,波波莎也就是东欧和中朝有装备,性能虽好,影响还是太小,而且后继乏人。( @* t1 N! k: s% ^! Y
    AUG本来觉得应该换成FAL的,好歹也是当年跟AK-47对抗的主力,不过FAL主要是对后面的影响力不大,所以有点难取舍。AUG开创了无托的时代,这个FAL没法比。
    6 |7 |9 R& O( v* Q: h( m
    ) u/ V+ E$ e. D) l. oPPK的话,主要是在小型自卫武器这块里算是个经典,从二战一直用到现在。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1:03:53 | 只看该作者
    维京老海盗 发表于 2013-9-24 10:39
    4 t* U( s. d6 |4 U想来想去,觉得格洛克应该换成勃朗宁大威力,因为单就全球的影响力来看,仿勃朗宁大威力的公司遍布六大洲 ...

    : }: J" c( ]( b% A1 X1 U( M2 WBrowning HP的影响在于自动机原理,Glock 17在于塑料构造,两者确实难以取舍。MP38的作用不是波波沙可以比拟的。MP38开创了用冲压件大批制造的先例,从此枪械成为大量生产的廉价流水线工业品,而不是大批生产的精工手工品。MP38在战场上和斯图卡、坦克在一起,成为闪电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波波沙只是苏联模仿MP38的产物,不是原创。FAL只是量大,在其他方面没有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3-9-25 05:1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unishment 于 2013-9-25 05:20 编辑   Q8 I2 M7 p2 @3 V3 @1 H" P
    # W3 X9 \" E. a9 P
    晨大,斯通纳自己搞的小工程也列进来,影响力有点小吧。照这么说夭折的英国EM-2是不是更该进来了。
    0 a1 a4 y+ [+ w, N/ R, O, [另外这文章出来有几年了,晨大不考虑把XM-8,XM-29之类增补进去?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23:22 , Processed in 0.05345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