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平沙落雁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7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说说《茶馆》

热度 32已有 865 次阅读2019-12-15 03:06

刚把2010年拍的电视剧《茶馆》看得只差最后一集了,实在没兴趣追最后一集,反正早就知道结局,就算再改编也翻不了天~

电视剧《茶馆》以老舍原著为骨架,把原来的人物每个人都扩充了大量内容,加进了很多家庭背景,把原先三幕话剧扩充到了三十九集电视剧,每集四十多分种,但万变不离其宗,主线还是王掌柜经营裕泰茶馆。

开场时还是清末,茶馆雇着七八个壮小伙当伙计,一个中年伙计给当师傅,后厨还有一个专管烙烧饼煮面条的厨子明师傅,王掌柜一度还打算开分号,可见生意是相当的红火,虽然后来因为资金的问题,外加裕泰的房东秦二爷长房钱,分号没开起来,但裕泰茶馆的生意还是不成问题的。

清朝覆灭之后茶馆的生意就每况愈下了,为了吸引茶客来喝茶,王掌柜专门跑天津的咖啡馆取经,回来之后改了茶馆内装,桌椅板凳全换,之后又买留声机,收音机,乃至请人在茶馆唱戏,说评书,唱大鼓一样一样试过来,没一样能起死回生的,外加各种地痞流氓捣乱,官府苛捐杂税,暗探敲诈勒索,各路散兵游勇打砸抢,只好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看剧的人,无论是当年看话剧还是现在看电视剧的,无不同情王掌柜,痛恨那个让老实人没活路的旧时代旧政府,大概很少有人去仔细想想茶馆,北京,清末民国这几个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茶馆,古则有之,《东京梦华录》里就有,而且比裕泰的规模大得多,在没报纸,没电视,更没互联网的古代,茶馆酒肆外加妓院那就是一座城市的交际场所,酒肆和妓院是晚间消遣的去处,而茶馆则是早晨市民门聚集的地方,到了清朝,又有一群吃铁杆庄稼的旗人捧场,北京的茶馆要不红火,简直就是没天理了。

八旗子弟除了有差事的都不用上班,每月有朝廷分发的钱粮养着,平日里提笼架鸟,逗蛐蛐养鸽子架大鹰,唱戏捧角儿闻鼻烟,在家一个人玩儿多没劲,当然要上茶馆跟同道们切磋技艺才有趣,清朝一完,铁杆庄稼没了戏,坐吃山空,靠典当过日子,自然就不可能给茶馆供献充足的茶钱。

北京历史上是个消费型城市,北京的平民依靠为皇室服务,为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以及在京城的大小衙门服务活着,一旦清朝倒了,接手的北洋政府又是个弱势政府,南边儿还另有一摊,更别提袁世凯一死,全国遍地开花,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和权威大不如前,资金流向也就从往内转向往外,北京市民的生活水准下降是必然之事,28年后更是把首都定在南京,北京更名北平,彻底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

北京从一线城市被降维打击成为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市民的日子当然不好过,王掌柜只是个粗通文墨的生意人,在经营茶馆与人打交道上确实能做到八面玲珑,但未必能看透这一层。据张恨水说,二三十年代的北京消费很低,独门独院一个月租金不过十几块钱,花上四十块钱就能租一个好几进的大四合院,后院大得可以踢足球,房价房租低正是因为政府搬离北京的缘故,更有有钱的遗老遗少把钱都存到天津的洋行里,全家搬到天津租界去住,等于是资金离开北京流向天津等新兴城市。

在这些时代背景下,裕泰茶馆有可能经营得好么?

王掌柜的日子自打进了民国就不好过,从剧里看是因为军阀混战,政局不稳,人心惶惶,各种苛捐杂税逼的,实际上是表达了中国老百姓只求安稳日子过的心态,松二爷是直接表达了真想回到大清的愿望,这恐怕才是作者藏得最深的心声。

老舍出身北京旗丁家庭,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旗人的兵丁,死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有朝廷的时候他家就算再穷再苦也有一份钱粮托着,清朝玩儿完之后他家只能靠老母替人洗衣外加亲戚接济过活,民国没给他和他家带来任何好处,同理的,民国也没给北京人带来任何好处,据齐如山记载,清皇室决定退位之后,曾有北京民众涌入乾清门跪请太后收回退位诏书保留皇位之事发生,齐如山算是清朝遗少,同时也跟民国这边搭得上话,属于两边儿都占着的人,所以他说的话多半儿可信。

辛亥革命当中的很多细节很值得玩味,比如有文史资料表明,当时的京官并不反对民国,因为民国了就不用天天半夜就起床去上朝,王公们则庆幸府邸可以归自己名下传给子孙,庆亲王更愿意把贪污受贿来的百万巨资存入天津洋行,彻底没了朝廷言官弹劾他的威胁,连摄政王都长出一口气,感叹终于能回家抱孩子了。

所以辛亥革命就是一次中国上层利益集团之间达成的妥协,进行得那么快,那么顺利,满打满算不到半年,死的人数远比任何一次改朝换代少得多,虽然当时各地有杀旗人的暴力,但真正被杀的也就几万人,比起动不动就人口减半的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实在是文明至极。

但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王朝覆灭之后,总会留下一批遗民在回忆过往的美好中渐渐老去,慢慢死掉,比如张岱的《陶庵梦忆》,比如《东京梦华录》,为我们留下了北宋和大明的背影,那么大清呢?幸亏有老舍。

时代进步是必然的,但过去的生活并非就是垃圾,老舍让我们认识了刚直不阿的常四爷,软弱善良的松二爷,意气风发的秦二爷,精明过人的王掌柜,还有那妙语连珠的京片子,悠闲轻松,精致讲究的生活乐趣,当这一切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被毁灭展现在观众眼前时,不由得不让观众心生同情和怜惜。

相信《茶馆》的意像早就存在在老舍的脑子里了,可非得等到解放后写也是值得玩味(老舍解放后的作品似乎只有这部立得住脚),《茶馆》里把北洋政府,民国政府骂了个遍,当时有不少人都建议老舍在剧中添加共产党的内容,但都被老舍拒绝,只写了日据时期西山游击队那么一个影子,最后一场戏更是用三个老人给自己撒纸钱,老王掌柜上吊自杀作为结尾,往浅了说,老舍不想在这部作品里添加任何光明的色彩,只想写部完完整整的悲剧,往深里说则是隐隐然哀悼一下死去近半个世纪的王朝,那个有皇帝权威在,有王法在,有平民活路,生意兴隆,茶客们礼尚往来的好年月。

哀悼早就死得透透的大清绝不会引起共产党的反感,道理就像小三(北洋政府)挤走了原配,小四(国民政府)又挤走了小三,如今小五(共产党)上台,绝不会为难替原配唱悼歌,痛骂小三,小四的人一个道理,君不见如今大辫子戏满世界走没人说啥,但凡上演点儿国军的戏就会有被骂“国粉”的危险。

王朝的背影被记录下来的不多,马其顿帝国,东西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尔其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当然啦,还有吾们的大清帝国,久远的早就没了只字片语,只剩下历史书上空洞的年月日,近些的多半儿也被心眼都朝前看的大众所不齿,只得躲在阴暗角落里哀哀地哭泣,同时还要忍受着别人的嘲笑和轻蔑,但是,但是艺术这个东东真的不是势力眼能够理解的,它的美往往就蕴藏在悲哀和无奈之中,一路追随过去的记忆,朝历史深处走去,给我们留下一个模糊却美奂美伦的背影。

老舍写了 一辈子北京和北京人,在他的逻辑里,像王掌柜这样老实本份,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不伤天害理,勤勤恳恳努力干活的人没理由没好日子过,如果连这样的人都倒霉都挨欺负那一定是这个世道坏了政府坏了,这个道理从根上讲没毛病,但时代变了,在一个没落的城市里混饭吃当然不如到新兴城市里讨生活容易,我们看老舍的小说,感觉民国真是黑暗一片,其实当时还有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哈尔滨,旅顺,沈阳,长春等等新兴城市,没人提没人写不等于不存在,当前资本主义进入中国,替代封建帝国之时,整套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观念,生活方式遭逃汰也是天经地义之事,从这个层面讲,老舍的心态跟屈原差不多。

再说剧中的几个坏蛋,刘麻子唐铁嘴,一个姓刘,一个姓唐,都是汉人无疑,没有铁杆庄稼养着,没有家产也没本事,只靠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坑蒙拐骗,这种人在农业社会里属于寄生虫,但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可就未必了,可以去当经济人,当中间商,当政客的跟班,当明星的助理,再不济去卖保健品,骗老头儿老太的钱,活路多了去了,真没必要去拐卖妇女儿童,农业社会经济相对简单,容不下那么些行业,资本主义社会扩容得太多,运转起来是需要像刘麻子唐铁嘴之类的人当润滑剂的,只是《茶馆》在写作和上演之际,中国又回归到了单纯的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观众和作者的观念达成一致,那些都是坏人,都是坏得透透的坏人,只因为他们天生就坏,所以就混身上下一丁点儿可用的都没有。

这种绝然好和绝然坏的人物造型写在戏剧里当然能够增添戏剧效果,但也只能给头脑简单的人看看罢了,老舍就是这样的人,土共喜欢的就是他这一点,要不怎么封他作"人民艺术家“呢?他确实代表人民心声,而这样的人民正好就是历朝历代的顺民,土共喜欢这样的顺民,鼓励作家歌颂这样的顺民,等到了文革,伟大领袖脸色突变,要打倒这样的顺民,老舍当然就想不明白了。

2

膜拜

鸡蛋
21

鲜花

路过
1

雷人

开心
4

感动
1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9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回复 齐若散 2019-12-15 04:54
看了这么多集,而且码了这么多字,平沙辛苦了。周末做几顿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
回复 皇家骑警总监 2019-12-15 05:03
写完有没有掉几两肉?
回复 皇家骑警总监 2019-12-15 05:05
茶馆之所以不兴旺,大概和没请郭德纲来有关系吧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5 06:38
齐若散: 看了这么多集,而且码了这么多字,平沙辛苦了。周末做几顿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
不写的话,都流鼻血流掉了
回复 肖恩 2019-12-15 06:43
有深度!
那段历史最让我难过的就是小三被小四干掉了,不然……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5 07:11
肖恩: 有深度!
那段历史最让我难过的就是小三被小四干掉了,不然……
清朝若不是慈禧发疯向十一国宣战,还很有可能君主立宪成功呢
回复 qyangroo 2019-12-15 07:39
民国后日伪政权占据时期被漏掉了,那些列出的新兴城市,在军阀混战、德日战争、日占、俄占、日俄战争期间都很惨。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5 08:21
qyangroo: 民国后日伪政权占据时期被漏掉了,那些列出的新兴城市,在军阀混战、德日战争、日占、俄占、日俄战争期间都很惨。 ...
老舍写剧本就没写抗战时期,三幕话剧,分别是清末,北洋和抗战胜利后。
回复 老兵帅客 2019-12-15 08:28
平沙落雁: 清朝若不是慈禧发疯向十一国宣战,还很有可能君主立宪成功呢
那个是没有可能的,晚清七十年,靠的是出了慈禧这样不世出的权术大家,后来完蛋则是因为袁世凯拔大树,其余的都是扯。

北洋反清者只有两人,一个袁世凯一个段祺瑞,其余的都是无可无不可,甚至是以满清遗老自居。大炮那边,要不是因为八月十五月饼钱没给足导致的武昌兵变,再有一百次所谓的起义也是没意义的。

顺便说一下,楼主要是有意的话,可以以老舍的模式写篇《下岗》,也可以写得很感人的,要不试试?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5 08:49
老兵帅客: 那个是没有可能的,晚清七十年,靠的是出了慈禧这样不世出的权术大家,后来完蛋则是因为袁世凯拔大树,其余的都是扯。

北洋反清者只有两人,一个袁世凯一个段祺 ...
下岗算神马呀,三年困难都扛过来了,愣就是风平浪静,稳如泰山。由此可见,人民是真心拥护共产党。

老袁反清是因为传说他出卖光绪,(有没有这事儿说不清),跟清室结了梁子了,横竖没好果子吃,何不趁机掀了桌子单挑出来另起炉灶。
回复 老兵帅客 2019-12-15 08:51
平沙落雁: 下岗算神马呀,三年困难都扛过来了,愣就是风平浪静,稳如泰山。由此可见,人民是真心拥护共产党。

老袁反清是因为传说他出卖光绪,(有没有这事儿说不清),跟清 ...
别着急,等北京房价跌了你再看。

老袁是因为摄政王的缘故,不过即便没有这事这厮也难讲以后不会有事。看他在朝鲜的表现,不是省油的灯,没有慈禧这样的人物压着,早晚出事。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5 09:07
老兵帅客: 别着急,等北京房价跌了你再看。

老袁是因为摄政王的缘故,不过即便没有这事这厮也难讲以后不会有事。看他在朝鲜的表现,不是省油的灯,没有慈禧这样的人物压着 ...
本来是说要杀老袁的,可最后不知怎的就没杀,好像是张之洞反对
回复 tanis 2019-12-15 11:07
啥都不干就可以领钱粮~ 这当然要悼念前朝啊~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5 13:27
tanis: 啥都不干就可以领钱粮~ 这当然要悼念前朝啊~
好像也不是人人都有钱粮领的,需要占个兵丁的名额,才有一月三四两银子可领,一两算200块钱,四两也就800块,46斛米,一斛等于5斗,一斗等于三十斤
回复 易明 2019-12-16 03:05
傅雷(家书):近来又翻出老舍的《四世同堂》看看,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噜里噜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可见我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了。翻老舍的小说出来,原意是想学习,结果找不到什么可学的东西。

也许是傅雷理解不了老舍的“北京风”, 老舍的文字,挺像评书大鼓那些的。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6 03:39
易明: 傅雷(家书):近来又翻出老舍的《四世同堂》看看,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噜里噜嗦,装腔作势,前几 ...
海派京派差异甚大,傅雷是没法向老舍学的,老舍写的几乎都是北京人的故事,他的价值观还是相当老套保守的,所接受的西方文化不多。
回复 清嘴小麻籽 2019-12-16 04:33
好巧不巧,昨晚又重来了八十年代拍的电影茶馆。基本上可以算舞台剧的录像。
上一次看这电影是在大学校园,露天电影。
抛开政治历史的各种因素,这是个不朽的话剧经典。
于是之的演技是不可复制的,特别是第三幕的绝望,演到淋漓尽致,滴水不漏。
有机会回北京看看梁冠华,杨立新和璞存新三人的第二代版本,按梁的说法:跟于是之,兰天野,郑榕的第一代比,二代们演得吃力。
但是据说已经没有人能搭三代班子了,作为人艺观众会员,为老人艺一叹。
回复 平沙落雁 2019-12-16 05:14
清嘴小麻籽: 好巧不巧,昨晚又重来了八十年代拍的电影茶馆。基本上可以算舞台剧的录像。
上一次看这电影是在大学校园,露天电影。
抛开政治历史的各种因素,这是个不朽的话剧 ...
单从剧作来讲,我觉的老舍的作品有“黍离”之音。他虽出身北京底层,但到底是深受中国古代文化浸淫的,眼见古老的文化被西方现代文化所替代,不能不产生痛惜之感,但另外一方面也知道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新一代人艺演员自然是无法复制老一代的风貌,因为《茶馆》里的那些角色原型早就死光光了,
回复 testjhy 2019-12-16 17:17
清嘴小麻籽: 好巧不巧,昨晚又重来了八十年代拍的电影茶馆。基本上可以算舞台剧的录像。
上一次看这电影是在大学校园,露天电影。
抛开政治历史的各种因素,这是个不朽的话剧 ...
  
回复 清嘴小麻籽 2019-12-16 17:46
平沙落雁: 单从剧作来讲,我觉的老舍的作品有“离黍”之音。他虽出身北京底层,但到底是深受中国古代文化浸淫的,眼见古老的文化被西方现代文化所替代,不能不产生痛惜之感 ...
经典还是可以传承的
比如沙市的碧芽
比如京剧
比如相声

人艺本身就是个沧桑故事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10:22 , Processed in 0.03104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