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牧云郎的白云牧场 http://www.aswetalk.net/bbs/?166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豫让

热度 21已有 1179 次阅读2016-7-11 10:15 |个人分类:胡思乱想

      读《刺客列传》的时候对豫让很是钦佩,觉得他是五人中最特别的一位。曹沫作为“肉食者”谋国胜于谋身自不必提,其余三位也都是为了雇主兼知己谋取利益,殒身不恤。只有豫让是纯粹自发的出于报恩而去选择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几乎成功了。虽然欣赏他的雇主兼知己已经殒命又没有后人,但是认定了的事情就想方设法的做下去,不在乎对手有多强大也不在乎。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总觉得豫让的性格更接近延陵季子——“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当然也可以说是赵襄子成就了豫让,如果换成孙策……豫让势必变成了“智瑶门客”,籍籍无名矣。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醳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史记·刺客列传》

1

膜拜

鸡蛋
5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10

感动
1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看客 2016-7-11 11:03
中国上古神话流传至今的,颇有几条“一根筋”的,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不是没有道理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有愚公移山的寓言流传。中国人看事情,做事情,动辄以百年计,大概源自于此。
作为中国人,很难不为这种精神所感动,它流在我们血液中,长在我们骨髓中。即便今日,时不时也有所闪现,如许三多。
回复 Delrio 2016-7-11 11:26
看客: 中国上古神话流传至今的,颇有几条“一根筋”的,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不是没有道理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有愚公移山的寓言流传。中国人看事 ...
春秋时期还是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想主义者的,到战国后这种理想主义者慢慢的就被残酷的现实给淘汰了。在那个时代荆轲即使成功的劫持了秦始皇,他也不会有曹沫的成果。
回复 看客 2016-7-11 12:08
Delrio: 春秋时期还是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想主义者的,到战国后这种理想主义者慢慢的就被残酷的现实给淘汰了。在那个时代荆轲即使成功的劫持了秦始皇,他也不会有曹 ...
春秋时期还是讲“贵族精神”的,到了战国时期,“贵族精神”被嘲笑了个够,标志性事件就是宋襄公的“仁义”。《豹》中的萨利纳王子说:“我们是豹,是狮,取代我们的是豺,是狼;所有人——豹子、狮子、豺、狼,都觉得自己很高尚。”这是一个大变革时期的旁观者的慧言。
豫让说得很明白,之所以那么做,是因为智伯“国士遇我”。“士”在战国时期是一个新兴阶层,他们接受了贵族教育,却没有贵族的血统或身份。而贵族是要“死国”的,所以以豫让所接受的教育来说,“赴死”本是应有之义,与贵族的区别仅在于为谁而死,或者为什么而死而已。
而对于赵襄子来说,豫让可说是“士”的典范——只可惜不是自己的典范。毫无疑问,赵襄子手下也养着一批“士”,他当然希望自己手下也能像豫让对智伯一样对自己死忠,这是其所为的一个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赵襄子本人也算个贵族,虽然是新兴的,所以他对豫让的行为其实是理解甚至有所期许的,不然也不会屡次识破豫让——真是念兹在兹啊,爱一个人也不过如此了
回复 tianxq888 2016-7-11 13:55
看客: 中国上古神话流传至今的,颇有几条“一根筋”的,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不是没有道理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有愚公移山的寓言流传。中国人看事 ...
   执着就是力量!
回复 龙血树 2016-7-11 14:08
力量还在,有95年的愚公移山呢
回复 老兵帅客 2016-7-11 19:42
  
回复 liuqing098 2016-7-11 19:47
看客: 中国上古神话流传至今的,颇有几条“一根筋”的,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不是没有道理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有愚公移山的寓言流传。中国人看事 ...
比如秋菊
回复 淡淡微风 2016-7-12 07:33
本来是“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变成了“许三多秋菊”,有意思啊有意思
回复 农民家的狗 2016-7-12 16:20
100个人眼中有100哈姆雷特,100个人心中也自有不同的豫让;感动是一样的,这种精神仍在,中华不灭。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1 05:48 , Processed in 0.02928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