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Mate 60系列上市一个多月了,雷蒙多从装作不在乎,到改口incredibly disturbing,似乎确认了华为实现了芯片突破。但Mate 60系列既没有供不应求的消息,也没有敞开了随便买,关键在于芯片的产能状态。
$ V6 @9 ~+ A% P/ I# w6 h6 I8 C/ ?: X1 H; P7 N6 W1 _7 n. V
之所以说“华为7nm芯片”,是因为至今依然没人说得准这芯片到底是哪来的。一般认为这是中芯用DUV制造的,但有说法中芯否认了参与其中。还有说法是比亚迪代工的,但比亚迪此前没有代工高阶芯片的先例,不能说不可能,只能说待证实。彭博社在夏天还发文说,华为秘密手搓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也就是说,有可能是华为自己造的,同样待证实。# K) n* @; I1 z# J$ t- S
# d6 Y. Y( C+ T6 q4 a' D1 @7 y8 N
一般认为不大可能的是中国已经实现了EUV突破。EUV是7nm产能的瓶颈。用DUV需要反复曝光,费时费工,良品率也低。但台积电最初的7nm就是用DUV制造的,所以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做得到的。
7 j0 O% _& V3 K+ j) }( }7 b! q
( _6 y5 H0 x1 D! U9 K中国已经进口了很多DUV。华为7nm之后,荷兰既可能在美国压力下收紧未来DUV(尤其是浸润式)的出口,也可能在中美科技和经贸对抗有所松动的大环境下批准出口。中国在镓和锗出口管制后,批准了一些美国订单,并没有一刀切禁止出口。荷兰DUV出口也需要批准,而不是一刀切禁止出口。 v3 d- w4 K* ` O! G w2 l
' }( {+ V$ E5 S! i2 j# F中国显然已经突破了7nm的有无问题,“不准”中国制造7nm已经不是选项,但把中国7nm“绑定”在DUV工艺有利于诱使中国形成路径依赖,拖慢中国的技术进步。也降低美国迫使盟国加入对中国禁运的反弹压力。另一方面,这也降低中国成熟芯片产能大跃进的阻力。西方已经在深深担忧中国在成熟芯片方面形成像钢铁和光伏那样的碾压了,这依然是芯片金字塔的基底和中腰。在“供应链战争”中,美国深切体会到基底和中腰的重要性,光抓住塔尖是不够的。
3 ?% n& K+ j; x: `) l" i* t" J0 N
2 U. e! p; A- p- E1 H" @* fDUV禁运也不行,中国已经在DUV自由的门槛上了,就像中国已经在民用航发门槛上一样。继续禁运并不能延误中国多少,但加速形成的中国独立技术生态对西方公司的损害是不可接受的。
( D) T& c1 E' k( j& [4 {6 x, ]
1 f. M$ `& E; I: ~+ b. z显然,美国在两难之中,怎么办就留给美国人去琢磨,不用我们操心。( P, Y' v9 V6 m
- T3 P0 s- F% X9 ]+ R6 K" [但华为7nm的产能之问还在。
& \( {- k8 \' Y7 y( W
( @2 e2 G/ c" @$ @& k, `3 r9 _% Q: X由于到突然上市前一直高度保密,整个供应链需要时间才能高速转动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Mate 60的供应长期跟不上需要,就有问题了。现在时间还短,没法确定是供应链启动时间的问题,还是产能本来就有问题。6 m" V) k; c8 x& Z: C. V! H
: w1 f2 Q) k4 ]7 q
猜测起来,华为7nm芯片有几个策略。! S: M' z9 T; _) @, j3 r6 N
/ w+ q1 T( ^4 P+ g1、 产能问题已经解决,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4 _3 A4 @/ _! R( u2、 7nm芯片是瓶颈,早早秘密生产一批,囤积起来,现在继续努力生产的同时,在等外围芯片和元器件产能跟上来,最后在7nm芯片生产速度依然跟不上而库存见底的时候,正好也到换代的时候了/ D! V& ?" e1 m# O& [/ _8 Y2 C R
3、 7nm芯片就是瓶颈,手机产能与外围芯片和元器件生产的启动速度无关
4 C' B5 g, m# I6 M8 W) p
2 f: l& k8 Q. x2 ~1 o( D情况1是最好的情况。不管中国最后是用人海战术、堆DUV的办法拼消耗,还是在工艺和技术上突破了DUV产能极限,打通7nm产能瓶颈具有巨大意义。这不仅保证了华为高端手机的可持续生产,也为中国高端服务器、图形卡的生产铺平了道路。手机只是消费级产品,服务器是信息化的核心,图形卡是AI和算力的关键,这些才是对整体科技和安全实力有实质性提升的东西。, G- G9 q+ t4 V. s1 U$ `
( B. Y8 q( x; j情况2不大好,但凡事总有一个但是。不管怎么拼,也依然DUV产能不足,早早开始生产和囤积7nm芯片的话,在Mate 60生产周期内管够,但这还是以时间换速度的做法。拼一下可以,可持续很难。
+ ~6 h* _: ]& h1 f, g) t/ p0 p# A' F
& A" @9 k% J0 {8 x' t- N好在中国芯片工艺还在高速发展中,华为7nm可能是中国第一次大批生产7nm。边生产边爬学习曲线,在此同时放松保密限制和扩大友商合作,有可能把更多的产能转入7nm的轨道。用更大的空间换取更多的时间,也是可能的。) d' \+ _- f! b+ K
1 ?( i7 T+ q1 N. r* b* W* e1 L) e2 x最终还是需要突破EUV瓶颈,或者在技术上另辟蹊径。中国在EUV方面肯定也在全力攻关,坊间流传很盛的用电子加速器代替EUV光源的技术尽管受到有关部门否认,但在理论上确实可以替代EUV光源,形成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要是走通了,在理论上甚至有望达到比现有EUV更高的产率和良率。3 I0 T7 B( f3 \: w3 @! d5 I/ t
7 E( g* M) p5 V* X/ [7 L& ~
中国肯定已经在DUV的路上了,坊间盛传的28nm全国产线应该就是DUV技术。在DUV和EUV之间,光源是最大的差别,其他技术升级是量变而不是质变,一旦打通28nm级DUV,进一步打通7nm甚至高阶的EUV级技术,或许要爬的坡就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2。7 Z& B$ N* h% Y* i
2 N% X# O! B% i+ M: N/ X
情况2里较好的情况是在Mate 60换代或者不太长的将来,就能打通7nm产能瓶颈,更加理想的情况是打通EUV路线,不管是传统路线,还是电子加速器路线。5 H: O4 G* [! w' k3 p
- Z" s- D" r# B- }. w- Q) ~
情况3就糟糕了。那样的话,Mate 60就只有象征性意义,而不是人们期望的那样的实质性突破。从0到1的突破是重要的,但战斗已经打响,只解决有无问题是不行的,还得上量。
/ t& u2 F) ~+ C& Y9 V: I! p ^: f4 p% @: |" c' F J* Y. M
Mate 60或许是孟晚舟在任职华为轮值董事长期间最高调的成就,9月25日的新品发布会还和孟晚舟回到中国两周年纪念日重合,尽管这个发布会上没有太多惊喜。孟晚舟受了4年窝囊气,在她的轮值董事长期间能扬眉吐气肯定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华为就是华为,孟晚舟就是孟晚舟,为个人甚至公司扬眉吐气只能是排在很后面的小事,Mate 60的推出是中国和美国的大事,不可能由个人因素决定。4 }# F/ J% \6 C: `0 a \3 p' J
; U t- u. L, J0 R这也不是孟晚舟就能签发的,这样的里程碑级大事任正非肯定要签字同意。华为和任正非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玩虚花头,要玩就以实力说话。如果Mate 60只是上不了量的面子工程,这事要不了两个月就要穿帮,那时对华为的损害比发布时的支持要大得多,华为和任正非不可能不明白这件事。
1 Y9 S$ n, T8 z' p$ \7 {* V6 e4 B' H7 r8 I( Z& {
同时,华为已经成为中美科技战的象征,高阶芯片已经成为关键阵地。华为在受到美国倾一国之力全力打压的时候,得到中国倾一国之力的坚决支持。很难想象华为要发布Mate 60的时候不和有关部门通气,有关部门也不会同意华为放象征性的风筝。
/ X5 g6 o& L. |1 Y
" q" Y& }# w+ M- _/ o7 C因此,推测起来,情况3的可能性最小,情况1和2的可能性差不多一样大,1比较稳妥,2则是在打时间差。/ t( c: [2 i" r
- Y0 }% b. s, r6 |
这样的猜测靠谱吗?再给两三个月的时间就清楚了。但从雷蒙多改口为incredibly disturbing来看,还是靠谱的。她已经不再提产能瓶颈了。确实,产能有严重瓶颈的话,是不需要过于担忧的。
' Y, T* Z/ Z& k*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