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9-29 18:56 编辑
$ t/ f1 b! k- Z S" }% o
3 ~' P7 Q6 L8 g# B; u054A人称新青年。这是非常成功的设计,二十年后还在继续建造,尽管已经主要是出口订单了。054A初出道时,052C还没有上任,这是妥妥的小驱逐舰,舰队防空能力甚至超过当时主力驱逐舰的052A、051B。20年后,054A依然堪当重任,但中国海军的装备水平和使命也远远超出20年前了,052D、055数量足、水平高,但急需适应新时代任务的护卫舰。& \: f9 P, I- _2 F1 t/ J
[( s& M( w: C. @中国海军的使命已经超过走出黄水了,舰队防空的当务之急大体解决了,船队护航可算低配的舰队护航,现有的054A就能胜任,但反潜、布雷、扫雷、海上执法等就比较欠缺。换句话说,054A的下一代不应该是强化的小驱逐舰,淡化舰队防空的功能,更加多功能化,尤其需要灵活搭载各种特种载荷的能力。舰队(尤其是航母)作战交给驱逐舰吧。
9 @9 U1 ~+ G5 U0 H1 k6 Q1 O* I( _. v! h) s0 {: W) D
! I+ I$ C1 _# b. u$ ]$ {& B% y8 a
054A是人见人爱的新青年,但新一代护卫舰需要摆脱小驱逐舰的特色# R4 W+ [& l- M2 c* m/ T
4 @, m2 e' M! \. P7 }
![]()
( J6 C6 z% G9 T8 Z3 I3 T7 Z英国的26型护卫舰提供了不错的思路
9 h/ F7 R. ~) a5 W( ?8 O( V# A' ], ~* t. v, t
/ ^3 e" s) u! O
奥妙在机库与相邻的任务舱6 Q, t( l! ^3 K$ W
" q! X( R' a; [- ]
![]()
. Y' Q x2 w) Y# |% B' M- x* K. c任务舱与机库相通,大型模块运送进出方便,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互相灵活借用空间
: X! ~* f- ?: l$ R4 V6 K- Q6 {
$ n, _% A, T% E# P* d英国不再是海军强国,但依然是海军大国,对舰艇设计具有独到的思维,常有有价值的妙想。26型护卫舰对于大洋作战来说,并非利器,但起机库与任务舱连体的设计十分有意思。这把两个宽大的多用途空间联通了,既解决了任务舱内任务模块的装卸问题(可穿过腾空的机库装卸),也便于在不同任务中两者灵活借用空间。
( L! v ^7 R" N) }( b! i0 F. l0 z9 [; ^- _/ f7 D8 |6 X
机库的大型卷门通向宽大的直升机甲板,任务舱两侧的大型卷门可供各种任务模块通过可伸缩的吊车释放、回收,特种部队或者海上执法小组也可以从这里登上小艇,外出执行任务。
) v( p4 p' n, R& ?; v( |& ?: a. w: J
反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航母和驱逐舰有强大的反潜能力,但那以舰队护航反潜和驱潜为主,中国海军还需要擅长区域反潜的护卫舰。舰载声纳的天线阵口径大、灵敏度高,但受舰艇动力、水面波浪的噪声影响大。变深声纳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水稳跃变导致的声波屏蔽问题,但严重限制拖曳舰艇的行动。8 Y' a; z* }# O
1 U3 d4 S0 Q" P3 y( N; ]2 s7 y6 ~
航空反潜的速度快、覆盖范围大,发现敌情可迅速赶到现场,还对敌人潜艇有天然的免受还击能力,但飞机与潜艇天生在两个世界里,需要抛放大量一次性使用的声纳浮标或者直升机吊放声纳才能有效搜潜,直升机吊放声纳的变深能力比舰艇声纳更加有限,声纳浮标则没有变深能力。: |* V5 y& E. E
/ k" W9 h( y w$ H& ^另一个路子是潜航器反潜,这是潜艇反潜的延伸。水下的潜航器可以像潜艇一样,在各种水温层之间穿梭,潜艇躲哪里,潜航器就可以去哪里,搜潜效果大大超过水面的舰艇声纳、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潜航器也与潜艇处在同一水声环境,避免了潜艇可监听远方舰船而水面舰艇只能监听近处潜艇的单向透明问题。潜航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小,难以在续航能力和速度之间兼优,好处是没有艇员耗氧问题,水下自持力较强,还不怕在水下高速追击中暴露自己,引蛇出洞也是成功。但敌人潜艇一旦高速航行,暴露了行踪就是死路一条了。
, V, a7 w9 Z' }( L6 ^3 Y3 m' Y) `) L" \& a3 S/ N, E8 H
布雷其实是相对简单的任务,但现代水雷性能好、威力大,常常已经不是从滑道上推下水就完事了。用无人艇甚至潜航器运送到指定位置,精确布防,不仅效果更好,也便于战后的扫雷。现代水雷有可以自航、自部署的,但自航、自部署能力只使用一次,自航、自部署水雷成本高、体积重量大,用潜航器、无人艇布设好比用轰炸机投弹,比自航的巡航导弹要成本低多了。! G7 ?0 y! B7 u
- a5 I1 J6 G( V- ?/ S4 T3 w扫雷则是麻烦得多的事情。传统上用专用的扫雷舰艇,但这不仅占用编制,还除了扫雷外没有太大的其他战斗力。护卫舰上携带扫雷模块是效率高得多的办法,这可以用无人艇和潜航器完成,母舰则远离雷区、保证安全。无人艇和潜航器可以结构加强,抵御水雷爆炸的影响,小得多的水声、磁性、水压特征也避免引爆水雷,在抵近后,用相当于“水下无人机”的微型潜航器进一步靠近、精确引爆。
' @' O4 p% r( Y, X( Q& k* X& W5 ]) b: L6 S
多个遥控扫雷具可以在一次通过中,同时清扫从海面到海底的各种水雷,效率比传统扫雷舰高多了。: @2 i$ { v/ q% S' w# G
; l1 s; N5 q& }7 ^7 j1 X4 o& d海上执法和特种部队就不用多说了。
: }* z3 m1 H6 h! q+ j& E* B1 h- O& Z
这样的护卫舰不需要驱逐舰级的海空火力,重点在于自卫。相控阵雷达还是需要的,但小板就够用了。垂发也是需要的,需要一坑四弹的中近程防空导弹,还需要长坑用于发射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直升机反潜总是在搜潜设备和反潜鱼雷的重量之间纠结,直-20比直-9好很多,但腾出反潜鱼雷的重量,可以大大增加搜潜距离和留空时间,还是有很大好处的。发现敌人潜艇,则发射反潜导弹,这相当于火箭增程的反潜鱼雷。对于敌人潜艇来说,最终的反潜鱼雷来自头顶的直升机还是来自远方的导弹,没有差别。: W/ X! N; k; B. w) m0 E1 S: G0 x
* {6 Z. F$ Z/ {7 |1 e! Z0 ~2 m, V$ x' M1 \
在时间上都很少差别。直升机进入发射位置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反潜导弹以高亚音速飞行,200公里距离也不到10分钟。在搜潜直升机的引导下,入水精度也没有差别。7 f' n' N6 K1 z# C
+ m( S$ B- n3 C4 e
但这样的护卫舰需要很好的海上自持力,能在高海况下长时间执行远海任务,054A那样的4000吨级不够用了,英国26级吨位高达8000吨,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新护不是小驱逐舰,不强调舰队作战,航速要求可以放宽,最大航速25-26节就够用了。用柴油机还是燃气轮机,就看经济核算了。也可以像26级那样,用燃气轮机作为加速动力,柴油发电机作为巡航动力,既有燃气轮机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的优点,又有柴油发电机省油、巡航噪音低的优点。
" ]" X* f, I5 a7 Z- [
+ k- m3 N) a+ m, ^) n3 \9 H8 R4 y0 P该考虑新护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