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9-17 12:26 编辑
, s' C! X2 M4 G- T& x5 _
0 o* l" h4 Z8 ?: }. @1 \ 7 I) ?% w9 T6 t3 ]; @2 }
$ }6 [" B' C7 r
: B4 Y y, U( C F; h! K- I: s7 x$ I1 ~% c' V
别看航母甲板好似空空荡荡一大片,其实航母的甲板设计非常考究,每一个细节都是精雕细琢的结果。弹射起飞拦阻索降落(CATOBAR)、滑跃起飞垂直降落(STOVL)、滑跃起飞拦阻索降落(STOBAR)各有好处,但通常视点是起飞重量,其实甲板周转也很重要。高效、顺畅的甲板运作大大提高出动率,可以等效为空中更多的可用飞机。
0 ~0 A6 E3 l8 k& h
( J: T4 Q L+ ]" W/ ^+ O) P/ ~) G8 Y$ \CATOBAR和STOBAR都需要斜甲板,STOVL则沿纵长,前一半用于滑跃起飞,后一半用于垂直降落,两者的划分也不绝对,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调整,或者增加滑跑距离,提高起飞重量,或者增加降落区,加速回收空中的飞机。
9 ~4 k/ m: k3 x. R& D- Q+ v# S& U4 [
9 H/ L' h9 P. f6 ]两者的甲板设计可以在理论上空对空地比较,但只有“伊丽莎白女王”级在设计时同时考虑STOVL和CATOBAR,最适合比较。
4 y, I" {. A8 p% s3 v$ l; ]' y* ` u2 V
现在,在同样的甲板面积下,STOVL的甲板停放面积大得多,差不多全部载机都可停放在甲板上,而不影响出动和回收。机库内只用作大修,或者低强度作战时的停放,避免风吹日晒的影响。
0 K! y' m8 ^* t4 T9 N: O& q8 ?
+ O3 R5 U4 i$ ^) @2 S+ nSTOVL的额外停机面积主要来自左舷。但要是CATOBAR的话,这里主要被斜甲板占用,停机面积大大缩小,最多一半飞机可以停放在甲板上,其他的只能停放到甲板下的机库了。
( f; H- }7 j7 O
7 u" i& o! S, E7 N( ^) YSTOVL还有取消挡焰板的好处,但CATOBAR的起飞重量明显增大,战斗机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否则没人会舍近求远。* u8 p+ Z: @4 t+ f$ L1 J
5 ^. q, j2 {: @9 |, R在出动率方面,滑行道只有一条,但STOVL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接连起飞,着陆完全看后甲板能空出多少着陆点了,出动率和回收率都很高。. R: z8 m$ O: r3 ]$ s: h# W
0 n1 Q( O5 a3 o/ A* W# eCATOBAR只有两条滑行道,再增加一条滑行道需要第三套电弹,成本上吃不消,载机数量也不需要那么多电弹。但左舷的一号滑行道与斜甲板重叠,使用时影响着陆。CATOBAR也需要挡焰板,否则后面待命起飞的飞机就要被烤焦了。看来,CATOBAR的出动率会低于STOVL,回收率更是在两台电弹一起用的时候大受影响,只能在弹射间隙中见缝插针。真正要提高出动率和回收率,需要增加右舷滑行道,但整个航母需要加大到8万吨,也就成了“福建”级了,否则甲板面积局促,调度不便,停机数量不足,大材小用了。
- Z- @) q3 n! o" i) u+ l& K, j- s" |9 J. K
“伊丽莎白女王”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甲板设计比较的机会。& _( \5 p% u/ b% E) V- Q( w
, i0 v, V' t$ g对了,“伊丽莎白女王”级是以伊丽莎白一世命名的,不是刚去世的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一世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时代的英国女王,也是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女王。她代表了英国的上升时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