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帝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帝国

相关日志

分享 日本的帝国大学狂抽 德国教育的脸 ———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教育 ... ... ... ... ...
热度 2 gordon 2017-6-8 02:53
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差距很大, 西方 人少地多。 所以,引进 西方技术在东方就会产生问题。 那时候在德国,理论性大学和 工程学校,还是分开的。 在法国也是如此,高工和路桥、炮兵 这种应用类学校是分开的 ;基础课和 专业课是分开的。 ************************************************************************* 在日本呢,因为对于日本来说,不论是大学,还是工科学校都是 外来的。 所以,当时日本的教育呢,就外包给英国人 亨利代尔 了 当时英国的教育也不好,所以,亨利代尔,就以自己心目中的学校,来 大展宏图 注:日本人其实当时不懂,就外包了。 ************************************************************************* 19世纪末期,英国工业化建设完成,一大批人到海外找工作,就像现在的中国人 一部分人到了日本,正好赶上日本的明治维新。 ************************************************************************* 中国理工类学校,一是抗日战争,罗家伦觉得 日本的学校好;二是 冯卡门,应用数学这一帮人 注:普朗克 这帮人都是老德国学校的代表,都被淘汰了。 像哥廷根,这种烂学校,都是被淘汰的。 只有傻货 才挂在嘴上。 牛的是 冯卡门、日本帝国大学 、麻省理工,这帮新人。 ************************************************************************* 在中国教育界,罗家伦是很重要一个人物,譬如他主持中央政治学校时,把普法战争后的法国政治学校的水准当作目标 日本也是学法国的政治 法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日本就是学的法国 ************************************************************************* 中国为什么学日本,学的那么顺呢,并非天然如此 都是有前辈的心血呢 注:甲午就是日本人收了一套 英国蒸汽机时代的东西 整个的一套体系是英国的,只是 做了一个缩小版,像法国的。小舰队 陆军底子是法国的,转德国的。 很主动、灵活,法国大革命的军队 ********************************************************************* 它起步很高,直接就是英法。 外表看起来是德国。德国社会还是比较保守的。 政治制度搞的好,没办法。 它起步太高了 ,稍微改改就是欧洲国家。 从分封制到天皇集权制的一个国度, 直接就是英法的底子。 看着像英国,实际上是法国中央集权。 ********************************************************************* 注: 冯卡门、钱学森、钱伟长、林家翘、罗家伦 应用数学的一帮人,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巨人一样的人物 蒸汽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中心,在英国就结束了。 汽车时代,就转法国,转美国,转苏联了。 苏联和法国 不是很铆,因为沙俄和法国 联合 抗击 德国。 苏联欠法国的债 ,都不承认 。 苏联和德国、美国关系好。 对于苏联来说,资产阶级的代表就是法国。(高利贷资产阶级,还卖奢侈品; 欠丫的钱,不要 指望还了 ) ********************************************************************* 有阴谋论说, 英国为了对抗 俄国 ,所以扶持了 日本 但 实际上呢,清政府可以不输掉的。尤其是败在 不该输掉的陆军 。 英国对陆军,是没什么办法的。 注: 麦金德 也提到 确实 英国对 沙俄 怕的要命,尤其是在 远东的扩张。 但 还是觉得 阴谋论可以休矣
4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豺狼的脚印,帝国参谋 —— 科学方法的诞生
gordon 2017-2-25 04:43
近代科学诞生于德国 包括实验科学 ************************************************************************** 早期为了解决永动机问题,发明了“思想实验” 但是 想的不一定对,人有很多错觉 早年,包括伽利略是否做过他书中那些实验,都被人诟病 实验科学诞生于德国 犹如一个帝国参谋,一些军事计划,一些奇思妙想,是否能够成功,是需要在会议中加以讨论的 一个科学家,通过数学或者逻辑对 自然现象的洞察,需要在实验中获得证明, “可控实验” ****************************************************************************** 单独的通过数学或者逻辑的 “启发式思考” ,不一定对
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真相不重要
gordon 2017-1-18 14:59
真相不重要、因为大部分人既看不懂真相、也无所谓真相。洗脑的强度和频度才最重要。强度和频度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可以让公众持有你喜欢他们认为的一切真相。 真实世界里长自己的头脑、为自己活的难度其实一点不亚于影片骇客帝国中的觉醒。 ************************************************************************* 作为一个保守主义者 ,我都不关心这个。这是很私人的事情。 别人傻不傻,关我蛋事。我自己先不傻再说。 注:我发现 “ 现在 我英美化有点深入 ” 。 ************************************************************************* 一九四零年纳粹德国的宣传海报。上面写道:英国在地球五大洲的纵横劫掠。
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亥姆霍兹 —— 德国科学的帝国首相
gordon 2017-1-12 05:15
19 世纪下半叶是德国人为之骄傲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期作为“德国科学的帝国首相” 的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是德国科学界毋庸置疑的领袖人物。有人曾形容“作为君主和工业家、艺术家和社会哲学家、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们的知己,亥姆霍兹是强大的德国科学界的政治乃至精神领袖。”在19 世纪最后1/4 个世纪里,亥姆霍兹受到人们普遍尊崇,即使是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的人也是如此,颇有点像20 世纪的爱因斯坦。 亥姆霍兹1821 年出生于德国的波茨坦,父亲为当地人文中学的校长。博学多识的父亲不仅向小亥姆霍兹介绍了黑格尔和康德的思想,还教他学习拉丁文、希腊语、希伯来语、法语、英语、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1838 年,亥姆霍兹来到柏林的皇家医学和外科研究所学习医学,并在毕业后担任军医。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亥姆霍兹于1848 年提前离开军医职位而正式进入学术界。亥姆霍兹先后在柏林艺术学院、柯尼斯堡大学、波恩大 学、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教,并于1887 年成为新成立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首任主席。亥姆霍兹可以算是19 世纪最伟大的博学者,他在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化学、音乐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对旋风、雷暴、空气和冰河的研究奠基了气象学基础;他在认识论方面的贡献,使得他成为19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还是现代物理学在理论、实验和高技术应用方面的奠基人。 一、亥姆霍兹与能量守恒定律 亥姆霍兹最为后人熟知的也许是他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贡献。能量守恒定律是19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作为牛顿力学体系建立以来物理学第二次理论大综合,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热、力学和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它还直接引起一门新学科——热力学的建立。而热力学可以说主要是凭借德国科学家一己之力完成的,迈尔和亥姆霍兹等人是其主要缔造者。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充满了戏剧性。 德国医生迈尔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人。1842 年,迈尔在李比希主编的《化学与药物年鉴》上发表《论无机界的力》,他在文中提出了一切能量是不灭的思想,并用mv2 代替mv 表示运动量。但当时这篇文章未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1845 年,迈尔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有机体的运动与新陈代谢》的小册子。他在书中再次论述了能量守恒定律,还把物理能的形式分为五种:重力势能、动能热、磁、电和化学能。虽然这个小册子亮点颇多,但仍未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迈尔也许命中注定只能扮演悲剧角色,他的科学成就长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甚至遭受到攻击,他的五个孩子也相继夭亡。1850 年,迈尔自杀未遂,从此患了精神错乱症,长期在精神病院中疗养,与世隔绝,以致李比希在1858 年的一次演讲中误称迈尔已经因病早亡。1878 年,迈尔在孤寂中死去。其实, 在迈尔生活的时代,德国的科学专业化已日趋明显,而迈尔仍然是一个十分业余的科学家 ,游离在主流科学界之外。他不仅不做实验,而且也没有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文章中很少能见到严密的数学推理。他与学术刊物编辑们的关系一般,以致他很难在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与迈尔相比,亥姆霍兹要幸运得多。1847 年,在对迈尔的研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亥姆霍兹向柏林物理学会宣读了他的论文《论力的守恒》,这篇物理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从不同学科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进行了论证。由此开始,能量守恒定律从不完善的构想成为较成熟的理论。虽然同时代的迈尔和焦耳拥有类似的结论,但许多科学史学家仍然愿意把亥姆霍兹当作这一定律最重要的发现者。尽管《论力的守恒》的重要性未能在一夜之间得到认可,但是它足以让亥姆霍兹成为物理学史上一颗恒星。 二、亥姆霍兹在生理学、声学等方面的贡献 1851 年,亥姆霍兹在科尼斯堡大学任生理学教授,讲解人体各器官的运作机制。一天晚上,亥姆霍兹注意到猫眼睛会发光,而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只有燃烧的物质才能发光,但猫眼中不可能有物质在燃烧,因此它只能反射外界的光。那么可不可以也用光学理论来解释人眼的运作机制呢?此时亥姆霍兹正在研究眼睛的发光度,在检测眼睛时,红光会被反射出来,但是他并不清楚反射出来的光线所形成的光学图像到底是什么。受到发光猫眼睛的启发,亥姆霍兹设计制造出人类医学史上第一台检眼镜。利用这个中间带有小孔的凹镜,亥姆霍兹成为观察到清晰的处于活动状态下的人类视网膜的第一人。这种仪器向眼科医生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仅使他们能直接观察眼底、检查视网膜是否正常,还能帮助他们判定眼的屈光度是否正常。这种经改进后沿用至今的检眼镜为亥姆霍兹在医学界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不久,亥姆霍兹又发明了一种用于测量眼睛曲率的检眼计,用此仪器便可以诊断出散光度,这一发明被权威眼科专家称为“所有发明中最具影响力的发明”。 亥姆霍兹还发展了英国科学家杨在1802 年首度提出的三色理论。亥姆霍兹认为,将红色、蓝紫和绿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其他任何色彩。他推想,这意味着人类视力可能检测这三种色彩,视网膜一定有三种不同的接受细胞,每种细胞都配有一种对某种原色很敏感的化学物质。亥姆霍兹据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杨-亥三色论。 亥姆霍兹于1856~1866 年发表三卷本《生理光学手册》,主要阐述以实验为基础的空间视觉、色彩视觉和运动视觉理论,它成为19 世纪下半叶相关领域主要的理论来源。这本经典之作于1924~1925 年被美国光学协会首次翻译成英文,名为《生理光学专题论文》。直至今日,书中的观点仍有指导意义。 三、亥姆霍兹与德国物理学的兴起 1858 年,亥姆霍兹来到海德堡大学任教并主持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理学研究所。当时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可谓一派繁荣景象,但亥姆霍兹逐渐意识到,生理学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已经超出了个人的能力,很难对其进行总体把握。与此同时,德国物理学因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新生力量而裹足不前。因此,亥姆霍兹于1871 年接受了柏林大学声望极高的物理学教授一职,他的条件是年薪4000 塔勒,另外还要为他建立一个新的物理学研究所。虽然条件苛刻,但是普鲁士政府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当局认为亥姆霍兹巨大的政治及科学影响力可以帮助其更好的领导德国南部的邦国。 亥姆霍兹对德国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他成功地将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理论引入欧洲大陆物理学家群体并确立其主导地位。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被接受之前,以德国物理学家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物理学家一直坚持错误的超距作用理论。亥姆霍兹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评价当时主要的电动力作用研究成果,逐渐认同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并认识到其中隐含着电现象的粒子理论。此后,在亥姆霍兹的鼓励下,他的学生赫兹尝试用实验方法证明麦克斯韦所预言的电磁波的存在。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用电震荡来交替激励两个金属球,每当点位在一方或另一方向达到峰值时,就通过间隙放出电火花。随着振荡电火花的出现,麦克斯韦方程预示应该产生电磁波,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他惊喜地发现,当小球间振荡火花出现时,在检测线圈的间隙也有电火花跳过,从电火花的强度可以判断波的形状,赫兹计算出波长是66 厘米,是可见光波长的100 万倍。赫兹又证明这种波既包含电场也包含磁场,所以性质上是电磁波。赫兹的实验成功了,亥姆霍兹非常自信地向柏林物理学会报告了赫兹得到的结果,他大声说到:“先生们,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本世纪最重大的一个物理发现”。 1887 年,亥姆霍兹来到夏洛腾堡,成为新成立的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首任主席。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在亥姆霍兹的领导下,致力于以热力学为基础的精密测量热辐射的研究,因此成为量子论的发源地。1896 年,维恩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似乎得到经验支持的维恩定律,用一个温度的函数来描述能量的光谱分布。3 年之后,普朗克从理论上对维恩定律进行了严格推导。普朗克对这一既不依赖于机械动力学,也不依赖于电动力学的结论很满意,毕竟维恩定律已经与测量结果契合。但理论和实验的和谐没有持续太久,此后进行的精确测量表明维恩定律只适用于高频短波段,在低频长波段失效。在低频长波段的测量结果与瑞利男爵刚刚发表的辐射公式相符。这种测量间的相互矛盾促使普朗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1900 年,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合乎经验资料的新公式,但是这种他后来自称是“幸运的猜测”仍然缺乏理论上的解释。为了得到他的辐射定律的理论推导,他不得不假定能量(E)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不连续量,导入了一个自然常数h 作为作用量子。 这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假定,因为它违背了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假定:自然界不做任何跳跃 。这一天被劳厄称为量子的诞生日,量子元年的起点。 亥姆霍兹在诸多学科的贡献使他成为德国最后一位继承莱布尼茨传统的科学家,他的任何一项发现几乎都可以使其名垂青史。但他的认识论对同时代及以后德国科学家的影响与启发也许更有价值。 赫兹、维恩、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等都受到亥姆霍兹哲学思想不同程度的影响。普朗克曾说:“我知道亥姆霍兹也是一个人,我敬佩他的为人并不亚于敬佩他是一位科学家。由于他具有诚实的信念和谦虚的人品,他成了科学高尚、正直的化身。他的这些品格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和亥姆霍兹交谈时,每当他用那种镇定、透彻、敏锐却又那么和蔼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心中便会涌现一种无尽的子女对父母般信赖与爱的感觉……” 亥姆霍兹对于几何学、数学及力学基本概念的批判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论及其对康德哲学的看法有着直接影响。爱因斯坦曾说:“我越来越钦佩亥姆霍兹的原创力和自由思想。”爱因斯坦曾多次谈到他还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时,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亥姆霍兹和赫兹等人的论著,特别是亥姆霍兹的六卷本《理论物理学讲义》使他受益匪浅。正是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的非凡理论引起物理学强震,导致了从20 世纪初开始长达30 余年的物理学革命,看似辉煌的经典物理学大厦随即土崩瓦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不仅是物理学的突破,也是人类思想的巨大飞跃。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基本看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量子力学把统计性的规律引入物理学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方式,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及互补原理等都与传统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甚至科学规律也不再是不变的真理,而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描述方式。 狭义相对论打破了牛顿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证明时间和空间是相对且统一的。广义相对论是人类理性的产物,与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不同,它完全走在了实验的前面。广义相对论能揭开20 世纪出现的宇宙哲学的全部奥秘:从对表明宇宙无限的“红移”的解释,到黑洞概念的形成。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此后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晶体管、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的发明仅仅是现代理论给发明、信息和通信领域带来巨大影响的几个例子而已。
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帝国余辉
热度 13 martian 2016-12-1 12:52
帝国余辉
某个核心股指的RSI
101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No 帝国,No peace !
热度 12 鳕鱼邪恶 2016-10-6 18:43
No 帝国,No peace !
Kurdish National Congress: No peace in Mideast without solution to Kurdish question
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多赚点钱2 —— 读《停滞的帝国》有感
gordon 2016-5-13 18:53
中国人脱离不了组织的真正原因在于 自己没钱哪 它是个家长制政体 你没钱,还扯个什么蛋呢 ******************************************************************* 这也是我反对,在城市下岗就业还没解决的情况下,把农村人口放出来。 ******************************************************************* 中国人出生的第一要务,不是追求啥真理,先挣点钱吧 *******************************************************************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 黑格尔(1822年) ******************************************************************* 我以前都讲过这个东西了,刘秀的所谓 “汉军威严” ,子弟兵,赤眉、绿林起义,屯田。 就这东西。 毛时代搞的,不还是这东西嘛 把旧神砸了,是因为有新神了。新神更有用。 但他们只获得了好处, 好处从谁哪儿来的,老百姓管这个干嘛 管鸡巴它呢,我得好处就行了。 我少一把劈柴,没办法蒸馍了。 把地主家大梁卸下来,砍掉烧了。 它是返祖,不断退化的一个东东。 就跟《百年孤独》一样。
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乔良:互联网会摧毁一切霸权,美国之后将再无帝国
gordon 2016-4-24 17:08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 弗兰西斯培根 *********************************************************************************** 其实没有什么,效率的提高,有赖于计算能力的增长。 *********************************************************************************** 傅红雪走的很慢,但他只要一开始走,就绝不会中途停下来。 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 《挑山工》 ***********************************************************************************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3f67117c3bf337bf48fab1e117ec227c/v.swf
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凤凰传奇:《吉祥如意》 —— 马尔萨斯弹簧,秦帝国的诞生 ... ... ... ...
gordon 2016-4-2 01:31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zMTk5MjQ=/v.swf 你们不是喜欢毛伯伯嘛,我就把 “毛伯伯” 招过来 “毛伯伯” 出主意,我们干活,呵呵
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奥匈帝国的解体 —— 普奥战争输的非常之惨(转)
gordon 2016-3-31 04:27
普奥战争对奥匈帝国来说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 普鲁士不愿意接受非德意志民族(小德意志方案)。所以1866年爆发普奥战争,奥地利战败,被踢出德意志邦联。 奥匈帝国在克尼格雷茨会战(萨多瓦战役)中的失利对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从政治层面上讲,这一战把奥地利彻底挤出了以普鲁士为中心的日耳曼语联盟体系, 让其不得不向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为主)扩展,但是这样势必会与一向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的沙皇俄国发生冲突,为此后的一战埋下了伏笔。 注:奥地利倒是想 ”大德意志方案“ ,但普鲁士不愿意接受非德意志民族 *************************************************************************** 奥匈帝国的二元体制。奥匈帝国实际上是两个在内政上各自独立的立宪制国家——“帝国议会各王国及领地”(奥地利帝国)和“圣伊斯特万王冠领地”(匈牙利王 国)。两国共戴一位君主,但各有自己的两院制国会和首相。 两国还有共同的外交、军事、财政和关税同盟(匈牙利承担共同开支的30%)。 1867年时奥匈帝 国皇帝的头衔全称是【奥地利皇帝,匈牙利使徒国王,波希米亚国王,达尔马提亚国王,克罗地亚国王,斯拉沃尼亚国王,加利西亚国王,伦巴底国王,伊利里亚国 王,耶路撒冷国王,奥地利大公,托斯卡纳大公,克拉科夫大公,洛林公爵,萨尔茨堡公爵,施蒂里亚公爵,卡林西亚公爵,卡尼奥拉公爵,布科维纳公爵,特兰西 瓦尼亚亲王,摩拉维亚边境总督,上劳西茨和下劳西茨公爵,摩德纳公爵,帕尔马公爵,皮亚琴察公爵,圭斯塔拉公爵,奥斯维辛公爵,扎托尔公爵,特申公爵,弗 留利公爵,拉古萨公爵,扎拉公爵,哈布斯堡亲王伯爵,提罗尔亲王伯爵,凯堡伯爵,戈尔齐亚伯爵,格拉迪斯察伯爵,上卢萨蒂亚和下卢萨蒂亚边境总督,伊斯特 里亚边境总督,霍亨内姆伯爵,菲尔德基施伯爵,布雷根茨伯爵,索能堡伯爵,的里雅斯特领主,卡塔罗领主,文德马克领主,塞尔维亚边屯区大首领,金羊毛骑士 团领主】 *************************************************************************** 注:对于中国来说,普法战争、普奥战争 ,真是福音。 其实不能这么说,早年还只是英法双强,顶死再加上俄罗斯,三强。 变成列强是后来的事。 普鲁士一个人就干掉了 法国和俄国,你说应该不应该 给普鲁士 “点个赞” ,呵呵
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研发能力不足,是传统帝国解体的最根本原因(转)
gordon 2016-3-10 20:23
在以哥伦布肇始的地理大发现之前,地中海无疑是西方世界的中心,两希文明在此发源,罗马帝国在此崛起,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也与地中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争夺世界中心的战争不是以三部曲描写的罗得岛战役发端,也不是以勒班陀战役结束的,但在 1520—1580 年, 宗教热忱和帝国霸业合二为一,使这场战争达到了可怕的强度;从战争的形式上讲,这个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两个迥然不同时期的巅峰。这场战争的风格既是原始 的,也是现代的:既有荷马史诗中青铜时代的人性本能的残暴,也有火炮武器的巨大破坏力。这一时期,基督教君主和奥斯曼苏丹都相信他们在角逐全球的统治权。 勒班陀战役及其后续事件却表明, 即便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地中海也不值得去争斗了 。用桨帆船无法轻松地赢得被密集陆地包围的地中海,不管可用的资源是多么取 之不尽。双方卷入了一场极其昂贵的军备竞赛,但最终的奖品却难以撷取。这场战争严重消耗了双方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其严重程度是双方都愧于承认的。 双 方都很快遭遇了经济困境。花费巨大的海战和勒班陀战役之后重建舰队的庞大开支使奥斯曼帝国与西班牙都不得不大幅度增税。同时, 美洲输入的大量金银开始以令 人费解的方式破坏奥斯曼帝国的经济 。土耳其人有足够的资源在战争经济中超过任何竞争者,但无力保护稳定、传统、自给自足的世界去抵御现代社会的更险恶的影 响。面对欧洲的物价上涨和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通货膨胀,他们束手无策。 1566 年,也就是马耳他战役后的那一年,开罗的黄金铸币厂 —— 奥斯曼帝国的唯一一所铸币厂 —— 用来源有限的非洲黄金铸造货币,将金币贬值了 30% 。西班牙雷阿尔成了奥斯曼帝国境内最受欢迎的货币,奥斯曼人根本无法铸造出与它等值的货币来。发放给士兵们的银币越来越薄,当时一位奥斯曼士兵称,它们 “ 薄得就像杏树叶,像露水一样毫无价值 ” 。这些冲击导致物价上涨、物资短缺和本地制造业的逐渐衰败。基督教欧洲的出价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于是将奥斯曼帝国的原材料和金银逐渐吸走。自 16 世纪末开始,全球化力量开始隐秘地摧残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和力量基础。伊斯兰教世界与西方的关系都呈现出这样的模式。 *********************************************************************************** 这个通胀,啥也不是,就是因为金银过多造成的。 这超越了当时人的头脑想象。 注;一个是军事的物资消耗,一个是硬通货的输入,造成的通胀。 *********************************************************************************** 跟法国一样,土耳其也可以总动员。但是它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金银货币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毛恢复 “大秦帝国” 之所以能够成功,跟当时认识到 货币跟发行数量有关,跟金银无关 ,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能拯救你。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I4OTgzNzY4/v.swf 很搞笑的一个电视剧;不过陆军 没有总动员,确实是 甲午战争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 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清帝退位,新军也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清政府从维护政权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正确的, 不要以为当年的人没有现代的人聪明 ) 少数人政权,只能靠海军了。 注: 总动员了,后勤系统跟上,跟不上呢,也是个问题 。北洋时代有一个 “ 彰德秋操” ,算是演习了一下。(北洋自己人感觉还行,象冯玉祥啊,都认为还行。冯是个行家,应该还行)  为检验新式陆军的编练成果,清政府先后计划了3次大规模的秋操:1905年的河间秋操——参演人数最多;1906年的彰德秋操——参演将领阵容最 为豪华;1908年的太湖秋操——是一次流产的秋操,秋操万事俱备,但最高观众(当然是间接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双双驾崩,观众没了,戏也就无法上演。   由于太湖秋操未能举行,彰德秋操就成为晚清陆军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出”5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陆军很快更换了名字,改称民国陆军。 河间秋操人数最多,但属于一次北洋内部的军事演习,而彰德秋操不同,不仅是一次开放性军事演习,而且军事“含金量”最高。   “这次军演的参演部队包括北洋陆军、湖北新军,还从河南抽调了一部分新军,从驻防区域来看,涵盖了直隶、山东、湖北、河南四省。” 套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彰德秋操不仅检验了不同部队的磨合能力,还检验了部队跨防区的远程投放和打击能力。 张之洞私下曾把这次军演视为南北洋新军编练成果的竞赛,湖北新军不仅提前准备,而且一路走一路练,先是在湖北境内举行一次小规模演习,坐火车到达郑州后, 和河南新军合兵一处再次演习,路上途经卫辉、淇县时也多次演习。袁世凯也丝毫不敢大意,由于参演的北洋陆军是从各镇抽调,各部队汇合后也进行了多次小规模 演习,加强各部队协调配合能力。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日本帝国的新闻*审查,洗脑以及民族主义(转)
热度 3 gordon 2016-2-18 08:40
注: 香港的事,我就说一线是最重要的,一线出了问题。后面办公室出主意的,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 问:在侵华战争期间,不但是日本军部疯狂叫嚣侵华,就是日本的广大老百姓,对侵华战争也是踊跃支持,不少日本民众更是为侵华事业献出自己儿子和丈夫的性命、并以此为自豪。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答:这对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全世界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只要給他们一个“爱国”的名义,那么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回到正题: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民众,为什么以侵华为荣?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恐怕几万字论文的篇幅都不够用。但是,其中有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重要原因: 在战前乃至战时,日本军部牵头、并以日本媒体为帮凶,对广大日本官兵乃至民众,进行了大规模的欺骗 。 问:能否举一些例子? 答:最典型的例子是爆发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晚上 10:00 过后的“柳条湖事件”——当晚,日本关东军守备队特工在沈阳郊区的柳条湖,爆破了当时日本经营的“南满铁路”的一小段。爆破之后,关东军火速集合部队训话,长官欺骗了鬼子兵,说:“ 暴戾的支那军队爆破了日本依条约取得的南满铁路 ”——关东军高层以 谎言 为手段、 煽动 了士兵的仇恨,并下令鬼子兵 攻击 东北军的军营——沈阳北大营。 问:也就是说,当晚攻击“北大营”的日本鬼子,他们都被灌输了一个虚假的信息:是中国军队炸毁了南满铁路? 答:是的。实际上是关东军参谋吩咐特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柳条湖的一小段,然后关东军利用 谎言 ,对中下层士兵进行了 战前动员 、 诬称 是中国军队干的。所以日本鬼子 特别恨 ,冲进东北军的北大营, 见人就杀,凶得很 。读者可以参考 关 宽 治 、 岛 田俊彦 这两个人所整理的《 满 洲事 变 》, 这 本集子很好,收 录 了该事件 许 多第一手史料。 问:关东军为什么觉得有必要对中下层士兵进行虚假宣传呢?那时候的鬼子兵,本身也是挺讨厌东北军的吧? 答:事前,张学良在东北排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然了,张学良排日对不对,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今天我们就事论事,张学良在事变爆发之前,的确是有 排日 的行为,有的还相当激烈——而且就在前一段时间,刚刚发生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排日事件,关东军上下,其实早就已经对东北军 咬牙切齿、磨刀霍霍 了。但是,为了统一口径、也为了进一步激起士气,关东军参谋还是对中下层将士开展了虚假宣传、并用谎言做了战前动员。当然,这并不是说兽兵受骗了,杀人就可以原谅了。 这里仅仅是探讨 信息封锁 和 洗脑宣传 的问题,不是为谁开脱。我再举个例子:西安事变的当晚,你知道张学良的部下 孙铭九是怎样对士兵开展战前动员的 不?孙铭九集合士兵讲话,作义愤填膺状,欺骗士兵们: 弟兄们,出事儿啦!蒋介石将张司令官(张学良)逮住啦!大家跟我去,活捉蒋介石,营救张司令官 ! 于是士兵的士气就被激起了,一鼓作气涌向华清池,就活捉了蒋介石。事实上在战争中,这种 欺骗性的战前动员 是普遍存在的, 当兵的人是很好骗的。这是带兵打仗的重要法宝之一 。 问:那么“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呢?这个谎言怎样能一直维持下去? 答:“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当晚, 关东军 拍了电报到东京参谋本部, 也对参谋本部进行了欺骗 ——电报的内容也是这样说的——“中国军队爆破了南满铁路、向日本挑衅”, 更可笑的是—— 参谋本部也被骗了 ——接到关东军电报之后, 参谋本部的几个头头紧急召开了会议、傻傻地讨论以下这个问题: “这到底是张学良有意挑衅呢?还是张学良部下的兵违抗军纪?” ——参谋本部的人在事发时,也是摸不着头脑。事件爆发的那个时候,东京也不知情, 也以为真的是中国军队爆破了南满铁路。 注:因为义和团那个事,中国人本身就很不理性,很low ,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问:也就是说,关东军在未征得东京总部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炸毁了南满铁路一小段、然后栽赃中方、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而且还对日本军部写了假报告、进行了欺骗? 答:是的。虽然也许读者中有的人会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 是关东军的参谋瞒天过海、瞒住了中日双方、私自策划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并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问:那么这个谎言维持了多久?日本军部就一直被骗? 答:不是的。 日本军部不久之后,还是知道了真相 。 注:它要再不知道,就搞笑了。 问:那么既然日本军部不久之后知道了真相,为什么不立马下令制止关东军、令其撤军、并将东北土地归还给中国? 答:两个原因。首先是 不想做 。其次也是 做不到 。首先日本军部本身对张学良的排日政策 心怀不满已久 ,关东军闹出了这个事,军部其实 很开心 。其次,军部也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第一方面的压力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民众的 民族主义狂热 突然飙升,整个日本民族突然变得很 “爱国” ,日本民众纷纷高呼 扬眉吐气 ,他们觉得日本人在中国东北被张学良欺负了好几年时间了,现在终于“ 出了一口恶气 ”。这是第一方面的压力。第二方面的压力就是来自于关东军。“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关东军对东京放出了这样的狠话—— 如果东京本部不支持我们关东军,那么我们就退出日本军籍、在满洲另立我们自己的国家 ! 问:日本人是不是欺人太甚了?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都被日本人炸死了,难道还要求张学良对日本友好? 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关键还是那四个字: 信息封锁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之后, 日本军部封锁了信息,日本民众对“皇姑屯事件”的真相,也是普遍不知情,也是直到战败之后,才普遍知道真相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 信息对称 是多么的重要——人们接受 片面 的信息,往往会形成黑白颠倒的判断。所以我提醒各位:对一切的电视节目、网络信息、报纸杂志 …… 通通都不要盲目取信。 问:也就是说,“九一八事变”之后,关东军以及军部,都被日本民众架到了“民族英雄”的神坛上了、下不来了? 答:正是。关东军成了日本英雄。这个时候,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军部,都不敢公然对抗日本的强大民意了( 其实民意也是他们煽动的 )而只能半推半就,尤其是军部,它的态度确立得很快,事变爆发不久之后,军部对关东军的态度迅速转向支持。 注:非同寻常的 大众 幻想与群众性 癫狂 问:那么当时的日本民众又是怎么想的?他们也认为南满铁路那一小段是由中国军队炸毁的吗? 答:是的。当时的日本民众也是普遍被欺瞒了——日本的报纸进行了广泛的失实宣传,说“支那军队炸毁日本人经营的铁路”——所以 当时的日本民众普遍误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挑衅 ,所以关东军还击是“正义的”、是“英雄”的举动。 问:那么日本媒体又是怎么回事?知道真相的记者,难道一个都没有吗? 答:不是的。事变不久之后,已经有日本记者通过私下渠道、获知了“柳条湖事件”的真相、并开始着手、准备将真相公诸于众。但是, 日本军部及时派人召集了日本各大媒体的负责人开会,采用半洗脑、半恐吓的方式、以“爱国”二字为要挟,对日本媒体进行了绑架,或者说“集体招安” ,这样一来,整个日本媒体界就达成了口径一致—— “柳条湖事件”的真相,不宜在此时对日本民众进行公开 ——所以,日本底层的广大民众,一直被隐瞒。在这个期间,也有少数媒体人不服从,但是这一批人普遍遭到了迫害,他们的声音,发不出去。 问:一直被隐瞒到什么时候? 答: 一直隐瞒到战败后的东京审判 ,当远东军事法庭的战犯们纷纷在庭上供出“柳条湖事件”的真相时,对于战后的日本民众而言,这是一条 爆炸性 的新闻。直到那个时候,日本民众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 问:但是这个重要吗?退一步而言,就算当年柳条湖的那段铁轨是中国军队炸的——我们中国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炸铁路,关日本人什么事了?日本人能因此派兵过来吗? 答:当年的日本民众不是这样认为的——当时的他们认为:南满铁路是大清国政府通过《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和北洋政府通过《民四条约》许可日本经营的,而中国的东北军对其进行炸毁(他们当时相信),是“赤裸裸地欺负日本人”的行为。 问:殖民时代的国际秩序与现在的国际秩序不同,我们现在这个国际秩序是在过去一百多年中经过各国人们的博弈而形成的。人类的秩序,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当年的殖民者也是“试”了之后,才知道殖民这条路是“错”的,在他们没“试”之前,不知道它“错”。 答:可以这么理解。正如赤化试验。你在没试验之前,人们不知道那样行不通,也是在试了之后,大家才知道:哦,原来公有制行不通。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秩序的“试错”过程。 问:关于日本军阀联合日本媒体、欺瞒日本民众这件事,还有没有别的例子? 答:还有。例子多的是。再例如 1932 年 1 月 18 日在上海爆发的“日僧事件”,这件事也是一起典型的信息封锁事件。 问:能否具体说说? 答: 1932 年 1 月 18 日,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副武官 田中隆吉 ,密令流氓在上海的大街上对日本侨民进行殴打,当场打死日本和尚一名、打伤三名。事后,日本军部操纵日本媒体,对日本民众进行了虚假宣传,说 “支那人残害日侨、打死日本和尚” ——日本军队以这个为借口,于 1 月 28 日对上海的中国守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抗战”,日方称为“第一次上海事变”。 问:日本特工打死日本人、栽赃给中国人,日本民众都信了? 答:是的。当时都信了。当时那一代的日本民众,接受了许多这样的虚假信息,所以他们才会咬牙切齿地说出诸如 “膺惩暴支” 这一类的话,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信息,才能理解当年的日本民众为什么会 万人空巷欢送乡人出征 ,也才能理解日本民众为什么为了侵华甘愿贡献儿子和丈夫的生命——当年他们认为是“中国人欺负他们”。这个在我们看来,完全是颠倒黑白,但是当年日本民众还真的就是这样想。历史有许多的 魔鬼细节 ,如果忽略这些细节,看问题就会糊涂。 问:“日僧事件”的真相,也是一直瞒到东京审判? 答:是。 “日僧事件”的真相,也是一直瞒到了战后东京审判的时候。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理田中隆吉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日本民众舆论又是一阵 哗然 。所以在战后,军人在日本的地位特别特别的低,战后的日本民众,不但瞧不起日本军人,而且是反感,普遍的反感。 问:战前的日本不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吗?日本媒体不是民营的吗?军部为什么能够控制媒体? 答: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民间报业十分发达。但是在日本军人刺杀日本首相犬养毅之后、尤其是到了“二二六兵变”之后, 日本政府事实上已经被军方控制了, 从此日本这个国家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就出了问题,日本后来走上不归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就是军人夺权的必然结果 。曾经几次担任过日本外务大臣的重光葵,在战后写过一本书,叫做 《昭和之动乱》 ,在这本书中,重光葵将日本军阀夺取日本政权、裹挟国家走上战争之路的这个过程,称之为 “动乱”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年日本的国家权力倘若没有被军方夺取的话,日本不至于象后来那么疯狂。 问:所以,罪都是日本军阀的罪?日本民众无罪? 答:我觉得倒也不能这么说。虽然说日本民众确实是受愚弄了,但是我想也并不能因此就说日本民众没有责任。 因为“受愚弄”本身就是一种过失 。谁让你受愚弄?谁让你迷信日本的报纸?谁让你不换位思考、站到中国人的立场上想一想?人有恻隐之心,但是有时候人的恻隐之心会被一些别的东西掩盖,例如民族主义,例如利益,例如仇恨,例如谣言,例如洗脑。 问:当时的日本民众,恐怕也有“满洲情结”吧?也不仅仅是“受军部愚弄”这么简单吧? 答:除了受媒体欺骗之外,也受教育的欺骗。当年日本民众普遍存在 “满洲情结” ,他们 受教育所困 ,一直认为:“满洲”是日本人在 1905 年赶跑俄国佬、流血打下来的,因此日本人理所当然享有在满洲经营和发展的权利,这个权利包含耕种、开矿、经营铁路、移民等。这个世界上 99% 的人都是平庸的,日本民族也不例外,当年他们都被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所困、跳不出来,认为教科书上说的东西都是正确的。而且可笑的是,他们从报纸上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我们都知道这是危险的,尤其在言论不 zi 由的社会,更不应该如此。
30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英俄帝国中亚争霸战》终于有译本了 (转)
热度 3 gordon 2016-1-25 18:59
这本书在Goodreads评价很高 还有伊朗,当年也是英国和俄国交锋的主要区域 当然,还有中国 我一直说, 中国受英国影响比美国深 ,只是中国政府的 “四两拨千金” , 才转向了美国。 注:著名的阿思本舰队 ************************************************************************************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两大强权——维多利亚英国和沙皇俄国——在中亚寂寥的隘口和沙漠展开了一场秘密战。那些战斗和阴谋的亲历者们把这 场秘密战称为"大棋局"(the great game),这个词经由kipling的经典小说"Kim"而在当时广为人知。在19世纪初,这场大戏刚刚开场的时候,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之遥,而 当它曲终人散尘埃落定之际,最前沿的俄国哨所距离印度边境仅仅30公里...... "The Great Game: On Secret Service in High Asia"是英国作者Peter Hopkirk最重要的著作,出版于1990年,当时的阿富汗总统Najibullah甚至亲自着手准备将此书翻译成普什图语,以告诫国人"历史上我们铸 成的那些大错",可惜仅仅3年之后这位军人出身的政治家就死在了攻入喀布尔的塔利班手中,翻译的计划自然告吹,而当年这场秘密战的核心舞台阿富汗又再次陷 入了战乱之中。当年的这场中亚棋局主要围绕着英属印度的防御和沙皇俄国的扩张两个重心展开,核心舞台由里海南岸的波斯帝国开始逐渐东移,以阿富汗及其北方 边境为焦点,最后在喀什和拉萨结束,期间经历了俄国对高加索地区、土耳其斯坦地区的征服,也经历了英国人两次血腥的阿富汗战争,以1904年甘孜陷落、十 三世达赖北逃和千余英国远征军进入拉萨划上句点。如果说当年里海东岸的大片土地只是作为进军印度的前奏和沙俄对于内亚游牧民族的报复而被占领,那么苏联解 体以后美欧中俄印之间展开的新版"大棋局"则把焦点放在了里海和波斯湾的石油上,昔日的手段成了今日的目的,这是一种奇怪的讽刺,也是地缘政治的教科书式 诠释。 中国在当年的这场高价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但细细回味下两处的历史进程也可以带来一些新的视角: 1839~1842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7~1858 印度民族起义;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77~1878 第十次俄土战争;1876~1878 左宗棠收复新疆 以 上列举的事件中,阿富汗战争和鸦片战争的同时展开是英国本土鹰派主政的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7~1858的间歇期则是印度民族起义导致英国分身无 术,至于左中堂收复新疆的壮举多少利用了俄国对于伊斯坦布尔的用兵方向及其后柏林会议对于沙俄扩张的遏制。而中国和阿富汗之间那古怪的瓦罕走廊,也正是棋 局收宫之际,英国佬为了阻挡俄国佬南下的铁蹄,挖空心思把阿富汗和中国领土相接以屏障印度东北边境的怪招。 注:世事难料,中国后来倒向了俄罗斯。但是此俄罗斯非彼俄罗斯,社会主义是向内的,不倾销商品。呵呵 冷战时代,苏联要比美国可怕的多。坦克集群太可怕了,我们跟它接壤,知道吧
5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鸦片战争的迷雾
热度 22 范进中举 2016-1-21 15:15
这两天把“王鼎杰”的《当天朝遭遇帝国:大视野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看完了,本来准备四小时干掉,没想到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两天把300多页书读完了,对于鸦片战争的很多历史细节,作者做了很好的分析,看得出作者对于史料的掌握还是比较丰富的。 说说感觉 为什么我党能得天下,就是 实事求是 ,偏离这个就走邪路。 历史上的贤君时代最重要的 就是下面的人能说实话,领导人能有常识。 说实话真不容易,领导要能听进去,决定于,一 领导有肚量,二 领导对实际熟悉,所谓良相起于州府,就是有常识,不容易被忽悠 三 永远保持开放心态,对于新情况 新问题不抱成见,让常识限制自己 四 ,对下面的人不要过于苛责,苛责的结果是就报告好听的,换句话说就是说实话不挨板子。 对于官僚体系而而言,实事求是很重要。人人都要说实话,当然搞成明清御史那样,以挨板子为荣,邀名声那就走偏了。 重温老人家的智慧: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48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歼星贱来了 ! 配套帝国反击战 配乐 简直萌萌大
热度 6 樱木花道 2015-12-10 21:03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61955/ 美帝科技
75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大糖帝国” 现实版(转)
gordon 2015-1-15 13:25
日本在1996年,美国在2007年,欧洲在2010年总抚养比到达最低点,而中国是在2014年这一数据触底。 日本自然不必说了,在这个时间节点前后, 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欧洲发生了债务危机。危机的本质就是巨大旁氏骗局后继无人了,没有新韭菜了,实际上就是没有新增的劳动力人口了。 ******************************************************************************** 美国物理学家Doyne Farmer在2001年设计过一个计算机程序,模拟一个虚拟的股票市场。 他用计算机创造了一些agents,它们类似于大糖帝国的糖人,每一个agent都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在游戏中它们扮演股市投资者。 投资者分两种类型:A按固定周期买卖,这造成股价的规律性波动。B按历史走势买卖,譬如B 的一个简单策略就是:股价先降后升,则买入;股价连续下降,则卖出。 计算机给每个投资者分配一笔启动资金,交易的获利将再次投入股市,如果破产被计算机清除出局,类似于糖人饿死。 这程序本身就是一个不停进化的系统。理性预测是这样:B将发现股市存在固定模式的波动期(A所创造的),所以B调整策略可以从中套利。这样不需太久,股市将进入经济学家预测的“有效市场”状态,这意味着股价将趋向稳定值。 但是,Farmer程序的模拟出现了奇怪的结果。底下是一个模拟的效果图。 纵轴是股价,横轴是程序运行的时间期。最初, B很快发现股市的波动模式,进行套利。这种套利把市场“无效”成分挤出,股价趋向稳定。 但是,图中程序运行到大约5000期时,平静下来的股市突然进入了爆发性的波动。在没有任何外因的干扰下,这是如何出现的? A和B的股市架构非常简单,却足以模拟出一个复杂性系统。当B演变得日益富有,并使A逐渐消亡(破产)之后,B类投资者开始渐渐演化出更复杂的策略,针对彼此的模式寻找获利。换言之,B挤出A之后,开始自相残杀了! 于是,股市的剧烈波动被“平空”制造出来,而且从此波动不休。尽管该股票的基本面毫无变化。 Farmer虚拟股市的异动和大糖帝国的市场失衡,启示也许是差不多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实背后并没有复杂的成因,只不是大量的个体各自基于简单规则行事,从而“涌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果。
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帝国衰落的原因 —— 再论读文档
gordon 2015-1-3 23:11
一位思想家曾经感叹,帝国衰落的真正原因是,后续者已经不能理解帝国创制者的伟大精神。 **************************************************************** 难道从来没有人想过,可能是帝国创立者的知识缺乏,或者是初始的想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只能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 这就是读文档的重要性。 但是你要明白,你的思想,你的个体经验,是前人和别人 永远不会有的。 注:如果说,你没有前人 那样爆炸性的戏剧效果,仅仅是因为时代不同了。 就像 18世纪的sir 和 19世纪的科学。 厚积薄发,江郎才尽。说的也是类似道理 克莱因在评价法国学术的衰落时说,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仅仅是积累,消耗光了。 克莱因自己也因为身体的原因,转向了教育和 管理的岗位。 人的创造期和创作期是有限的。 纵使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脑力劳动者的一般规律,谁也别吹牛逼。
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标 题: 金融帝国演讲的笔记
伯威 2015-1-2 23:27
发信人: vdt (风景在路上), 信区: FuturesForex 标题: 金融帝国演讲的笔记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1 10:29:51 2014), 站内 帝国确实很有文采 而且具有天津人特有的幽默感 听讲的时候,很多点我都觉得深有体会 不过帝国能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说明帝国对趋势跟踪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了 说说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几点: 1. 趋势跟踪如果没有品种的分散,那么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 趋势跟踪的资金曲线是有明显的特征的,如大的回撤都发生在大的盈利之后 3. 趋势跟踪的尺度没有好与坏,只有是否和交易者相配合 4. 趋势跟踪为什么能够获利是因为在战略上和亏钱的群体进行对赌 5. 市场不是随机的,是有明显的偏向性的 6. 趋势跟踪是一种“最不坏”的策略。它关注的是市场出现什么样的走势,会出现最大的亏损。在最坏的情况被限制住的时候,任何行情上和最坏情况的偏离,都会带来额外的好处 7. 趋势跟踪对行情有很大的包容性。简单的规则决定了所有的趋势都会被发现。因为所有上涨100%的品种,首先都会上涨10% 8. 如果风险不可避免,那么宁愿冒“能做什么的风险”而不是“无能为力的风险” -- 投机,天下最彻头彻尾充满魔力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懒得动脑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图一夜暴富的冒险家不能玩。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
0 个评论
分享 这可真是一个大时代吖
热度 31 鳕鱼邪恶 2014-9-7 10:57
9月18日苏格兰进行独立公投,联合王国大概还有12天的寿命? 见证了苏联帝国的崩溃,见证了兔子的崛起,见证了米帝本土遭袭,马上又要亲眼目睹日不落帝国最后的日子。。。。这可真是一个大时代吖~ 邀请大家一起悠闲的观战~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觉着好命麽~
826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日不落帝国还是有点幽默感的: 庆祝烧毁白宫200周年
热度 21 寞洑 2014-8-27 10:48
日不落帝国还是有点幽默感的: 庆祝烧毁白宫200周年
当然,美国人民很不满意,于是位于华盛顿的英国驻美大使馆立刻道歉,说:他们的本意是说,攻击白宫的蜡烛,绽放的光芒,象征着美英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是友谊之炬。
6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大糖帝国之为什么要捡易拉罐
gordon 2014-5-18 04:19
××××××××××××××××××××××××××××××××××××××××××××××××××××××××××××××××××××××××××××××××× 大糖帝国II:糖人下山 在初级版本中,只设定了一种资源,糖人唯一的经济活动就是采糖,然后进行自我储蓄和消耗。 现在,研究者在棋盘上投入了一个新的资源:香料。 糖人的基本活动模式不变,增加了两个规则: 1) 糖人维持生命(新陈代谢)不仅耗糖,而且消耗香料。有人“高耗糖+低耗香”,有人“低耗糖+高耗香”,这种差别是计算机随机分配,目标是模拟真实世界人群存在的不同偏好。 2) 糖人彼此可以交易糖或香料。 这个模型和现实生活想类比,比较困难,幸好我们有教科书上非常经典的 “大炮和黄油”的例子,可以非常好的模拟后发的工业化社会—— 机器 + 基础原材料 的基本生产模式。 如果引入社会分工和中间产品,就是非常漂亮的贸易模型。例如一些工业品的中间产品模块,通过集成可以成为生产机器。 在帝国I里,糖人如果有运气进入糖山,就不用大幅度移动了,可以占据糖山收糖,愈来愈富。但是糖山并不盛产香料。为了维持生命,富裕糖人被迫下山,寻找外面的香料。 中国的现实模型不是这样,因为人口过多,中国只有出口劳动力,美国、澳大利亚 地多人少,出口粮食。
0 个评论
分享 边缘地区对中华文明的摧残
gordon 2014-4-7 12:58
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 “ 三世同堂 “ 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孩子长大以后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与另一个人结合成新的家庭,这是核心家庭。心理学亦是表明,核心家庭重要于原生家庭。正确的顺位为:先生(太太)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而中国人的顺位往往是乱套的,所以矛盾重重。 但问题是, 老外 会跟排名第三的父母要钱买排名第一的房么? ××××××××××××××××××××××××××××××××××××××××××××××××××××××××××××××××××× 帝国的边缘总是对帝国本身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 从秦、楚 向中原问鼎开始, 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缘地区征服帝国的历史 。 其实很多时候, 你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和中国社会相反的,然后就开始对中国社会进行征服的人生 。 注:其实商周也是,夏代没有考古记录。 ××××××××××××××××××××××××××××××××××××××××××××××××××××××××××××××××××× 双面人都混的很好,比较狡诈。比如,即会哄父母钱,又会哄老婆的。 李登辉说,他对蒋经国使用了策略,呵呵 在中国混,不懂中国特色混不下来。 都是比较怪异的东东,不过很少有人研究这个,不是国际热门嘛。 注:1994年他和司马辽太郎倾心交谈时,在“成为蒋经国的接班人”一节中,坦承蒋经国之所以选他当了接班人,是因为他对蒋经国使用了“政治策略”。
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帝国范儿?
热度 21 鳕鱼邪恶 2014-3-1 01:02
在俺看来,商人外交是妥妥的帝国范儿~
81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大糖帝国真实版 —— 草原帝国和阿拉伯半岛
热度 4 gordon 2014-1-25 11:56
阿拉伯半岛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形成此气候的原因是阿拉伯半岛被北回归线穿过,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不易成水,加之纬度低,气温高,故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西边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也是这样的。 草原帝国和阿拉伯半岛结合起来就会发现 核心的资源,竟然是降水 。 不是水,而是降水 。阿拉伯半岛并不缺水,但缺降水。 技术进步也是一个逆天的因素,例如发明灌溉 。灌溉技术可以使得先前没有价值的土地变得有价值起来。 当然,首先这一技术得先从诞生出来。 这构成了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发展和竞争的基本框架。 注:阿拉伯半岛很晚才进入文明世界,时间上比伊朗差远了。   北非、阿拉伯半岛三面环海作为北半球夏季应该是东南风印度洋气流,按说东南风正好从印度洋流向阿拉伯半岛全境和北非、但由于它们陆地北面是地中海和北 非西海岸大西洋与印度洋相近的大气压同样阻挡了东南风的北进,而西南风由于同样原因也不能北上,故而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沙漠。反而是冬季倒是可以享受到地中海沿海雨水的降临、因为是冬季大气压北方大于南方的结果。   世界沙漠约有314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1%、而上述两地沙漠面积就达102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沙漠面积的32%,即近1/3。 地中海有多重要,明白否, 夏季雨水过不来,只有冬季的时候,地中海的雨水才能光顾这一地区。 草原游牧民族和沙漠游牧民族的重大差别,草原民族的交通工具是马,经济动物是羊;沙漠民族的交通工具和经济动物都是骆驼。 骆驼对他们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是衡量贫穷还是富有的标准。骆驼的皮毛可制衣,织帐篷,驼粪可以作为燃料,驼的乳汁成为贝都因人食物来源之一,“新娘的财礼、凶手的赎罪金、赌博者的赌注、酋长的财富,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的”。骆驼也是沙漠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游牧人的贸易运输主要依赖骆驼。游牧生活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干旱时常使牧草难生,人畜饮水困难。 ×××××××××××××××××××××××××××××××××××××××××××××××××××××××××××××××××× 大糖帝国的模拟 尽管没有一个领袖对其他糖人发号施令,一个具备“自组织”特征的、有效率的社会,已经初具雏形了。 计算机模拟的优点,就是让这个虚拟 社会不停的自我演化,瞧瞧到底会发生什么。在此过程里,你可随时抽取一些变量进行分析,譬如糖人的人均寿命、活动范围、最优路径选择,等等。当研究者把目 光投向财富变量时(用每个糖人收获的糖量测算),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意外的现象:这个虚拟世界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底下的图表显示,模拟程序从启动到结束,人均财富分布的演变趋势。 要知道,一个糖人占有资源的优劣也是计算机自动给予的,诞于糖山或诞于荒漠,完全遵循随机原则。假如资源差异造成经济分化,最终贫富人数也应均匀分布才对。看起来,任何模型变量都无法单独解释贫富鸿沟为何越来越深。“天生聪明”不是决定性的,“我爸李刚”也不是决定性的。 其实答案关键在于,大糖帝国本身即是一个复杂性系统,于是人们很难追踪一个事件链(人们由贫转富)的全部前因后果。您不妨设想有两个糖人,A和B。程序开始时,两人的视力、新陈代谢、出生地的含糖资源,各方面条件都一样。或者说,两个标准的中产人士。 A向四处张望,见其他糖人已在东、西、南三个方向活动,而北方尚余空地。于是它偶然的向北移动。凑巧,走到了东北角的糖山。又凑巧,发现一个没人占领的格子。于是它占住那个区域,开始晋身巨富阶层。B同样四处张望。出于偶然,它向南移动了一步,结果渐渐走进一名贫糖区。 当它意识到这个方向错误,其它糖人早已围满了通往北方糖山的路径。它再无机会,只得四处漫游,积蓄耗光,变成赤贫。 于是两个天生条件差不多的人,最终社会地位出现天壤之别,这种情况也被经济学家称作”horizontal inequality”。这反映出,一些细小的和偶然的差异,足以在系统里造成巨大的后果,这正是复杂性系统的特征之一。 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相,就业晚了 嘛。 现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老师,本科就得211 ,硕博还不算。以前哪有这种规定啊,呵呵 。 ×××××××××××××××××××××××××××××××××××××××××××××××××××××××××××××××××× 独占的代价 注:这不是说吃口饭就完了,还有保护资源的代价。跟商品流通一样, 除了商品本身以外,还有便于运输、保护产品的包装盒子 ,这是一种代价或者成本。 从直觉上说,本以为糖民们的聚集程度会按照糖度大小的不同分布,大多在糖山顶部大快朵颐,少数在山腰 游荡,无糖的旷野上几乎无人。但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给出的图形中,糖民们停留在糖度梯度的分界线上,“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包围圈,并发生了强烈的贫富分化。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只能作个推测,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糖民对网格是独占的,即每个格 子只容许一个糖民居住,并且不允许其它糖民穿过。另外,糖民在格子之间移动是需要消耗糖份的。于是,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对糖民们来说,与其无谓地消耗糖 份向糖山的山顶移动,不如停留在高糖区的边缘,吃到的糖丝毫不少,还能节省移动的代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阻止其它糖民接近高糖区内部,从而实现对糖资 源的独占。 那种图形不是自发的群落,而是一圈圈封锁线,糖份的封锁线。 所谓“自发”贫富的分界,实质上来自于“自发”的资源划分和占有 。在 自然界,这就是为什么狗狗喜欢在树根上撒尿,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在人类社会,这就是为什么部落会争夺地盘,为什么国家间会因为边界开战,为什么帝国会为 殖民地大打出手,为什么会有国界、签证制度。在国家内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阶层固化、职业固化,为什么会有城乡差别,为什么会出现富人区和贫民窟。一切都 来自于对资源的分配、占有、包围和固化。 想改变地位是困难的。试想大糖帝国中,一个不满足于山腰地位的中产糖人,他向山顶移动,在花费了相 当的糖份之后,会被先期到达的糖民阻挡住,想回头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被后来的贫困糖民占住了。这时自己的糖份已经消耗殆尽,只能停留在原地收获一点有限的 糖份。如果设定吃糖的速度和范围和自身的体量成正比,正如人类社会中的实际情况那样,这个叛逆者会受到来自高糖和中糖人群的双向挤压,结局就很悲剧了。 所 以,糖民们都停留在糖度的分界线上,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持相互距离,各自收割分内的糖份。从这个角度看,原书的模拟实验还是有点深刻的,尽管结 论在政治上不正确,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揭露了社会运行的本质。但模拟毕竟只是模拟,实现结果取决于设定条件,只能是对真实世界的局部仿真,不可能完全复现所 有情况,能有十分之一相似、能看出一点苗头、启发一些思路就算不错了,远不是对现实的理论说明,也不必求全责备或上纲上线,不过是个有趣的 数据游戏罢了。 注:日常生活中,系统里的僵尸会经常见到,呵呵,没有人是无辜的。 ×××××××××××××××××××××××××××××××××××××××××××××××××××××××××××××××××× 下面来说说互联网,短期来说,互联网是会改变财富分布。 长期来说,改变社会贫富不均的局面还是有赖于 持续不断的创新。 ×××××××××××××××××××××××××××××××××××××××××××××××××××××××××××××××××× 对 今风细雨话经济(6)群和时代 纠个小错 大学生大幅失业的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最少在2003年以前这个现象并不严重。 万虎对此的解释是6070年代的婴儿潮加上1999年后的高等教育扩张 年青人多了就不值钱了,年青的大学生多了也不值钱了。这个是供给学派的经典解释。 ×××××××××××××× 俺的看法是这样的,依然是群和时代的原因。 可能跟中国加入 WTO 有关,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从数据上来看, 如此庞大劳动力的中国,产业竟然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而是资本密集型的 。 产生资本密集型的原因也跟外贸有关,因为 主要出口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就不可能是手工用大锤敲出来的 。 不论是电子还是机械类,早期的收音机分立器件的,现在都是那种电路板那种。 机械类的,象90年代俄罗斯的产品,还没有标准化,所以又引进德国的数控机床。象华为的电子设备很多都是在日本造的。 为啥我们看不上老毛子的东西呢,老毛子的东西实在差劲。 解决这一问题,唯有缩减人口。要么放弃出口,要么缩减人口。幸亏人口减少了。 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最大的贡献就是储蓄,还有就是低价格的服务业 ,《十亿消费者》里说的很清楚,中国在消费上都是低端的,出口的产品都是高端的。 吃的是猪狗食,做出来艺术品。
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草原帝国
热度 4 gordon 2014-1-24 05:53
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是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的。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运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RETGERS( 拉特格斯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查拉尼斯写的提要真是牛叉,很清晰的框架。 Retgers 大学在全美排名第六十四,还行,听说学费很贵。 ×××××××××××××××××××××××××××××××××××××××××××××××××××××××××× 社会进化的“活化石” 我们对野蛮人这一问题应该作出严格的定义。古典世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野蛮人,也就是说,被其邻居者如此命名的人民。对罗马人来说,在长时间内,克尔特人是野蛮人,正像日尔曼人对高卢人,以及斯拉夫世界对日尔曼地区一样。同样,以后 被称为中国南部的地区,对中国人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来说,长期被视为蛮夷之地 。但是, 由于上述所有地区的地理条件使生活在这些地区内的居民采取了农耕生活的方式 ,他们摆脱了落后,逐渐与农耕生活融为一体,以致到 中世纪后期,几乎整个欧洲、西亚、伊朗、印度和中国都达到了相同的物质文明阶段 。 然而有一个重要的地带没有经历这一变化过程,即从中国东北边境到布达佩斯之间、沿欧亚大陆中部的北方伸展的一个辽阔地带 。这是草原地带,西伯利亚森林从它的北缘穿过。草原上的地理条件只容许有很少几块耕地存在,因此,居民只得采取畜牧的游牧生活方式,正像几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其它人类的生活一样。其中的一些部落(即森林地带的那些部落)确实还停滞在马格德林狩猎者的文化阶段。因此,草原和森林地带仍处于野蛮状态—— 这儿不是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比其他地区的人低能,而是说,由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这儿长期保留了其他地区早已抛弃了的那种生活方式。 当亚洲的其余地区已步入先进的农业阶段时,这些畜牧民族残存下来,这一事实在历史剧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 毗邻各族之间产生了一种时代的移位。 注: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社会停滞了。 对于中国、伊朗和欧洲的定居民族来说,匈奴人、土库曼人和蒙古人确实是未开化的,他们被展示出来的武器所吓住,被玻璃球和封官赐爵所吸引,恭敬地与耕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游牧民的态度是容易想象的。这些可怜的突厥-蒙古牧民在干旱的岁月里越过一个又一个干涸的水沟,冒险穿过荒芜的草原,来到耕地边缘,在北其里(河北)或河中地区的大门边,吃惊地凝视着定居文明的奇迹:成熟的庄稼、堆满粮食的村庄和豪华的城镇。这一奇迹,或者说,它的秘密——维持人类的繁荣所需要的辛勤劳动——是匈奴人所不能理解的。 如果他受到蛊惑,他就会像他的图腾“狼”一样,在雪天潜入农庄,窥视着竹篱笆内的猎物。他还怀有闯进篱笆、进行掳掠和带着战利品逃跑的古老的冲动。 注;这是法国人写的,老外真他妈坏,我操,呵呵 《 草原帝国 》汉译本中,青海人民出版社译本为留法听过格鲁塞本人讲课的魏英邦(1913~1991年)先生直接依据法文译出, ×××××××××××××××××××××××××××××××××××××××××××××××××××××××××× 魏英邦1913年12月生于青海省湟源县,六岁进入学校读书,十一岁时爷爷托兰州来的生意人将父亲带到兰州上的中学,他骑在生意人的骡子上,路上走了几天 才到达兰州的。   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山西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读书。大学毕业后经青海省同德县拉加寺活佛香萨班直达的介绍,在庐山与蒋介石会晤。 1929年――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派出的公费留学生仅1344名,平均每年派出不足75人 。蒋介石看中了他优异的毕业成绩和他过目成诵的才华,便 给了父亲一个到法国留学的机会,1934年7月父亲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军事。1937年又到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医学,1938年底又回到了法国巴黎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在巴黎大学毕业后,被留校在图书馆工作。   1944年所写的《论中国清代史学界成就》一文,得到了法国汉学家的赏识,获取了汉学讲座奖学金,并获奖金一万法郎。在工作之余,大量涉猎各种图书,撰写论文,1946年7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1948年7月又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并由巴黎法学院、文学院分别颁发了法学和文学两个博士学位证书。 ×××××××××××××××××××××××××××××××××××××××××××××××××××××××××××××× 关爱博士学会,关爱一下,一生坎坷啊 ;笑死了,我就是说嘛,一般人不研究这个,呵呵    魏英邦(1913年~1991年),青海省湟源县人。先在太原大学专科读书,后转入南京中央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经拉加寺活佛香萨班直达的介绍,取得留学法国的机会。1936年9月,到巴黎,实习英文和法文,1937年12月至1938年7月去英国伦敦入补习学校,补习英文。 1938年冬返回巴黎时抗战正殷,国内接济断绝 ,1939年至1940年,在巴黎一方面在饭馆、小菜园、皮革厂等处做小工,维持生活;一方面业余补习。 1941年,被巴黎大学图书馆雇用,作编辑目录等工作,生活略有保障,业余入巴黎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并参加考试 ,此后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分别在国际法学院、俄文学院、东方语言学校各学习一年多。1944年,所写《论中国清代史学界成就》一文,得到法国汉学家的赏识,应招考取汉学讲座奖学金,获奖金一万法郎。1946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8年又获文学博士学位。1952年,申请回国,经政务院高教部审查批准, 汇寄路费美金300元,便辞去巴黎大学图书馆的工作,返回祖国。 注:二战刚结束那一段,法国很困难。陈省身也给嘉当寄过东西,糖果啊之类的。    回国后,1952年9月至1956年10月在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翻译工作,1956年9月至1959年2月,调至中央民族学院教蒙古史。因国外关系,受到冲击。1959年3月,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1960年10月调至宁夏大学任图书馆职员,1963年在宁夏干部学校学习。1976年自宁夏大学退休,返回西宁。1982年至1983年被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返聘,教授法文。1984年到1986年,被青海民族学院返聘,在图书馆工作并在汉语系教课。后被兰州大学及西北师范学院返聘,从事敦煌学研究工作两年。后以年老多病,返回西宁。1991年3月22日去世,享年78岁。
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大猫传奇III——一个帝国的谢幕
热度 29 苏双 2013-9-24 01:29
大猫传奇III——一个帝国的谢幕
六头公狮(照片见最后):老大 恩格拉拉里克 ,老 2 瑞斯塔 ,老 3 漂亮男孩 ,老 4 秃尾巴 ,老 5 怪尾巴 ,老 6 撒旦 ,所组成的狮群,建立了非洲萨比森保护区内的最为强大的雄狮帝国( mapogo:译作坏男孩雄狮联盟 )。 2007 年开始,这个帝国初步进入顶峰。六头公狮全部进入壮年,越来越肆无忌惮。 在这一年里,他们入侵了当地数个狮群,其中 5 个狮群伤亡严重,而其中较严重 的 3 个狮群,卡斯尔顿狮群从 22 名成员降至 6 名成员,查拉拉狮群从 10 名成员降至 5 名成员,赛姆万尼亚狮群的 10 名成员则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短短的一年 内,萨比森保护区内的狮子数量因为他们而减少了将近 40% ,差不多 50 只狮子。 2008 年,老 5 怪尾巴和老 6 撒旦离开四个哥哥,圈了一块地,开始自己的生活, 这一年,这两个残暴的家伙杀害了 40 多只狮子。 2009 年,五头年轻的雄狮组成的保卫者狮群流浪到怪尾巴和撒旦的地盘,怪尾巴和撒旦驱赶了他们整整一年。 2010 年,老 5 跟老 6 抓住了保卫者狮群中的一头,啃死。 当晚,老 5 自信满满开始独自巡逻,中了保卫者狮群四头公狮的埋伏,以一敌四,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放翻,双脚被咬断,虐杀过程持续近一个晚上。 老 6 听到老5的吼声赶来救援,被打跑。 老 6 跑回去找大哥求援, mapogo 5 头雄狮重新汇合回去报仇,保卫者又是先撤退, mapogo 一路追,追的时候又分散了,结果 10 年 7 月 9 日晚上又发生了战斗,影像没有,结果也不清楚, 但是几天后发现 mapogo 的老 2 没了,老 3 脊柱重伤。之后 mapogo 的 1 、 4 、 6 和保卫者的 4 个互相对峙了几十天,然后老 4 不知道和谁打了一架挂了些彩,再然后沙河发大水,据说老 4 被洪水冲走淹死了。 连续倒霉的 mapogo 不得不往西撤退,只剩 1 、 3 、 6 了,保卫者狮群成了东部的王。 2011 年,保卫者狮群 4 头公狮被别的狮群啃掉一头,在边境遇到了剩下的 3 只 mapogo ,3:3,保卫者狮群整体年青,mapogo的老大威猛,结果基本平分秋色。 2012 年,新长起来的 selati 狮群攻击落单的 mapogo 的老 3 ,老 3 重伤之后被老大老 6 救走, selati 狮群继续攻击, 2012 年 3 月 17 号成功突袭了刚吃饱牛肉的 mapogo ,老大老 3 跑掉,老大带伤,老 6 被追上杀死。剩下老大老 3 两老头。 后来俩老头流浪到南方狮群地盘上,又跟两只 9 岁的 knp 雄狮打了一架。结果再次被打败,老大重伤差点挂掉,俩老头被打散了,老 3 到处找老大,结果 1 个多月后从克鲁格公园找到了。 现在两头老狮子流浪在 萨比森保护区,老大都满过15岁了,帝国谢幕。 新的狮群走上舞台,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动物界,比人类残酷。
5823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转>哥德尔与维特根斯坦 —— 帝国双璧
热度 2 gordon 2013-7-18 06:14
人们总是渴望确定的知识(certain knowledge),渴望那种超越千年而至永恒的知识。为求得我们真的可以依赖的那种确定性(certainty),我们就总是回到数学领域,特别是纯数的领域。在这一领域,我们所用的真理产出的机制是逻辑演绎的过程,那是亚里士多德留给我们的遗产。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基本上依靠两个支柱:不经证明而被看作真的前提或公设的集,以及一些保证从一个真陈述变换为另一个真陈述的推理规则。下面就以古典的苏格拉底式的三段论(socratic syllogism)为例说明之。 前提A:所有的人都必有一死。 前提B:约翰是人。 结论:约翰必有一死。 在这里,前提A和B 都设想为关于人,关于必死性和关于一个特定的人,即约翰的真陈述。从两个前提到结论的跨越,援用了最先由亚里士多德概括的演绎推理律中的一个,这就是: “如果所有X都是Y,且Z是一个X,那么Z是一个Y。”只要我们可以确信前提为真,那么约翰必有一死这一结论就是牢靠的,不可避免的,就像将会存在的事实一样真实。确定性来自于前提的语义内容,来自于在我们的心智中确定下来并由亚里士多德加以形式化的演绎过程。 哥德尔的发现是,即使存在纯数之间的真实关系,演绎逻辑的方法也因太弱而不能使我们证明所有这些事实。换句话说,真(truth)就是大于证明。 布尔巴基学派在《符号逻辑杂志》(1949年)的一篇文章中表明了他们对逻辑的看法:“换句话说,逻辑,就我们数学家而言,是我们使用的语言的语法,而语言早在语法建立前就已经存在了。” 当结合日常生活来考虑上述事实时,人们并不会觉得太离奇。大家都能认识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但我们常常又觉得我们并不能以形式的、亚里士多德的方式逻辑地推出它们。 事实上,牛津的著名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第一次获悉哥德尔的研究结果时,评论道:“有谁曾认为不是这样吗?”如果某人宣称并非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由逻辑演绎判定真伪,恐怕大街上的老百姓也会说出同样的话来了。但对数学家而言,情况却绝非如此!数学家生活在逻辑演绎的世界里,那是他们职业的本质所在。构成数学实践内容的每一项成就(定理),都是从不加证明而被看作真的命题(这样的命题被叫做公理)出发的一个逻辑推理序列的结果。因此,当哥德尔在1931年无可辩驳地证明,存在着可被看作真但却不可能被证明为真的数学命题时,真的就像北极上空的一股寒流袭来哪有,给数学界带来了强烈的震荡。 维特根斯坦 是一位哲学家,就是这个人亲手埋葬了分析哲学,转而开启了语言哲学的大门。他的后期转变也很有意思,从形式语言转向自然语言。 这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转向,日常思维比科学更具重要性。这也是现代的逻辑学教材,数理逻辑型和逻辑导论型势微(专业人才看),而 Critical thinking 大行其道的原因。在内容上淡化技术性过强的部分,注重日常思维的具体实践分析,特别是对日常思维中推理和论证的分析,十分注意逻辑对日常思维的有用性 ×××××××××××××××××××××××××××××××××××××××××××××××××××××××× 说这一段什么意思呢,大部分人的哲学思想还停留在 “德国古典哲学” ,一个引子一个启发吧。
40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当帝国走到尽头
热度 3 gordon 2013-6-18 03:12
现在,中国舆论都在谈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OK ,OK ,做事有前瞻性是好事,那么不妨再前瞻一点,复兴以后呢。 复兴之后,还不是该吃饭,吃饭;该喝酒,喝酒,该过家庭生活,还得过家庭生活。 家庭妇男 总是 被 有 “雄心壮志的猛男” 瞧不起的,确实如此,家庭妇男无法保护自己和家人。 人文复兴时期,意大利就不能保护自己,被周边的野蛮国家反复蹂躏,到荷兰时期,荷兰 扒河放水,维护共和国的尊严。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里 有关于这一事件的简述(1672 年法国进攻荷兰)。 摘抄如下: 在举国一片混乱和悲痛之中,行政官表现出只在各个共和国才会具有的德行。拥有钞票的百姓,成群结队涌向阿姆斯特丹银行。大家担心国库已经被人触动,遭到盗窃,于是迫不急待去银行兑换被认为还可能还剩在那里的一点银子。行政长官教人打开存放银子的地窖。银子在窖里原封未动,和六十年前存放时一模一样。这些银子甚至已被几年前焚毁市政府大厦的那场大火熏黑。到那时为止,钞票始终是作交易之用。金库从来没有动过。于是就用这些银钱来付给那些希望兑付的人。 象这样讲究信义,而财富又这样丰裕,这在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为了对荷兰人发动战争以及获得个人吃喝玩乐之所需而使臣民破产的时候,相形之下,就显得可钦可赞。 英国国王破坏国家信誉,何其可耻;而阿姆斯特丹的官员,在似乎可以破坏这种信誉的时刻,却加以维护,何等光荣。 除了这种共和主义的德行之外,荷兰的官员们还有那种在无法挽救的困境中断然作出破釜沉舟的决定的魄力。 他们下令凿穿拦海大堤。阿姆斯特丹四周不计其数的郊区房舍、邻近的城市如莱顿、德尔夫特等尽皆一片汪洋。农民看见自己的畜群在田野中淹死,毫无怨言。阿姆斯特丹俨然是座巨大的水中堡垒,四周有军舰护卫,水深足以舶近城边。百姓缺粮严重,淡水尤其缺乏,按品脱出售,六个苏一品脱①。但是这种种艰难困苦,看来总比沦为奴隶略胜一筹。 荷兰在陆上受到欺凌,不再成其为国家,而在海上仍旧令人敬畏,这是件值得子孙后代思考的事。这是这些平民大众的真正本色。 直到后来,英国接过接力棒,大西洋成为了 “欧洲之湖” 。 我不想过多诉说“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只提醒一句,当世俗的世界到达尽头的时候,还有上帝之城。 老兵不死,帝国无疆 瞎吹,看谁吹的大,结果发现还是老外会吹。 吹牛皮也输了,呵呵 戏谑之作,别当真。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MzMDgxNjIw/v.swf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yODM1NzMy/v.swf ××××××××××××××××××××××××××××××××××××××××××××××××××××××××
4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猿首啊!!!复兴帝国的大业难道您忘记了吗?怎么能这样自暴自弃啊? ...
热度 33 猫元帅 2013-2-5 08:42
猿首啊!!!复兴帝国的大业难道您忘记了吗?怎么能这样自暴自弃啊? ...
791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TG热烈欢迎帝国海军部长视察工作
热度 22 草蜢 2012-12-1 03:08
米帝海军部长Ray Mabus(雷·馬布斯) 说:你穿咱们的衣服,俺就穿便服!!! 开玩笑哈, 美国海军部长是文职,法律规定至少5年之内不是现役军人。馬布斯本人是1970-1972在米帝海军服役。 “热烈欢迎雷书记!”
1541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ZT:大糖帝国
热度 36 草蜢 2012-11-21 01:36
草蜢认为 淮夷 是西西河的遗留不多的一个宝藏。今天看到这个《 大糖帝国 》其实涉及到了许多大家谈论的话题,真心值得分享一下: 设想你生活在一个棋盘上面。棋盘上唯一的资源是糖。你在棋盘上四处移动,试图吃到尽可能多的糖。 这个棋盘称作Sugarscape,我给它起的中文名字是“大糖帝国”。 这个著名游戏是1996年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Epstein和Axtell设计的,这两位是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经济演化的先驱。最近我读过一本砖头厚的书《 The Origin of Wealth》,提及一些类似的模拟实验。 目的是这样:通过简单的计算机规则,能否模拟出复杂的社会现象,找出现象的成因?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下面的棋盘,然后随机扔进去250个糖人,这些糖人象征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 左侧是大糖帝国的地形图,由50X50个单元格组成。深色格子含糖高,浅色的含糖少,白色的不含糖。西南和东北有两座深色的糖山,是资源富裕区。棋盘上有大片的浅色地带(资源有限区)和白色无糖区(不妨想像为真实世界的沙漠)。 右侧图中,250个糖人(黑点)被随机播撒在各个角落。它们在棋盘上漫游,寻找糖吃。每个糖人都是单独的计算机程序(agent),它们有能力吸收信息,观察四周,做出行动。 Epstein和Axtell给这些糖人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决策规则: 1)糖人的视力可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观测,目标是找到含糖最高的地块。单元格里的糖被吃掉后,过一段时间能重新长回来。 2)如果所食之糖跟不上新陈代谢的消耗,糖人将饿死,计算机将其清除出局。 3)糖人被随机分配不同的基因禀赋。这包含两个指标,一是视力的好坏(有人能看到6格之外,有人只能看眼前1格);二是新陈代谢的能力(有人代谢一次只消耗1单位的糖,有人则需消耗4单位的糖)。 现在,你按一下启动键,大糖帝国横空出世,糖人们各自为政,移动起来。一开始,局面有点乱,但是很快,研究者发现糖人社会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分布。 下图你看得到,当程序运行期从T1演到T4,糖人们开始围绕两大糖山拢聚,逐渐形成两大部落。无糖区则人烟稀少。而且,糖人们彼此位置分隔颇有效率,任何新长出的糖都会被迅速收割。 尽管没有一个领袖对其他糖人发号施令,一个具备“自组织”特征的、有效率的社会,已经初具雏形了。 计算机模拟的优点,就是让这个虚拟社会不停的自我演化,瞧瞧到底会发生什么。在此过程里,你可随时抽取一些变量进行分析,譬如糖人的人均寿命、活动范围、最优路径选择,等等。当研究者把目光投向财富变量时(用每个糖人收获的糖量测算),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意外的现象:这个虚拟世界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换言之,人类社会的顽症之一出现了。 底下的图表显示,模拟程序从启动到结束,人均财富分布的演变趋势。 横轴左侧是穷人,右侧是富人。你看得到,国家诞生之初(最顶端的图表),财富在国民间的分配很均匀,基本可算一个平等主义的社会。极富者和赤贫者皆很少,绝大多数人口的收入差别很有限,即使最富有的人也不过拥有30个单位的糖量。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自组织社会的财富分布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最底下的图表,显示大糖帝国的晚期,最右侧出现极少数的超级富豪,人均糖量高达270个单位。超级富豪的左侧是数量有限的上流阶层,再左侧是不断萎缩的中产阶层,最左边则是人数极为庞大的底层低收入者。 这种分化趋势其实在人类真实历史中已经重现过无数次了。您不妨把上面的图表换成1949-2012的中国,中国贫富分化在过去60年的演进路线与大糖帝国简直如出一辙。 事实上早在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就发现,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遵循80/20的幂律分布。意思是,20%的人占有全社会80%的财富。 帕累托的发现被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数据得到了验证。所谓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种“马太效应”在中国和西方都可算是一个普遍发生而又极难解决的问题。 此处我并不想专门谈论公平正义的话题,反而,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源头问题是,贫富分化为何一定会发生? 能不能不发生? 很多人将贫富的鸿沟归结于资本主义、权贵腐败、或者自己命苦。左派说,富人剥削造成人民穷困。右派则说,你穷只因为自己又笨又懒。 有趣的是,大糖帝国也许能给人们一些新思路。在计算机程序中,你可随意调整各种初始参数,瞧瞧到底哪个参数导致了贫富分化。 例如一个可能的分化成因是每人的禀赋不同。计算机模型中,有的糖人视力6倍好于同类,能看到更大的棋盘,更易找到高糖点。类似地,有的人新陈代谢4倍低于同类,更易于积蓄余糖,抵御饥荒。是否此等优秀人种最终演变成了富人? 答案是No。盖因个人能力差异是计算机随机分配的。理论上,最终财富的分布也应该近似于均匀的随机状态,亦即,富人、中产和穷人的各自人群数差不多。显然模拟结果并非如此。 另一个可能的成因也许是天生的资源差异。例如模型里,有的人降生于糖山,毫不费力就可大吃特吃,瞬间致富。有的人生在贫瘠之地,历尽辛酸找到含糖区算是命大,有的糖人甚或中途就被饿死。这听来也挺像真实的人类世界:老百姓劳作终生,不过是一场穷忙,不如我爸是李刚来得管用。 好在,计算机模拟结果并不支持“出身决定一切”的模式。要知道,一个糖人占有资源的优劣也是计算机自动给予的,诞于糖山或诞于荒漠,完全遵循随机原则。假如资源差异造成经济分化,最终贫富人数也应均匀分布才对。 看起来,任何模型变量都无法单独解释贫富鸿沟为何越来越深。“天生聪明”不是决定性的,“我爸李刚”也不是决定性的。 其实答案关键在于,大糖帝国本身即是一个复杂性系统,于是人们很难追踪一个事件链(人们由贫转富)的全部前因后果。 您不妨设想有两个糖人,A和B。程序开始时,两人的视力、新陈代谢、出生地的含糖资源,各方面条件都一样。或者说,两个标准的中产人士。 A向四处张望,见其他糖人已在东、西、南三个方向活动,而北方尚余空地。于是它偶然的向北移动。凑巧,走到了东北角的糖山。又凑巧,发现一个没人占领的格子。于是它占住那个区域,开始晋身巨富阶层。 B同样四处张望。出于偶然,它向南移动了一步,结果渐渐走进一名贫糖区。当它意识到这个方向错误,其它糖人早已围满了通往北方糖山的路径。它再无机会,只得四处漫游,积蓄耗光,变成赤贫。 于是两个天生条件差不多的人,最终社会地位出现天壤之别,这种情况也被经济学家称作”horizontal inequality”。这反映出,一些细小的和偶然的差异,足以在系统里造成巨大的后果,这正是复杂性系统的特征之一。 复杂性系统的另一个特征是所谓的“涌现”(emergence)。2009年英国物理学家Neil Johnson写的《Simply Complexity》一书,我读到很多类似现象,譬如鸟群复杂的飞行队列、蚁群的精密筑巢、股市的波动周期,这些活动表面上皆有隐藏的秩序,实际上往往只是个体活动的涌现而成,不需要任何复杂设计和高等智力引导。 仍以糖人世界来说。糖人并没长着脑子,被规则管的死死的。它们不能彼此商量下一步的共同策略,人群里也没有一个司令官。但是,这些个体简单行为聚合起来,最终产生了一种“自组织”的贫富分化。你可以无数次的重启糖人程序,但是每一次都看到贫富分化的重现。 在此意义上,人类贫富的两级分化很可能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也许只会日益严重。就算您管理的只是大糖帝国这样的虚拟小国(250个人口,高度简化的游戏规则),你也很难为糖人们的贫困问题设计一个真正管用的解决方案。这样想来,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悲观。 如今中国的贫富悬殊程度已经全球瞩目,十八大报告又强调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条路怎样才能走的通呢? 中国的未来方案有待观察。但是我希望中国能走通这条路,中国也必须走通这条路。毕竟,大多数国民并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大糖帝国。
1987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2012奥运:如果苏联还在
热度 43 草蜢 2012-8-14 08:35
前苏联共和国加一起: 163 奖牌 远远超过 米帝国 的 103 奖牌 前苏联共和国加一起: 46 金牌。 和 米帝国平起平坐。 知道为啥普京大人说前苏联的瓦解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杯具了吧!
1018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第三帝国的指挥家们
热度 19 雪个 2012-2-21 04:20
30分钟多一点的时候有卡拉扬,那时还很年轻,不过没有正面清晰图像。嗯,29分多的时候是德军坦克进入巴黎,卡拉扬也是去巴黎演出。41分钟起是富特文革勒在希特勒生日演奏的贝9。
个人分类: 音乐|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某山区小孩,《第三帝国兴亡》能倒背如流。
热度 20 苏双 2011-12-20 12:18
问:读文科? 答:没有。 问:喜欢历史。 答:不喜欢。 问:那? 答:从小到大,家里就只有这么一本书 忙总讲的一件事(只有一句话,这个版本是我改的),可谓浑然天成一段子啊,跟清华西藏学子那个类似。 一个西藏小孩去清华上学,交学费的时候大喊:“好贵啊,我家卖了一头牛才够”,第二年、第三年,都是如此,最后一年,学校把学费给他免了,班长挺关心他,聊天,顺便问:“​你家还有多少头牛啊”,该同学回答“几百头吧。”
97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帝国印象
热度 23 逸云三洲 2011-11-12 04:13
一地钞票 两贴膏药 三权分立 四军花销 五毒俱全 六畜欢叫 七情纵横 八仙布道 九阴真经 十全补膏
917 次阅读|9 个评论
12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2 05:43 , Processed in 0.066573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