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5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再读《文心雕龙》(1)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5: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10 16:49 编辑 5 V$ N& U; @8 _/ K) y3 n! Z

    4 b8 {8 H9 f& A5 V8 a- ^# Q慢慢年纪增长,新东西有点读不进去。翻翻旧书,倒是常常会有新的觉悟。
    ( c& P& ]& b9 ^1 P
    4 o3 _4 }0 V* l1 y那么再读读这本旧书吧,就像故地重游,没有什么目的,散步而已。: X( h% j  g) B. J% C0 W5 a2 w
    . C& D% H, q' W/ x5 M
    ==============================, o1 r5 e) I8 ^6 H' ?
    先整理一个主要来自百度的介绍
    & a4 |. N* z3 {+ Y+ x, `- V* n5 E7 C/ t) \5 z
    《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作者刘勰。
    ( C' b3 }2 Q0 i- m$ ?$ ~
    4 z4 w# ?. |5 L( @7 H9 D' d2 t  就其本来意义说,这是一本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概论。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4 b- B3 X& m3 E; D
    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书的本意虽是写作指导,但立论从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出发,广泛涉及各种问题,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具有理论性质。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
    , u- c# E5 j' G  H  e7 B- e. j: i  f5 ^$ X6 Y7 p* }
      全书五十篇,分为五个部分。
      ^& Y+ K% E; z2 W2 f2 s0 E) k1 d, Y1 g* [
      开始《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为第一部分,讲“文之枢纽”,是全书的总纲。  B1 r/ N# ~3 x: B/ [
    $ W& \% Y; U( |
      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为第二部分,分述各种文体的源流、特点和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其中又有“文”“笔”之分。自《明诗》至《谐隐》十篇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两篇文笔相杂)。自《史传》至《书记》十篇为无韵之笔。
    5 F$ K" L2 [, \' Y6 J# u8 o& c: a6 e, k0 t+ N, {6 A) B
      从《神思》到《总术》为第三部分,统论文章写作中的各种问题。第二部分以文体为单位,第三部分则打破文体之分,讨论一些共同性的东西,经纬交织。
    4 R2 b9 F/ X4 B( }2 t8 v& [) `3 C, v- @2 M- a7 p" r
    《时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五篇为第四部分。这五篇相互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但都是撇开具体的写作,单独探讨有关文学的某些重大问题。
    7 j! {* t6 e' Q  
    + Q! q0 l' h2 v1 L# }  最后《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说明写作缘起与宗旨。2 E9 r$ F" ?, k& X) V2 J: v) C3 F7 l

    . m! {. I# z4 |6 Z0 M# Y  K0 G6 P2 X原道第一
    ' r# ?0 x* |4 V3 b& n( M' }+ r. A( b- B; Q# Q0 C: k% x3 a# \7 e( x
    再读《文心雕龙》(2)征圣第二; s  @3 {/ d" a
    & I. i2 @) t8 r0 r
    再读《文心雕龙》(3)宗经第三
    # w+ I4 V8 ^5 [9 I: @+ `
    6 `. M" W( m  b. d! d: d, N: o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9 学识 +3 收起 理由
    齐若散 + 7 + 3 看着好深奥啊。
    大地窝铺 + 2 膜拜!这本语文书太难了。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6:1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3 14:36 编辑
    % s$ T* Q- [# u2 _( c1 Y
    3 D1 V& F& P& d  `原道第一
    0 s' ]3 y4 i* _
    ' `3 f- ^" L2 r1 Y) D1 s& _W! f. K8 N# Q2 Y! F; f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9 P# W1 g& ]4 A8 X
    $ D, q' S+ ^; I" N, \6 q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 @$ f4 @6 I# v
    $ n: M: h# j# m4 ?) R. q
    --------------读后杂感之分割线---------------: x, ^4 H9 L) R
    ; Z3 W" U1 Y0 m3 M5 j- }. l
    所谓总纲,气魄是要有的,刘勰把文字提高到与天地并生的地位。文以载道,这个道是自然之道。
    2 @+ U5 Q$ @$ W/ @
    / W! y& W$ J0 b6 q, y而我看这本书的乐趣所在,并不是为了把文章写好,我只是觉得从他细细的“雕龙”过程中,能得到一些共鸣的乐趣。不仅仅满足自己对细节的挑剔,评头论足的乐趣,还满足了一种审美的需求,一种不偏不倚的平衡的审美需求。! o7 J  P% q: J9 O

    " E0 T+ a. k6 {6 H& @, \' t' G读上述文字,是否感觉有声有色?
    & e7 n* ^, ]0 O& g+ _
    3 n8 K9 l; b" W9 \2 |, I6 B; m6 A看看这句话:“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z- ^* U2 P% B1 q0 ]
    这是雄壮的自然景观。日月山川的千姿百态,永恒的题材。% n* G. s6 d: u5 r" r" g

    7 {; R& Z1 x. @! o1 [9 a3 m作者认为人类之所以与天地万物有区别,就是因为会思考,故而,是天地之心。所以,文的心,就是人的心。+ }0 `) Y' x/ |- U# H: W
    ) R  h- k7 |5 l0 _' W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
    8 ~. w3 G1 u2 W2 g* l
    % m' p9 V0 W  T( F3 \4 O这句话反过来想想,就是文章要写得明白,写字的人自己心里先要明白,当然要把心里的话讲清楚也是一种技术。。。
    ; t9 J' I& q1 y8 z$ O7 h) T* J' J& Z' n9 L/ [* {& ^4 b6 s& {
    总之,不修养身心,光琢磨怎么写好文章,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H: m. y. |7 \  Z$ I7 h
    $ `* a, G# \  v1 \; F
    第二段,还是有声有色。色有龙凤的华丽,虎豹的雄姿,云霞的颜色,草木的芳华。至于声音,有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 L% r2 Y! y9 j* c
    # d9 T' B- o2 o) ?* Y8 O) j
    总结一句,有声有色有内容,文章就成了。
    0 |1 L3 d3 c9 |& M; k3 j. ?1 S1 f0 e6 _0 F3 Y: E
    --------------先读两节,改天继续--------------
    + ^7 y' h( C/ M: F/ d(2)+ G5 m. ]/ l: \- n: w0 s( e6 Q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 《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 T4 R: I& k( _
    % e: }! p7 R/ I. M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9 I* @5 s( J2 \5 U
    , W) W0 N+ c6 K. y+ D3 H8 A2 z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9 j4 t5 `' P# P! N
    ) _# n. T  ]- ^0 _8 @' M------------叶子读书分割线---------------
    ( g+ ?0 Y6 p; [* ~声色并茂的开篇之后,作者开始回顾文章的历史了。/ r9 ~3 k2 {# j: _: u
    & |3 V) U; I' y: B
    古代的事情总是比较神秘,据说,《易》是在神明的帮助下完成的。真的哦,《河图》《洛书》都是神理,没有神明的帮助,光靠凡人怎么想得出来呢?" V6 b! X  ]* ~3 Z& v# N! {, M
    # X! B9 ^: ~3 m' f6 o8 G1 ~
    然后一路讲啊讲啊,最后讲到了作者的偶像孔子,独秀前哲。: |4 j3 I( V; k2 ^
    7 h0 y8 U/ _' y3 E' E% H# y  N, r
    在古人的眼里,先人都是圣贤。
    : ^+ F8 D0 {$ T" j: i  t- V  N& r) v* m5 C- S
    其实,连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早在孔子那时候,人们就开始叹世风不古。. G+ n# f  m: M2 b$ v5 I

    ) y0 u; |0 X* P$ Q+ C不过,仔细想想,我相信人类还是在进步的,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都在进步。
    ' l" N/ ^" o1 V' g/ {: [2 l
    ' x+ u3 ~7 p  g( P* l# E, }至少,以前只有诸如孔子等哲人才抱怨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在论坛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抱怨了。
    # G+ c. l* Y& ?0 Y& n& O6 l8 d: h! ~
    ) D6 m4 a. z  h% p/ X" r6 a6 g
    读到木铎起而千里应  我突然想到最近在坛子上写《生活·读书·新知》的 @木不铎
    1 [6 R! V) F5 D0 y& J; \9 K
    . S* ~$ i/ O: V) H) I3 ]1 c“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不知道木不铎兄到底是文是武?
    1 ]* H: I7 X" F4 A$ z! ]3 f+ N
      ?8 R) S1 U* C5 g/ m  {7 @- n* L! M5 C8 v9 v6 \# Q5 |) i
    -------------------------------改天继续 分割线---------------------------------------1 {6 j' c+ W# R4 t7 R6 h: _
    * P8 K. t' h* S; V2 Z6 s
    (3)
    & x1 p$ o% D( |. G  x6 M1 X. v2 [) u& H+ v. P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 a1 p8 J5 z& A7 G
    ) X( h/ B5 |2 f0 g0 ?3 p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 Q$ H+ [3 W% v, G7 @: d' N0 Z! Q6 _& R% ?6 F- n8 w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6 {; u( I5 o  g* v, G5 W  W: K/ F" B. ]2 S. @% p
    --------叶子散步的分割线----------
    - i# Y! c* p, F4 b, z, y, s
    ; j- z% G8 L: Y$ t, Y( Z3 y. s* \' f看下来,作者总结出来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 M! _  `, B" H( l0 n( [2 S

    ; r& f  U7 U' c* Y9 Y' T2 S' [这三样东西的关系:道,圣,文。  C4 Q' Q5 J! n, N2 C+ J
    ! _' v# V" t  [7 F& p& i
    前面说,文是用来载道的,那文怎么能够载道呢?那就要通过圣人的阐述。至于什么是天下之道,那就超出了文章讨论的范围了。我个人认为到现在人们还在思考什么是天下大道呢。。。* r; w: Q$ i" b: G& j6 {6 g

    $ }) x! n0 K1 ^1 Q: _8 ^- W; q我不介意看作者用极大的热情,华丽的词藻来赞颂圣人,毕竟2000年以后孔夫子还在学校的教材里继续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下一代。7 l1 S, f$ ?- r. ^% |- m6 x, l

    2 `& |( s" u9 V; Y" D这一段中有一句话现在读起来突然有另外的感悟: % y# m0 K! g2 U/ d7 Q
    . P* U8 \) f! t& u% H  w; j4 E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4 ~% L$ z: [* c1 F, L& H

    2 {0 u" m4 _8 U5 q至于“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 是否一定是有道之文,我现在还是存在疑问。
    : f, Y6 s/ I4 o7 ?( K* \6 E6 N" w
    + q: o! u! J9 b- ?- b2 a8 _' Z不过有一点勿庸置疑,这古往今来厉害的政客,都是懂得而且会实施这个道理的实践大师。
    $ n/ r% t$ ^1 K! C# O* u7 e7 I# j
    , `! T& D4 C2 V-------------------------------第一篇 原道 散步结束----------------------------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9:21
  • 签到天数: 327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13-4-2 07:40:2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啊,一遍都没读的默默呆一边去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9:00:40 | 只看该作者
    清风徐来 发表于 2013-4-1 18:40 ( ^$ y$ D( h, ?8 x% t2 Y& h1 P
    再读啊,一遍都没读的默默呆一边去了。。。

    9 a$ S8 f3 W6 [0 b" H' A  M( P6 Y; i以前读的时候是学习的心态,现在是休闲,心情不一样,轻松自由多了~~

    点评

    不求甚解~  发表于 2013-4-2 09:43
    闲情逸致下读书最是享受。。。  发表于 2013-4-2 09:42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9:21
  • 签到天数: 327 天

    [LV.8]合体

    5#
    发表于 2013-4-2 13:25:24 | 只看该作者
    必须看你的读后感才进行的下去。期待下文。

    点评

    谢谢清风的关注,那我争取每天读一两段,来这里聊聊~  发表于 2013-4-3 01:31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05:17: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2 21:16 编辑
    * ~3 p/ ?1 I* T# q. J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3-4-1 17:17
    2 _/ [) m- L" W% R原道第一4 P8 v. d. I. ~, i
    9 h0 N" D" J) [
    W
    9 o$ a9 {8 @* \6 q- ^
    (2)
    $ E% p6 G3 @# f+ X/ F4 m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 《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r* k: r# m+ i# J- a; b
    : v- F4 R7 T3 h) R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2 [" |6 m3 |7 G/ r2 E! f
    ! v/ }0 C; C" J" e5 N!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 《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 S/ q3 [2 ~2 I# H' Y" F& b& W  ^/ [% l
    ------------叶子读书分割线---------------# |$ D" f/ E3 n' q% F
    声色并茂的开篇之后,作者开始回顾文章的历史了。
    2 X6 Y4 \1 @# t1 u4 H6 g, m4 s0 Q) {% P$ _5 N
    古代的事情总是比较神秘,据说,《易》是在神明的帮助下完成的。真的哦,《河图》《洛书》都是神理,没有神明的帮助,光靠凡人怎么想得出来呢?
    ; a5 ?) U" o* ?6 P% ~' p0 b* X
    % F$ X' K5 W3 E* M/ l5 h6 {  p然后一路讲啊讲啊,最后讲到了作者的偶像孔子,独秀前哲。
    ! m  @4 X% _1 S5 K4 H4 X# m1 Z: d
    % [4 o! y; G9 M/ N1 y9 ^在古人的眼里,先人都是圣贤。; d# a" f; A/ Y/ i: G! f( y; Q

    ( I$ N- G- `% `  B7 ^  E; [其实,连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早在孔子那时候,人们就开始叹世风不古。
    , l: Y3 `( n* r/ ?; Y  O! B
    / l, |5 t2 \) ^' m不过,仔细想想,我相信人类还是在进步的,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都在进步。
    & Q! D9 c  h& s& H: l- F" e/ o+ S2 ^( O4 {
    至少,以前只有诸如孔子等哲人才抱怨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在论坛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抱怨了。0 \# p# ^  E( o- T9 M5 x# W) I

    6 c+ ?/ V8 f# ?$ X8 Z9 H$ @0 T0 `
    - P( S9 _: F2 f6 c- x4 ~2 O# S读到木铎起而千里应  我突然想到最近在坛子上写《生活·读书·新知》的 @木不铎
    6 I7 U. d0 o1 F2 H% T! D3 p, j" W# T8 s* X  }- @  `8 W, e
    “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不知道木不铎兄到底是文是武?

    点评

    非文非武,普通百姓一个。呵呵.....真有你的.....  发表于 2013-4-3 05:2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9:21
  • 签到天数: 327 天

    [LV.8]合体

    7#
    发表于 2013-4-3 07:53:32 | 只看该作者
    先读分割线下,再吃力地看看原文。
    # v7 @4 M0 D5 {8 v/ b( z' h: o; {' L: D+ V; A5 W' o. X3 P
    叶子继续聊。。。

    点评

    别难为俺啦。  发表于 2013-4-3 09:37
    嘿,看了原文要写字的啊!  发表于 2013-4-3 09:21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0:14:55 | 只看该作者
    清风徐来 发表于 2013-4-2 18:53 ! X; E' r' ?3 r3 U# t
    先读分割线下,再吃力地看看原文。5 Y- `+ n2 b9 J& [: A9 k4 w1 R: m
    $ f$ ^3 \* c$ ?! ?  i* J
    叶子继续聊。。。
    ' o* r2 j. N! V6 z1 O
    好吧,今天把第一篇读完它。
    1 V. i% B) I: p9 o: D
    + F3 |/ @! x# X. n' V! Q第一篇 原道第一
    / z8 C$ [/ I4 p* J& l3 L4 m, @+ l
    + L3 U8 \  O# ]. t$ m3 v& M1 I(3)
    0 }3 U' ^2 g5 J% n, w( h! c7 L  ?5 I& y+ {  q; K: k/ W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4 H  r# c# `; u* y% u% T/ L8 z

    ; h9 j* l8 k+ S3 X9 x* b$ c2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5 _: l5 m+ g. v% I9 i8 W! f" |
    % o+ p% [/ F$ F" P" Y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 u/ F5 S7 I7 u& S% R
    ' q" k4 ?0 H) l8 c4 R--------叶子散步的分割线----------& `, M6 v4 e( ], {7 X* T
    5 t0 X/ i+ k' S8 H6 n0 s: q# ?
    看下来,作者总结出来是,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 b* W% @7 g, O; `6 o$ ?1 G2 U. Z& B* Q+ s4 l$ [
    这三样东西的关系:道,圣,文。6 R: i& H9 i' a: p

    " O; C, M. r! F) ^: M0 {2 T前面说,文是用来载道的,那文怎么能够载道呢?那就要通过圣人的阐述。至于什么是天下之道,那就超出了文章讨论的范围了。我个人认为到现在人们还在思考什么是天下大道呢。。。
    , V  N" H# F5 m
    8 m6 W4 I. l9 ~' r* s0 j4 W! G我不介意看作者用极大的热情,华丽的词藻来赞颂圣人,毕竟2000年以后孔夫子还在学校的教材里继续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下一代。
    ( M) g3 h# q+ o8 D- z3 ]/ ]9 J& }: Z7 A" g! c* Y2 T) h0 S
    这一段中有一句话现在读起来突然有另外的感悟: 5 n$ K1 s! r0 m+ g$ L

    4 x* n6 ]1 K/ f# L$ I5 Q5 y《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 c* W0 T( y* t1 P1 T
    % k8 b6 _) Q6 B% G' O' X至于“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 是否一定是有道之文,我现在还是存在疑问。
    ' c5 c7 \2 Z+ c/ y0 c+ M
    2 G3 g5 z  |" c0 k' n不过有一点无庸置疑,这古往今来厉害的政客,都是懂得而且会实施这个道理的实践大师。
    + C7 T2 X# ~+ y9 I* A4 R: f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3-23 00:29
  • 签到天数: 134 天

    [LV.7]分神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0:50:48 | 只看该作者
    @齐若散
    # ^! E: t' i" s; J# J' g& y! s6 ?  U9 P# z, [. K5 F3 d. F) c" T4 s
    我不求甚解的散步,写的读后感可并不深奥啊~~有空也过来聊聊。

    点评

    散步,溜达到哪算到哪。  发表于 2013-4-3 12:35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12 08:39 , Processed in 0.0483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