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燃烧的冰块 于 2013-5-13 09:10 编辑 : z8 D9 a' P) A( J/ ?, _. o2 K
, M1 P- _4 ~ e$ v: z
前两天正式名单公布,中了个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钱不多,5w软妹币,估计是国字头基金里面最少的。由于是自己的头一个基金,还是有些体会,刚好咱们扛把子也发了个《做科研的点滴体会》的帖子,也算凑凑热闹。% v) ?7 n1 O' |0 C: m) O- a
0 | d& x1 ?" ^# x 最大的体会就是,自己独立琢磨个基金和老板分配任务让写个本子完全是两码事(感觉好像是废话)。博士阶段也给老板写过基金本子,863、973、国基什么的,但都是老板告诉我idea,自己主要是动动笔头卖苦力。几个本子下来就有点自以为是了。临到自己申请基金,才发现想idea和写本子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土鳖博士土鳖后,还是在企业研究院,部门主业是可研和评估,连个烧杯试管都没有。想idea时真是绞尽脑汁,又要够吸引眼球,又要好结题,本子数易其稿,都是写了一半发现idea要么做不出新东西,要么根本就没法做。一没设备,二没大牛,自己都找不到说服专家给我钱的理由,真是在校千般好,单干万事难。后来终于想到一个点子,把博士课题引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然后再绞尽脑汁给这个idea找出工业应用价值,最终才凑出一个本子。
* a9 `" S6 z% F
% N0 f2 ^. y+ K# B4 X 第二个体会是,同一个idea,不同的说法,给人的感觉就是天壤之别。有了idea,怎样能吸引评审专家眼球是关键。这一个环节里,博士期间写本子的经验就很有用了。把idea的关键词在sci和ei上搜一下,没人写过,OK,学术创新点到手;再给idea找一个工业应用背景,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运行费用x亿,经济价值到手。虽然自己感觉就是忽悠,但没准真能干成呢?自己没有好文章,没有好设备,不能和别人拼研究基础,就只能从应用上下功夫。毕竟,国家每年花钱,除了换回一堆A4纸,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换回绿票子。
# ?0 ]+ S% t7 K, b/ {* k% M e7 ^" v- o
最后一个体会,也是咱们扛把子的帖子里面最后说到的那条,自己的想法被人认可,那种成就感确实很不错。公示名单出来是上午10点,结果中午午睡时很不争气地失眠了......$ i4 Y$ y% b. g! j
' V9 r+ h1 h& `! U4 T, t
科教这边都是方家,新人的一点小体会,献丑了
5 P/ `: K9 o: x4 x9 e/ \+ |2 t
1 C. _9 R; Q$ kP.S. 看扛把子的帖子看到这句话:# X& p& I# e& g- F8 T
联系到你的实际情况。我想,你遇到的问题应该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刚毕业的博士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吧。博士毕业后,如果继续搞科研,从博士后开始,那么势必经历一个从以前单纯的根据“老板指示”解决问题阶段过渡到需要自己分析问题的阶段。
7 S0 B: m' ^" }, C& \0 b: Z9 o. E有感而发,遂有此文。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