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2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唤晨枫来点评一下,这是大杀器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9-8 05:08
  • 签到天数: 3 天

    [LV.2]筑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09:2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8_01_369697.shtml7 y: U# _7 j4 U* m; e: A2 m/ i3 T
    . l; P2 C2 M0 t: {* {6 s3 ?
    中国宣布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 比可回收火箭牛多了. p7 y! K& p$ z' f
    1 v7 \/ G9 [6 X( ?
    今日(8月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中披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项目,未来普通人上太空的成本和门槛将有望大大降低。
    ' O7 Y- ]& s7 c据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是一种集成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多种动力的飞行器。8 k; z4 s5 t& [$ g
    5 x& e- D) p# j; k+ @

    9 E7 ^# K7 @6 y! {2 A9 c% J! U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发中心副总研究师张永介绍,组合动力和传统的火箭动力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新型动力,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把不同的动力形式组合到一起就叫组合动力。
    9 W' r/ m! s' j1 ], q+ C  x" v$ z张永表示,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在2030年左右实现应用目的,达到亚轨道应用和入轨应用这种模式。
    + G, o' t: b5 O$ ?: [4 e1 K6 g6 q7 g4 r- `, V/ I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发中心副总研究师张永3 p% m) a# v/ w* b# i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回收利用,实现可重复的天地往返航天运输。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像飞机一样在普通机场起降,既能让航天发射不再需要精挑细选发射场的条件,又能为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和未来实现航班化奠定基础,让进入太空的成本大大降低。
    2 h4 r* z  V# S7 F: L" Y6 ~- a% Q3 w8 F
    ' P! t' Q- P8 n: n$ t
    9 J9 T  G* J. f* p: n1 q( Z在央视的解说词中,明确说“相比航天飞机和部分回收的运载火箭,组合动力飞行器有更好的维护性和实用性”。
    ) f: K7 Y8 t  R7 B. x7 W. w这无疑令人联想到屡次爆红的Space X公司及其开发的可回收火箭。该公司虽然被视为私企参与航天研究的“典范”,但其大量技术与合同,都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让渡、提供。
    ' l8 y+ v+ g* R; j5 b7 P上述解说词,至少是在技术路线上,对Space X的公开叫板。6 N  O7 O" R$ M1 a/ U6 K
    观察者网注意到,早在7月13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就已经披露了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的信息。当时的报道全文如下:
    ) |! x5 A: ?- Z8 d$ `; e7月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研发中心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11所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研究的协议,开始在“组合动力飞行器”这一尖端领域协同攻关。
    . P; @( H5 Z2 w9 q+ B- e2 K火箭院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设计师杨旸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是集成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多种动力的飞行器。如果使用‘组合动力飞行器’开展载人航天活动,普通人即使没接受过航天员的专业训练也能上太空。”8 u) @. e8 w! m$ N: ^$ Z
    普通人上太空,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不过,在我们的印象里,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前,必须进行多年的严苛训练……为什么乘坐“组合动力飞行器”,就不用训练了呢?
    4 [$ _: e/ e4 e. |- [. w& _“目前,各国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使用的都是单一的火箭动力。火箭‘力气’大,加速快,技术相对成熟。但也正是因为加速太快,航天员的身体要承受超过体重数倍的过载。因此,航天员大多选自身体素质极高的歼击机飞行员。不但如此,他们还要再进行复杂而漫长的训练,才能胜任航天飞行任务。”9 F/ w. p' j3 ?, v5 A8 z. ~
    杨旸说:“而‘组合动力飞行器’由于集成了多种发动机,可以在起飞时使用飞机常用的涡轮发动机或小推力的火箭发动机,当飞行器达到一定速度后再使用需要初始速度的冲压发动机,最后在大气稀薄的地方点燃火箭发动机,实现入轨。这样就变火箭发动机‘单手搏击’为多种动力‘组团太极’,从而实现缓慢加速,使过载降低到普通人也能承受的范围。”
    & m4 E- E) U' r6 t# K6 {杨旸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在大气层内使用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这样就可以使用大气层中的氧气进行燃烧。而各国现役载人火箭在大气层中还要携带沉重的氧化剂,两者相比,效率高下立判。同时,‘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像飞机一样,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既能使航天发射不再‘挑剔’发射场的条件,又为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奠定了基础,使航天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小火慢炖’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告别了传统载人火箭‘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悲壮,即便加速中出现问题也能稳稳地飞回来,使载人航天活动的安全性得到质的提升。”' a* K  J" d9 T2 x- Z% p# @4 t# |  ~
    杨旸说:“能载人航天,肯定也能发射卫星。不过,由于‘组合动力飞行器’的集成度高,技术难度极大,所以实现实用飞行尚需时日。此前,美、欧等国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我国以火箭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高校也正在这一领域发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未受过严苛训练的普通人也能乘坐中国的‘组合动力航班’飞向太空。”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laser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6-8-2 11:43:5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放热气球呢。这种组合发动机的理念30年前就有了,现在好几个国家也在研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关键不是立项,而是拿下关键技术,并做到产品化、实用化。这里面首先要攻克超燃冲压,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已经攻了十几年了,还没有解决。其次是多种发动机的有效组合,避免死重。NASA和英国Reactive Engine都在做,中国开始得很晚了。除非中国已经秘密实现技术突破,否则看不出3-5年内掌握关键技术的可能。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6-8-3 11:35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6-8-2 13:55:1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6-8-2 11:43! t6 R; H- q7 b* V$ v0 s
    这是在放热气球呢。这种组合发动机的理念30年前就有了,现在好几个国家也在研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
    1 |# v# P' U! v
    如果去掉冲压发动机,是否会减少技术难度、减少死重,同时效率减少相对较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地板
    发表于 2016-8-2 17:09:4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6-8-2 11:43' q2 U( `& h# x. x5 b  N
    这是在放热气球呢。这种组合发动机的理念30年前就有了,现在好几个国家也在研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

    7 Q* t+ R4 f9 t8 w% l8 I' E5 z( |从新闻报道配的图看,其实就是Skylon和SABRE发动机。航空航天界几个老专家前段时间也发过SABRE发动机的博文,说明中国业界也看好这个技术路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8-2 19:32:15 | 只看该作者
    leekai 发表于 2016-8-1 23:55- R- d* s! L' t$ z0 F3 ], V# n9 e
    如果去掉冲压发动机,是否会减少技术难度、减少死重,同时效率减少相对较少? ...

    1 ]; u, p' G9 v: c光涡轮发动机达不到那样的速度,必须用超燃冲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6-8-2 19:33:32 | 只看该作者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6-8-2 03:09
    8 @+ z# V) K% b! \从新闻报道配的图看,其实就是Skylon和SABRE发动机。航空航天界几个老专家前段时间也发过SABRE发动机的博 ...
    & V+ o( c9 x( r" ?7 h* u; x
    是啊,大同小异的方案坊间流传已经至少十几年了,都是因为各种技术困难而前进不得,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中国跳出来拍这个胸脯,尤其是这个3-5年掌握关键技术。莫非中国已经有了秘密的技术突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0:43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6-8-3 11:33:1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6-8-2 11:43$ b# l$ n+ x1 i" {# Z: \
    这是在放热气球呢。这种组合发动机的理念30年前就有了,现在好几个国家也在研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

    # `! g/ c1 M: y% y- k"在冲压发动机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新型冲压发动机研制取得成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 H& P( y- `& B, J' [
    5 L0 M- m7 j& b6 ~3 I"记者了解到,我国对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已开展多年。早期产品速度大约在3倍音速以下,而已经研制成功的新型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4.5倍音速。未来的产品,速度有望达到7倍甚至10倍音速以上。"
    3 u1 o3 p, s+ B' U
    / d% i/ u, W2 ^5 L5 T; @% K按照上述官媒报道,这3到5年要做的事如果就是将4.5倍提高到7倍甚至10倍,如果这个提高只是量的问题而不是其他,没准这事就是靠谱的,那就太厉害了。
    ( O& O( A* D) \) o8 w' s6 y- f: [6 h& w, i# F' m& k
    官媒放卫星是很久远的事了,现在也只有三胖还在这样做,看我们的登月工程,官媒放出来的节点时间表很是稳扎稳打,2020年实现“回”,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个大杀器,同样有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表,感觉它不靠谱,可能是我们被惊着了,人家研究几十年没进展,我们怎么就不声不响给整出来了,不科学啊。
    5 m1 \* N$ a( v! a! Z$ x/ o5 X9 T
    $ j: {6 m. j0 |' ~! l$ ^+ S3 v% S政委在观察网发表文章说未来10年是中国科技爆发的时代,让我们带着惊喜慢慢适应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6-8-3 12: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车 发表于 2016-8-2 21:330 x0 v  h# E: |" t1 @1 V
    "在冲压发动机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新型冲压发动机研制取得成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H' {$ n2 r+ Q9 @. j- l

    6 R& w7 M' b2 y/ c8 H6 G+ h0 }4 Y6 Y"记者了 ...
    - u' L/ y7 R7 l. ?8 v* O
    此冲压非彼冲压。3马赫以下的冲压30年前在中国就解决了,西方50年前就解决了;5马赫以上的冲压必须是超燃冲压。常规冲压还是靠进气道减速增压,亚音速燃烧,所以速度有极限,一般认为4.5马赫就到头了,这是理论极限,实际上要更低。超燃冲压的燃烧是在超音速条件下的,换句话说,就是可控的连续爆炸(而不只是接连爆炸),这难度不是一点点。到现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超燃冲压还只是能持续工作100多秒,这还是在实验条件下。还是那句老话:除非中国悄悄地已经解决了美国十几年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消息是在放卫星。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6-8-3 22:34:31 | 只看该作者
    未来10年是中国科技爆发的时代,让我们带着惊喜慢慢适应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吧。
    . I* R: Y# r# m$ _! j" X: a
    " O0 x2 p& P1 X( j$ X$ y太鼓舞人心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2-11 09:13
  • 签到天数: 85 天

    [LV.6]出窍

    10#
    发表于 2016-8-4 22:26:35 | 只看该作者
    随着研发投入在GDP中比重逐年增长,未来好消息不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8 08:28
  • 签到天数: 685 天

    [LV.9]渡劫

    11#
    发表于 2016-8-5 01:54:5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6-8-3 12:21
    6 j, }+ x3 `+ G  M- r0 \& E" m此冲压非彼冲压。3马赫以下的冲压30年前在中国就解决了,西方50年前就解决了;5马赫以上的冲压必须是超燃 ...

    6 a5 i( F% N8 u' h中国成功打了几次水漂弹后,冲压发动机应该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了吧。

    点评

    据美言网的刀口讲,中国的超然发动机技术已经过关。  发表于 2016-8-5 01:5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6-8-5 02:02:45 | 只看该作者
    高买低卖 发表于 2016-8-4 11:54# h3 b, m# f8 U: G
    中国成功打了几次水漂弹后,冲压发动机应该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了吧。

    ' p) g0 y# a: ~/ C2 ~0 V4 H/ m中国的打水漂是火箭助推,然后滑翔,不需要冲压发动机。如果中国超燃冲压已经过关,那保密功夫做得很好。似乎没有必要,超燃冲压好像冷聚变一样,这是世界性的难题,攻克了应该大事庆祝才对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6-8-5 04:59:38 | 只看该作者
    超音速冲压一直在做,看来是突破了? 还是有了点眉目,先吓唬一下美帝? ) T! Z, S3 @' @; n% z
    6 ], F0 @0 C9 [6 `- \, n- [+ e! U( V7 W
    这个民用基本不靠谱,军用的话,就是美帝一直在吹的亚轨道轰炸机,一个小时炸遍全球!5 q- J) m- y* i6 q) i5 E, F( K

    9 M9 _! N/ k- t6 E8 r2 [这可是绝对的game changer,是新的高边疆。
    " P' d3 z* `# \3 j! G( O. Z3 M6 m: u2 E% W5 ]% S7 h, T; [' e2 i
    这个和水漂弹,是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能维护世界和平至少50年!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8 08:28
  • 签到天数: 685 天

    [LV.9]渡劫

    14#
    发表于 2016-8-8 12:15:2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6-8-5 02:02
    $ d( U# n; z+ \- G; \: r中国的打水漂是火箭助推,然后滑翔,不需要冲压发动机。如果中国超燃冲压已经过关,那保密功夫做得很好。 ...

    ( y$ U: \: @2 S4 w, H4 R" ^刀口揭秘 | “红鹰对黑燕”  中美尖端战斗机21世纪巅峰争夺战2015-12-04 刀口
    % |! ^: _" z7 k* n' u7 Q7 C3 u$ i( W- U* i" I3 L
    .............................$ h( n$ q; q2 l7 D3 d3 S, h
    要想拿下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的关键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在临近空间进行“水漂”的高升阻比气动外形外(这个也是极难的),还有抗烧蚀蒙皮等技术。但是核心技术最终要落在能否解决可以在5倍音速以上启动的超然冲压发动机技术上,没有这项技术,发展5代战斗机这样以5-10倍高超音速飞行,进行一小时全球打击就是痴人说梦了,所以关键的关键还是要突破超然冲压发动机这个最大的技术瓶颈。  x+ F& e8 R2 I" R- {7 b& U
            2015年年中,中国航空学会第三届“冯如奖”提名名单公布,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王振国(推荐渠道:湖南省航空学会)教授的成就和事迹。王振国教授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领域专家,曾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等多项重大攻关项目,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3)、授权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99篇;培养博士28名,其中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说明我国在高超音速推进技术上的核心技术超然冲压发动机已经进行了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曙光在前。
    $ ?. b4 ]4 K8 K" _        综上所述,“红鹰对黑燕”中美这场争夺新一代战斗机的世纪高峰大拼搏已经拉开序幕,超越美国实现跨越式的跃进并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 i9 ^  c$ F' R& j) f1 w0 q, f5 j/ P* \& M# f
    晨大,这是刀口去年底的帖子。可参考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6-8-8 12:56:39 | 只看该作者
    高买低卖 发表于 2016-8-7 22:15
      t* `- n- Y  a; f( q( w刀口揭秘 | “红鹰对黑燕”  中美尖端战斗机21世纪巅峰争夺战2015-12-04 刀口
    4 S0 w! w) Y: t  s5 Y+ V8 f7 c
    * O. l  K4 `8 i9 D8 Y0 O& P$ w........................ ...
    : v* ^) Y' C4 ?8 Y) u& J' g
    我也看到这个发奖的事情了,当时也很惊讶加振奋。问题是超燃冲压不光是理论和实验室的问题,是要拿到天上飞的。至少到现在没有公开的中国实现可持续超燃冲压飞行的报导,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是公开报道的。这还在科学探索阶段,没有理由不公开,这是争大面子的事情,要保密也要到实用化的时候才有那个必要。

    点评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中国一向对自己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低调,也可能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但愿是这样子。  发表于 2016-8-9 01:2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30 10:43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大乘

    16#
    发表于 2016-8-10 14:18:2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6-8-8 12:560 y7 u+ q! `- u% M
    我也看到这个发奖的事情了,当时也很惊讶加振奋。问题是超燃冲压不光是理论和实验室的问题,是要拿到天上 ...
    - |4 p& \+ J  [8 V
    晨大,这个报道有料不?
    $ C. B7 V; N/ U0 S2 c8 R" E+ F8 q" h1 z---------------------------------------------------
    " y7 i9 T! V; ~1 w( X0 B2 h, ~
    $ T7 J; c) y4 Z6 p- s. ?( F1 n陆红,女,汉族,1976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一研究所国家某重大专项试验飞行器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发展型飞行器总体专业总师助理。  % Y2 ~% P6 L! x7 I5 H9 G* S
    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陆红先后从事飞行器隐身与突防技术研究、国家某重大专项立项论证及飞行器总体工作,获得十余项国防专利授权,为某型号研制及某重大专项的立项实施和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在担任某重大专项试验飞行器系统总体负责人期间,由于该项目是我国某技术领域首次飞行试验,没有经验可借鉴,难度极大。她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在某技术领域“零”的突破。  
    6 d9 r- e$ U$ [! S$ l0 o$ Y近日,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被授予给了“重大专项试验飞行器”。  $ @) I6 D% x3 d
    据信,这一项目就是西方媒体报道的“中国WU14高超音速导弹”。它具有10倍于音速的超高飞行速度,并具有高度的机动能力,是中国人手中可以轻松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最犀利武器!  5 O- d$ f) N+ ^4 L5 J- l* D
    WU14因为飞行在大气层边缘地带,需要极为特殊的发动机技术。这就是超燃冲压发动机。除了中国,只有美国使用带有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进行了试飞。美国超过10次的自主试飞中,6次未能成功。 , l- M$ k  u) h* U$ r' h( L) F
    中国是第二个试验具备自主飞行能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国家。WU14机动能力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在太空和大气层边缘进行“打水漂”式的飞行。在这一状态下,它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能持续的提供动力(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这时通常已停止工作),同时它的滑翔飞行器外形能够提供相当的升力和气动控制力,从而做出弹道导弹无法做到的大幅度机动动作。这也大大增加了WU14的飞行距离,因为它不完全依赖于火箭发动机提供的初始速度来实现较大的航程,而可以借助于气动升力飞到更远的地方。WU14是一个完全无法借鉴外国经验技术的项目,美国对自身的相关技术高度保密,中国军工行业整体上在许多方面技术基础不如美国同行,自行研制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陆红带领着一批年轻人战胜了这一巨大挑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17#
    发表于 2016-8-10 15:08:27 | 只看该作者
    回车 发表于 2016-8-10 14:18+ U& g- C% ^" d: Y2 R# u$ W
    晨大,这个报道有料不?! m) r. ?) y) r+ H/ S4 L
    ---------------------------------------------------
    / Z7 S+ h( ?/ j0 x' h& @
    这个似乎不准确,WU-14是高超音速滑翔,没有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WU-14类似于美国的HTV-2。陆红获奖的确实是超燃冲压项目,但是并不是WU-14,而是航三院的一款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12 11:38 , Processed in 0.0450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