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10-21 19:59 编辑 3 w G, p$ [$ T- V, C( M4 F
6 i, r' `; a' o/ ^! i% D* b6 @
k4 Q( F$ B _0 `加拿大大选结束,自由党当选,组成多数党政府。在大选前,贾斯汀·特鲁多就宣布,自由党当选的话,将取消F-35的订购。特鲁多在大选前还承诺将撤出加拿大在叙利亚轰炸ISIS的行动,这一步已经兑现了,特鲁多作为新当选总理在与奥巴马的通话中阐明了加拿大的立场。没有理由认为他对于F-35的立场会在当选后会有根本转变。事实上,反对F-35是自由党的一贯立场,几年前伊格纳蒂耶夫竞选的时候,就承诺上台后要取消F-35,当然他没有上台。! z. l1 i' r, t/ P, D; z) w9 N) U
6 K' E4 U5 t Z" f8 v1 S9 Y加拿大的CF-18(与波音F-18A/B基本相同)已经很老旧了,近年来不断因为老化而出现飞行安全问题,到了非换不可的时候了。特鲁多找回参加对叙利亚ISIS轰炸的CF-18的首要动机当然是政治的,但次要动机未必不是出于保护CF-18有限的剩余机体寿命。加拿大在哈珀之前的自由党时代就作为“创始国”加入F-35圈子,这对加拿大是很自然的。美国用F-35替换包括经典型F-18在内的多种战术飞机,加拿大没有理由不加入,而且这还有获得生产份额的好处。但随着F-35的问题暴露越来越多,继续选用F-35的决定也越来越困难。哈珀政府曾经试图暗渡陈仓,造成既成事实,但最终没有成功。在总审计署的强烈负面报告之后,哈珀只有小心行事,启动新的选择过程,并对现有CF-18做升级延寿,但直到被选下台,两者都没有什么进展。自由党是有不惜毁约的先例的。1993年克里钦上台后,不惜支付毁约金,取消了EH-101直升机的订购协议。但F-35不一样,加拿大只签订了购买65架F-35的没有约束力的意向书,但从未签订过购买协议,所以不存在毁约问题。
* Q Y' d' S% g. Y, V2 I; S/ _2 m. Y( a- a Z
特鲁多是在财政环境紧张的环境下上台的。加拿大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石油价格下跌直接导致加拿大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加拿大的制造业是美国的延伸,美国制造业恢复乏力,加拿大也难独善其身。特鲁多的竞选纲领中最重要的就是用赤字财政扩大就业,这在眼下的加拿大民众中很受欢迎。为此,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预备3年财政赤字,在第4年恢复财政平衡。且不说第4年是否能恢复财政平衡,在这样的预算环境下,巨额的战斗机项目就很难过关。$ V7 R! y+ D* e1 T8 T$ ~) [
$ w" U. q- \2 X0 i! I/ E
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要重开加拿大下一代战斗机的竞标(保守党在第一轮里不竞标直接选择F-35,饱受非议;第二轮竞标迟迟没有启动,拖到现在),但明确规定防空和海上攻击为首要要求,隐身打击只作为次要要求,这简直就差直接指定F-18E/F为最优选择了。在可预见的将来,F-18E/F是美国海军舰队防空主力,兼具海陆打击能力,未来技术和备件保障不成问题。问题是,没有新订单的话,波音F-18E/F的生产线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要关闭。波音在试图用大批翻修早期美国海军F-18E/F来延长生产线的运转,但到底能延长多少并不一定。; X5 p7 |: P4 V8 P! |6 x. Y
6 _& w0 e9 X( E) |除了F-18E/F外,欧洲“台风”也是一个遥远的可能性。事实上,欧洲“台风”在2020年后是否还保持继续生产也是一个大问号。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现有订货在2020年前都应该交付完毕,英国和德国还在试图把早期“台风”作为二手卖出去,这是裁军、节支的一部分,这对新“台风”的生产进一步增加压力。但换一个思路,到时候买二手“台风”也未必不可以,加拿大海军的现役潜艇就是英国买来的二手,不过这是一个不愉快的故事,肯定会对再次购买英国二手军事装备的决定有影响。) h4 Z1 r( i/ Y4 k( n; V) w
: W( s' H: y5 g9 \: x# s法国“阵风”在尴尬多年后,反而风生水起,接连获得订单,可以保证生产线运转一段时间。但法国战斗机被加拿大采用的可能性很低,瑞典“鹰狮”也是一样。
2 B* t, u; ]9 M1 i F L7 f7 s
0 C, c; ~" G, F( F6 X假定加拿大最终选定F-18E/F作为防空战斗机,并且能与波音的生产计划接得上,另一个可能是加拿大把战斗机分为两个计划:计划A集中于近期,以防空战斗机为主;计划B为远期,加强打击能力。这可以在时间上延长,分摊财政负担,也降低政治“耗资”。加拿大毕竟是北约成员,加拿大空军“有责任”参加北约的空中远征行动,拥有F-35有利于加拿大完成北约任务。加拿大原计划订购65架F-35,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先订购65架F-18E/F,然后再订购20架F-35。有意思的是,加起来的总投资和直接订购65架F-35差不多,但任务灵活性显然大大增加。& G% {1 i3 P# s: a2 I# D; ?
5 X% M6 A& p, l; X5 E
加拿大在太多方面依赖美国,在F-35问题上不与美国保持一致的话,政治代价很大。不仅国际(美国-加拿大之间)政治代价很大,国内政治代价也不小。加拿大参加F-35计划的动力之一是参与部件和系统的生产,据说有总价值6.5亿的可能订单,退出F-35显然就难以得到这些订单,对魁北克为主的航空工业是一个打击,不管谁执政,都难以忽略魁北克的影响。另一方面,把F-35作为远期选项留着,在政治上不那么被动,还有等F-35这潭泥汤水澄清再做决定的好处,F-35在那时的单价也应该下来了。在政治上更大的主动在于:在3-5年内“搞定”F-18E/F的话,可以在10年后才必须考虑F-35的问题。时间拉那么久,机动余地就大了。那时候F-35计划应该已经走上正轨,美国已经不必再急于向盟国推销,分担成本。在最坏(或者最好)情况下,F-35届时已经走下正轨,盟国更不需要急于购买,加拿大可以理直气壮地接着用65架F-18E/F,而没有不与美国保持一致的心理负担了。0 w9 I8 x$ ]1 c1 I
G. d0 x8 \/ k9 {0 O, A
这种两步走的情况会发生吗?特鲁多上台才一天呢,走着瞧吧。
5 {3 e8 I9 J2 O& n! a: v' F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