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在乌克兰展开大规模行动,美军和北约除了向东欧北约国家有所增兵外,按兵不动。美国总统拜登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都明确表示无计划军事介入。当然,说法永远是可以变的。此前俄罗斯也一直说无计划进攻乌克兰的。不过美军和北约不是在考虑军事选择,而是真没有选择。 S0 ^$ p0 g! t: J
0 w8 D% U% A4 E( i0 r5 U1 Z
乌克兰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国家,东西长度超过1000公里,南北只有500多公里。从6点钟到12点钟方向的整个东面都面向俄罗斯,包括在6点钟位置的克里米亚;10点钟到12点钟方向的西北是白俄罗斯,8点钟到7点钟方向的西南是中立的摩尔多瓦;8点钟到10点钟方向的西面与北约成员的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接壤;7点钟到6点钟方向是不长的黑海海岸,基本上被克里米亚俄军封死;黑海本身也不大,从克里米亚到罗马尼亚的黑海海岸只有300公里,到土耳其只有200公里,到格鲁吉亚也不过400公里。美国海军航母都不敢进黑海。
& K G" e* P4 W0 `$ V5 H% W3 p7 a: N! V: }1 W
乌克兰也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为主,特别适合装甲突击。虽说现代战场空中力量的作用更大,但结合火力、机动、防护于一身的现代坦克的突击力和防护力依然不是轻步兵甚至轻装甲可比的。空中力量是很大的威胁,但防空对空中力量是反威胁,更何况俄军的空中力量并不弱,不是伊拉克、南斯拉夫可比的。& R+ d9 N+ d4 ^0 c5 u
0 l3 N. F+ @1 O, o# @7 t9 K! y, T美军是北约主力,在乌克兰,北约行动基本上可以等同于美军行动,最多只有有限的北约欧洲盟军(尤其是英军)的参与。还在俄军行动之前,美军进驻的窗口已经非常窄小,必须在周边俄军的围观下进入乌克兰。现在这个窗口基本上关闭了,美军只有靠自己打进去了。' o/ h, x z. `! I* q$ t9 M
0 k1 Q0 M; \7 s& c( N: j
但即使美军有“和平进驻”的条件,要快速部署,只有以空降兵为主的轻步兵,这对打退俄军的重装甲突击无济于事。现代步兵面对重装甲不是手无寸铁的,但反坦克导弹只是开阔的野战中作用有限,火箭筒之类更是最后的防身武器,不是野战武器。步兵毕竟是步兵,相对于坦克来说,缺乏有效的机动和防护,火力的持续性和敏捷性也不够好。在城镇、丛林、山地,步兵还有隐蔽和突然袭击的余地,在开阔的原野,无人机引导的坦克冲击必然得到猛烈炮火的支援,步兵就很难有所作为了。在大平原上要发挥导弹的射程,步兵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视界,但那也使得自己成为突出的目标,大概率不等发射导弹,已经被支援炮火压制了。) F V3 k* C6 w [, G
! t: [+ y9 U5 E* k: D
步兵的防空火力也有限,肩射防空导弹在阿富汗有奇效,是因为山区地形复杂,游击队容易在隐蔽中发难。在大平原上,除非是低空低速的直升机,肩射防空导弹很难在隐蔽的位置上在敌机一掠而过的时候可靠截获目标、及时发射。敌人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在直升机出动时,武直重点盯住可能有防空伏击的阵地,不仅倾斜预防性火力,还争取对突发之敌抢先开火,相对高速机动、视野开阔、侦察观测能力强大的武直比靠肉眼观察、实际上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是有优势的。
9 r+ F4 c6 B' R7 ~* ~1 ~2 y6 b3 E; W+ I, L
美国和北约已经向乌军大量提供武器,但最多也就是肩射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在大平原上,乌军人手一具都不顶用,美军也一样。0 i. x4 g- T) z' }. X( g) _
! P# L; K1 _ @1 x0 i% c
大平原上反坦克步兵与坦克配合,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在十月战争的“中国农场”战斗中,开抵苏伊士运河东岸的以军坦克遇到埃军的顽强阻击,渡河作战差点泡汤。埃军坦克打不过以军坦克,但在进进退退中引诱以军坦克出击,进入“中国农场”地区后,沟壑中的埃军步兵用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给以军坦克造成很大的伤亡,以军步兵试图扫清埃军步兵,打成胶着。最后因为不明原因,埃军突然撤退,以军也发现了新的绕行路线,才得以继续展开渡河行动。8 ~. f! J! X$ X& B9 z+ K
! \3 u" \1 K& Q F在乌克兰,理论上也可以效仿,比如乌军坦克与美国伞兵互相配合。问题是乌军坦克还是苏联时代的遗留装备,30年前已经只能勉强算先进,现在就很捉急了。俄军坦克尽管基型似曾相识,但都是经过深度改进的。比如说,俄军T-72BM3和乌军T-72大概可比与歼-16与原装苏-27的差别。埃军当年在“中国农场”依靠夜色掩护,才玩得动猫捉老鼠。今天在一览无遗的大平原上,老鼠可能没有戏弄到猫,就被吃掉了。2014年顿巴斯战争期间,乌军坦克大部分是被炮火打掉的。8年后,俄军炮兵数字化更加完善,而乌军坦克要保持完好都不容易。何况以军炮兵和步兵都严重缺乏,只有用坦克硬冲。俄军至少不缺炮兵。这游戏玩起来太危险。
: j3 E/ g9 O" ?% L# J( I: {$ A4 i3 Q' x; f( K0 f5 ]
美军要是轻装甲突击,速度倒是很快,火力、机动、防护的平衡方面比步兵有利,但还是不够给力。机动性倒是比坦克更好,但火力还是不能和坦克比,即使是加强火力的105毫米炮,也不够劲。装甲比裸奔的步兵肯定强,但不可能和坦克硬怼,还没有步兵可以随地形隐蔽的便利。作为侦察、警戒力量挺好,要作为攻坚、死守的中坚,还是不行。1 {( t3 A, v& F. C \1 ]. S) D/ S
2 x( Y/ [! _8 }7 M+ ^9 t# {在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推动军事技术革命,认为在压倒性的空中优势支援下,以轮式的“斯崔克”为主的轻装甲部队可以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依托信息化,发挥体系威力,以弱搏强,以少搏多,坦克成为没有必要的古董了。2 X5 Z5 |* t- x! f4 U U
+ ]+ }5 @ I6 k
在乌克兰,主要战场(至少在初期阶段)主要在第聂伯河以东,尤其在顿巴斯。不管是保护乌克兰领土完整,还是救援深陷东线的乌军和准军事武装的主力,美军都需要快速穿越整个乌克兰,赶赴东线,但如前所述,从军事地理来说,乌克兰好比一个开口向西的口袋阵,顿巴斯是在口袋底部,袋口一侧是白俄罗斯,另一侧是克里米亚。美国空军要在两侧俄军空军和防空导弹的围观下进出顿巴斯,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把战争扩大到克里米亚和白俄罗斯,就要冒极大的升级风险,俄军在前不久举行大规模核演习是明确的暗示。
4 ~# p2 k8 g; g7 l* F. J7 X. B% y+ }7 P& {; {0 i
同时,在反恐战争中,美军发现“斯崔克”的速度和安静很有利,但防护太不给力,还得出动坦克。在冲进巴格达的时候,坦克在巷战中的冲击力也给美军留下深刻印象。这不光是美军的独家发现,加拿大陆军在退役全部坦克后,也重新装备了豹2坦克,而且不光是为反恐的战场设定。
1 v7 \# ^* E$ O- q
& P1 [" c5 k/ F3 z但美军要集结足够的装甲力量,根本没有这个时间。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用了6个月才集结起足够的重装部队,在乌克兰,怎么也需要至少3个月,这也是兰德公司在一个报告里的结论。难说俄军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在乌克兰达成作战目标,如果只是以第聂伯河划河而治为目标的话,应该在行动开始后3天能抵达第聂伯河,不超过1星期控制从基辅以北到赫尔松以南的全线。3个月后,黄花菜都凉了。9 t- i4 {+ P( k" y
. N/ A3 y* d! ^0 T
另一个问题是重装部队同样需要空中掩护,所以还是绕不过去乌克兰独特战场的军事地理难题。
* D3 S- C( B- V8 k6 {" D" A6 R5 G0 b. i# _( A7 T3 @( T/ ]0 L7 s
归根到底,美军在乌克兰如果不准备把战争扩大到白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实际上没法打。但扩大到那一步,进一步扩大就不可避免,北约必须准备俄军进攻波罗的海三国,就必须首先拿下加里宁格勒,打通增援走廊。但这直接就奔世界大战去了。普京强硬地警告外国(主要就是美国)不要干涉,否则将遇到史所未见后果。美国并不急于发现到底是什么样的后果。# c) k$ k- q, x8 K6 Z3 }3 |
0 m$ t6 O8 J0 r# i. ]美国在乌克兰实际上没有军事选择,所以只有折腾各种经济制裁。
+ c8 O& N3 i+ b9 Z: P9 n; U*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