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57|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吐个槽,有人看过刘震云的《温故1942》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21:5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3-8-12 20:45 编辑
0 `8 c4 c3 K4 ], Z- F
8 u  a1 v; u! ]0 l$ y8 a( L: i本帖纯属吐槽,各位看不惯的请勿喷,有建议指点尽管提,多谢多谢!
2 S2 c7 v8 Z% M5 k0 R3 ^8 d% {" Q2 O1 ]& f  T' Z

3 {( W, u8 z7 B+ c# w《温故1942》让人无语。是个人情绪的宣泄,讽刺蒋介石、针砭“时”弊、讽刺当政者、讽刺中国、讽刺中华民族……好像全民族都是软饭,就他有骨气一样。这本来应该是——我觉得不写成严谨的纪实文章,也至少应该以纪实为主,比如报告文学之类的——“饥荒”是这本书的故事,受灾的老百姓才是故事的主角;而不是听他在那儿一个劲儿恭维外国人,讽刺蒋介石及许多当政者,辱骂中华民族,宣称这个民族怎样怎样没希望等等,总之接受他那套充满“普世价值”精神的洗脑。是啊是啊,中国的文人从古到今“骨头都是容易打断的”,就他是硬汉。神马“XXXX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全民族都是该绝种的。他可真是预言家、圣人。# a  z. \9 M9 f7 J: `0 w

# d0 E$ i8 D/ g% j2 \“蒋绝不是不相信,而是他手头还有许多比这重大得多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他不愿让三千万灾民这样一件小事去影响他的头脑”这一类的话出现了多少次我都懒得数了,上来几页翻来覆去就拿“重庆黄山官邸”、“唐宁街十号”、“美国白宫”、“仪态万方的宋美龄”等等说来说去一遍一遍,也不怕读者审美疲劳?我没觉着这种洗脑方式比咱政治书上用的洗脑方式有什么高明之处和本质区别啊。
) }* h+ n, M4 m9 N4 l0 z$ O3 W  b. g7 {  f7 d4 g, ]' H/ ~
要么就是这样的叙事节奏:“引用各种资料——>评论吐槽——>引出下一个话题”然后重复刚才的“引用各种资料——>评论吐槽”……可真是   温 故  1942啊!先是引用一通那些洋人的报道、轶闻野史,然后开始自己对常公以及所有“罪人”的明嘲暗讽,对白修德、汤恩伯、美国传教士修道院、日军的大公无私普度天下的虔诚的赞叹,然后再来一堆他“温故”1942得出的结论,形式都是它代表他70年前遭受饥荒的父老乡亲在“饿死的中国鬼”与“活下来的亡国奴”里二选一选了后者(还煞有介事的 “我们”选择了后者”,真是人民群众的好代表!)。然后下一个循环。
& o! ]0 W8 K* o+ y, n( F0 D
# M- ^  \: B% s, i) U6 Q% Q6 O我看不到当年那些让人心酸、可怜的画面——他对这些东西的描写极其粗糙,即便是采访那个父老乡亲,他也多是借着被采访者的反应来借题发挥表达他对当政者的情绪,比如他理解不了他姥姥为什么记不得是哪年的饥荒之类的;但对“饥荒”这件事儿本身的描写却极其粗线条,笼统概括,常常是用“饿殍满地”、“哀鸿遍野”等词儿换来换去告诉我们当时饥荒很严重而已。说实话,我没看出他比他讽刺的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
8 @" L- ]1 p$ D* Q7 q( Y: P- ~+ }  M$ z4 w% x! I+ A
一句话说,看完后,我几乎感受不到什么悲悯情怀。感受到的,只是他的不满,他的情绪化的发泄。9 Z, x% \1 y$ D6 L0 s" T: P
  I3 R3 }7 o2 a, G2 A  G: l
我没觉得这篇文字多么感人。
  C( a2 n* {- }5 r" s, e8 \  ]) S9 r) ?4 B* d) e% \: p1 n
真是太无语了。/ j! L( j/ h/ G* r2 W7 z

7 m% U7 K6 Z$ Y  E1 ]7 E6 h
& a0 z; f* v' B: a* M7 Q, |3 B8 t* s5 \: M) j3 K
其实我本人有时候是挺相信普世价值那一套的。因为生而为人,我觉得有些东西确实值得我们追求,值得我们信仰。作为一个人,我非常接受西方那一套东西,而且我认为那些东西跟儒家本质上有很大成分是一回事儿。都是“仁”的那些东西。但是,我真是对现在很多傻叉很无语,动不动就拿这套东西套在政治上……无聊不无聊啊。《温故1942》本来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录,可以成为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型的著作。我不是一定要什么事儿都歌颂,都写成喜剧才叫好;我也很喜欢悲剧的故事,比如《奥德赛》,《哈姆雷特》之类的。为什么一定有要跟政治扯得难解难分,比基友还基?当然跟政治有关,但政治应该是附属品而已。咱们这些文人们什么时候能别再那么依恋政治了、能不能不要见了“权力”就两眼放光、口若悬河,说不完的心里话,吐不完的酸葡萄,就不能有情趣有情调一点?
0 l$ G/ g" ^. d5 C) I" i
8 }5 ^) i" c; C# n另外,我也不喜欢蒋介石。没有魄力的男人,而且没有眼光、谋略、和大智慧的当权者,小伎俩倒是蛮多,胸怀不够,鼠目寸光。比起毛太祖差远了,差得远得远了。而且这次,旱灾尚可算天灾,但饥荒确实国民政府有脱不了的干系,甚至是罪恶。但刘震云是在借题发挥,说白了就是吐槽;把吐槽用在他身上都瞎了这个词儿,应该是抱怨;甚至连抱怨都算不上,是赤裸裸的怨恨。
$ F. @5 r& b) Y
  P* B& P5 B: W, Y/ o' u看完通篇《1942》,我没觉得刘震云多关心他的故乡,他故乡70年前的旱灾饥荒,灾荒逃亡里那些饥寒交迫的父老乡亲,他父老乡亲骨肉流离的逃亡,逃亡里的苦与痛,泪与血……他更关注常凯申公,对蒋介石的描写点评从头到尾无处不是。蒋介石及其领导的政府是本书当之无愧的主人公。这些父老乡亲,比起常凯申公,对于他来说,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G- ], O8 ]0 d3 C' Z5 A

# Y/ @8 M( X$ w. b
; _, Q; Y4 C: m3 u  u$ y% ]! R
. l0 F- O# |' j; P3 h3 ~1 [/ |$ [/ }-------------------------------------------------分-----------------割----------------线------------------------------------------------------------
  i6 m- v/ }# `+ H  C
3 Z( Z% i& g3 ], C7 } " t/ b) D& E* j' t3 ~
" Y  c. w/ W. ^9 |3 b, F
唉好吧就当人家还是很有济世情怀的吧。吐槽完毕。
6 [3 V1 S5 B( B7 n8 V: b4 e# Y! I+ p8 C: s
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什么都看不上。不过现在的我越来越不想说这些了。因为我自己也很没水平。而且挺没意思的其实。  F; q: `4 M" }" G+ S8 X

% f$ F( Q( q. e; a) H; r4 [3 H* P1 J/ x+ [1 s
$ O; S) ^$ J/ ~, b4 E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云淡风轻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9-22 02:23
  • 签到天数: 754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3-6-25 22:3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洗心 于 2013-6-26 02:05 编辑
    $ u& ^- {' s' }) S: n& Z& J6 o3 A' T% t; z/ Q9 Z5 m5 l: ^6 Z
    刘震云好久没读了。 但如果真如你说的, 莫言和他一个路子, 甚至更恶劣, 明里暗里吐槽TG--TG不管怎麼樣, 比蒋介石还是高明多了。 莫言的生死疲劳我读了10页就读不下去了。但莫言就靠着这样的吐槽得了诺贝尔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22:39:50 | 只看该作者
    洗心 发表于 2013-6-25 22:34 5 X7 Y9 s7 W* K2 |7 U
    刘震云好久没读了。 但从你说的, 莫言和他一个路子, 甚至更恶劣, 明里暗里吐槽TG--TG不管怎麼樣, 比蒋 ...

    3 A* O3 h. Z$ g. D/ e看过莫言的《酒国》,我的天哪,没被恶心死……
    1 W% _( u  a! d+ Z内容恶心,文字更恶心,极尽恶心之能,这就是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揭露中国政治内幕,表现忧国忧民情怀吗?我都怀疑这是他自己内心有折磨别人的欲望,然后照着自己的意淫写出来了。

    点评

    同感,读过红高粱,总体上很喜欢,但有些部分似乎太过了  发表于 2013-7-7 18:05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2-4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地板
    发表于 2013-6-25 23:44:20 | 只看该作者
    莫言的作品我没看过,刘震云的所有作品我几乎都看过。9 Y6 a7 R6 g! v& B1 K
    天马行空朋友的评价实在是不能苟同。- @  K, q( T6 N4 m  `8 L  ^3 a, W

    ( `/ p4 a' F9 E: `( t一地鸡毛是对我影响最深的文学作品之一。不夸张,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读的,让我激起一身冷汗。
    ( l( J! ^% R+ _+ e. g/ a# y促使我开始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并最终作出了我一生都不后悔的选择。
    4 f5 D8 r$ u  X9 Q8 `! r  C) D4 P0 F
    - ?, w. b$ o; S$ U4 S7 Y3 u2 P1 P1942不是很容易接受,因为内容过于沉重。但是绝不是楼主说得那么回事。7 s8 z) }, S; F: H) n0 t+ _
    限于打字费劲,我是在iPad上输入,太累人,就不多说了。+ b& D$ P$ b7 Y  Z
    7 O/ U/ y' F* I3 c; o0 y. ^! b
    说个往事给楼主吧。
    7 n+ Y0 M) ~- Q  D! f7 I( r, h$ T6 z某年的甲A联赛,报纸上登了作家张贤亮评价郝海东的文章。语气和楼主惊人相似。
    9 ?2 O4 }3 @; I一开始也是说自己不懂足球,然后就开始批评郝海东,什么跑动不积极,当球员怎么能当董事长,不专心。等等。8 I& t' [( U  i$ }8 p% q
    ) V6 G& l, n" _: I& X
    我在想,不懂你说什么。这不成了纯粹的情绪发泄了吗。

    点评

    用别人的眼睛了解社会,不如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思考  发表于 2013-6-26 15:03
    同意!刘震云让当时的我更了解了社会和人性  发表于 2013-6-26 08:07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6-26 05:09:39 | 只看该作者
    天马兄莫非在反讽?刘震云的作品是国内当代作家里少有的冷幽默,以写小人物的故事见长,温故更是反映底层人民的辛酸。
    , \7 N9 g7 _& r9 V  D: m* ]以天马兄品西游的智慧我觉得你肯定是在搞笑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08:02:22 | 只看该作者
    一丁七丈三 发表于 2013-6-26 05:09 ) g* U9 v; E8 p9 ~
    天马兄莫非在反讽?刘震云的作品是国内当代作家里少有的冷幽默,以写小人物的故事见长,温故更是反映底层人 ...

    ) A# V/ b% T6 R/ D我不是那个天马,撞号了。

    点评

    啊啊啊  发表于 2013-6-26 22:31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7#
    发表于 2013-6-26 09:56:0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刘震云这种写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和读者的情绪取得共鸣,而显然你没有这种共鸣。3 p1 X; E3 R! |8 `
    看来你是准备看一个报告文学的,是希望看到冷静的大量事实的堆砌和透入纸背的数字,而你没有看到这个东西。但我怀疑你是否真的认认真真的读了全文,而没有在那种指向自己的灵魂的指责面前,下意识的就跳起来大骂。. }+ R7 o; A/ G, s! l
    我又重新翻了一遍,反正网上有。文章不长,大体框架如下:
    " ^) c6 E2 W% w. g6 |* t发现42年的史实-采访亲历者,介绍42年大旱,蝗灾-蒋介石,其实这块写的是为什么实物税和军粮任务不变-逃荒的惨状-白修德的报道和照片-开始救灾,救灾不力-日本人来了。5 Q. g) ^& W5 G1 n; v: r( K
    你说刘震云在赤裸裸的怨恨,那是你解读,况且,几百万人无声无息的死掉了。
    % E3 @( f1 Z& u5 [. c你说“先是引用一通那些洋人的报道、轶闻野史,”! f5 G2 E& \7 h0 u5 i- I1 c
    刘震云的第一大段的引用报道,是中国人报道,原文如下:. v7 n) _  K. ]0 |
    是当时《大公报》重庆版派驻河南的战地记者张高峰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采访于当年,发表于当年,真实可靠性起码比我同乡的记忆更真实可靠一些。这篇报道的标题是:《豫灾实录》。里边不但描写了旱灾与饥饿,还写到饥饿的人们在灾难里吃的是什么。这使我深深体会到,翻阅陈旧的报纸比到民间采访陈旧的年头便当多了。我既能远离灾难,又能吃饱穿暖居高临下地对灾难中的乡亲给予同情。
    + b0 V: w2 p1 P  m  这篇报道写于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七日。7 J5 V9 N( H4 h! k8 ]- y! A$ {
      △记者首先告诉读者,今日的河南已有成千成万的人正以树皮(树叶吃光了)与野草维持着那可怜的生命。“兵役第一”的光荣再没有人提起,“哀鸿遍野”不过是吃饱穿暖了的人们形容豫灾的凄楚字眼。
    . U4 J5 R, I" P' t, Q& U2 S  △河南今年(指旧历,乃是一九四二年)大旱,已用不着我再说。“救济豫灾”这伟大的同情,不但中国报纸,就是同盟国家的报纸也印上了大字标题。我曾为这四个字“欣慰”,三千万同胞也引颈翘望,绝望了的眼睛又发出了希望的光。希望究竟是希望,时间久了,他们那饿陷了的眼眶又葬埋了所有的希望。9 @% e" k8 x( A6 N  w! B. U5 a
      △河南一百十县(连沦陷县份在内),遭灾的就是这个数目,不过灾区有轻重而已,兹以河流来别:临黄河与伏牛山地带为最重,洪河汝河及洛河流域次之,唐河淮河流域又次之。△河南是地瘠民贫的省份,抗战以来三面临敌,人民加倍艰苦,偏在这抗战进入最艰难阶段,又遭天灾。今春(指旧历)三四月间,豫西遭雹灾,遭霜灾,豫南豫中有风灾,豫东有的地方遭蝗灾。入夏以来,全省三月不雨,秋交有雨,入秋又不雨,大旱成灾。豫西一带秋收之荞麦尚有希望,将收之际竟一场大霜,麦粒未能灌浆,全体冻死。八九月临河各县黄水溢堤,汪洋泛滥,大旱之后复遭水淹,灾情更重,河南就这样变成人间地狱了。* _: x; W1 q  ~; S9 @
      △现在树叶吃光了,村口的杵臼,每天有人在那里捣花生皮与榆树皮(只有榆树皮能吃),然后蒸着吃。在叶县,一位小朋友对我说:“先生,这家伙刺嗓子!”  V  S4 ?/ `5 P/ v% X
      △每天我们吃饭的时候,总有十几二十几个灾民在门口鹄候号叫求乞。那些菜绿的脸色,无神的眼睛,叫你不忍心去看,你也没有那些剩饭给他们。
    9 o- ~* G4 K- ^, ]3 {  J/ y2 N# d  △今天小四饥死了,明天又听说友来吃野草中毒不起,后天又看见小宝死在寨外。可怜那些还活泼乱跳的下一代,如今都陆续地离开了人间。$ e8 k4 _" s; d; d
      △最近我更发现灾民每人的脸都浮肿起来,鼻孔与眼角发黑。起初我以为是因饿而得的病症。后来才知是因为吃了一种名叫“霉花”的野草中毒而肿起来。这种草没有一点水分,磨出来是绿色,我曾尝试过,一股土腥味,据说猪吃了都要四肢麻痹,人怎能吃下去!灾民明知是毒物,他们还说:“先生,就这还没有呢!我们的牙脸手脚都是吃得麻痛!”现在叶县一带灾民真的没有“霉花”吃,他们正在吃一种干柴,一种无法用杵臼捣碎的干柴,所好的是吃了不肿脸不麻手脚。一位老夫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吃柴火!真不如早死。”- J! a/ E0 S. Z5 S1 i
      △牛早就快杀光了,猪尽是骨头,鸡的眼睛都饿得睁不开。+ E$ |  F! r% I6 }( J. X9 W
      △一斤麦子可以换二斤猪肉,三斤半牛肉。
    ) w* Z( ^8 Y: e# Q# }  △在河南已恢复了原始的物物交换时代。卖子女无人要,自己的年轻老婆或十五六岁的女儿,都驮到驴上到豫东驮河、周家口、界首那些贩人的市场卖为娼妓。卖一口人,买不回四斗粮食。麦子一斗九百元,高粱一斗六百四十九元,玉米一斗七百元,小米十元一斤,蒸馍八元一斤,盐十五元一斤,香油也十五元。没有救灾办法,粮价不会跌落的,灾民根本也没有吃粮食的念头。老弱妇孺终日等死,年轻力壮者不得不铤而走险,这样下去,河南就不需要救灾了,而需要清乡防匪,维持地方的治安。6 B3 z, I8 Z* G; \2 r7 r* g( C" U
      △ 严冬到了,雪花飘落,灾民无柴无米无衣无食,冻馁交迫。那薄命的雪花正象征着他们的命运。救灾刻不容缓了。
    & \! u8 S7 L% ?7 a' t% @5 D
    刘震云在写方方面面对灾民袖手旁观,甚至趁火打劫,你说“讽刺蒋介石、针砭“时”弊、讽刺当政者、讽刺中国、讽刺中华民族。。好像全民族都是软饭,就他有骨气一样。”
    5 [; z2 J; k2 H6 W; I& d我一般不这样看,我只看这是不是事实,其实这跟骨气没多大关系。如果他写的事实没多大出入,这些指责也就没多大意思了。
    # o9 J3 h) }2 H: n* j我读1942,是把自己带入的,如果我是灾民,将是怎样的绝境。如何才能获得一条生路?42年的大旱,蝗灾,政府的无所作为,军粮不减,逃荒,死亡,中国记者的待遇,白海德做的了什么,最后居然是日本人。/ w0 V0 l8 ~6 {# a+ r
    刘震云的文笔不够严肃,1942 本是一个足以大部头的严肃力作。但没说瞎话,足够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30 08:50
  • 签到天数: 339 天

    [LV.8]合体

    8#
    发表于 2013-6-26 10:07:05 | 只看该作者
    我没看刘的原著,只看了冯的电影。虽然称不上上佳之作,但也不至于楼主说的这么不堪。文学和史料是不一样,文学艺术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用政见的不同来评价文学艺术的水平。的确有些文学作品为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歪曲事实从而降低了艺术水准,但就从电影来看,这部作品还没那么糟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6-26 10:11:59 | 只看该作者
    "旱灾尚可算天灾,但饥荒确实国民政府有脱不了的干系,甚至是罪恶".! X* Q2 @, [: O
    ; @* m! _& ^: Q' G- y+ [
    这句话完全同样适用于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量国人饿死,如果不是大跃进、浮夸风,浮夸之后的超量粮食征集(吹了牛就要上税啊),也死不了那么多人。从这点上看,TG也没比国民党强到哪儿去。
    ; c  l3 u9 t, O/ Q% a0 w1 ~, w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自己产生的两个主要执政党都这个操行,难怪刘震云对我们民族感到绝望。
    ' B, H; A7 L' W( w8 a) t*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0:37:07 | 只看该作者
    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3-6-26 10:07 - |1 i2 L! U$ Z) o& O
    我没看刘的原著,只看了冯的电影。虽然称不上上佳之作,但也不至于楼主说的这么不堪。文学和史料是不一样, ...

    ( @" F" P$ ~8 g我就是这个意思。您把我想说的表达的更清楚了。
    9 ~8 U4 b" E/ r/ a/ ?4 |3 G: |电影的细节比较多,挺感人的,看的时候很难受。但《温故1942》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却是,抓过一段“史料”来,自己点评一番,再抓一段“史料”来,再嘲讽一番。而且后面大部分引用几乎都来自洋人白修德的《探索历史》一书。简直跟给人写书评似的!我本来以为这会是很多70年前他的故乡父老乡亲的故事,但是他直接取自这些老百姓的东西较少,只有前面一部分,相比之下本书对政治的评判就太多了,而且多是赤裸裸的讽刺,风凉话的感觉。
    ! ], ^2 R, O, V$ u我也认同作者和大部分人的观点,我也痛恨那些视人民为草芥的当权者,我也希望我们民族能勇敢面对这些历史,要多一些为民请命的官,多一些兼济天下的人。单这本书激不起我太多的遐想,动情,反倒让我有些疲劳于那些翻来覆去的冷嘲热讽。( p( ?$ F- \& ^% m( S0 x. W
    我本来是把它当小说或笼统将文学作品来看的(封皮上就写着“中篇金典”),没想当成时评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云淡风轻 + 2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感谢你提供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10:43:20 | 只看该作者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3-6-26 10:11 6 ?# ^) N" r9 ^) Q" u( g
    "旱灾尚可算天灾,但饥荒确实国民政府有脱不了的干系,甚至是罪恶".
    - l2 \; B+ T8 M' p, C1 _0 e. I* C* M; r
    这句话完全同样适用于三年自然灾害造 ...

    % F  j$ Z0 `: q5 a: Q" W+ y但是62年没人反。
    # y. B) J: R/ m7 i3 W9 g* S8 `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他们家乡(也是在河南,驻马店)当年闹饥荒,死了好多好多人。才开始没开粮仓。后来上面看实在不行了,让开粮仓放粮,一级级下来,到他们家那儿的时候,县里面怎么找那个管仓库的都找不见,终于找见的时候,那人坐在门口,手里攥着钥匙,饿死了。他是共产党员。% o# b, w6 K1 Z/ V6 c3 c+ Q' S. B
    这是我们老师听他妈说,然后上课给我们讲的。不保证真实性,但可以看出点什么来,我们当时听了都很心酸。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6-26 13:46:16 | 只看该作者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3-6-26 10:43
    8 H6 M$ g- e# t7 k; H但是62年没人反。" G7 ?2 t+ h9 ^3 q) v; X
    一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讲他们家乡(也是在河南,驻马店)当年闹饥荒,死了好多好多 ...
    ; i- G9 i. s, n- N% ]6 Q' a* a# z
    和当年的大多数人一样,这个共产党员被洗脑洗的都失去了本能的良知。
    . L0 q- [; g& ^0 _6 A我80年代看的一部电影正好相反,讲的河南一个县委书记,在困难时期为了让乡亲们能活下去而在上级没有批准的情况下私自打开了国家的粮仓开仓放粮,这才是一个有基本良知的干部应该做的事。
    + I& c4 g' S8 e$ ~1 a# H; [到底是人民的命重要还是党性重要?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3 天前
  • 签到天数: 1184 天

    [LV.10]大乘

    13#
    发表于 2013-6-26 15:00:53 | 只看该作者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3-6-26 10:37 " o" D3 h" _: v- o
    我就是这个意思。您把我想说的表达的更清楚了。. O7 m" i7 M2 T  j6 ]4 h
    电影的细节比较多,挺感人的,看的时候很难受。但《温故1 ...

    " h- z; \6 R/ M5 h! Z; }评分的地方不够写  在这里补完全6 ]7 H1 P4 S, `2 {  F
    每个人都有对事物的看法,感谢你提供不同的看法。' H$ O2 J) }/ O3 _
    ( S6 g7 ~+ l! M
  • TA的每日心情

    4 天前
  • 签到天数: 2037 天

    [LV.Master]无

    14#
    发表于 2013-6-26 17:40:55 | 只看该作者
    《一地鸡毛》也算是当年新写实主义小说里的名作,除了刘震云,还有方方、池莉的作品,俺都爱看。十几年前了。《1942》只看过电影,不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23:11:38 | 只看该作者
    伯威 发表于 2013-6-26 17:40
    . l4 U5 a# g- ?8 s& i5 m$ `- s《一地鸡毛》也算是当年新写实主义小说里的名作,除了刘震云,还有方方、池莉的作品,俺都爱看。十几年前了 ...
    " T" V$ C! c) _, x$ v
    这篇小说还是挺好的,只是文字不够好。我过于挑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6-27 16:28:52 | 只看该作者
    dasa 发表于 2013-6-25 23:44
    ! ^& n; X1 y5 {0 z莫言的作品我没看过,刘震云的所有作品我几乎都看过。
    7 l: W8 p7 ^: Z: E* F天马行空朋友的评价实在是不能苟同。

    : e8 Z: `0 @# H* S# I没看过小说,只看过电视。一地鸡毛是当年少有的好作品,切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记录了当年体制内往体制外流动的一大变化。
    9 J6 q5 s8 K8 G: e
    ; y0 g' G. q' M% d/ g3 P8 |' x有的人,只要是批评某一方面的话,就一句都听不得,莫非世界上真有神?& C9 Y" |, A# G- u4 M

    6 P$ e3 {4 b: [& H  S2 L) i唉,连政治局都在搞自我批评,他们就见不得一点批评。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2-4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17#
    发表于 2013-6-27 19:54:40 | 只看该作者
    chalet 发表于 2013-6-27 16:28
    8 |% g  i: V0 p4 ?% C, R! l没看过小说,只看过电视。一地鸡毛是当年少有的好作品,切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记录了当年体制内往体制外 ...

    3 n& _2 Z' k! Q0 Y# [, j天马兄的见地可能稍有偏颇,不过也是正常的。文学这个东西的确时仁者见仁,我们就求同存异吧。
    + o8 V+ K* y. p/ N$ q  g5 i1 ~4 V' j+ L$ J
    说实话,一地鸡毛给我的震撼不是一般的大。那时候(1996),大学毕业,特希望进政府机关,保一个铁饭碗甚至金饭碗。但是小说和电视剧带来观念的冲击让我思考起来: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C, E+ @2 w  q

    & q$ j: P9 m- b- x3 F7 w7 a人内心的理想很像一个微弱的火苗,在条件合适的时候才能成长为熊熊烈火。
    & G& ?0 `- B+ e  h' M0 @我好像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终于发现自己更重视内心的感受。
      G9 b% g9 w7 {$ d- p6 e; |从那时起,内心深处的火焰终于开始燃烧。
    2 ^9 N5 S0 {' I5 V: V7 B$ x' d2 n9 ^' w) [- M
    到今天,已经快20年了。我感谢刘震云。& Y& H- g+ g* F1 _

    点评

    您比我大了20岁了,跟我小叔一样大。由于他的缘故,我对92级总会特别关注..  发表于 2013-8-12 20: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3-6-28 09:48:33 | 只看该作者
    dasa 发表于 2013-6-27 19:54
    , a8 K. Q5 x+ H7 s  s" Z天马兄的见地可能稍有偏颇,不过也是正常的。文学这个东西的确时仁者见仁,我们就求同存异吧。
    ( X6 a9 M* n8 K9 y; u- c) i
    , }! d7 G5 |! B  r说实话, ...
    - {" Q( F8 d( m) j* I" {
    这就是一个好作品的意义所在。写实类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生活的影视剧,我的印象里也只有这一部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4 11:1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9#
    发表于 2013-6-30 00:11:20 | 只看该作者
    chalet 发表于 2013-6-28 09:48
    * ]$ O3 s' h+ a4 b8 V& d6 T2 u这就是一个好作品的意义所在。写实类的、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生活的影视剧,我的印象里也只有这一部了。 ...
    ' H* V8 i2 f& m
    文学以及音乐绘画作品,都算是精神食粮,只能是见仁见智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
    1 {: u7 c* Y  @6 u! M  X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不一定喜欢。
    ( o1 g6 A$ {; D. P8 p/ Y
    1 m3 J* N: u  m6 N1 l: x& a我个人比较喜欢刘震云的作品,特别是楼上几位推荐的一地鸡毛,没有很深的感触写不出这样沉重的文字。同样读者没有一定的阅历可能也体会不到那种小人物的心酸吧。4 E2 U6 }5 \0 n4 ^

    , t* x) X, `  n2 k- ^/ U% b. Q% `! Z刘震云写的单位官场官人系列我也觉得不错,好像新浪爱问共享资料有得下载

    点评

    严重同意。他的官场系列要比后来的反腐小说深刻细腻的多。  发表于 2013-6-30 13:25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20#
    发表于 2013-7-1 22:5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3-7-1 22:55 编辑 , {8 }% G0 v; v6 |$ x  X0 r
    2 L0 Q2 j0 E9 ~9 x/ F  l% c
    我看过,在看之前已经听别人说过很多次,但看了之后,最大的感觉是,还没有读出感觉来就已经结束了,让我怀疑我读的是不是只是其中一部分。
    1 L* h& E, h; n但看了刘震云的解释就明白了,他说,他驾驭不了大场面,所以,他只好拼凑了很多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近乎于白描,没有抒情体。但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因为我看到其中的那些描写,仍然相当的震憾,不是因为他文笔好,而是因为他是真想写出那时的真实感受,而且也能让我们感受到。
    6 O2 }3 S  P  D/ F5 o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说这本书写的灾荒很粗略,要怎么写才算详细?难道有那些客观的数字还不够,非要作者平空想象出一个又一个煽情的场面吗?那本来就是一场灾荒,平民的劫难,没有人是英雄,尤其是中国国民中没有英雄,所以才出现那么荒诞的场面,一个外国记者发布了灾情,而本来是凶神象征的日军成了某些灾民的救主,这本来就是沉重的现实。
    " x& ~. u* o) I: j5 b- z5 [: G而用这些素材,如何去写出你所谓史诗性质的东西,难道是在那些数字中,再脑补一堆作者的想象,写出一个《哈姆雷特》或者《奥德塞》,要知道,这些都是戏剧呀,就是要将冲突集中,要制造出高潮来,请问,一个真实的历史中,能够有主角,有配角,再在合适的时间,让这些人都集中登场,造出一幕所谓史诗吗?而那样的写法,不就是现在某些公知最惯用的手法吗?公信力又何在。在我看来,客观的数字,加上很多人的亲历描述,已经足够了。/ N- U8 e' d( J4 y) z  P
    而我最奇怪的就是,为什么不能去多多地描写政府,我们知道1942年的饥荒,是完全可以减轻的,那个政本来担负着这个责任,然而它的存在却让饥荒变得更糟,难道作者就不应该吐槽吗?蒋先生是国府的代表,他在这场灾荒中的表现,完全的不及格。为什么就不能吐槽,那时那样作为的政府难道不是一群混蛋吗?他们干了什么好事情,值得我们为他们去避讳吗?难道,只要是个政治人物就骂不得说不得,骂了,就代表着给国家抹黑吗?2 c$ x- X1 L! u9 }: ?, ?8 o
    政府,不管是选出来的,还是打出来的,都应该去管理他的子民,那些见到老百姓饿死仍然无动于衷的,难道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挂在耻辱柱上。
    + M3 X, w  N2 E  Z. y' D, s而我最困惑的是,看完你这篇后,不知道你想表达一个样的想法,或者说你究竟是想要一本什么样的书。而看完到最后,我甚至有一种感觉,你不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这本书太多地去写了蒋先生,而且是写他的坏,而因此却引起了你的不快。7 v& ?/ f+ Y; J

    # d1 \6 \' j5 ^0 X4 D0 f

    点评

    +1  发表于 2013-7-2 02:31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6 收起 理由
    兰凯 + 4 给力
    洗心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 06:02 , Processed in 0.06421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