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82|回复: 1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 微单相机走入十字路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07:58: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8-9 18:00 编辑

Dpreview是一个比较权威的网站,专业报道有关数码摄影的各个话题,主要是器材消息和测试,但有时也有商业新闻。比如说,8月9日就报到Nikon销售低于预期,卡片机下滑30%,可换镜头相机下滑50万台,其中主要是微单。Nikon将计划“重新考虑”1系列微单。无独有偶,Olympus也不妙,相机业务大体止损,但微单部分令人失望,希望明年能收支平衡。一叶知秋,相机行业可能正在步入十字路口。

数码相机大体有三类:单反、卡片和微单,其中微单是近年来很热门的后起之秀。一般来说,卡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是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上占据了数码相机销售量的大头。单反性能优越、配套齐全,则是高端业余爱好和专业人士的必备。在胶卷时代,不管什么相机,最后的成像介质都是胶卷,所以高级卡片只要配备性能卓越的镜头,在一定范围内成像质量可以不亚于单反。但数码时代有所不同 。胶卷没有了,成像有成像芯片完成,每一个数码相机都有独立的成像芯片,只有在镜头和成像芯片都相当的情况下,高级卡片的成像质量才可能匹敌单反。但卡片受制于成本尤其是体积的限制,成像芯片难以在尺寸上和单反相比,而高像素、小尺寸的成像芯片不可能避免紫边、高ISO噪声等物理局限,所以在成像质量上难以和单反匹敌。


胶卷时代的Leica Minilux是高级傻瓜的典范,画质直逼顶级单反


Contax T系列是另一个代表


但典型数码卡片机由于成像芯片和镜头的尺寸,在画质上落后于数码单反很多

另一方面,单反在传统上主要是35毫米的领地,中幅单反只是旁门左道。35毫米的最大好处就是相机和镜头体积小、重量轻。但多年来,单反(尤其是顶级单反)的尺寸、重量越来越大,大口径镜头的尺寸、重量也同步增加,使得系统重量越来越难以忍受。这倒不是相机公司有意要把单反使用者打造成阿诺州长那样的彪形大汉,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动对焦的胶卷时代,单反也开始需要内装电池,但数码时代对电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电池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事实上,即使同为Canon的中档xxD系列,几乎前后两代就没有共用同一种电池的,其他系列也是如此,系列之间更加不通用。Nikon估计也是一样。这是因为电池技术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电力要求不断提高,相机公司一方面要极力控制重量,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提供电力,只好不断和相机同步推出新电池规格。中低档单反可以另配电池手柄,增加电力供应,顶级相机所以把电池手柄整合到相机本体,不再可以拆卸。电脑技术使得同样性能的电脑的尺寸、重量迅速降低,但另一方面,对电脑性能的增加要求超过了尺寸、重量的降低,使得相机电脑的净重增加。这对汽车到战斗机都是一样的,电子系统的总尺寸、重量在稳步增加,当然性能则是倍速增加。这样,顶级的Canon 1Dx系列和Nikon Dx系列的重量实际上已经达到胶卷时代中幅单反的水平的。


顶级数码单反自带电池手柄,加上顶级大口径镜头,系统重量很可观


入门级单反画质依然足以满足普通使用要求,重量和尺寸大大降低,但依然便携性欠佳

另一方面,对画质的要求和数码时代对光线的要求使得镜头口径逐步增大,尤其是镜圈口径。Tilt and shift镜头曾经是Canon的独门绝技,可以在35毫米相机上重复过去只有“皮老虎”大幅相机才能做到的特殊摄影效果。这使得Canon采用了异乎寻常之大的镜圈(mounting ring)尺寸。但数码时代的新特点使得大镜圈具有独特的优点。胶卷成像是平面的,光线能垂直入射最好,不能垂直入射而成一定角度的话,只要胶卷“看得到”,对于成像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数码时代不一样了。芯片成像在本质上是单色的,用所谓贝叶斯滤镜把入射光线分成三原色通道,然后在三组成像像素上分别成像,最后合成还原成彩色图像。三原色通道要避免串色,只能设计成方向性很强的“凝视”型,这使得成角度入射的光线不利于正确成像,也是数码单反时代“暗角”(vignetting)问题比胶卷时代更加严重的一个原因。很多在胶卷时代没有“暗角”问题的镜头(如Canon著名的24-70/2.8)在数码时代(尤其是全幅,如5D/5D2/5D3)上就在大光圈时容易出现暗角问题。为了解决暗角和其他数码时代特有的光学问题,改进的镜片光学设计自然是主要途径,增大镜圈也提供了方便。在这方面,Nikon比较吃亏,继续了胶卷时代较小的镜圈,只有在镜片设计上加倍下功夫补偿。

更大、更重的相机和更大、更重的镜头组合在一起,使得现代顶级单反加专业镜头的组合重量很大。典型顶级单发加70-200/2.8镜头动辄超过2.5公斤,加上配件就更重了。专业人士或者业余级疯狂人士有时需要带两个这样重量级的系统,一天下来好比千斤担,还是很重的。对于一般业余爱好者来说,即使购置成本不成问题,这样的重量也令人生畏。

低档单反和业余级“塑料”镜头的组合重量与体积都大大降低,保持了可换镜头的优点,在理论上可以使用包括顶级镜头在内的所有镜头(实际上很少有人这样用),成本上也能接受,但性能上也不能与顶级组合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在便携性上依然不及卡片。如果重量不是太大的问题的话,在体积上还是鼓鼓囊囊的,因为镜头不可能像卡片那样可以在不用时缩进机身。


微单在理论上结合了卡片机的重量、尺寸有点和单反的可换镜头优点,在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结合了两者的缺点


使用单反顶级大口径镜头实际上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性,没有人这样用的,系统平衡太糟

于是微单应运而生。微单在尺寸上介于卡片和低档单反之间,采用可换镜头,并照顾到大多数业余人士的习惯,以机背LCD作为主要取景工具。Olympus、Panasonic、Sony是微单的先行者,Nikon、Pentax甚至Canon都随后跟进,微单一时成为相机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但好景似乎不长。

在理论上,微单是对卡片已经不满意的人的理想升级途径。他们大多对照相技术和艺术有一定的追求,不再满足于全自动的到此一游式拍照。不仅卡片的功能构成局限,固定的镜头也越来越难以忍受。但一步升入单反似乎又嫌步子太大。体积、重量、成本、便携性也都是顾虑。但微单正在面临来自上下两面的夹攻,Nikon销售业绩下滑的最大罪魁祸首就来自微单,难怪Nikon要重新考虑1系列。

微单事实上不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而是一个市场理念上的突破,但市场一旦发生变化,这突破就成了孟良崮上的张灵甫了。

微单在本质上是用卡片的机身配上单反的镜头。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体积、重量,微单常常不直接使用现有单反的镜头系列,而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镜头系列。微单的镜头比同类单反镜头更加轻小,不仅便于携带,也降低了成本。问题是,微单镜头才刚起步,系列配套不全,选择有限。有的微单可以通过适配圈驳接单反镜头,但过大的单反镜头使得整个组合头重脚轻,严重失衡,很少有人这样用。但即使配用较为轻小的微单镜头,镜头依然不可伸缩,与卡片相比,携带还是鼓鼓囊囊的。

由于微单的基础为卡片,微单一般不宜光学取景为主要取景方式,很多索性取消了光学取景。LCD是真正的:看见即摄取,在显示质量的容许范围内,显示的是最终的图像,包括所有参数调整和滤色镜的效果,还可以手举过顶或者在侧面、下方或其他非常规角度取景,但LCD 取景有三个固有的问题:
1、        强烈环境光线下不容易看清图像,传统单反的光学取景器有遮光罩,就没有这个问题
2、        电子显示有本质滞后,不易捕捉快速变化或者突发场景
3、        LCD取景需要在远离身体的地方举起,不利于稳定,尤其是慢速手持曝光时
有说法:老派人士把相机凑到眼前取景,新派人士双手平举用LCD取景,但实际上,几乎所有专业人士都用老派的眼前取景。这还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微单的对焦速度。自动对焦有相位法和反差法。相位法通过光学手段,把入射图像分为两束,通过不同途径达到检测装置,后者探测两者的相位差,直到消除。相位法不仅精确、快速,还可以预测对焦过远或者过近,容易实现追踪对焦,但系统体积大、复杂,常用于单发,其反光镜和棱镜提供天然的相位法使用环境。反差法直接检测成像的反差,对焦正确的时候反差达到最大。反差法的特点和相位法正好相反,多用于卡片。微单基本上都用反差法,Canon EOS M的对焦速度难以忍受地慢,几乎没有实用价值,极大地影响了销售。但Nikon 1系列用相位法,使之成为微单中对焦最快的型号,但这似乎没有拯救Nikon 1系列。


相位法对焦,1为近焦,2为正确,3为远焦,4为极远焦


反差法对焦,上为近焦,中为正确,下为远焦

微单的挑战来自上下两方面。微单在体积、重量和便携性上与低端单反的差异不足以抵消对焦性能、镜头和配件齐全的问题,在同样的焦距范围内,画质上也不比高档卡片优秀。前者是一个早就知道的问题,微单可以在产品形象上(新颖、时尚、更加人性化,……)上加以补偿,但后者是一个程咬金式半路杀出的问题,Sony RX100(俗称黑卡)打响了第一炮。

事实上,Canon G系列早就占据了高端卡片市场,只是Sony RX100揭开了全新的一章。卡片的本质劣势在于无法加大成像芯片尺寸以获得高品质成像,但Sony成功地把加大的成像芯片整合进传统卡片机,把专业级画质做进卡片机。Canon G系列在参数控制方面一直很优秀,但在画质上还是Sony走在了前面。Sigma曾经推出DP系列,采用APS-C尺寸成像芯片,但单一固定焦距镜头使得适用范围很受局限,最终没有打开市场。Sony RX100的变焦范围相当于35毫米的28-100毫米等效,这就很实用了。卡片机有更大变焦范围的,但那是噱头,画质无法保证,超长焦距是手持稳定也难以保证,实用价值有限,不比在后处理中剪裁更有用。


手机相机的普及将挤压低档卡片机的市场


卡片机只有向高档转移,这是Canon G系列的最新成员G15


但Sony RX100才是高档卡片机的佼佼者

Sony并不是我最赞赏的公司。事实上,可能是出于成见,只要有可能,我尽量绕着Sony走。但RX100是一个例外。今年4月去中国三个星期,没有带Canon单反,只带着RX100,很少有怀念Canon单反的时候,很少有希望用Canon单反重拍的冲动。当然,70-200/2.8在100毫米以上的焦距是RX100无法取代的,5D2 的高ISO也是RX100无法取代的,但对于90%的一般旅游摄影来说,尤其是长焦拉不开的地方,RX100足够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Sony在高端卡片机上很有远见,这是正确地预见到手机照相对低端卡片机的冲击。眼下手机人手一个,甚至几个,手机拍照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对于到此一游的实录式照相在很多情况下够用了。在手机可以替代80%甚至更高的低端卡片机应用的情况下,低端卡片机的生存就吃力了,这正是现在相机市场上出现的情况。Sony成功地推出RX100,现在再接再厉推出RX100II,把战场转移到手机相机尚且不可能比拼的地方。即使在未来,手机相机也由于镜头口径和成像芯片尺寸的本质局限而不大可能正面挑战RX100这样的高端卡片机,这是软件技术也绕不过物理极限的情况。超小口径的镜头必然遇到棱镜效应问题,引起画像紫边;超小像素也必然要加大增益,带来高ISO噪声问题。

但是RX100这样的高端卡片机把微单的下半个市场挤占了。微单的上半个市场则遇到低端单反的强力挤压。从卡片机升级到微单,本意就是要在技术和艺术发挥余地上更上一层楼。微单的上升空间有限,相对于低端单反的优点也有限,为什么不直接升级到低端单反,以便未来进一步升级呢?


中国旅游者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具有最大的高档单反加大口径镜头的密度


欧美旅游者则卡片机居多

在单反问题上,中国市场和欧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倾向,尤其在最大的旅游摄影市场上。欧美旅游者很少有带上单反的,他们强调休闲,不愿意 被沉重硕大的单反锁累赘。中国旅游者追求“好像专业的一样”,满说戴上单反,带上三脚架的都大有人在。在欧美旅游地长枪短炮三脚架一字排开的大半是中国人,连日本人、韩国人都没有这点干劲。但长远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由于照相技术的局限,高端卡片机和单反的最终结果显示不出实质性的差别,旅游从探险猎奇演变为休闲,中国人对单反的热情可能也会下降。这是和欧美市场上单反先升后降的趋势一致的。这样一来,由于对器材的心理定位,微单就更加高不成低不就,两头不讨好了。

在未来,低端卡片机市场很可能要被手机取代,强调便携和画质的人士转向高端卡片机;单反市场也要萎缩,面向铁杆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微单则可能像当年的APS一样,成为过眼烟云。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4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爱菊轩 + 10 谢谢分享!
MacArthur + 8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sduivy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云淡风轻 + 2
潜了又潜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030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08:20:25 | 只看该作者
    晨大好久没写相机了啊,RX100看起来真不错,II出来了居然也不降价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18 00:11
  • 签到天数: 285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13-8-10 08:23:27 | 只看该作者
    嗯,从不看好微单,不上不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0 08:26:21 | 只看该作者
    手上有三台相机,一台单反、一台CANON老的G10,一台CANON 的户外三防相机。看了你的文章,打消了我再买一台微单的冲动。

    点评

    三防好用吗,写个测评来.  发表于 2013-8-11 01: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0 09:01:47 | 只看该作者
    5d怎么样,预算有限  想买个二手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13-8-10 11:11:5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这些天,无反市场最大的新闻是9月24日索尼将推出全幅可换镜头无反,在这档口写微单的帖子居然对此只字不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13-8-10 11:36:28 | 只看该作者
    据说现在销量最大的卡片机是iPhone..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1:36:36 | 只看该作者
    看客 发表于 2013-8-9 21:11
    最近这些天,无反市场最大的新闻是9月24日索尼将推出全幅可换镜头无反,在这档口写微单的帖子居然对此只字 ...

    这也救不了命。全幅不是万能的。RX1也是全幅,但远不如RX100成功。即使价格不那么离谱也不会有一样的成功,使用太受局限。全幅微单是一样的问题,镜头范围肯定要受损失,进一步降低微单的吸引力。说到底,选用微单的人不是追求绝对画质的,那就直奔单反去了。微单要达到几乎和单反一样的画质和handling(这里不能说是操控了,该怎么翻译呢?),而和卡片机差不多的便携性。全幅只有在高ISO上有优势,其他优势不明显。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1:43:48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3-8-9 21:36
    据说现在销量最大的卡片机是iPhone..

    手机打跑低端卡片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各家已经在纷纷找出路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1:44:24 | 只看该作者
    maodeng 发表于 2013-8-9 19:01
    5d怎么样,预算有限  想买个二手的


    有条件买一个5D2二手吧,对焦和高ISO好很多。5D毕竟是10年前的技术了,在数码相机领域来说,这已经是史前动物了。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2-15 09:0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2013-8-10 12:19:5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8-10 11:36
    这也救不了命。全幅不是万能的。RX1也是全幅,但远不如RX100成功。即使价格不那么离谱也不会有一样的成功 ...

    恰恰相反,无反可换镜头相机终将取代单反相机,并且在形态和使用方式方面有革命性的变化。我是单反用户,准确的说是胶片单反用户,但进入数字时代后这么多年没入单反的门,宁可抱残守缺用DC,等的就是即将到来的NEX9所代表的新一代。
    不过这个时代由索尼来开启确是出乎我的意料,细想一下,尼康和佳能缺位倒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2:28:24 | 只看该作者
    看客 发表于 2013-8-9 22:19
    恰恰相反,无反可换镜头相机终将取代单反相机,并且在形态和使用方式方面有革命性的变化。我是单反用户, ...

    那就恭喜你啦,微单也是需要有人追捧的。多样性总比没有选择强。我也受着胶卷单反多年,直到用了女儿的数码傻瓜后,改变了我的想法。微单只有在店家里试过,实在想象不出来我会用微单取代数码单反。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3#
    发表于 2013-8-10 12:52:09 | 只看该作者
    爱坛搞个摄影大赛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3:13:35 | 只看该作者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8-9 22:52
    爱坛搞个摄影大赛吧

    也别赛了,有得意的图片就自己贴上来吧。
  • TA的每日心情

    2021-2-5 00:48
  • 签到天数: 1421 天

    [LV.10]大乘

    15#
    发表于 2013-8-10 13:21:5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8-10 13:13
    也别赛了,有得意的图片就自己贴上来吧。

    搞比赛就可以有表挂啊

    点评

    +1024!!!  发表于 2013-8-10 15:11
    +1  发表于 2013-8-10 13:58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6#
    发表于 2013-8-10 13:57:28 | 只看该作者
    RX100的底还是小了那么一点。我很喜欢RX1,可惜那个价格也很牛啊。

    点评

    定焦还不能换镜头,这个市场还是太小,而且价格过于高昂  发表于 2013-8-10 15:12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7#
    发表于 2013-8-10 14:08:26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8-10 11:36
    这也救不了命。全幅不是万能的。RX1也是全幅,但远不如RX100成功。即使价格不那么离谱也不会有一样的成功 ...

    我是大底控,为了爬山便携搞个小机器。比较了nex3n和rx100以后,感觉nex3n大底而加个饼干头整个机器并不比rx100大多少,但是更加灵活,所以最后选的nex3n。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1-21 00:12
  • 签到天数: 283 天

    [LV.8]合体

    18#
    发表于 2013-8-10 14:11:0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是懒人,出去旅行从来是卡片机,揣兜里,随时照,非常方便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3 20:2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19#
    发表于 2013-8-10 14:13:23 | 只看该作者
    holycow 发表于 2013-8-10 08:20
    晨大好久没写相机了啊,RX100看起来真不错,II出来了居然也不降价

    降了的……几百块而已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0#
    发表于 2013-8-10 14:16:28 | 只看该作者
    另外晨大有sony的数据么?nikon 1系的微单一向被人诟病的就是小底,它们的底比RX100可小不少呢。
    而现在sony在nex上也有相位对焦了,nikon 1系的优势完全没有了啊。

    点评

    哦,那是我搞错了  发表于 2013-8-10 23:36
    nikon 1系列的底和rx100是一模一样大小,但画质差不少。nex-5r是aps的。  发表于 2013-8-10 15:53
    微单中的小底是宾得的Q,1/2.3的底,小得可怜  发表于 2013-8-10 15:17
    我记得nikon 1系列和SONY RX100都是1吋的底啊?理光的GRD和nikon A才是APS-C的半幅底  发表于 2013-8-10 15:15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05:24 , Processed in 0.06523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