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我不是马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往何处去——袁殊(下之一)更新到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23: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4-11-6 01:32 编辑 , C) h  E$ U+ T, F" d5 K

6 [  v& r, p$ j8 {+ d1933年,袁殊两度与单线联系人王子春失去联系。那个时代,很多失去联系的党员选择静静等待上级的召唤,如果没有召唤,就继续潜伏直到被唤醒。但是性格浮躁的袁殊有些沉不住气,转而向另一条线的蔡书厚寻求联系。蔡书厚当时是中国共产党派驻共产国际的红色国际特工,与中国共产党不发生横向联系。如果在中国需要招纳情报人员,需要向中共中央发出相应要求,然后中共中央派出适当人员。袁殊的做法已经违反了纪律,蔡书厚也不完全了解具体情况,而且共产国际方面正好缺人,就把他介绍给了共产国际情报局在上海的领导人,从此袁殊的间谍身份又增加了一重。
, S* J+ m; ~2 T- v7 \9 W6 s
# ^4 r% F# z- H  w在袁殊成为红色国际特工之后,他又与王子春恢复了联系,王子春并未对他饿做法表示反对,有情况袁殊依然向王子春请示汇报& P% l9 x" y/ \9 K/ [3 C/ k
/ `3 q% z* F& @" w( G* S
在这期间的1934年,岩井英一向袁殊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暑期快到了,想不想到日本去看一看,想不想去看看王莹?”这句话表明:岩井英一对袁殊的情况掌握程度已经非常深入,虽然他和发妻马景星还没有离婚。
- _% t% Y- U; V+ z" U) z
. ?& |; f0 [0 I( Z……………………………………………………………………………………
; |0 A+ i' ?0 `" U2 N' e6 L; r5 `4 w1 O7 Q
回国之后,袁殊和上级王子春就彻底失去了联系。王子春是一个化名,在特科内部他的名字叫欧阳新,欧阳新这个名字也是个化名,真名已经无人知道了,只知道他是湖北人。欧阳新这时候因为上海特科被破坏而撤退。
5 m3 g& i& d$ M5 `# |& l/ X7 J4 ~. G& s4 X' B' Z
1935年,第三国际上海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华尔敦被叛徒告密,遭军统抓捕。因为面对审问华尔敦一言不发,时称怪西人案,但军统从华尔敦的笔记本上发现了袁殊作为记者的化名袁霄逸,袁殊因此被军统逮捕。逮捕并审讯袁殊的是军统上海区区长王新衡。造化弄人,几年之后,两人又在一个气氛甚是怪异的场合重逢了。) q7 Q6 Z+ G( o  \, g% r% y
6 `, u; ?* ^8 ^
袁殊被捕后,在特务的逼供下,交代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师兼好友,也是特科上级的夏衍,袁殊通过电话配合军统特务诱捕了夏衍,但是夏衍为人机警,察觉出不正常后没有上当。特务再逼问经常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是谁的时候,袁殊交代是当时的电影明星王莹。袁殊并不知道,王莹是比他党龄更长的老地下党员,而且已经被军统特务盯上了很久,正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抓捕。特务抓捕王莹时,王莹正与蓝萍等一起拍摄电影《自由神》,王莹是第一女主角,蓝萍是第三女主角。特务抓捕王莹后,还挖苦王莹,说她这个自由神今天不自由了吧。% \' L9 |% P* G1 n1 g0 R% i
3 ]% U# Q& l& g" n  s; R) s& V
王莹被捕后身份没有暴露,一周后就被保释了。根据沈醉的回忆录,王莹被关押期间,戴笠曾经想来胡调一下,一来发现自己的手下在,于是就放弃了。
0 y) c2 R% G' r9 A
' h- R) l9 S: X+ \( B王莹一声可谓红颜薄命,三十年代早期的从无声电影转向有声电影时期的那一批女电影明星,因为没有台词和音乐,全靠表演,演技都极为精湛,可是日子都过的不太好。王莹的好友艾霞自杀;一年后在电影里扮演过艾霞这个角色阮玲玉自杀;英茵活过了30年代,40年代初殉情自杀。
2 L- ]; u4 _3 Y& j  o* C
. A+ Y5 a2 a& X% q! B王莹一生爱上过三个男人。袁殊带给她的是从信仰到精神再到肉体的多重背叛;金山是著名的红色花花公子,追上王莹之后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二人婚姻无疾而终;谢和赓是王莹的终身伴侣,但是谢和赓当时通过自己妻子的关系正在白崇禧身边卧底,而谢和赓虽然和妻子的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但为了完成任务,又不能离婚。谢和赓和王莹两人苦恋十几年才在美国成婚,但是王莹因为年龄太大,再也没有怀上孩子。
( p6 n0 I, Q- D* O. V4 \1 M) h
. r2 ^6 \" x" O* T此案以袁殊写了自首书,然后做了几个月的反省院而结束。自首书的内容是:“我不认识怪西人,过去也不认识陆海防,但从事过共产党的秘密情报工作,现在中日两国的问题是抗日问题,希望蒋先生领导全国人民抗日。”
( y* {$ z* \) I+ ?+ w
  t/ i% E$ F& k( Q; K) y……………………………………………………………………………………
$ h, F/ S2 t  D. T; q
1 a: P& l! ^% o. d# e: Y& l# T* @袁殊不认为自己是叛变,他认为王莹没有做过实际工作,自己又没有交代别的。) N, P' s  F4 x) i
' m( m* ~8 N9 {4 Z" E
事实上:1.袁殊交代了自己的工作;2袁殊诱捕了自己的同志。如果这种性质还不算叛变的话,那还有什么行为不算叛变呢。" ?/ d1 l. A, }3 }; @

/ h4 ^; o* ]2 _2 `2 |/ _5 \; e虽然袁殊不认为自己是叛变,但是当时对他亦师亦友,也是特科领导的夏衍一生都未原谅他。因为他的行为,他也彻底失去了特科身份和党员资格。
5 j/ q4 C% e5 D& x8 e+ }( [0 n& M
3 h2 p+ P" C9 O' t…………………………………………………………………………3 {: Y$ L5 I) v/ d' |

, U+ ]/ a+ I2 j9 t, W$ A6 v7 N能够在这样的大案子中不被杀头而是被轻轻放过,袁殊的背景和社会关系起了巨大的作用。得悉袁殊被捕后,父亲袁晓岚拖着重病之躯去南京向陈立夫求情;上司吴醒亚作为中统高层力保,岩井英一利用外交关系施压,终于使打在袁殊身上的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z) m, F. l8 b' W% Z1 v3 }

4 G2 }+ N" B: J8 Y……………………………………………………………………………………
) B- x' v! z- T9 c! o! k
) H2 Y( w* T% ~, w  b和袁殊一样从这次“怪西人”案中还有一个风流潇洒的地下党惊险逃脱。和袁殊相比,这个人算是标准的高富帅了。不过这个地下党自己根本不可能想到的是,十年后依然风流潇洒的他会娶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单身妈妈为妻,这个单身妈妈叫陈瑶光,陈瑶光的养母叫陈洁如,养父是蒋介石。这个高富帅地下党名叫陆久之。
5 F$ C' B# Q, T3 J+ `- Z! e5 |) q5 m' \) E; A- u5 V: u
之所以提到陆久之,是因为他的发展轨迹和袁殊高度拟合,而且陆久之似乎都比袁殊强那么一点点。袁殊一生中很多时间做的事情,陆久之是有旁证资格的, , s; m4 S+ N5 T. g5 `
- X& s0 ]/ g: V! x. K2 `8 d
袁殊少年贫苦,陆久之从生下来就是含着金勺子的。3 ~; f: s$ \" W
1919年袁殊到上海的时候8岁,靠母亲教工人识字勉强度日;1920年陆久之到上海的时候20岁,做厂长秘书业余吟诗作对。
3 l6 \  o5 ]( z1925年早熟的袁殊走上社会;1925年陆久之新婚,夫人是孙中山好友的女儿,他也成了民国太子党,而且比袁殊成色高多了。(此段可删). H* w' |' J4 K. k1 t0 ?
成为地下党,袁殊的上级是潘汉年;成为地下党,陆久之的上级是周恩来。+ g$ e# t0 m# Y" s" T% S. k" c" R6 D
袁殊留学回来开始办报纸的时候,陆久之也在办他的第一份报纸,不过袁殊是谋生,陆久之是玩票,陆久之的主要身份是招商局总办赵铁桥的机要秘书。! e  @; d. D1 F# ^- l8 \, Z
袁殊在此不久之后入了青帮,辈分还不低,比杜月笙还高一辈;陆久之没有入青帮,让公子哥儿搞这个太掉价,何况他还有个好朋友卢筱佳曾经把黄金荣绑走狠狠修理了一顿(请参见若干电影电视剧)。
  z& c7 y7 `, C袁殊在上海成为红色国际特工的时候,陆久之已经在东京干了好几年了,因为不在国内,这是他能从“怪西人案”中脱身的主要原因。( s: ?" l3 o6 ~) u) l: h
袁殊拿着戴笠给他的军统身份日本人那里卧底的时候,陆久之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身份是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特工,这个军委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人员和军统高度交叉。(请注意这个单位,后面还会再提到)0 @2 C8 x" T% `9 u( R/ ?; ~
袁殊的日本靠山岩井英一来自外务省,陆久之的靠山是日本海军。* w8 _3 W. r. ?' B8 a) a6 x# u, b
袁殊被76号抓了以后也为汪伪特工办事,76号脑子得进多少水才会去招惹日本海军的人。1 T# r3 c0 j6 N2 E, j
抗战胜利后袁殊去了新四军,陆久之摇身一变成了接收大员,后来还娶了陈洁如的养女,成了金牌太子党。
* G' u+ |9 Y, P0 c% S& t: }: Z& m1 u. k; q
……………………………………………………………………………………- f( h" m( k- x% k* }9 N
9 n" w; I; R$ {+ O: E( F
袁殊从监狱里出来之后,已经不被地下党所信任,尤其是因他出卖险些被诱捕的夏衍。袁殊向冯雪峰请示,冯雪峰让他自由决定,于是在岩井英一的支持下,袁殊前往日本留学。直到1937年4月,因日本的排华风潮,袁殊被迫回国,被日本人赶回国的理由是“非法和日本女人同居”。+ f* j+ @6 Z. o$ H, W, `  e9 x' i. q
; `* p0 J7 F' q6 c# ^, m
回国后,袁殊又到了上海在杜月笙的资助下,办了一个出版社。  w+ ?/ g# b5 R

: H0 N+ h2 h2 y- y) B回国后的袁殊再次找到冯雪峰,要求回归党组织领导,为抗日尽力。袁殊对共产党的情报事业的是忠心耿耿的,为共产党工作,既没钱,有没利,还得时刻担心被不知道哪里来的势力杀头。这时候的袁殊,保护伞或者去世,或者离开,出了事再没有人会真心保他的脑袋。
2 I1 z% V8 o% P6 F/ i2 D2 J$ p7 [9 M+ e( _1 x
上海地下党对曾经做过叛徒的袁殊是不信任的,其中就包括夏衍。但恰恰在这个时侯,袁殊曾经的上级潘汉年恰好回到上海,潘汉年力排众议,重新接纳袁殊为地下党做情报工作。接纳袁殊这件事,潘汉年回延安后,将此事汇报给了康生,康生同意了潘汉年的这一做法。6 H* p3 ^& W8 {+ }% w4 }& U0 Z* S

5 _3 P  h) z7 f/ ~/ Y+ o( Q中统对袁殊有救命之恩,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军统方面,戴笠也惦记上了他。在征得潘汉年的同意后,袁殊意外的成了中统和军统这两股国民党内两大对头同时吸纳的人才。
$ m) F" |4 [( w+ Q  z
7 w) O0 `6 v4 Z0 ]( v; q: K
9 @. k: n; f( }: z- r1 U7 I: K" q0 G土鳖继续抗铁牛(以后就往下都贴在这个帖子下面吧,不开主题帖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3爱元 +76 收起 理由
禅人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容易 + 10 涨姿势
雪个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蓦然回首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潜了又潜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00: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边一只猴 发表于 2014-10-27 22:53' d3 e) P1 Y- D2 O- c
故人老兄,袁殊卖夏衍这个事除了夏衍自述还有别的旁证吗?

; \. U8 ]9 c+ D1 V' @' y) W9 X至少我还没找到,潘汉年的资料里有,但可能也是来自夏衍的自述。不过从夏衍鄙视了袁殊一辈子,袁殊又恨又怕夏衍一辈子来看,这事是真的。袁殊一辈子都在夏衍的阴影下面,甚至死都死在了夏衍的前头,虽然夏衍比他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12: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往何处去——袁殊(下之二)  r( T# E5 Y  z" \  d' ]% U2 @
6 C8 R$ ]0 ?, @
那是上海地下党组织再次接纳袁殊后不久之后,一天清晨,一辆轿车突然停在武康路袁殊的私宅前。戴笠带着军统上海区区长周道三亲自登门拜访。恰逢袁殊外出,戴笠就请袁殊妻子马景星转告,要袁殊第二天9点到他那里去面谈。袁殊得知消息,立即向潘汉年汇报。潘汉年分析戴笠是要袁殊为他做事,他认为机会难得,要袁殊趁机打入军统。戴笠召见袁殊不过十多分钟时间,袁殊就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化名严军光。戴笠交待给袁殊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将来时局无论怎样变化都要袁坚持留在上海。虽然袁殊是少将组长,领导他的人军衔到比他低了好多。  k, V5 H5 Q5 s2 @+ \8 C
9 w7 _4 |( `7 w/ [9 A+ j6 P& B
(看着可笑,其实是大家对民国期间的军衔制度不了解所致。民国的军衔分为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前者是在军政部注册的军衔,比如廖耀湘那么大的兵团司令,被俘的时候才是铨叙军衔上校;后者与所担任的职务有关,不担任那个职务,也就没那个军衔了。袁殊的这个少将还要特殊一些,我们常听说某某是军统少将,军统少将的意思是在军统里面是少将,出来以后别人是不是把你当少将那是另外一回事。)  p$ Q: T4 e( Y3 Y6 B; n
9 U: m/ @* y5 M* u( u, S' g9 C# n
………………………………………………………………………………. T; u- P0 K3 P1 b

7 E) x$ h# v; e2 M3 ~. I8 d! Gl937年下半年岩井又回到了上海,他在文师监路的一所新建的五层楼房内的一个公寓里成立了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班’,袁殊参加了其中的工作。这个特务组织的内勤工作是将中国方面的情报译成日文交给日本领事馆。这个特别调查班就是大名鼎鼎的“岩井机关”。这期间袁殊给岩井英一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建议影佐祯昭去澳门而不是香港策反国民党要人,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香港是重要的情报中心(直到今天),人多眼杂远不如澳门。% d( z. H: H1 L# [4 V; I

$ e5 V6 j/ T2 Q/ m: i# A) Z在上海干军统期间,袁殊还做了一件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个他以前在吴醒亚手下干情报的同事到了上海来,这个同事以前是中共特科的叛徒,叛变之后也不受重用。这时候跑到上海来投奔日本人,可这时的他穷困潦倒,连出去见日本人的衣服都没有。袁殊给了他一点钱,他就去找出路去了。这个人,就是当年和袁殊一样娶了白富美穷小子,后来的76号大特务——李士群。
; }1 L% X- K2 i3 Q7 q$ N* u% J$ g/ N$ T9 v* H& K; x
袁殊是非常善于搞情报的,他所在国际问题情报组是搞外国尤其日本的情报,袁殊阅读日本杂志报刊,和日本记者交流搜集公开情报;雇佣外国使馆内打杂小孩搜集废纸;收买电话接线生;化装成日本学生到日军阵地战场侦察。袁殊还组织了一支暗杀汉奸的小队,这个小队用的是以前王亚樵留下的人马,因为袁殊和王亚樵是故交。* [( j$ h+ k# c& U6 s7 Y4 U9 q# S
% Z+ a( `# A% t+ {4 m
袁殊的情报工作受到戴笠的赏识。1939年5月戴笠电召袁殊到香港接受嘉奖和他同行的还有军统北平站的马汉三,也就是后来疑为暗杀戴笠的那个人。到香港的第二天,袁殊见到了军统香港区区长,很巧,这个区长就是当年抓捕审讯他的王新衡。历史可能总是想和袁殊开玩笑,抗战胜利后,拉拢袁殊回军统的人,又是王新衡,王新衡似乎命中注定总是出现在袁殊一生的转折点上。(注:王新衡后去台湾从商,1987年去世,同年11月,袁殊去世。)" h- n3 d- _. K

& G" M* p; g9 j2 \- i, p………………………………………………………………………………
- m) g# r4 ]8 [% |  M( k; d4 q4 {0 v) h& r. c) B- [
在军统骨干会议上训话时,戴笠从腰间掏出一把加拿大造的手枪往桌上一拍:“你们每个人可以带回两把这种新式手枪,可以用它杀敌。”话锋一转,他又望着袁殊说:“谁要是对团体不忠,也可以用这个来对付他!” 最后戴笠布置给袁殊两项具体任务:一是暗杀李士群;二是深入日本关系、交换和平意见1 F7 P" B4 t9 n, l* S
+ K  @5 A6 ^/ c* l( [
借着去香港的机会,袁殊见了潘汉年,汇报工作,并进行了一场他二人一生都难以忘记细节的谈话,这次谈话,袁殊晚年称之为“谈不下去也要谈”。为了安全,这次谈判的地点是香港的一家下等妓院,两人硬是谈到了第二天的早上8点。
$ n) {  ]* ?5 x( t: J: N$ x1 x/ _- }4 U( c$ Y. ^) C
潘汉年首先说:“你这次来开会说明戴笠待你不错,他们对你的行动也很信任。现在虽说是国共合作时期,但本质上两党是对立的,一个人的前途是在关键时刻决定的,向右,你可以跟着他干下去,成为他的红人。但我看你成不了戴笠的红人,军统的人是清一色的黄埔派,现在看你自己怎么决定吧。”
8 y, D5 I6 n4 `) \, ]  t$ [3 K6 x# Y: g% U) s) G
袁殊极为迷茫,听完这句话的袁殊彻底懵了。戴笠的讲话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潘汉年的话是彻底把一世精明的袁殊弄傻了。最令人这些情报恐怖的不是死,而是从自己人那里听到“你们”,这意味着不是被当成自己人来看。
, D0 k' c; L# r5 u; v8 h6 q( }$ v% k7 B' Y6 M
袁殊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一切事依你做主,想不到你会这样问我,我想知道我的组织问题是怎么决定的。”6 }% B+ `: Q: D! X3 `' Z* J' f

/ K" i8 Q; {8 @" w/ E3 N对此,“潘不做声”,“谈话成了僵局,但双方都要硬谈下去。”
; v3 v7 a0 a/ p: |* X1 Y9 {9 h+ A5 [, @4 h5 Z* {5 ]
潘问袁殊准备干哪行,袁未做明确答复。袁问潘组织问题,潘说:看以后表现将来再说。”$ q6 K, [* [/ w3 w) S" K

5 x/ }, Q( U% r9 Z, V对此袁表示接受:“将来再说就将来再说。”
: M, T" ]4 }, A( o# x7 T7 @/ U: W
……………………………………………………………………………………+ B1 y$ \& L: ~3 j( M% i) A" Q! E

0 d2 c- @$ ~/ D- v) O: T迷茫的袁殊带着暗杀李士群的命令回到了上海,回到上海发生的事情,使得袁殊更加迷茫了。
' z' r) a) z! d- u- I  ]' ]& m
. c6 F: Q: I7 t4 J$ X- ?; J袁殊还没去找李士群,李士群先来找他了,要拉他进76号做汉奸。而且在拉拢他的时候,76号的另一特务头子说了一句话,竟然和潘汉年在香港时候和他说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搞军统但不是黄埔出身,军统只能把你当客员对待”7 K. k" J, `" H" E( i* G$ j
1 I" O8 g  h. R  ?3 v% [! Y8 F
这件事,不知道袁殊有没有向潘汉年汇报,但是他确实向岩井英一和军统上海站站长汇报了。岩井英一告诉他,76号的后台是日本陆军的“梅机关”,主持者影佐祯昭,和岩井英一的外务省不是一路。
/ N5 R5 B7 Y, R7 \7 V4 z+ g1 P. k1 d+ Z5 H: I9 Z# a! R2 {
军统上海站站长王天木命令袁殊暗杀李士群,袁殊设计了挖地道爆破的方案,王天木批准执行。不过当时76号占地面积超过10亩,挖这条地道的难度恐怕不比今天修半公里地铁小到哪里去。6 x. _. v$ O0 O1 q+ a9 {2 u# ]

0 U2 Z0 q; G" f# w* I* Y# n% | 6 T7 M0 _  O' f
如图所示为76号今天的卫星地图,现在是上海逸夫职业技校静安分部,可见袁殊等人想挖条地道不算天方夜谭,难度也小不到哪里去。' n9 O$ d* M3 s2 A% |' a+ {
, x  k, D; Q* h$ w: x
这个计划是不是可行并不重要,因为它还没有被执行王天木就被76号抓了,袁殊自然也被76号诱捕了。9 s5 q2 Y1 O' C: Y

5 ~0 H6 u$ }3 @! l. z6 x……………………………………………………………………………………3 @2 I& \3 Z/ ]9 Z- q2 V
* K% e4 S: W% w, N$ B% Y' t5 G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76号诱捕袁殊的地方是一家咖啡馆,而这家咖啡馆是恰恰潘汉年和袁殊接头的地方。甚至,来诱捕袁殊的76号特务还迟到了,就在特务迟到的这极短时间内,袁殊居然还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也是老牌共谍的楼适夷。无论是特务按时赶到或者把时间安排在第二天他们都可能有更大的收获,偏偏他们迟到了。
+ J+ a2 Q9 {. ?
  @; g: P2 m8 R虽然袁殊家外“彩旗飘飘”,关键时刻要救命的时候还要依靠家里“红旗不倒”。袁殊假称需要换洗衣服,趁妻子马景星送换洗衣服时让她速速通知已升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的岩井英一。4 X2 J" |3 n' _! _$ J' g
7 I4 _+ D) c& t7 w
岩井得知自己的得意属下被抓,立即带人赶到76号,声称袁殊是日本外务省的情报人员,将袁殊保释出来软禁在百乐门大厦。王天木的手下的军统大约是在1935年7月15日之后几日内纷纷被抓的,袁殊被捕应该相去不远。最迟1935年8月中旬王天木已经彻底投靠日本人和76号,因为这时戴笠已经下了对王天木的格杀令。. Z  J: e4 a, n
/ x" N" x, c! p
………………………………………………………………………………5 P& G; t6 ~6 g
% m2 X5 Z- z3 S( F+ U9 o$ V. v
袁殊和岩井英一的情报关系,之前并未通报潘汉年,这次见到潘汉年就不仅仅报告了岩井英一要他当文化汉奸的事情,也报告了以前对潘汉年隐瞒的与岩井英一秘密合作已经两年的事情。潘汉年本来担心袁殊会受戴笠的影响投入军统,却不料自己的下级对自己隐瞒这么重要的情况,事情大到难以收拾的时候才通报自己,潘汉年显示了一代情报大师的能力。他并没有责难袁殊,并借此机会安排袁殊进入岩井公馆,当然代价是袁殊公开投敌。
3 D$ o5 ?6 N2 P4 y2 _5 D/ E$ F- \6 K$ l8 s9 c" ~
在这件事情上,袁殊有两点做得不对。第一是在自己已经被监视的情况下,当自己的上级来接头,不是提供警示而是和上级进行长时间的交流;第二是向自己的上级隐瞒真实情况,这是情报人员的大忌。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50 收起 理由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雪个 + 10 看得晕。。。
皇家骑警总监 + 6 谢谢分享
四处张望 + 2 涨姿势
蓦然回首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6: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4-10-29 16:15 编辑
1 M$ t9 _, v3 O
天边一只猴 发表于 2014-10-29 01:171 f) ^% p6 \& h3 ~; u! P' x
夏衍说的诱捕的事,要是能有国民党方面的材料证实就可信多了。我就是想不太通袁殊这么做的动机,他又不需 ...
  O+ G' L8 D% E. C# [- I3 ^' a

4 W+ ]. G2 d% n' ?3 f/ z( r关于诱捕夏衍,我觉得你这样想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从袁殊的角度看问题。
  _! R& l  D( k, d8 y) ?! D7 B% u! ^" @2 j1 W+ Z$ z
袁殊这个人有几个求:求名,求色,求成,这三者中相对看重的是求色,反而不求利和享受,好日子差日子都能过。他想做大事,求名气,对女人也比较爱好。
7 E* T; O+ _& i( d  |# ~& ~) N' O6 {4 c5 d6 ?, ~. d  a
袁殊有两个怕:怕死,怕疼。这两者中间怕疼更甚于怕死。要是把他拖出去毙了慷慨就义的话,那袁殊一定是条汉子;要是折磨个几个月再来从容赴死,袁殊就不好说了- J6 p9 c, W  K1 o  {

0 F5 B. q8 N- e3 g# D" O0 o袁殊有一个差:心理素质差。心理素质差的人被抓之后,往往本来只是审个小案子,不料自己收不住了,秃噜秃噜全倒了。例如在中纪委面前我党大量酒精考验的干部们。
/ H/ z5 W$ g/ |
. W/ G1 Q2 ~& g+ K* H# ]所以说,在被特务抓了之后,袁殊做那些事情并不奇怪。袁殊的这几个特点,也被岩井英一、戴笠、潘汉年吃得死死的。
2 F! I# N, f. _* b0 O1 [
% _4 H3 F8 N  v9 n…………………………………………………………  M$ g8 c* w5 O' ?

: M5 O* [$ X  V# e1 ?1 i王莹的事情。特务那边早就知道王莹的身份,但是没有把柄。王莹毕竟是当红影星,没有把柄乱抓不一定能拿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反而容易把事情搞得满城风雨。袁殊给特务提供了这个机会。; |! T% q% j, y- X+ I3 S, M2 p
/ c4 H- o6 U( @- w4 X
…………………………………………………………
2 q( v9 l; D, a% U7 ^( S# W) r0 |, B& r7 W) }/ h/ G
挖地道纯属糊弄戴笠,我有张76号的地图,贴不上来。看到地图就知道了,袁殊必须得有修上海地铁的能力,才能完成这次地道爆破。76号很大,而且附近都不适合挖地道,得在很远才能动手。考虑到当时上海的地下水位还挺高,袁殊这事恐怕现在修地铁还难。
1 B; a3 @+ K" d, ]; W7 P9 n+ N. G& }. j9 |0 f  J: G& R
………………………………………………………………………………/ ^" p- z% Q& Q% z1 ~

* [6 b: e3 B$ O" c( u" J) h; d76号对共谍兴趣并不小,只是共谍一般不动手干湿活,国军那边的军统、中统老是打打杀杀的。共谍还可以忍,国军那边是要命的。
1 G# R' a& k: {% i/ f% P: S& k: l( O# r. ]
………………………………………………………………………………7 P) `/ u# D6 E7 Q
李士群拉袁殊入伙早就有这想法,只是袁殊不愿意降低身份,袁殊骨子里看不起李士群和丁默邨这二位。至于在76号的优待,优待牢房和人间地狱就是楼上楼下,从楼上到楼下没什么征兆,不好说。当然,李士群绝对不会杀袁殊的。
" N, t# g* Y, f+ B$ r

点评

油菜: 5.0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6 14:33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6 14:33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5 23:16
油菜: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0-31 23:39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6 收起 理由
兰凯 + 6 谢谢分享
一无所之 + 4 涨姿势
空气精灵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1 22: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之三
, x. u+ q) d: i: K: l) ?
) V# C2 G( J# l& s$ i' g! v. }' P! N根据现有资料,复原当时的情况
, Z$ t6 ?, _# `1 B; T# y- O& L2 ]) b$ |, p- Z% C( v, N
袁殊把事情讲完后,突然话锋一转,问潘汉年:“你到我这里来,恐怕已经被日本特务注意到了。我应该怎么向他们解释呢?”
" g& F$ d- [/ j& x$ H2 n0 n. n/ r# [5 |; m
袁殊的问话,无疑给潘汉年出了一道难题。袁要从潘的口中套出真情,潘则镇定应付,他淡淡地回答: & e+ J) j7 x  D6 h8 C

6 J9 o) C/ @* r/ d: V3 [“既然这样,你就将计就计在敌伪内部站住脚,取得合法地位。同时搜集敌伪情报向我提供。只要是为抗战真正出力,我们是会谅解的。至于我们这次会见,你就说 我过去是一个左派人士,大革命时期曾经和林伯渠、郭沫若、叶剑英、叶挺等人熟悉,一向是反蒋的;目前在香港,主张中日和平解决争端,是可以帮助你在香港搜 集大后方战略情报的。” 7 q- N9 W  O) P& ^
听了潘汉年的话,袁殊得到了满足。因为袁深知投身于岩井机关将意味着什么?何况,他还不是一个完全泯灭良知,死心塌地为日本侵略战争效劳的汉奸分子。他是 在岩井保释之下进入日特机关的,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件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他要为自己寻找出路,而作为曾经服务于中共情报机构的他,取得中共的信任和谅 解,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潘汉年的话解除了他的疑虑,也为他指明了工作方向。于是,他进一步问:
- \( \0 ^9 H. Y0 X0 E9 x6 y0 l' R; P/ V
“要是岩井要求我将你介绍给他怎么办?” 6 o$ W' _3 m% d5 ]4 f  v2 U
  L% V& E  z* w; D( c
潘汉年考虑到袁殊这条线索的特殊关系,他虽然知道与岩井见面的后果,更知道情报战线上的风险,但为了扩大搜集敌伪情报的来源,他决定乘机打入“岩井机关”,深入虎穴,去和岩井周旋。因此他坦然地回答:
* M5 ^" W" b/ c9 s% v8 p. X4 l  q" t& b5 [+ a5 Z* Y
“那我就用胡越明的化名同岩井见面,就说我愿意和你在香港合作搞情报。”
* B6 s/ V; a' O/ N- C: Z; q
2 a  L4 Z1 i" w5 ~  Y! f潘、袁百老汇大厦秘密会面之后,袁殊即将潘汉年的情况报告了岩井英一。对于中共这样一个重要的情报系统领导人,岩井自然特别有兴趣,他还答允与潘汉年直接联系。于是,“胡越明”之名,就被列入了日特“岩井机关”的中国人花名册上。
& ]" j6 C6 ]# f- Z  D/ ^8 x. V2 Q1 W# A
…………………………………………………………………………0 G- b: M; }8 o% m$ a( `- @. a
通过袁殊,潘汉年和岩井英一建立了情报关系。潘汉年在香港给他提供情报,岩井英一提供活动资金和一些便利。潘汉年安排廖承志、张唯一和军统的徐明诚合伙制造一些亦真亦假的情报,这份工作煞费苦心,因为编情报的和读情报都是情报工作的高手,稍有破绽,就是满盘皆输。
  U9 v/ _2 Y$ |; u" a1 j' Q- p% ?2 S# I5 o; `! R! {, I( G1 r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编情报的还有一个军统的人?原因很简单,这件事军统高层是知道的,而徐明诚是军统和地下党双方都能接受的人。军统能接受他的原因是是因为他是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人,后来做到了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负责人;共产党能接受他的原因更简单,徐明诚本来就是共产党安排到军统的高级卧底。
' p3 Y: T3 D3 P) _" Z# b, i2 ~  z7 e9 T% z8 {
但是公开投敌后,袁殊担心戴笠信以为真,派军统特务暗杀他。潘汉年就让袁殊给戴笠写了一封亲笔信,说明由于王天木出卖,爆炸76号事败露,自己被日宪兵司令部判死刑。因岩井出面营救,才不得已与日本人“合作”。这封信,是共产党的潘汉年利用自己的途径把袁殊的信转给了戴笠。这条途径是谁呢?是华克之经手办的这件事,这时的华克之已经改名张建良,为袁殊带这封信的是任庵。任庵是潘汉年在周佛海身边的情报关系,另一方面也为军统做信使。周佛海和任庵的私人关系非常好,好到周佛海连自己儿子周幼海是共产党这件事对任庵都不避讳。不知道任庵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原来周佛海身边到处都是共谍”。# V" P; L  k& u& ~
) v2 v3 E/ {6 ?1 U
在这里说两句岩井英一这个人。; _: o6 Z7 Y8 D$ A

# a) s: U3 f  \# Y2 _' x地下党曾经在岩井公馆内架设了电台,但是这个电台,因为岩井英一非常警惕,实际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岩井英一有志于日本外相,绝非庸才,同样的事情可以发生在周佛海的公馆,可以发生在胡宗南的指挥部。$ ~  t5 e' G- v8 I% L
, |- ^* ~! V) T3 r- t! ]
岩井英一知道袁殊曾经为共产党工作,也猜到和他联络的“胡越明”北京绝不简单,但这些对于岩井英一来说并不是关键问题。关键在于:1,袁殊有能力,并且自己能掌控他为自己工作;2,胡越明不简单,至多不过是情报交换、各取所需罢了。
8 U) y# k6 @/ `' R* `8 i
' ]# c; z# ^+ V5 K- J9 W……………………………………………………………………………………
6 R* |( V: o) x! P4 C) z7 Z% O5 L7 [5 ~
袁殊在“岩井公馆”期间获取了不少情报,但是现在有些不属于他的功绩,也被安插到了他的身上。比如“1942年初获取日军南下的情报”甚至“获取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关于前者,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1942年初日本南下,因为这时候日本已经偷袭珍珠港一个多月了,东南亚早就打翻了天,麦克阿瑟都快被日本人赶走了。关于后者更是绝对不可能,“偷袭珍珠港”这件事被骗得最苦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日本自己的外务省,袁殊作为一个外务省中级官员下面的外国人走卒,怎么可能拿到这方面的情报!! a( Y4 i, H# ?; G; ^9 f

2 y& W- N' [# D7 u* r………………………………………………………………………………
# i& I3 \, W/ k! Y* |( m7 s
3 o5 }! b: O2 K  ~4 ?+ i5 P; |汪精卫是日本陆军扶持的汉奸,而袁殊则是日本外务省着力扶持的对象。袁殊在岩井英一手下除了做岩井公馆的情报工作外,还着力组织了“兴亚建国运动”,办《杂志》。为了帮助袁殊开展工作,潘汉年先后从大后方调入了翁从六和叶文津实际负责杂志和报纸的工作,又派遣来自延安的刘人寿打入岩井公馆建起了秘密电台。: H1 `" ~$ Q0 |5 F6 l+ y. P
0 c( \, c! W  ~# h5 M! l; J6 F2 M
“兴亚建国运动”和《杂志》这两者都是严重的文化汉奸行为,虽然这些看起来既没有杀人,也没有提供情报。虽然现在有说法说因为地下党员在《杂志》这份刊物占据了重要地位,因而这份刊物成为了地下党的喉舌,我想这主要是他们根本没有看过这份刊物才会这么想。
# J7 f5 d, t$ t' N& K2 {! \
! t7 O( `2 z  R7 a
6 i4 d& T3 |- v- I袁殊为岩井英一的汉奸工作,应该是很有成效的,因为岩井英一是极为优秀的高级特工,想骗他是很难的。“兴亚建国运动”因为汪精卫方面的反对和日本人内部斗争取消了,为了给袁殊以补偿,袁殊获得了汪伪国民党中委、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清乡委员会政治工作团团长,镇江清乡专员和伪保安司令等头衔。利用这些头衔,袁殊为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
8 T- k6 o- f4 O9 z, c) s
; e" ^' W2 @  C& l8 I6 s# ]…………………………………………………………………………
: o/ b9 b7 {6 s5 G6 g& B2 ]8 e& ]  Q
袁殊对英茵的落井下石之举,我就不写了,如果导演感兴趣就百度一下吧。- d  a2 k1 F0 p3 E, @& J$ T7 g

点评

给力: 5.0 油菜: 5.0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5 23:20
油菜: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2 19:37
给力: 5
  发表于 2014-11-2 12:16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6 收起 理由
兰凯 + 6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边一只猴 发表于 2014-11-1 02:19, a! w1 _" b+ p2 P: `" ^3 a
说潘汉年在百老汇大厦见面之前不知道袁殊和岩井的情报关系我觉得不大可能。38年岩井任上海总领事馆特别调查 ...
2 e+ r, `% m) k' P6 E
您这段很有道理。潘汉年是极为自信的,说自负亦不为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9: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之四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4-11-2 19:46 编辑
; A/ O( l5 K2 r  G( Y/ H7 P4 z5 ~* g( L0 i
下之四+ b$ d# M7 S; n" j9 k$ s
3 b$ e% B" n- J% @2 ]& p
关于袁殊抗战期间是不是“真心为日本人做事,真汉奸”的问题,共产党内有很多卧底都在袁殊的身边。虽然他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身份,但是当时的所作所为他们还是看在眼里的。时至今日,可以公开的有:周佛海和重庆的联络人,也是周佛海好友的任庵;长期奔走于南京和香港两地的华克之;汪伪中央大学训育主任范纪曼;汪伪军法处长李时雨;军统南京站站长周镐;曾任军统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负责人的徐明诚;同样卧底在《杂志》编辑部的翁从六、恽逸群;卧底在岩井公馆的后起之秀刘人寿;和日本海军有联系的陆久之。" l9 R* E* T5 @6 d3 n. k

: o1 ^/ |' y/ }) E( ^列举一些在《杂志》上出现的言论。比如某著名画家的言论: “尤其在日本画里面还能充分表现出日本的沉着坚毅的民族性。”,“我个人除了表示钦佩以外,无话可说”。这位名画家虽然在1945年8月23日《新华日报》的“文化汉奸名录”上名列第六,但是并没有阻碍他之后的发展。& ]: G2 v+ U8 G, l2 l" @8 i' A

+ _: L7 k2 O$ x/ }+ h5 j% |; y“汹涌的海水使日本人民获得了狂流奔放的热情,海的洗练,使日本人民特殊地突出了“人”的本性,他们用“生”去爱,用“死”去恨。在“爱”与“恨” 的交流之间,他们肯作悲壮的创造的牺牲!这些都是日本由于一段年轻的历史而创出了灿烂的年华,由于一个小岛变成一个进步而健壮的国家的理由。正由于这个理由,日本的文艺史上发扬了到现在为止的这么一段光辉的记录。在这些记录中,我们看见了多少优美的文艺作品,多少优秀的文艺作家。”这段让我们今天看起来要起鸡皮疙瘩的文字是谁写的呢?是关露。虽然今天我们都知道关露是地下党,但是当时有谁能接受上面这段文字呢?
: P' [: m8 F1 V" t. {* y0 `  j. E. R2 ~& r2 i
某著名女作家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名气大,数量多,《杂志》也为她迅速成名立下了功劳,这位女作家在《杂志》上的言论“日本对于训练的重视,而艺妓,因为训练得格外彻底,所以格外接近女性的美善的标准”,“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的”。她在杂志上发表了11卷4期《茉莉香片》,11卷5期《到底是上海人》,11卷6期、12卷1期《倾城之恋》,12卷2、3期《金锁记》,12卷4期《必也正名乎》,12卷5期《年轻的时候》,12卷6期《花凋》,13卷1期《论写作》、《爱》、《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13卷2期《四月的暖和》,13卷2、3、4《红玫瑰与白玫瑰》,13卷4期《说胡萝卜》,13卷5期《我们该写些什么》(特辑),《诗与胡说》,13卷6期《新秋的贤妻》《忘不了的画》,14卷1期《听秋声》,14卷2期《殷宝滟送花楼会》,14卷3期《等,》14卷5期《留情》,14卷6期《创世纪》,15卷1期《创世纪》,15卷2期《姑姑语录》,15卷3期《创世纪》,15卷4期《浪子与善女人》(译作),15卷5期《纳凉会记》(出席)。这位女作家也没被作为汉奸嘛。6 A8 l5 V4 Y1 c& F. Z# m. Q9 B$ W

! \" Q- ^4 m1 {  x, y9 {又让人想起了陈钢的父亲,那个有四分之一阿三血统的歌仙作曲家。1945年3月5日下午5时,在上海外滩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举行的“神鹫歌演唱会”。会议开始,由《申报》总编辑黄彬和日本舰队报导部部长松岛致词。演唱开始,第一首歌由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指挥,第二首歌即由“神鹫歌”的曲作者(也就是被钱先生隐去名字的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6 i7 {! L+ [' \* o2 G
* ?6 ^: i2 B! a( k) g9 F% I2 x# d6 N4 S
神风神风兮我武维扬
1 ]% W. H& M6 X9 E! }$ X
# @/ U+ P- ?2 ]: t百战百胜兮太平洋8 i8 U% i" s' t

9 K. R7 H' b  `. p美虏束手兮战力强& r9 Q) j  t+ H( ~2 |, ~& @+ t

. W, `7 t3 F& p  i2 Z8 n1 C威加天南兮黄人之光
' y9 v' {' }1 E7 Q
% `: b+ G5 J7 l7 F神鹫振翼兮每发必中
1 q3 P% m0 K9 r3 J  J
6 T$ a3 W+ r1 y( {摧枯拉朽兮战血红
+ }0 I- {$ l, R! V: W- Y1 i. K: }% U- r
协力同心兮海陆空
$ N7 |; D7 |  V7 v2 F. M5 N7 G) m  w8 H
健儿身手兮个个英雄
1 o3 j! h. i. w* ]" s
& u3 m1 ?% \. i% H
“神鹫父亲” “蝴蝶儿子”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28 收起 理由
空气精灵 + 6
兰凯 + 6
四处张望 + 2 给力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蓦然回首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1: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4-11-6 01:38 编辑
6 o4 S, s9 a3 U8 |8 q8 x4 f* f
8 u; e4 ?9 [4 |6 s( j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因为抗战中的情报功绩,45年9月,袁殊被戴笠提拔为国民政府忠救军新制别动队第五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授予中将军衔。" G) Z! A4 f6 W) e# g# \

- S, L) ~. O6 h: ~+ \* T+ C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军统内军衔最高的是戴笠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不同意见,但是戴笠自己才是个少将,他的中将是死后才追加的,为什么少将军统局局长能够把自己手下的忠义救国军的一个纵队指挥和站长提拔到中将?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袁殊比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都聪明,他难道不会对这一点有什么疑问?: F, d& H0 ], S! j) @* Q& r

) m0 ?$ m8 y- k9 Y随着抗战胜利,袁殊突然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因为作为汉奸已恶名昭彰,袁殊在沦陷区很难再立足,何去何从,袁殊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跟随中共,自己的党籍至今不解决,似乎中共并不信任他;迁居日本,汉奸的名分就坐实了;留在军统,袁殊也看不到光明前途,思前想后,袁殊作出了抉择。0 C! g- Q, @7 ?7 l/ g5 [: R
0 K0 `* L& C/ ?3 D& j
袁殊等人遣散了岩井公馆的人员,将机构留下的大量财产集中起来,送到西藏路的一家银行。几天后,他们避过国民党接收人员的侦查,将这些财物全部交给了中共党组织。
; a5 i! O5 R1 G0 a* s6 B+ z7 |7 ^' H. U+ Y- x1 f
1945年10月袁殊将敌伪留下的枪械、弹药装了几只木船,利用军统新授予的身份驶向了苏北解放区。袁殊以决绝的一笔结束了14年的特工生涯。/ a. r! ~& y  I& M, D0 `$ \

8 K7 c& R6 o1 @  ?: C……………………………………………………………………………………
9 V6 m8 t& o6 u& r$ \8 a* }  q5 k0 q* u* r( J; v
1946年,袁殊被批准重新入党,虽然很多同在汪伪内部的地下党不赞同这一点,认为袁殊真心为日本人做事,是真汉奸。这时候,一直领导袁殊的潘汉年已经离开了华东,批准袁殊这样有汉奸恶名的人入党,而且是在很多同志的反对的情况下,华东局组织部长曾山恐怕也未必能自己做主,这时候主政华东的是饶漱石。
: z# g) a$ M* ^7 r4 [; m$ v& u9 Y/ P
) A( k. N% v0 O3 U  j7 s
+ H- m2 y( |  M重新入党之后的袁殊继续发挥他的情报天才和办报天才。解放战争期间袁殊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东北工作,解放后担任情报总署亚洲司司长,后进入军委联络部。朱德曾经称赞袁殊为“我党情报战线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基于这期间袁殊的一次工作汇报,而非他抗战期间的多重间谍工作。用句通俗的话说,袁殊的“五重间谍”经历,在他们这些领导人的共产党大特务们眼里,袁殊以前的工作,最多只能算是“良好”,这时候的表现才能给“优秀”。) z9 W" a2 Q% y* C
8 r! a+ e+ [; M: {' S
<完>6 Z6 s& C  }. A% A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8 05:18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11-6 14:39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2 收起 理由
Pipilu + 2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四处张望 + 2 谢谢分享
老兵帅客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203 发表于 2014-10-27 02:55
3 Z) Q6 R$ Q  ?* o. a/ w9 h( D1 `赵铁桥好像是被王亚樵暗杀的吧,20年前读的小说有这个描写。
1 H1 ^9 Y7 M( m3 k
是的。赵铁桥死于王亚樵的手下,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9 23:27 , Processed in 0.0485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