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器展望] 丑陋的巧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4: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出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在德国推出Me262的时候,英国基本上已经准备好推出“流星”了。但盟军空中优势已经牢固,德国大势已去,“流星”最后急急忙忙推出的唯一理由是:再不赶紧,就没仗打了。
( Q) B+ ]# R9 e) o1 D6 V! ~( [% V% V' \% ^  W. i& f+ X
“流星”最后也没有多少战果,一开始还主要用于拦截V1巡航导弹。终于前出部署到欧洲战场后,也严格限制,不得越过战线,怕被击落后泄密。“流星”从未与Me262有过空战。历史上第一次喷气式战斗机之间的空战要等到朝鲜战争,那是在米格-15和F-86之间。0 B! ]1 w& F! b' b7 P

* G, F8 n, _9 w8 @1 e4 [$ p7 K1 d/ N& k战后,英国继续研制喷气式战斗机,“闪电”是“双二”时代唯一的英国战斗机,速度超过M2,实际上达到M2.27,实用升限达到18000米,离名副其实的“双二”还差一口气,但相差不多了。
# I# e# g% b- c+ l* K" O) K" y+ a/ p' g' \/ m" U
这是如火如荼的年代,空气动力学还在高速发展时代,各种设计如雨后春笋。美国有F-106的无尾三角翼和F-104的梯形翼,法国幻影III也是无尾三角翼,苏联米格-21则首创有尾三角翼,事实上成为后来美苏战斗机气动布局的先驱,F-15、F-16、米格-29、苏-27都可以看作某种形式的有尾的截梢三角翼。" P5 M/ G+ F7 A' ~
1 O! L4 f2 ?7 I* [: s8 L
但英国另辟蹊径,推出“闪电”。
9 h* S. ^! u9 m2 K% V6 F. m! y
8 n/ P$ ]# R1 ^* \& n% N8 R这大概是战后最丑陋的战斗机,没有之一。战斗机应该体轻如燕,但“闪电”看着就像腆着肚皮的野猪。这是由于独特的上下并列双发。
8 t8 O, Y0 u+ F" n/ G0 i* O; c6 M
& d3 O, r+ t: ?2 a$ a
“闪电”是仅有的上下双发战斗机
" }. g$ `- d: j  d- C* [/ v+ R3 S, Q& S5 I
8 p$ @. R( T* ?- e
本来就显肚子,加上机腹副油箱就更是大肚子形象了
0 y- I( }- F- H& t% s; r
2 `6 [# z5 a4 N, t# q; i双发才能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这没有问题。双发一般是横着并列,有窄间距的,像F-15;有宽间距的,像F-14。各有各的优缺点,但共同问题是横向滚动惯量较大,横滚相对不敏捷。) P+ @: ?  {9 {
* S. r! g) ^, N% ~
在发动机可靠性较差的早期,还有单发失效引起的偏航力矩问题,宽间距的问题更大。  o$ i+ [& X, J( d+ X
8 s9 b0 C; @9 L- q( l
上下并列就不怕单发失效,飞机设计里对俯仰控制很注重,这是稳定性和机动性的命根子,单发失效这点力矩不在话下。横滚更加敏捷当然也是优点。“闪电”确实是非常敏捷的战斗机,这是从蠢笨的外观想不到的。
5 y$ g) E8 @6 B, n, x( C4 q3 f8 l4 H- v
“闪电”也是“双二”战斗机里唯一采用大后掠翼的。
! t) y8 L3 F8 C5 T) c4 h
$ X5 w8 ^; ~/ o. [; o! O& x还在1935年,德国人阿道夫·布斯曼就提出后掠翼理论,指出激波由机翼前缘法向气流速度超过音速引起。后掠翼将来流的速度分解为两个矢量:展向和法向,前者沿翼展的方向,后者垂直于机翼前缘。因此,增大后掠角可以推迟激波的产生,容许更高的飞行速度。
4 c+ e8 V( c0 N! R$ H
4 K+ A) V9 W( v; C/ S战后飞行进入超音速时代,后掠翼因为设计、制造和气动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沿用平直翼的技术,首先得到发展,也成为进入超音速时代的关键。美国海军为了保持较好的舰上起飞、着陆性能而迟迟不肯走后掠翼的路子,在朝鲜战争初期吃了大亏。等到想明白了,朝鲜战争也打到尾声了。美国空军没有纠结,快马加鞭地直奔后掠翼的F-86,才能顶住首先采用后掠翼的米格-15的凌厉攻势。
* j& b* m  a* Q! ^% [- x) p9 R8 \4 t% c5 ?( Z
但后掠翼的后掠角进一步增大后,结构受力很不利,也越来越偏离平直翼的技术。
) Y- f! ?2 e- Y0 {, K
6 Y+ {6 y* K8 v$ E/ M大部分设计团队都直奔三角翼,但英国电气还是选择后掠翼,只是很奇特的后掠翼。# y  _7 F! k1 i* P+ h3 g- \. q& `

, j8 N9 R9 C1 b9 X% M3 k9 L. u
( A0 }0 Z* o4 g5 R“闪电”的后掠翼很独特,也是世界上唯一采用这样构型的- C: _& j" c; G' Y5 \  w3 b  x
$ |) S) G8 v% r! q) [- g
这是唯一的等弦长后掠翼,没有一般后掠翼的翼根宽、翼尖细。最奇特的是,翼尖后缘平切一刀,形成平直的后缘。$ t- V+ p* x; q: u+ z# a

5 d4 x5 m2 Z1 _* D" R1 u9 [后掠角越大,气流的展向流动越强。变弦长的话,展向流动和法向流动沿展向一路变化,没有计算流体力学帮助的早期气动设计有点hold不住。等弦长就简化很多。
3 _& m& w, a9 z: X/ n% t1 h! p5 h% _; {+ [' d2 f+ i2 D9 ^6 {
大后掠翼的另一个问题是后缘控制面也带很大的后掠角,大大降低控制舵效。
+ K# ]+ O0 I! C# ~; T# Z5 {0 K5 L7 Z1 Y8 r) t+ D# M. K
“闪电”翼尖后缘这么平切一刀后,成为副翼的理想位置。也由于与前进方向垂直,控制舵效大大增加。无尾三角翼的后缘也是平直的,但远离重心,“拧劲”较大。无尾三角翼的襟翼更“拧”,在最需要襟翼增升的起飞、着陆阶段不便放手使用,避免过度的低头力矩。后掠翼翼尖的位置就接近重心,作用更加直接,襟翼也能放手使用。
) F- X# ?4 m: H# j7 ^* r
+ J/ w* ~1 W! \3 F' f+ e另一方面,把“闪电”后掠翼的翼根填满,就成有尾三角翼了。一方面保留三角翼翼根长、受力好的优点,另一方面也保留副翼舵效高的优点,襟翼效率也提高了。这正是米格-21选择有尾三角翼的原因。
, o$ m: e" R- h( M& T5 I! ~. Q9 t$ h0 x9 q/ {
有尾三角翼几乎具有大后掠翼的全部优点,但避免了缺点,这是大后掠翼“后继无人”而有尾三角翼枝繁叶茂的原因。
' Q; |' {8 d- n" r% ?& {; b1 B' w
" w2 B0 B% y! v8 |. E! H“闪电”一直用到马岛战争后的1988年才全部退役。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1 [% ~! S; W  u6 j" o/ F
% e$ i  B$ Z& X, K& _“闪电”之后,再也没有完全英国设计、英国制造的战斗机了。在这个意义上,这是绝唱。多丑的绝唱,但还是不乏巧思。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4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0
住在乡下 + 4 涨姿势
长叶林 + 8
老票 + 18 + 2 伙呆了
pcb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08: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pcb 发表于 2024-4-13 15:32
" R' F& H- C& V  @0 t6 u只要是双发并列,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并列,如果间距一样,沿横滚轴的转动惯量没区别呀 ...
7 p/ M  g/ s# [" F
还要看相对于重心的高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2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4-15 17:51 编辑
$ d( b1 D  _7 p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24-4-14 09:00/ g5 `2 W' e9 t3 o, a
这货着陆的时候,起落架怎么摆?

2 o" q. r( N  u2 h. F
3 c  P5 Y( q8 l0 W起落架安装在机翼下! q; h/ ~( T4 X5 H6 r# |! ~

) z5 v! t0 |3 K/ @8 B" h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4-15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票 发表于 2024-4-14 09:51
) Z) f$ A6 S6 ~  M) s+ m2 w# u起落架吧?
6 ~6 t5 e; B  O3 V6 A2 l
啊对,是起落架。
4 X: \) D9 T% e+ z
8 t$ ]3 F8 S& n& H" r4 Y副油箱是可以抛掉的。但到了机腹着陆,怎么弄都是难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4-15 17:53 编辑 7 _0 T3 Z  T0 y# U! n# @+ z1 M
小木 发表于 2024-4-15 09:17
" I' l* }  d/ E( N" f5 k" I3 h1 j这货安装在机翼中段翼下,向外收起的主起落架也是神一样的设计

% G% o- g1 i) N$ A3 t+ e% G
4 N; ~' G, b7 j) X' ]1 P; o这货的主起落架收放也是世界上独一份,斜着沿机翼收起。  ]* `6 V1 p1 S
9 U5 e6 g/ \  K& H

. |* R, d6 X) n! E; [* C1 [9 P+ R: Z5 V$ c#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4-4-14 07:49
) v- b6 x, _) O" L3 |: e拍脑袋想一想,当年好像还没有蜂腰的清晰概念?这种设计,是不是无意间接近了蜂腰的面积率概念?所以造成 ...

6 ]5 S% i9 K/ A) P" e+ K蜂腰是横截面积,与形状无关,双发横着放还是竖着放,截面积是一样的。上下双发与面积律没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0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征久仁 发表于 2024-4-15 15:205 D, ^4 A5 T" V: h* y
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会有挑战者3吗?: s$ Q6 [8 m% T6 l# t# n$ Y# F
* Z& r. Z, d; q
罗罗的发动机会有下一代的军机适配吗?
* u  F4 `5 ]' g' Y) l
唉,凯特不是坏人嘛,没必要这么咒她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24-4-17 09: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MaverickZ 发表于 2024-4-16 15:25
. e; b; S1 O$ T9 _+ D这货有4个外挂点,机身侧面一对,还有翼上有一对挂架(科威特和沙特的F53在翼下多一对挂架)。
) A' Y) [2 {3 ]% N" k, O" l你没看错,在 ...

$ m5 V! l( {* X, {翼上挂架是英国特色,美洲豹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18:49 , Processed in 0.04637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