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5 16:20:54
|
只看该作者
7 r% U! `% F& C! Z% r
近花甲 重上阵
9 U+ j$ p: V/ Q+ x4 \5 O9 x
5 U( `& D9 D+ v) I其实对于美军而言,最省钱、最便捷的办法,就是直接拿缴获的RPG-7火箭筒来用。该武器及配套弹药,美军不仅在阿富汗、伊拉克缴获颇多,甚至还以每具100美元的价值,从当地民间收购来销毁,因此补给完全不成问题。RPG-7火箭筒上手简单,连中东、非洲那些半开化的部族都能熟练掌握,训练有素、平均文化程度颇高的美军就更不在话下了。加之美军拥有对手无法比拟的侦察体系和完善的观瞄器材,在同样装备RPG-7火箭筒的情况下,压制对手毫无悬念。; E9 W3 `( T/ ~7 Q0 O
7 D& g; ^. M& O/ p8 W, x不过,这种做法在政治上极不正确。高冷的美军是断然不会如此“自降身价”,为自己的主要对手之一做“武器广告”的!既然不能装备RPG-7火箭筒,美军就只能在西方世界的现有武器中选择了,因为专门为治安战新研究一款面杀伤武器既不划算,时间上也等不起。
* d8 V& S. u; ]: B+ r% p% D5 L
) v# u$ i" u* n实际上,美军的选择途地并不大:自家研发的SMAW火箭筒,虽然可从密闭空间发射,但经海湾战争试用后,美军陆军却瞧不上,未列入装备计划。德国的“铁拳3”火箭筒重达14千克,且发射的是超口径弹,远射程上风偏问题很严重,因此也不符合美军需求。法制“阿皮拉斯”火箭筒只配有破甲火箭弹,不适合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剩下的,就只有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了。
' \2 @ u; y' X# H& w$ u( x
: ?; r1 k1 [# N/ o0 q8 A; a2 j6 b“卡尔•古斯塔夫”是二战后,由瑞典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研发的轻型多用途线膛无后坐力炮。该炮在战后漫长岁月中,发展出了4代产品。第一代M2型于1963年装备瑞典陆军。1972年,根据瑞典陆军提出的增大射程和提高终点效应的要求,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对M2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型号命名为M2-550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服役。第三代产品M3型最早在1983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并于1985年投产,广泛装备于20余个国家的军队中。
% H( _7 X6 I+ A+ Y
. q4 L" E8 p" c+ A0 I; X5 p# Z实际上,从M2-550型开始,“卡尔•古斯塔夫”就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无后坐力炮了。而是吸收了轻型无后坐力炮和重型火箭筒各自的优点,进行了折衷设计,成功弥补了前者重量大和后者准确性低、威力小的缺点。这也是纯无后坐力炮到达技术天花板后,许多国家为发掘其潜力而采取的通行做法。
+ b& v, I" H- Y( H' S- y; ^
' \+ [+ L+ ], g2 @, \1 g
9 E: ]3 e9 N7 P2 v( l
“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
6 t& a: |7 Q5 x0 q9 Y, Z
: g* F9 i, ~) S( U% m2 n/ S7 O1 c具体到“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无后坐力炮中的M3型,其结构由发射筒、文杜里喷管、肩托、前手柄、两脚架组件、瞄准具、背带以及发射机构、击发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前手柄位于发射筒的左下方,增加了一个携行提手,以利于迅速转移阵地。瞄准装置该火箭筒采用新研制的光学瞄准镜,此外还配有红外夜视瞄准具,以便夜间作战使用。与以前的型号相比,它还装备了激光测距仪,与先进的瞄准仪配合使用,有效射程和精度大大提高。
0 L7 ?0 `5 T* u: e' [; Y, R) c/ N" l7 ?8 S
M3型保持了“卡尔•古斯塔夫”系列无后坐力炮多用途性能强的特点,除发射FFV597式超口径火箭增程破甲弹、FFV502式多用途弹外,还可发射M751式串联破甲弹、FFV551式微旋火箭增程破甲弹、FFV441B式杀伤弹、FFV469式发烟弹、FFV545式照明弹、FFV 441D % k2 F+ K i; i, q# l
高爆榴弹、ADM 401反近距离人员弹药以及训练弹等。. M- U& c$ m2 d! s+ Q+ S' X
) i: `, z! \6 T& r0 B) }
& O: G6 T( g# C% r7 G$ T$ e3 l
“卡尔.古斯塔夫”M3配用弹种丰富
! I. D) v* z3 X2 M+ y7 d, {3 _0 b5 C
* ?9 B. r8 U4 @/ [& I6 j; M
“卡尔.古斯塔夫”M3配用的多用途弹剖视图( r4 l" d. F# z |
$ d+ ^! T& ?, t. l8 Q: ^6 h
: c$ N' I& {5 H" ]# r% g( T
“卡尔.古斯塔夫”M3配用的火箭增程破甲弹剖视图
, k2 a% g" ?0 ?+ f' D5 {
& g0 A- A& D6 \( kM3型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成功减重。其发射筒用带膛线的钢质内衬和缠绕在内衬上的碳素纤维环氧树酯复合材料制成,去掉了原护板组件。喷管为玻璃钢制品,其他外露部件如前手柄、发射和击发机构、瞄准具支座和瞄准具壳体、肩托以及两脚架等多为铝制件或塑料件。其全重由M2-550型的18千克降到9.5千克。只有原来的一半稍多,已经与RPG-7B火箭筒的6.3千克相差无已。
. J, x1 r' q0 J( U9 `: E2 ~3 {7 p$ ^% n' I- K9 P8 r7 Z, }. }
! D M& i3 ^+ e- P! R* [7 V. R1 q, q R
“卡尔.古斯塔夫”M3无后坐力炮正在装填炮弹3 @. B7 ^6 @3 p5 Z5 |) R
美军在经过权衡之后,采购了约1500套“卡尔•古斯塔夫”M3型无后坐力炮,装备驻阿美军及驻伊美军,为下车作战的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与此同时,美军还小范围启封了一些自家的M67型无后坐力炮投入战场,作为对比测试之用。- _" Q. W) S# z% R& E; g
% G8 }! n+ c+ i# E; J! j8 k- H同为已近花甲之年的老古董,美军士兵对“卡尔•古斯塔夫”M3的评价远远超过了M67。后者全重高达16.8千克,且身管太薄,速射不能超过30秒。每轮速射5发弹后,得却身管15分钟后才能继续射击。
- C) [: F6 Q( l
. O6 V. L V1 V5 f2 A相形之下,轻量化的“卡尔•古斯塔夫”M3不仅弹种丰富,威力足以对付当面威胁,且附带杀伤小,而且在同等携行重量的情况下,可多携带弹药,这让生恐火力持续力不足,战时习惯拼命多带弹药的美军士兵很满意。
9 G* B1 a+ {3 d2 c N- k; L+ ]' o6 |
不过,“卡尔•古斯塔夫”M3即便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也远非完美无缺。其发射的低初速轻型弹丸弹形欠佳,出膛后速度衰减快、弹道弯曲,导致其有效射程仍让美军不满意。此外,美军希望在增大有效射程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系统数量。这些战场上反馈回来的要求,催生了“卡尔•古斯塔夫”的“终极土豪版”——M4型。) F" m' s4 o% w8 G+ b1 Z% 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