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5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必马革裹尸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 21: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6-1-20 23:02 编辑
! T  _+ L, V! j/ U* h, }1 V
/ o" R7 l! H! V9 o% U% ]- ahttp://www.e0734.com/uploadfile/2009/1001/20091001112604801.jpg
* S1 i( g3 m9 J! }: _, J文立徵(zheng)+ {- Q+ c/ N- u2 z* }' w+ B
2 {8 v' ^( e" w5 b
《铁道游击队》电影里的政委叫李政,李政这个名字里的正来自文立徵的化名之一文立正。徵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两个含义,一个读作zhi,五音之一;一个读作zheng,是征的繁体字。
( x8 Q! J6 M( g6 a. P0 w4 W" ~; a. o; z+ p+ Q
文立徵和俺们山东的另一位大英雄杨子荣有些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是闻名遐迩的英雄,银幕形象说起来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两个人却都存在一个同样的麻烦,现实中他们都不止一个身份。
  m' A" ?/ e3 _' b  P
; }; Q2 i6 J* u文立徵烈士也是一样,要说铁道游击队有谁不知道吧,还真比较难。在山东,文立徵是烈士,英雄,但错把他的籍贯记成了江苏铜山,实际上他的老家是湖南衡山。在他的老家,认为他“找不到入党证明人”,不承认他是烈士;他的父亲和白崇禧同学,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弟弟文立徽(hui)去了台湾当了蒋介石的侍卫和蒋经国的顾问,官至中将;文革中甚至专门发函调查他“何时参加伪军?在伪军中任何职?现逃往何处?”金门一战的时候,文立徽是国军的一个团长,就在金门和解放军作战。9 B6 l1 C$ B8 ~* W& h1 d- O

0 r9 f/ C" S- J1 t8 [' k前前后后三十年,终于拨云见日,到1980年,确认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徵和湖南衡山的辅仁大学化学系大学生,一二九运动的参与者文立徵是同一个人。4 N5 [( `: m% O0 ?2 _2 T0 E' j7 q. ^; s5 b

$ _" w" ]* y1 `, U7 n文立徵祖父家境一般,到了父亲这一代,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再有追随孙中山,后在黄埔军校任职,家境才有所改善,但那是文立徵已经长大了。所以文立徵是那种尝过人间疾苦,又有一定家庭势力的公子哥,不是那种纨绔子弟。
1 B1 z0 Z( q( y3 F$ ]- j. B$ U! j( E! D, N4 B+ x) t+ N
1935年文立徵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第二年又到绥远前线慰问抗战,也是在这一年,他的弟弟文立徽考入了已经迁往南京的黄埔军校。这两个字太接近了,如果是手写的话,确实不太容易弄清楚。1938年文立徵在中学同学李锐的介绍下,于武汉入党。之后随李锐到达徐州,再被派往鲁南敌后。从此直到1945年2月被汉奸杀害,都一直战斗在鲁南大地。
* |" h+ I! g. F: r7 [) O" V* O4 a+ N& ]. k4 t3 E: C6 e8 R9 \+ F
文立徵1941年11月才被调任铁道游击队政委, 之前在运河支队工作。和铁道游击队一样,运河支队也战斗在微山湖。和铁道游击队不一样的是,建立铁道游击队本来的意图是在枣庄建一个情报点,却在游击队上打出了名堂,运河支队一开始就是从游击队建立的,今天的9.3大阅兵的时候,就有一位运河支队老战士坐在车上参加了游行,在四号车上。$ _9 |) K) u( L# v

/ a* B. O, P  t4 I& p5 Q抗战的时候枣庄附近就有多支抗日武装,运河支队的前身只是其中一支。谈到这里,需要介绍一下孙斌全这个人。孙斌全这个人抗战初期担任伪区长,但他内心是反日的。1938年8月,孙斌全拉起了一支20多条枪的队伍,9月被日军收编为伪区长。孙斌全和国军联系好了反日,决定在11月杀敌反正。然后就在这个档口,国军撤走了……走了……了……- I8 M8 N3 z, z" z4 ^9 d6 o6 E
4 @2 g6 f% ?1 W, v: L6 D
日军随后也撤走了……走了……了……* {: X( W: w6 G& Q
+ ~" w, m% u- K* m7 T" t+ }, ~
杀敌反正,正都没了,敌也走了,毫无疑问,孙斌全这时候的内心是比较崩溃的。也就在这时候,运河支队的另外两个创始人朱道南和纪华来了,就在这个月底,孙斌全投共并入党。朱道南后来是运河支队第一任政委,纪华也曾经担任运河支队政委,孙斌全后来是运河支队二大队队长。孙斌全这二十几条人枪的队伍成了中共峄县县委的第一支武装,这支武装的第一次扩充是吸收了一部分红枪会,起步之初真是不容易。
0 g8 p6 _6 G( |" L7 D9 I' _5 I  S+ t6 B- ?$ ], J
朱道南的历史很丰富,建党建军初期的几次倒霉事他赶上了不少,本来是黄埔六期长沙分校的精英,但是赶上了马日事变,广州起义,在彭湃的海陆丰根据地被围剿。所以后来他才能成为作家,写出很好的剧本。' x/ g: m4 s6 a

( K; k+ O$ E6 `" Q# \运河之后的再一个创始人是孙伯龙,孙伯龙和朱道南一样都是黄埔六期生,但是朱道南是TG,孙伯龙是KMT。抗战之后,孙伯龙对KMT的政策大为不满,变卖家产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国民党委任了他一个参谋长的职务,他的部队长是他的黄埔六期同学。但是这个队长对抗日不积极,孙伯龙断然带着队伍回了老家。* ^/ d+ Q1 }' t
$ S3 U( Q/ {8 v4 f
还有一个邵剑秋。邵剑秋大地主家庭出身,在济南读书,918后热衷宣传抗日。但是1933年父亲被韩复榘杀之后,邵剑秋投笔从戎,远离家乡去了张家口抗日同盟军做学兵,不久就因为同盟军失败而返回家乡。抗战开始后在家乡组织武装抗日,他把自己家的地卖了,买了500支枪。0 P* }' i) Z4 f8 @# T+ |

5 [7 k" [0 K" m7 @% V$ H3 V邵剑秋是较晚加入八路军的,1939年秋加入,1940年担任支队长,1942年才入党。7 e; K; _  `+ r# Z5 ^- L
  o) f& L3 M* Y; ~/ R
出身秀才家庭,读书学农,却又投身西北军,然后又回乡的胡大勋也是运河支队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表弟韩治隆是KMT的水上队长,依靠自己手下的警察也拉起了一小支队伍。抗战开始后这两支队伍合并后再发展成了一只1000多人的队伍,编成KMT江苏省常备4旅第7团。1938年,这支队伍分裂,寻求抗日的胡大勋带200多投向八路,韩治隆投向韩德勤。
) i! ?+ y& l3 a. \' k
$ K6 \( E! Q0 Z3 Q; s2 T1 R中国的抗战,就是这么一些不同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在和日本人的斗争中,慢慢的从一盘散沙,到小股成团,到万众一心一点点走过来的。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的抗战是必然胜利的,是非常困难的,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些草根队伍最后的核心必然是和他们战斗在一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并起到核心作用的那个,而不会是那个日本人来了之后把国土和人民都留给日本人的那个。% |/ Z: K; ^' C) w
3 O# d, L0 O/ e' s# J/ V8 R
文立徵先是在韩复榘手下的抗日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去武城做民政督导员,但是韩复榘几乎没有抵抗就跑了,文立徵也逃回了武汉。在武汉文立徵遇到了李锐,李锐发展了文立徵入党后带他去了徐州前线,1938男5月在那里文立徵被派到了鲁南敌后,做朱道南的副处长。7月,文立徵被派到了前面提到的邵剑秋处。9月,国民党战区特种工作团第三总团团长陈中柱打算带邵剑秋队伍去苏北,扩充自己的实力,邵剑秋更愿意在家乡抗日。11月,邵剑秋和文立徵两个人带了两个营分别回到了鲁南。2 A* \. s. P# f: t9 y) a2 `: ^
) ]) H, o$ n; F' ]+ Y4 A
1940年运河支队成立,文立徵担任了第一任政治部主任。
$ ^; h' l; H" b5 S8 Q
1 K8 C. T; x. u) ?5 M, O这里要讲讲文立徵的籍贯上为什么出了问题。整个运河支队的所有领导人几乎都是枣庄当地人,偶尔的外地人也是微山湖南岸的苏北人,这和当地人也没什么区别。) p# [& V- N/ }: X
铜山、衡山这两个词方言传方言很容易弄错,偏偏微山湖附近就有个江苏铜山,偏偏这支部队的人几乎都是当地人,所以文立徵牺牲后弄错他的籍贯并不足为奇。CCTV刚出了一部讲运河支队的纪录片,中间也没有提到文立徵。毕竟采访更多的是面对支队指战员的后人们,而文立徵是外地人,也没有留下后代,在运河支队工作的时间也不长。/ u4 @: W6 U* x- s! @7 e! ^$ I# e, q8 S7 ?
" W" Q4 u. c# y1 k% Q7 t
1941年3月,文立徵被调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担任副政委;1942年3月去检查工作的时候恰逢一支部队的政委牺牲,文立徵在那里代理政委到11月份;11月调任铁道游击队政委。. g* u) b( a4 V  i! u

. M  r) ]* I2 _: t9 X文立徵在大学期间买了一把口琴,这把口琴一直带在身边。战斗之余,他喜欢吹一段,并且教战士们唱歌,有时候还教老乡家的孩子们跳舞。后来这段历史,被再现在了《铁道游击队》电影中。
& U9 l: C  q4 ~6 P8 x8 W+ B$ a/ i7 _6 G- p
1943年的秋天调任滕县武工队政委;1944年6月调任路南二地委宣教科长。1945年2月到临城六区检查工作,被区中队三班副班长徐宜南勾结国民党专员申宪五的队伍突然袭击,文立徵当场牺牲。! ~9 E2 @# e$ m+ G

" y! Y" m. k, t3 P6 N3 l- U( P2 |  d徐宜南和申宪五分别在1945和1948年被处决。$ t" V: }  C4 Q* Z1 W* \
1 M8 D6 R5 Q, U% j1 h) a, h

评分

参与人数 18爱元 +188 学识 +7 收起 理由
潜了又潜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煮酒正熟 + 6
坚持到底 + 4 谢谢分享
山远空寒 + 100 + 5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爱思伯爵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7:28
  • 签到天数: 1247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6-1-20 21:25: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抗战,就是这么一些不同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在和日本人的斗争中,慢慢的从一盘散沙,到小股成团,到万众一心一点点走过来的。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的抗战是必然胜利的,是非常困难的,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些草根队伍最后的核心必然是和他们战斗在一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并起到核心作用的那个,而不会是那个日本人来了之后把国土和人民都留给日本人的那个。4 ?5 ~& j& i' d8 T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6-3-10 13:09
    给力: 5
      发表于 2016-1-21 11:15
    给力: 5
    +1  发表于 2016-1-21 00:45
    从马甲帖子里摘的一段!  发表于 2016-1-20 22:19
    给力: 5
    +1  发表于 2016-1-20 22:17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6-1-20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抗战,就是这么一些不同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在和日本人的斗争中,慢慢的从一盘散沙,到小股成团,到万众一心一点点走过来的。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的抗战是必然胜利的,是非常困难的,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些草根队伍最后的核心必然是和他们战斗在一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并起到核心作用的那个,而不会是那个日本人来了之后把国土和人民都留给日本人的那个。! }% s9 l0 c" a5 P2 E  t7 m4 d.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12 21:15
  • 签到天数: 584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2016-1-20 22:53:50 | 只看该作者
    筚路蓝缕,万川归海,天下归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6-1-20 23:28:08 | 只看该作者
    大浪淘沙,淘到最后剩下的也不全是金子。
    2 S5 b! ~( R- m$ G+ G# o. L% F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淘剩下的里面金子含量高。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6-1-22 00:0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18 09:55
  • 签到天数: 698 天

    [LV.9]渡劫

    6#
    发表于 2016-1-21 09:50: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抗战,就是这么一些不同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在和日本人的斗争中,慢慢的从一盘散沙,到小股成团,到万众一心一点点走过来的。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的抗战是必然胜利的,是非常困难的,是一场持久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些草根队伍最后的核心必然是和他们战斗在一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并起到核心作用的那个,而不会是那个日本人来了之后把国土和人民都留给日本人的那个。  V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5 10:43 , Processed in 0.0388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