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6-27 14:41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
这几天看到晨枫的关于安培经济学的讨论。我非常赞同这些讨论,我的角度略微有些不同,因为写的比较长就单独开贴了。" o* a% O' S9 C8 K
3 \' J3 n$ H1 j' N( \% l- x
诚如各位讨论的结果,安培经济学在经济上是不可能长期奏效的。这一点老马丁也指出来了,日本的经济增长长期均衡就是人口增长比率。这就是邹恒甫所说的长期均衡状态(STEADY STATE)。这种状态基本上就是高水平的静止状态,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有精确的描述。而日本几乎就是一个教科书一样精确的STEADY STATE。0 r+ i5 }0 M1 J l j. N; E
7 w3 A% l i6 o, U' x我们可以比较中日,美日,英日来看为何日本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囚徒困境呢? p% I! I+ e& {* T' d" [6 Q L. I4 H
; J5 \) f, T6 D6 ]% Q
第一,美国的经济比日本更发达,却在80年代走出了长期僵局,持续增长了十几年。其原因在于开放的移民政策使得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战后的科技积累导致了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二战的战胜国地位使得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更大的空间。这三点日本做不到。0 C: c' S% w' [; e+ s2 g1 j Y/ Z
. K4 i9 ?' S7 s- j- v1 O0 _第二,中国原来远远落后于日本,可是在80年代以后奋起直追,现在已经在总量上甩了日本几条街了。生活水平上也大幅提高,发达地区和日本几乎没有什么差距了。80年代我一个邻居,家里的姑娘是武汉大学的化学博士,去日本访问期间闪电速度嫁给了一个日本老头当家庭妇女获得了日本国籍。全家高兴”死“了,一家大小捧着碗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得瑟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清楚。现在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就小多了。这些改变在于中国勇于改革制度,开放国家面对世界。民众勤奋努力,好学向上,全国都有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再加上人口的优势,大国的疆域,第三世界领袖的国际地位,超过日本是必然的。这几点日本做不到。
; \- ]! q4 ?7 s3 n9 `' K `5 H: r
( ~/ B5 X7 i1 h/ r. l8 S! w4 q9 t第三,英国和日本是同样的岛国,都有征服世界的梦想。但是问题在于英国曾经做到了,而日本没做到。英帝国衰退后,其殖民地取得独立地位基本上按照英国为其设计的制度在运行,大多数对前宗主国抱有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并且以文化语言为基础形成了松散的英联邦体系和英美模式。比如说香港至今还有百万人以上持有英国护照。而日本和它侵略过的国家之间,除了仇恨可能只有湾湾的部分人对日本抱有好感。这种用文化的软刀子杀人和统治上,日本远不如英国。而且,英国作为二战战胜国,还有资格在全球保留军事力量在德国、塞浦路斯、直布罗陀、尼泊尔、马尔维那斯群岛、文莱、印度洋地区等都有驻军,在30个国家派有军事顾问,部分军事人员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再加上遍布大洋的英属小岛:安圭拉、百慕达、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马岛)等等, 英国就是个不死的巫妖王。这几点日本做不到。
1 G( N* S2 {; M% F) X) M0 Q. I4 T1 i8 i0 Q* u4 h
日本的现状就像他们近期的一部动画片《进击的巨人》中所描述的,用围墙保护起来的精致的文明,实际上是外面自由游荡的巨人们饲养的家畜。
1 G! s1 `9 E2 u( ]" f% e0 I
' {6 z! S: d6 [/ j按《菊与刀》中的研究,日本的文化中的”小“是个关键,把其他国家想象为为巨人也正常。而日益保守的日本社会,也和墙壁里的人类社会一样,一边陶醉在自己舒适的文明里,一边恐惧和鄙薄外面的世界。这从日益减少的欧美日本留学生数量就能看出来,日本人尤其是年青人不愿意冒险了,一切都是日本的好。" W3 _% O) w# f5 R" C, G0 n
3 U" A. ~9 U& u+ ~, I! Q甚至在一层一层的墙壁中,还在固化等级和歧视。这种国民情绪对中国人来说是何其熟悉,仿佛又看到了一个闭关锁国的大清帝国。日本的有识之士对自己的困境是有所认识的,也在反复努力挣扎。这就像在墙壁里既有崇拜墙壁女神的宗教,也有积极进取不断出去探险的调查兵团。3 j( }) l2 j6 W1 r& I* \
5 {! J* ~, h: Z. S$ z5 `9 {& `5 T
3 Y% b% k) N, K, [& i" V0 t$ N![]()
/ r! a- V W6 o* Q0 l. b- N% n# v4 Q p( J' N7 K, E+ v
" e, b# C$ T# Y1 z4 {, T/ X$ h8 S问题是,调查兵团不断的损兵折将,而巨人们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不断地突破他们一道道精心营造的墙壁。甚至出现了可以轻易攀越围墙的50米巨人(中国?)和浑身刀枪不入可以冲垮围墙的,英俊潇洒的铠甲巨人(美国?)。而一旦原有的领地的围墙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普通和奇行种的巨人的会冲进来。; F3 q7 e+ U/ w2 G! a7 y
$ _! r: Q* p% S: P G. G那么,有什么政策能打破这种僵局呢?套句老话就是要“改革”要”破壁“。
' P# S8 u. Z. I
7 U D9 B6 W8 |( f安培经济学的方式肯定是错的,就像调查兵团每次出去都是铩羽而归。但是,这种失败和挫折就是目的,让日本国民感觉到那”被遗忘已久的恐怖和被当做家畜的耻辱“。
9 Y) F% z9 _/ N2 s
$ V; }% P( y. T6 y, {* W- c安培经济学在观察巨人,模仿巨人,最终击倒巨人,甚至自己成为巨人。( p I$ Q# J# S6 U1 T+ ]
8 e3 x4 P; j. `& ?8 y
所以,安倍经济学的意义在于折腾,在于失败,在于痛苦。这对过于安逸的日本社会是一剂兴奋剂。不在于它能否长期成功,而在于唤醒日本人的贪婪之心,野望,让日本重新回到世界关注的焦点。
: m6 c, j: G$ G3 z( z
' Z6 A$ X$ l& T2 ]8 M/ P# R在移民政策上, 产权政策上,外交军事政策上,甚至科技政策上,留给日本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与其去触碰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专注在有短期效果的财政和金融政策。0 j+ }, N- l& t3 t/ O( h) }
! d% p) L; w2 z9 `$ d从这个角度上说,安培经济学已经成功了。
$ a9 p1 F' n8 ]5 ^' X: s2 Z3 B- z
, t5 V+ @+ ~+ S# O: b
' S2 N1 L* i' k7 C![]()
5 F; y5 s5 T% n, c( b1 Q
- B, J/ A7 i( d' C0 a* J
5 ?( N) B/ t" v$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