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香消玉殒》
8 G) }- T9 R) r/ K1 e! b9 ^; F 据说,当得知阿扣已经来到自己军营的消息后,讷亲欣喜若狂立即接见,刚看了一眼,他立刻就给震了,只见她艳光四射神采奕奕,那种充满着野性的美在中原女子身上完全看不到,当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就这样,阿扣搞得我们的宰相大人五迷三道,他当场就惊叹道:“世上竟有这样动人的尤物吗?!”
$ e2 L1 X7 a/ |: v
' Y- w+ w" S( I 讷亲马上大摆筵席欢迎阿扣一行,随后整整三天,他都与阿扣粘在一起,一步也不舍得迈出寝帐。
B* Q7 s7 ]* ]# b( f3 k& b7 y9 d( w- { S- `
自从得到美人后,帝国首相每日里只知道饮酒作乐,再也不理军务,而阿扣的丈夫良尔吉则狐假虎威,每日里在清军大营上串下跳,排场大的惊人,把总兵、副将统统秒杀,不仅如此,他自认为领回阿扣立有大功而怡然自得,再也不提与金川军和谈之事。( y$ n. m: w6 ?& J8 Q6 J f( l
9 Y/ ~& Y+ L6 n: a 良尔吉的行为很可能是有人授意的,因为任用良尔吉的张广泗也想把这事拖下去,他认为时间一长,自己的老对头岳钟琪没啥战绩,必定会被皇帝召回治罪,到那时候再与金川和谈的话,便都是自己的功劳了。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阿扣独宠专房,良尔吉飞扬跋扈,讷亲沉浸酒色,张广泗又故意不作为,清军大营早已怨声载道。
, n6 `/ k9 `! r2 ]! |; g Q+ L' `2 w2 U: K* x! p1 q
其中最郁闷的,无疑就是岳钟琪了。他和傅尔丹被重新启用后来到金川前线,可至今却寸功未立,让他俩寝食难安,这不,前一阵子乾隆已经专门下旨责问,皇帝搞不明白,这样两员曾在青藏高原威风八面纵横驰骋的宿将,怎么会在小小的金川毫无作为,难道朕起用你们这件事本身就是错的?这搞得岳钟琪更加有苦难言,皇上啊,不是俺老岳不想打,是他老张处处给俺小鞋穿,要兵没兵要钱没钱,俺实在是没力气打啊!
3 E% ~7 F+ Y, y8 M `1 s1 [* ` \3 Z
如果说职场的压力已经让岳钟琪不堪重负的话,那么感情的羞辱,则使这员老将彻底颜面扫地。野史写道,当得知阿扣随丈夫离开的消息后,老岳开始以为是张广泗指使干的,于是赶紧派人打探,但老张早有预案,到处散播这两口子已经逃回老家大金川的谣言,让探子信以为真。
3 k; b( ]- |. V/ a9 n! K+ \
* j+ h7 B- {, _+ W* D0 H 岳钟琪果然上当,立即请求讷亲火速攻打莎罗奔的老巢勒乌围,早知端倪的宰相笑而不应,只是劝老岳先准备着,过几个月没结果再动手不迟,现在还不能破坏了和谈的大局嘛,老岳见状只好悻悻而退。& r& |. o( o- e6 {. r' R
8 x7 i( r+ `3 A8 Q6 N% e Y& @2 C 纸里包不住火,不久以后,岳钟琪当然发现了其中的猫腻,原来美人早被宰相自己金屋藏娇了!尤其是当老岳得知,每次张广泗去讷亲那里办事时,阿扣都会找机会和他聊几句,据说态度极其“亲狎”也就是亲密得到了不顾旁人在场的地步,而另一方面,美人对讷亲却越来越待答不理,和宰相在一起的时候神情也极其落寞,显然已经再次移情别恋。得知此事,岳钟琪心如死灰,从此与阿扣彻底恩断义绝。( S6 d- X: I" T( G+ v# Y4 W
: E. M2 M, {- E; a8 X 原来,那张广泗生得身躯伟岸相貌堂堂,加之久历战阵身体倍儿棒,而久坐办公室的讷亲虽然官大,却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其臃肿猥琐的形像让美丽的阿扣越来越讨厌。前面说过,她的最终目标可不是当讷亲的外室,而是要进皇宫做娘娘,之所以舍弃英武的张、岳二人投入宰相的怀抱,其实只是想把讷亲当做向上的阶梯,时间一久见进宫遥遥无期,心中自然颇为后悔,对讷亲也就不那么恭顺了,颇有与老张鸳梦重温的意思。讷亲当然对张广泗恨到了极点,整天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把老张弄回川陕总督或者云贵总督的原任上,这样自己才能独占阿扣。) @2 B7 G0 k d# Z: V/ \* M
- Y: N# e; L, o" i( w 就这样,讷亲向皇帝状告张广泗“老帅糜饷”、“玩兵养寇”,最终导致老张以“贻误军机”的大罪,被“夺官逮至京师”,而由于讷亲本人由于久离朝廷,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屡屡请求进京面圣,也让乾隆十分恼火,最后干脆连锅端,你的宰相也别再干了。9 H! Z: M% j) y: K) C8 J, W
4 ]. J+ G( {: ?5 d2 p 野史写道,在两人罢官过程中,岳钟琪也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老岳一生戎马踏遍雪西两域,天下粉丝多不胜数,据说连皇帝的小舅子傅恒宰相也是他的崇拜者之一,他能被朝廷重新启用,傅恒在暗中功不可没。现在,金川前线将帅们的八卦源源不断传到京师,这些桃色新闻让满朝一片哗然,傅恒见机会到了,立刻派人告诉老岳,让其赶紧抢先举报。老岳依言而行,上表弹劾讷亲和张广泗的种种不法行为,火力攻击的重点自然放在了老对头张广泗的身上。
' L% ?$ E5 A& t/ K/ V% v1 g) W M: p
鹬蚌相争的宰相与总督终于在劫难逃,渔翁得利的国舅爷则顺利取代了二者的位置,以经略大学士兼川陕总督的身份,成为金川前线无可置疑的最高领导。为了给自己的小舅子提供最好的保障,乾隆特赐花翎二十根和蓝翎五十根做为前线将士立功的奖赏。
7 C( o- h! b% D6 x3 s* w" K! z c1 k% ?( r3 Z' S
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帽饰,缀于脑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而六品以下则戴鶡鸟尾羽,称为蓝翎。说白了,这两种东西就是古代的军功章,虽然代表着崇高的荣誉,但却不值钱。然而,皇帝的支持并非都是惠而不实,他还拨下白银十万两,要知道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可不是维持军队日常开支的军费,而仅仅是供国舅爷赏赐有功部下的奖金而已。 I& V; M0 @7 p& w5 E: [+ V
9 y J+ e+ }; N* ^
您要是荣誉终于生命,像任举那样“甘死如饴”,那么花翎、蓝翎随便您戴;而您要是像土司们那样见利忘义,不给钱就是不干活,国舅爷这儿钱也多的是,只要您肯卖命。显然,皇帝这次是下了血本了,他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L8 x- b7 y6 S+ s' s+ t4 F9 e p9 c2 x+ |0 T8 C, ^& k# y
乾隆十三年农历十月,经略大学士傅恒正式由北京启程,乾隆特地在重华宫给他赐宴壮行,席间还赐了一首读起来颇有些狗屁不通的诗,诗曰:! {: {/ S, f6 U7 L. F7 [4 C
- H- y/ i' [, K% T) A 壮龄承庙略,一矢靖天狼。
" h9 i1 O; |3 Z/ H# a0 w0 Z$ b- I" R* }2 k% q% d& [
番部蕞个蠢,王师武必扬。
" t& w7 @" t6 p7 U1 V5 w1 ]# q i" s* A7 }- b; X
慰予西顾久,嘉汝赤心良。
, ]7 W. Z; n- x" ~# j! \* u0 \5 L# O3 E! S2 y$ W4 k
挞伐敉么寇,抚绥集众长。5 _- r" ^3 x. {3 R' q# {6 I
( \) O! Y# _! Y$ O r' H' i, t 斯能成伟绩,用干不庭方。8 L: O; ~) p/ L4 Q* m1 ^1 e3 b
% n2 D1 | q6 E" b 儜看销兵气,敷天日月光。! c- U+ B: @ P
4 h& \4 j y" A 不仅如此,为了这次远征,皇帝亲自到满族祭拜神灵的堂子,向自己祖先留下的两面军旗——吉尔丹纛和八旗护军纛——举行了隆重的告祭典礼。傅恒离开京师时,乾隆还命皇子以及大学士来保等大臣将傅恒送出四五十里地远,一直送到北京的西南门户良乡(今房山区良乡镇)才告别。对于这场隆重的出师典礼,清人笔记写道:“命将之典,实近代之所罕觏者。”——咱国舅爷这排场大的啊,已经有好几十年没见过啦!2 ^! Y& |0 L+ |3 O: E
, @; R) q' \7 g, r( p0 M 书中暗表,傅恒这次可不是一个人去的,除了大批军士外,他还带了一大堆随从,其中有两个人咱们大概并不陌生,一个是前重庆镇总兵马良柱,另一个则是前松潘镇总兵哈攀龙,您也许还记得这哥俩吧?% H, y2 X. C0 {3 a2 N: z
% Z) K) r* i7 b' h: e1 S8 y 当时,马良柱率兵与金川军苦战,双方正僵持不下,突然天降大雪,清军粮草断绝后不得不仓皇撤退,由于跑得过于狼狈,枪炮军服扔得满地都是,最后都被金川军得了去。此事让张广泗一本参到朝廷,导致马良柱罢官并押往京师治罪。4 P$ j3 o' x Y$ y$ f1 C
0 A9 F( v: ~; P0 f* l
见到皇上以后,马总兵大吐苦水,不是俺不想给您老卖命,而是一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雪,弟兄们最后一粒粮也吃不上,饿得实在动不了,那情形真是惨啊!乾隆还算是个明白人,他认为马良柱情有可原,而且任举刚刚阵亡,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这样的猛将不可多得,因而对其只是象征性地处分了一下,同时还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2 Z5 ~! t+ K5 S. |+ y, x) _6 a
5 ?9 d& H& _2 ?/ y' d s1 j2 `
原来,虽然自己频频损兵折将,但期间清军也抓获了一些金川俘虏,因此乾隆就想啊,都说金川的碉楼厉害,可这碉楼究竟长啥模样,它究竟厉害在哪里,今儿我倒要瞧瞧。于是,皇帝便命令马良柱带领这些金川俘虏,跑到今天北京香山那一片儿地方盖起了碉楼,乾隆的理由是要让京师禁军们学一下如何用云梯。" }1 e( K# P `4 r d& U2 K9 y
9 I J- B1 E' T& ]0 t9 L( W 山寨碉楼落成后,乾隆亲身莅临指导。京师禁军现场演示如何爬云梯占碉楼,其过程很可能平淡无奇,因为按照香山现存遗迹来看,这些碉楼修得既矮又胖,与金川直插云端的修长战碉判若云泥,清军的制式云梯自然很容易搞定,估计是马良柱等人为了让禁军爬得方便些,才故意这么干的。
5 r7 ?. T: J" }. Q7 F. I. d& q2 W8 x7 u' v# Z; t' S0 o
这场闹剧的高潮来自于马良柱本人,只见他现场练开了家伙事儿,挥舞着一条沉重的铁鞭,上下翻飞左右腾挪,直看得乾隆头晕目眩,继而龙颜大悦,当即予以赏赐——“良柱起舞鞭,称旨,赐大缎、荷包”。皇帝一高兴,得了,你也别委屈在这儿盖楼了,还是和我小舅子一起回金川吧!就这样,马良柱以副将衔风风光光地衣锦归来。' J; p8 F" V& J: h: i
' d: B! u( ^1 I) ]0 {& p
至于另一位总兵哈攀龙,他因色尔力战碉群的失败而成了讷亲和张广泗的替罪羊,被罢官等待处理。但乾隆感觉此事可疑,于是“责攀龙自陈”也就是让他自己说明情况。被冤枉的哈攀龙当然不会承认罪状,他将金川前线的种种内幕统统爆料,尤其是自己“屡克卡杀贼报广泗,广泗不以入告”的重大冤情向皇帝哭诉。) z! Z& `# C- N& S# r' C
?) }7 N/ s9 M; v2 b X) U
几番陈述后,各种情况一番核对,皇帝感觉哈攀龙说的不像假的,便将此事暂时搁置下来,也没怎么为难他。后来,讷亲、张广泗双双罢官,乾隆便借机宣布已经调查清楚,哈攀龙是被张广泗给黑了,随后让他与马良柱一起,辅佐傅恒杀回了金川。% N2 V2 S* q% k6 k) J
4 g- m6 `; R( V" q8 w 显然,乾隆这一用人策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本已身陷囹圄却突然获得解放,马、哈二人自然会对皇帝感激涕零,也肯定会为皇帝的代理人傅恒拼死效力。况且他们也明白,与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傅恒相比,讷亲和张广泗简直就是浮云,跟着皇帝小舅子一起干的前途,远比跟着那俩倒霉蛋要宽广得多,即使不再多动员,为了自己将来的职场生涯,两人也会自己去打鸡血。
' m' z4 E9 ]1 k* f
% k9 h- g% y2 b9 Q+ R: C& Q 讷亲与张广泗双双被捕之后,突然失去靠山的金川酋长良尔吉惶惶不可终日。一天,他突然接到邀请,说是清军副将马良柱请他带着老婆阿扣一起去做客。众人都知道马副将是来给当朝国舅打前站的,良尔吉巴结还来不及,自然不敢怠慢,赶紧和阿扣收拾停当,带着一些随从的女奴,直奔马良柱军营而去。
9 l* ]3 M# G4 Q, P, R
& |9 q% u7 g; N9 [% p! d 途中到了一个叫做邦噶山的地方(具体位置不详,有可能是金川藏族的神山嘎达山),良尔吉、阿扣一行突然遇见了另一拨人,一看还认识,原来是张广泗的前谋士王秋,他说自己也接到了马副将的邀请,要他前往军营议事。一核对情况,这几个都是人精啊,马上感觉此事蹊跷——怎么会这么巧,突然让咱们一起过去呢,据说此前岳钟琪就向皇帝告状说咱三人都是奸细,可别不是要一网打尽吧?
/ O4 Z" @# s* c$ p$ E
5 F4 w; d2 [6 v, H( {& Z1 B! R w- p 正在此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两拨人马还没有反应过来,漫山遍野的清军立即将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为首的那人面相凶恶无比,一条铁鞭舞得花团锦绣,不是马良柱又是哪个?
$ ^9 Q/ l- r3 c& b7 b0 ?; G* Y5 q* O G, p1 L" T* J/ s" {% L
良尔吉心知不好,他连忙满脸堆笑,上前正待请安一探究竟,哪知马良柱一言不发,当头便是一鞭,顿时打个半死一头栽下。阿扣等人大惊,正想拔刀,却见清军早已纷纷逼上,面对着白森森的刀剑和黑洞洞的火枪,金川众人眼看无力反抗,只得束手就擒。; u, @; U0 h4 t, g$ i# d1 X
- T5 i0 q; T! Z0 x 原来,这正是傅恒设下的计策,就在离开北京的路上,他专门请示乾隆要对良尔吉等人采取断然措施,随即派出马良柱辣手摧花,史载:
0 f. ~8 M$ \; L3 C) D8 y
$ r& _- D, {) s V “傅恒途中疏请诛良尔吉等,将至军,使副将马良柱招良尔吉来迎。至邦噶山,正其罪,并阿扣、王秋悉诛之。”* Q# C: n6 G3 Z* ?
1 }0 @4 u5 A; e2 q2 e7 y8 ^
其实对于这几个人,乾隆早就想修理了,此前他曾专门派出一名大内侍卫前往金川,想征得张广泗同意后将他们统统正法,但侍卫却反馈说,张广泗死活不答应,声嘶力竭地表示杀了他们几个会出大事的,总督大人还撂下了这样的狠话:您要是非要杀他们,那就先杀了我吧!见老张一怒为红颜如此坚决,皇帝只好悻悻罢手。
# @1 i9 G( m' @: h
; f/ y( ^" Q* K) i4 b 现在良尔吉、阿扣的两大靠山讷亲和张广泗统统倒台,见自己的小舅子旧事重提,乾隆难免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不仅立即批准,还愤愤不平地说:张广泗庇护这几个家伙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军中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罪行,只是因为害怕他们上面有人而不敢举报罢了。
. x9 G/ X( @$ R1 \& D% ~* s
2 n' g, l7 ?1 D9 e2 y+ E 至于处死他们的细节,事后在给乾隆的报告中,傅恒写道:小金川土舍良尔吉因犯下泄露军事机密,欺压兄长、通奸嫂子等种种大罪,可谓恶贯满盈,我已经在乾隆十三年农历十二月十一日,将良尔吉在军门斩首示众。他的老婆阿扣,也已经在十天后的二十二日,于我军美诺大营被正法,她的首级正在四处传示。至于汉奸王秋,我将他押赴我军卡撒大营,待审理清楚后再处以极刑。”
E j" N. D9 [/ a7 l1 e- V F% i( l4 Z) ]: ?5 v- p' C0 p
而野史中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岳钟琪公报私仇兼杀人灭口。讷、张二人被罢免后,老岳临时代理经略大臣,成为金川前线的最高领导。他当机立断,拿到印把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立即逮捕良尔吉、阿扣、王秋,把他们连同阿扣那些了解自己隐私的贴身女奴们,赶在傅恒到来前,砍瓜切菜一个不留,统统给嘁哩喀喳。老岳终于彻底出了这口恶气,而且对方所有当事人都已经死无对证,己方的人更不敢多说什么,他和阿扣私通的秘密也就保住了。5 A# s! v+ k( g x6 w, c6 i& U* K
- u' f6 b. b3 v
可怜绝代佳人终成红粉骷髅,不知那颗正在到处展览的滴血美人头,是否仍颜色同生眉目如画?其实,她完全可以安详地瞑目了,身为一名打入敌人内部的死间,通过最大程度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身体,阿扣早就超额完成了任务,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一切。虽然身死命灭,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不必亲眼看到故园的彻底毁灭和亲人的身首分离。
7 {1 _! l( y+ D6 w* x) p1 N
- D y' I1 n7 w& C Y9 P% Q 突然想起了两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共同传唱的那首忧伤歌曲——《Lili Marleen》(莉莉.玛莲),对于自主或不自主卷入战争的女性们,她们中大多数的命运也许注定都以悲剧收场。/ c# [! q {: @% f% k+ X( D
" K& D7 \4 z1 `& o& E; J Vor der Kaserne(在军营之前)
' Q7 P1 D' Z \4 Z% v
+ U1 B% I- [9 A. q, j Vor dem gro?en Tor(在大门之前)5 M/ g* G _( r" T/ S$ g P
7 T; U1 V. _" V" ?
Stand eine Laterne(有一盏明灯)+ N" N* m2 {6 B- }0 Z2 B+ ^3 M$ l
. U; p& x$ K, F. R* r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至今依然点亮)' N8 l% L5 u. E6 F8 }3 h
9 c! ~3 m$ O/ @; }; @. {) {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 seh'n(我们要在那儿再见一面)
- h) k- t+ ~( b) S" d2 K3 Z+ k* z7 G: A g" x+ L7 o% v2 {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n(就站在那盏灯下)
/ }% o7 h( \& E5 F! y% g
6 @9 p( ], U' f Wie einst Lili Marleen.(再一次,莉莉.玛莲)
: B4 a5 c, W- ?) r& q% e4 ?1 b/ @% O) K
Wie einst Lili Marleen.(再一次,莉莉.玛莲)
# K& O6 o7 k& X5 I, V. k
8 x1 D: l& i k [: ~7 Y Wie einst Lili Marleen.(再一次,莉莉.玛莲)……
9 i' E- x" U. [( v/ h3 J3 O, b
3 g5 |$ }0 f: c, @6 r2 U 至于那个“汉奸”王秋,下场则更要悲惨,他不但本人被杀,还连累两个儿子也丢了性命,而让乾隆火冒三丈的是,王秋竟然给自己这两个儿子起了极为拉风的名字:一个叫王者师,另一个叫王者宾。4 r3 p9 c0 a) x& U: R
$ R" [, c- ^: `9 h8 u
对于这两个不请自来的师傅和宾客,皇帝愤愤不平地给傅恒批示道,如此狂妄自大的邪逆之徒,简直就和夏如春一个德性啊!这些“汉奸”心怀不轨,到处造谣生事,各省督抚今后必须要多加留意,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就要严惩不贷!" g3 }) K' {7 [3 H1 S* A5 v
7 O& x- ]7 s$ o! T4 z& r9 i
乾隆提到的夏如春是贵州黔西的会道门头头,本是四川人,据说曾得到过两本“天书”,书上都是兵法阵图、呼风唤雨、遁甲符咒之类的神奇法术,他便自认为得到了天命。后来,夏如春生了个儿子,找来几个道士和秀才做表章告天,老道随后向他传达了天意,说你儿子日后有天下之分,不可呆在家里。, n% `8 x; R7 m- ?- b: J' B
7 d8 ^6 G3 D2 S+ Q$ F 于是自乾隆三年起,夏如春就老带着自己这个据说能当天子的儿子出门,在四川、贵州等地到处传教,“以妖言煽惑”。为了向教徒们筹集经费,夏如春对大家许诺,将来俺孩子当了皇帝必定报答你们。后来,夏如春被当时总督云贵的张广泗拿获,与他号称有天子命的儿子以及众多信徒们一起,统统掉了脑袋。 ^; U Q6 J: L$ P& z! \/ k) I
* l) @3 _( c1 n2 \9 v5 |- y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被皇帝定性为与夏如春性质相同的王秋,被捕后招认的情况,却对擒杀夏如春的张广泗造成了致命打击。王秋供称,张广泗从小金川土司泽旺以及良尔吉、阿扣处勒索了大量金银财物。乾隆大怒,认为张广泗的索贿行为贻笑蛮夷,丢尽了朝廷的脸面,鉴于老张被抄家时并没有发现多少财产,皇帝认为他肯定私下转移了,于是下令将张的儿子和家人锁拿刑部严加审问,同时要求各省督抚必须配合严查,决不能漏过一两银子。0 i8 n1 M+ _) H
2 Z$ ] c. Z2 E! O* R e% m
王秋和他的两个儿子是何时被处死的,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大概应在乾隆十四年初。从此人一贯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暗中帮助金川方面、故意扰乱清军指挥系统,应该是确切无疑的,但并没有任何明确证据表明,他与反清复明运动有任何关系。我们从乾隆对他的定性来猜测,王秋很可能是个与夏如春类似的秘密社团首领,但与夏如春不同的是,王秋对满清心怀异志大概是肯定的,但却未必想自家当皇帝,而是想辅佐莎罗奔成就一番大事,否则他也不会为儿子取名“王者师”和“王者宾”了——这哪是要当皇帝的样子,明明就是大忠臣诸葛亮的做派嘛。' ?3 j! T7 T7 i- N( c
! b) T) V' I2 z$ U- _* P9 y 乾隆十三年的年底,当凛冽的寒风呼啸过青藏高原的时候,经略大学士傅恒终于抵达了金川前线,从京师到藏区,途中大概走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而言,这个进度并不慢,甚至可以说相当快了,要知道庆复出征的时候,磨磨蹭蹭过了半年还没有到呢。其实,乾隆并不担心傅恒行动迟缓,反而怕他走得太急伤了身体,故而多次下旨要他“爱惜精神,务自爱养”。" X7 W; l; `6 W9 k$ v
% U6 R# u* L, o# p 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刚刚死了老婆的乾隆对小舅子关照得无微不至,他听说傅恒每天“起身甚早,行走甚急”,便要求大学士的随从们“留心视大学士体中若何,如行走从容,则可不必劝阻,倘稍有勉强,伊等即当竭力劝阻”,为了避免傅恒不听劝阻执意疾行,皇帝还苦口婆心地指示随从们说,“伊等乃朕特命随大学士前往之人。大学士亦应听伊等之言也”。
, l4 V# H9 Q$ B: B% m# v# P
( b4 L2 Q8 B- ]) t$ J 公平而言,尽管是含着银汤匙出生,但与前两任主帅张广泗和讷亲相比,国舅爷的工作作风踏实得太多了,工作态度更是判若云泥,而他的工作强度之大,甚至让当时正扮演加班狂角色的皇帝也感到担心。在一份上谕中,乾隆写道:
" b6 f# u! U2 O; y9 D9 G, t% X, E8 s* O
“经略大学士跋涉长途,冲寒前进,日间既鞍马劳顿,入夜又须将朕商定机务一一详悉办理陈奏。”数九寒冬,每日长途跋涉,白天骑马赶路,晚上又要给我写奏章商量事情,真是难为你了。, G1 ~( n6 p& I1 i0 r! I" M
- x3 Q* J7 a+ Q; _2 q4 t
“朕虽屡经降旨令其节劳,而既有传谕事宜,在途次势不得不于驻宿之地查办,目下已至军营,诸事并集,悉烦经画,仔肩更重,调度更繁,精神更宜爱养。”虽然我一再让你注意身体,但迫于军情紧急,你也只能在每晚赶路的间歇来处理事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等到了金川大营,军务更多责任更重,你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好好保养。
3 t' D9 Z/ P, t
9 ~6 }& J$ F) P- b( F “日间虽无事驰驱,可以料理诸务,至夜间则宜稍为憩息,断不可复加勤瘁,以释朕悬注。”你白天忙碌也就罢了,到了晚上一定要好好休息,可别再连夜加班了,以免让我担心。$ M1 @) \+ M9 a/ ~
% {3 R h4 T4 y& K0 }
“现今军行旁午,朕刻在殷怀,经略大学士启处不遑,朕亦切为廑念。而万几在御,宵旰时勤,若更因经略大学士之夙夜殚心,萦神远注,不益重朕西顾之虑耶。”皇帝对小舅子不仅晓之以理,更动之以情,派你出征是为我分忧,可如果你累坏了身体,不是反而加重了我的负担吗?
- X' I0 _! ~; [. T- ]3 p; _& \8 {, b9 p
皇帝还举了个例子,“即如今日接到经略大学士大安驿所发奏摺,系二十二日丑正二刻拜发,若非彻夜不寐,何以赶办”。就拿今天接到的这道奏章来说吧,我注意到它是丑正二刻(大致相当于凌晨两点多)发出的,如果你不是彻夜加班的话,怎么可能那时候还办公呢?
% S I6 S$ ?+ ~$ w4 O l7 f" ]) y5 }' x U* b5 i( {/ s* H. K( `
“抵营后,倘仍似此劳瘁,实非朕拳拳驰谕之意。经略大学士其善体朕意。加意保重。”姐夫对妻舅惇惇教诲道,抵达军营后,如果每天还像这样劳累,那我就要狠狠批评你了。你要仔细体谅我的心情,一定要保重好好身体啊!4 f9 J1 M1 q/ P* ^
6 o7 |$ p8 {8 ~/ s/ C2 D 收到这些充满温情的家书般的圣旨,前线的傅恒想必会感激涕零吧。此后,国舅爷为皇帝兼姐夫东征西讨,简直成了乾隆朝的救火队员,雪山峡谷,大漠孤烟,到处都留下他疲惫的身影,直至在缅甸的原始森林中一病不起,不到五十岁便撒手人寰,让乾隆不由得哀叹“鞠躬尽瘁诚已矣,临第鸟悲有是哉”。
- d: G3 Q& _: f0 ]% ~) {9 i( f# `& [. R/ ?; `4 x% g! w1 h5 V
这对郎舅之间,你说帝王心术也好,士为知己者死也罢,总之他们确实成就了所谓君臣知遇的范例,而这位“第一宣力大臣”的盖世功业,正是从这小小的金川开始的。
) Z3 A2 }9 g# s$ q. z1 O7 q0 o) S( O u
与另一位“第一宣力大臣”、他的前任讷亲相比,除了与皇帝的关系非比寻常之外,此时的清军最高统帅傅恒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经历了这么多失败之后,乾隆给他制定的目标,再也不是打赢战争,而是要想方设法,尽快结束这场丢脸的战争。
" A2 ]2 P+ i; y4 w7 @- U6 M6 u+ J3 M+ V( m9 X
7 Z. D5 L; ]2 `3 [1 M6 J7 [% Y9 m% h3 S# c
(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