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1-14 10:34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这帖子写于去年。
7 ^4 H$ b- V) ?最早是发在百度贴吧新宋吧的。( Z; x+ J8 M I
今年前段时间,我在百度贴吧化学吧发生了一些事情,当时就顺手把" L; H# ` j1 \
http://tieba.baidu.com/p/2641524269' t1 I% c( @( Q( W. Z& ~' \
这个帖子发在了百度贴吧化学吧。
% `. e9 v4 k" U: ~: M; {1 H Z3 T# [3 l/ x
然后引发了大规模的转发。0 p+ V; j A& ~! P& i
比如说,这个贴的原创作者是我,首发在百度贴吧新宋吧。$ O0 x; B* M$ W* I
3 N: H/ `, j; _- x这个帖子还有两个后续贴子,我自己贴。
, q# z# }' K5 E. V/ ]6 B下面是正文。
, g# u; P3 S3 @) K' s3 f# Z
+ u# I9 {/ W6 d' s因为我不少化吧刚认识的新朋友都在问为什么会这样?
' W3 @0 k c2 _5 [% l% A5 j7 j" D. X1 N$ J; ?
在这里请恕我不能直接写出结构式,因为这涉及到商业机密。- r2 }: k0 F& v) C( V
- ` P u. Y- ~6 g3 O2 d5 |我签了保密协议的。
; r& z# n9 Z3 H
! x$ C5 { J/ ]. U# U) q- {在化学化工系统工作的肯定知道保密协议是什么东西。( v+ \1 g4 g; W9 U% I' q
) w! i8 r$ G! u0 b
但是我保证这个事件是真实的。8 G" A1 g0 I' k% A
* g6 b8 f5 u. c V+ L
首先,那个反应的规模是五百升北塘的搪瓷反应釜,六孔釜盖,分别是,数控温度计,四氟高位槽(50升),玻璃冷却塔(双盘管),视镜(双),入料口。
, Y7 Q! Q+ @) Y# g; {9 w! p% L! y' r/ }5 c
反应的两个原料A和B都是固体,而且都带有无机金属元素基团。, A D- b4 E( e
唯一能够溶解它们,让反应进行的溶剂就是硫酸。
/ ?( N) j! R( v+ ]7 w哦,95%的浓硫酸。8 }/ u: N4 }8 K6 i) O
2 a- X. T5 e9 f* Y7 f5 l2 Y8 W生产一批料,所需溶剂体积为200升,重量为360公斤。
* i) D$ O/ q' O4 b% K原料A和B总质量为一百多公斤。
/ F* J; U# k3 ^) \# ^) G2 w2 ?; z8 W1 g$ E2 `% H( C( Z9 M
所以整个反应釜是比较满的。' D) I9 l4 Q Y' ^/ r8 v! v: |: p
( F# P$ ^9 x) `2 Y* p
反应温度也是比较高的,实际上是让其中一个原料熔融,反应才能开始。
, N; i* E8 s [; w- s" r; _
* V/ E2 Q. }+ n) i+ u反应时间恕我直言就不说了,咱们直接说后处理。# `3 {7 I/ ]: y5 K! o( x) A. A% v
这个项目的后处理是非常奇特的。# j* @/ c) ?) \1 ~$ {
5 f9 T' E. G, R5 y是将热的,6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缓慢滴加进反应釜内,当然在滴加之前,反应釜需冰盐水循环降温至-15℃左右。
7 S% k" [' N/ T4 w) Y* ?& j2 e
1 n) |3 _$ z+ _6 h, S目的是为了调PH值为2-14,也就是说,只需要PH不为1,就可以了。
' {$ r9 {. [0 c6 g: m5 R8 p2 s6 s$ b9 v) R+ c) W+ @, J
所需氢氧化钠水溶液的量我也不说了,说了这个你们就能推导出硫酸消耗量,然后逆向推导AB是什么了。& R0 @( P" c, [% j3 @7 g$ o
. P& c) _- f' f6 ?3 B6 d( p那时候是十一月,北京比较冷,车间里面就更冷(上下有大功率排风扇,旁边还有电扇一直吹啊吹)。
5 j# U% T" X- ?9 M7 W4 S所以我跟主任都比较倦怠。
1 @# s% X* S9 A2 J7 u' q% {4 K$ E2 o, G( _7 }! _7 n+ D; G
例行检查的时候,我发现高位槽链接反应釜的截门存在细微的滴漏现象,我跟主任商量,说要不要换个截门?, y0 s$ }6 o$ n! y
$ N' I1 y( f7 Z, H$ ]( J2 g/ y主任看了看说,X工,才漏这么点,别换了吧?到时候咱们慢一点滴,也是可以的。8 C' j% r6 k& P: }0 R" K8 P, i
我想了想同意了,大不了截门不开了,就让它这么慢慢漏,速度其实挺合适的。% k. Q8 t. }; P- a) `
( p7 g) S: t$ B) Y
这个反应以前我做过,调和的时候非常危险,稍微快一点就麻烦大了,但是细微的漏液在工业放大的确不算什么大事,很多漏液的地方只要无伤大雅对项目整体进度和安全性不影响,也一般都不去修理。9 q) G+ Y, w- x% S. L$ Z
0 S4 n- B& K- h' Y因为工程是有进度的,耽误了进度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就非常大了。
' U8 M+ N5 Q) k; R( ]$ J9 g: j0 V# ~3 w+ z: W
我知道将水向浓硫酸里面滴加很危险,但是这个项目就有它的特殊性,随着滴加过程,固体大量析出,体系整体很黏,硫酸被吸附包裹在固体里,总的来说最终体系会形成膏状,是没有爆沸喷料危险的。/ [* p+ c1 o" w: ^# o/ o7 d
PH到2之后,会加入一个新的原料(液态),这时候就一点都不危险了。
- A5 f% ]& x7 f3 p- Y7 V3 j
/ r, Q G$ z( h- S7 e* `我们工业化放大项目都要做项目危险性评估的,你们担心的情况,如果正常操作是不会出现的。
$ d/ F, v7 m$ Z% K, D9 T
( z7 \% f9 T. J+ }2 S+ w我说过,所有的化工事故归根结底都是违规操作,我遭遇的这次也不例外。5 s& R% W% ?% o8 l
按照规定,发现有截门滴漏应该第一时间保修,但是我没有。/ ^7 l4 I C- [- d6 Z: G% z! d
) i0 l* Q' y5 ] \. m9 r
然后就是降温达到-15℃的时候,从高位槽开始缓慢地滴加氢氧化钠。
: U" r, T# c" J6 T) y* F随着热碱液流过漏液的截门,漏液的速度越来越快。(事后我判断,应该是热碱液软化了截门,让滴漏的孔径变大了)9 X! @, r2 I8 S) A
7 Y) e& P8 A) t
当我们把截门彻底关死的时候发现,漏液依然在继续,而且速度已经超过了工艺规定的最高速度。, y' L9 c- ]( O7 h/ k' ~2 \
釜内温度以极快的速度飙升。. w: I. v) i. F( W- @2 Q
4 N8 v, b- ~0 G+ Z% i/ k3 `
这时候我当机立断组织疏散,要求所有2层的操作工人立刻撤离,一楼的操作工人立刻撤离。
, {; ^. u9 q4 w5 K1 k" `( ]但是我,主任,班长,主操(主操作工)和两个学徒工,我们因为距离反应釜太近,还没来得及撤离。' \- _; l% `9 [1 k- j2 m* w' W5 O
1 U( I9 V% c5 J( A0 W釜就已经发生了喷料。: a' D T5 B+ T! Z! j- ?& z
但是我虽然没穿防酸防化服,但是我是带着全脸(全脸部防护防毒面具)的,其他主任,班长,主操,学徒工也都带着全脸。
$ N* c; M6 u3 k' m9 X
" F; X5 d4 f, f' A; u, n/ E4 Q这次事故唯一死难的大姐是在一楼负责清洁,她并没带防护面具。硫酸第一波喷发最远,溅了她一身。
$ h, h! u9 s0 |; J也溅了距离反应釜最近的我们一身一脸。
* I$ q& }. }( f+ _/ D6 M$ R1 Q8 I9 U/ Z& p& ^
在遭遇喷料泼身之后我没有继续下令撤离,而是下令就近寻找水源,脱去全部衣物,用最大量的水流冲洗全身。; ^0 F; P8 v p9 T7 b4 C( z
- B& W1 g! m4 J于是我们六人就在2楼每一个反应釜畔的给水管开始冲。$ ]/ V& c+ i7 ^ h; g
这时候大姐在一楼虽然听到了我的指令,但她没有遵照执行,而是因为不好意思在大男人面前脱光选择了跑到车间外面的厕所里面脱去衣物。
9 F/ E1 V/ b1 C3 \: b# i% t但是当时我根本顾不上1楼的大姐到底去了哪里。
5 @0 F3 q3 [1 R7 h自己都自顾不暇呢。
: M# e+ ]' d/ I5 `
: C9 G- _4 M) R# f在我们用冷水冲洗的时候,反应釜依然在继续喷料,但因为压力不够,所以喷的不远,对我们没有造成二次伤害。1 n% E: T! M2 J
. Q, Q9 p* p4 E9 u0 z& u& d3 J至于我身上发热以及滑腻感,至今我都不认为是氢氧化钠造成的,因为当时滴加的氢氧化钠量很少,而且我也穿了不止一层衣服。
& N1 W+ H p1 y$ o- [" x这绝对是浓硫酸渗透进来的。
+ d# v! @& u' C# \7 R% B" D% p有人说他亲身经历,硫酸一秒钟渗透一条牛仔裤,我认为这个速度是真实的。/ Z4 v X- ~5 w) {. M6 E: Z
因为当时的硫酸渗透的速度基本就是这么快。
. G k) I, p4 E3 o+ e5 M/ i% I b# R6 ~, J8 J
再然后,就是我们听到外面人声鼎沸,车马喧哗,说出事了,死人了。
4 S8 C- u* [3 \/ C( ?再再然后,就是我们见到一个很大的白布(事后知道是一块2X2的滤布)裹着一个人,白色的布都红透了,那个人的胳膊耷拉着,上面的皮肤惨白惨白的,而且都烂了。% G6 Z4 Y( Z2 U6 Y4 {
6 A) h+ t- W2 |四五个人抬着这个白布从我们车间的门口跑过,消失不见。
2 q5 Y3 q; V& A我们剩下的人立马开始不顾一切的接着冲!
4 e# j. y5 V2 g3 {9 ?3 A* G' S i一直冲。: ?( q: F" ^% J6 B% \7 T# Z* g; W
反正我是直接冲到浑身麻木冰冷直到拿不住水管子才停止。
0 p7 z5 O- A ?% Y8 g5 }9 `) d) D" z& |$ }+ D9 a
时候我的头发全毁了,软的不行,而且发出特别的臭味,直接剃了秃瓢。
* ~& i( N* `& J) J l$ }- D( `4 j/ c衣服裤子全毁了。) N2 O2 f6 F# ?% `- m( q( X" K
而且因为着凉,感冒发烧了好几天,每天大把的药片吃了才压得住。
3 g/ e: W! t& k# i当时我光着屁股一丝不挂跑出车间,跑过车行道,直接跑进库房找了一套工作服穿着出来的。1 y) `+ Q% i d; \
当时工厂一片混乱,如果等别人给我拿衣服的话,冻死我都可能。
- | ^6 A* [# \0 c+ M
/ u8 j# `* q3 F/ C0 q0 K2 r, t在整件事故中,我的反应是最正确的,也正是因为我在事故发生之后的正确处置,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死亡人数才仅限一人,否则就是我们七个一起死了。
& r5 @# S9 u; _1 o( ~所以虽然在滴漏现象我没有及时报修存在过失,但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h6 Y! P7 s; s' P
; E5 v0 G( n$ H* ]6 @8 }大姐最后的结果是,企业赔偿她家人八十万现金。
& R/ Y1 d4 Z; U' s- X额外的保险理赔金另算。1 L% i: ^* m1 {' o
送到殡仪馆整理遗容的时候,把化妆师吓软了。
7 D6 |4 f; H' M9 {0 X最终遗容也没整理,没法整理,人直接烧了。" k, Z* k* G8 D" D6 B7 ~4 E
/ ]% U/ d: B" `8 ]+ M% z( O4 m
事情的全过程就是这样。
2 F( s% F$ L) ]- p7 @1 |很多人你们的疑问应该都能够解开了吧?
! ]7 x7 U5 C% q
2 W: n3 B) V l D; U还有什么问题?
" o4 }/ x. V$ j! a3 w! ~% {. e在下面提,我能说的一定说。! u1 Z0 e- o$ T- C( Q" R9 a
- G3 f6 w+ Z- Q1 O' U3 a
这个事件在整个化工系统内都是比较出名的,不少企业的安全培训都会讲到这个案例。
' ]% R% X4 \/ [5 t$ u- b3 S4 T, r但是我去年才从前前单位辞职,这个项目的保密期一共三年,要等到后年我才能公开这个项目的具体工艺。5 E; z% p: p {+ Z( j
3 t/ K- F- j0 B2 M& ?
身为化学工作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8 B$ m, y; o( v* W1 e# ?/ ]
% k$ s* ^* p" W. R写完。. E$ [9 q ^9 _/ P1 t6 f
欢迎大家提问。
+ D2 ^" W. o# h V& S( I4 {' K, y1 t: V E$ C+ T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