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7 17:3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雨声 于 2012-8-28 14:02 编辑 ( e3 X- m% \1 h* S! ^9 t! T
2 A& d( [* H a! b% {7 ~4 N美国式的击鼓传花
2 d( Y+ i4 p. |3 D8 g5 L/ Y6 V" a& v( d$ `* K5 E
借钱买房原本是老百姓的寻常生活,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投资银行把它们打包转换成证券产品销售也不过是金融市场的寻常工作,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当美国人开始反思这个过程的时候,才惊骇地发现其金融市场的规范链条徒有虚名,从消费者、房产按揭经纪人、信贷机构、投资银行、信贷评级机构、债券保险机构的风险控制环节的每一个链条几乎都断裂,市场参与者或失职失责或明目张胆的欺诈,却都盼着获得暴利并把风险转嫁给下家。
' \, n! N V$ I1 e1 {1 k* h
( c0 x" I, k5 T4 m9 \$ Y, O一个产品证券化的流程,演变成了美国式的击鼓传花(见下图)。
7 _: a4 t4 @8 j& m8 Z! A5 u$ J
9 B" N& {4 g' P7 e% u' ^5 E( C* A' B3 v
5 u1 A3 A$ Q8 c( ~% `1 v
* O) K( C/ e) @0 c( h1 Z3 ?一级蒙一级,一直蒙到格主席& L3 M, B2 H, Q, p5 B V8 z
7 Z, I. I' z. x3 \! y美国推销房地产按揭贷款的方式,有点象在中国通过经纪人卖保险。大量的按揭经纪人走街串巷,为贷款机构、商业银行兜售各式各样的贷款。而很多潜在的住房贷款申请人,也无力理解或者填写大量表格。经纪们收受佣金,帮助申请人填写申请表格,申报收入和财产,为申请人走完银行程序,为银行节省成本的时间。6 m! p4 M& k: B6 K* C: d0 _1 T
3 q, i, C, @3 M3 d0 P3 O" H! \
当市场炙手可热,贷款伸手可得的时候,地产按揭经纪人的操守和诚信,在佣金面前脆弱不堪,创造了大量的夸张、隐瞒、不实申报甚至明目张胆的欺骗。于是,在酒店打扫卫生的墨西哥新移民,月收入从实际的两千美元变成申请表上的五千美元,在加油站帮忙的工人字母都认不全,申请表上摇身而接受了高中教育,在监狱中服刑的人也能得到按揭贷款买房,邮寄进去签个字就行。任何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借几十万美元。贷款不要借款人的收入证明,不需要就业证明,不需要首付款。% d) n- q) N# {1 B
7 {/ r+ u7 R+ m% t
当申请材料从地产按揭经纪人的手中,递给商业银行的信贷员时,信贷员似乎没有意愿要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仔细核查每个按揭经纪人递过来的发财机会。因为他们的佣金和手续费也是和审批的贷款量挂钩。一家叫做“颠峰融资”的公司一个部门负责拉美裔客户,2003年生成的按揭贷款从五十万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五亿美元。信贷官的佣金和手续费大致和他所花的时间和工作量的大小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处理次级贷款申请能收更高的费用。有信贷官收取低收入申请人的手续费竟然高达贷款总额的5%,或者在按揭利率基础上再收取额外的百分点作为回扣。他们在最缺人手的时候,把一个餐馆勤杂工提拔成为信贷员。这名信贷员的收入在几个月内涨到6位数,而其办公楼停车场里,停满了奔驰和宝马。“巅峰融资”是原本籍籍无名是个小作坊贷款机构,两三年的时间内成长为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大公司。
8 o) V! L$ |7 T! Q X
/ W+ D! }+ O8 P f商业银行做为贷款机构好象并不太在乎这些不太可靠的信息,因为他们很快会转手把这堆次级贷款证券化,转卖给别人。次贷在点点滴滴不声不响中已汇成洪流滚滚。
) t% Z- B" V9 `* D a- H
! J' t+ E# z* Z( A* J7 ^$ h2006年1月,格林斯潘在一片赞誉中准备离开他主导了十八年的美联储,最后几周的一天看到一个联储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某个行业杂志报告说次贷按揭已经膨胀到了所有按揭贷款近20%左右,是三年前的三倍左右。1 f, {" y6 {6 d* R* G. l3 w
; A: {$ W. F _% r
《华盛顿邮报》报道,据说格林斯潘当时一脸迷惑,问:“我看着这些数字,问他这是从哪里来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