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9-7 13:51 编辑 4 J1 D1 O) N- N
* n2 w% p( l, C- z/ |8 l
运-20谁都知道,但此轰-20非彼轰-20,人常说的轰-20是高度隐身的飞翼,这里说的轰-20只是从运-20改的高亚音速常规轰炸机。不是轰-20光听声响、老不下楼吗?索性把型号名占用了,也没话可说。
) X4 a9 e) b6 k6 P3 \: y# m" z( ^+ \ D
![]()
9 V; }- L4 q) ]* B, p) ]* F4 n6 T运-20是熟面孔了& C. O0 ?4 N/ |% p$ y$ r" X* W; z2 b3 G
4 `# m: `1 @3 I0 T* L* G![]()
3 L& T% @6 Q5 ^2 U轰-6也是熟面孔了 x' G* g* n- }0 x4 X- k
9 P) w( Y6 Y* R5 N4 {' X# d
轰-6N是不是名正言顺的战略轰炸机,还是有争议的。从打击手段的投送距离来看,轰-6N是战略轰炸机了;从本身的航程和载弹量来说,很多人还会认为轰-6只是增强的中程轰炸机。在惊雷-1惊天面世的现在,很多人在想,要是中国有更大的“超级轰-6”,就可以携带更大的“惊雷”,就具有更加可靠、有效的洲际打击力量。现在这样需要轰-6前出到鄂霍次克海才能达到覆盖足够多的美国本土,总是有点靠不住的感觉。
5 S* G2 ^, M4 d1 U+ i F" v- Z
' ]" O2 Q5 U; o全新研制四发高亚音速重轰炸机完全在中国的技术条件范围内,但多快好省就是一个问题。高亚音速轰炸机只能作为导弹载机,这决定了有限的用途和用量,只有新轰炸机能做到低成本,才有意义。可巧,运-20是现成的起点。
/ L, j$ V# Q9 _" g3 B8 v, r. x7 ~$ V3 X% S1 O$ d
运-20的起飞重量达到220吨,载重量66吨,航程7800公里以上。降低载重量加上空中加油可以获得更大的航程。直接改用做轰炸机不合适,翼下和机身两侧增加挂架也不行,本身结构强度不够,要加强就不是具备补丁能解决的,发动机离机体太近,也没有翼下挂架的空间。8 \& w* h2 I9 M3 F) t! J; P+ [/ q' L
0 V, n6 [$ p, Q3 p. {
在这方面,B-52歪打正着,发动机离机体老远,正好设置挂架。
% E9 w/ L: V7 @* E1 F) m$ T6 o( L! v
![]()
, F; d' R z5 A- v- q- g1 s看看B-52,翼下空间多大
1 p7 I) {0 a, q7 A
: c) o2 N7 B: V2 n4 ]6 ?: i9 } 9 O1 @+ ^4 f, @
再看看运-20,翼下没有挂架的地方
, q8 c/ l$ w) A- R! H0 I6 N6 ~1 k; [% N" R
运-20可以改成轰-20吗?没有不能的,只有是否容易办到。在理论上,只要运-20地板上开个大口子,就可以当轰炸机使用了。但这个“理论”到现实有很漫长的距离。" F l8 c& Y: S% C3 Q1 d0 m) w
8 L9 C1 ]+ m6 E) | u机翼、发动机都不是问题,问题在机身结构。运输机的地板是承力的,坚固、完整的地板好像舰船的龙骨一样,把整个飞机“凝聚”成一体,开一个大口子的话,结构强度就“泄气”了。在理论上,把运-20的机体上下颠倒一下,地板变成天花板,只要不多的改动,就可以满足保持机体基本结构设计而同时保持机体强度的要求。有没有完整的“板”无所谓,只能受力结构在就行了。
3 T. S: K% s( ^- e3 P" Z* r3 Y) \
天花板正好作为弹舱内炸弹、导弹挂架的承力点,炸弹、导弹是直接开门投放下去,还是用可伸缩支架探出去再发射,都是选项。同时,中央翼盒也不必突出在机背之上了,正好利用天花板和机舱顶部之间的空间穿过去,降低阻力。 K1 a, I% s$ V5 `% }, w2 o; p
+ P1 l1 F$ m0 S, j' I机尾好办,取消尾门、封起来、流线化,就完事了。可以把T形尾改成更加高效的低平尾,要省事也可以不改。
; v8 R. @& T: p! O* y
1 f8 C2 t, p$ e6 ]问题是起落架。运-20的主起落架是机腹多轮式,重量和阻力都大,好在离地低,装卸货物方便。但作为“轰-20”,离地太低未必是优点,要是导弹太大,需要像轰-6一样外挂,离地还真需要一点空间。! m& _0 o0 D% q3 J' K% v
" c e7 ~& E8 d/ _* P; b
改成翼下主起落架的话,上单翼离地太高,起落架支柱就很长,重量和强度方面都不利。索性改成下单翼的话,问题解决了,但气动上就推倒重来了,运-20也就没有多少剩下了。
7 O! o! \) ]- ?3 G
9 G c' f% W( K8 a5 y8 K5 }$ ^这其实也是B-52设计时的纠结,所以B-52采用独特的四点式主起落架,沿机体两侧前后两对主起落架。这样的好处是受力均匀,省却了前起落架;坏处是横距太小,需要翼尖小轮辅助稳定。
$ j: q0 h: Y& J5 b; ^, @" b0 U& C" Z2 z
2 m( a* V& j: s" A& Z
) O1 b: Q/ t3 G& X; y
对于运-20改轰-20来说,四点式有利于从现有起落架结构简化、改进。轰炸机对野战机场跑道的要求不高,现有的三柱三排双轮改成支柱较高、胎压较高的单柱双排双轮,像民航客机那样,可能就可以了。6 t& j5 |# o w+ t
' C+ { e7 K r( f $ { j. `+ |* m: d: h: T
# | I- b2 e% b1 n
这样改的坏处是机体可能比轰炸机需要的更宽,阻力较大;好处是改动量相对较小,也便于容纳各种大尺寸导弹、炸弹、转轮式挂架等。空间利用率高。
1 Y J" z6 ]2 i6 \0 f7 b% D6 [% j/ \: M) L, ?7 O
换句话说,运-20改轰-20,没准真改成“胖B-52”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