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华早报报道,北方工业下属的咸阳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的团队用AI精确预估战斗机在格斗空战中的机动飞行,可对F-15一级的战斗机机动轨迹预估达到2米以内的精度。这是在飞行员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尽出其不意后依然能达到的精度。换句话说,用于火控的话,这就是必杀了。
7 k: \4 R: T0 w0 x0 M9 ]1 }3 S, n6 n+ h( Q! i( t, ]# A
具体来说,用现有的PS800红外光电系统精确测定气动控制面细微到毫米级的动作,然后用AI模型精确预估。
7 u3 c5 e6 n8 M6 Y7 L0 h) ]
, K8 C+ T: J! M9 Q' P% W但这只是用AI的名号,这不是AI。* p6 e/ \& g$ { o2 U
6 A" y# _. k" z6 I, s( i2 K! f
气动控制面的动作是战斗机飞行机动的前兆。先有控制面动作,然后才有机动。不同的控制面组合导致不同的机动动作;不同的动作量导致不同的机动幅度。这是常识,也容易由空气动力学知识确定。问题是,对战斗机精确建模、根据当前大气条件进行精确仿真,这是很大的计算量,用于火控,基本上不可能达到实时解算。8 W# }7 F) F: U; v1 l
! k' ~! L1 }% a: V# ^用神经元模型可以极大简化建模和计算,这是模型降阶,非常有用。神经元模型通常是静态的,但在输入项里包括当前和过去几步的状态,在输出项里包括下一步到几步的状态,就是有用的非线性预估模型。一旦做到精确预估目标的动态轨迹,火控解算就简单了。
6 \! L) M! r5 T1 o7 D4 m7 v) { b1 T, k4 Q- @" c/ g8 _
但这整个事情不是AI,只是用了神经元预估模型!
; q; B, [; [6 G& E
8 P+ R3 @: S o+ W现在有把什么都往AI上扯的趋势。AI很有用,但不是要AI了才有用,也不是有用的都必须是AI。还是实事求是为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