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3-4 11:31 编辑
6 ]! ~: v* P: Y$ ]+ p' a6 j2 r3 @7 K. ]# o I2 C
三高是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三高大多是吃出来了,从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得的富贵病。
k8 i2 S3 H* E- u) I2 w2 R7 e
[6 w# P/ `- f3 G3 z* o- x从树上爬下来、从山洞里走出来的时候,人类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吃饱穿暖大体不成问题了。但是穿太多,嫌热,脱了就是,再不济还有空调。吃就不好办了。吃饱了还吃。没办法,嘴馋啊。而且什么不健康,什么才觉得好吃。对甜的热爱大概是刻入人类基因了。齁甜不喜欢,但隐蔽在巧克力、可乐里的齁甜就乐此不疲。大肥肉不喜欢,但五花肉必须“带点肥瘦”,牛排更不能太柴。清淡是一种口味,但重口味才有滋有味啊。高糖、高脂、高盐,把越来越多的人吃出三高。. A! Z2 Q p8 p# A2 f6 @6 Q' B
* T" w, F* H8 |+ }- ?2 j' d
人们为三高苦恼,但还是管不住嘴。甚至自我安慰:上年纪了,总是要有点三高嘛,要不不正常嘛。
Q- E% O6 \4 y& ` X8 N) N6 P1 B& c: y- [& A2 r; o. [
从树上爬下来、从山洞里走出来的时候,人类在智力上同样贫乏,什么都不懂。这和食欲一样,越吃胃口越大。只是过去主要靠读书来获取知识,还有就是通过人际交流,包括教育。为了“多快好省”地获取知识,茶馆、咖啡馆也成了获取知识的地方。7 ?, f; n9 c4 o5 h6 H
( Y* N7 y/ R" c5 P
对了,只是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东西,东家长西家短也是知识。推而广之,国际大事也就是国家之间的东家长西家短。$ d- f, _ }1 n+ w
\6 Y/ ^6 l+ x$ l, L/ a知识也不一定就是有用的。使得自己显得“很懂”也是一种满足感。
6 R$ p. [# U# b2 B
; U& q2 Y: ~( b, H5 d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信息不等于知识,就像热量不等于营养一样。5 @- Y4 g% p1 i" n0 X3 O
* s5 N/ r4 ]8 m" Q8 c& m在吃喝不愁的年代,人们摄取大量热量,并非都转化成强身健体的营养,过剩、不能吸收的热量最终转化为三高。在AI可以为人们提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的各种信息时,过剩、不能吸收的信息会转化为“脑三高”吗?
0 M) b1 `& {* Q/ F. d, Y4 }1 _4 J# |' \
“脑三高”不是科学的定义,只是拿三高过来作为比照。这个问题其实在搜索引擎时代已经有迹象了。遇事不决搜百度(现在可能转为搜豆包、搜DS?)不是坏事,但不经大脑思考,不加判读,直接端上来,大概很少有人没有上过当的。
" C: T- _1 j0 S* G8 M3 C, [$ {' X% j# |
; i$ q: o2 U+ m8 k/ h- ~9 q身体强健是以手脚灵活、膂力强大来体现的,大量的营养可以变为手脚更加灵活、膂力更加强大。运动员吃得多,就是这样的。, I1 N, q$ ^5 l6 V
& w! Q5 w+ u! D/ Q脑力强健是以思路敏捷、见多识广来体现的,大量的信息使得思路更加敏捷,见识更加宽广。智者勤读书(包括刷网),就是这样的。# u4 A. b( _3 t9 \
$ J" e4 E( }; ?# s9 r) Z
但四体不勤的人吃得和运动员一样多,就吃出三高。8 g8 r" t: ?2 O2 l5 F8 G
1 y! N$ {0 N- G+ ?) _ v) M
懒动脑筋的人看的核智者一样多,也会得“脑三高”,脑子里堆了很多无用、一知半解的知识,还自以为博学。) f! l$ V) W, b T) N1 {
1 O( u: c3 \, S" s, f
在全知全能的AI时代,“高密度”知识的获取太容易了,需要防止“脑三高”的问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