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是乌克兰战争第500天,这场不幸的战争会打到第1000天吗?" O2 P2 ?7 _' N9 Y/ D
6 g( A% w, _8 J
这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对乌克兰尤其艰苦。眼下的大反攻越来越像大酱缸,胜利遥遥无期,伤亡则与日俱增。据报道,乌军在装甲劈入惨遭失败后,转入步兵进攻。笔者前不久曾预言:“俄军在顿巴斯绞肉战里吃的苦头会让反攻乌军都吃回来”,竟然一语成谶。# n" j' {2 `# [' R
+ t8 K) f& i+ P! a8 Y$ ^ f
扎波罗热和顿巴斯阻击战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机动战的关键在于避实就虚。“虚”可以来自敌人不设防,也可以来自设防经不起碾压。不管是在扎波罗热还是顿巴斯,俄军肯定是设防的,问题出在乌军对碾压有太大的误解。北约装备、北约训练、北约情报、北约指挥改变不了乌军形不成优势突破兵力的问题。9 y% \9 g$ s, g
% C* |% G$ {2 {" D“豹2”坦克和“布莱德利”步战的神话彻底破灭了,从来就没有金刚不坏之身。这些宝贝装备还没有捞着与俄军坦克对决,就已经被打回零件状态了。北约训练的神话也破灭了,在枪林弹雨面前,花拳绣腿是最没用的。北约的情报和指挥也帮不了乌军。4 j) \- L* _( j9 C
; _ \$ ~! Y" _5 ~( j乌军想转用瓦格纳的战术都不行。瓦格纳在巴赫穆特用小分队渗透,引导炮兵“推磨盘”,最后才投入步兵进行决定性冲击。乌军炮弹不足,连这都没法玩,只有拼着送人头。事实上,拜登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部分原因是美国和北约都要接济不上乌军弹药消耗了。
L9 N$ x K' A- Z! o
0 P5 w4 h V. Z q7 a$ z同在7月7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卡尔·科尔在宣布最新的对乌克兰8亿美元军援时,指出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面对全世界的反对声,科尔辩解道,让俄罗斯赢得战争是更糟糕的事。拜登随后说到,这是“艰难的决定”,乌军弹药正在耗尽,这些集束弹药将作为过渡弹药使用,直到美国和北约的弹药生产速度在下半年跟上来。& Z: o% o: g: B8 j% M
7 |, ~; N7 v' |5 c& s拜登和科尔的话有意思。( N5 c3 G- m8 n7 i
4 B5 s( A, Y9 \- u# M. G# {对美国来说,让现在俄罗斯赢不仅是糟糕的事,更是从来就绝对不能接受的事。美国在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不让俄罗斯赢,还是确保乌克兰赢。这不是两分法,中间有巨大的灰色空间,比如现状。5 J& I) H x# J
7 ~) G8 t1 c: D9 t7 c- h. m
乌克兰在2022年夏秋反攻中所获甚丰,加上从欧美获得大量军援,对这次大反攻信心满满。乌克兰也急需决定性地扭转战场形势,确保美欧和国内民心的继续支持,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的胜利都谈不上决定性。7 n( ]; h0 O# V$ M) `" y f9 Z
5 p% L$ G9 X# U L1 G克里米亚在历史上属于俄罗斯也好,属于乌克兰也好,现在倒是妥妥地成为乌克兰的“龙兴之地”了,连顿巴斯都比不上。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重要,但克里米亚对乌克兰的重要性在于这已经成为乌克兰凝聚民族心的标杆,现代乌克兰的民族精神要么在夺回克里米亚中建立,要么在永失克里米亚中残废。* N# V! P( o5 m7 ~' c
* O# v1 H& }9 N/ j% P4 D
扎波罗热劈入战因此特别重要,这是切断通往克里米亚的亚速海沿岸走廊的关键,只有刻赤大桥与俄罗斯本土相连的克里米亚是难以固守的。马里乌波尔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走廊地带的咽喉要地。
8 u8 v& f. D% P8 w1 P' Q. o+ A: w$ ?
但现在劈入战打成绞肉战,不仅胜利遥遥无期,能不能打下去都成了问题。如果伤亡问题乌克兰还能熬下去的话,弹药是个大问题。开战以来,美国已经提供了100万发以上的155毫米炮弹,不仅自己的战备库存见底,连以色列的战备库存都在挖。美国还在鼓动韩国,但韩国不想直接淌混水,就用向美国提供弹药的名义,将美国弹药置换出来,运到乌克兰,反正都是通用的。以色列和韩国有自己的安全压力,能帮的忙是有限的。
& J6 K/ d+ U+ T& m1 i( l. B- ?& O3 ?& e Q" N
以色列这边的其实是美军的战备库存,但是以色列方向专用的。预存在以色列,就是为了万一打到需要美军直接上场的时候,可以就地拉出炮弹就打,而不需要等从本土或者欧洲调运弹药过来。美国也在琢磨在台湾建立这样的预置弹药,还没敢走出这一步。不过台海一旦开打,就没有机会再运进弹药物资了。没有弹药物资是没法打仗的。- w Z8 v4 `7 |& ~3 b/ S# L. m$ l
* e: [& G* K" A# E `4 |/ j7 _
北约在极力加速弹药生产,但估计最早要到下半年才能有点意思,真要赶上前线消耗速度还不知道需要多久。尽管西方一直在唱衰俄军弹药生产和库存,俄军的炮弹消耗量长期保持在每天3、4万发,乌军只有几千发,现在连这个速率也维持不下去了。乌克兰这样的弹药消耗速度是北约从未估计到的。多年马放南山更是使得产能荒废,还真以为Banks beat tanks了。
) ?/ W$ \0 r* m. Z- j [( W, v# P+ {6 f) [1 ]; Q
眼下只有把富有争议的集束弹药都拉上去顶一阵子,至少不能让乌克兰炮兵断顿。
& m; G4 ~( v: N% q8 o; y9 S' w
集束弹药也称子母弹。这是二战时代开始出现的,一发炮弹、火箭弹或者炸弹里含有几十甚至上百发子弹药。母弹药在目标上空打开后,子弹药散开落地引爆,杀伤目标。# P3 Y- v. E! S4 T; b
% d% O2 g; A+ C! }8 o# Z0 l l
典型集束弹药有反步兵和反坦克两大类,但都是用于打开阔地轻防护/无防护的面目标的。道理很简单:一发炮弹、火箭弹、炸弹只有那么大,威力要分散到几十、上百发子弹药,必然不可能是大威力的攻坚弹药。' r5 o- ]! w1 o/ v* S2 R3 |
0 x8 l [) S% P5 |) Y% G$ f传统集束弹药是无制导的,母弹药打开后,子弹药就真是天女散花了。在80年代,美国为了提高抗击坦克集群冲击的能力,推出“斯基特”弹药。这还是集束弹药,但子弹药在小降落伞的减速下自转,发现目标后在空中引爆,形成一个高速弹丸,可以轻易击穿主战坦克的顶盖。: ?# O+ u3 A J8 X. m4 {
9 j8 _- c3 T; k集束弹药要子弹药多一点才效果好,所以以个头更大的集束炸弹为主。现在还有风偏纠正、反跑道等专用集束炸弹。但美国提供的是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的M864 DPICM弹药,含72枚子弹药。乌克兰空军缺乏空中攻击能力,炮兵成为乌军打击火力的绝对主力,集束炸弹提供了也没用。M864是双用途集束弹药,自带破片和爆炸成型战斗部,反步兵、反装甲两用,无制导。
% z7 d8 T r0 t& |5 ?9 B; w( [8 e7 u( B
对于开阔地上的轻防护/无防护步兵和坦克来说,天空中撒下的子弹药是末日之吻。然而,小威力也意味着躲在坚固工事里的步兵或者有防护的坦克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拒绝不请自来之吻。扎波罗热和顿巴斯的俄军恰巧是在依托坚固工事防守。反倒是进攻的乌军,常常暴露在开阔地上,吃了不少俄军集束弹药的苦头。
% h4 L7 p% i3 {0 I6 Z- x3 G) h6 B0 N
美国提供的集束弹药对坚守中的俄军实际上没什么用,即使打壕沟里的俄军,也是普通榴弹打空爆更加有效。这是美国决定最令人不解的地方。
! c1 l! y9 {8 c2 X% f6 e, o7 x# K8 w3 s' n1 Y- A
但要是联想到乌军弹药见底、美国弹药断供,这就不奇怪了:美国只拿得出这些对乌军进攻实际上没用的弹药了。
6 J D( Q; T& S! n6 N
( P* @- V. N3 q进一步想一想:现在前线乌军实力大伤,俄军反倒兵强马壮。要是俄军乘虚反攻,反推到扎波罗热,那可如何是好?乌军反攻胜利可能已经是昨天的目标,今天的目标可能是确保俄军不趁火打劫。, Y+ y8 P) c- [+ h* O0 O
+ ]1 k5 K6 k/ }: F T进攻中的俄军才是开阔地上的散布目标,才是这些集束弹药的用武之地。步兵反坦克导弹好比狙击步枪,一枪一个,但对开阔地上的高速集群突击,只有用机枪才压得住,这就是集束弹药的用处。谁都不知道北约情报看到了什么,但拜登“艰难”地考虑了一周才做出这样“反人道”的决定,只能说是事出有因。! V, E9 |4 V& `! b$ s
6 [) G. g. t: A8 }9 u
乌克兰急了,美国也急了。
! h/ d4 l7 l0 j4 I; \. _2 f4 {8 \- }7 z
集束弹药臭名昭著,在西方是遭到众口一词反对的“非人道”武器,拜登的决定在美国舆论上也不乏反对。$ M+ _0 A$ e" }) Z& ~
7 Q' B! f2 N W& `5 e/ N集束弹药一般是碰炸的,但也有作为定时弹药过一段时间再爆炸的,还有落地后成为地雷的。集束弹药本身的哑火率很高,空中散开和落地中遭到部分损坏或者因为地面松软或者在树丛里“软着陆”而“半死不活”的更是不少。大量休眠的子弹药在很长时间里都在危害着人们,柬埔寨在50年后依然没有清除干净印度支那战争中美国投放的集束弹药。美国向老挝投放的2.6万亿枚集束弹药中,至今也只有0.47%被清除。
$ ^1 ?* b. p- N7 H% j2 K% F# |) F2 k; j. O
据估计,二战以来集束弹药已造成约56500至86500名平民死亡,其中许多为未成年人。集束弹药杀伤的战斗人员不过10%。) n0 d! u! @% @/ d
- p: }( e( j- p' h( Y5 ^2010年8月1日生效的《集束弹药公约》禁止缔约国使用、生产、储存和转让集束弹药,要求各国确保这些武器不再造成更多人员伤亡。截至目前,已有123国加入了《集束弹药公约》(111个缔约国和12个签约国),美国盟国几乎全员加入,但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均未签署该公约。乌克兰战争爆发的第5天时,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被问及俄军使用集束弹药的问题,当时她说到:“如果这是真的,这可能会构成战争罪。”现在应该再问问她,不过就该她的继任回答了。
* S1 H, L: ]3 O5 @7 z* U! v/ T$ f( M: F+ l" r5 Q
美国宣布后,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盟国要么不支持,要么反对甚至强烈反对。北约宣称对《集束弹药公约》没有统一立场,使用和转让由成员国各自决定。对于美国的决定,已有至少38个国际组织表示反对,包括联合国和人权观察。 d1 F% ?/ a* p4 M5 m: N
h! `6 S# E& m( ]
美国声称M864的哑弹率不超过2.35%。但20年前一份公开报告认为,哑弹率高达6%,扫雷专家则认为高达10-30%,红十字会更是认为高达10-40%。美国法律禁止生产、部署、转让哑弹率超过1%的集束弹药,但拜登可能动用总统特权取得豁免。- ~2 U7 I9 E$ G1 @' Z1 s7 y/ e
" L4 o" c& U9 \, v乌克兰据称承诺“五项关键原则”,尤其是不对俄罗斯本土和战斗地区的城市使用集束弹药。必须说,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对于“战争中的公序良俗”基本直接无视。第聂伯河上卡霍夫卡水坝最后决堤的原因还有待查清,但乌军在赫尔松反攻期间屡屡炮击水坝、弱化水坝结构是不争的事实。乌军还有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前科,对居民区发射“圆点”导弹也从不手软,现在更是承认了炸断刻赤大桥的作为。* c" B% q6 p. |6 ~
7 w b. T T- o2 T: h! {0 G, J西方提供的武器(尤其是美国的“海玛斯”)对于乌克兰的“无法无天”责无旁贷。乌克兰早就打红眼了,用这些集束弹药弄出什么幺蛾子来将一点不意外。至于俄罗斯威胁说美国提供集束弹药是向世界大战又近了一步,这只是俄罗斯开战以来惯用的手法。俄罗斯自己也用集束弹药,乌军只是苏制集束弹药打光了,换上美制,礼尚往来而已。
' w" y$ T9 k/ ~' ~2 T* L1 h/ j# _, l* Q U/ f h* ^
在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欧美扣押海外俄罗斯资产是破坏“金融世界的公序良俗”的,如果将热议中的将扣押的俄罗斯资产转用于乌克兰付诸实施,将是和纳粹剥夺犹太人资产一样的历史性丑恶,什么法律解释都不能掩盖其中的丑恶。犹太人资产只是因为是犹太人的,就被剥夺,用于德国的“经济和民生建设”。纳粹也是“有法可依”的。( \. o6 A0 [, c/ E# i' v3 L
7 I1 c- Z6 Q8 C7 @# w
美国一直打着道德高地的幌子,绑架盟国和其他国家支持乌克兰。道义也是美国维持国内政治支持的必须,在2024年大选的背景下,美国更加不能丢失道德高地。但拜登据说“考虑了一个星期”,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批准向乌克兰援助集束弹药。美国是真急了。
3 i) E! W# @" l7 j1 v; A+ C# ^# q4 }: G/ C2 T i E
更急的是,乌克兰战场揭示了美国对大规模战争实际准备不足的问题。美国太习惯于“民主兵工厂”的历史,在冷战时代也还没有受到去工业化的太大影响,现在赫然发现去工业化对军工的影响了,连炮弹都要供应不上了。
# D5 r8 {( r' S3 h5 F7 I* G5 @ Z" q, L& Z' {5 `3 c5 E
这只是在乌克兰打仗,与早已去势的前超级大国俄罗斯打。要是在台海与制造业唯一而且绝对的超级大国中国打,早早打光了弹药,美国怎么办?在台海,炮弹不是最大的问题,但导弹的产能问题一样大。
6 ~$ `! S A; d& r! G m# R0 x( v$ E* ` I4 J
导弹依然是点穴武器,大规模使用只是全身点穴。但在巡飞弹、无人机时代,制导弹药像滂沱大雨,传统的点穴思维和产能不够用了。存在松散构架里少数关键节点的时候,点穴管用。但现在社会高度网格化、扁平化、互联化,庞大的构架通过能源、交通、通信网络紧致化了,土建钢混化了,关键节点的数量和坚固程度极大增加,传统意义上的点穴不够用了。2 O" Z; E1 v/ C) X. G6 D" o, N" s
5 x' K' P. W/ c( a$ u7 m% C" Q7 Z拼得起大威力、高精度火力,就拼大威力、高精度火力,否则只有拼铁炮弹、铁炸弹。叙利亚是这样,乌克兰也是这样。阿勒颇和巴赫穆特被打成骷髅架了,但就是不倒。这是几枚巡航导弹、制导炸弹无法赢得的炸弹。战争回到“打钢仗”了,要拼产能。
6 N8 b; [/ e8 ^* o6 @* t
, ~2 f6 D% q1 ?' R9 a# o2 q精确制导弹药用精度抵消大量非制导弹药,一发直接命中额头的子弹比一发在几十米外爆炸的155毫米炮弹还要管用。但要是额头太多,就要拼精确制导弹药的产能了。这里的供应链比铁炮弹、铁炸弹要长得多,复杂得多,代价也要高得多。美国的“海玛斯”火箭弹、“神剑”制导炮弹产能还没有出问题,是因为舍不得让乌军敞开了打,但“标枪”反坦克导弹、“毒刺”防空导弹的产能已经出问题了。2 z; t: J3 B* y+ p# g* n
2 w& D% D7 x+ U+ u* x要重建产能,需要重建制造业和供应链。从奥巴马的“再工业化”开始,美国已经高谈重建制造业十几年了。首先发现资本靠不上了,资本没兴趣回到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制造业,高频率、短回报的金融好玩多了。然后发现政府拉动也靠不上了,高筑的债台已经像将倾的大厦,自己都害怕了。而且尴尬的是,再工业化需要的大量基础工业设备(工程机械、基本金工等)和材料美国已经提供不了,或者产能不足。来自哪里?嘿嘿,中国。
9 F9 z( L3 n m8 ]+ n8 R
! l6 I2 w+ ]% t+ H5 A8 H怎么办?只有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再说。眼前最大的难关是乌克兰,绝不能让俄军反攻,绝不能让乌军崩盘,后面的难题后面再说,尤其是2024年重新当选后再说。$ \ ]; ?7 c* D- ]3 k& F
3 Y# _) n( V6 { u# [! g' R2 `6 E政策短视化是超级大国滑坡的显著标志。5 \& S5 ~8 }( b. b9 J: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