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10-23 17:16 编辑
' E% h: t8 B, c7 V) ^( w) E1 C c. l8 R; j3 L l" k/ n% a& X$ s
路透社10月21日报导,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4月之间,美国供应商获得113项、价值610亿美元的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同时获得188项、价值420亿美元的对中芯出口许可证。其中对华为出口许可证的申请有69%获批,对中芯的有90%获批。报导没有具体说明出口许可证的种类,但华为是ICT制造商,中芯是芯片制造商,对华为的出口应该以芯片和技术(如ARM)为主,对中芯的应该以设备和相关技术为主。
9 p* }: h, n$ }9 R* R
$ L1 c5 O* X$ h2 r4 }3 ?; g; ~消息传出,自然引起大批专家的分析,但有些分析一点不靠谱。比如Natixis银行的亚太首席经济师Gary Ng指出,美国放松出口管制应该与当前的芯片短缺有关,短缺过后会恢复收紧。这肯定是不对的。华为是芯片“消费端”而不是制造端,放松出口只会增加芯片短缺。中芯倒是芯片制造端的,但中芯的产能只占世界5%,扩充一倍都解决不了当前的芯片短缺问题,增加中芯的长期产能和扩大在世界芯片市场的占比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 ~0 e; _: e' [. q; y0 I, X7 {5 a) _* |6 w
+ [2 E+ n5 }" x4 s4 a v" q9 x美国公司不能承受禁运的经济损失肯定是一个因素。中国占世界芯片市场的30%,中国芯片70%需要进口。中国公司在2020-21年大举扫货或许是当前世界芯片短缺的最大原因,因为汽车等并没有大幅度扩产,而芯片厂的转产时间并不需要几个月,除非现有订单已经占用了所有产能。! |- x/ F0 f8 S' @
+ }( ]# u- `4 w: C美国依然占据世界芯片供应链的顶端,但与其说这是供应链,不如说这也是食物链。食物链的顶端很威风,但要是没有下面的链条,那是要饿死的。缺乏营销导致的创新停滞要带来“死亡螺旋”,在迭代很快的芯片和一般的ICT产业,这是巨大的威胁。这不是简单的舍不得盈利的问题。6 G3 K, u. s, W% P. _) E( U5 p
3 |9 K' R, w2 r! c$ p5 D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打造独立的先进半导体生态的能力。中国半导体科技和工业的起步早晚和弯路问题实际上是个伪问题,这不是起步早就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态。在起步的60年代,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存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可能。在80-90年代也是一样。现在纠结这些也没有意义,关键在于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应该做什么,在什么时候可以做到什么。
: K2 L; W$ a# A# D8 f4 L W
2 J/ `6 ]" L; C3 R v9 ?根据中科院计算所的说法,中国已经具备国产28纳米线的能力,正在攻关14纳米,而14纳米可以满足目前全球芯片65%的需求。高盛预测,中国有可能在2023年掌握国产7纳米线的能力。换句话说,华为有望届时“满血复活”到2020年被禁运时的状态。当然,芯片技术前沿还在往前推进,台积电已经大批量产5纳米芯片,2023年可能3纳米芯片也大批量产了,届时芯片主流也已经不再是14纳米了。
8 T' Z3 C; Y9 c& L5 a& i8 n) l9 U2 K# i2 r( a; A) |- j
中国需要继续追赶,14纳米甚至7纳米是过程,不是终点。但中国继续追赶的起点更高了,也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包括EDA和模拟电路,这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局面了。这可能需要10年才能实现,但并非遥遥无期。
- @$ J# ]0 h& s) |
, S3 J6 M7 Z7 G0 b5 \这就像中国航空工业。现在的位置好比歼-10还在研制的时代,西方对中国航空科技的认知还停留在歼-8。这是艰难的起步,但这关打通了,不仅歼-10一跃冲天,歼-20也横空出世。歼-10还靠AL-31推进,歼-20已经过渡到使用涡扇-10C了,涡扇-15也不远了。
" k! J G! e( B4 f `4 Y9 i& b% ]* e9 C
美国特别担心这出现在芯片和ICT,而芯片是ICT的物质基础。如果说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打开了“机器代替人力”的大门,第三次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打开了“电脑代替人脑”的大门。当然,机器代替人力和电脑代替人脑都是简单化的说法,机器和电脑不能代替人的创造性和应变性,但这也不否定机器代替简单体力劳动和电脑代替重复性脑力劳动的事实。钢铁和煤炭/石油是机器时代的物质基础,芯片和软件就是数字时代的对标,在这方面哪怕中国不领先,只是与美国齐肩,也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因为美国的国力越来越杠杆化,现在的支点全在数字化和ICT了,还是在集中在头部。
' C2 n+ a; ^2 X
+ |; o- G I% S/ e$ l+ x当前,疫情对全世界都是沉重打击,但也意外地给中国2-3年的时间。如果没有疫情,特朗普时代开始的对华为的打压很可能会迅速扩大化,中国的压力会更大。这2-3年里,希望中国的14nm线能投产,那将是中国芯片的诺曼底时刻。
) t; T% v, c2 V- g4 @7 |9 C8 K! S2 r! K6 s2 ]
芯片有两个问题:1、设备,14nm线、7nm线是管这个的;2、工艺,台积电在这方面是领军。* [+ n/ T) f3 O! F
/ z, u. Z [+ s5 I: N
台积电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现在欧洲也施压了。台积电将生产分散化可能是有效的应对,一方面把鸡蛋放到更多的篮子里,另一方面把所有主要方面都捆绑为利害相关者,避免非理性决策。洛克希德也是这样使得F-35“大到不能倒”的,差不多美国所有的州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F-35的生产,使得国会反对很难通过。但台积电这样做,也使得原本的密集、互补、统筹的内部供应链没有了,成本提高,竞争力降低,人才分散。这也给中国芯片额外的追赶时间。( n. x, c1 E* Y
' L$ _" c! j j* p6 {* P8 h中国最终复刻航空科技的赶超很可能成功。科技发展的根本在于可自我持续的生态。反过来,控制制高点是为了控制山下平原上的路径,要是别人打通了绕道的路径,制高点就成废城了。# F! j3 t0 x- C O7 ~# c! a) C
6 n: c7 ]3 k; s0 B
美国公司也看到这一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搭上末班车,尽量维持中国ICT的路径依赖,并从盈利中继续堆高制高点。只有这样,还有希望打一打,否则就连打都没得打了。; W% n! B3 i7 \8 ]8 L; b8 l
2 ]' C1 G! _, v# d. }$ R美国政府则是另一个看法。戴琪在CSIS说到,美国不再追求贸易额,还是要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利益。特朗普想全面脱钩,走不通。拜登要部份脱钩,关键是哪部份。其实本来也没有全面挂钩过,比如航天科技早就脱钩了,航空只有民航还挂钩。但美国要把脱钩的部份扩大到高科技关键领域,只是始终拿不定主意哪些才是“关键领域”,或者说那些才不是“关键领域”。
; O4 S/ E9 W; {; q. b+ u) f/ R' k1 @7 N9 B0 _
美国在2018年就通过《出口管制改革法》(ECRA),要求美国商务部制定新兴和基础技术清单,以便实施出口管制,但美国商务部拒绝执行,说到底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军民两用技术的范围太大,很难管制。比如说。手机里具有军用潜力的技术多了去了,而Windows NT曾经是宙斯盾系统的IT核心,红外夜视镜则是狩猎用品商店都能买到的,波音737更是E-7预警机和P-8反潜机的平台。管制范围过于宽泛的话,对美国的经济损失太大;管制范围过于狭窄的话,当然起不到作用。, M" W/ X0 I2 A# F; |! E4 ?
; [4 w1 M; }" Q" B, a
一般认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学、先进半导体、自主系统属于新兴和基础技术范围,曾经使得国人痛心疾首的航空航天实际上已经被排除在外了,因为中国已经跨过了门槛。但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科学、先进半导体、自主系统也很宽泛,这里也只有先进半导体方面美国还有明显优势,生物科学也有优势,但量子计算、自主系统方面优势就不明显,人工智能方面更是难分上下。美国国会委托、谷歌前CEO施密特领军的的国家安全人工智能专门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美国在人工智能的人才、硬件方面领先,在算法方面只是稍微领先,中国在5-10年内会赶上。中国在数据和应用、整合三个方面领先,因为中国善于把人工智能产业化、规模化、实用化,还有完整的科技政策,把有关方面整合成一体。综合权衡下来,美国的优势在更加基础的层面,中国的优势在更偏应用的层面,所以报告认为美国在总体上略为领先,但这样的粉饰已经很勉强了。# i, o7 K; t/ B9 z
A5 Q Y2 I+ ^3 P* E因为深究起来,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中国军团到底算美国的人才,还是中国的人才,并不一目了然。他们的主力来自过去二三十年出国的大陆留学生,由于师长、亲友、同学的关系,他们中间有很多与国内同行保持紧密的私人和学术联系。如果美国排华加剧,他们中间很可能有一大部分会选择回中国,那时到底美国的人才群体更大,还是中国的人才群体更大,就不好说了。
8 G! L- S; v U1 h: p n l C! `6 {5 s3 D6 Q1 W
硬件是另一个问题。在目前,中国的硬件技术明显落后,华为也为此挨了一闷棍。但人工智能的难关不是在于野蛮算力,而是在于算法。中国也在通过架构上的创新避开芯片难关,超算领先就是例证。通过精巧的架构设计,从较低的硬件水平是实现较高的总体性能的。要紧的是,这不是空谈理论上的可能性可以做到的,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正是中国超算的成功经验,没有理由中国人工智能做不到。华为在2018年就首发了“昇腾”系列人工智能芯片。
) F/ b- I+ }) ~. T& F8 c5 V1 Y5 S* G6 A" F8 o) W$ s
要尽量推迟中国的独立科技生态,最好的办法还是维持对美国科技的路径依赖,帮助美国公司趁机盈利只是副产品。说不定这才是美国放松对华为、中芯禁运和悄悄维持更广泛的科技联系的最大原因。
# X# @. F8 f: c* ^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