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4-20 00:14 |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
呵呵,难怪你举这个例子作为制度与人情的冲突。* @9 d! x4 P5 r) n/ d
其实国内的银行,研发和运行,也都是两套班子,这个在97年之后就是银行的共识,到2000年乘着千年虫的改造,就完全在制度上强化了,现在好象还成为银监会的硬性规定。但各银行应该没有出现上述乱象,我想其中一个关键,是运行虽然是一套班子,但大家还都是一个科技部门的,而且因为运行只负责安装、监控那么一小块,他们的地位往往低于研发人员。所以,只要运行出问题,板子就会打在研发人员身上。
4 T4 f& O" X' }应该说,国内很少有银行将运行监控外包给别的公司,一般都由自己的技术队伍来做,所以,这样两个公司之间打烂仗的事情不太会发生。
! E7 D* j1 J" T! V" D: r不过,俺看了这个例子,马上想起国内的各家银行在IT建设上的不同的做法。! C" F$ }1 D! ^/ x8 G! `0 x
国内的银行,分为四大行、全国股份制、中心城市商业银行、其它地方性商业银行。其中四大行、全国股份制商行,都是有众多公司参与IT系统的开发、运行,他们将这一模式称为,我们要的公司都是这一领域最好的公司。而大多数地方性商业银行,则会采取另一种模式,即将所有的IT建设总包给一家公司,由这家公司建设,当然,某些特别专业的领域,比如网银、影像,会找其它公司,但总体上也会咨询总包公司的意见。
$ u/ T3 M9 P7 T& P+ U# H从理论上说,第一种模式是最好的,因为,各家公司在不同的领域有专长,那么将最好的合在一起,自然就最好的表现。可实际操作中,实际上除了四大行、全国股份制,甚至在中心城市商行,都出现了问题,主要问题就是你所说的那些。% K6 }; G+ _, j) w. D" U
按我们的分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大银行实际上有一只自己的队伍,这只队伍是可以掌控全局的,他们也许已经不编程了,但对于系统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在团队之间发生冲突时,总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加以解决,不会给公司留下相互扯皮的空间。而且,由于自身人员很多,在项目开发时,实际上是采用本行人员与公司人员混和编组共同开发模式,即使本行的人懒不爱接活,但仍然会对细节问题有相当程度的了解。1 x0 g) _( l Q
而小银行,IT队伍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本身的建设经验就几乎没有,所以,当团队之间有问题时,只能是你说他说,然后他在中间和稀泥。
/ L( e3 e& k5 ?6 y6 V2 D, N应该说,技术人员可以找出无数种不同的理由来推托责任,所以,最终,当大家互相PK之后,就会一起将问题推给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上面,于是,项目被推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E6 d4 Z- K, J, [( U
推而广之,这其实是所有的项目实施中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且无法从项目本身去解决。这其实也是俺的部门建设中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l! q" e# o# u5 A% ~1 ]) }
. w1 E5 d$ V, Y. t; d* a8 L6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