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法国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法国

相关日志

分享 法国雏菊
热度 18 平沙落雁 2017-6-25 02:50
76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若干年前的悲惨世界 —— 类似于法国的悲剧
热度 1 gordon 2017-6-4 16:38
因为给农民让利,乡镇企业崛起。 高工高师的学生都不满了 相当于 大革命后的 保守势力回潮。 **************************************************************** 跟《悲惨世界》时期的法国一样,经济不发达 实际上,是美国的互联网高速公路,克林顿 上台拯救了中国。 **************************************************************** 迅速实行拿破仑三世的 修铁路计划。 动产信贷,全能银行,向 韩国学习 经济像 法国一样,迅速崛起。 再唱《悲惨世界》也没用,时代不一样了。 **************************************************************** 有人说,因为抗争, 房都跟捡的一样。 因为他们早就下来了,在机关的,还得背着房贷。 **************************************************************** 这帮孙子,不是因为中国人口多,没办法,发货币了。 后来,农业不行了;把 台湾人放进来,把上游大国企救活了。 其它产业跟农业一样, 再投入,不能引起 需求增长。把激励搞没有了。 **************************************************************** 没办法超发货币, 把城市这帮 有房的肥了。 **************************************************************** 注: 最反对 公知 这一帮人 **************************************************************** 俺是有知识的 “天主教徒” ,专门反对革命,反对 高工高师的
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gordon 2017-5-17 16:38
在1850年左右,电力和钢铁业的发展,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法国我们也知道,它是一个小农国家,资本形成特别不容易 ******************************************************************* 当时城市化的动力,是农村经济受到了两个大灾害 葡萄酒农害是一个大灾难,葡萄根瘤蚜 ,蚜虫, 还有一个是灾害,严重限制了丝绸、生丝 ******************************************************************* 以前是季节性迁移,开始了城市化。 发生了一件事,季节性迁移结束了 变成了季节性移民。 ******************************************************************* 中国是因为铁路的发展,生产靠近原料产地已经划不着了。 河北为什么成为钢铁业的中心, 跟北京是铁路枢纽中心,有莫大的关系。 ******************************************************************* 纺织是利刃,下面是冶金,铁路。 投资俄罗斯,都是法国的钢铁产业 ******************************************************************* 中国是90年代,台湾的小商品是利刃,下面是冶金,铁路 日本也是纺织业,中国有点特殊 ******************************************************************* 在二战后,法国女性才获得投票权。因为女性 信仰宗教嘛 ******************************************************************* 手工业逐渐汇集城市, 因为法国的成本很高,hard 模式 工匠是受过教育的,最早罢工的就是他们。
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贴]法国最昂贵的历史剧,没想到你这么大尺度
热度 28 平沙落雁 2017-5-3 12:37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之前派爷给你们推了一部历史剧《名姝》。 讲述伦敦娼妓界的争霸血泪史。 不但有呼之欲出的诱惑,还有无下限的污。 最重要的是婊婊们都涨了姿势。 迎着大家好学的呼声越来越高。 派爷紧接着又补了堂法国历史课。 娼妓史和它比,简直是小污见大污。 校车已停好,背好书包快上车。 说到欧美历史剧,总少不了巨额和不可描述的画面。 高颜值、重口味,大尺度还有隔壁老王。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权力的游戏》。 而《凡尔赛》这部历史剧却可与之一较高下。 投资三千万,号称法国史上最昂贵的电视剧。 激情、基情、宫斗、野史、颜值汇聚一身。 活活一部限制级的法国宫廷大戏。 它的「壕无人性」真不是吹! 内景于凡尔赛宫实地拍摄,外景动用大规模的数字特效。 精美繁复的场布还原,巨细靡遗。 奢华的服装出自法国著名电影服装设计师玛德琳.封丹。 她是让.皮埃尔.热内的御用服装设计师。 曾负责电影《天使爱美丽》和《伊夫圣罗兰传》等的服装设计。 而这次的戏服充分展现了当时贵族着装的特点。 剧组的颜值也是杠杠的。 主演是乔治·布莱顿和亚历山大·维拉赫斯。 两大帅逼搭档饰演兄弟。 历史的高度还原+逆天的颜值+精美的片头。 每一帧都想截图做壁纸。 被这波旁姐妹花帅了一脸。 整个故事聚焦于法国波旁王朝的冷酷君主—— 路易十四。 他是全世界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整整72年,比同时期的康熙还多了11年。 所以,他是个有故事的皇帝。 而该剧开始于1667年,路易十四28岁那年。 讲述他掌权后,扩建凡尔赛宫的逆袭之路。 以及他和王弟、情妇们、大臣们不可描述的感情生活。 说它大尺度一点都没错! 第一季开场就给我十万点暴击。 国王路易十四沉醉于华丽丽的春梦中。 王弟也在和情人干着羞羞的事儿。 王后就更厉害了,一直和她的侏儒黑人偷情。 导致生出来的孩子是个黑人。 你以为被戴了绿帽的国王会雷霆大发,赐王后于死罪? 他转头又投入了第二个温柔之乡了。 而与他嘿咻的女人却是王弟的妻子。 你猜王弟怎么着? 我所有的一切都愿同你分享。 卧槽!这都什么鬼?!(贵圈真乱) 这是打着严肃历史剧的招牌光明正大地调戏观众啊! 相比纸醉金迷、肉欲横流的「凡宫戏」。 我国「清宫戏」什么的简直是太小清新了! 难怪俄罗斯把所有王弟的基情戏都剪掉。 英国媒体甚至宣判它为色情片,登报批评: 「十七分钟里竟然有四场不雅戏!」 不过爷更在意的是,本剧在法国只是十二禁! 十二禁!真是迷之设定。 这么小就要开始学历史了。。好早熟。 虽然派爷对法国宫廷和贵族的奢靡淫乱早有耳闻。 但这么露骨地重现在历史剧中,实在少见。 难得的是它们在第二季中,依旧力排众议。 保持「经费在燃烧」的高水准和大尺度。 真的不得不佩服剧组的「用苦良心」。 所以,无论多艰难都阻碍不了派爷好学的心。 「太阳王」路易十四,本身就是个浪荡子。 私生活混乱,几乎睡遍整个凡尔赛。 被封为贵族的情妇就多达十几个,有凭有据的真事。 据说为了方便和情妇私会,他甚至在宫内修建了多条秘道,以免情妇们狭路相逢。 好贴心的样子。 他还特自恋,天天拿着镜子照自己的盛世美颜。 老提「朕即国家」。(和康熙还真一样一样的) 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荣耀! 看着贵族臣子们向他俯首称臣,瞧他那得意样。 MD,我都看不下去了。。 王弟菲利普,是个双性恋。 不出征的话,平日里就是和男情人们: 吃吃吃、干干干、吵吵吵。 因为母亲怕王弟长大后与哥哥争权,从小就把他当女孩子养。 所以他可攻可受可傲娇。 在历史中,王弟也确实喜欢穿女装。 他有个稳定的同性恋人,但哥哥却逼他娶了英国公主。 就是那个兄弟共享的女人。 反正王弟对哥哥的一切安排都表示理解。 还总爱跟他闹羞耻PLAY。 满满的基情,一不小心就烧起来了。 不过王弟也有点小叛逆,总会弄得国王下不了台。 国王对弟弟的相爱相杀,如网友说的—— 弟弟虐我千万遍,我待弟弟如初恋。 如果国王不是弟控,王弟的作死早够他死八百遍了。 作为一个耗资千万的历史剧,当然不能把视线聚焦于荒淫的事儿上。 宫廷戏少不了各种权利的争夺。 影片逐渐展开了路易十四扩建凡尔赛宫的始末。 在他还是王子的时候,巴黎经常发生暴动。 因为各方贵族势力强大,王权被削弱。 之后,他住在父亲的狩猎宫(凡尔赛宫)里就更不安全了。 外有狼群侵袭、内有下毒的人出没。 臣子们和王弟都劝他离开凡尔赛,回巴黎。 然而,他却不肯。 他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 一个没有宫殿的国王,绝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国王。 扩建凡尔赛宫,把它修建成欧洲最奢华的皇宫。 正是他为自己拿下实权的第一个举措。 不得不佩服路易十四的精明。 表面上,把贵族们邀请到自己骄奢淫逸的宫殿里住。 实际上,是方便统治他们,只要稍有叛逆立马整死。 当然,贵族们不傻啊! 比如这个占领大片北方土地的老爷子。 他就不肯就范。 但路易十四也很有一套。 色诱、威逼,甚至是烧了人家的城堡,总有一样可行。 不过,统治最重要的还是掌控人心。 路易十四自然也很懂。 天天在皇宫开轰趴,就是给他们洗脑君主专制。 心机BOY啊~~~ 而这些也仅仅是路易十四的权术之一。 能成为「太阳王」,他靠的可不只是骄奢淫逸。 大量王臣贵权涌入凡尔赛宫,也意味着个中的明争暗斗。 而路易十四是有胆量和野心的—— 为了实现一统法兰西,他力排阻拦。 一边安抚建造皇宫的士兵,一边派兵扩展疆土。 意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统辖整个欧洲。 他懂得任人唯贤—— 在那个年代,女人学医是要处刑的。 而他面对助产士成功帮助皇后止血,没有处罚反而把她留了下来。 他会不择手段—— 为了结盟,他把皇后送到了非洲王子的床上。 并把黑人婴儿作为人质交由王子抚养。 不处置皇后母女,原来大有用处。 所以可以想象,剧里不乏乱伦、割喉、挖眼睛等限制级画面。 同时,他也是多疑的—— 他不相信任何守护他的人,遇到刺客他只喊王弟。 同一个天下,同一个君主。 似乎每一个君王都会有相似的能力和毛病。 不过,路易十四注定是特别的。 因为他还特么懂时尚! 如果他敢称自己是世界第二爱美的君主,绝对没人称第一。 嫌自己长得矮,发明了令女孩子们欲仙欲死的高跟鞋! 快!感谢你们的时尚始祖。 但是,他又对王弟怀有戒备,生怕他夺权。 对于食物就更谨慎了,经由两三人试吃过后才敢食用。 爱香水,还要求臣民搽不同味道的香水。 爱钻石,能镶钻的地方绝不空着。 对服装的追求也异常执着。 日常打扮通常是配有金线刺绣作花边的大蓬袖,戴最流行样式的领结。下身是白色的紧身裤袜,并配高跟鞋。 一不小心设计了代表一个时代的奢华服装。 光是打扮还不能彰显他的时尚。 建立凡尔赛宫,本是便于管理贵族的。 却一顺手建成了欧洲最奢华的皇宫。 造就了最具盛名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建筑。 他爱芭蕾和音乐,创办了音乐舞蹈学院。 却不经意间开启了巴洛克音乐时代。 之后,他还先后创办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文学院、戏剧院等等。 将巴黎变成超越罗马的欧洲文艺中心。 创造了法国生活艺术的鼎盛时期,一直影响至今。 就如伏尔泰所说—— 路易十四对法国的贡献,要比他的先人多出二十倍。 而从该剧中也看得粗来,他们在竭尽所能地刻画路易十四的伟大。 新一季还没完结,路易十四和贵族们的激情时光、斗智斗勇的权谋战争仍在继续。 一个又美又污又时髦的故事就摆在眼前。 婊婊们怎么能放过? 不过,派爷最后提醒一下。 好好学习历史,别整天想着穿越。 现实中的路易十四是这样子的—— 真人身高1.54cm,配着萌萌哒的脸; 蜜汁微笑。
2471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通向法国之路
gordon 2017-4-19 21:41
税率影响工作努力程度。这种观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美国经济不同于世界上许多其他经济。 美国人在经济上比欧洲人更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工作得更多,这种差异往往被归因于文化差异:美国人想消费更多,而欧洲人想享受更多。 但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法国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要比美国人长;而到 21 世纪初期,法国人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三分之一,原因不是向往美好的生活,而是为了逃避欧洲的税收,包括工资税。但美国人不能沾沾自喜:如果不能解决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方面隐现的危机,他们也会走上同样的高税收之路…… 欧洲的高税收使得雇用劳动力代价高昂,尽管扣除税收后的净收入也许并没有增加多少。税收负担越重,雇主就越难用薪金吸引人参加工作,人们就更愿意领取政府津贴、读书或提早退休。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到 90 年代中期,法国的税率从 49% 上升到 59% ,而美国的税率则保持在 40% 。 结果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处于工作年龄的法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是 24.4 小时,比美国人多 1 小时。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法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减少为 17.5 小时,而美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增加到 25.9 小时。 “人们将不再工作”——随着劳动力的减少,税收会越来越多地加在留下来的工人的身上…… 必须抑制这种制度的慷慨性,而且“越快越好”。否则,美国人的工作习惯也会像法国人一样。 **************************************************************************** 1974 年的一天,经济学家 阿瑟·拉弗 和一些著名记者与政治家在华盛顿的一家餐馆用餐。他拿来一块餐巾并在上面画了一个图来说明税率如何影响税收收入。 多数经济学家怀疑拉弗的观点。就经济理论而言,降低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的思想可能是正确的,但值得怀疑的是在实践中是否真的如此。还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拉弗的观点,即美国的税率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这种极端的水平。 但是,这条曲线(即著名的拉弗曲线)激发了 罗纳德·里根 的想象力。里根政府第一任 预算局 局长 大卫·斯托克曼( David Stockman )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里根)曾亲自经历过拉弗曲线所描述的情况。他总是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我拍电影赚过大钱。”在那时,战时附加所得税高达 90% 。“你只能拍四部电影就达到最高税率那一档了。”他继续说:“因此,我们都拍完四部电影就停止工作,并到乡下度假。”高税率使人们更少地工作。低税率使人们更多地工作。他的经历证明了拉弗曲线。 当里根 1980 年 竞选总统时,他把减税作为其施政纲领的一部分。里根认为,税收如此之高,以至于不鼓励人们努力工作。他认为,减税将给人们适当的工作激励,这种激励又会提 高经济福利,或许甚至可以增加税收收入。由于降低税率是要鼓励人们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数量,所以,拉弗和里根的观点就以供给学派经济学而闻名。
1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9世纪法国的科学
gordon 2017-4-15 15:37
18世纪从几何学分离出来的解析方法,使物理量的数学表述十分灵活。数学符号摆脱了它们的几何基础并被直接用来描述物理量,这是一个使复杂的物理概念易于数学描述的过程。 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包括 约翰伯努利和他的儿子 丹尼尔伯努利,达朗贝,欧拉,等人都对流体的力学问题和弹性介质的力学问题做了很好的数学分析工作。 根据“理性力学”的传统做法,力学的数学定律 必须根据质量、长度和时间的经验概念来建立 ,并且应当避免使用不可观测的、假设性的解释。 物理现象的数学处理在力学研究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虽然牛顿关于光的“辐射”理论(认为普通的物质粒子和光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普通粒子受到力的作用)和欧拉的光学理论(认为光是流体中的脉动传播) 都是建立在数学论证的基础之上的 ; 但是人们常常把光比拟为“火”,并且用不可称量流体“以太”来描述。 这种“流体”被设想为由互相排斥(用‘弹性’表示这一性质)的粒子所组成,而且是“稀薄透明”的(它可以穿透普通物质粒子间的空隙),并且这种以太粒子还受普通物质粒子的吸引。当这一理论用于电学、热学和化学时,用粒子间的力和以太流体的假设可以得到解释。 牛顿所提出的以太和粒子间的作用力对这些理论发展轮廓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牛顿在《光学》的各种版本的附录中特别提到那种推测的‘问题’(Queries)。在对牛顿工作的评论中,人们特别关注牛顿的短程吸引力的概念,这种模型确定了化学理论的基础:由此又可以构想一门涉及化学作用力的定量物理学,多种多样的化学元素就是由力相连着的终极原子的各种不同的结构。 到了18世纪中期,法国的化学家为了解决化学反应的关键问题—— 探索化学力(‘亲和力’)——的论证过程中,在他们的著作中稳固地建立了这一理论,虽然人们想了许多办法试图使化学力的这一理论达到定量的水平,但是理论的主要方面仍然停留在定性的水平上。到了18世纪末,科学家都采用了 不可称量流体去解释 电磁光热的现象 。 18世纪时,人们对热、磁、电等现象的研究还是定性的。但 到了18世纪末期,人们逐步采用定量的数学方法去研究这些现象 ,而且这种数学方法还由于科学仪器精密的提高和物理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约瑟夫布莱克,拉瓦锡和拉普拉斯等人对热学的研究工作,迈耶、拉姆伯特和库伦对静电学的研究工作,都利用了精细的实验测量和定量的水平来衡量理论好坏的判据。静电学的定量化,建立了静电学的定律, 这是精确实验检测和定量化研究方法的结晶,也是从方法论角度寻求建立数学定律的一个范例。 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理论和不可称量流体的理论,经过拉普拉斯和他的学派研究之后,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里达到了它的最美妙的顶峰。 拉普拉斯证明:光的折射、固体附着力,毛细管的作用,化学反应等等都是同物质粒子所施加的吸引力密不可分的;拉普拉斯坚持认为:对粒子间短程力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使地球物理的研究工作, 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天体物理时那样,达到高度完美的水平 。(他的理论和实际观测差距还是很大) 泊松把这种办法的原理说得十分清楚:这是一种“物理力学”的理论,它可以取代18世纪数学家在研究力学问题时培育起来的“分析力学”。泊松强调指出:当研究灵活的弹簧、弹性的表面和流体的压强时,可以采用分子力的理论来解释这样的力学问题。 拉普拉斯学派强调的统一性,使力学和热学、光学、电学等现象间互相沟通。 拉普拉斯重视以精细的实验测量工作作为他的数学物理理论的重要补充,他认为实验方法和数学理论并重。(对物理量进行精确的数值测量) ***************************************************************** 随着1815年拿破仑政权的垮台,拉普拉斯开始失宠,影响力很快减小。拉普拉斯的理论受到 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的责难, 热素说也开始受到冲击。把热素作为普遍存在的不可称量流体的学说受到批判,并且 用光的波动说取代了光的微粒说 。粒子光学曾经是拉普拉斯物理理论的核心。总而言之,拉普拉斯的物理学承受了种种打击。 注: 泊松亮斑,泊松真是悲催。 “虎落平阳被犬欺” 数学搞了一大堆,人家只做了一个实验。 ***************************************************************** 法国对蒸汽动力的重要性认识迟钝,但对 双缸高压引擎却相当重视。正如卡诺指出的那样,这些研究工作对燃料经济学的重要进步帮助很大。 (因为法国优质煤短缺,因此这一点特别重要) ***************************************************************** 基本上,就是化学、能量的观点,分子 (暂时还不知道 原子这个东西,等到爱因斯坦了。) 热素、以太(光学) 灵活的弹簧、弹性的表面和流体的压强时,可以采用分子力的理论来解释 其实冯卡门干过这个东西,流体力学、火车蒸汽发动机,电力发动机,就是没搞过内燃机。 基本上就是东北 “伪满洲国” 的水平。 ***************************************************************** 牛顿推测认为,在原子之间的微观尺度上作用的力和在恒星与行星之间在宇观尺度上相互作用的力,具有相同的本质。 爱因斯坦在1901年和1902年发 表的两篇早期论文中,正是继承了牛顿的这一思想, 探寻引力和分子间力的共同起源 。 注: 其实也不是牛顿认为,法国人这么认为的。( 中国人科学素养差嘛 ) ***************************************************************** 君期我作玛志尼,我祝君为倭斯袜。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就搞不明白,有了 “原子” 了,为什么会引入分子这个概念呢 原子的概念是后来的 早年就是分子的概念。 万有引力和短程吸引力 热素、以太 ,当然这种概念都不用了。 ***************************************************************** 还有对法国的误解,一直以为法国是以理论,而不是以实验科学见长的 实际上,统一度量衡, 精确测量,就是从法国出来的 像惰性气体的发现纯靠实验做的,超出了实验误差,就会有新发现。 现在看, 英法德,不论从理论还是实验,都很强。 (英国数学稍微差一点,还行吧) 参考阅读: 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 《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 作为化学家的爱因斯坦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4903 实验也不是那么容易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8023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量子力学
1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霍布斯 《人是运动》,一砖一瓦奠基的书
gordon 2017-4-6 02:38
霍布斯是政治学中的物理学家,他把人缩成身体,身体缩成运动。 大量物质和运动,人类被浓缩到那些可运动的部分,就像一个机器。 想你可以随便想,但你要行动,就不得不考虑现实。 在“什么是生命?”部分,他说, “除了四肢的运动,生命为何物?” 在法国也有一本书,《人是机器》 ************************************************************** 科学的第一种功用就是钻研科学,这已经是一种真正的、坚实的好处。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 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您还在幼年的时候,智慧的双手就已经把您引向令人向往的目的了,可是 有多少迂腐的学究,辛辛苦苦了四五十年,被偏见的重荷压得弯腰驼背 ,比被时间压得还要厉害。 看起来什么都学过了,却单单没有学会思想。 ************************************************************** 这是因为 受到精神控制,批评 僵化的机械论 僵化的机械论当然不对,但也不是你能搞定的 生物学需要精密科学的支撑,需要数理化好。 ************************************************************** 批评机械论,恰恰把 “进步之路” 给堵死了。 ************************************************************** 政治干预 学术,为了反对苏联,把学术搞的 “一塌胡涂”
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南开大学: 高工高师,法国大革命
gordon 2017-4-5 15:38
http://www.tudou.com/v/JnIoFm7ATvs/resourceId=_04_05_99/v.swf 跟高工、高师类似,培养出来这批学生呢,在社会上却无以谋生。 自然会爆发革命 另:张伯苓对 张学良影响很深 ****************************************************************** 爆发法国大革命是必然的, 这个看 ”孔德“ 一节的介绍 反而说明,张伯苓教育,教的好
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计划经济的来历 —— 从法国说起
热度 1 gordon 2017-3-17 15:11
"一切对存在本质,对存在的最初和最终原因的研究都必定是绝对化的,而对现象规律的研究则必定是相对的,因为这种研究假定,即使精确的现实永远无法被充分揭示出来, 只要观察方法在逐渐改进,人们的思维就会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 科学观念的相对性不能脱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 —— 《实证哲学》第2卷,第213页 《实验心理学》这本书也是按照这个思想进行研究的。 gordon 注: 就我上面写的一点东西,懂的人,极少。 我写的这点东西,你需要花 20年、30年学习,才能悟到 。 *************************************************************************** 回顾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的时代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大革命后的法国,在1830年前后“成了暴发户统治的资产阶级社会。……他们大多出身低 微,既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也没受过多少教育,全靠个人奋斗干出一番事业……他们则成了新时代的大胆的企业家。他们办起了富于冒险的银行,建成铁路,建造工 厂”;而同时“ 受到教育的青年因人数供过于求,面临着他们认为是渺茫的前途 …… 青年人在权势者的门外久久的等候着。 这些青年人由于不被社会所需要,他们不仅在物质方面感到不满,而且在精神上也感到痛苦 ,这种痛苦被称为‘ 世纪病’。他们无法从理论上解释自己的命运,也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作为生活的准则”。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社会学。 *************************************************************************** 讲讲孔德,孔德是圣西门的秘书 1814年8月,孔德参加了巴黎高工的入学考试,以第4名资格被录取。10月,到巴黎入学,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这个城市。(短期除外) 1814年初,当反法同盟联军进攻巴黎时,理工学生曾在巴黎市郊同敌人进行战斗, 但到了这年11月,理工照常开课了。 这位强烈憎恨拿破仑专制政权的学生发现,波旁王朝的复辟更令人憎恶。 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相信共和,与重建的君主制以及它的平庸的奴仆们相比, 甚至拿破仑帝国也显得美了。 当拿破仑重返巴黎,高工加入了他的阵营,孔德成了他那些革命同伴的领袖之一。 但很快失败了。经过滑铁卢战役和巴黎合约的签订,社会秩序恢复了。 学校重新走向了正轨。 1816年4月,6名学生向学校当局抗议 过时的考试方式,这6名学生将受到惩罚。 听到这个消息,全体学生表现出团结一致。学校当局求助于部长。不久总督宣布要关闭这所学校。 学校将重新组建,那些守规矩的学生以后可以申请重新入学。 7月,孔德返回巴黎,靠私人授课维持生活。 孔德继续私人授课,讲数学,还帮人翻译一本英文的几何学,可是未来仍然一片渺茫。 理工学校即将重新开课,但重新入学的事情他连试也没试。随后,那个将改变他生活道路的“一见钟情”来到了。 *************************************************************************** 1817年夏,孔德经人介绍认识了亨利圣西门。圣西门当时是《工业》杂志社的社长, 是个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生性邋遢,容易激动的人。 他后来对孔德的生活和事业发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孔德那种训练有素,一丝不苟的工作能力正是圣西门所缺少的。 两人融洽地共事了一段时间,起初,孔德每月领300法郎薪金,但 后来圣西门有一次陷入经济困难,他常常如此 ,孔德继续留在他身边,不再领取报酬,一来是为了学术上的原因,二来是希望以后能领到薪金。 圣西门当时60岁了。 1824年,孔德同他的导师最后决裂了,因为著作署名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位合作者对于采用何种办法扩大影响,争取民众的支持存在分歧。 圣西门始终是个活动家,强调必须立即改革 。他所希望的首先是把自由派企业家和银行家鼓动起来,支持他加快重建法国社会的步骤。 相反,孔德强调要 把理论工作放在改革活动之上 。就当时来说,建立科学学说的基础要比施加任何实际影响都重要。 还有一点,简直成了学术史上的笑谈。孔德竟然反对圣西门学说中当时开始出现的 “个人崇拜”。 哈哈哈 *************************************************************************** 说实话, 合作者分手,无外乎 名、利、女人 。 *************************************************************************** 虽然孔德已经收到来自著名科学家居维叶、洪堡等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自由派代表人物和政治家的来信,对他的最新著作表示称赞和鼓励,但他仍然是一个孤独的边际知识分子,与巴黎的文学界、科学界只有稀疏的关系。孔德的体系已经建立,但 孔德本人既无地位和职位,也无职务和工资 。 与此同时,孔德认为自己至少在私人生活上有了点着落。1825年2月,他决定娶罗琳玛森为妻。 他与这位年轻女子相识已有数年。她过去是王宫附近一带的妓女,后来成了一所小书店的店主。 这个婚姻很不稳定,几分几合,最后两人还是永久地分手了。孔德暂时感受到一种家庭的安定, 不过他仍四处奔走,寻求得到学术上的承认和社会上的地位。 *************************************************************************** 有人主动向孔德提供一个职位 —— 作化学工程师, 他拒绝接受,继续给私人授课 。 几个原因:他可以致力于研究理论问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他还可以同自己那些出身高贵的学生的家庭家里密切的关系。有时他也能得到些稿酬。 当孔德理论体系完备,足以向广大公众提出的时候,孔德由于缺少一个阐述其理论的正式职位,决定举办一个私人讲座,1826年4月,讲座开始,听众中有一些著名人物: 洪堡,几名科学院院士 ,例如伊波利特卡诺(伟大科学家萨迪卡诺的兄弟) *************************************************************************** 1830到1842年他撰写《实证哲学教程》时,一直过着这种凄惨的生活。 他想在理工学校做教授,在科学院或法兰西学院谋个职位,所有这些企图全部落空。 他只是在1832年在理工学校当了个“分析和力学课辅导教师”,5年后,又当上这所学校的校外主考人。前一职务给他带来2000法郎的微薄收入,后一个略多一点。 他还在一所私立学校教数学,这三项工资再加上有时作为理工学校的巡回主考人得到的日薪,刚够他勉强摆脱贫困。 在他专心撰写《教程》的那些年,他不仅受到经济困难和学术界排斥的干扰,而且婚姻关系也越来越坏。 渐渐地,他变得沉默寡言, 他不再阅读那些与他所写的内容有关的众多领域的新文献了 。 只读小说和诗歌。 *************************************************************************** 渐渐的,孔德有了一些信徒,更为可喜的是 他的实证学说越过了英吉利海峡 , 在英国受到相当的关注。穆勒成了他最亲近的赞赏者。他在《逻辑体系》中说,孔德是“欧洲第一流的思想家”。 孔德和穆勒经常通信,在信中,孔德不仅告诉他自己的科学工作情况,还谈到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和物质生活上的困难。穆勒约集了一些赞赏孔德学说的英国人, 给他寄去一大笔钱 ,帮助他渡过经济上的难关。 *************************************************************************** 后来, 这个人就很怪,他老嘲讽同行 。 1844年,由于他在理工学校树敌太多,他的主考人聘书没发下来。他因此 失去了差不多一半收入 。他在该校的另一职务于1851年失去。 1844年他因失去一个职务而在众人面前蒙受屈辱,然而后来证明,这一年也是他最为得意的一年。 他与克洛蒂尔德 德 沃 相爱了。她是位中产阶级的妇女,不到30岁,被她丈夫,一个小官吏,遗弃了。 爱情差不多持续一年,克洛蒂尔德染上肺结核,去世了。 克洛蒂尔德 死了以后,孔德又相信人道主义 ,又跟穆勒决裂了。丧失了理性主义的信徒。 *************************************************************************** 孔德由青年时代一个热情的共和主义者和提倡公民自由权的人起步,走了一条漫长的道路。 现在鼓吹着服从的美德和秩序的必要 。 “实证教会”的两条训言仍是“秩序”和“进步”,在最后几年中,在创建人的眼里秩序的分量更重了。 正是这种对秩序的渴望,使他把沙皇、首相、耶稣会会长等人视为精神上的兄弟 。 1857年9月5日,癌症让他去世了。 *************************************************************************** 孔德的主张,和比利时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尔是不一样的, 孔德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和创造力 。 ******************************************************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年轻人 ——— 计划经济的诞生 “这种类型的工程学诞生了, 带着它特有的观点、雄心和局限性 。那种综合的精神 —— 它不承认无意识建立的任何东西具有意义 , 那种对组织性的热爱 —— 来自军事实践和工程实践的组织性, 那种对一切有意义建立而非自发生长的事物的审美偏爱 ,这就是全新的成分,它补充了——后来则取代了 —— 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 。” 孔德所做的贡献,体现出他那一代高工学生的典型特点。 ****************************************************** 在孔德始终保持联系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中就有他过去的同学和老师。 当他第一次打算寻找赞成自己新思想的阅听人时,他就把《实证政治体系》的第一版(1824) 寄给过去的同学,也寄给他的老师 :盖-吕萨克,阿歇特,安培和泊松。 孔德虽然没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但他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中写信时总要署上 :综合工业学校前学生,奥古斯特孔德 ****************************************************** 他的悲剧在于,他想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囊括当时所有科学学说的体系。 (他 在一个混乱、多灾多难、失去信仰的危急时代长大 成长,很早就下决心创立一种哲学体系, 把人类带回到原来那种有机性整体之中, 对秩序的渴望渗透在他的全部著作中 。 但同时,这位相信进步的科学家, 新的秩序应该在未来中寻找,而不是退回到旧制度 。) ****************************************************** 孔德一生大部分时间处于学术机构的边缘,缺乏有专业有组织的同事的约束, 这一点至少 部分地可以解释他学术工作的雄伟魄力 ,同时也可以解释他后期思想的衰退。 自学成才就这样。 ****************************************************** 我起初是穆勒,后来是孔德,总是和这些怪人为伍。 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我企图成为一个天才 ,但笑声宽厚地进行了干预。 ———《科学究竟是什么》 ****************************************************** 计划经济的起源 五四运动,青年学生,巴黎高工,计划经济的幽灵,一直在中国上空徘徊。 五四那时候,不是经济不好,实际上,经济是快速发展的。像纺织业, 拿破仑时代结束以后,才发现法国的纺织快速发展。 “巴黎高工” 大量的受过 进步主义教育的年轻人,和波旁王朝复辟,占了年轻人上升的空间, 矛盾很深,最后肯定要推翻北洋,建立计划经济啊。(法国大革命的路子) ******************************************************* 其实中国历史很简单,以前有个学校叫做“上海大学”,这就是答案。(没那么复杂) 跟贝家花园,跟法国,有极大的关系。 建立 “统制经济”的原因, 日本的情况和中国类似 , 参考阅读: 《周作人论日本》 老电影《军阀》 *******************************************************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梅杜萨之筏》 不就为了这点事嘛 说是小事,其实也不小。 内战,不就是为了位子嘛。陈立夫陈果夫 不就嫌 占了他们位子嘛。他们比较清廉,没啥额外收入 基本上,都是为了 名、利、女人、钱 可能我头脑比较简单啊,但大多都是如此 ,没有那么深奥。 ******************************************************* 法国书,国内翻译的太少了。
26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处于荷兰和法国之间 —— 政治算数与 罗曼蒂克的诞生
gordon 2017-2-25 18:18
实际上,欧洲文明起源于荷兰,荷兰的风车 和 军事。 早年欧洲的骑士阶层,需要训练很长时间。 但荷兰,就找一些烂人,很没素质的人,简单的一训练。就能跟严格训练的 道德高尚的 骑士抗衡 平民阶层,竟然能抗衡贵族 太 TM 扯了 ***************************************************************************** 英国也是学习荷兰,但英国有一个荷兰没有的长处 英国,国土面积大,人口少 除了荷兰的城市外,英国还有乡村 英国的海外贸易,英国农业的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共同促使英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资本主义农业,不像小农,需要谋生,就是有利可图就干,无利可图就不干 比较轻松 紧张感融入到了 日常生活里 。而不是像专制国家,平时稀松,关键时候,努力一把。 ***************************************************************************** 自然而不极端,罗曼蒂克的诞生 既有土地,又有城市两者之长,但都不极端 ***************************************************************************** 买菜大叔,雄霸全球记 就像日本av 电影的男主角,都是中年萎缩大叔。 其实这跟消费群体受众有关,这个年龄段的人升职估计也升不上去了,奋斗估计也没什么可奋斗了,手里有点钱,开始享受人生了 ***************************************************************************** 海军都是推崇日本,训练有素野心勃勃,都是鄙视 英国海军的 告诉你们,英国海军,买菜大叔,也能雄霸全球。
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钱三强从法国带回来的科学传统,落后于民国科学传统
热度 2 gordon 2017-2-23 13:12
说实话,早年 康普顿三兄弟,还有布什 他们关于科学的讨论,我没有看懂 感谢海天,把我激发出来了 写了前文。 现在这个逻辑串起来了 ************************************************************************ 海天,我爱你 ************************************************************************ 钱三强从法国带回来的科学传统 ,落后于民国 康普顿这套科学传统 但怎么说呢,革命嘛 高工、高师,这是一套东西, 拆开了,估计他们不会了 ************************************************************************ 跟以前学苏联的笑话一样,完全照搬嘛 ************************************************************************ 那时候,劳伦斯已经发明回旋加速器了,居里夫人也退出历史舞台了 美国的劳伦斯 美国的科学,美国的风格 参考阅读: 第三共和国的科学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6435 ************************************************************************ 康普顿三兄弟,还有布什的东西 ,你们看过吗? 就是雷神公司创始人 ************************************************************************ 海天: 在豆瓣灌了一大碗某知名教授的“科学不要功利......”鸡汤,正待吐槽,看到第一个留言是“何不食肉糜”,心情好了不少
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革命是一个如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问题
热度 1 gordon 2017-2-22 22:02
英国革命是个贫困问题,而法国革命是一个如何与“现代世界”相处的问题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太阳王可以集中全国之力。 但是大航海时代以后,英国可以借助全球的力量,集中全国之力也不行了 有人说了, 全球贸易,全球革命嘛 没错 但问题是,人家掌握海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个没办法解决。 ****************************************************************** 所以说,法国革命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更具一般性 不是说经济不重要,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也很重要。 “没有了神仙,皇帝” ,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处
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不讲一般性 —— 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中的特殊性
gordon 2017-2-22 17:55
19世纪法国社会主要问题是由大革命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即旧制度与“现代”社会或“公民”社会(即没有国王与神的社会)间的冲突。这与英国主要是贫困问题情况不同。在解释为何说国王与神,我说这也是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 法国工人暴动所反映出来的更多是体制,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而英国则主要是贫困问题。因此,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界,法国社会主角是历史学家(如基佐、梯也尔、托克维尔等),而英国则是经济学家(如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 **************************************************** 特殊性这种东西啊,可不是你在国外走马观花看看,喝喝星巴克,就能明白的 法国的历史学传统已经百年了,但是到了1980年的时候,这个传统还是脆弱的 **************************************************** 法国革命中的历史学,等同于英国革命的经济学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向法国人解释说明法国的纷争,法国人由此可以接受这些纷争,并以政治的、文明的论辩模式, 而不是暴力的内战模式生活于这些纷争之中。 历史学通过自我反思这种迂回的调节方式,消化和整合革命事件,并据之来重新整饬民族过去的历史。法国社会通过历史学 来反观自身,通过历史学来理解自身,思考自身。由此来看,的确是历史学构建起民族认同。 **************************************************** 其实老马很敏锐啊,以前他是受 大陆学派,法德文化影响,就是哲学和历史 后来,突然发现了 经济学。 很强悍,只是个人能力有限;哎 我是看现代人的书 我看到普罗斯特《历史学十二讲》的时候,2012年出的书。 **************************************************** 中国其实是因为贫困和愚昧的问题 它以为是因为没有发动革命的问题(科学不昌明,这是个愚昧问题) 呵呵 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科学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在搞愚民政策,但它也不敢公开的反科学。 毕竟,传统在制约它呢 公开的反科学,愚民,它还没有那么大胆。 **************************************************** 中国应该通过反对政府愚民法案,来限制政府的权力。 “反对政府愚弄人民法案”,呵呵 **************************************************** 小德意志方案也不行,拿破仑还拿政治正确 来进攻意大利呢 ( 抢劫还挂个 “替天行道”的理由 ,其实是因为法国内战弄的很贫穷,去抢劫意大利) 只是说不用那么着急, 彼欲急,我欲缓 。 北洋的问题在于财政,哎 **************************************************** 这帮流氓,真流氓,哈哈哈
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说说我的头像 —— 日行一善
gordon 2017-2-22 06:31
说说我的头像 —— 日行一善 这个意思是,我是倾向于帝制的共和主义者 一个保守主义者 就是这两个特性,使得法国第三共和国 度过了 大革命的困扰。 历经梯也尔、麦克马洪、甘必大 三代的努力,奠定了现代法国的基础。他们观点各异,都是爱国者 当时的人,认为帝制是比较稳定的(连“甘必大”都这么认为),没有想到会成为共和国。成为共和国,纯属意外。 梯也尔是保守主义者,它是七月王朝的人,共和思想的君主 ***************************************************************************** 因为法国实行普选,又是小农,群众太热烈了,然后把拿破仑三世选上去了,选上当了皇帝。 跟德国把希特勒选上去一样。 ***************************************************************************** 梯也尔力图建立保守共和国,但遭保王派与共和派的反对。 1873年5月,梯也尔被迫辞职,极端保王派人麦克马洪当选总统。右翼势力继续加强,建立合乎天主教规范的“道德秩序”。正统派与奥尔良派加紧勾结,图谋恢复王朝体制,以L.甘必大为首的共和派为确立共和制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斗争。国民议会最终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1875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1876年众议院选举和1879年1月,在参议院选举中,共和派取得稳定多数,在人民群众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麦克-马洪辞职,共和派F.-P.-J.格雷维当选总统,终于确立共和派的共和国。 共和派分为温和与激进两派, ***************************************************************************** 激进共和派—— 布朗热事件 布朗热是激进共和派, 俾斯麦在德法边境陈兵 ,迫使布朗热辞去 部长职务 布朗热当陆军部长时候,给官兵灌输 法国沙文主义思想,加强陆军军备,讨论“反德复仇” 俾斯麦威胁,一旦布朗热成为政府首脑或共和国总统,德国舍战争外别无选择。 俾斯麦在法德边境集结军队,1887年2月,动员7.2万后备役官兵在洛林举行军事演习。 ***************************************************************************** 最后是温和共和派掌权了 路径是 : 奥尔良派,梯也尔,麦克马洪,甘必大 ***************************************************************************** 七月王朝就没什么问题,因为法国是普选制,然后群众运动 胡搞 菲利普 跑了
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自然语言表述” 的终结(转)
gordon 2017-2-15 17:36
关于用类比来说明问题的两难 如法国诗人瓦雷里所说的,我们不得不经常使用比喻,但在比喻与事实之间不假思索地画等号是愚蠢的。比喻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我们瞥见某种真相的同时,也把谬误和假象暗中塞给了我们。 比喻让两个本不相同的东西的相同之处如此突出,以致人们对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视若无睹,而对这种差异的忽略,往往使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陷入某种魔障而不自知。 摆脱这种魔障的方法,就是寻找新的比喻,让新的比喻来突显被旧比喻掩盖了的面相,以一种偏见来消解另一种偏见,把囚禁在旧比喻中的意义拯救出来。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的,“思想史不过是各种隐喻更替历史”。 ******************************************************************** “脑科学偏好”的终结 跟个人的体验有关 ,跟个人的性格有关 爱耍一些小聪明,却不是真聪明 从一种谬误到另一种谬误,如果你仅仅使用比喻的话。 注: 个人有一些成功经验,非常重要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成功过。 而 “大家” 是从一个高峰迈向另一个高峰。 ******************************************************************** 不想玩这个了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启蒙的问题,法国早就解决了 ——— 奥尔良王朝
热度 1 gordon 2017-1-25 15:44
加上菲利浦施政倾向于保守谨慎,没有拿破仑支持者强调的军事荣耀,外交也连连不济,这就引起人民普遍不满,引发了法国二月革命。 起义人民占领了杜伊勒里宫,把国王的半身铜像抛到窗外,把国王的宝座搬到巴士底广场上的烈士纪念柱前焚烧了。下午4时,群众来到波旁宫,冲进议会厅,登上讲台,高呼“打倒议会”“共和国万岁”的口号,并且庄重地宣布:“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共和国万岁!”驱散了立法议会,七月王朝终于被推翻,二月革命获得了胜利。 这以后,法国进入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 然后就是 普法战争的失败。 ************************************************************************ 拿破仑三世怎么上台的,因为法国小农过多嘛,当时好像是普选,把拿破仑三世选出来了。 ************************************************************************ 90后事件,是改变中国国运的一个事件 千百年来,中国人 “没有智商” 的耻辱 ,一朝洗刷; 从此中国一帆风顺 ************************************************************************ 法国经济的发展,是英国工业化完成以后的资本输出 法国经济不是内生的 是繁荣带来了科学,不是科学带来的繁荣 英国比较特殊,当然它的工商业来自荷兰,问题是 英国有大块地,可以和城市对冲 所以,它是非常牛 大农场主又对农业进行 技术革命
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双元革命之 法国大革命
gordon 2017-1-22 10:12
法国大革命,就是这么牛逼; 首开普及教育,等等的先河。后来,拿破仑三世又开“动产信贷”先河,后来,又开 数理经济对经济社会干预先河。 这又有个 “蛋办法” 。 没有办法,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一种状态,丫爱这个 注:这其实是一种最古老的方式, 国家化凑 “大资本”的方式 。 跟帝制一样,帝制其实很稳定,比民主国家要简单和稳定的多。 当然 都想过的好 ,过不好怎么弄;就没招儿。 这是一种稳定态,想打破这种稳定态是不容易的。也是一种智力黑洞,心思不要往这边想,把自己弄好就ok 了。 *********************************************************************** 你觉得它不正常,是因为你的坐标是按 英美那种坐标 套的 我靠,英美那么繁荣 *********************************************************************** 有点脑子好不好 ,老跟第一名比 这种东西,都是它灌输的 傻 叉 注: 自己不被别人忽悠,就过的 痛快了很多。 *********************************************************************** 你能混下去,混下去,混不下去,去球 有人,春节村长 送一袋子面,送点食用油,就很高兴 呵呵 *********************************************************************** 上学,不要老盯着第一名比。主要是学知识的 凤姐要不去美国,现在估计身份就拿到了
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厦门大学的航空系 ——— 二战中法国的航空
热度 1 gordon 2017-1-2 19:47
二战中法国的航空是个什么样子,这得找苏联的书看 其它资料找不见。俄罗斯又跟法国有一些莫名奇妙的联系 ************************************************************************ 法国不就是那回事嘛, 老毛病了 法国强调自由发展,没有形成型号 它实力不弱,但没有形成型号,批量生产 ************************************************************************ 厦门大学找 叶蕴理 当航空系的 系主任,老叶挺强的 ************************************************************************ 法国巴黎大学 航空 工程硕士、法国国家科学博士 叶蕴理 教授 博士论文不知道是什么 ************************************************************************ 民国8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毕业生徐悲鸿受教育部 派遣赴法留学,为中国赴西洋留学美术者第一人。民国9年,上海杨敷海赴德国留学。民国10年,朱公谨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 在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任教。民国12年,潘玉良(亦名张玉良)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肄业,赴法国留学,后侨居法国。同年11月, 叶蕴理 赴法国里昂大学攻读物理学。民国16年进 巴黎大学 航空系,后转入物理系。民国2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各高校任教。民国16年,南汇县傅雷赴法国留学,后成为著名翻译家。 注: 这么牛逼的人,总是默默无闻 我只听说过,徐悲鸿、潘玉良、傅雷 这种 “文史哲”烂人。 其实也不是默默无闻, 那时候搞航空的牛人太多了 ,她还是去搞光谱吧
1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科学破 “执妄” —— 法国1897年型75mm速射野战炮
gordon 2016-12-21 10:32
陈修和在1928年时担任上海兵工厂技士,当时一批山炮送厂修理,但是上海兵工厂不会修俄国山炮的制退复进机: "该厂习惯于制造和修理德国式的弹簧驻退机,对于俄式山炮所用的空气复坐机,不了解它的性能和构造,无从着手。经我将黄埔军校俄国炮兵顾问所发讲义中,关于七.六二山炮的构造和修理部份抄送给该厂,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而,修好山炮的上海兵工厂,却没有进一步量产的计划。依据陈修和的回忆,上海兵工厂将热火朝天的干劲,都用在古董般的沪造克式山炮上头,将月产量由每月六门提升到每月八门。 ************************************************************************ 这个事情,你需要懂科学才搞明白什么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的空气复坐机啊,是绝密的。 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 ,就为这个事。 法国反犹太,德国保护犹太人。(一战时候,犹太人为德国出了很大力) 注:这个不仅我们不会啊, 德国也不会啊 ,这个东西 ************************************************************************ 豪森内的发明,值得吸取的就是 长后座原理。 法国在同一时期,也在研究这个东西,但搞的是 短后坐。 豪森内卖这个专利,这个专利是有问题的。所以德国人也不采用 但实际上,漏油问题一直没解决。 ********************************************************************************* 豪塞尔打算将其专利卖给 克虏伯,然而,过于精明的老克虏伯在了解到豪塞尔暂时无法攻克液压油泄露这个技术难关后,断然否定了豪塞尔设计的一切价值,豪塞尔一气之下,决定将其专利向任何懂行的买家销售。 ********************************************************************************* 德维尔向法国军事当局发出了一封密电:“我们应该制造这样一种火炮,却又不必购买这种专利。” 注:实际上,法国是没有买这种专利。保密嘛 布尔热兵工厂工程师 圣克莱尔 德维尔上尉,是 著名化学家 圣克莱尔 德维尔 的侄子 ********************************************************************************* 在引进速射炮之前,法德两国的炮兵准则几乎相同,法军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大力吸收德国炮兵理论。 例如甲午战争中,指导日本学习德国军事。 ********************************************************************************* 到了1896年,终于拿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改进设计,液压油泄露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解决令人头疼的液压油泄露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措施非常简单, 即以含40%银与铜、锌、镉的银铜合金质助退筒活塞环取代了原先的青铜合金质活塞环, 改善了抗硫化性能,提高了耐腐蚀性。 ********************************************************************************* 法国军方下决定严守 1897式75mm 速射野战炮的秘密,并为此不惜昧着良心将“德雷福斯案”的水搅混。 法国军方运用了任何想象得到的方法—— 在新闻上运作,声明与暗示及各种有用的方法。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75小姐”,为法国赢得了很多胜利。(迂回,火炮攻击,步兵占领) 但到了战壕战阶段,逐渐让位于榴弹炮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05炮取代了 75 炮的地位。 ********************************************************************************* 注:澄清一个事情, 一战之前,中国军事相比于 世界军事潮流不落后 。 落后,就是 “五四运动” 以后,落后的 当然,那个弹簧造不了。 美国造 一战时期的法国大炮也造不了。 ********************************************************************************* 德国在一战中,主要运用的是机枪 法国用的是 速射炮、 榴霰弹 ,刺刀冲锋 ;跟日本人很像,在运动战中很厉害 ( 普法战争后,法国吸收了德国的军事原则 ) 德国用的是大口径榴弹炮,榴弹 (因为要突破要塞的原因) 注: 大口径榴弹炮,在一战前也是保密的 ,兵棋推演的结果。“丧失了机动性”,反直觉的东西。
1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启蒙理性的缺陷(二)——— 全知与全能
gordon 2016-11-28 07:03
科学这玩意儿,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认识自然,而是为了改造自然。 说白了,科学不科学,我都造出来了。 ************************************************************************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所观察到的不是自然本身。自然是根据我们提问的方式而展露自己的。 —— 海森伯 ************************************************************************** 科学的目标不是解释自然界,最终的解释也是不可能的。而是控制自然界。绝不要忘记,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是会改变理论科学的命题的。 怎样巧妙地把这些探索到的线索用于制造尽可能有用的仪器。 ———— 克莱因 ************************************************************************** 很快,加速器就造起来了, ************************************************************************** 更直白的描述,是这么一个情况: 本来是研究自然的,慢慢的围绕自然物身上的 “人工物” 就多了。 然后这一层人工物呢,就独立出来了。 硬件就可以变了,就可以移动到其它地方去。 注: 完全把自然搞明白了吗? 没有,但 “挖掘出来这么点” 够用了 ************************************************************************** 参考阅读: 看不见的大猩猩 —— 法国启蒙理性的缺陷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3992 大脑的 “符号机器” 模型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63997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看不见的大猩猩 —— 法国启蒙理性的缺陷(转)
热度 1 gordon 2016-11-28 00:26
伊利诺大学的 Daniel Simons 做的的「看不见大猩猩」实验: 几个大学生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在传球,一开始你会被告知“一会会问你穿黑色衣服的人互相传了几次球”然后你就会仔细的看着穿黑衣服的人传球,等到结束后会问你传球次数以及有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传球次数只要认真看了基本都能答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具体忘了多少了)表示自己没看到奇怪的东西,而一部分人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只大猩猩走了过去。 为什么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呢?那些声称自己没看到的人,是真的没看到吗? 当把眼动仪与这个实验结合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声称没“看到”的人,其实是“看到”了的,他们的眼动轨迹有足够长的时间是落在大猩猩上的,这才是这个实验的关键点: 为什么那些实际上“看到”的人,会说自己没有“看到”? 因为注意是具有 选择性 的, 我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总是关注特定的对象,而把其余对象当做背景 ,当你仔细数着黑衣学生传球次数时,就会尽可能的撇除其他干扰物,因此就算大猩猩站在影片中央且大力捶胸,你也会无视它的存在。 ***************************************************************** 大猩猩实验与 变化盲视 (Change Blindness)有关,当我们同时经历着很多事发生时,仅仅关注其中一样,而忽视了其他样事物的发生,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发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变化盲视。简单说,上个片刻到下个片刻中有明显的变化,但却无法发现。根本原因是 注意具有选择性。 注意具有选择性。 注意具有选择性。 重要的事说三遍。 ***************************************************************** 那么大的大猩猩 你都看不见,你还理性个毛 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它并不是不存在。 ***************************************************************** 注意力最常使用的两个路径,一是由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二是由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由下而上的路径定义为感觉讯息处理历程,完全不费力且不需经过思考。由上而下的控制,是由前额叶(大脑的总指挥)介入,经由意识、缜密思索后加以处理。但是,看似较精密的由上而下路径,竟然确有「副作用」。 当我们太专心注意某一点时(由上而下,前额叶全力支配注意力),大脑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点, 大脑对周边其他事物的处理能力就会转成自动化模式,认为一切都在预期之中 ,不会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因此,这时周围出现不合常理的问题,我们也会视而不见。产生不注意盲视。 变化盲视则发生在太认真专注于一个情境,如太专注于剧情或问路的情境;此时,前额叶全力专注于此情境(由上而下),因此,就算过程中被打断, 只要内容可以连结起来,大家也不会在意站在你前面的人是否有更换 。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代表人的记忆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是非常容易被扭曲的(distorted) **************************************************************** 上个片刻到下个片刻中明显的变化,但却无法发现,这种现象称为「 变化盲视 」(Change Blindness)。变化盲视与不注意盲视有关,但不注意盲视是发生在「无预期的状况」下发生的,而变化盲视则是发生在无法查觉「前一秒钟影像」与「此时影像」的差别。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M5MTE2MTA0/v.swf
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5年法国8.9分纪录片《人类》
热度 7 youyouyuyu 2016-11-20 17:00
ftp://h:h@dx.dl1234.com:5713/ www.dy2018.com ]人类BD多国语言中字.rmvb ◎片  名 Human ◎年  代 2015 ◎地  区 法国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多国语言 ◎字  幕简体中文字幕 ◎上映日期2015-08-27(中国大陆) ◎IMDB评分8.9/10 from 525 users ◎豆瓣评分 9.2/10 from 58 users ◎文件格式x264 + AC3 ◎视频尺寸1280 x 720 ◎文件大小1CD 1.38GiB ◎片  长188分钟 ◎导  演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Yann Arthus-Bertrand ◎简  介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足以撼动心灵的故事。法国知名的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就用了3年的时间,走访全球60个国家,让2,020位不同肤色、种族、性别的人,在镜头前诉说自己的故事。由乌克兰的自由战士、马里的农民,到美国的死囚,各人的故事集结成一部纪录片《HUMAN》。 纪录片中,受访者只站在纯黑色的背景中细诉自己的故事,没有花巧的剪接,甚至不多赘述受访者的身份。每个人自身的经历,足以为观众带来震撼。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eCSJ1D#list/path=%2F 密码:24m2
7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二战前,法国航空兵的发展(转)
热度 2 gordon 2016-11-19 04:39
法国军事当局对任何航空兵种都无所侧重。战前的法国没有使设计师和工业部门按照固定计划进行工作的明确的航空军事技术规划。长时间所持的观点是首先要制造尽可能多的飞机类型,以便将来能够择优选用。结果是法国 “沉溺” 于新型飞机的洪流中,没能将其中较好的机型投入成批地大量地生产,用于军事目的。 因此,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拥有最多的飞机(四千五百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却在航空作战方面变得无能为力,这也是1940年法国被击溃的原因之一。 ***************************************************************** 钱学森和钱伟长都是在加州理工学院读的PhD,深知西方通才教育的优势。所以钱伟长希望在清华和全国推行加州理工学院的大学教育模式。 而当时的政治氛围是全盘苏化,因此文理分科和成立专门的技术院校成为了中央的办学思路。而钱伟长的提议自然与中央的看法抵触。而 1957年开始的反右运动则加剧了这一矛盾, 如果是在普通国家,这顶多是一场学术争论,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较量。因此,钱伟长成为了 风口浪尖上被批判的角色。 注:民国本身就是通才教育,所以钱学森刚开始到 麻省理工不适应,到加州理工这个小学校,水平才上来的。 加州理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不是军方的学校 。 麻省理工是军方的学校,研究飞艇的。飞艇当时的大拿 ***************************************************************** 为了表明自己与 “钱伟长” 划清界限,钱学森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态,全文如下: 钱学森在会上驳斥了右派分子的科学研究要完全自由,不要计划不要组织的 说法。   钱学森说,现在已经不是科学研究的手工业时代,科学研究必须要有计划地 进行。如果说不要计划能进行现代科学研究,那完全是不可能的。   钱学森指出,钱伟长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不是偶然的。钱学森说,钱伟长 对自己所犯的罪行还没有很好认识。钱伟长说要把清华大学办成像加里福尼亚理 工学院,好像并没有什么,但他传播这个资本主义学校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活 动,却是一种对人民对党的反叛行为。   钱学森并揭发钱伟长一贯耍两面派的手法。他一方面在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 学术委员会上赞成力学研究所第二个五年计划,还说这个计划“劲头小”,“作 得不够”;一方面又在清华大学说这个计划不行,“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非垮 台不可”,言下大有在清华重搞一套之意。   钱学森说,钱伟长完全是一个说谎话耍政治手腕的人,没有一点科学家的味 道,是最恶劣和狠毒的政治野心家。 ------------------------------------------------------------------------------- http://video.weibo.com/player/1034:2d424d66735fce0b38037c9ee1351fa4/v.swf 拆掉脚手架,光给你讲结论,啊哈哈 也不是。 精密科学的 “严格性” ,本身就会造成 学习时的困扰。 它使得这门学科对于学习者难多了 ,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他们不知道这些定义是从哪里来的,对他们的想象力绝未提供任何东西,总而言之,这个方法的缺点在于不能刺激思考。 人们只需要老是提醒自己不要犯了 几条 戒律。 ***************************************************************** 因为现代科学是反直觉的,你 不懂科研过程啊,就是如此,造成很多困扰 你一开头,如果没有名师,真的,就不要学了。 纯粹浪费时间。
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大革命 —— 早熟
gordon 2016-11-16 04:32
忘了哪本书了,《粪球》还是啥 法国大革命时期,就是鞋匠都认为自己很有政治才能 ****************************************************************** 反正这个事情就是这回事 其实是因为 能力不足嘛 青年往往如此 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而是要 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研究,并且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不是一个人的事。 ****************************************************************** 命运 有时候,运气眷顾你,列在高位 下来以后,长期处于低谷,其实很正常。本身你的能力就不足。 正像 罗永浩所说,有的人 年纪轻轻,就 “舔菊高位” ****************************************************************** 罗永浩: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 每一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相信自己来到世间要改变世界,充满了雄心壮志。但是到了二十多岁走进社会之后,尤其在中国,这个大环境相对不 太健康的中国社会里,走进社会以后,很多人痛苦地发现,那些年轻时有才华、有热情,非常正直耿直的这些年轻人,从二十多岁混到三十多岁一事无成。在中国,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你有能力、有才华、有热情,却一事无成,因为你不会圆滑处事,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会在领导面前拍马屁, 不会在同事面前耍心眼,什么都不会。这样的结果是,你工作能力很强、很正直,到了30岁一事无成。这些人痛苦地发现身边那些臭流氓,年纪轻轻十七八岁就活 的特别圆滑世故的那帮小兔崽子,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到领导那副德性,简直没法看,见到同事就又是另外一副嘴脸。处事处的很圆 滑,到了30来岁都混的非常好,要钱有钱,要车有车,二奶有六个。   所以这些正直的年轻人到了30岁很彷徨,开始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心 想我到底在干嘛呢?于是他为了获得生存上的好处,决定跟着耍流氓。所以这些人呢,不管是什么借口,最终选择了去做恶心的成年人社会中的一个恶心的人,最可 气的是他们之后还产生了幻觉,说这就是“成熟”。于是又过来毒害年轻人,跟他们说,你看,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你这样,现在我这叫成熟,你这叫幼稚。    这是成熟吗?我不觉得这是成熟,这是不要脸。我现在看到很多我的同龄人变成这样,很多人都是我小时候的好朋友,也曾经充满了理想,充满了美好的这些东 西,然后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最后却变成了这种恶心的人。我回家吃饭心情好就敷衍一下,有时候心情不好就忍不住当场戳穿他们。我说:“你看你们这帮兔崽 子,年轻时候我们在一块儿聊,都说要改变世界,现在你,你改变个屁了。”然后他们就有点不好意思,说:“哎呀,行了,老罗,咱们那时候不是幼稚吗?谁能改变世界?谁也改变不了世界。”我就跟他们说:“你别客气了,你已经改变这个世界了,因为你变成了一个恶心的人,这个世界多了一个恶心的人,因此它变得恶心了一点点。”   你们听懂了吗?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是你的宿命,你别无选择。你要么把世界变得好一点,要么把世界变得坏一点。有些人不服气,说:“妈的我就不信了,我自杀。” 你自杀就把这个世界的自杀率改变了一点点。你如果走进社会,为了生存或是为了什么不要脸的理由,变成了一个恶心的成年人社会中的一员,那你就把这个世界变 得恶心了一点点。如果你一生耿直,刚正不阿,没做任何恶心的事情,没有做任何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一辈子拼了老命勉强把老婆、孩子、老娘,把身边的这些 人照顾好了,没有成名,没有发财,没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一生正直,最后梗着脖子到了七八十岁死掉了,你这一生是不是没有改变世界?   你还 是改变世界了,你把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了一点点。因为你,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好人,听懂了吧?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所以将来有一天你心里挣 扎,不知道要做一个流氓,……还是做一个正直的人。你在这个中间彷徨的时候,希望你记得我今天给你讲的这句话,每一个生命都注定改变这个世界。    还有就是,我们不要奢望一夜之间改变世界,这也是很幼稚的。你要知道我们的先辈,即使采用很激进的方式,比如暴力革命,比如有人和他的朋友们,领着一群 人打游击,上了井冈山,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改变旧世界,用了多少呢?22年。……即使采用最激进、最急不可耐、最暴力革命的方式,也需要22年才能建立一 个新世界。你采用理性的、温和的、非暴力的方式,怎么能指望一夜改变世界呢?只能慢慢来。要有足够的耐心,一点一滴地改变世界,就是这样,希望大家都记得 这个。
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的工业化 —— 第二次鸦片战争
gordon 2016-11-13 14:47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祸不断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 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世更是倒行逆施,妄图全面恢复封建制度,工业革命愈发举步维艰。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起资产阶级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情况才有明显好转。七月王朝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工业革命的环境由此而大为改善,于是开始起飞。到40年代末,蒸汽机数量从625台增加到5212台,而且平均马力由16降到12.5。蒸汽机马力的降低说明, 蒸汽机已开始小型化 ,使用得更普遍了。 以往蒸汽机主要是用于采矿时从矿坑中抽水,需要大马力 。这时已可安装到轻纺工业中作为动力装置。法国的纺纱机已有了11.6万台。 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修筑速度相当缓慢。整体看来, 法国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 ,使用机器的大工业为数不是很多,工业革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大革命以来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虽然安定了一些,但是复辟王朝是靠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重建统治的,前景如何难以测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不愿甘冒风险去投资工业,宁肯将资金投放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自16世纪以来,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就是金融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以包债、放国债而起家发财,几个世纪来形成了传统。在他们看来,以食利而致富,既得利快又少担风险,还可利用手中的资金影响操纵有价证券市场。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放债和股市交易,而不愿大量直接投资于工业。七月王朝正是由金融资产阶级操纵的政权,自然以金融贵族的意志为转移去施政,这就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种矛盾在开始之时还不明显,到工业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就日益尖锐起来了。这说明,法国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后不久,又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受阻。法国工业革命尽管起步很早,但是进进退退、走走停停,多次受阻,以至资金不足,投资心理难以形成,半个多世纪下来,仍然水平不高。这正是它的突出特点。 工业革命的最大转机,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由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以强力的手段稳定了形势,又以种种顺应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帝国时期被称作“农业黄金时代”。到60年代后期,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表明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 根据 资本形成理论 ,恐怕不是如此。 法国小农比较多,就搞不成。拿破仑三世是小农的代表,结果在 普法战争中被德国打败了。 中国的 “洋务运动” 从 “天津教案”,法国被德国打败开始。 ********************************************************************* 中国的再次工业化,都到 改开后,学些韩国的 “全能银行”。 ********************************************************************* 英国的羊毛工业,甚至可以追溯到 亨利八世时期 ,不出口 原材料 羊毛,要搞纺织。 注:拿破仑三世 开启了 “列强” 时代。 日本开头也是学的法国,小生产,小农比较多。传统国家都有这么一个问题。 明治时期,都是以说法语为荣。 像大山岩,都是说法语的。 中国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日本对西洋文化进行了过滤, 学日本再没有那么对了 。 其实当时的中国官僚,例如张之洞, 也没有搞明白 为什么 。 ********************************************************************* 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 刚打完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顺手 把老中 ,修理一番。
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香侬索 - 城堡长周末(3)
热度 6 馒头笼子 2016-7-24 03:35
赚钱钱的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990
个人分类: 走走拍拍|52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香波堡-城堡长周末(2)
热度 7 馒头笼子 2016-7-21 04:22
赚钱钱的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933
个人分类: 走走拍拍|5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圣米歇尔山-城堡长周末(1)
热度 9 馒头笼子 2016-7-19 05:07
骗分的传送门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882
个人分类: 走走拍拍|62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欧洲杯热身赛5/20-6/5
热度 8 野草魂 2016-6-6 20:54
本周五欧洲最球锦标赛即将拉开帷幕。各队进行了一系列热身赛,如下,赌球各位参考一下。红色为本届出场球队。 5/20 匈牙利 0:0科特迪瓦 5/22 英格兰 2:1 土耳其 5/25 刚果1:1 罗马尼亚 5/27 爱尔兰 1:1荷兰 英格兰 2:1澳大利亚 克罗地亚 1:0摩尔多瓦 斯洛伐克 3:1个格鲁吉亚 捷克 6:0马耳他 北爱尔兰 3:0白俄罗斯 5/28 瑞士 1:2 比利时 5/29 罗马尼亚 3:4 乌克兰 葡萄牙 3:0挪威 德国 1:3 斯洛伐克 土耳其 1:0黑塞哥维那 西班牙 3:1波黑 意大利 1:0苏格兰 阿尔巴尼亚 3:1卡塔尔 5/30 瑞典 0:0斯洛文尼亚 法国 3:2喀麦隆 5/31 奥地利 2:1马耳他 爱尔兰 1:2白俄罗斯 6/1 西班牙 6:1韩国 挪威3:2 冰 俄罗斯 1:2 捷克 比利时 1:1芬兰 波兰 1:2荷兰 6/2 英格兰 1:0葡萄牙 6/3 阿尔巴尼亚 1:3 乌克兰 瑞士 2:1摩尔多瓦 罗马尼亚 5:1格鲁吉亚 6/4 奥地利 0:2荷兰 德国 2:0 匈牙利 法国 3:0苏格兰 克罗地亚 10:0圣马利诺 斯洛伐克 0:0 北爱尔兰 6/5 捷克 1:2韩国 比利时 3:2挪威 塞尔维亚1:1 俄罗斯 斯洛文尼亚0:1 土耳其 瑞典 3:0 威尔士 感想,荷兰没出线,热身赛总要多露小脸。 英格兰预赛10连胜,热身赛高歌猛进,英迷是不是可以幻想一下。预赛世界冠军或热身赛世界冠军就不好了。 德国谁都不惧,谁都敢输。论实力还是数一数二,不过搞不好哪里就小河沟翻船。 法国看来后防还是有点小问题。 罗马尼亚靠的铁臂防守。 最后提醒,热身赛不能说踢着好玩,但和真正实力有不小距离。主要目的有磨合,调整状态,寻找合适替补,寻找自信,射门感觉,等等。 但是相对弱的球队会把球队竞技高潮调整到小组赛,欧洲杯虽然扩军,各队实力仍然比世界杯接近。因而欧洲杯成就过神话,拭目以待新的传奇。
个人分类: 足球|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杨小凯对保守派的理解(转)
gordon 2016-5-21 16:31
早就没有理想, 有很多踏实做事的人和按部就班的螺丝钉,我不觉得他们比起私营企业的员工就该受鄙视。 注:你的思想好陈旧啊 ,呵呵 你认为真正干活的,是螺丝钉啊,呵呵 ********************************************************** 杨小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保守派中虽大多是些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对秩序和既有权威的尊重的确有着可贵的价值。如果你看不出这种价值,你就去仔细研读一下近代史吧,正是这种保守主义,对权威和等级秩序的尊重,使这两个国家至少在经济上比法国(他们大多是有革命欢快症的人)更大的成就。我自己对造反派的反思可以写本书,但是这种反思最有意思的是对革命的反思。 文化革命第二阶段虽然暴发了毛泽东并不能完全控制的革命,但这革命却象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大革命一样,其丑无比。对于我们这些当时被革命欢快症感染的造反派,革命的确看似象盛大节日,小偷都成了圣人。但这个革命却充满着残暴,混乱,互相残杀,和黑暗。 ********************************************************** 干活儿,本来就是很枯燥的 你很难说,往前走一步,到底是对还是错 年轻人,总是求进步的嘛 注:说实话,这个东西是个选择的问题 ********************************************************** 扩展阅读: 每个人的选择(转)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663do=blogid=59752
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大革命 —— 《墓畔回忆录》
热度 2 gordon 2016-5-18 03:25
夏多里布昂 其人 历史上多数伟人,都是非常复杂的人。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就是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伟人。 夏多布里昂一七六八年九月四日出生于布列塔尼地区圣马洛镇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那正是腐朽的法国封建社会即将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即将爆发的年 代。他呱呱坠地时,“预告秋分的狂风掀起的海浪发出阵阵咆哮”,盖住了他的哭喊声。他后来认定那景象预示了他一生的命运。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 正规教育,在中学里打下了扎实的古代文化基础,毕业后曾谋求通过考试获得海军军官资格,未果而改读教会学校,准备将来担任教职,只是不堪忍受教会学校的清 规戒律和艰苦生活,返回他家的领地贡堡,无所事事,经常沉湎于孤独的冥想,只与姐姐吕西儿性情相合。一七八六年家里给他谋得一个少尉职位。他在哥哥引荐下 进入巴黎的沙龙和文艺圈子,成为德·马尔泽尔布的门生,深受卢梭思想的熏陶。他还有幸进入宫廷,陪同国王路易十六打过猎。 他二十一岁上,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巴黎人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这是夏多布里昂头一回面对剧烈的社会变动。 作为卢梭 的信徒,他并不本能地反对起义者的主张,但他毕竟是夏多布里昂家族的一员 ,从小是站在贡堡的城堡上观看世界的,所以觉得他们的行为十分可憎,并且清醒地预 见到这一事件可能产生血腥的街巷专政。如果革命有秩序,十分纯洁,他也许会被卷进去,可是他看到的是血淋淋的暴力,便主动地站到了受威胁的一方。不过他不 是革命坚定的反对派,而希望远离革命和反革命两个阵营, 觉得此时的法国暂时无法待下去了,便在二十三岁上乘船去了美国 ,实现他早已萌发于心的美洲探险计 划。先抵达巴尔的摩,接着一直北上抵达尼亚加拉大瀑布。他甚至声称见过华盛顿,并对之大加赞扬。可是他在报上看到法王路易十六企图出逃而被捕,法国贵族逃 亡国外,而军队将领们在法国亲王的大旗下聚合。夏多布里昂并不信任君主政体,但相信忠诚这一做人的道理,便决意回国,于一七九二年一月二日返回法国。此时 的巴黎,是丹东执掌的靠断头台支撑的铁血政权。夏多布里昂加入勤王军,不幸负伤而辗转逃到伦敦。 伦敦的流亡生活是夏多布里昂一生中最困苦的时期。他贫穷潦倒,体质衰弱,凄怆孤独,生活拮据,靠法译拉丁文和英文作品的菲薄报酬维持生计。在此期 间,他获悉国内不少亲朋被送上断头台,他母亲、妻子和姐姐朱莉亦遭监禁,更是受到沉重打击。不过,在困难中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通过研究英国法律,发现尊 荣与自由可以出色地结合起来,在议会和自由的新闻媒体监督下,可以保留君主政体,就是说他隐约看到了恢复法国君主制度的可能性。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又何苦呢?” *********************************************************************** 另一方面,他潜心研究历史上的历次革命,写成《论革命》一书,于一七九七年三月出版。这部论述历史上历次大革命的气势磅礴的著作,显示出它的作者 是一位感情上的共和主义者,理性上的保守主义者,信仰上的无神论者,是一位持怀疑论的才子。因此这本书共和派不喜欢,君主主义者反感,甚至他的家人例如他 母亲和姐姐,也为他担忧犯愁。但是这本书使他结识了知识界的朋友,恢复了与法国思想界的联系。例如他与古典主义诗人、心怀大抱负、天生具有行政才能的丰塔 纳成了朋友。 一七八三年五月,他母亲出狱后病故,遭此巨大悲痛,恢复了对宗教的信仰。他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论革命》里,他显示出不信宗教,并且相信基 督教必将衰落;此时,他却遇到一个捍卫基督教的机会。丰塔纳告诉他,许多法国人已准备迎接基督教的复兴。那么,他夏多布里昂能否成为替这场复兴鸣锣开道的 诗人和哲人呢?正是在这种抱负的激励下,他开始写作《基督教真谛》这部巨著。 法国人欢迎基督教的复兴,与拿破仑的需要是相吻合的 。拿破仑发动雾月十八政变。共和派完成了向帝制的转变,把拿破仑推向个人专权。 拿破仑迫切需要 一种思想、一种宗教把法国人凝聚起来,巩固他的统治 。他说:“只有宗教才能给国家以坚实的持久的支持。”“宗教,我会重建它的,不是为你们,而是为我自 己。”他同时表示,不问过去的政治态度,不分党派,“论才用人”,因而吸引在国外的流亡者纷纷返回法国。夏多布里昂在已经飞黄腾达的丰塔纳帮助下回国。一 七九一年他动身去美国时,在横渡大西洋的船上,还试图打消一个英国人的宗教信仰。事隔十年,他一八○○年从流亡的英国返回祖国时,却携带着他业已完稿的一 部鼓吹复兴基督教的杰作——《基督教真谛》。 在丰塔纳等人的精心操作下,《基督教真谛》出版的时间,与拿破仑和教皇签订“政教协议”的时间很接近,而且该书出版当天的《箴言报》上,刊载有拿 破仑的一篇声明,紧随其后就是丰塔纳对这本书的一篇评介文章。这便使得《基督教真谛》像一本圣书,一本官方出版物。反响是巨大的。夏多布里昂感受到了一部 思想著作引发的最大轰动。一八○三年这本书再版时,作者在前面加了一段献辞,以简洁高贵的文字,对拿破仑大加奉承:“第一执政公民,您曾愿意把本版《基督 教真谛》置于您的保护之下。您素来支持在您统治下取得成功的庄严事业,这又是一个证明。”“自从您把国家的基础和您的长久幸福放在宗教上面,法国就把希望 寄托在您身上。” 注:第一公民的意思就是凯撒。 这样,夏多布里昂便依附了拿破仑。当然,他之依附拿破仑,首先无疑是为了个人的前途和抱负。但同时应当承认,这反映了他在感情上赞成共和的倾向,而对拿破仑,他打内心里充满了敬佩,因为在他心目中,拿破仑前所未有地代表了法国的尊严、光荣和伟大。 夏多布里昂的奉承令拿破仑心满意足,他因此得到了报偿,于一八○三年被任命为驻罗马公使团秘书。这一职位也是他自己要求的。他本质上是个文人,却 自认为是个活动家,并且雄心勃勃地要做出类拔萃的活动家。可是他有着不可救药的文人的傲慢和迂阔,无论是在为波拿巴还是为波旁王室效力的过程中,他出任公 职没有一次能够平平和和地做到头,不是遭到排挤,就是被迫辞职,甚至遭到贬黜。每当失意或失宠,他便采取逃避态度,回到孤独与清贫之中。他头一回出任公使 团秘书,就因我行我素而与公使闹翻;他给第一执政写信状告公使。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夏多布里昂有自由和独立思想,我明白他想进我的政府做事,不能让他 进来。”拿破仑的这个看法,后来始终没有改变过。然而,拿破仑喜欢夏多布里昂的作品,欣赏他的才华,知道他是圣日耳曼城厢最受宠的作家,明白这样一个作家 对于装点他的统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对夏多布里昂大都留有余地,即使惩罚也是发发怨气而已,不管他多么专制,也不至于把夏多布里昂往死里迫害。 辞去驻罗马公使馆秘书之职的夏多布里昂,又获任命为驻瓦莱公国代办。这时局势动荡不安。一八○四年万森特别军事法庭经秘密审判,处决了路易·德· 波旁即当甘公爵。当甘公爵是孔代家族最后一个传人。从道义上始终忠于波旁王室的夏多布里昂,听到这一消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他说:“ 这场审判 改变了我的一生,也改变了拿破仑的一生 。”他毅然拒绝去驻瓦莱使馆赴任,而投入反对派阵营,成了正统派客厅里的英雄。 这期间,夏多布里昂于一八○六年赴希腊拜谒基督陵墓,游历了土耳其、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埃及、突尼斯,直至西班牙。归来时,他成了坚定的保王主 义者,同时 因为耳闻目睹土耳其专制主义的种种暴行,而更加坚定地信奉他的自由主义 。他过早地认为君主主义反对派可能获胜,花两万法郎买下《信使报》,发表 署名文章,抨击专制主义。对该报所造成的影响,他沾沾自喜地说:“拿破仑摆脱了各国国王,却别想摆脱我。”拿破仑大为震怒,夏多布里昂不得不退出主编的位 置,逃避到他的乡间别墅“狼谷”。在那里,他完成了《殉教者传》和《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并开始写作《墓后回忆录》及《历史研究》。 夏多布里昂看来与皇帝闹翻得相当彻底。不过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拿破仑始终偏爱夏多布里昂的才华,始终愿意拿他来作帝国的点缀,而夏多布里昂也始终 心仪拿破仑,只是大过看重自己的面子和生命的美学价值,不肯轻易卑躬屈膝而已。两人的共同朋友丰塔纳则千方百计不让双方的关系恶化。不幸的是,正当寒冰就 要消融之时,又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夏多布里昂的堂弟阿尔芒刺探情报被捕,他请求皇帝免其一死,未获恩准。这不啻给他们的关系雪上加霜。最后,皇上以给 作家、学者和艺术家颁奖的办法,来弥补他与夏多布里昂之间的裂痕。可是法兰西学院竟把《基督教真谛》的作者排除在授奖人名单之外,令皇帝和舆论都十分愤 慨。后来,法兰西学院因为皇帝钦定才勉强接纳夏多布里昂为院士。夏多布里昂的朋友们都认为,这件事一定会促成皇帝与诗人的和解。丰塔纳嘱咐他,在接受仪式 的演讲上赞颂皇帝。他却说:“在学士院唱赞歌,我清楚该唱到哪一份上。”他把演讲变成了讨伐专制主义的檄文。他那布列塔尼人的固执和文人的傲慢,使他与拿 破仑的关系最终走向了无可挽回的决裂。 夏多布里昂有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政治转折的关头善变。一八○九年皇帝被开除出教。法国人看到波拿巴可能垮台,全国上下一片惊慌。人人都在 考虑,在即将降临的灾难之中怎样做出选择。夏多布里昂希望波旁王室重掌乾坤。 困难在于,由革命和帝国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人,几乎不知道这个曾数代统治法国的 姓氏 。于是,夏多布里昂写了《论波拿巴与波旁王室》的小册子。把拿破仑写得比古罗马最凶残的暴君还坏,政治上罪恶滔天,是一个“假伟人”;另一方面,对波 旁王室则大唱赞歌。小册子作者的目的,是让法国人摆脱拿破仑,重新归附波旁王室。在帝国还貌似不可战胜的时候,写这样一本小册子,的确需要胆量。 一八一三年三月三十日同盟国军攻进巴黎,帝国投降。夏多布里昂急忙宣传并出版《论波拿巴与波旁王室》。他头一回觉得自己是站在胜利者阵营里,认为 路易十八重登王位,他的小册子所起的作用,甚于十万大军。他处处这样说,因而很快就相信,路易十八和波拿巴也都说过同样的话。在督政府时期,他曾通过一部 杰作使法兰西眷眷于其宗教传统;现在他又通过一部新的杰作,使法兰西恢复了君主制的传统。可是,复辟后组成的临时政府,却把夏多布里昂排除在外,尽管他做 了许多努力,甚至修改小册子。 夏多布里昂受新主子的侮辱,并不比受旧主子的侮辱少。其实,为了协调法兰西的崇高精神,重建法兰西精神的统一,像夏多布里昂这样的诗人和史学家, 是不可多得的。可是,夏多布里昂看到自己的两个朋友丰塔纳和库赛格进了宪章起草委员会,而他根本没人理睬, 就因为那两位与他相反,反对新闻自由,主张尽量 少赋予法国人民权利 。所公布的贵族院议员名单里,也没有《论波拿巴与波旁王室》作者的影子。 路易十八不喜欢夏多布里昂。他曾对人说:“请当心,千万别让一位诗人参与你的事务,他会把一切都搞糟的。这种人毫无用处。”在这一点上,路易十八 的观点倒是与拿破仑不谋而合,尽管是出自不同的理由。他喜欢风趣、诙谐的人,这个傲慢自负,夸夸其谈、劳而无功的作家令他反感。这是国王一个严重的判断错 误,因为夏多布里昂对公众舆论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而当时正亟待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 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卷土重来,夏多布里昂随国王逃到冈城。路易十八在那里临时组阁,任命他为虚有其名的内务大臣。而当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路易十八在 进军巴黎时,暗示过将让夏多布里昂担任王室大臣。可是,夏多布里昂没有政客的权谋和钻营的本事,失去了宦途中最好的一次机会,最终还是被排除在外,只得到 年薪区区二万四千法郎的无任所大臣一职。在不喜欢夏多布里昂的黎塞留担任宰相之后,夏多布里昂更被排除在政权之外,十分苦闷,于是写了《根据宪章建立君主 政体》的政治小册子,主张按英国的君主政体,维护议会君主制,各党派乾流坐庄,实行新闻自由。他认为自由主义虽有危害,但其危害不如专制主义严重。小册子 令王上震怒, 这个忠诚的保王党人被撤掉国务大臣之职 。凭才凭德本该他担任的职务,却一再拒绝给予他,这不免使他变得尖刻,严厉,但他一直忠于“国王、宪 章……”的公式,主张干脆建立“立宪政府”。 后来,他先后出任驻柏林公使和驻伦敦大使,一八二二年以全权公使的身份,参加决定对西班牙战争的维洛纳会议。在会议上,他充分展现了才华和能力, 得到广泛尊重和赞赏。随后一八二三年他获得外交大臣的职务,马上发动了入侵西班牙的战争。这场战争是要从西班牙造反的共和派议会手里,拯救国王费迪南德七 世。实际上是一场扼杀西班牙革命,扼杀共和制,维护君主制的战争。夏多布里昂却认为他是为法国的荣誉、尊严和地位而战,以布列塔尼人绝不后退的意志,取得 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他把西班牙战争看成是“政治上的《勒内》”,即视为他得意的另一部杰作。可是回到宫里,从国王到群臣谁都不认为他有什么功劳,反而 上下串通,阴谋撤掉他的处长职务。他像仆人一样被解雇,永远不得再返回权力中心。 这次侮辱极其严重地伤害了他,把他推到了反对派的阵营。这位君主制的忠诚拥护者,最终成为君主制的反对者。他心里充满怨恨:“大臣们是我的敌人, 我是他们的敌人。作为基督徒,我宽恕他们,但作为人,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他认为自己对内阁发动攻击,正是效法英国议会的传统。 路易十八驾崩,查理十世阿尔图瓦继位。夏多布里昂仍把查理十世的登基视为自己重新依附君主制的一个机会。他写了一本题为《国王驾崩,国王万岁》的 小册子。其为查理十世登基所造的舆论影响,不亚于《论波拿巴与波旁王室》为路易十八复辟所造的舆论影响。可是他并未得到新王的恩宠,在官场上他太不机灵。 他预言君主政体如果继续犯错误,共和政体就会取而代之。有一件事情他从来没有漠不关心和保持沉默,这就是新闻自由。在这个问题上,他的自由主义和他对宪章 的尊崇,他作为文学家的苛求和他作为论战者的兴趣,是相当吻合的。我们说夏多布里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在政治上他始终忠于君主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正统 主义者。为了一再排斥和迫害他的君主们,他最后失去了一切。他步入老年的时候,一无所有,可怜兮兮,茕茕孑立,忠于一位年幼的国王亨利五世,而这位幼主将 来也许会像自己的先辈一样来迫害他。夏多布里昂不需要报答,毫无所求。他在有生之年为波旁王室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是接受贝利公爵夫人的委托,不辞劳苦,以 年迈之体,千里迢迢,出使布拉格,向路易·菲力普为贝利公爵夫人解释和求情。他对波旁王室的忠诚,可以说无以复加。然而在思想上,在认识上,在意识形态 上,他是赞成共和制的,他主张议会民主,以战斗的姿态捍卫新闻自由,在《墓后回忆录》的结尾,他甚至显示出超前的认识,预言了社会主义:“地位和财富过分 悬殊的差距只要还被隐瞒,就是可以忍受的;一旦这种差距被广泛发觉,那就要遭到致命打击了。”但他模糊地看到,社会主义平等只有通过专制和专政才能建立。 纠正的办法比弊端更糟糕,取消私有制将导致一种奴役——历史上无论追溯多远,都找不到如此严重的奴役。舍弃私有制,任何人都休想获得解决。所有制即自由, 而不是别的东西。 一八四八年七月四日,夏多布里昂与世长辞。而在此前几个月,二月革命的枪炮声震撼了巴黎,他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身边人告诉他,是巴黎人推翻了他 所反对的路易·菲力普七月王朝,他说了声“干得好!”想出去看看,但他老得已站立不起来了。他生于风暴死于风暴。生前他为自己在圣马洛港外一座孤悬的岛上 选了一块墓地。他被安葬在这里,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装饰,只有一块无名的方石上面立着一个粗硕的十字架,孤独而傲岸,永远迎着大海的汹涌波涛。 关于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的一生,安德烈·莫洛亚在《夏多布里昂传》里,作过精彩的总结:“卢梭的弟子和罗伯斯庇尔的对头,波拿巴的仰 慕者和拿破仑的敌人,君主制的拥护者和国王们的反叛者,自由派和极端派,有理智和爱幻想,四十年间,夏多布里昂是一个被无情分成两半的人,而且他的两半从 来没有能接合起来。”“他发誓效忠的王朝的覆灭,终于给他提供了一个与自己和解的机会,使他相互矛盾的激情,在内心组成一个卡特尔,使自由派的夏多布里昂 和封建的夏多布里昂,在对篡权夺位、胆小如鼠的资产阶级制度的共同憎恨中团结起来。” 夏多布里昂终生致力于文学,从未停辍。是文学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名声。如果他不是以《勒内》、《基督教真谛》、《墓后回忆录》等传世杰作作 者的不朽名字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现在有谁还会记得驻伦敦大使、出席维洛纳会议全权公使抑或曾任外交大臣的夏多布里昂吗?他跨了两个世纪,实际上跨了两个世 界: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放纵和激情,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恐怖年代爆发时他二十五岁。其时,司汤达只有十岁,拉马丁三岁,维尼没有出世,雨果当然也没 有。拉马丁十七八岁时曾爬到树上,去窥伺住在“狼谷”的夏多布里昂。雨果则在自己的小学作业本里写道:“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无所成。”十九世纪的 历史学家都仰慕他的名声。司汤达讨厌他,但巴雷斯和阿拉贡都怀着仰慕阅读他的作品,受益匪浅。 夏多布里昂是十九世纪贵族阶级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笔者之所以特别指出他是贵族阶级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因为浪漫主义从其整体来看,的确可 分为贵族阶级浪漫主义和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但是,请不要因此而简单地以“消极”、“没落”、“反动”等词语给文学的夏多布里昂做出结论。正如夏多布里昂在 政治上是一位旧制度的保守主义者,一个忠于正统君主制和天主教、忠于传统的人,却具有自由主义思想,提倡议会民主,捍卫新闻自由,甚至预言了社会主义;在 文学上,尽管他的作品和他所塑造的人物,反映了没落贵族阶级悲观绝望的心态,尽管他的美学思想可以加上“消极浪漫主义”的形容语,但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现代 小说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卷帙浩繁,他的全部作品都带着时代的标记。皮埃尔·布吕奈尔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中概括说:“夏多布里昂的作品既是一个世界的历史,又是一种良知的小说,它不属于所有已确定的门类,而标志着一种新人和现代文学的产生。” 夏多布里昂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论革命》(Essai Ristorique,politique et moral sur les révolutions,一七九七)是一本历史著作。在一个政治激情如火如茶的年代,这个流亡贵族青年,这个牺牲品,却能超脱于宗派和党派之上,纵论历史 上的历次大革命,尽管他在作品里显示出留恋旧秩序的倾向,显示出基督教徒、自然神论者和无神论者的矛盾状态。但这部气势恢宏的作品,闪耀着强烈的智慧之 光。正是这种卓越的能力,给了他创作《基督教真谛》这样一部宏篇巨制的信心。 《基督教真谛》(Le Génie du christianisme,一八○二)是夏多布里昂的代表作。从创作的初衷讲,它是一部护教作品,力图证明“在以往存在过的一切宗教之中,基督教是最富 有诗意的,最人道的,最有利于自由、艺术和文学的。”它包括四个部分,即《教理和教义》、《基督教的诗意》、《美术和文学》、《信仰》。整部作品囊括了各 种考证、哲学论述、旅行回忆、艺术评论,并穿插进小说,旨在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论证基督教的真谛所在,突出基督教的诗意美,促进基督教的复兴。然而,这 部作品从文学观点来看,远比从宗教观点来看重要得多。作者试图论证自然的完美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现在读来,未免令人觉得苍白无力。但作者致力于通过文学作 品寻求基督教的深刻精神,则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第二三部分给读者提供了不少壮丽的图景,其中描绘大自然和大教堂等脍炙入口的名篇,激荡着摆脱古典主义约 束的情感,勾勒出文学的新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穿插于《基督教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塔拉》(Atala,一八○一)和《勒内》(René,一八○五)。 《阿塔拉》的内容紧紧遵循《基督教真谛》的主旨。少女阿塔拉爱上了被她的酋长父亲俘虏的沙克达斯,设法在执行火刑前一天的晚上与沙克达斯一块逃进 原始森林。但是,这对相爱的青年男女与一般私奔的情侣不同:在阿塔拉看来,她与沙克达斯是不应该结合的,因为她是白人所生,信奉基督教,她母亲在去世之前 还反复叮嘱她要信奉基督教并献身天主,而沙克达斯是印第安人,即野蛮人,异教徒。阿塔拉忠于母亲的誓愿(她母亲虽是印第安人,但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宁死 也不背叛天主,她对沙克达斯说:“我信仰的宗教使我同你永远分开,”“如果你真爱我,那么你就改信基督教,将来同我会合。”阿塔拉最终服毒自尽,以身殉 教。在她死后,沙克达斯皈依了基督教,他们的灵魂结合到了一起。作者的意图显然是要说明:宗教信仰重于爱情;在基督教精神的感化下,野蛮人会被驯服,变成 忠实的基督信徒。整个作品着意歌颂基督教的神圣和为天主献身的精神。《阿塔拉》在《基督教真谛》出版一年前作为试探气球单独出版,获得相当广泛的欢迎和赞 赏。 《勒内》像《阿塔拉》一样,其要义也是力图“使人热爱宗教,并表明宗教的必要。”它的主要人物和大部分题材也都源自《阿塔拉》。它的故事框架也与 阿塔拉相似。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它远比《阿塔拉》重要。在夏多布里昂的全部作品中,《勒内》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它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典型,即“世纪病” 的典型。勒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因不是长子,没有继承权,所以没有财产,也没有地位,只有在姐姐阿美莉身边才感到温暖。苦闷驱使他出国周游。但他 越来越感到孤独,忧郁,绝望甚至厌世,想以自杀来摆脱这一切。姐姐阿美莉获悉这种情况,赶到他身边劝慰他。但阿美莉一直爱着弟弟勒内,而且这种“罪恶的激 情”再也压抑不住,她只好给弟弟留下一封信进了修道院。勒内漂泊到北美纳戚兹人的部落,为了适应印第安人的风俗,娶了一个妻子,但不同她一块生活,经常一 个人跑到森林深处,打发孤独、忧郁的时光……勒内这个人物形象受到广泛欢迎,他的魅力风靡一时,描写忧郁、孤独、痛苦的人物性格,成了文学创作中一种时代 的新潮,连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作品中也产生了不少勒内式的人物。勒内这个人物的生平与作者的生平很相近,而且勒内与阿美莉是一对,夏多布里昂与吕西儿也是 一对,彼此很相像,尤其作者在描写他的主人公的痛苦时,不得不描写自己,因此勒内忍受的苦闷,实际上就是《墓后回忆录》的叙述者袒露的苦闷。然而,不应过 分看重生平与人物组合等方面的相近,勒内的“我”毕竟不能与作者的“我”相混同。这一点作为读者是必须注意到的。 夏多布里昂在写作《墓后回忆录}的同时,完成了宗教方面的系列作品:《殉教者》(Les Martyrs,一八○九)和《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L'Itinéraire de Paris à JérLisalem,一八一一),还有《朗西传》(Vie de Rancé,一八四四)。《殉教者》是一部宗教历史小说,主旨是阐明《基督教真谛》的意图,曾经收在这部巨著之中。《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纪行》与前一部作品 一样,都是作者从近东旅行回来后写成的,实际上为前一部作品的创作汇集了基础材料。在夏多布里昂的宗教系列作品里,最重要的是《朗西传》。这部作品出版于 《墓后回忆录》之前,但写作则晚于《墓后回忆录》,是夏多布里昂的最后一部作品。朗西是十七世纪缄口修会的创立者,在经历了动荡的青年时代和爱情幻灭之 后,隐身于拉特拉普修道院当院长,后被封圣进入圣人行列。《朗西传》是夏多布里昂的忏悔师、修道院长塞甘指定他写的。年事已高的夏多布里昂,对于这样一部 作品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但是,这却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写出一部文笔最成功的作品。传记的素材是从前的文件和著作提供的,对于一个大文体家来讲,这是有利 的条件。他可以在既定的坚实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经验,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文笔优势,反复锤炼,创作出一部文笔极为简洁、凝练、紧凑,脍炙入口的作品。但是与 其说是写拉特拉普修道院院长,还不如说是写作者自己。实际上,夏多布里昂正是通过朗西,寻找一个老年的勒内:“日月荏苒,我见过路易十六和波拿巴的死;此 后活着是一种嘲弄,我在世上干什么?”他信仰基督教,但始终摆脱不了怀疑论:“我相信上帝,同样坚定地相信我自己的存在。我相信基督教,把它看成永恒的伟 大真理,尽可能把它视为宗教。我信仰了二十四小时,可是魔鬼来了,让我陷入了严重的怀疑,到快死的时候,我正竭力弄清这些怀疑。”然而,作家高于拉特拉普 修道院的革新者,他拥有创作的时间距离,不时抒发充满哲理、令人玩味和深思的议论或感叹:“一个个早已消失的社会,又有多少社会接替了你们!在死者的遗骸 创立了舞蹈,在快乐的脚步下生长出坟墓。我们在自己的朋友们的鲜血浇灌的地方欢笑和歌唱。昨天的痛苦今天那里去了?今天的幸福明天又将在何方?在这世界上 的万事万物,我们能给予怎样的重视?友谊?所爱的人变得有权势时,友谊就会消失。爱情?爱情是上当的、短暂的或有罪的。名望?你将把它与平庸或罪孽一块分 享。是否可以把这种肤浅算作善良?还剩下所谓幸福的日子,在家庭关怀的黑暗中不知不觉地流逝,既不给人留下生活的欲望,也不给人留下重新开始生活的欲 望。”是的,在自愿脱离俗世,进入修道院的朗西和被生活抛弃的年迈的夏多布里昂之间,确乎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传记的主人公毕竟不是《勒内》的“我”, 也不是《墓后回忆录》的“我”,尽管这个“我”比隐藏在勒内身后的我更加真实。这正是夏多布里昂多部作品的特点。 夏多布里昂的又一部巨著是叙述他一生的作品《墓后回忆录》(Les Mémoires d'outre-tombe,一八四八)。这部作品他一八○九年在狼谷开始撰写,一八一七年为了朱丽叶·莱卡米埃才又捡起来,先后在柏林,伦敦和罗马写 过。到一八三○年手稿已完成十二章。叙述了他的青年时代。这时他设想了一个更宏伟的计划,使他自己的历史融入他的国家和他的时代历史的框架,写成一部文学 纪念碑式的巨著,一部史诗。整部作品不是一气呵成写成的,创作期间有过许多动荡不安,发表期间同样如此。一八四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作者在最后一页署上自己 的名字,但直到逝世之前,一直执著地进行润色,修改最小的细节,以达到浑然一体。一八三六年,一个股份公司获得《墓后回忆录》的版权,准备以遗著的形式出 版。但一八四四年它不得不转让给《新闻报》,让其连载。夏多布里昂大为愤慨,认为人家是要“零售他的思想”。作品一八四九—一八五○年在报上连载,一八四 九年出书。为了不冒犯和损伤同时代人,在作品发表之前,夏多布里昂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删去许多文字,致使初版大为减色。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是否完完全 全是他当初的手稿那个样子,都很难说。 《墓后回忆录》由四部分组成,共四十四卷,卷再分为章。 第一部分(第一卷至第十三卷)题为《我的青年时代,我的士兵生涯和旅行生涯》,涵盖一七七四—一七九九年,叙述童年生活,贡堡岁月,后来到了巴黎,涉足沙龙和文学圈子,而后是北美之旅以及回国和流亡伦敦。 第二部分(第十四卷至第十八卷)为《我的文学生涯》。着重叙述初期作品《阿塔拉》和《勒内》的成功,提供作者自己的解读,并叙述他出任罗马大使、当甘公爵被处决以及他遭受到的感情挫折,一直叙述到他的近东之行。 第三部分(第十九卷至第三十四卷)是《我的政治生涯》。这个部分又分成两部分:“论波拿巴”和“论王政复辟时期”。书中以六章写拿破仑,分析他的 传奇生涯,阐释他的成功和失败,颂扬他的天才,抨击他的专制。其后叙述重建波旁王朝给夏多布里昂带来的政治上的失望,以及他的政治生涯半途而止,其间勾画 了路易十八、维莱尔、塔列朗、雷卡米埃夫人等许多人物的肖像。 第四部分(第三十五卷至第四十四卷)《第四种和最后一种生涯——前面三种生涯的混合,我的旅行生涯、我的文学生涯和重新找到的生涯》。另外几次出 任大使,几幅肖像,几个政治事件。在这里,夏多布里昂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综观了社会生活,对许多重大问题,包括社会发展问题,展开广泛的思考和严肃的沉 思。 在《墓后回忆录》里,夏多布里昂把“自我”的描绘汇入到一个变化的世界广阔图景的描绘之中,使他这部作品从普通的散文上升到了史诗的高度。作品的 叙述者以“我”的口气说话,一切事件和活动都是“我”参与的,而这个“我”是真实的,不像早年的《勒内》里的“我”是虚构的,这就保证了作品具有真实的内 涵。然而,与事实相较并非完全真实,却具有一种更高的品质,一种真实的本质。这一点,正是一些批评者据以诟病于《墓后回忆录》及其作者的。其实,从文学和 艺术创作的角度看,何必那么计较夏多布里昂是否忠实于史实呢?应该把这个留给历史学家们去研究和评判。夏多布里昂是个艺术创造者,他力图把自己融入整个时 代和国家的历史中,写出一部史诗般的作品。他的叙述虽然与其人不尽重合,但却提供了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传世佳作。 《墓后回忆录》一开头就这样写道:“我仅仅生活了几个小时,而时代的重负已经在我的额角打下了烙印。”作品里的这个“我”来到世上便寻找自己的正 身。而世界给他的感受是模棱两可:“当今世界似乎处于两种不可能之间,即往昔的不可能和未来的不可能之间。”他要叙述的,正是与这样一个世界融会在一起的 他的回忆即经历:“我们的岁月和回忆伸展成规则的、平行的一层层,分别处在我们一生的不同深度,被相继从我们身上掠过的时间的波涛所摒弃。”既然如此,在 叙述了自己经历的往昔之后,作者便自然而然地开始寻找流逝的时间:“我想重新爬上我的美好岁月的山坡:这部《墓后回忆录》将是一座死神的神庙,它耸立在我 的回忆的光辉之中。”在寻找流逝的时间的过程中,叙述者“挣扎着反抗时间”,企图通过文字的魅力来摆脱时间,譬如故意追求一些含义古奥的词汇,象征性地标 志作者的喜爱,反对时间的消失。作品里充满纷繁的意象,频繁使用隐喻,使时间和空间、过去和现在、恒久的事物和易逝的事物,交错重叠。由于时间和空间交错 重叠的作用,那个在一生的不同阶段被分割的人,逐渐抹去了裂痕。蒙布瓦西埃那只斑鸠的鸣声所引发的回忆既精彩又典型:“我的思索被一只斑鸠的啁啾打断 了……这神奇的声音立时使父亲的田庄重新浮现在我眼前;我忘却了刚刚目睹的灾难,突然被带到往昔,又见到那些田野。我过去在那里常常听到斑鸠的鸣声。”这 种感觉源于“情感的”记忆,呼唤突然而至,往事闯入眼前意识中的现象,与二十世纪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中吃牛奶泡小甜糕的感觉所引发的回忆,何等相 似!加埃唐·皮孔在《世界文学史》中有这样一段精当的论述:“任何一部作品都不会像《墓后回忆录》那样,有力地给予我们这种感觉:一个新人刚刚诞生,他每 时每刻都感到和知道自己处的时间的航行中。在他看来,大地在不断移动……现代小说以《墓后回忆录》为榜样,紧记最雄心勃勃的创作,可能是一幅法国社会的图 画,或者是个人对失去的时间的追忆。”皮埃尔·布吕奈尔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里引述了这段话之后说:“这种革新已被某部‘完全不像古典小说的作品’的 作者承认了,这个作者就是马塞尔·普鲁斯特。”因此他肯定夏多布里昂是第一个现代小说家。的确,夏多布里昂以《墓后回忆录》这部杰作,为现代文学打开了道 路。 最后,谨借这个机会简单谈谈这本书书名的汉译。这个书名过去多译为《墓外回忆录》或《墓畔回忆录》。笔者觉得这个译法并没错,只是不够准确。按字 面理解应译为《墓那边的回忆录》。笔者向法国学者询问过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他们都回答说,作者之所以用这个书名,是因为他不想在生前出版这本回忆录,而 是决定在他身后再出版,并且具体定为他辞世后五十年才让这部回忆录问世,后来仅仅是因为经济问题才提前出版。所以《Les Mémories d'outre-tombe》的确是《墓那边的回忆录》之意,但文字上嫌哕嗦,故我反复琢磨,遂试译为《墓后回忆录》。能否成立,尚需让读者和时间来考 验。此前,郭宏安先生将这个书名译为《墓中回忆录》,并有言之凿凿的说明,笔者曾对他说过很有道理,现在仍无法否定他的译法。 本书由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嘉应大学的廖练迪先生校定,他为本书付出了许多劳动,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罗国林 二○○一年十一月于广州
1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将为受极端思想蛊惑公民设立改造中心
热度 31 燕庐敕 2016-5-10 07:03
哈哈哈,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现在也要改造和屏蔽极端思想了。 新华社巴黎5月9日电 (记者郑斌) 法国总理瓦尔斯9日宣布,法国将设立“接纳与改造中心”,帮助受极端思想蛊惑的法国公民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瓦尔斯说,与极端分子的斗争是法国的挑战。他指出,法国政府将在法国本土13个大区各设立一个接纳中心,帮助法国公民消除极端思想。今年夏天,第一家中心将在法国中部的安德尔-卢瓦尔省成立。   瓦尔斯指出,自2013年以来,法国在本土挫败多起恐怖袭击图谋,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从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回流的极端分子策划;目前仍有600余名法国公民在这些国家参加极端组织的活动。   据法国媒体报道,目前有9000余名法国人被怀疑接受了极端思想。   法国首都巴黎去年11月13日发生多起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0人死亡、约350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制造了这些袭击。法国政府 随即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止本国公民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参与武装冲突,对从这些国家归来的法国公民加强监控和管教,对宣扬极端思想的网站实施屏蔽。 (完)
80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华的经济利益为列强的五分之一
gordon 2016-4-25 08:3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在华的经济利益为列强的五分之一 法国在华投资的工厂和日本平齐,基本并列二、三位。大大少于英国 当时 巴黎是仅次于伦敦的最大资本市场 ,法国人资金充裕,可以随时应付来自世界各国的借款。 法国在华的债券,约有一亿一千一百万美金 知道上海滩的法租界吗?里面电车、水力发电厂、学校,都受到了重视。 法国在华利益 ,仅次于英日美俄,而 在德国之上 。 注:你说我们应该加入德国,还是加入法国啊? 哥们缺钱哪 一战前,欧洲算是比较和平的 法国人是到处投资,在俄罗斯也投资好多。 *********************************************************************************** 中国在一战时不可能加入德国战团的,英日法俄 ,understand ? 法国是干涉中国内政的 ,因为有摩洛哥事件,它正在和德国角力。 跟比利时一样,能和平就行了。
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政府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对巴黎附近的中央五大财政区涸泽而渔(转) ... ... ... ...
gordon 2016-4-7 06:10
在这个利益连心的共同体中间,法国处在一个完全孤立的情况下,等于说是, 法国只有依靠越来越刻薄地盘剥巴黎附近的农民来填补亏空 ,而英国实际上是把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一直到欧洲大陆心脏地带的各小国的经济,全部组合在以伦敦金融市场为核心的这一个枢纽之中了。而英格兰银行呢,它本身,通过它自己的股权和债权周转,提供了一个英镑的稳定器。这件事情斯密本人是起了一定作用。因为在确定英镑币制的时候,有人建议让英镑贬值20%。而英格兰银行在这件事情上咨询了斯密的意见。斯密断然拒绝,说是,对银行来说,信用比利润要宝贵得多。英格兰银行现在不缺钱,应该毫不犹豫地牺牲这笔钱去买信用,英镑一定要维持原有的币值。于是以后英格兰银行一直把它的币值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这个信用地位保证了英国本身宪法地位的稳定,也保证了英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外交体系中间的核心地位。 ********************************************************************************* 注: 解释英法两家的长短,很麻烦的 我们以前用的是法国人的办法,了解一下其它人的办法,也行。 ********************************************************************************* 简明大英金融史 英国宪法制度能够稳定下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财政上能够稳得住,通过银行和各种投资渠道,全体国民的各阶层,在经济上都跟政府有了联系。1691年,政府是代表极少数人的,极少数投机者,这些人中还有好多是外国人,这些人是压迫英格兰大多数国民的。但是到1740年就完全不一样了,基本上每一个人,要么是政府的债主,要么是政府的年金领取者,稍微超过小康之家的家庭,英格兰的乡村牧师,可以说,相对于中国现在的地位,就等于说是,超过中国各地中小学教师收入水平的人,全都买下了英格兰王室的国债或者年金诸如此类的东西。这就说是,小康之家以上的全部家庭全都变成了英格兰王室的利益共生体。只要王室本身发生问题,他们毫无例外地都会受到财政上的损失,而且他们财政损失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没有利益分歧。只是说有些人赚的多有些人赚的少,但是只要有人赚就是所有人都赚,有人赔那一定是所有人都赔。不可能卡罗琳王后赔钱的时候,其他人不赔,那时候其他人一定跟着她赔。卡罗琳王后赚钱的时候,其他人也一定是都赚钱的。它等于是把英国除了无产阶级以外的所有人都变成一个经济上的利益共生体。 在这个利益共生体面前,天主教和新教长期以来的仇恨好像都变得不太重要了。麦考莱曾经描绘过,就是说,大体上讲,占英国人口5%的天主教徒,跟他们的邻居过得很和睦。 他们的邻居组成的陪审团绝不会相信,他们这些天主教的邻居,会制造叛国的阴谋来反对他们 。他们也绝对不会想到那些天主教邻居,会像爱尔兰天主教徒一样,把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引进来。 这些人在英国的日子,过得比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西班牙的天主教徒要稳固得多。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现有的地位跟欧洲大陆的那些天主教徒相比,要好得多了。这种利益共生上的联系,比起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教上和政治上的仇恨更有利 ,等于说是,实现了英国共识政治或者是国民团结的基础。所以后来麦考莱说,英国的天主教徒跟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是非国民,他是国民共同体之外的事情;而英国的天主教徒,或者说英国的任何政党,彼此之间,他们都是国民内部的一部分。他们有争论也是同一个俱乐部之内的争论,那是闹不大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利益底盘放在这里,捆在一起,缠在一起,是不可能再分开了。这个过程,在1691年奥兰治亲王在位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存在; 在沃尔波尔的减债计划完成以前,这种情况还谈不上稳固;但是减债计划完成以后,这种状态已经是牢不可破了。 ********************************************************************************* 但是这个过程也并不是绝对的田园牧歌。总的说来, 英国政府操纵财政的过程中间,手段也是由生疏到熟练的 。大概是1710年以前,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笨的,特别是在短期债券和彩票发行这方面,做的都是亏本生意。但是1710年以后,他们变得比较成熟了,很少再搞这种短期行为,而且 更重要的是因为国家信用已经确立,要借长期贷款或者是减低利率都已经变得很容易了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正因为他们过去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还是因为过于冒险,才搞出了南海泡沫事件。南海泡沫,其实他的做法开始跟沃尔波尔的计划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白了,既然以前的债券重组计划都做得这么成功,那么以后为什么不能做下去呢。南海公司以前也搞过这种事情,那么 我们现在还有一批债务,我们重组一下,用来换南海公司的股票。你们以前是借给政府的,现在以后算是南海公司的股东了 。南海公司,说不定,眼看我们打败西班牙就要发大财了,这是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因为以前,买三大公司股票的人,总体上来看,都是属于受益者。大家对这件事情太相信了,所以一月份的时候才刚刚推出南海公司债券重组计划,还没有到三月份,伦敦的股票市场就陷入了疯狂的状态,只要口袋里有点钱或者能够借得到钱的人,买不到南海公司的股票,是死也不肯罢休的。几个月的时间内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刻就翻了六倍。六倍, 翻了六倍的股票,如果你按照后世的标准来看,其实也不算很严重 。 但是你不要忘记,十七世纪那个市场跟现在的市场是没法比的,那个时候的市场和资金量都是非常狭窄的。股票能够在半年时间内翻六倍,这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基本上所有的外行,大多数外行都经受不起诱惑,想方设法地把棺材本都已经投进去了。 这个时候,英格兰银行开始觉得不对劲了。他们的经营方式,像刚才说的那样,一开始就跟南海公司那种冒险性公司不一样。他们开始发行政治小册子,指出,南海公司现在的做法是不行的,他们因为炒股票炒得利润太高,已经不可能好好经营了,把更多的钱投入到股票市场,而且战争还在继续, 在战争期间,南海公司的主要经营地就是西班牙所处的美洲殖民地,已经对英国实行封锁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说不清楚,说不定经年累月不能结束, 你这个生意没法做。生意没法做,你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你全靠炒股,也就是说,将来,在未来这几年之内,你没有正经的收入,一切都押在炒股、股价不断上涨地收入上,万一股价不上涨甚至下跌你怎么办 ,你绝对没有办法在股票不上涨的情况下,继续把这个游戏玩下去。这个小册子的内容大致上就是这样的。 当时小册子是主要的媒体,像伦敦公报这些小册子,它的发行方式是这样的:印刷厂印刷出几千份来,低价或者是免费地送到各地咖啡馆,摆在咖啡桌上。来逛咖啡馆的那些人,就会打开这些小册子来看,然后再叽叽喳喳地评论一番。然后,逛咖啡馆的人往往就是白厅 (White Hall,英国主要政府机关所在地) 的常客。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平时,有些时候逛逛咖啡馆,跟其他关心政治的人,看看小册子,谈谈最近的政治情况,然后他们就跑到白厅外面的走廊上去散步了。散步的过程中间,哎~忽然看见第一财政大臣溜达溜达着出去了。嗯~他就拿着手杖过去,大臣你好,今天天气blablabla,然后,我陪你走几步怎么样,一边走一边谈,然后,你看,我在咖啡馆里面听同僚怎么说的,然后套一点信息出来。说不定还会碰到国王本人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然后也就会到国王本人那儿去搭讪。当时的英国国王实际上是没有什么现在安全部队这些东西的,如果国王没事儿干的时候,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的话,确实是,过路的、没事干的绅士,凑上去的话,都可以见得到国王的。而当时的人,好像是根本想不到会有人刺杀国王或者干类似的事情,国王本人也不担心这些事情。这种环境在中国或者说在现代,基本上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但是当时,英国的政界和舆论场,和商界之间的沟通,就是按照这种方式来沟通的。伦敦外那些走廊,林荫大道,海德公园(Hyde Park)这些走廊,就是国王和政治家经常出没的地方。你有空了以后,求官之人,求年金的人,逛咖啡馆的那些闲人,就在这个地方接触他们,然后把连真带假的消息一起带回咖啡馆里面说,然后又去;“包打听”坐在咖啡馆里面听他们扯,再添油加醋加上自己的话,写一些小册子之类的东西,拿出去叫卖。在这种过程中间来回循环,构成一个信息流通场。 跟这个信息流通场最接近的地方,就是民国年代出现的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名义上是妓院,但其实,要讨女人的话,路线多得很,不一定非要到那里去。 关键问题是什么呢,八大胡同是国会议员和他们的秘书经常去的地方,还有新闻记者一定要去。你在那个地方,动不动你就会看到林长民踱着方步出来了,或者是汤化龙在那儿喝鸡汤,然后你就去跟他呼悠呼悠。说不定哪一天王占元进京的时候,他去找汤化龙说话的时候,你把他们两个人都逮住了,然后,哈哈哈,一个大新闻马上就到手了 。八大胡同是起的什么作用呢,是起的一个社交场的作用。那些“花国大总统”什么的,她们实际上是一个沙龙主持人,外加是小册子情报的一个汇总点。英国当时的咖啡馆发挥的就是这个作用。所以英格兰银行,在搞这个事情的时候,想黑一黑南海公司的时候,它的小册子就送到咖啡馆去到处发行。这些小册子过不了多久就传到国会里面去了。大概到五、六月份的时候,国会就通过了新的南海法案,要对南海公司的股票进行监管。这个法案刚刚公布,才到第二天,股票市场就急转直下,由狂涨转为狂跌。同样没有过几个月时间,当初在三、四月份,疯狂入市的那些散户,就全部被套死在里面了。 南海公司事件对英国的文学界有极大的刺激,像笛福啦,蒲伯 啦,斯威夫特那些人,基本上每一个人都要写南海事件,蒲伯好像写过一首诗叫做,天佑纸通货,然后是,引用了希腊罗马式的一系列滑稽的词语,最后说,纸做的通货现在取代了古老而神圣的诸神,落在我们每家每户的人头上,在少女的梳妆台上、在老处女的卧室里面、在乡绅放圣经的台子上面、在国教会牧师的讲坛上面,每个人家里面都坐着这位财神爷,财神爷一举手一投足,所有人都要像傀儡一样,听着他,跟着他,然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诸如此类,blabla。 他所谓的纸通货,不是指的纸币,就是指的政府减债计划中间发行的那些股票啊、年金这些券,当时都是纸打印的。 我们如果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用其他国家的情况和以后二十世纪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是,当时的英国国会和政府,应该说是很有良心。他们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个泡沫给捅破了,而且善后处理,实际上你要真到最后的话,如果没有在当年九月就从伦敦桥上跳下去的话,最后你实际上,当时那些买南海股票的人最后还是赚了。 因为政府实际上最后还是把他们搞到手的所有股票都赎回,大多数情况下就变成是多年年金的形式 ,也就是说,还是很有良心地保证不让任何人吃亏。但前提是你要对政府有足够的信心,不要立刻就想不开直接跳楼。当时直接从伦敦塔上跳下去的人也不少,或者是,有人在码头上租一条船,说他要渡泰晤士河,船划到中央的时候,船夫回头一看,怎么回事?人没有了?想赖账了?一看,哎~不对呀,船头上留下两个金镑,比应有的船费还要贵六倍,但是金镑之外另外放着一份绝命书:我没脸见人了,这笔钱是我付给你的最后一笔钱,我没有亏待船夫,上帝保佑国王陛下,诸如此类的。 南海公司善后之所以好解决,是因为 ,当时的情况下,南海公司股票的这个最后一次置换实际上是减债重组计划的一个尾声。在当时的情况下,大部分计划实际上已经完成了, 国库里面的财政处在一个很充裕的状态 。国会掉以轻心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来是觉得乘胜追击,一下子整个解决,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的不理性,导致了夸大现象,但是从基本盘上来看,当时的政府和英格兰银行,完全有足够的资本来了结这件事情。其实他们当时即使是根本不发行这个南海股票,按照英格兰银行原有的计划搞下去的话,其实也能搞成的。本来这件事情就是多余的。但是既然搞错了以后,英格兰政府于是又另外借了250万镑,把这件事情了结了。 南海公司事件发生的时候,伦敦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已经有了进一步的降低,降低到4.5%,甚至到3.5%之间。这个利率降低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在过去二十年之内,金融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育,借钱变得比以前更容易了,因此利息进一步降低,所以南海泡沫发生的时候, 政府用来替换国债的股票,规定的利率大概只有5%。但是5%已经比市场上流行的3.5%要多多了,所以就为了1.5%的差价,大家就已经抢疯了 。原先政府要替换这些股票,大概是1710年,或者是1720年代战争时期发行的股票。当时发行的国债规定利率一般是7%,政府打算用5%的股票来换7%的贷款,贷款是要连本带利还的,股票是只给利不还本的,而且利率降了2%,但是大家还是要疯狂抢。因为你不这样换,不抢的话,你自己到正常的市场上去看,3.5%就已经差不多了。 5%比3.5%,还是有赚头的 。在这整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出,当时的南海泡沫事件发生的时候, 英国当时正处在整体上经济不断升级、整个市场欣欣向荣的情况下。所以正是因为有这个前提在,南海泡沫才没有搞成伤筋动骨的大事件 。 ************************************************************************************ 南海公司以后再过30多年,七年战争(1756~1763)的时代就开始了。照布罗代尔 (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著有《地中海和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的说法,七年战争是第一次真正的世界大战,七年战争的失败是英法决出胜负的一个关键。但实际上你如果从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早在减债计划成功的时候,英国差不多是已经赢定了的。他自己的股票价,在利率不断降低而且拒绝还本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让这么多国际游资抢着它的股票买,搞出疯狂的泡沫来争他们搞出的股票,这已经就是胜利了。英国不再向阿姆斯特丹借钱,把阿姆斯特丹的钱吸引到英国来,这时候英国已经胜利了。 七年战争的时候法国出现了最可悲的现象,就是说,在整个战争中,法国政府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对巴黎附近的中央五大财政区涸泽而渔。与此同时,法国比较有钱的城市,包括原先的金融中心,里尔和里昂,大量的资本家为了保险起见,把他们的资本送到阿姆斯特丹的证券市场上去,送到证券市场上去交给当地的代理人。然后这些代理人为了对他们的股东负责,买了利润最高、最能保本的股票。是谁的股票呢?英国政府发行的股票 。法国资本家的钱,通过阿姆斯特丹的证券市场,送到了皇家海军的手里面,这些东西变成了英国的战舰,把法国人赶出了印度,结束了这场世界战争。 这个过程开始得很早,也许在法兰西财政署刚刚开始、五大财政区组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这一次,算是决出胜负了。 法国的绝大部分资本都在里尔和里昂,巴黎虽然是中央所在的城市,但是巴黎的银行家基本上是政府代理人 ,没有什么独立性的,真正可以说是,等于说吧: 巴黎是“官”的城市;里昂,像上海一样,才是资本家的城市。如果里昂选择阿姆斯特丹来逃避巴黎的话,等于说法国已经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内部分裂状态 。 以法兰西王室和财政署为中心的汲取体制,和以里昂和里尔为中心的工业家和金融家的体系,已经是形同水火了。后者害怕自己本国理论上的政府,就像害怕强盗一样,一有机会就把自己的钱送到国外去逃避。 而与法国作战的对象其实已经不是英国了,法国是在跟全世界的金融市场作战。他作战的对象其实是全世界的资本家和金融家,包括英国、荷兰和法国本国的资本家和金融家。 而他所依靠的呢,仅仅是本国的财政署官员和已经相当穷困的农民了。只有跑不掉的农民,才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接受法国本地包税商的盘剥。只有这笔钱才是法兰西王室真正唯一可靠的收入 ,他只有依靠这笔钱才能以极高的利率,从金融市场上借到钱。 从金融市场的利率上升或者下降判断国力,其实比从政治上判断国力要好得多。在波兰共和国亡国以前,波兰政府的债券一落千丈。1710年以后,英国政府借贷的利率直线下降,这个直线下降就是英国即将胜利的先兆。 七年战争前后这段时间,就是法兰西王室借贷利率急剧上升的时代 。 不仅是急剧上升,而且还体现在借贷人参差不齐 。出现了一种类似于1691年英国的那种情况,等于是 病急乱投医,各种债一起借,低利率的债和高利率的债一起借,从阿姆斯特丹的市场上他也许能够用,走财政区的税收,借到7%的利率,但是这笔钱是不够多的,他通过别的渠道,向各种各样的高利贷者,借各种各样骇人听闻的高利贷款 ,短期贷款有的时候时间只有三年,利率要高到15%。与此同时, 英国方面的利率,理论上讲是5%,但是私底下有好多人愿意付出1%和2%的倒贴水,去买这个5%的债券。所以实际上英国政府很可能借到的债就是3% 。而法国政府借7%,已经算是上上大吉了,私下里还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渠道,抵押这个抵押那个,去借那些15%的饮鸩止渴的高利贷。而与此同时, 外国政府,像利奥波德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或者是西班牙的政府,在他需要筹款的时候,也跑到伦敦来了,把他们自己的东西拿出去作为抵押,在伦敦的资本家那儿去借钱,因为这里的钱的利率已经更低了,在阿姆斯特丹你必须借7%利率的钱,在伦敦你就借5%利率的钱,因为这2%的利率差 ,皇帝和国王的代理人都要从阿姆斯特丹搬到伦敦来。 战争结束的时候,阿姆斯特丹的相对衰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相对衰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绝对是增长的,因为荷兰人把他们的钱,如前所述,转移到伦敦来,是保证有钱可赚,而且比留在本国更稳当。所以说从他们的角度来看, 他们的情况很像是1945年以后的英国,你说它在衰落?不是的。1945年以后的英国基本上每个人都比以前更有钱了,而且每过十年大家都比以前更有钱了,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它在世界上的比重下降了,被美国取代了 。当时的荷兰也是这样的。钱送到英国去了,英国人帮我们赚钱。其实每个人的荷包都更丰厚了,但是他的主动性消失了,荷兰整个国家变成寄生在英国身上的一个食利的阶级。英国胜利了,荷兰人保证有钱赚;英国人如果失利了,荷兰人就要吓破胆。在这种情况下,荷兰渐渐地变成了英国的一个附属国。同时英国也用这种方法,确立了它在欧洲大陆的统治,一种依靠金融的统治。因为, 欧洲大陆的国家,比如说是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之类的,相对于英国本身的金融市场来说,他们国内的岁入和能够借贷的额度,都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在英国不算是很多的钱,在欧洲大陆,可以组织起一支大军来了。 ********************************************************************************* 注:相信生活,生活经验会告诉你很多事情。 自己的经验,比什么东西都要可靠 。 相信自己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yNDI1NzM2/v.swf
3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索邦先贤祠前的巨像------ 申红飙《蒙古人-站》雕塑
gordon 2016-3-25 12:27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c1NjI4MTg0/v.swf
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机者应该保持沉默
热度 1 gordon 2016-3-24 08:55
因为我相信金融市场天生不稳定 , 我必须 小心在意,以免制造出不稳定。例如法国法郎遭到攻击时,其实我认为如果我参与其中,或许能够扳倒法国法郎,而我竟采取了相当愚蠢的行动—— 决定不参与投机法 国法郎,以表明我的想法是建设性的意见 。这样造成双重不利的结果,一则失去获利的机会,二则我的谈话比参与投机法国法郎更加惹火了法国当局。这件事让我学 到一个教训:投机客应该保持沉默,只要投机就好了。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 背景 长期以来,索罗斯希望自己能引起政治家们的注意,而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不过,索罗斯得到的却往往是怀疑而不是尊重,他们觉得,索罗斯的罪行在于他通过操纵市场挣了太多的钱。“操纵”这个字眼,对索罗斯来说完全不像在公园里散步那么轻松。 当1993年夏天来临的时候,欧共体出现了金融动荡。此时,索罗斯在人们的眼中几近于一个神话,他的每句话都被看成是对未来的市场发出的信号。但索罗斯采取的令人眩晕的行动没有人能看清楚。 当时,欧洲的汇率机制正处于瓦解之时,法国法郎跌到了欧共体汇率机制所允许的最低,高高在上的德国利率又使得投机者们都在抛售法郎,但法国人却不 愿意将自己的货币贬值。迫切想改变投机者身份的索罗斯,“大张旗鼓”地宣称给法郎投了一张信任票,他告诉法国的媒体《费加罗报》,自己不打算拿法郎做文 章,理由是:他不想让任何人谴责他破坏汇率机制。随后,德意志联邦银行却作出不降低其贴现率的决定,索罗斯的“阴谋”被挫败,这让他十分恼火,随后立即报 复性地宣布,“此时拿法国法郎做交易有着充分自由”。 **************************************************************************************** 行动指南 沉默是为了让行动更自由,一切有智慧的行动都源自沉默。 注:蠢人蠢事, 我犯过的 一百零一个错误。
1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转贴]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热度 16 平沙落雁 2016-3-17 08:52
法国女人,二十岁活青春,三十岁活韵味,四十岁活智慧,五十岁活坦然,六十岁活轻松,七八十岁就成无价之宝。 我经常同夫人开玩笑:希望你到八十岁还有人追,不是八十二的老头追你,而是二十八岁的小伙。夫人也凑趣,好啊好啊:活到那岁数,修成个绝代佳人不说,一定还有纵横天下的色胆儿,谁怕谁啊。哈哈…… 虽是玩笑话,却透出我熟悉的法国女人的心思:她们不管活到什么岁数,一定美丽到老。女人有各种老法,而法国女人,只希望能优雅地老去。 可在中国,女人年过二十五不再谈青春,年过三十五不再谈年轻,年过四十,无论曾经如何花容月貌,就不再谈姿色。但却忘记女人可以永远谈美丽。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人家法国女人,二十岁活青春,三十岁活韵味,四十岁活智慧,五十岁活坦然,六十岁活轻松,七八十岁就成无价之宝。美丽女人也是无价之宝。 不知什么原因,从整体来看,中国女人似乎缺乏美丽到老的信心和追求。我对年老而依旧美丽的女人的记忆,大都来自外国女人。比如年老的奥黛丽·赫本、戴尔·海顿等。而在法国,年老仍旧风姿绰约的普通女性比比皆是。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有一次,我夫人在法国一条著名的时装街上买鞋,在试鞋的当口,发现椅子的另一边,有位年龄不下八十岁的女士在试一双极精致时髦的细高跟儿鞋。鞋面是金色的,浅浅的鞋口,窄窄的,秀气极了。我当时想,天哪,老太太怎么还有心穿这样的鞋呀,不怕崴脚摔跤吗? 再看那女士,一身讲究的装扮,挺直上身坐着,穿上新鞋的脚翘着二郎腿,二郎腿从小腿向前伸展,左一下,右一下,变换着新鞋的角度。随着小腿的变换,女士不断歪头侧身,腰身也随之扭动,优雅地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活像个摩登的妙龄少女。看着她,我竟忘了帮夫人试鞋。 这是我在法国生活中见到如此优雅的老年女性之中一位,身材苗条,气质高雅,而且挑选着装时不考虑任何年龄阻碍。我想象,挑选那样的一双鞋,女士一定有一颗不老的诗心,或许她就是她这个季节的玫瑰,正诗意地绽放着。当时我想,女人要有一副怎样的心态,对人生要有怎样的追求,对做女人要有怎样的认识,才会到老了还有这样惊人的风姿啊! 我不喜欢中国人意识里的一种东西,比如,见到某人状态不错,最常用的评价是:哎呦,都这岁数了还这样,真不容易。这岁数怎么啦?仿佛在人们的审美意识中,把美丽与美好只先天地赋予年轻人,年龄稍长,仿佛就不该美好,也不能美好了似的。在这样的群体意识下,女人年过四十,甚至更早,自己也接受这样的心理暗示:老啦,不行了,讲究也没用,讲究了也没人欣赏,自己还猴累。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爱美,年长一点就可以不美,就不想美了呢?就因为已经过了求偶阶段,不再需要向异性展示美丽的羽毛,就可以无所用心进而彻底无所谓吗?那女人究竟是为自己而美,还是为男人而美,女人真的就只是为悦己者容吗? 另一方面,面对曾经的美丽,我们容易伤感。有心理专家说,有些女性的心理危机就来自对自身年龄的恐惧,年轻时讨厌男性轻薄地挑逗,而当男性再也不关注的时候,心里的失落会导致严重的自我轻视。很多女性的放弃就是从这样的自我轻视开始。 很早,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当男性的目光从你身上茫然略过的时候……你会怎样。 对于一贯受瞩目的女性,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它触及到的是一个很本质的点:我们究竟为谁而活?中国女人在整体上放弃自己太早了。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我们的美丽不是为了求偶,不是为了他人的赞赏,我们有责任展示生命的美丽,那是我们应有的生命尊严。我总觉得,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男人经常把世界搅得惨不忍睹,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办法,但至少,我们可以让风景这边独好。 我不喜欢因为我们自己过早的放弃而让男人嫌弃我们,女人的放弃有时特别可怕:无节制,无道理,无理性,那种放弃给了男人N多的理由。 有时会让他们毫无障碍甚至带着某种快感地咒你:老女人,可恶!我们要做的是永远保持挺拔的身姿,永远干干净净智慧得体,我们要保持这样的资本,对那些挂着啤酒肚,油光锃亮,脑满肠肥,脸成天喝成酱肝色,边剔牙边露出志得意满无耻相的男人说一句:男人,请收起你的蠢相! 从自然生理角度,男女之间其实是有生物竞赛的,不是你美丽得看不起他的丑陋,就是他赢了你而看不起你的放弃。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相信会有更多的女性越来越注重自身长久的美丽和魅力。这点无比重要。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中国女人没有法国女人幸运,法国男人的审美文化认为,四十五岁的女人最美丽。对一个注重女性修炼和女性魅力的国家来说,法国人认为,女人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段,因为职场、人生经历、经济基础各方面的积累,才会从里而外散发出一种成熟、沁人心脾的魅力。这种由长久历练而产生的修养和魅力,饱满,厚实,耐咀嚼,耐欣赏。在法国很多二十出头的男孩就喜欢四十来岁的女人。女大男三年到十年,在法国很正常。现在你应该明白前段时间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里有位24岁在深圳一家手机研发公司上班的法国靓仔向绝缘体一位37岁的上海剩女求爱的故事吧。法国24岁小伙的爱是真真实实,而且会走的很远很远。真可惜那位37岁的中国女士拒绝了法国男孩的出自内心的爱。 法国女人比中国女人幸运,但法国女人也比中国女人用心。正是这种用心,缔造了法国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文化基础。这点,中国女人要向法国女人学习。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我们终生都要学习,学习是美丽成长的基础。走到今天,我比任何时候都想放弃所有,重新开始学习。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专业,学习自己曾经感兴趣的实用技术等等,我希望这种学习能使生命变得更加完美,能让生命以完美的形式走到尽头。 美丽需要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当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喧嚣浮华的时候,我总问自己,什么才是美丽人生最本质的需求。那时,我的心会变得异常安静。美丽人生首先是自己喜欢的重自我体验的人生,当自己看重内心美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自觉摒除多余的杂质,腾出更多的空间。那种空间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所在,是我们修炼美丽心灵与身体的所在。那时候,喧嚣与浮华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剩下的就是重视美丽生命的自己。 法国没有剩女:像法国女人那样优雅地老去 美丽其实又是实实在在的。它是劳累之后立即洗净的那张脸,是走出厨房之后擦满护肤霜的那双手,是临出门前涂上口红的那瓣唇,是走路时傲然挺起的那片腰身,是面对各种诱惑的那份节制,是人群里永远恰当的那抹微笑,是面对荣辱水远镇定的那副神情,是…… 美丽永不言弃。它需要自己对自己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要求。每每想到这方面,我的精神会为之一振,腰背会下意识地挺拔起来:我的学习与健身过程都会因此快乐无比。 也许,会有朋友说,相对于外表,我更愿意注重心灵,心灵的美丽才是更本质的美丽。我赞成,其实心灵美丽是所有美丽的基础。问题是,有了内在的美丽,为什么不让外在的所有都一起美好起来呢。美丽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疼爱自己的方式,不管我们曾经遭遇过什么,我们都要对美丽永不言弃。
85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法国没有忘记了,祝枝山书曹植诗
热度 15 猫元帅 2016-3-9 15:29
法国没有忘记了,祝枝山书曹植诗
66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三)
热度 14 猫元帅 2016-3-8 10:10
第一次对周华健有印象,是他的《花心》专辑。听了很多遍,当年觉得这个人嗓音很好。不过对他也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周华健不是创作型歌手,适合自己的歌曲不太容易找到,所以经典作品出了之后很快就会进入瓶颈期。再加上后浪推前浪,虽然不能说消失得很快,但是也确实消息不够多了。要说唱功,他还是很好的,很多地方处理的比较细腻,而且很自然不做作。虽然从感觉上来说不像张学友那样内力很足,但是做为抒情性的流行歌手来说已经很好了。 对张震岳的了解是这四个人里面最少的。第一次知道这个人是在苏慧伦的一个MV《防空洞》里面,当时觉得这个人不像好人,歌唱得也一般般。。后来就完全没有关注了。开始听他的歌大约已经到了2010年了,听的是《爱的初体验》和《分手吧》,只是感觉很好听,但是还没有扩展到对歌手关注的地步。后来在偶然的情况下听到了《路口》,才觉得张震岳的慢歌也是挺有味道的。然而我觉得到现在为止听到的他最好的发挥,还是纵贯线台北归来演唱会里面的《我想要的感觉》。看来张震岳确实是慢歌比较好一点。 有人说周杰伦这样的一年一张专辑的才叫天王。哎呀,周杰伦嘛,实在是欣赏不了。 http://www.xiami.com/widget/9014641_1769921572,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 http://www.xiami.com/widget/9014641_1769921579,1769921580,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
679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牙刷广告与法国大革命
gordon 2016-3-5 06:16
我们日常所见的牙膏广告都会用露齿而笑的图片来作为宣传.却很少人追究这个脸部动作的渊源.据Colin所说,该表情是十八世纪巴黎贵族阶层的创造,随之 兴起的则是现代牙医行业. 大革命期间,这一表情因被认为是与旧制度文化密切相关的而遭禁.但该表情文化却传入美国,为美国口腔卫生行业的发迹奠定了基础.
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用法国大革命太笼统,还是用经济来解释
gordon 2016-3-3 12:47
如果 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 不是卖国贼的话,那五四运动就是个笑话。 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是五四运动中众口一词的卖国 贼。“安福俱乐部”控制的国会,接二连三提出弹劾曹汝霖、章宗祥的议案,明白说他们是“国贼”。连地摊说相声的都编了相声《揣骨相》,指桑骂槐地骂他们 “没骨头,金钱搂足,以外人为护符”;属于“大贼骨头”,卖国求荣,明知挨骂装聋子,是“现代秦桧”。 曹、章、陆三人,都是19世纪末比较早的留日学生。在中 国早期的留学史上,留日学生的数量最多,多到跟去英美的学生完全不成比例的地步。但绝大多数留日学生,都在速成学校学习。 日本人出于挣钱的目的,专为“清 国留学生”办了许多速成学校,一年就了事 ,许多人连语言关都没过。反正当时的日文跟中文相差不大,学了几个新名词,回国就可以唬人了。能进正规的专门学 校,大约只有3%~4%,进大学读本科的,不足1%。 曹、章、陆三人,都是日本名牌大学的本科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见机赶早的缘故。曹汝霖先进 早稻田,然后转到东京私立法学院。而章宗祥的经历简单一点,是明治大学的毕业生。陆宗舆也不差,在日本政治家摇篮的早稻田大学毕业。他们三人作为留学生而 言,其实命运很是不错,留学赶上优待,不像后来没有赶上点的留日学生,人数众多,鱼龙混杂,考学艰难,在日本上一个专科,都难上加难。而且生活上饱受日本 人的歧视,早期的优待全无。更幸运的是,这三人毕业就赶上了清廷的新政,朝廷缺人之时、用人之际,回来就进入刚组建的以西方为模本的政府机关,春风得意, 很快就身居要职,到清朝覆灭时,曹汝霖已经升任外务部左侍郎,变成部领导了。 *********************************************************************************** 拉美化 国民政府时期跟工会的摩擦啊,就是拉美化。 经济拉美化 (对经济熟悉的话,就会明白了) 还有工会跟吴佩孚的摩擦 *********************************************************************************** 拉美化的中国,还碰见两个大事,一个是土地革命,一个是日本入侵。 *********************************************************************************** 原教旨主义回归 原教旨主义回归,跟现在伊斯兰没啥差别(伊朗的改革失败和中国很类似) 真正的变量是另一个,整理国故运动;基本上 中国是以儒教做为社会基础的。(新文化运动) 注:没有啥差别,有点象宗教改革,原教旨主义的基础变了。(教义变了) *********************************************************************************** 土地革命还伴随着另外一件大事,金融革命和信贷革命。 *********************************************************************************** 这是一个失败的社会如何重建的故事?和 为什么能够重建的故事。 注:原教旨主义回归,已经无法遏制。虽然汪精卫先生知道 义和团不对,不能再搞义和团,但是已经无法遏制 原教旨主义回归了。 宁汉合流:蒋介石政权和汪精卫政权还是有差别的。 军政两条线 *********************************************************************************** 不是用法国大革命简单套一下,就能解释的事情 。或者说,颗粒度还可以更细。 差别在于:法国大革命的政治革命,是和工业革命并称的。 辛亥革命可以和法国大革命一起讨论,因为都是传统社会,现代性的入侵- 应答模式,爆发革命。 一些改革,腓特烈大帝是先声。 即使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法国还是很先进的 。德国的崛起,还有赖于拿破仑时期修建的道路。 法国的教育、科学、理性,英国的平民教育不普及 *********************************************************************************** 而后来的中国土地革命呢,反而像是一个失败社会爆发的一场革命。 而且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恶劣影响,他们也知道。 那就是 失败社会的一场革命 。 注: 新文化运动,遏制了它的下限 。土地革命、信贷革命、金融革命,让它获得了新生。(就是一个原教旨主义回归,和 “义和团” 没有太大差别) 基本教义发生了变化 对于失败的社会来说, 原教旨主义回归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经济现实还是最重要的,陈独秀先生已经无法领导了。(经济拉美化,死结) *********************************************************************************** 我们的问题不是苏联导致的,反而苏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 *********************************************************************************** 所以我说,不要抱太大期望,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事情。 分析已经穷尽了, 已经无法产生新知了 。 只能自己再往前走,摸一摸,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留点 “抵抗风险” 的钱就行了。) 注:我也不可避免的受中国社会影响,不可避免的带有 “士大夫” 情节,结束了。 搞分析,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害怕失败 。心理学原因,怕拒绝。当然 另一个原因是穷 。 一个是穷,一个是怕失败。还有就是完美,做的次数少,还期望完美。本质还是 “贫瘠的综合症” ,还是穷
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宠物节目停播
热度 3 gordon 2016-1-9 07:13
一个历时 40 年的电视节目 "3千万的朋友",将在今年6月被停播 。该节目创立于 1975 年,那时候人们生活从战后的贫困走到了富裕,宠物大规模进入百姓家,该节目应运而生。
40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斯密的法国(转)
gordon 2016-1-4 03:08
斯密完成在法国的旅行后这样写道:在英格兰,没有一个人穷得穿不起鞋。在苏格兰,甚至最低阶层的男子也穿皮鞋,虽然最低阶层的妇女依然打赤脚。而“在法国,无论男、妇,皮鞋都不是生活必需品。法国最下层阶级的男女,可穿着木屐或打着赤脚,走在人前,而无伤体面” 这段,斯密的意思好象是说各国文化习俗不同导致"生活必须品"的范围不同,有些地方,最穷的人也必须有一件亚麻衬衣,有些地方,穷人光脚不算丢脸 ***************************************************************************** 当然英国的确比法国富裕,所以后来法国人闹革命了 *****************************************************************************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平时节衣缩食,攒钱买大件。 早年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避孕套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日常的现金流支出,它承担不起。 它能承担的,就是攒钱买大件,日常是能省就省。 ***************************************************************************** 削足适履的成功 如果你研究过贫穷就会明白很多事情。 你消费水平低,就没有人专门针对你研发东西。专业分工的原因,你的产出更低。 所以,致富的一条路径是赶快上轨道。 削足适履也要成功。中国就是参与了世界贸易的 “产业转移” 和 “国际分工” 注:适合自己的东西,慢慢再说吧。 不要感到别扭,不要怕付出时间成本。 座汽车,还晕车呢 有时候,就算了。,时间成本付不起,那就只能市场上卖啥用啥了。 ***************************************************************************** 咖啡也是好东西 以前我是不喝咖啡的,其实茶也不喝,都是学校里的健康生活方式。(日常三餐准时,体育锻炼) 后来看书,开始喝茶。后来是浓茶 ***************************************************************************** 最重大的突破 放弃了茶,开始喝咖啡 受中国社会影响,这个突破其实很困难的。 这个困难在心理上。 注:后来平静多了,就是红茶+柚子,红茶养胃嘛。 放松,喝点红酒,就是一点点。酒精可以助眠。 我爸是部队的习惯,早睡早起,劳动一辈子,热爱劳动。“ 不干活,躺床上浑身疼 ” 。(运动型人,坐不住) ***************************************************************************** 以前跟 “假如十八” 聊天的时候, 即爱好 古文,又爱好英美文学,这不可能 。 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偏爱古文。 是学了社会学,尤其是法国的社会学,才对英美文学,产生好感的。 其实我散文的最早启蒙,是古文里的 “小品文” 受你知识结构的限制。 注:聊韩寒的时候, 即爱好 古文,又爱好英美文学, 这怎么可能呢? 当然,人家是天才嘛 咱这凡夫俗子,喝一个咖啡,都心理挣扎半天。 ***************************************************************************** "打开水" 的困惑 我上学那时候,社会已经翻天覆地变化了,但是学校还要"打开水" 。真土鳖 后来读 “工业革命史” 才知道,“ 茶和 开水 ” 的重要。保证了工人的健康 加糖加奶,补充点营养
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日瓦戈医生》可以和法国作家 莫泊桑、巴尔扎克 媲美的巨著 ... ... ...
gordon 2016-1-2 06:21
《日瓦戈医生》,早年我都看不懂。 社会学的东西啊,看你生活经历,怪不得得奖,肯定得奖啊 老外肯定很喜欢这种东西,更准确的说是法国人。就像 法国人喜欢 贾樟柯一样 ************************************************************************************ 苏联反对这本书,只说明一件事情,他们都能看的懂。 大陆的读者还不一定能看的懂 “这本书” ,背景知识太多了。 看不懂就算了, 看懂这个,你需要对苏联很熟悉才行 。 ************************************************************************************ 珍宝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诗坛上,他就享有和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不相上下的声誉。 帕斯捷尔纳克生活得很孤僻, 他一生确实很少关心时事政治 。据他的朋友、戏剧家阿菲诺干诺夫的回忆,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停止读报。作家自己向国外 来访者披露,他从50年代起几乎不再听广播。然而,作家毕竞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离的社会中。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政治气候的改变终于促使作家下决心对自己 早期的创作加紧进行总结,对几十年来的生活经验和积淀在内心的感受进行反思。正是在这种总结与反思中,《日瓦戈医生》诞生了。   《日瓦戈医生》不是一部政治小说。现在苏联为《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及其作者恢复了名誉,是完全公正的。 注:都 怨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把这玩意儿给放出来了。 ************************************************************************************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瓦戈医生》的作者——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从这以后。在苏联和西方之间展开了一场冷战,形成所谓“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早在1948年,帕斯捷尔纳克就动笔写作《日瓦戈医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进度很慢。1954年,《旗》杂志第四期刊出了尤利.日瓦戈的诗二十 首,并登出作者附言,声明:小说《日瓦戈医生》可能在1954年夏天完成,它的故事包括1903年至1929年阶段,其尾声则写到卫国战争时期。附言说: 日瓦戈医生是一个探索真理、善于思考的人,并且爱好创作和艺术,死于1929年,这十首诗被发现于他的遗物中,将作为小说的最后一章。事实上,小说完成于 1955年至1956年冬。帕斯捷尔纳克将书稿送给了《新世界》杂志主编西蒙诺夫、《旗》杂志主编科热夫尼柯夫和国家文学出版局。在此之前,1956年3 月间,来到莫斯科电台工作的意大利共产党员记者安杰利奥早已注意到这部小说,通过他的周旋,帕斯捷尔纳克于同年6 月间和意大利共产党员出版商菲尔特里涅利签订了合同,允许后者以各种文字出版小说(但应该在苏联本国出版之后,并不允许改拍、改编,不允许出版作家的其他 作品)。 在当时苏联政治形势似乎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作家原以为小说是可以先在国内出版的 。1956年9月,《新世界》编委们给帕斯捷尔纳克复信指出,由于 小说对于俄国知识分子中大部分人和人民一起投身革命的问题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因此该杂志不可能刊出小说。这时,苏联当局得知意大利出版商手中已另有小说的 原稿,党q-央文化部便指示 国家文学出版局建议帕斯捷尔纳克修改小说 。作家同意进行商榷,但1958年初作家重病多月,事情拖延了下来。在此期间,苏联作 家协会利用苏、意诗人晤谈的机会,并通过苏联驻意大利使馆及意共领导人的协助,多方劝说菲尔特里涅利延期出版此书。同时,还说服帕斯捷尔纳克给菲尔特里涅 利写信,以小说需作修改为理由索回原稿。但据说,出版商同时也收到了作家让意大利记者转给他的条子,请后者自己作出决定。于是,在几次延期之后,1957 年11月,《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文译本在米兰首次问世。   此后不到一年时间内,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陆续用十五种文字出版了这部小说。菲尔特里涅利并同意荷兰出版了俄文 版。苏联国内报刊从1956年起重新发表批判帕斯捷尔纳克的文章,但 为避免国内群众知道小说的存在 ,这些文章只提到作家早期诗歌创作中的缺点。   早在1947年,英国几位作家就曾建议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在现代诗歌创作和翻译西欧古典名著方面有卓越成就的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但瑞典文学院讨论 达五次之多都未作出决定。 1953年曾以帕斯捷尔纳克是“生活在俄国的俄国作家”为理由否定授奖的可能性。然而,当《日瓦戈医生》在苏联境外出版后,瑞典 文学院立即重新考虑授奖,并通过外交途径听取美苏两方面意见,但最后还是否定了苏联认为授予肖洛霍夫更合适的表示。 帕斯捷尔纳克最初得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 奖的通知后,立即欣然复电表示接受和致谢,他写道:“我非常感谢,我感到激动、光荣、惶恐和羞愧。”当时苏联驻瑞典使馆发言人声明,帕斯捷尔纳克作为翻译 家比作家更知名。苏联文化部长则表示,须由作家协会讨论是否领奖。但正当苏联政府对《日瓦戈医生》在国外出版并被授予奖金一事尚未作出明确决定时,西方政 界、文化界及各通讯社、新闻报刊已蜂拥而起,进行了大量政治性宣传.把小说问世称作是“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崛起”,对小说断章取义地作了许多不符实际的解 释,正如帕斯捷尔纳克本人指出的那样,他们总是“从七百多页书中仅仅引用那么三页”。此外,西方还大肆宣扬这部 “惊人的小说”、“杰作” ,“立刻成为畅销书”的盛况。在这一片喧嚣声中,只有少数西方评论家和斯拉夫学者对小说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1958年10月25日,苏联《文学报》发表《国际反动派的一次挑衅性出击》一文,认为这次向《日瓦戈医生》的作者授奖是西方“一次怀有敌意的政治行 动”;该报同时刊出1956年9月《新世界》编委们给作家的那封退稿信。10月26日《真理报》刊文指出,《日瓦戈医生》“恶毒嘲讽社会主义革命、苏联人 民和苏联知识分子”,谴责作家“缺乏公民的良心和对人民的责任感”。10月27日苏联作家协会宣布,鉴于作家“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堕落以及对苏联国家、对社 会主义制度、对和平与进步的背叛行为”,决定开除他的会籍。在接踵而至的压力下.帕斯捷尔纳克于10月29日独自发出另一电报给瑞典文学院:“鉴于我所从 属的社会对这种荣誉的用意所作的解释,我必须拒绝这份已经决定授予我的、不应得的奖金。请勿因我自愿拒绝而不快。”这时.苏联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谢米恰特 纳依在庆祝共青团成立四十一周年大会上讽刺作家说,帕斯捷尔纳克应该离开苏联去 “领略资本主义天堂的妙处”,并声称如果作家采取这个行动,苏联政府和人民将鼓掌欢迎。谢米恰特纳依 将作家比喻为一头弄脏自己食槽的猪 。   此时,莫斯科作家也集会建议开除帕斯捷尔纳克的国籍。接着,11月1日《文学报》以 整版篇幅发表没有读过小说的读者谴责作家及其作品的来信。   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开始检讨。11月2日,塔斯社发表帕斯捷尔纳克于10月 31日写给赫鲁晓夫的信,11月5日《真理报》又发表作家给该报编辑部的信。在这两封信中, 帕斯捷尔纳克声明,他不能离开他生长、生活和工作所在的俄罗斯 祖国, 他请求赫鲁晓夫不要对他采取极端的措施。他承认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似乎支持了将十月革命看成不合理、使知识分子遭到毁灭的错误观点。而小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正好给这种解释以口实,所以 他拒绝接受奖金。最后,他表示他会找到力量来恢复自己的名誉和同志们的信任 。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苏联境外,出现了《日瓦戈医生》的二十五种以上的外文译文,除俄文版外,有波斯文、希伯来文、阿 拉伯文、日文、朝鲜文、印地文等,还有在香港和台湾印行的汉语译本。在西方,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世被称作“人类 文学和道德史上的伟大事件之一”。但是,在苏联,近三十年间,这部小说却只是悄悄流传于民间,也有人为它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而感到自豪,然而小说始终没 有公开出版,舆论界的态度一直是或噤若寒蝉,或全盘否定.加在小说头上的“反革命、反人民、反艺术”的帽子长期没有摘除。可喜的是, 1986年6月,在第 八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应该及旱出版这部作品 。   在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无论是西方的宣扬,或者是苏联的贬斥。都未能使广大读者很好地理解和正确地评价帕斯捷尔纳克的这部名作。感谢我国翻译家力冈、 冀刚同志的辛勤劳作,今天,《日瓦戈医生》终于与中国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闻名世界的作品呢?我想,首先应该摒弃过去围绕小说所进行的非 文学色彩的冷战的影响,而 对小说本身及其创作背景进行认真严肃、实事求是的分析 。   小说描写了十月革命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小说主人 公尤利·日瓦戈在他不到四十年的短短人生道路上经历了几乎所有这些复杂、动乱的阶段,他对所有这些历史事件都作出了反应。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悲惨世界》是法国自身造成的
热度 1 gordon 2015-12-17 21:04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5MTA4OTcy/v.swf **************************************************************************** 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还是后来加入进去的,英国就没事。法国财政出了问题 晕,法国的社会本来就有问题,还 “人来疯” ,去参与和英国的争霸 **************************************************************************** 后来更诡异 本来是解决不了问题,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普 替它们打个底子。 结果后来又弄个普选制,把拿破仑三世选上去了 意见不统一,纷争不断,啥也干不成。 拿破仑三世好大喜功,还跑去干涉德国,结果德国挖了个坑 **************************************************************************** 拿破仑三世满足了人民狂热的需求,完美匹配 路易·菲利普以“平民皇帝”自居,生活简单而没有风采,加上施政倾向保守谨慎,没有拿破仑支持者强调的军事荣耀,不免叫人失望。 温和的外交政策亦是奥尔良王朝(Orleanist monarchy)失败的主要因素。民族主义者谴责路易·菲利普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让法国的外交政策臣服于英国之下,更不满路易·菲利普未能善用时机使比利时受制于法国。加上1840年代拿破仑崇拜的复兴,已令拿破仑的缺失被遗忘,其成就却被歌颂。拿破仑被认为是国威的象征,被看成是一个英雄,且是社会的改革者。对拿破仑的崇拜最终加深人民对路易·菲利普政府的失望,人民将之与拿破仑的功绩比较,更认为现政权在外交上的不济。 注:人民需要法国以前的荣耀 拿破仑三世就是普选上台的,正儿八经普选 挖了个坑,还唱 “淡歌” 。 黄秋生都跑去唱个淡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政治才能,呵呵 不痛快,都是自找的 ****************************************************************************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次通过全民普选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国家,时间是1852年。拿破仑三世是最早通过全民普选上台的统治者。1851年12月2日,法国第二共和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在没有宪法授权下解散了国民议会,并宣布实行普选。1852年12月2日,法国人民通过公投一致支持路易·拿破仑把总统任期延长十年的决定。这次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总统公投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次全民选举。
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与法国并没有什么不同
gordon 2015-12-11 04:18
中国与法国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陷入暴民政治无法自拔,最后只得搞了一个大的集权的政权 中国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因为运气, 不是日本入侵,这个问题还解决不了。
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1830年的中国农业
热度 2 gordon 2015-12-5 08:26
1830年左右的法国传教士就发现中国内地的牧业差,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产量低,连耕牛都稀少,不懂轮作休耕没有牛马羊粪,导致土地极度贫 瘠,饥荒不断,认为中国农民在自我灭绝毁灭自然的道路上前进,所谓中国古代农业水平高只是中国用长三角平原的极少数单产高地区比欧洲平均的无聊产物 注:爱 “自我欺骗” (达尔文,杰斐逊时代,都有博物学;老外挺贼的,不会直接跟阿拉伯人、中国人这种大帝国对抗,一直在搜寻 “商业信息” ) 中国没有研发能力,倒不是 “劳动、工作” 的问题。 反而是 东南亚 “土人” 有这种问题,对现代大生产不适应 。所以,英国、荷兰的殖民地 ,找中国人来干活。 中国的问题是平均财富少,没有研发能力。 中国劳工,世界有名的。跟黑人奴隶一样,全球筛选出来的。 ********************************************************************************* 转水木的段子 亲戚家里小孩子,数学不好,想找个人业余时间给些指导。就找了以前的同事,让 他在园子里面找个数学系的大学生,来给孩子讲讲。 本来亲戚想的是,因为每天讲的时间也不长,也就1个小时左右,对于这个大学生而 言,他也能接触到社会,同时也巩固他自己的数学知识。而且,每天还留他在家里吃晚 饭,所以应该算是两不相欠,也就当交个朋友,无所谓补课费的问题了。我这个亲戚也 是比较体面的工作的那种人,对于大学生来说,认识了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是没想到呢,孩子特别实际,一听没补课费,本来答应好的事情,都推脱不来了。 亲戚于是很感慨, 现在 的大学生都这么实际了?就认钱 ********************************************************************************* 什么“接触社会”、“巩固”之类的屁话本来是赖钱糊弄人的,结果自己深信不疑 擅长 “自我欺骗” ,时间长自己都信了。呵呵 *********************************************************************************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传统中国社会 “隐形失业” 特别多,人没啥能力,时间不值钱 他想让清华园的人给他补,人家怎么会给他补呢 可选择的机会多 注:现在估计也不行了,人口少了。基层劳动者都涨价了 ,现在就送个快递一个月还拿5千多呢 也不是不可能,有新的选择肯定不会在哪儿呆 能那样呆的,肯定是水平差的;你也不想请,呵呵 最大的可能是有情怀的, 这种事也只能找有情怀的 。“价格便宜,量又足” 以前我爱干这种傻事,当然那是因为我蠢嘛 (其它的笨蛋,不好找;不过有时候容易把小孩教成革命者,这也是问题。 便宜没好货嘛 ,那怎么弄)
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力是什么?
gordon 2015-5-24 08:16
注:现在想来是科学,是造就“新人”。(就是“革命史观”那套东西) 有人说,18世纪哲学的特点是对人类理性的崇拜,是无限信赖理性的威力,凭此就可以随意改造法律、规章制度和风尚。应该确切地解释一下:真正说来,这些哲学家中有一些人并不崇拜人类理性,而是崇拜他们自己的理性。从未有人像他们那样对共同智慧缺乏信心。我可以举出许多人,他们几乎像蔑视仁慈的上帝一样蔑视民众。 他们对上帝表现出一种竞争对手的傲慢,对民众则表现出一种暴发户的骄傲 。真正恭敬地服从多数人的意志同服从神的意志一样,对他们来说都是格格不入的。几乎所有革命家后来都显示出这一双重性格。这与英国人和美国人对其公民多数人的感情所表现的那种尊重相去万里。在他们国家,理性对自身充满自豪和信心,但从不蛮横无礼;因此理性导致了自由,而 我们的理性,只不过发明了一些新的奴役形式 。 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丰特内尔和伏尔泰、霍布斯、科林斯、沙夫茨伯里、博林布鲁克之辈,这些伟人给宗教以致命打击。这些人开始检查他们一向愚蠢地崇拜的东西;理性打垮迷信;人们对自己一向相信的神话嗤之以鼻。 注:怪不得那些人,一直批评老独裁者 我们以为是小节 的东东。 我还以为那些人有洁癖。 ****************************************************************************************** 其实没什么, 法国大革命只是重复 走了 英国大革命的路 ,而已。 那种必然产生大革命的精神,那种积极活跃、不安现状、机智灵敏、锐意革新、雄心勃勃的精神,那种新社会的民主精神,正在开始推动一切事物,在瞬息间颠覆社会之前,它已足以促进社会动摇和发展。
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具有君主制的特征?
热度 1 gordon 2015-5-23 17:15
注:因为傻叉很多,呵呵 大革命爆发不足一年,米拉波(1)就暗自写信给国王说:“请你比较一下新旧形势,然后你会觉得安慰并重新燃起希望,因为国民议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法令显然有益于君主制政府。高等法院和三级会议省取消了,教士没有了,特权阶级和贵族等级也没有了,这些可都不是小事!只成立了一个公民阶级。一想到这个,宰相黎塞留不但觉得欣慰,而且非常高兴,因为这种平等对执行权力更有利。为了加强国王权威, 数届专制政府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还不如这场革命一年的成就大 。”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是变革旧政府并废除旧社会结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必须同时向现存的所有权力发起进攻,把一切公认势力都打垮,以新的风俗习惯取代各种传统习俗,把根深蒂固的顺从思想从民众的头脑中彻底清除。 在这些断壁残垣之下,其实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中央政权。在此之前,这些权力都分散在许多从属权力机构、等级、工作、家庭、个人身上,后来这些零散权力都被集中起来,变成了如今这个集所有零散权力于一身的中央政权,这个政权是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独一无二的政权。与其说这个新政权是大革命创造的,还不如说这个新政权是在大革命将旧制度摧毁之后自动产生的。相比之下,大革命所建立的新政府确实要脆弱一些。不过,跟大革命所推翻的所有政府相比,大革命所建立的新政府还是要强大百倍。受同一原因的影响,大革命兼具脆弱和强大的特性 ********************************************************************* 它本来的目的是想推翻君主制的(至少嘴上是这么说),却建立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君主制社会。 呵呵 注:以前讲过这个事,袁世凯梦寐以求的事,被实现了。 它的财政脱离了海关收入,你懂的,建立了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 袁世凯搞不成是因为“清末新政” 对他有制衡。 ********************************************************************* 一切独*者 对这一制度叹为观止 (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二章最后一段) 在旧制度被摧毁时,米拉波已经透过旧制度的瓦砾洞悉了新制度的轮廓。新制度虽然简单、正规、庞大,可是当时的民众却没有察觉到这个庞然大物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逐渐认识了它,各国君主对它更是倍加关注。在谈到这个庞然大物时,不光是那些推动大革命的人表示赞赏,那些曾经抵触大革命的人也一样,甚至连那些曾经与大革命势不两立的人也对大革命充满了赞美和羡慕之情。 他们使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了平等的社会地位;废除贵族,让官吏取而代之;取消地方特权,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取缔各种各样的权力机构,建立统一的政府。他们兢兢业业地忙于革命事业,并借用法国大革命的手段和准则来清除各种障碍。如果有必要,他们还会把穷人动员起来,让穷人们去跟富人作对;或是发动平民与贵族作斗争;还有可能让农民起来反抗领主。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在给民众带来灾祸的同时也教会了民众许多道理。 ********************************************************************* 注:它也没准备骗你,“儒法之争”,为秦始皇翻案(只是现在不太提这个了) 在现有基础上改的话,唯一的改法,就是从“东方专制主义”转向 西方的“君主制” 这已经是最平滑的一种办法了。(关键是把 原理 搞清楚 ) ********************************************************************* 更牛逼的是,它根本就不明白(不明白这个机制),然后走了一遍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xNzQwOTMy/v.swf 五百年后
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佬这是来寻找二道贩子麽?
热度 29 鳕鱼邪恶 2015-5-9 22:13
西北风来到吴淞 港
902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德国意大利同意加入亚投行
热度 37 燕庐敕 2015-3-17 09:48
 欧洲官员们表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均已同意效仿英国,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重创了美国试图阻止主要西方国家加入该银行的努力。 另外,澳大利亚声称,因为中国的努力,改善了亚投行的管理,澳洲考虑加入亚投行。之前,澳大利亚宣称担心亚投行的管理,所以一直在担心。 解读:亚投行背后的美中较量(来源:新浪财经)   英国《金融时报》   由中国牵头的新的开发银行的成员资格引发了英美之争。这场争执是美国与中国之间一场日益加剧的激烈竞争的序曲之一,而美中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谁将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   奥巴马(Obama)政府对上周四英国决定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的创始成员表示愤怒。亚投行由中国牵头,资本规模达500亿美元,最终可能会与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 (World Bank)形成竞争。   英国将成为第一个加盟亚投行的七国集团(G7)经济体。在亚投行努力创建之际,英国的加入将对该行的信誉和潜在资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家新的亚洲银行是中国一个宏图大志的一部分,中国欲打造新一代的金融和经济机构,让其在亚太地区、并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拥有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高级研究员埃利•拉特纳(Ely Ratner)表示:“这场争执的核心,是对主导亚洲经济和政治的规则、规范和制度的一场长时间竞争。”   除了亚投行,中国还是去年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主导国,此外中国已宣布投入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Silk Road Fund),对将中国连接到中亚的项目进行支持。   中国这些新举措全都是为了满足一个越来越大的资金缺口,即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据亚投行的直接竞争对手之一,位于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估计,未来十年东亚地区需要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   但中国的这些举措,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位于华盛顿的机构构成政治上的直接挑战,自二次大战后成立以来,这些机构一直由美国主导。   美国对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架构也有自己的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一份正在谈判中的12国贸易协定。结合美国正与欧盟(EU)讨论的那份单独贸易协定,美国的整体战略是建立一套 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就知识产权、国家补贴和环保问题设立更高的标准,而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国和美国都存在利益和处理方式的分歧。   位于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中国外交政策专家孙云(音译)表示,中国在试图建立亚投行时已经面临一些内部挑战。官员们已承诺,新银行提供资金时不会像世界银行那样官 僚,但他们也意识到,其他银行所采用的严格条件,部分是为了防止不明智的贷款、以及保持较高的信用评级。   孙云补充说,中国已经有一些利益集团在施压,要求利用亚投行贷款“推进中国的经济议程,特别是推动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而中国的外交政策战略专家则认为,亚投行“应该支持中国的战略利益,给予不尊重中国的国家较差待遇”。   冷战时期,美国曾面对过华沙条约(Warsaw Pact)下有组织的政治和经济集团。但中国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挑战,这一超级大国有能力与那些同时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一道,建立起国际经济机构、并 构建伙伴关系。拉特纳表示:“这对美国而言是一个新问题。即使美国本身不参加,华盛顿方面仅仅是反对这些新机构也是不够的,尤其是如果其他西方国家都在积 极参与。”   一些前美国官员认为,美国与中国展开的这场新的影响力之争,也伤害到了它自身。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敦促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它曾支持对IMF的份额分配进行改革,赋予中国更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一提议在美国国会已经没戏了。   中国希望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部分反映出中国感觉自己在现有架构中遭到排斥。
101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的事早晚要来
热度 11 西楼客 2015-1-17 17:24
岳父岳母好难当,据说是2014最卖座影片,法国的多元化已经到了危及本体民族程度,生活没有电影那么轻松,法国式的幽默又加剧了冲突
9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法国,面临一场内战?
热度 16 大卫 2015-1-10 20:22
法国疑似动用一辆AMX-10RC轮式装甲侦察车上的105 毫米线膛炮轰《查理周刊》 案恐袭凶犯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AxOTM4NzI0/v.swf
12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法国警方在这次恐怖事件中的应对,让他们不愧于联合国5强的席位。 ...
热度 25 fcboliver 2015-1-10 05:30
短短的时间便在大巴黎地区调动了近9万警察,并在2天内就找到凶手,这个能力同米国也不相上下了吧? 虽说死了这么多无辜群众,但这可是2-3个拿着AK的暴徒啊?!
106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隆重宣布:印度和法国就“阵风”战斗机引进事宜开始正式谈判 ...
热度 31 晨枫 2014-12-2 22:47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4/12/141202_india_france_fighter_sale “印度与法国的国防部长共同宣布,两国将就印度向法国购买126架阵风式战机的一宗价值约120亿美元的军售项目开启正式谈判。法国国防部长让·伊夫·勒·德里安表示,他与印度新任国防部长曼诺哈尔·帕里卡尔日前在新德里的会晤“进展顺利”。” “法国防长在接受印度《先锋报》访问时表示:“法印双方政府均有完成(洽购阵风战机)谈判的意愿”。印度防长则在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表示:“无论双方在此问题上还存在多少不同意见,都会秉承从速解决的宗旨处理。”法国达索航空集团最初于2012年赢得与印度政府开始谈判出口126架阵风式战机的标权。如果谈判成功,达索将最早于2015年向印度提供18架阵风战机;其余108架将由印度国营航空航天集团麾下的企业在法国技术转让前提下制造和组装。” 难怪英国人说:the only thing worse than losing the deal is winning the deal。
10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在19世纪频繁动荡的法国仍然扩张影响力、社会能够取得进步?(转) ... ... ... ...
gordon 2014-11-22 06:58
注:我现在如饥似渴的在阅读 法国 19世纪的著作,中国社会也不过是这么个水平。象 涂尔干 就是19世纪的。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法国经历了法国大革命(1789)、雅各宾专政(1793)、热月政变(1794)、拿破仑的征战(1804 - 1815)、七月革命(1830)、二月革命(1848)、拿破仑三世政变(1851)、普法战争(1870 - 1871)、巴黎公社(1871)、中法战争(1883 - 1885),几乎一直处于此起彼伏的革命、复辟、动乱和战争之中,成立过3次共和国、2次帝国,恢复君主制多达4次。但在如此动荡的局势下,法国仍然在非 洲和亚洲开辟了多处殖民地,开凿了苏伊士运河,成为现代艺术尤其是印象派的发源地,虽然没有像英国那样出现麦克斯韦和达尔文这样级别的伟大科学家,但也涌 现出柯西、傅里叶、伽罗瓦、布莱叶、庞加莱、哈密顿、涂尔干、巴斯德、法布尔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最重要的是法国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铁路网,在 1889年世博会,埃菲尔铁塔矗立在巴黎的天际线。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管理机构维持,是什么因素使得法国在国家机器频繁崩溃的情况下仍然可以 取得上述成就?希望您可以基于事实(如历史、经济、社会、地理、政治制度等等)而非猜测(如民族性)进行分析。 补充: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法国在十九世纪人口增长缓慢,自1789年至1880年法国人口仅从2800万增长到3900万(France in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鉴于战乱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巨大(如1840年中国人口已达4亿,1949年中国人口约5亿多),法国应该事实上还是受到了动荡局势的拖累。 注:普法战争的赔款,对法国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正像一鸦、二鸦 一样,很快就赔完了。因为那时候白银还值钱呢 中国彻底翻不了身,是甲午战争,主要是因为 英国推了金本位。导致了中国的资产贬值,就像房地产贬值一样。因为中国流通大量白银嘛 甲午战争,日本想跨入工业社会,所以要求必须用英镑支付。 ************************************************************************************ 有意思的问题。 不过您描述的那些现象,可以拆分成很多小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用一篇博士论文来解答。 从最笼统的方面来说,您可能夸大了政治变动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孙立平先生有个说法我比较认同:一个社会,只要没有大的灾害,只要政府不去蓄意钳制,它的经济自然会发展,这种动力根源于人的本性,尤其是在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 政治上虽然有剧烈的波动,但牵涉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重要的深层因素,如财产状况、产权关系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19世纪的法国虽然有很多革命,但真正对经济制度造成威胁的,我认为只有两次:1848年的6月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但它们都很快被镇压了。因此,这些政治动荡更像是高层政治体制的变化,而不像后来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革命那样,几乎彻底改造了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当然,法国大革命也是一场很深刻的革命,但从经济制度而言,它更像一场解放(不过其实际功效值得探讨),比如它引入了自由市场原则,打碎了行会等旧壁垒。 因此,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动力源泉,它们的走势并不必然与政治局势同步,这就是有人说的,历史中各种运动的时间节奏是不一样的。 具体地说,法国的那些政治动荡,从时间上说都很短,1830年的革命其实只有几天时间,普法战争只有几个月。除了拿破仑时代,19世纪的欧洲大体是平静的。 而且,两个拿破仑的统治给法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从积极的方面说,第一帝国的关税政策有利于某些工业的发展;而在第二帝国时期, 经济成就是拿破仑三世用来粉饰其独裁统治的重要手段,它注意刺激经济发展,那时候出现了铁路投资风潮,法国的工业革命就是在此时完成的。 但是,法国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在19世纪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德国和英国。政治原因只是一个方面,人们更多是从其他方面来寻找这种相对落后的根源。比如,法国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缺陷,它的煤炭资源匮乏,这是一个瓶颈,而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情况要好得多;它的农村剩余劳力太多,在工业革命起步的阶段,法国的工业家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大量廉价劳力,因而缺少使用机器的动力;从心态上说,法国人相对保守的投资取向制约了工业部门的融资,人们习惯于把钱投向风险较小、获取固定收益的公债,而不是风险较大的工业股票;法国的农业革命起步太晚,农民相对贫困,国内消费品市场有限;等等。 公认的看法是,到1914年,与英国和德国相比,法国更像是个农民的国家,它的工业集中程度及城市化水平都相对滞后。不过在某些明星产业,法国的表现还不错,比如20世纪初的汽车工业。 从社会结构上说,法国各阶层之间的对立可能要比英国更明显,工人中不认同资本主义制度的很多,阶级关系比较紧张。这应该视为法国大革命的遗产之一。不过这种紧张的社会关系、斑斓驳杂的政治和社会思潮,可能也是法国文化之所以有独特创造力的一个根源。 您谈到的人口问题,曾困扰过很多学者。但我认为人口出生率跟政治局势没有太大关系。有人认为,法国的人口早在18世纪就已经趋于饱和,那时很多法国人就已采取避孕节育措施;在19世纪,由于继承法的影响,农民不愿过分地分割地产,因而不愿多生孩子;资产阶级为了社会地位的爬升而重视子女教育投入,上流社会的妇女注重自我形象(美容)和社交生活也不愿多要孩子,这些都抑制了出生率。人口增长的缓慢对法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这种情况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明显。 至于殖民帝国的建立,也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法国是最早开展海外殖民的国家之一,它的国家统一比较早,国力相对集中,在黎塞留和柯尔伯时代,国家就积极推动海军建设和海外殖民。这是德国和意大利所没有的情况。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它的实力落后于英国,但在地中海周边的影响力仍不可小觑,过去在海外的遗产仍可以利用。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有一种以海外利益来弥补普法战争损失(不光是实际利益的损失,还有法国的“光荣”的损失)的意识,而在德国,俾斯麦不是很热衷于到海外扩张,他认为这是德国的地缘政治条件所决定的。 ************************************************************************************ 1815年拿破仑战败以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确立了霸主的地位,经济史学家称1815-1914年称为"英国霸权"(Pax Britannica Hegemony)时期。由于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1880年以后,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因为白银流出造成英国经济的通缩,英国当然不同意了。 实际上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从元代开始,到明代确立的白银 通货地位 毁于一旦。 元明清 三代积累的财富,大幅贬值。 ************************************************************************************   中国银矿不多,清朝末年赔给外国的大量银子,应该不是中国产的,应该是元到清初从对外贸易中获得。      银应该在元末明初开始才成为主要货币之一,汉代是铜钱和黄金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史记中没有白银的说法,陈平用的黄金贿赂敌方,西汉官员的俸禄用的是粮食,而不是流通货币,应该当时铜币量不够,所以只有用粮食作为官员工资发放。      唐宋时期白银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唐朝一直是以铜作为流通货币,北宋沈括(1031-1095)在1077年回答宋神宗关于市场流通货币不够之原因的时候,用的还是铜钱作用货币单位。可是在付战争赔款时,北宋倒是大部分用的银子,应该银子当时已经作为国际流通货币使用,并且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白银要比绢方便携带。      1004年,北宋和契的澶渊之盟,条件是每年给契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到1042年,又将岁银增加十万两,绢十万匹,1038年,北宋同夏战败,结果每年北宋给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      北宋960年建国,但从1004年就是建国44年后,就开始每年要白送出银子十万两,   34年后增加到每年送出十五万两,   再过四年(1042年)增加到每年二十五万两白银。   1141年,南宋政府向金称臣,每年岁贡25万两白银,绢25万匹,   1163年起,银绢各减半。   1207年,因为战败,岁贡增为30万,另外还送犒师银300万两。      1232年,金被元灭。这样算下来,从澶渊之盟到金被元灭,南北宋在218年间,一共向外国赠送了白银10万*34+15万*4+25万*65+30万*25+300万=3175万两白银,平均每年15万两左右,这些白白输出的银子,数量巨大,宋朝的人口应该在四五千万左右吧,相当于每年每300人要向外国白送一两白银,而 中国本来银矿就不丰富,大量的白银输出造成国内无法将白银作为流通货币。      1276年,元灭南宋。1368年明朝建立。元统治中国的时间前后就八十年,积累不起财富,到了明朝,中国开始继续积累财富。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注:日本的白银在东亚流通体系里面起了很大作用,日本镰仓幕府能够对抗 蒙古,不是偶然的。(神风的作用) 输出那么多白银,人家要换 宋朝东西的。 游牧民族要白银 日本的刀剑极为精美,还有武士阶层, 这都是需要大量的钱的 。 ************************************************************************************ 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都讲《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而不谈为什么采用“西班牙银元”而不是用“中国银两”的货币形式,那是因为早在鸦 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班牙银元”质量好,人们爱用,故赔款用它作为货币单位,“中国银两”成色、重量不一 致,还要加换算,太费事。在这一被我们忽略的微观历史事实背后,隐含着深远广阔的“国际权力易手”。 中国 “废两改元” 都到好久好久以后了。 甲午战争以后,就是美西战争,西班牙彻底玩完了。 注:英、法、德 、俄罗斯都是用黄金,西班牙是用白银的。 加入苏联体系,人家让你用 货 换工业品,这是多大的便利啊。 实物货币情况下,你用 初级产品换工业品,换的多了,初级产品是要掉价的。 因为黄金不变的,一般是稳定的,产量增加不多,初级产品产出速度肯定快啊,肯定要掉价啊。 当然苏联的工业品也卖不出去 ,就像咱们的东西,无偿援助非洲一样。 所以朝鲜战争 打那一仗,打的太对了,不然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要什么东西呢。 最后竟然把 B一29 轰炸机(图 4 )都搞来了,二战美国扔原子弹用的就是这款飞机。 苏联才不管呢,工业品有销路就行。
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建国后的中国有点像法国的翻版
热度 2 gordon 2014-11-1 04:18
从内弹道学这个剖面来看这个问题。 实际上内弹道学真正的难点在于,对于燃烧来建立方程。要算燃烧和流体运动 就是它不是 胡吹 冒 撂 ,说打哪儿呢,然后冒撂一炮。 你要对中国社会熟悉啊,就会发现这种事情。大家都无知,都SB ,但是都不说,最后瞎JB 说,放一炮 这一向是中国人的特点。 就现在来说,拉格朗日近似 还是最主要的方法。 这其实很难,早年我不看书的时候,我琢磨不出来这玩意是怎么弄的。 不要以为燃料的理想方程和现实有差距就认为不实用,有校准,有反馈嘛,打一炮试一试,算误差里边不就完了。 ×××××××××××××××××××××××××××××××××××××××××××××××××××××××××××××× 说实话,咱们国家真正对科学研究认识比较靠谱的,还是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三十年前在《土岩爆破文集》的序言中指岀:“ 由于爆炸力学要处理的问题远比经典的固体力学或流体力学要复杂,似乎不宜一下子想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筑爆炸力学理论。近期还是靠小尺寸模型实验,但要用比较严格的无量纲分析,从实验结果总结岀经验规律,这也是过去半世纪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 从实验数据出发,函数方程是拟合数据的。 照老钱自己的说法,他的亩产 N 万斤,就是扯蛋嘛 不应该从光照全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 这么估算亩产量,呵呵 ×××××××××××××××××××××××××××××××××××××××××××××××××××××××××××××× 彭恒武在《大家》里说唯物,唯心,也给我郁闷的。 钱应该是水平比较高的,因为他回来比较晚,接触的是二战后的新知识,例如他的《工程控制论》里提到的用 质量比较差的 元器件,构造质量可靠的系统。 这也不是咱们发明的,而是冯诺依曼 195几年 在加州理工的演讲内容。 被我们用上罢了 ×××××××××××××××××××××××××××××××××××××××××××××××××××××××××××××× 建国后的大学调整,和当时苏联的大学也不一样。 种种现象都表明和法国有某种相似之处。 当时人的考虑是什么样的,无从得知。但对后世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巴黎高工的这些教师也不是从巴黎高工毕业的,当这些教师 褪去,这个地方依然像他们来的时候那么贫瘠。 连法国重抽象的理论,不注重实际这一点也学会了。 克莱因评价说,傅立叶带给数学物理和纯粹数学的各个部分的刺激,至今仍可强烈地感受到。但后来,无休无止地改进这种数学工具的纯粹抽象的函数论的兴趣占了上风。 我们因为数学水平不高,和大众的喜闻乐见,采取了另外一种讲理论的形式。 注:毕竟混日子,最重要的还是钱。 写的这些东西是我以前学的一些杂学,留给能用到的人吧 参考资料: 《经典内弹道学》 《流体力学概论》 ××××××××××××××××××××××××××××××××××××××××××××××××××××××××××××× 反对在没有了解现象的物理本质之前,搞繁琐的数学推演,这是法国的特点。不是那几个天才,而是他们的学生或者说法国大众的特点 我们比这个还差 注:教学的老祖宗, 一般指的是 欧拉—拉格朗日,和 傅立叶— 狄利克雷 , 高斯没有讲过它是如何思考的,德国后世的教学都是来自狄利克雷 ,狄利克雷曾经在法国呆很长一段时间,和傅立叶在一起混 一般都是把高斯单列一章,作为天才,反正我们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弄的。 狄利克雷是小范围教学,真正拉近科研和教学距离的是雅可比。 ×××××××××××××××××××××××××××××××××××××××××××××××××××××××××××××× 毫不客气的说,克莱因对于高斯的推崇,同样可以用于杨振宁。 杨振宁一个真正的天才 而李政道,呵呵,你懂的。 杨振宁对李政道的批评都极为中肯,所以老杨有学术的第二春,这个很不容易的。 生命之树常青,呵呵
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的良心 —— 有些事是命
热度 2 gordon 2014-10-28 15:18
其实在英国皇家学会办刊物的时候,法国也办了类似的一个刊物,可惜被封掉了。 法国的查禁,要比英国严格的多。 法国重视教育,但实际上呢,这也不靠谱。 实践证明,教育老是培养出恐怖分子。 ×××××××××××××××××××××××××××××××××××××××××××××××××××××××××××× 实际上我们所有教科书的老祖宗都是来自于法国。 德国的大学的教材就是从法国引进的,全部照搬。 当然德国的大学和法国的专科学校不一样,英国早年也有专科学校,例如航海、或者炮兵 之类的。 但是英国的专科学校不出名,著名的就是法国的专科学校,高工、高师之类的。 ×××××××××××××××××××××××××××××××××××××××××××××××××××××××××××× 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法国财政已经崩溃了。 相对来说,英国比法国宽容,这也是因为 英国大革命,搞的实在是疲劳了。 疲劳了,呵呵 注:法国打仗可以深挖潜力。英国就不行,老大们就不同意。再加上它是个岛国,一个形态能保存很久。就跟沙漠里与世隔绝一样。 因为英国国王是 “失地王” 嘛,相对比较弱。 海岛的地理因素,又把这个形态保持了很久。再加上海军是靠技术,不像陆军一样,靠动员人数。 英国的发展是靠长期的累积。有些变化不足以跟外人说,或者不足以对外人道。 ×××××××××××××××××××××××××××××××××××××××××××××××××××××××××××× 长期和短期 ,对大陆国家来说并不容易。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就是亡于 纳粹德国。
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报告:2012年法国近600名富豪出国避税
热度 1 jerf71 2014-9-25 00:15
法兰西该如何振兴? 法国一份报告指出,2012年,法国有近600名富豪出国避税。 据中新网引述《欧洲时报》报道, 法国议会公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勾勒了2012年离开法国领土的应交巨富税的法国人肖像,2 012年有587名应交巨富税的法国人越过了边界,较2011年增加了20%。 这批人中,每年仅有上百人决定重返法国(2012年103人,2011年109人),为此税务局还可以收回数百万欧元税款。 报告称,2012年共计有3万5000人离开法国到国外定居。其中,应缴巨富税的离境家庭显然比其他流亡者来得多。公共财政总局由此估计, 上述587名逃脱巨富税的法国人平均资产达660万欧元。其中近半数平均资产甚至高达1250万欧元。 他们的资产主要包括股票、公司股份和其它现金。 财政部的数字也披露,这些逃税人拥有的收入十分可观。据他们2011年所得税申报单显示, 他们的参照税务收入平均为80万欧元, 其中45%来自工资,15%来自养老金,14%是资本利得,11%不动产收入。三分之二的逃税人收入超过150万欧元。246名应纳巨富税者申报不动产收入,其中位数超过1.7万欧元。
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乍得国庆阅兵--猜灰机
热度 11 馒头笼子 2014-8-11 18:13
今儿个乍得国庆日,公司不让出去凑热闹,不过办公室离总统府不远, 搬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就能看到空军的表演。 不过乍得空军还是寒酸了点儿。。本来以为法国驻这边的阵风中队要来表演,结果来回就是这两架。大家猜一猜是啥灰机?
个人分类: 乍得|84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普大喜奔:中欧或改用人民币和欧元结算,法国央行行长反击美国对巴黎银行天价罚款 ...
热度 17 silentdarkness 2014-6-12 12:33
美国司法部对法国巴黎银行的天价处罚真的惹恼了法国人。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昨天(11日)直言,法国企业或将因此停止使用美元结算,用欧元和人民币直接跟中国做生意。诺亚指出,巴黎银行可能被美方暂停美元交易清算业务资格,这不仅可能促使法国企业在国际交易中停止使用美元,还可能扰乱国际金融系统。 近期美国司法部认定法国巴黎银行与伊朗、苏丹等几个国家的商业往来违反了美方制裁,准备对其处以至少100亿美元的罚款 ,这相当于巴黎银行一年的税前收入。法国政府对此反应激烈,表示将坚决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周三,法国央行行长诺亚在BFM电视台发表讲话,对这一事件做出了最新表态。诺亚称:“我们可以这样说,法国企业可能尽可能多地使用它国货币,这符合法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中国和欧洲间的贸易,我们可以用欧元和人民币,停止使用美元。这件事情将对未来产生影响。” 诺亚的言论是迄今为止法国当局给出的最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诺亚称担心法巴银行可能被暂停美元交易清算业务,此举可能扰乱国际金融系统,因为法巴银行是市场重要参与者。此外,这也将影响法巴银行在法国和全球的放贷能力。当下,欧洲央行推出一系列重磅刺激,以期银行向经济中多放贷,提针欧元区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长。诺亚表示,希望如果美国方面对法巴银行在美元交易清算业务方面实施处罚的话,不至于影响国际金融系统。 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美国针对伊朗、苏丹等几个国家的经济制裁规定而面临巨额罚款,这表明美国加大了对违反其制裁规定的欧洲银行的打击力度。起初美国当局罚款数额约20亿美元,但随后该数额在不断增加。上周,据路透社报道,法巴银行或面临美国政府最高达160亿美元的罚款。 对此,法国政府表态将捍卫法国巴黎银行利益,称这家银行可能遭受美国100亿美元罚款“不合理”,警告这种罚款可能危及跨大西洋自由贸易谈判。 一位法国总统办公室的官员本月3日表示,总统奥朗德也已致信美国总统奥巴马,表达了对美国拟向法国巴黎银行罚款100亿美元以上的数目“过高”的担忧。 法国巴黎银行是法国最大银行,在欧洲乃至全球也是排名前列。但数据显示,这家银行2013年的税前收入112亿美元,消息人士透露的100亿美元罚款几乎与之相当。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类交易中,然而近日其地位似乎在被挑战。法国已不是第一个称要尽量避免美元结算的国家。俄罗斯与乌克兰局势紧张,美国对俄企实施制裁。近日德意志银行和俄罗斯外贸银行负责人均透露,俄企因担心西方制裁,正准备在签订合同时转用人民币及其它亚洲货币结算。 美联储官员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本周圣路易斯联储主席James Bullard就人民币表态。他称近期看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没什么问题,然而未来人民币可能挑战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长期看,由于竞争对手的出现,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不可能一家独大。 法企和俄企想要避免美元结算,多少是美国“自作自受”。不过美国本土企业在结算方面,也没传来什么好消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报告显示,4月美国对大中国地区的人民币交易权重暴涨229%。据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人民日报对此点评,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出于市场自发需求的推动作用;二是美国紧抓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投融资机会;三是以往美国人民币结算额的基数太低;四是大量跨境套利交易造成在美人民币结算量的虚增。
72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法国或将发售全球最大规模垃圾债84亿欧元
gordon 2014-4-24 16:08
【法国或将发售全球最大规模垃圾债84亿欧元】法国第三大网络公司Numericable宣布将于4月23日发售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垃圾债。筹 资84亿欧元资金(约116亿美元)。这比原先计划发行规模高出20亿欧元。此次债券的发行也将打破2013年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发行的65亿美 元垃圾债的纪录。 在欧洲版货币宽松预期越来越浓的时候,欧洲的债券市场突然火爆了起来。除了希腊顺利发行了30亿欧元的国债,本周法国电信及移动运营商Numericable要发行全球史上规模最大的垃圾债。该债券的拟发规模是84亿欧元,发行票面利率在5%至6.5%之间。 这有啥说的,债市火爆就发债呗。 欧版QE或9月出炉 近期对新发高利率债券的追捧,与市场关于欧央行将实施大规模购债计划的预期 不无关系,而这个预期正是从4月的IMF春季会议上变得非常明确,当时欧央行执行理事会成员Benoit Coeure表示,欧央行可能购买相对大范围的资产,到期时间可以长达10年。这是迄今为止欧版QE最详细的描述。 之前,德国央行和欧央行都分别表达了不排除货币宽松可能性的意愿,使得欧央行要推行欧版QE的预期逐渐发酵。而债券市场的风险转向也刚好发生在4月的这次会议之后,标志性事件就是希腊国债的顺利发行。 如果欧央行债券购买计划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会令债券的发行利率下行, 这种下行预期使得投资者希望在计划推出前夕锁定较高的利率,于是抢着申购新发的高利率债券。 注:赶快熬过去吧。 【欧洲央行暗助葡萄牙重回债券市场】本周三葡萄牙成功发售国债,继爱尔兰和希腊以后,最后一只接受救助的“欧猪”国家也成功发债了。虽然不能否认葡萄牙自身改革的贡献,但欧洲央行“及时”调整合格抵押品规则可能才是葡萄牙成功发债的关键。 注:俺觉得欧央行肯定宽松的,不然的话,这些债怎么赖掉啊。
3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平民教育发轫于法国大革命
gordon 2014-4-8 15:37
近代学术兴起和城市兴起有很大关系,基本上意大利、荷兰、英国这些地方,有知识的人大多是商人和sir 们(一些新贵)。 平民的教育起源于法国大革命,英国在早期,认为教育是个人的事。 教育是国家的事,这是法、德两国搞的。 基本上也是为了战争。以前也有战争,但没有拿破仑战争动员的那么厉害。 平民教育也就是国家教育。 ××××××××××××××××××××××××××××××××××××××××××××××××××××××××××××××× 实干主义这个事,是一个纠错的措施。 中产阶级、平民就是乌合之众,帆众而锚缺之舟。 这个也没有办法, 让驴拉一会儿磨,很难弄,还不如老黄牛。 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这样,能怎么弄。
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的社会主义
gordon 2014-4-6 07:53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I0Nzg1OTIw/v.swf 大明劫里的瘟疫 就象法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时的瘟疫,当时就是有瘟疫。(读 “法国史” 就知道了) 有的国家就象受诅咒一样,历史一直反复。 有时候读巴师夏的书,就象发生在当代。 巴师夏试图纠正国家及其公民是一体的错误想法。 并非每一项社会福利都是政府的职责。 像他刚发表时那样,他的观点对今天同样适用和醒目。 弗雷德里克•巴师夏(Frédéric Bastiat),生活在1789年大革命后,法国最动荡的一段岁月。革命家们坚持,政府要接管对生产手段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然后由这些政治家来管理和分配国家财富。 ×××××××××××××××××××××××××××××××××××××××××××××××××××××××××××××××××××× 一个有趣的经济学家 一个笑话说,某女士得了绝症,只能活半年。她向医生请教如何才能过好这半年。医生建议她与一位经济学家结婚,因为经济学家教条、枯燥、无味,“与他在一起度日如年,恨不得早点死去。”但是,如果这位女士找的是这样一位法国经济学家—— 法国议会正在讨论修建从巴黎到马德里的铁路。一位叫西米奥特的议员建议,铁路在波尔多中断一段,这样就可以使波尔多地方的搬运行李工人,商店、剧院和服务 人员及老板,以及轮船上的船员等各种人、收入增加,从而波尔多财富增加,法国财富也增加。这位法国经济学家马上说,你讲得太好了,但不必以波尔多为限,翁 古拉姆、波尔图、图尔,奥尔良等铁路通过的城市都该这样,法国不更富了吗?他还建议把巴师夏名著中文本这一节节中断的铁路命名为“起反作用的铁路”——不 是有利于交通,而是增添麻烦。 当法国执政者建议提高关税,以保护法国工人时,他写信给商业部长说,这个建议真好,因为不让国外锋利 的大斧进口,我们就用自己生产的小钝斧干活。 大斧砍树要100下,小斧要300下。这样,一小时能干完的活,要三小时才能干完。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三小时 创造的财富总比一小时多啊! ×××××××××××××××××××××××××××××××××××××××××××××××××××××××××××××××××××× 尽管巴师夏写的书极富幽默感,其实他的人生并不顺利。他出在法国巴荣纳,九岁时就成为孤儿,但仍受到过良好教育,读书甚多。他在24岁时继承了祖父的遗产后,经过商、务过农,但都没成功。他有点像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那个心地善良但笨手笨脚的皮埃尔伯爵。 当然,即使从那时的观点来看,他的这套观点并不是什么创见,也没有理论上的深度。所以历来经济学大师们对他评价都不高。英国经济学大师A·马歇尔(A.Marshall) 认为,他对经济学的理解并不比他反对的社会主义者强多少。熊彼特则说,巴师夏不是一个坏的理论家,而根本就不是一个理论家。 巴师夏的功劳在于用幽默生动的文风传播了经济学。正因为如此,巴师夏被称为“经济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由贸易福音传教士”。熊彼特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经济记者”。英国经济学家埃奇沃思(Edgeworth) 称赞他在把前人的经济学发现通俗化方面是个天才。
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与法国
gordon 2014-3-12 15:27
中国和法国是两个非常相像的国家。 马克思在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 “正 如波旁王朝是大地产的王朝,奥尔良王朝是金钱的王朝一样,波拿巴王朝是农民的王朝,即法国人民群众的王朝。” 保守的小农们总是迷恋于拿破仑时代的美好时 光 。波拿巴向农民许诺要减轻赋税,保护小土地所有制,自封是农民的代表者。广大的农民在议会制共和国下受到盘剥,因此相信波拿巴将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把 一切美好的东西送还他们。” 马克思对于法国小农阶级的分析堪称“精辟”: “小 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 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科学,因而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这样,法国国民的广大群众,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简单相 加形成的, 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 ……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他 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支配社会。” 无疑,波拿巴是法国小农阶级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没有经济的社会化联系,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政治组织,一种自在状态的阶级必须通过别人才能代表自己。 在小农汪洋大海中社会化的唯一方法就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 。 ×××××××××××××××××××××××××××××××××××××××××××××××××××××××× 英国和法国是不一样的, “吏治社会” 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组织缺乏 。任何组织它都觉得对它是一种威胁。 法国不象英国那样, 公民自愿组建、加入社 会团体的自由。所以法国就不存在 “阶级” 阶级是组织的产物,也就是说法国根本就不存在阶级斗争,一个个孤立的土豆之间只存在生存斗争。 只有英国才存在阶级斗争, 拿英国套法国,这是关公战秦琼 。 ×××××××××××××××××××××××××××××××××××××××××××××××××××××××× 容克是中世纪初易北河以东日耳曼骑士的后裔,他们建立定居点的荒原,本来都是斯拉夫人的。容克也是一种贵族等级,但 他们从来不曾有过欧洲各国贵族所拥有的那种财富、势力和地位 。容克地主是德意志普鲁士的特殊产物。16世纪中叶,他们建立了无数个庄园,经营农林牧副渔等行业, 在庄园里干活的有斯拉夫人和移居到这里的其他民族的自由农民 。这些人成了同西方农奴完全不同的一种无地农奴。 普鲁士土地制度同德意志其他国家以及西欧土地制度也不同 。德意志其他国家或西欧,贵族从农民那里收取地租或贡品,农民仍享有一定权利,可逐步赎回土地和人身自由。农民是比较稳定的一个阶层; 地主在养尊处优的条件下,随着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渗透,慢慢也有了些教养,从而形成了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他们举止文雅,思维谈吐颇有教养。   但 普鲁士容克不是养尊处优的人。他们经营庄园,工作辛劳,样样农活都干 ,容克们将无地农民当奴隶看待。当时的普鲁士也没有西方的那种大城市或什么社交沙龙之类,因此这时的容克们也不知人文精神为何物。与西方贵族相反,普鲁士容克是些粗野、专横、傲慢的人,他们大多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目空一切、冷酷无情、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但是,不能不说忠诚、勇敢、守纪律、服从权威、服从集体、既长于抽象思维也十分讲求实际是他们的优点。 ×××××××××××××××××××××××××××××××××××××××××××××××××××××××× 普鲁士是一个容克国家,市民阶级在这里的力量非常微弱。这一方面是由于战争的破坏使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其在国家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还不到 10%,而且它们的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王公贵族的生活消费和政府军队的开支;另一方面,当18世纪末英法早已克服行会的传统束缚时,德意志的手工业 却仍为行会所控制,古老的法规和条例还在严格的执行,一切能够促进竞争和创新的路径都被封建桎梏无情的堵塞。经济上的这种依赖性以及自身实力的先天不足, 造成了 德意志资产者在政治上对封建权力的怯懦性和卑躬屈膝。容克长期把持国家政权,并成为惟一能够担负起领导民族统一大业的阶级 。 德 国军官之所以能够具有这些高超的素质,那是与其历史传统分不开的,德国军官的前身是普鲁士军官团,这个团体主要由容克贵族构成,容克贵族是普鲁士的特有产 物,简而言之,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特征是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 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参军的容克子弟为了能够获得封赏,勇敢作战,积极锻炼军事技能,时刻以古代条顿骑士为榜样,而贵族的出身又给了他们良好的文化艺 术教育,所以才造就了普鲁士军官高素质的特点。 随着资本主义改革,容克贵族也逐渐资产化,贵族头衔变成了一种荣誉,不再有实际意 义,但是德国军人并没有丢掉他们的传统,反而更加注重军官的培养,1808年,著名军事家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将军一起进行军事改革。使普鲁士军队的编制 装备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他们领导的“军事改革委员会”完善了参谋本部,尤其强调了对军官,特别是参谋部军官的教育,使每一名军官都从一开始就培养出较高 的军事素养,并保持终身,其后的历任参谋长尤其是老毛奇,大力强化参谋本部的职能,使之能够在事实上获得军队的指挥权,事实证明,这个变相的军官团对德国 的军事行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尽管德国战败了,但是参谋本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德国也很奇葩,一部分是拿破仑侵略的地方,经济、工商业发展比较快;另一部分就是容克。 在现代德国起著很重要作用的容克地主也是普鲁士的特有产物。在德国西部,自耕农是多数,中小型地产占优势,雇工与雇主之间存在近乎平等的关系,他们一起劳 动,同桌就餐,语言和风俗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的子女上同一所学校。雇工有一种自主的身份意识,尽管他们和雇主之间在所有权和收入上有明显的差别。与此相对 照,易北河以东大庄园占统治地位,庄园中农业劳动力的状况反映了农奴制和家长制的残余。这些庄园的主人就是容克地主,每个容克在自己的辖区里都是绝对的主 人。庄园就是统治中心,代表了独断专行和绝对服从的传统。 支撑著实现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政治组织的正是这种传统。东部的农民或农业 工人认为, 地主当然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发号施令。这种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粗暴的家长制权威和毫不怠慢的服从变得正当 。无论是平民生活还是军人生活中,官员和 一般人都习惯于服从纪律,这就是普鲁士历经百战的基础。 普鲁士的容克阶级在德国统一过程中起了领导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在恶劣的环 境中为生存而斗争,这个阶级变得冷酷无情、飞扬跋扈。这些品质曾经有助于争取民族振兴的斗争。容克阶级的价值和责任在俾斯麦安邦定国的才能中发挥到了极 致。“他那多种多样、互相矛盾的性格,使他虽然恃才傲物,盛气凌人,但他也会对自己称之为上帝安排的事物俯首听命,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就其品格而言, 他既气度恢弘,又胸襟狭窄,他受到人们少有的尊敬,但也遇到深切的仇恨,在他那一时代找不出第二个人。他给德国人民的命运从好坏两个方面指引了方向 ……”迪特尔•拉甫在《德意志史》中这样描述俾斯麦。
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法国和德国的起源
热度 8 mykensington 2013-12-31 21:28
查理曼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继承了整个帝国,外加法兰克国王和皇帝头衔,在位26年,就是路易一世,这26年大部分时间他没干别的,就跟自己的三个儿子打内战:原本虔诚者路易把自己的身后继承问题安排得不错:任命三个儿子为国王,每人一片土地,长子同时被指定为帝位继承人。可是路易的妻子早死,他再婚以后又生出一个儿子查理来,这个小儿子怎么安排?查理的封地从哪个哥哥封地里面划?三个儿子为此与路易一世打了三场内战,前两场内战路易还两次被儿子们俘虏。第三次内战路易终于获胜,其中一个儿子也死了。没过几年虔诚者路易驾崩,剩下的三个儿子三分帝国,这就是今天法国和德国的起源,小儿子查理得到西法兰克帝国,就是今天法国的雏形。 https://www.ccthere.com/topic/1143692
个人分类: 历史|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摘抄]法国厨神安托南 卡莱姆1821年6月22日维也纳洗礼命名晚宴菜单 ...
热度 11 平沙落雁 2013-12-15 12:32
两种汤:咖喱海龟汤,塞莱丝丁式米汤 汤后第一道菜:两种鱼:热那亚沙司三文鱼,普罗旺斯沙司蓝鲟鱼 四种大块烧肉:蒙牧伦西风味鸡,佩里高风味牛肉里脊,挂汁火腿,野味肉酱 四种正菜热菜:孔蒂家风味野鸽,摄政王家风味乳鸽,皇家野味肉酱,野味肉泥馅饼烤米饼 四种正菜冷菜:蒙伯利埃黄油小鳗鱼肉冻,家禽肉冻蛋黄酱,火腿肉冻丁拌小牛腿肉,五香山鸡肉冻 四种烧烤肉:鸡蛋沙司乳鸽,柠檬水鸭,面包沙司填鹌鹑,鸡蛋沙司阉鸡 四种大件装饰糕点:露岩上的罗马别墅,威尼斯喷泉,桥梁上的爱尔兰别墅,露岩上的波斯别墅 四种甜食:热那亚多层冰糕,罗马教皇三重冕冰糕,蛋白糖多层甜饼,法国多层牛轧汤 四种正菜外的蔬菜:巴黎风味小豌豆,蛋黄酱菜花,青豆,黄油芦笋 四种杯装甜食:山莓慕斯,柑橘果冻,醋栗果冻,奶油蛋白甜酒冻。 注:当时他的雇主是英国驻维也纳大使查尔斯 斯图瓦特爵士夫妇,此宴是为庆祝该夫妇长子洗礼命名而举行的,出席人数48人。 还有更丰盛的菜单,是英国摄政王为俄罗斯大公举行的晚宴,实在太长,懒得抄了,数了下,包括甜食一共139道菜
624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法国 vs 乌克兰
热度 2 gordon 2013-12-11 14:17
注:本文纯属虚构,但不表示不可能。 这个问题来自于 晨枫的提问, “ 乌克兰示威只看到基辅在闹,还有别地方吗?尤其是东面的哈尔科夫、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克里米亚?” 锦候: 这个是乌克兰的传统,要闹一定要去基辅。在别的地方闹没人给钱也没法上电视,乌克兰的交通是蛮发达的以基辅为中心坐火车一天能到最远的边境 锦候: 每次游行的组织者都会从各地把示威者运到基辅,包吃包住好几天。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锦候的这个回复,让我大吃一惊,这是因为我知道 巴黎对于法国政治的意义,这是法国政治最特殊的一点。 它不是有分布式的中心,就是巴黎。 猜想: 法国大革命的模式 俺估计早就做成数学模型,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了 应用:乌克兰就是法国,基辅就是巴黎。 影响:形式很可能你在历史书上找不见,但 有这种模拟环境,找几个打电子游戏的小子,就可以把策略找出来 。 简单、粗暴、很黄很暴力 ××××××××××××××××××××××××××××××××××××××××××××××××××××××××××××××××××××××××× 不是阴谋论,而是有这种可能性。 大数据的一个应用吗?
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真实的法国劫 vs 虚假的大明劫
gordon 2013-12-11 12:31
七月王朝建立之后,原本尖锐的社会矛盾不但没有能够解决,反而更加明显。正统派不承认路易-菲利普的合法性,希望可以再次复辟波旁王朝;共和党人则对王权易主而没有更多的社会变革感到失望,要求实行共和制,建立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社会,很多怀着理想主义的青年学生也在此时进行着大大小小的秘密结社和沙龙。 另一方面,当时的法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贫富悬殊加剧,巴黎流民阶层倍增;霍乱疫情在1832年达到高峰, 政府处理应对疫潮不力,大量市民因为霍乱而死去。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但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设立“国家工厂”,收容失业工人,驱使他们从事铺路、挖土等劳动,而只付给低微工资,向工人宣扬这就是社会主义,还借口供养“国家工厂”的工人而向农民增税,挑拨农民同工人的关系。同时,临时政府在流氓无产者中间组织别动队,用以对付巴黎工人。等到这些阴谋策划就绪后,临时政府悍然下令解散“国家工厂”。6月22日,愤怒的“国家工厂”工人游行示威,六月起义爆发。23日起,激烈的巷战持续了4天。最后,6倍于起义工人的政府军队和别动队镇压了这次起义。 "自1846年以来的农业歉收,使成千上万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大批工人失业,1848年的法国陷于重重危机。面临革命的危机,国王路易·菲利浦表面上答应实行改革,暗中却调集部队,准备镇压。2月23日,军队进入巴黎,巴黎工人立即以起义来回答,结果一部分军队倒向了起义的工人,路易?菲利浦的七月王朝被推翻,巴黎成立了以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主的临时政府。整个巴黎沉浸在革命的狂欢之中,谁也没有注意到暗中潜伏的危机。 革命推翻了一个旧政府,但是新政府同样无力解决它所面临的社会危机——饥饿与失业 。为了解决失业工人的生计,临时政府开办了“国家工场”,以很低的工资雇佣了十几万失业工人。临时政府还招募了2.4万人、共计24个营的国民自卫军,作为新政府的军事力量。 为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临时政府把主要由农民负担的四种直接税增收附加税,从而导致农民对城市工人的不满 。 1848年5月4日,制宪会议开幕。10日,解散了临时政府,成立了一个五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把原临时政府中唯有的两名工人代表路易·勃朗 和阿尔贝排斥在外,工人们被迫又一次走上街头。5月15日,在布朗基的带领下,示威群众占领了众议院,宣布“以人民的名义”解散国民议会。并任命了一个全部由社会主义派领导人组成的新政府。执行委员会立即动用国民自卫军驱散了示威群众,并逮捕了新政府的成员。到了6月,政府下令关闭“国家工场”,18-25岁的未婚男工一律编入军队。被饥饿抛上街头的工人别无选择,只有拿起武器。6月23日,巴黎到处筑起街垒,主要的街垒建筑在城东部的工人居住区。起义持续了四天,临时政府调集了25万军队对起义者实行残酷镇压。26日,最后一个街垒失守,起义失败了。起义者1.1万人被枪杀,2.5万多人被捕或被流放。 巴黎六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将永垂史册。马克思称它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伟大的战斗”。"    盖尔索济 被俘,也许现在已被枪毙。资产者能够枪毙他,但是不能从他那里夺取这样的荣誉: 他是巷战的最初的组织者 。他们能够枪毙他,但是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在将来的一切巷战中采用他的战斗方法。他们能够枪毙他,但是不能阻碍他以 第一个街垒战指挥者 而名垂史册。
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计划在2014年11月11日举行72国参加的一战100周年纪念
热度 32 晨枫 2013-11-8 11:06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3/11/131107_france_wwi_72.shtml 到时候德国总统也将参加。看来这是纪念这一历史事件,而不是胜利者的纪念。法国邀请了72个国家,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会邀请中国吗?中国会去吗?中国军队如果到巴黎参加阅兵,穿北洋军队的军装,还是现在的解放军军装? 如果法国邀请,中国应该参加。这是和平的纪念。把三军仪仗队派去?俄罗斯应该也会有邀请。到时候各国仪仗队媲美,一定好玩。不过日本会有邀请吗?日本也是一战参战国吧?要是中国仪仗队和日本仪仗队排在一起,那就热闹了。 要是他们到香舍丽榭大街上走一遭,就太棒了 估计他们也会接到邀请,跟老大哥同台走一遭,带劲 可惜不大会看到跟他们也来一场“友谊赛”了。猜得出这是谁家的吗?
116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把98年法国拍的《基督山伯爵》翻出来看了一遍,里面好多高端的熟女 ... ...
热度 20 巴山 2013-10-16 22:47
美西蒂斯就不用说了,还有丹格拉斯夫人,以及基督山的那个小寡妇情人。可惜Gérard Depardieu演的基督山伯爵虽然气质比较接近,却远不如小说中描写的帅。最后亮相的那一身肥肉更是惊秫。 总体说来,演技都很不错,比美国演员强,而且法国电影没有好莱坞的明显后期制作痕迹,显得更真实。
931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所有的教科书传统都来自法国
gordon 2013-7-22 06:26
法国科学 早在十七世纪中期,法国科学院便受到路易十四的宠信;从那时起它就成为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科学工作者互相激励的中心——不仅是法国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这同英国和德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的确,牛顿在英国组织皇家学会时起过领导作用,但皇家学会从未得到很大的支持。这一时期一位英国的大天文学家不得不抽出他的部分时间去当家庭教师以求得他的研究所需要的费用。而这时法国人却给予天文学的研究工作以很多鼓励。这一类的赞助是导致法国精密科学迅速兴起的一个突出因素。进行科学研究的各科中心在全法国普遍建立,使法国科学达到了某种程度的一体化。地方组织有机会彼此交换意见,许多个人到巴黎来研究。传播新思想的杂志创办起来了。在科学工作方面这样密切的联系是英国和德国梦想不及的。但是各科中心和杂志还要依靠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它,法国的学术领导地位就会受到阻挠,即国家的团结以及政治的统一与文化的统一。 构成德意志帝国的各邦,是以极松弛的方式维系在一起的;而普鲁士虽然很强盛,但在日耳曼语系各邦的学术结合中,那时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 法国科学有某些具体贡献可以用来表明它的精神。借助于微积分,有可能计算出比十七世纪数学家敢于梦想的更精确的天体运行法则。在牛顿的《原理》问世(1687)以后一世纪多一点,拉普拉斯(1796)发表了他的论天体力学的巨著。他还着手描述太阳系从星云物质开始的演化过程——这个观点称为“星云假说”。他的“概率论”是非常重要的。出生、结婚和死亡的统计报表早已流行;但拉普拉斯为这种报表 预报手段的数学理解提供了所需要的理论。虽然他的兴趣主要在于纯理论数学,而不在于应用数学,但他成为拿破仑所需要的统计学家却是理所当然的。 牛顿提出的比较简单的关于量的概念,也受到法国数学家的批判分析。主要是由于拉瓦锡临近大革命时的工作才使定量实验化学出现在世界上。而且,由于发现呼吸的原理(碳与氧的结合),他使化学同生命科学发生密切关系。化学实验的规模可以由报道化学研究成果的期刊的创办得到说明。化学在法国的进展,延及其他国家较迟,因为军事形势趋向于在科学和它的应用方面孤立法国。而且,研究者个人之间相互隔绝的传统在英国依然得势,同法国研究工作的协作与集中的特点形成鲜明对照。 在德国(象在英国一样)大学里通用的几乎所有精密科学的教科书都是法文的,或从法文翻译的。
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法国指责中国“不当调查欧盟酒类倾销”
热度 92 晨枫 2013-6-5 21:24
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22778022 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征收高额关税才一天,中国就宣布对欧盟酒类展开反倾销调查。法国已经沉不住气了,谴责中国,还要欧盟国家团结起来对中国施压。 欧盟动不动就宣布中国倾销,理由是以低于欧盟的成本价在欧洲销售。拜托:倾销是以低于中国成本价销售,不是低于欧洲成本销售!如果中国习惯性倾销,而且是出口主导,这么低于成本倾销那么多年下来,中国不早破产几回了? 你搞保护主义,来而不往非礼也!洋酒这些东西就是该征重税,没有贸易战咱还好说,鼓励交流啥啥的。还敢打贸易战?这东西从中国市场全禁没了,损失的是贪官贪商,老百姓才不在乎什么法国酒、意大利酒、葡萄牙酒、西班牙酒呢。美国酒、澳大利亚酒、加拿大酒呢?留着,他们要惹事的时候再收拾。现在,嘿嘿,就针对欧盟的酒! 还有美国、英国动不动搞调查中国网络设备导致网络攻击危险,要禁,TNND,等到C919、C929上天了,咱们也应该调查波音、空客受到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遥控劫持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1613 次阅读|63 个评论
分享 2013法国麻将锦标赛落幕 “中国队”仅获第四
热度 37 qqq54 2013-5-25 23:18
2013法国麻将锦标赛日前在法国图卢兹落下帷幕,在来自九个国家的108名选手参加的激烈角逐中,我高校联队最终仅获第四名,西安队获得第七名,法国的队伍包揽比赛的前三名。在上届麻将世锦赛上被誉为“虎狼之旅”的高校联队唯一的安慰,是在这次法国之行中取得了单盘最高分,以及有两位选手进入个人前十。可见,“洋麻将”们的水平并不低。 在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男选手是中国高校联队20岁的在校生,年龄最小的女选手是法国的14岁的初二学生,年龄最大的是年过80的法国老将。由此看来,国外的竞技麻将经过几年的发展,从参与人数、范围到竞技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赛规范,要求严格,算分清楚,对麻将文化更是兴趣十足。 哪个笨蛋派的队伍,奖金设成黄金,各路大妈绝对千军万马中取敌首!
20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分享 林行止先生杜撰的中国皇帝问题
热度 4 gordon 2013-4-19 10:58
古代中国有甲乙两座城市,他们之间利用运河运货、旅行,成本很低。当经济衰退来临时,皇帝为了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机会,下令百姓用石头将运河填平。大臣闻言,连忙进谏,但皇帝胸有成竹,置之不理。运河填平后,皇帝又下令在上面修建道路。于是有关部门动用数万劳力,夜以继日地修建大道;为了商旅方便,公路两旁还兴建了不少客栈, 而且组织了一支巡逻队,以防强盗打劫 。接着官府和监狱也就非要不可了。当客栈开业后,又因旅客的需要在附近开设了一些食物店、杂货店、服装店、理发店和鞋店等等 ....... 。 这些建设创造了大量就业,市面更是一片繁荣,但是甲乙两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却不断下降。原因很简单-政府为了建设,非征收苛捐杂税筹集资金不可;而交通费用和交易费用也大增,令物价上涨 ,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Claude Frédéric Bastiat,1801.6.30—1850.12.24)在1850年发表的名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分12小节,第5小节《公共工程》。(著名的 “破窗理论” 在第1小节) 这个杜撰的故事,林行止先生最早发表在《财经》杂志2002年第1期,就是封面是《解剖安然》那一期,文章名为“三则经济寓言一语道破玄机”,寓言的出处有误,不是《THE LAW》,而是《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 , “破窗理论” 也在这本书里。 英文链接: 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 http://bastiat.org/en/twisatwins.html#public_works
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每天只工作三个小时的法国工人
热度 19 2013-3-16 12:19
话说一家制造轮胎年的公司要关闭在法国的工厂。一家制造轮毂的公司考虑收购。收购的条件是工人不能像过去那样只工作三小时。工会领袖马上说那就是法国模式。结果收购搁浅,工人失业。其实法国工人在工作时效率不低,但是工作时间内很多时间不做事。 要是工人可以接受较少工作时间和较少薪水,倒可能是改变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赤贫的好办法。现在生产力越来越高,远远超过需求的进度,而且资源越来越短缺(所以要避免不必要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再提高效率,只能让更多蓝领的人失业。不如大家都有工作,尽管只工作半天,只得一半薪水。 但资本追求的是回报,它不会考虑社会问题。
60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法国这是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热度 17 黯影 2012-9-28 21:30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金融时报》9月28日报道,法国总统奥朗德拟于28日宣布,未来两年向年薪逾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13万元)的富豪施加75%的边际所得税率 居然真的说到做到哇,我累个擦
1473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世界上首款陆军速射炮:法国M1897型75MM野战炮
热度 18 gordon 2012-8-14 15:54
注:很多人不知道,甲午海战中速射炮是个什么样子的,为了有个感性认识,我把首款陆军速射炮找来了,其实很熟悉的炮。 速射炮的4个改变:增加了驻退机和复进机,一个是液体摩擦、一个是压缩弹簧。改变还有就是炮闩和炮筒装药,炮闩没有必要用螺式炮闩了,因为药筒装药嘛,不怕跑气,用楔式炮闩更方便。 速射炮的缺点就是不能上大口径。即使现如今,远程火炮还是使用药包装填,只是加了驻退机和复进机罢了,驻退机从摩擦式变成了液压式。 ==================================================================== 法国 M1897 型75MM野战炮:为日军绽放“死亡之花” 同样是在台儿庄大战期间,来自西南边陲的数万滇军将士也与西北军并肩作战,他们在大运河北面死死拖住日军板垣师团,保证了友军的后顾无忧。滇军是“云南王”龙云一手打造的精锐力量,所有装备都从法国购买,拥有许多内地部队都觉得稀罕的武器,这其中就包括法国制造的 M1897 型野战炮。一听它的编号,就知道年代久远,但可别小看了这型老炮,它更为人熟知名字是叫“ 75 毫米法国快炮”,它率先引入“快速发射”的概念,安装了炮架后坐系统和快速反应炮门,能在一分钟内打出十几发炮弹,使得其他同时代的火炮一夜之间全都过时,即便在抗战期间,它照样适合于中国战场。 在关键性的禹王山保卫战中,滇军第 184 师把“法国快炮”安置在阵线开阔面上,按照“四炮联线,机枪压阵”的布置格局,形成绵密的火网。血战中,日军板垣师团不断向海拔并不高的禹王山发起轮番集团冲锋,“法国快炮”果然身手不凡,重达 7 公斤的榴霰弹被快速地抛到 8000 米外的日军队伍,绽放出“死亡之花”,许多日本兵还没见到滇军长什么样就命归黄泉了,侥幸接近到“法国快炮”阵地的日军又遭遇到护卫机枪的猛烈扫射。几番较量下来,板垣师团最终未能救出向陷入我军重围中的矶谷师团。 由于抗战中使用较少,“法国快炮”并不为人所知,不过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倒是惊鸿一瞥地展示了它的风采,出现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情节里。 ==================================================================== 到 19世纪后期,后膛装填的线膛炮才得以永久存在下来。 这个时期的火炮 还经过另一种人们期待已久的设计上的改进 ,这就是射击时可有限地抑制火炮后坐的措施。 老式火炮具有的自由后坐长至少应该说是可怕和危险的。 在反后坐装置出现以前,舰用火炮有时会后坐过甲板中央,连桅杆都得用某些具有弹性的材料保护起来。 1807年,英国皇家“维多利亚”号军舰曾用滑轮和重砣制止火炮后坐,但收效甚微。那时,火炮射击后得由炮手拖回原位。这就需要有一个用以决定炮班需用人 数的标准,炮班人数是按有500磅后坐力需用一人来定的。 如果把这一标准用到现代重型火炮上,则有的炮班的人数将远远超过一千人。当然,由于舰船空间有 限,射击后使火炮复位的操作将比在地面更为困难。但是,野战火炮的炮手也有充足的理由要求解决同样的复位问题。 射击后靠人力使火炮复位是件非常费力的工 作,而且还会降低火炮射速。 关于“滑铁卢”战役的报道表明,到战役末期炮手们已不能胜任这种纯属体力劳动的拖炮工作了。在制造一种有效的反后坐装置上进行 了多次尝试后,法国终于制出了至今仍然出名的M1897式75毫米野炮。 这种75毫米野炮在结构上包括一个能完成两种重要功能的液压气动式反后坐装置。该 装置一方面能吸收射击时作用在火炮上的后坐力,另一方面还可使火炮复进到射击前的原有位置。 后一种功能是这种反后坐装置与当时也在进行试验的其他反后坐方 式的不同之处。    法国75毫米野炮的反后坐装置有一个液压式驻退机,该驻退机通过迫使驻退液通过一个小孔来吸收后坐能量。与此同时,火炮的后坐运动压缩驻退筒里的空气。后 坐力一消耗殆尽,压缩空气即膨胀使身管复位。这种可控后坐周期时间很短,具有明显提高火炮发射速度的潜力;但是在有关射速的问题上,弹药也是一个值得考虑 的因素。在当时要使火炮真正成为得到炮手承认的“速射”火炮,其弹药必须是一次装填的定装式弹药。法国75毫米野炮就是使用定装式弹药,因而满足了速射火 炮对弹药的要求。该炮与使用药筒的现代火炮不同,它使用螺式炮闩而不是使用楔式炮闩。 注: 反后坐装置   所有火炮都有反后坐装置,以在适当的距离内使其后坐部分停止后坐。反后坐装置还能完成其它功能:使炮身复进到原发射位置,控制炮身复进(或反后坐)的速度、在火炮的整个高低射界内都能使炮身保持在复进后的位置上。   现将后坐周期叙述如下。发射装药被点着后,火药气体压力开始迅速上升,然而开始时,火炮和弹丸都不运动。在火药气体上升到足以使弹丸运动时,也就是达到启动压力时,弹丸才开始运动。与此同时,后坐开始。后坐将一直持续到弹丸离开炮口、火药气体停止作用时为止。然后,后坐周期中的复进阶段开始。在复进的最后阶段,复进受到严格控制,速度减慢,以使炮身平稳复进到原发射位置,使炮架不产生震动,并使炮身原有的高低角和方向角无变动。在后坐部分停止运动后,后坐周期结束。反后坐装置主要由驻退机和复进机组成。另外,根据前面已提到的主要部件的设计和炮架类型,反后坐装置还有两个可用、可不用的部件。这两个部件就是复进控制装置和变后坐装置。
809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采用法国猎兵营这种组织方式?
热度 7 gordon 2012-7-8 18:18
为什么采用这种军队? 当法军在1830年开始征服阿尔及利亚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装备着在大多数东方民族中广泛使用的长火枪的敌人。 法国滑膛枪在射程方面不如这种长火枪 。 行军中的法军纵队在平原遇到骑马的贝都英人的四面包围,而在山区则遇到卡拜尔散兵的四面包围; 敌人的弹丸可以射到法军纵队,而敌人本身却处在法军的有效射 程之外。在平原上散兵不能远离自己的纵队,因为害怕遭到行动迅速的阿拉伯骑兵的突然袭击和被他们消灭。 当英军进入阿富汗的时候,他们也领教了这种长火枪。阿富汗射手虽然只有明火枪,却从可怜的老式“褐色的拜斯”根本达不到的距离上,给了在喀布尔兵营 内的以及经山区退却的英军部队以惨重的杀伤。这个教训是沉痛的;同英属印度西北边境上的各部落还可能发生持久的战斗;然而在给派往这个边境的英国兵士装备 在射程上能够同东方明火枪相比的武器这方面,却仍然什么也没有做。 法国人的情形就不是这样。缺点刚一发现,马上就采取了克服缺点的步骤。路易-菲力浦的儿子奥尔良公爵1836年在德国作结婚旅行的时候,趁机研究了 普鲁士近卫军的两个步枪营的组织。他立刻发现,这正是一个起点,从这点出发,他就能够建立一支阿尔及利亚战争所需要的那种军队。他马上亲自动手解决这个问 题。但法国人对线膛枪的成见使他遇到许多障碍。幸而在他本国,德尔文和庞沙腊的发明帮助了他;他们设计了一种步枪,它几乎可以同滑膛枪一样迅速灵便地装 弹,而在射程和精度方面则大大超过滑膛枪。在1838年,公爵被允许按照他的意图组成一个连;在同一年里,这个连扩大到一个整营;1840年,该营被派往 阿尔及利亚,以检验它在实战中究竟能起什么作用;它如此出色地通过了考验,以致在同一年里又另组成了9个猎兵营。最后,在1853年又组成了10个猎兵 营,因此法军目前共有20个猎兵营。 ————— 摘自恩格斯 《法国轻步兵》 ===================================================================== 1831年法军操典第一页就表明,法军是由身材多么矮小的兵士组成的。 慢步:每步为65厘米(25英寸),每分钟76步。 快步:步幅同上,每分钟100步。 冲锋步(pasdecharge):步幅同上,每分钟130步。 与任何其他国家军队在战场运动时所采取的步幅和速度相比,25英寸一步无疑是最小的步幅,而每分钟100步也无疑是最慢的速度。法国营每分钟前进 208英尺,英国营、普鲁士营或奥地利营却能前进270英尺,就是说比法国营多百分之三十。我们的30英寸的大步幅对腿短的法国兵来说是太大了。冲锋时的 情形也是如此:法国兵每分钟前进271英尺,也就是相当于英国兵用普通的快步就能走完的距离;而英国兵用每步36英寸和每分钟150步的跑步可以前进 450英尺,就是说比法国兵多百分之六十。仅仅这一个事实就说明了,兵士的标准高度不能低于一定的限度,否则就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和运动性。腿这 样短、步子这样小、步伐这样慢的兵士,是无法组成轻步兵的。当最初组织猎兵部队时,从一开始就采取措施,在国内选拔最优秀的步兵兵士;他们都是些体格健 壮、肩膀宽阔而且很灵活的人,身高5英尺4英寸到5英尺8英寸,大部分是从山区选拔来的。根据猎兵操典(1845年出版)的规定:快步的步幅和以前一样, 但步速增加到每分钟110步;跑步(pasgymnastique)的步幅规定为33英寸(83厘米),每分钟165步,但在展开、排成方队或其他需 要迅速行动的情况下,步速应增加到每分钟180步。即使用这样的步速,猎兵每分钟前进的距离也不过比英国兵跑步时多45英尺。但是猎兵的特殊成就与其说是 由于运动特别迅速,不如说是由于他们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这种高速度的运动;此外,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在集合时或其他时候,他们还按口令以最大的速度快跑。 跑步是法国猎兵营训练的最主要内容。最初训练兵士用每分钟165—180步的速度原地踏步,这时兵士呼喊:“一!”,“二!”或者“右!”, “左!”,这是为了调节肺的活动,防止发生肺炎。然后,兵士就要用同样的速度前进,而且距离逐渐增大,直到他们能够在27分钟内跑完1法里格(4000米 或2+(1/2)英里)为止。如果发现某些新兵的腿或肺太弱,经受不住这样的练习,就把他们送回基干步兵部队。下一步是练习跳跃和快跑,快跑时要求在短距 离上达到最高的速度;不论pasgymnastique或快跑,起初都是在平坦的练兵场或道路上练习,然后越野练习,同时练习跳越栅栏和沟渠。只有经 过这种训练以后,兵士才能领到武器,这时兵士又将跑步、快跑和跳跃这一整套练习重复一次,但须持枪和携带全副行军装具;背囊和子弹盒的重量与战斗情况下相 同。他们必须这样连续pasgymnastique整整一个小时,在这一时间内至少要跑完5英里。有一次,一个外国军官穿便服企图同这样一个携带全副 行军装具的猎兵营一同前进,但是他由于没有经过锻炼,只能勉强跟着跑一个小时;而猎兵继续前进,交替采取快步和pasgymnastique,在那一 天共走了22英里以上的路程。 战场上的一切运动和队形变换都应当以跑步完成;兵士在以跑步成横队前进、排成纵队或方队、变换方向、展开以及做其他动作的时候,都应当和采取普通快 步时一样确有把握地保持自己的位置。在进行一切队形变换时的步速为每分钟165步,只有在展开和变换方向时,步速增加到180步。 如果说迅速的动作和准确的瞄准看来是互不相容的,那末猎兵大概已经克服了这种似乎存在的矛盾。我自己没有见过他们的实弹射击,但据有经验的军官说, 他们在这方面的技能是决不能低估的。即使他们瞄准的准确性受到一些影响,但这对战场上的射击效果,影响一定是很小的。在非洲,由于在战斗前时常进行这样的 跑步行军,猎兵总知道怎样射杀他们的敌人;这就证明,他们所受的这一套专门训练可使体力得到适当的增强,而且不损害瞄准的准确性。对于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 部队来说,情形当然就大不相同了。 这种训练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的步兵能够比现在运动得更块,这在战争中的许多场合可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例如在先敌占领重要阵地 时,在迅速到达制高点时,在支援遭受敌人优势兵力攻击的部队时,以及在派小队伍在敌人完全料想不到的方向上突然袭击敌人时,都是如此。” 阿尔及利亚战争使法国军事当局看到,经过这样长跑训练的步兵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从1853年起,就讨论是否应当把这种制度推广到全军的问题。鲁尔梅 耳将军(1854年11月5日在塞瓦斯托波尔城下阵亡)曾专门提请路易-拿破仑注意这件事。克里木战争以后不久,pasgymnastique就在法 国所有步兵团内实行了,虽然步速比猎兵慢些,步幅也小些,而且,基干部队长跑的时间也比猎兵的要短得多。这是必要的;由于基干部队兵士的体力和身材不同, 因此就要以较弱和较矮的兵士的能力作为整个部队训练时的依据。但在一个紧急关头,仍然是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运动缓慢的情形的;兵士有时能跑1英里或将近1英 里,特别是能够以跑步变换队形,所以他们就能跑步冲锋600—800码,去年法军就这样做过, 在几分钟内跑步通过了受优良的奥地利步枪的火力威胁最大的那 段距离 。pasgymnastique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帕勒斯特罗、马振塔和索尔费里诺等地的会战 取得胜利。跑步本身能够激发兵士高昂的士 气;一个营以快步冲锋时可能表现出犹豫不决,但是,同一个能够不气喘地跑到目的地的营,如果跑步冲锋,那末在大多数场合下都将大胆无畏地前进,以较小的损 失到达目的地,并一定能给停止在原地的敌人以更大的精神震撼。 注:解放军《队列条 令》正步 的要求是: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30英寸),这应该是民国遗留下来,跟德军学的。 ===================================================================== 法国想尽一切办法来发展每一个新兵,特别是每一个猎兵的体力、智力和精神力量,以便使他们成为尽可能完善的兵士。它采用一切办法使兵士成为强壮、灵 活而机智的人;使他们学会迅速判断有利地形或在困难情况下迅速定下决心;竭力提高他们对自己、对伙伴以及对武器的信心。因此,队列教练在法国只占兵士勤务 中的很小一部分 ;据我们所知,一个法国营对于练兵场上的步法、转法和持枪动作都是极其随便的。但是这看来只是民族性格的表现,而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造成任 何不良后果。在英国和德国军队中则似乎宁愿要一套比较严格的队列教练制度;他们执行口令比较敏捷,同时,经过一定时期的队列教练以后,他们在做一切动作时 都将表现出法国兵从未有过的那样高的准确性。至于其他方面,练兵场上的一套战术动作在法国和英国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是在战场上极不相同。 法国兵的主要训练内容之一,就是体育。在巴黎有一所为全军培养教员的中央军事体育学校。各团抽调15到20名军官,此外每个基干团或猎兵营还各调1 名军士,到那里学习6个月,然后调换另一批人去学习。这个学校的课程和其他国家的同类学校的课程并没有很大区别;大概只有一样独特的练习,就是爬城,即利 用炮弹在墙上造成的弹坑,或利用靠在墙上的杆子或投到墙上的带有钩子的绳索,爬上城墙。这种练习无疑具有实用的价值,并且大大有助于使兵士学会运用手脚。 在这个学校里还训练刺杀,但仅限于各种突刺和防护动作的练习,而从来不让兵士真正作相互防刺或防骑兵的动作。 在法国,每个驻地都拥有必要的体育设备。首先,到处都辟有能进行普通体育练习的、设备齐全的操场。所有兵士都依次到这里受训;学完所规定的体育课 程,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这种训练实行还不久,并且完全是从猎兵那里学来的。猎兵是第一个实行体育训练的,而当这种训练对于猎兵有了很大益处以后,就被推 广到全军。 此外,在每个兵营中都有击剑房和舞蹈室。在击剑房学习使用轻剑和阔剑,在舞蹈室则学习舞蹈和拳斗,即法国人所谓的《laboxe》〔“拳术”〕。每个兵士可以在这些练习中进行选择,但必须学习其中的一种。一般都愿意学舞蹈和使用轻剑。有时,还进行棍棒格斗的练习。 所有这些练习和单纯的体操一样,之所以需要进行并不是因为这些练习本身是必要的,而是因为它们能增进兵士的体力和灵巧,使他们产生更大的自信心。击 剑房和舞蹈室决不是履行枯燥的职责的地方,相反,这是一个吸引人的所在,它可以使兵士甚至在闲暇时间内还留在兵营里面;兵士到那里去是为了娱乐;如果说他 在队列中不过是一架机器,那末在这里当他手握长剑来和同伴比赛个人技巧的时候,他就是个无拘无束的人了;而他在这里获得的对自身的敏捷和灵巧的全部信心, 对他担任警戒和进行散兵战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在这两种场合他或多或少都不得不指靠个人的力量。 ===================================================================== 猎兵采取的一套新的散兵战的方法,不仅在后来推广到了法军全军,而且为欧洲许多军队所仿效,英军在克里木战争期间及战后所采取的战法就是由法国猎兵的战法 改进而来的。因此我们只谈谈这种战法的几个主要的特点,特别是因为法军在战斗中的行动常常是完全不相同的,其所以如此,部分地是由于他们根据总的命令行动 (例如1859年在意大利);部分地是由于军官完全有按情况采取行动的自由;部分地也是由于在战斗中一般必然要对操典上的所有的规则作相当大的更动。散兵 以4人一组行动,每组展开成一线,兵士互相间隔5步。各组间隔最少5步(这样就构成了每5步一人的绵亘的横队),最多40步。军士位于本班后面10步的地 方;每个军官有4名兵士和1名司号兵跟随,位于散兵线后面20—30步的地方。如果展开的只是连的一部分兵力,那末连长的位置就在散兵线和支援部队之间。 利用地形隐蔽自己,是主要的要求;队形的齐整和间隔的保持都服从于这一要求。整个散兵线仅仅用号角指挥,信号共有22种;此外,每个猎兵营及其所属每个连 都有自己的特别信号,这种信号应当在指挥信号之前发出。军官带有一个哨子,但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哨子可发出5种信号:“注意!”,“前进!”,“立 定!”,“后退!”和“集合!”。某些志愿兵步枪手的哨子即来源于此,他们把哨子当做自己装具中不可少的东西,因而使军官无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哨子。在 受到成散开队形的骑兵的攻击的情况下,散兵以4人一组集合,或以班或半连为单位集合成不规则的密集队形;或者同支援部队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连的方队;或 者同全营集合在一起(当全营必须成横队行动,或组成方队时)。这些不同的集合方法,法军练习得很多,而且掌握得很好;方法的繁多并不会造成任何混乱,因为 兵士都学会了在危急情况下以任何可能采取的方法集合,然后利用有效的运动方法,同信号所指示的更大的单位会合。方队有时排成两列,有时排成四列。 ===================================================================== 日本明治初年,日本陆军以法国为师,将法国的军事教材译成日文。普法战争后,德国获胜。日本又将法式改用德式的《步兵操典》。伊东峻一郎在1942年出版的 《东条英机传》中提到《德法兵学的兴衰》,他说“我国陆军最初采用的是法国式的训练方法……明治3年(1870年)12月2日太政官颁发布告,要求陆军斟 酌情况采用法式编制,并要求各藩逐步实行之。”“用德国式来替法国式,即是明治18年(1885年)以后……德国的参谋麦克尔少佐,正是为此而招聘到日本 来的。”   明治维新初期,直至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军队还没有海外作战的经验,此期间还谈不上日本自己的作战理论或较系统的战术战法,指导军队训练和军事行动的条 令教范,主要是法国1869年颁布的、1871年译成日文并由日本陆军当局颁布使用的五卷本(步兵操典)。此后虽几经修订,但基本上还是在法国人的指导下 进行的,因而可以说是法国步兵操典的翻版,前后内容基本无多大变化。(步兵操典)的基本内容有执剑执刀法、以营和排为战斗单位、以奇袭和伏击为基本战术样 式,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扬火力优势,减弱敌射击效果,压倒敌人。      1909年日本出版的步兵操典被认为是第一部根据日本国体、国情编纂的操典。 现在能查到日本用的最早法国操典是1863年法国步兵操典。传习队(日语:伝习队)是一支在日本幕末时期德川幕府 军的精锐部队。该部队由幕府旗本,步兵并头大鸟圭介 在1867–68 法国驻日军事顾问团的辅助下建立,主要在14~19岁旗本子弟中招募士兵,并由法国军事顾问团副长朱尔斯·布奈特依据1863年法国步兵操典指导训练和作战。
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基因会场外的法国农民
热度 18 老平 2012-5-30 17:43
转基因会场外的法国农民
(法国农民抗议种植转基因植物) 国际转基因科技大会在欧洲举行,一群法国农民在会场外面散发传单。这时候有一位参加会议的专家正要进入会场,一位法国农民把他拉住。 农民:你为什么要研究转基因技术? 专家:转基因技术能够使粮食增产,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转基因是一门科学,科学无禁区,为什么不能研究呢? 农民:你错了。转基因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还是环境和伦理问题。不要跟我说实验室的老鼠吃了转基因食物没有问题,我想知道的是你如何能够保证人类吃了以后,十年二十年以致第二代第三代以后不会出问题? 专家:你的担心是来自不了解。拿转基因水稻来说,就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这个基因的作用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它被昆虫吃下去之后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由于人体内没有相应的受体,所以Bt蛋白在人体内不会产生毒性。你与其担心转基因植物对人体有害,还不如担心农药对人体有害。 农民:你又错了。我先不去说转基因食物最终对人有没有害处,刚才你提到了农药,就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事,当年就是你们这些科学家,就是孟山都、杜邦这些大公司,声称杀虫剂和农药是健康无害的,结果如何?我家农场一半的土地板结了,另一半是野草疯长。连二十年后的事情你们都没说对,难道二百年后的事情你们就能够说对吗? 专家:这是一种恐慌心理,原因还是因为不了解,绝对安全的食物是不存在的。其实自然界中同样存在转基因的东西。例如,你会看见有些树的树干上鼓出一个包包,它是由根瘤农秆菌将细菌基因转入树中而形成的,根瘤农秆菌就是天生的转基因高手。 农民:你错得更离谱了。树上长一个包包虽然难看,但它是自然发生的,是个别现象。而你们这些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是要交给跨国公司向全世界推广的,跨国公司老板倒是赚大钱了,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是一两棵树长包包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人都会长包包。 专家:你误会了,你误会了,我不是为跨国公司干事的,我来自中国,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是不会干那种损害国家、损害人类的事情的。 农民:你是从中国来的?我看不像。如果你是中国人,为什么说话跟前面那个美国人说得一模一样?中国人有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能像美国人那样短视吗?如果你真是中国人,那我来问你,如果中国的老子来参加这个转基因大会,他会说什么? 专家盯着农民张口结舌,农民向前走近一步,很严肃地说:我来告诉你答案,老子会说:“慧智出,有大伪”。连这句话都不懂就敢冒充中国人,你以为法国农民好欺骗吗?(老平2010-11-30) 附《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个人分类: 随笔见闻|70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走好,萨科奇
热度 32 橡树村 2012-5-14 15:41
写给井底望天的,过几天放出来。 法国换了总统,掌门人从萨科奇变成了奥朗德。在巴黎欢庆奥朗德获胜的人群中,很是有几面非洲的旗帜,多少令人吃惊。最显眼的是科特迪瓦、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旗帜。非洲人也欢迎这位新当选的法国总统么?萨科奇的任内对移民是持不欢迎态度的,那么在法国的非洲人欢送这位总统下台,并不令人意外。不过,奥朗德就真的值得欢迎吗? 法国人在非洲仍然有非常强大的存在。当年法属非洲殖民地覆盖了北非、西非、中非的大片土地。戴高乐时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后,法国仍然继续着在非洲的影响,甚至还接收了比利时的前殖民地,影响力扩展到整个法语非洲,法国财政至今仍然为西非法郎以及中非法朗提供担保。传统的商业联系,维持法语国际地位的努力,都使得法国继续重视非洲这个巨大的后院。 不过五年前萨科奇一上任,非洲人就不怎么喜欢他。萨科奇宣称自己要把法非关系正常化,开始重点发展与在非洲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尼日利亚和南非的关系,改变希拉克时代的法非关系。希拉克时代的法非关系是什么样子呢?去年有报道透露,在希拉克时代,非洲政要几乎成了希拉克的钱仓,布基纳法索的孔波雷,科特迪瓦的加博,刚果(布)的萨苏,加蓬的班戈在2002年法国大选的时候至少为希拉克阵营贡献了一千万美元经费。希拉克只不过是持续了法国政要与非洲独裁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臭名昭著的中非皇帝博卡萨安排法国七十年代末期的总统德斯坦到非洲丛林里面狩猎大象算是非洲独裁者对法国政要招待的经典例子,而在众多非洲政权内忧外困的时候,直接出钱甚至出兵拉上一把的,也是法国。当年卢旺达大屠杀能够发展到那个地步,也与法国拉偏架有很大关系,至今法国仍然在为卢旺达大屠杀的一些刽子手提供庇护。实际上,在很长时间里面,法语非洲区国家的统治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搞好与法国总统的关系。得不到法国政府支持,那是肯定要被推翻的。这一局面,虽然在冷战结束以后有所缓解,局面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不过萨科奇的确对法非关系带来了变化。2007年萨科奇第一次出访非洲,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卡的第一次演讲,就弄砸了,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非洲还没有足够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一句话,非洲人就把萨科奇贴上了种族主义的标签。随后,2008年在南非开普敦,萨科奇宣布要大幅度减少法国在非洲大陆上的驻军。这个做法应该说是符合法国普通民众的主流意见的。到了21世纪,直接军事干预外国事务已经越来越不受民众欢迎了。但是仅仅过了三年,法国空军不仅直接轰炸了拒绝离任的科特迪瓦前总统加博的官邸,还直接主导了把统治利比亚超过四十年的卡扎非赶下台的军事行动。虽然这两次军事行动看起来都有足够的理由,但是萨科奇试图不在非洲直接进行军事干涉的政策彻底破产。 这个局面当然就给奥朗德减少了很多麻烦,如果奥朗德愿意,他可以继续萨科奇之前的法非关系,继续直接出兵干预非洲事务。当然奥朗德同样面临法国民众对直接军事干预越来越反感的情绪。非洲政策毕竟并不是法国选民所关心的事情,奥朗德的非洲政策究竟会如何,还有待观望。 至少,萨科奇时代新交的非洲朋友对奥朗德是欢迎的。南非总统祖马是第一批向奥朗德祝贺胜利的非洲领导人,即使是英语区的南非也乐于见到萨科奇早早走人。作为非盟的重要力量,南非等国在最近一年多协调利比亚事务过程中多次遭到萨科奇为首的西方势力打压,使得非盟的解决方案完全不被各方尊重。而到了21世纪,前殖民地势力仍然使用直接军事力量干涉非洲内部,推翻现政府的做法,很显然是非洲国家领导人不喜欢的,无论这个领导人是民选的还是独裁的。即使奥朗德的非洲政策仍然很不清晰,至少令人讨厌的萨科奇走了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情。 不过奥朗德在竞选过程中,提到了要解决法语非洲区的“毒瘤”问题,可能矛头直接指向了最近爆出在法国拥有价值超过2亿美元财产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另外几个法语非洲区的独裁者也许也需要尽快改善与奥朗德的关系。不过奥朗德的非洲政策可能要等到十月份的法语非洲区双年会的时候才会明朗,这种迎合选民的口号究竟能有多大比例落在实处还真不好说,至少如果奥朗德比对法非关系做出什么变化,选民也大多不会有什么意见。 这次双年会将在刚果(金)召开。刚果(金)虽然是前比利时殖民地,但是也是重要的法语非洲大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国家多年来处于动荡状态。刚果(金)的总统小卡比拉也可以算是法语非洲区的“毒瘤”中的一个,奥朗德如何处理和他的关系就很值得观望。但是,面临中国在非洲影响力越来越强大的压力,奥朗德真的可能为了迎合什么理念把小弟推走吗?
59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左派上台第一件事
热度 26 我爱莫扎特 2012-5-8 04:03
是“加税”。而且是在假期七月增开国会会议,尽快通过新税收法案。 如奥朗德之前竞选时宣布的,他将对100万欧元以上年收入者增加一档75%的收入税。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年内法国富人将纷纷出逃。 如果说这个对广大中产阶级影响还不大的话,那另一条打击面就广了:对15万欧元以上收45%的收入税。 美国的累进收入税是多少来着?貌似最近一直在提的“巴菲特税”是30%?
1131 次阅读|30 个评论
分享 周一股市恐怕不妙
热度 5 我爱莫扎特 2012-5-7 03:04
尤其是欧美市场。两条消息: 1,法国左派奥朗德赢得大选。他之前曾提出要修改之前达成的欧洲救援协议。而且默克尔在法国大选中支持萨克奇,可能使得法德关系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比较紧张。 2,希腊议会选举,之前支持紧缩政策的两大主要政党都大幅减少议会座席,而某新纳粹政党第一次进入议会,占据约7%的席位。 自从欧洲央行放水之后,欧债问题暂时缓解,但远远没有解决。如果周一法国的利率飙升的话,将意味着欧债危机再次归来。
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法国大选
热度 34 晨枫 2012-4-24 12:36
如果不出意外,社会党的奥朗德可能会当选。如果这样的话,这对欧洲的政治经济秩序会是很大的冲击,难怪今天全球股市一齐下跌。 社会党在本质上是反对紧缩开支政策的,他们也正因为这个立场而得到选民的支持。上台后,他们如果反过来继续推行紧缩政策,就会非常不得人心,很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垮台;如果逆转紧缩政策,则不仅对法国经济造成影响,还将影响整个欧洲,其他国家也将难以推行紧缩政策。这对欧洲的经济恢复的影响会非常微妙。日本弄了一个“停滞的十年”,如果不是中国经济火爆,拉动日本,日本还要停滞不知道多少年。德国已经拉不动欧洲了,否则欧洲现在也不会这个样子;中国拉不动欧洲,也不想拉,欧洲也不愿中国拉,至少是不肯放下架子请中国拉。这样,欧洲要停滞多少年呢? 社会党上台,逆转紧缩政策的话,将和德国唱对台戏。问题是,法国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欧洲的经济领导权,经济领导权在德国。法国只剩下名义上的欧洲政治领导权,实质性的政治领导权也在德国,政治是要有经济支撑的。所以法国放宽欧洲银根的建议屡次被德国否决,法国一点办法也没有。但如果法国和德国在欧洲经济大政上分裂,欧元的问题就不只是希腊、西班牙、爱尔兰了。 英国的卡梅伦和德国的默克尔都应该算右派,萨科齐也是右派,要是左派的奥朗德上台,会不会引发欧洲的左转?各国的紧缩政策都不得人心,左转讨好选民。但欧洲的问题不是讨好选民就能解决的。欧洲现在已经进入死胡同,花拳绣脚是走不出来的,只有降低生活水平、增加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才行。要是欧洲整体左转,回到举债的路上,欧洲的出头之日就非常成问题了。
779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资料0206:法国内政部长公开称“文明有优劣”
热度 14 南方有嘉木 2012-2-6 23:38
1.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负责移民事务的法国内政部长盖昂5日出席一右翼学生团体在国会大楼主办的会议,会上他说,“与左派的观点不同,对我们来说,并非所有文明都有同等价值。那些捍卫人道的文明比不捍卫人道的文明更加先进。”   他还强调,有必要“保卫我们的文明”。 随着大选临近,法国各大政治阵营争论的话题也从经济、住房问题等话题逐渐深入至移民、文明价值等尖锐议题。据法国民调机构IFOP 周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让·玛丽·勒庞的得票率民调是15%至20 %。她已经表示,她在筹集取得候选人资格必须的500个市长签名中面临困难。 2. 美国13州议员提议政府批准发行州替代货币 据美联社报道,由于担心美联储体系和美元已处于崩溃边缘,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寻求金银币作为替代货币。包括明尼苏达、南加州、佐治亚、田纳西、爱荷华州在内13州议员寻求州政府批准发行州替代货币或考察其可行性,三年前只有3个州有类似提议。
个人分类: 资料收集|49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香港地铁吃饭事件法国版
热度 25 霜迹板桥 2012-1-22 19:37
昨天坐车,前面坐了一个穆斯林老太太,后来又上来个法国老太太坐在她边上。穆斯林老太拿出个橘子剥开要吃,法国老太就说,我从不在车上吃东西,然后起身坐到旁边的位置上去。弄得穆斯林老太无比尴尬,只好把剥好的橘子放在手上。
1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欧元区又要热闹了
热度 19 我爱莫扎特 2012-1-14 01:27
最近一个月,市场似乎平稳了些,股票慢慢攀升,但欧元一直在缓慢下跌,说明投资者对欧洲的未来仍不看好。刚刚FT上发布了两条重磅新闻。 1,法国和奥地利将被标普降级,失去宝贵的3A。 看来美国的三大评级公司真是不让欧洲人得闲啊!现在看那个被寄予厚望的EFSF怎么搞吧?可以肯定的是EFSF也会失去3A,那它还有能力被杠杆化筹到足够的资金么? 不过这条新闻还不算太爆炸,毕竟法国降级已经被讨论了很长时间了。 2,希腊债务谈判破裂。 前一阵法德连夜开会,逼着希腊的“黄世仁”们同意“自愿”减免50%的希腊债务。(我还发了帖子专门讨论过。)现在债务人债权人方方面面条件谈不拢,那结果很可能是希腊全面违约。进一步的发展很可能是希腊无法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行债券,从而被迫退出欧元区。 总之,前几个月开会的两大成果:EFSF杠杆化和希腊“自愿”减免都失败了。看接下去怎么搞吧。是接着开会,还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师母已呆!!!
786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当德国统治法国
热度 2 我爱莫扎特 2011-11-15 17:31
法国一个收视率很高的政治讽刺节目:
945 次阅读|4 个评论
12345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6 12:16 , Processed in 0.162823 second(s), 9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