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角色

相关日志

分享 妹妹在学校音乐剧里扮演一个小角色
热度 22 席琳 2017-4-23 13:19
2017-4-23 妹妹这个学期一直在忙学校里的音乐剧《糊涂伴娘》(The Drowsy Chaperone)的排练,每天都排练到很晚,这个周末连演三场,每场两个小时,算是收官之作。 今天带朋友一起去看,演的还真是不错,很难想象,一个理科高中,竟也有很多唱歌跳舞和舞台表演都非常棒的学生。这个音乐剧,原作于2006年最早在百老汇演出,一炮而红。现在是由百老汇的两个演员来做指导,由妹妹学校戏曲俱乐部的同学领衔演出。这个俱乐部,每个学期都排演一个音乐剧,所以有的同学,四年下来,就是八个音乐剧,妹妹总算是摊上一个,还算是不错。 妹妹在30个演员里面,虽然出演一个没有名字的角色,不过也能捞的着机会,在舞台上跳舞和唱歌,在演员表和节目海报上,也排在比较显著的位置,因为她是其中唯一的亚裔孩子。剩下的孩子,白人和黑人各占一半,印度孩子,平时也喜欢蹦蹦跳跳的,参加各种各样的表演,可是在音乐艺术和戏曲方面,都没有了踪影。 妹妹的两个越南男同学,演出结束后,还专门跑过来给妹妹送花。还有一堆同学,请妹妹去吃夜宵,所以妹妹十一点多才开车回家。 上次妹妹拉拉队比赛 结束 的时候,是两个印度同学,特意过来给妹妹加油和捧场。 妹妹开车的本事,不停的见涨;妹妹的人缘,也还是很不错的说。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6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人民的名义评论
热度 59 martian 2017-4-10 22:54
人民的名义火了,大家都说陆毅演技差,这两个评论太有才,实在是不转不行。 麻痹你们都是傻逼么,这帮贪官之所以演的好是都他妈有原型有生活的呀,陆毅那个角色他妈的不存在呀,人家是演虚无角色的呀,有多困难你们知道吗?你们特么的都没见过这种人,凭什么说人家演技差!! 陆毅完美,在这部戏里表演风格应该是导演亲自传授的。通过陆毅这种看似浮夸脚不沾地,和环境和其他演员格格不入的表演方式,导演把他想说的话无声传达出来了,那就是: 你国并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检察官
103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以色列的角色很重吖~
热度 18 鳕鱼邪恶 2017-3-20 13:34
眼看15就不行了,以色列赤膊上阵,炸了叙联军。。。然后自由军们忽然就都醒了,在大马士革与阿拉颇郊区都开始大规模的对叙军作战。。。这是存心要把兔子拱上前台还是咋滴? 前几天医生还公开夸奖与兔子的情报合作卓有成效。。。叙军挨炸俄熊居然也不吭声。。。俄熊是真的没力气再开战场了还是咋的? 当时俺就觉着医生在阿拉颇之后应该向西席卷自由军。。。现在被人家缓过气来,背后捅刀子了吧? 大户还夸兔子:从来在中东都不会选边站,一贯保持一个公正中间人的地位,很赞赏~ 这650亿美元,到底有没有其他意思在里面吖? 封口费?
1062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西雅图"吴秀波:生活不得已只能演 —— 逆来顺受,你可以适应不同的角色 ...
gordon 2017-2-26 07:43
  时光网:Frank是一个稀有好男人,用文佳佳话说“好的都有点贱”,你怎么理解这个角色?   吴秀波:可能现今的社会状态下,一个男人不占女人便宜就叫好了。所以很多人看Frank这个角色,真有这样的男的吗?我不知道您是哪年生人,在我父母那个年代,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也许现在还有这样的人。   时光网:跟汤唯合作感觉怎么样?听说你在片场管她叫小疯婆子。   吴秀波:没有吧,印象中我都管她叫汤老师,她是一个非常职业的电影演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在创作态度上多多少少有一些区别。电视剧由于生产时间短,拍摄工作量巨大,所以电视剧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往往是最早一个起,最晚一个睡的人。    每天这么巨大的工作量,他无法考虑到每一个角色的态度和表演状态,所以这些工作大部分都交给演员独立去完成。因为这种状况,电视剧演员在角色上相对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表达权 。可能就需要你对角色做一个整体的设计,然后更精准地按照你自己想要的态度表达出来。   但是电影演员不一样。我自始至终认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它是站在一个人的立场和态度上去做艺术表达的。所以 对于演员来讲,最好是作为一个纯的,像导体一样的,纯导体的一种工作方式。尽可能感受和领悟导演的意图,以及导演脑中想象到的那个人,然后做一个准确的表达 。   时光网:记得拍戏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有没有主动加戏改戏?   吴秀波:我记得圣诞夜那场戏,在圣诞树前,晓路导演说:“好像缺了点什么。”我提前做过功课,剧本交待,文佳佳和Frank圣诞夜是在一起度过,但是我总觉得在一起度过没有什么可延续的东西。之前逛商场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个小道具,一对夫妇怀孕的小泥人。我说我想在圣诞夜那天,Frank送给文佳佳,以后这个道具还可以延续,导演同意了。   但是我没有去想文佳佳会怎么做,所以到了现场,作为汤唯的角色还少一段话。大家就开了个小会,整个包的那个主题是汤唯想出来的,晓路在后面帮她丰富,晓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编剧。一个如此能把自己作为导演的电影演员,在突然间让她完成角色创作的时候,她还是能够特清晰特准确地找到那个点。   时光网:你刚才讲到拍电影跟拍电视剧的区别,那你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演?   吴秀波:不一样。 拍电视剧有点像长跑,方向清晰,耐力持久。你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调整自己的体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战胜所有疲劳,达到最终的目的地 。电影更像是一次跳鞍马,在很短的过程里,展现出最好的一个状态。(爆发力?)对。    电视剧你开篇别人没看明白不重要,因为后面还有好多情节 。但电影你的角色不大的话,可能就一两场戏,甚至于你就坐那待会儿,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在角色状态里,别人就不会看你。所以你要在拍摄之前更好地进入角色,找到角色状态,能让观众感受到,哪怕你是一闪而过的人,也让观众感受到生活中那种偷窥的快感,你必须要有内容。   时光网:电影里演你女儿的是一个很调皮的小孩,跟小朋友演戏轻松吗?   吴秀波:我其实特喜欢跟孩子演戏。记得第一次跟孩子演戏,我演父亲,《相思树》的时候。到现在为止,那个小演员给我打电话,还是管我叫爸爸。跟孩子演戏是一台特别好的表演课,每个孩子都是万里挑一的好演员。为什么? 孩子简单通透,能够信以为真,能够真实地相信戏剧环境 。   大人城府太多,越来越不容易相信,不通透。所以 每回跟孩子演戏,都是一次特别好的表演课,能够让自己经过某一种特定的交流洗礼 ,让自己变得更简单。这个戏我觉得孩子表演的非常好,非常准确和清晰,我知道她每一场跟我的情感交流完全是真实的。回来以后,我还收到了孩子穿得跟白雪公主一样,拿着小提琴拍给我的照片,非常开心。   时光网:也有人说你很多戏里都是本色出演,你个人觉得这种说法对你来说是好是坏?   吴秀波:比如说我演一个“舍死救孤”的程婴,如果所有人都说是本色的话,他是我的本色吗?如果我演一个穷凶恶极的杀人犯,他是我的本色吗?如果我演了一个风花雪月的外科大夫,他是不是我的本色?如果我演了一个老实木讷的Frank,他是不是我的本色?   其实我认为,人类所有的欲望和天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只不过排列的波谱表的程度不一样。演员是什么?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年轻演员,在我候场的账篷里跟我说:“吴老师,我演不了他们给我的这个角色。 ”我问什么角色你演不了?他说:“我怎么可能对一个我失散了那么多年的姐姐那么狠,我不是这样的人。”   你不是这样的人?他说:“对。”我说你刚才拿着我的电影杂志打死了一只苍蝇。他说:“我不该打死那只苍蝇吗?”我说它只不过到这找个亮,你就把它打死了,你还说你不够狠。只不过很多人不在意,它很细小。   作为演员来讲,就是放大它,再放大它。如果你自己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某些东西放大了,与你的角色不符,把它压小。 演员就是一个能在喊完“开始”做调整的人,这是演员的工作 。   时光网:你曾说过演员跟明星不是一回事,那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像一个演员还是明星?   吴秀波:你究竟是一个演员还是一个明星,它是有两重视点和认知的。一重是外界的视点和认知,比如说外界就认定你是一个演员,不认定你是一个明星,你想是个明星你也不能是个明星。如果外界认定你是个明星,而其实你不是个明星,我觉得外界认知你是明星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是作为演员来讲,我觉得自己得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我以为把明星完全留在外界认知就可以了,别人认为你是不是明星,那是别人的事。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你是个演员,演员是凭本事吃饭的人,演员要能在喊“开始”之前,像我刚才说的,调整波谱表,完全放下自己的生活,投入角色 。要能在喊完“卡”之后,从那里边跳出来,去接另外一个剧本。如果我没这个本事了,别人还觉得我是明星,那我也就可以不用再做这行了。   时光网:有句话说“出名要趁早”,现在有很多年轻演员都特别着急想出名,但你却是个有点“大器晚成”的代表,你怎么看这件事?   吴秀波:有一个人17岁出名,但23岁死了。有一个人50岁出名,但他活到了99岁。所以我觉得先别想着出名与否,也先别想着早和晚。就是活好每一天,活在当下。 如果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演戏也演在当下 。 *********************************************************************************   内地影视圈里,有这样一位“奇男子”,而立之年进入演艺圈,年过不惑才红遍大江南北,他的名与利都来得晚,于是仿佛一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便已是“大叔”。然而,正是这位大叔却在小荧屏上把女性观众迷得神魂颠倒,因为《黎明之前》里清俊机敏的刘新杰,《心术》中风流雅痞的霍思邈,如今还是爱情喜剧《北京遇上西雅图》中与汤唯擦出火花的准大叔弗兰克……吴秀波就是有这种魅力,甚至宁愿放弃做演员,去一个小舞厅唱歌,做不折不扣的文艺愤青,将青春挥霍得一干二净。   倘若你是曾经在台下为他心驰神迷的那个女人,那么必定会继续爱他,因他便是那抹你无论过多少年都散不去的“心香”。所以 切莫把吴秀波简单粗暴地理解成一种型男,他“五味俱全” ,需要细细咀嚼,方得能体会出真味。作为四十五岁的盛年男子,吴秀波早已不再给自己定性,只迎合某一类女人的口味,相反,他包容而豁达,钻石一般多棱且璀璨,睿智而不乏深度,平实、从容、通透,且人情味儿十足。   吴秀波将自己42岁成名之前的经历形容为一种“修行”,他自认“当过愤青”,有过迷茫和不安,时至今日在访谈节目里说到自己,他都会笑言:“和朋友们聊完,去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说了句什么,他们都会说发现我还是个愤青儿。”   这位文艺愤怒青年其实和许多知名的老戏骨有过类似的过去,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吴秀波和傅彪等人一起考入铁路文工团,并与之成为好友,他当时是团里的文艺积极份子,然而每月70块钱的工资却让他不得不晚上去夜总会走穴以维持生活,以至于经常迟到赶不上火车,最后吴秀波自己决定辞职。17岁时,作为无业游民的吴秀波便被误诊为肠癌,切掉了40厘米的结肠,13万的医药费让他难以负荷。然而这位愤青还是挺过来了,成为社会人之后,他开过歌厅,开过饭馆,接近30岁时还毅然回到歌厅去表演,自费请来国内顶尖乐手圆满他的音乐梦。没错,20多年前的吴秀波因觉得演艺圈“挺虚伪”而刻意脱离了。   当初,乃至现在的吴秀波,仍有一腔热血在体内燃烧,尽管做歌手那段时间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再加上儿子要出生了,当时有人劝他回去演戏,他这才暂时终结了“愤青状态”,直言:“回来演戏?给钱吗?给钱就干!”于是,通过朋友的帮忙,吴秀波踏入影视圈,从配乐做起,被张健看上,邀请他在《立案侦查》里扮演冷面刑警男主角,当年他还是一站到摄像机前便全身哆嗦的“菜鸟”,然而却一步步跌跌撞撞踏上了明星的“台阶”。可即便如今功成名就,吴秀波依然会在言谈里将“生命”与“死亡”挂在嘴上,甚至对媒体人说:“ 其实坐在你们面前的真的是一个没用的人,最滑稽的是你们在采访一个非常没用的人 。”由此,吴秀波也被戏称为“哲学吴”,足见他骨子里的“愤青”元素一直没消停过。 2010年,吴秀波 在谍战剧“泛滥成灾”的年头顺流而上 ,在制作精良、剧本极其出色的谍战剧《黎明之前》里扮演男一号刘新杰,这个气质冷硬,内心沉重的角色,散发着无穷尽的男性魅力,瞬间虏获了无数女观众的心,那也是吴秀波初次认识到什么是“走红”,并由此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大奖,人气瞬间飙升至顶峰。同时片酬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5万一集涨到16万以上一集,风光跻身一线演员行列。但是每每说到《黎明之前》带来的成功,吴秀波却很淡定地形容自己的状态:“ 一个房子,我围着它走了一圈,我看见门在那儿,然后我推门进来了。我觉得,这个是我对这些年经历的最准确的形容 。”   “入门”之后的吴秀波,此后在小荧屏的表现更是一发不可收,他的“男人味”开始在诸多的电视剧里弥漫,不再需要“扮嫩”,也无须担心自己的年纪会被淘汰,因为他是不折不扣正当红。于是,接下来吴秀波便沿着男人味十足的路线前进,在《心术》里扮演带些雅痞气质的霍思邈,在《赵氏孤儿案》里扮演忠义的程婴。尽管是同样的男人味,吴秀波却不重复塑造同一类角色,于是在电影《新四大名捕》里,他选择诠释一个阴笃的反派。这就是一位性格派男演员最真实的表现,也是他想要的效果——“如果文字不能记录真实的历史,希望角色能表达历史中真实的人性!”这就是吴秀波的“男人宣言”。   回溯一下“吴秀波语录”,你就会发现他除了是一位优秀演员,更是一位时常能口吐莲花的“智者”,经过岁月的磨砺,他远比一般的大牌更有沉淀、有深度,面对非义他会说:“骂人是最大的单纯,认错是最大的美德”,面对幼稚且无法让他提起兴趣的采访者,他会视对方为孩子,并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兴奋点,给予对方想要的一些“猛料”。吴秀波既不相信“运气”,也不是个急功近利的人,他为自己作好最坏的打算,比如隐约猜想可能《黎明之前》以后很难再有更好的表演。同时他也把“演员”视为“关在笼子里的猴子”,专为看客服务。   更难得的是,睿智的吴秀波是真正看淡功名的一个人,以他在演艺圈的地位,居然还破天荒地做到了“超脱”,他认定这样一条真理——“我只要努力去做就好了,至于得不得奖跟我没关系。这是人不同的追求吧。”正是秉承如此信念,吴秀波才能在这个圈子里潇洒来去,做好最坏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尽力。这是一个成熟且有头脑的男子具备的最可贵的价值观,保持最纯真的自我,同时尽量让别人感到舒服。可以想像,这位四十多岁的“老男人”私生活是多么随性且认真,看书、游泳、绘画、陪儿子看《动物世界》,甚至“愣神”,人生的真知便在台上的繁华与台下的从容应对里有所提炼。   “家庭”对吴秀波来说太重要了,他认为“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去正确的领悟生活,你拿什么作为跟儿子的谈资?如果你自己都没有稳定的事业,你怎么来养活家人?如果你自己都不能保证不犯法,你怎么去报效你的父母?作为一个男人来讲,要对自己负责。”因此,脱下“明星光环”的吴秀波,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家居男”。   早在成名之前,不停在歌厅与餐馆之间来回折腾的吴秀波便结识了现在的爱妻,当初他们是“姐弟恋”,30多岁时结婚,在吴秀波整个家底只剩下几千块的时候,妻子为他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正是因为妻儿让吴秀波放下了愤青架子,努力在影视圈打拼,为他们的幸福而不断努力。美满的家庭生活,让吴秀波本人都充满了温馨的“家居味”,丝毫没有“性格派”的硬冷与装酷,私下只给人平和亲切之感。
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马思纯 3 —— 这么狠辣的角色怎么被红军打败的
gordon 2016-11-27 04:06
管理者,在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里,形象是很坏的。 你说,这么牛逼,这么狠辣的角色是怎么被红军打败的 ******************************************************************** 段祺瑞执政府 的 “刘和珍“ 事件 ******************************************************************** 问题在于,到底是怎么赢的? 这个得到 苏俄内战中找原因。 装甲列车,铁路、骑兵,大纵深战术 ******************************************************************** 不能认为现代战役是一个区域的独幕战役行动 。现代大纵深战役布势要求采取一系列不间断的、连成一体的战役行动。 我们正面临着战役向新的一维,即纵深这一维发展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连续战役行动汇合成现代大纵深战役这个统一的概念。 在现代条件下,需要研究的已经 不是一系列连续战役,而是一系列连续战略性行动 ,一次战争的一系列独立战局。 ———— 伊谢尔松《战役法的演变》 ******************************************************************** 运动战,这个东西,在平原可以,严重依赖于 交通条件,例如铁路。(因为没有坦克) 在西班牙那种山地条件,就不行。 这样大范围的跑动,需要根据地 歇一歇 注:大纵深,在西班牙内战中 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岗村宁次也搞过 ”闪电战“ ,不行。连国民党部队都围歼不了。 ******************************************************************** 苏联红军最早并不重视骑兵,工人阶级嘛,铁路这种东西。 在内战中才发现骑兵的作用。 苏联红军只能占领大城市、铁路沿线。 底下的乡村,没有拖拉机履带的坦克,只能依赖骑兵。 更重要的是,哥萨克,沙皇优待,不交税,有大片土地。 ******************************************************************** 在西班牙战争及苏联出兵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之后,苏军甚至解散了机械化军这种大纵深战役的地面主要突击力量,停止发展轰炸航空兵这种空中主要突击力量。 所以 崔可夫说,苏联步兵很牛,他说的是真的 。 二战中,苏联很多防御,它依赖的就是步兵。 对德作战的胜利,也有赖于飞机质量的提高。 注:苏军在二战中的胜利,依赖于 步兵和飞机。
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程序员美女上司之节日
热度 42 老兵帅客 2016-5-1 22:35
美:苏,五一节快来了,公司搞活动,我报了个节目,排个剧,我专门安排了你跟我演对手戏。 苏:没问题啊,这事我擅长。我去年演天地会青木堂堂主,满堂彩啦!这回我的角色是啥? 美:这回我们演农民,我的代号"当午" 苏:那我的代号是什么? 美:你觉得你该是什么? 苏: 。。。。。。
101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分享 行为经济学导论(转)
gordon 2016-2-28 07:07
我不是 “抄书狂魔” ,只是想讲清楚这么一个事情。 离开了作为先见的“偏见”,我们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思考 (因此有必要始终对自己的思考持一种开放的 反思态度)。 注:把一个事情讲清楚不容易,自然就会多说两句。 ************************************************************************************* 行为经济学导论 作者:叶航 我 学术生涯 大部分 研究 都与行为经济学有关 ,但 2014 年之前从未想过 开设行为 经济学 课程,因为找不到一个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科学定义 。如果自己都不能清晰地描述“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怎么指望学生理解行为经济学呢?不能为学生提供真知灼见,无异于误人子弟。我以为,这是教师必须恪守的原则之一。 事实上, 过去半个多世纪 以来 行为经济学 一直 扮演 了 一个传统经济学批判者 抑或修正者 的角色 ,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不可能仅仅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此,我们 不妨看看行为经济学家自己的 观点 。 2004 年,科林·凯莫勒( ColinCamerer) 、 乔治·罗文斯坦(GeorgeLoewenstein) 、 马修·拉宾(MatthewRabin) 作为主编( 此 3 人均为行为经济学炙手可热的领军人物 ) , 邀请 当时国际上最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 30 余人,共同编 写 了一本《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在该书导论中,他们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定下这样一个基调: “行为经济学为经济学提供了更为现实的心理学基础,从而能提高经济学的解释力。”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分析中强化心理学基础并使之更符合现实,这将有利于改进经济学自身的方方面面——能激发理论洞察力,更好地预测实际现象,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上述阐释中,行为经济学被描述成一种通过“强化心理学基础”使经济学更符合现实,从而 能 “提高经济学解释力”的 方法或途径 。过去 10 多 年中,这一描述成了理解行为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如果真是这样,行为经济学 不仅算不上是 一门独立的学科,甚至 都 谈不上是经济学属下一门 独立的 “子学科”, 因为 它本身就应该是 传统 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尼克·威尔金森( NickW ilkinson )所说 : “我们其实 没有必要 将一本书命名为《行为经济学》,如果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人们在各种条件下如何配置资源,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经济学都与行为有关 。” 2015 年 ,戴维·莱布森( DavidLaibson )和约翰 · 李斯特(JohnList )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 宣读的一份报告 中 建议 ,行为经济学 研究的内容应该被整合进传统的经济学教材,而不应该开设一门独立的课程 ,因为二者 间存在 着 强烈的互补关系 。 我把上述观点称 作 行为经济学的“取消派” 。 他们不想让行为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只希望加入一些符合心理学 的 经验事实来“改造”经济学,从而与 传统 经济学融为一体。我认为这或许是凯莫勒等行为经济学家的真实想法,但 极 有可能只是他们的一种“策略”: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这一强大对手,指望通过“示弱”和“归顺”来消解可能遭遇的激烈反抗。 不 过,指望通过心理学“改造”传统经济学的想法往往显得过于天真,因为这一想法忽视了两门学科在理论构建上的本质区别。经济学是一个 逻辑演绎系统 ,它的所有 命题都来自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即“理性人假设”。而 心理学是一个逻辑归纳系统,它的所有命题都来自具体且分散的经验观察 。 对经济学家来说,“理性人假设”是一切分析的出发点 ,但心理学家却“常常为发现人类的‘非理性’而幸灾乐祸” 。 更婉转的批评来自 德鲁·弗登伯格( DrewFudenberg ) 。 2006 年,他 在《超越“行为经济学新进展”》一文中 提出, 行为经济学在改进理论时所使用的常规方法就是在标准的经济学模型中修改 一 两 个 假定,以使之更为符合心理学上的真实性;但这种步步为营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危险,尤其在均衡分析、策略互动和自控理论中更是如此;对某个假定的放松,可能会对其他假定产生间接影响,使得这些假定彼此冲突,这一点必须予以考虑 ;因此,构建模型的人需要将所有假定视为一个整体,并考察其中有多少假定需要修正,从而使这些假定在重设后不会彼此冲突 。 弗登伯格 的 “担心”包含着一个深刻见解。比如,几乎所有行为经济学家都认为 有必要把冲动和短视等非理性因素、以及同情和正义等非自利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 ,从而可以使 我们在多样化和异质性的基础上对人类行为作出更全面的认识。但行为经济学家也许没有想过,正是这样一种“改进”,将会导致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经 典博弈论的彻底颠覆。因为在经典博弈论中博弈者的策略互动严格依赖于所谓的“共同知识”( commonknowledge ), 而“共同知识”的核心则是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所有同质个体的“理性人假设”。正是基于这个假设和共识,博弈双方才能藉此推断对方的策略并制定自己的策略, 从而形成有效的策略互动。试想一下,如果博弈双方是多样化、异质性的个体,我们怎样才能判断对方的策略并制定自己的策略?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我们又如何 计算“纳什均衡”?如果没有了策略互动和纳什均衡,经典博弈论乃至当代主流经济学还能存在吗? 因此,当行为经济学家 希 望把那些虽然符合心理学经验、但却明显违背“理性人假设”的事实补充到主流经济学的教材中去时,他们的“一厢情愿”会遭受什么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在我看 来,行为经济学的出路不是乞求主流经济学的接纳,从而把自己作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为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有 自己的理论建构。而这一建构的核心 , 则是它必须能够提出一个 既能与 传统经济学 “理性人 假设 ”匹配的、 具有同等学理重要性的 ,又能包容行为经济学家所有洞见的 替代性假设。 上述 转机出现在 2009 年。 这一年, 美国著名桑塔费学派经济学家赫伯特·金迪斯( Herbert Gintis)在《理性的边界:博弈论与 各门 行为科学的统一》 一书 中提出 了一个在学术地位上完全可以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新假设—— “ BPC 假设”。 所谓 BPC ,是信念( B eliefs )、偏好( P references )和约束( C onstraints )的指代。 金迪斯认为, 这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人类的行为模式。 与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不同,“ BPC 假设”首先强调了信念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而信念作为一种“主观先验” ( subjective priors ),通常无法用理性来解释,它是通过个体的学习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其次,“ BPC 假设”强调的偏好也与传统经济学有本质区别,它认为人类不仅具有自利的“个人偏好” ,而且还具有非自利、甚至利他的“社会偏好”;最后,“ BPC 假设”中的约束则在传统经济学强调的货币约束和信息约束外,增加了情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由此可见, BPC 假设所强调的非理性因素、非自利因素、以及情境因素对人类行为模式的影响与决定作用,基本囊括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行为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研究的所有内容和洞见, 从而为行为经济学提供 了 一个 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独立 的逻辑前提 。 2009 年以后,我的思考主要聚焦在弗登伯格对行为经济学家的批评上,即在放松“理性人假设”的同时怎样修正经典博弈论的其他假设,从而使它们不会彼此冲突。 如前所述,这一修正的关键在于, 在 承认人类行为多样化和偏好异质性的前提下, 如何 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策略互动和均衡状态 。 结果发现,科林 ·凯莫勒( ColinCamerer ) 2003 年提出的“行为博弈”范式 和 梅纳德·史密斯( MaynardSmith ) 1982 年提出的“演化均衡”范式 就可以很好地描述“ BPC 假设”下人们的策略互动和动态均衡过程。经过整合, 一个 在我心目中期盼多年 的 、独立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框架终于浮出水面。 2013 年, 在《超越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 一书导论中,我第一次对这一理论框架的雏形进行了阐述。至此,我觉得给学生们讲解行为经济学的条件成熟了。 2014 年, 我 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 《行为经济学》课程 。 2015 年,我又将该课程一个较为通俗的版本延伸至浙江大学 的 本科生。 而这本 讲义 , 则 是我 2014 年以来在课堂上讲解《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过去 10 多年中 ,行为经济学也许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文献数量呈 指数 式增长,学科边界迅速扩张、令人目不暇接 :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演化博弈论、演化动力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基因科学 、乃至计算机仿真模拟 等学科的研究 内容 和研究 方法都 纷纷融入行为经济学的版图。这种跨学科发展的态势并不让人奇怪,因为行为经济学 的 研究对象 是 人的行为,而人类行为本身 就 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上述各个学科的研究 内容 ,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但这种学科快速扩张带来一个 棘手 问题,就是使行为经济学的内容显得 异常 庞杂和凌乱 ,从而让希望研究或了解行为经济学的读者无所适从、倍感茫然。 当然,让读者产生“茫然感”的责任肯定不在读者而是在作者身上。 与国内外 现有的 任何一部行为经济学教材相比 , 我的 这本 行为经济学讲义 就是试图消除读者的这种“茫然感” 。这本讲义 最大 的 特点在于,它虽然囊括了行为经济学最近 10 年来前沿研究各方面的内容,但 读者 却一点不会觉得它像一盘拼凑起来的大杂烩。其主要原因,就得益于我所构建的 行为经济学 理论框架。事实上,这也是我希望每一个学习行为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以及每一个阅读本书的读者在自己心目中 应该 描绘的行为经济学图景。 叶航 2016 年 7 月 16 日 于杭州老和山麓 注:这个日期,原文如此
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唐僧的角色
热度 15 大道至简 2015-12-3 14:17
唐僧的角色
唐僧被依次PS到如下电影场景里面《解救吾先生》、《蝙蝠侠》、《被解救的姜戈》、《老无所依》、《教父》、(这个我没认出来)、《X战警》、《007》,以及黄段子歌王“费玉清”。 缺的那个电影名字,那位看过帮我补充?
73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穿不穿戏服,他们的角色都是一样的
热度 32 大道至简 2014-5-17 00:48
穿不穿戏服,他们的角色都是一样的
99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现在越来越喜欢江珊演的角色了
热度 2 gordon 2014-2-14 01:24
现在越来越喜欢江珊演的角色了,冷静、冷酷的理性。 只是有点过于超前了。 在中国这个大量 毛粉、武则天粉 的 时代里,这样的人物说实话有些另类。 这样的人物 和 善良而 忍气吞声的贤妻良母类型的人,还不一样。 和蒋雯丽 也不一样,蒋雯丽 演不成知识分子,只能演成 家庭妇女 / 小知识分子。 唯一的缺点是缺乏人气,不够人性化。 要在中国社会混,这样的理想模型还要再加点匪气。 人都是越来越狡猾的,呵呵。 不过话说回来,理性+人性化+ 匪气 ,这不就是村干部嘛,哈哈 玩笑,玩笑 注:更为真实的可能就是老毛那种样子,但我觉得老毛那种样子不好,邋遢,用脑过度了。长期这么做效率下降,会带来问题的。 ××××××××××××××××××××××××××××××××××××××××××××××××××××××××××××××××××× 我以前是极为讨厌这样的人的,政客、医生、知识分子,哈哈 我讨厌政客,但我做的是行政的工作。 我认为医生冷冰冰的,没感情,但是年龄渐长,我才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挽回的,不是什么都是可逆的。 讨厌知识分子是因为我心理疲劳、厌学的原因,哈哈 而且长期以来媒宣的暴力洗脑也是大量这样的说,哈哈 生活改变了人很多 认知并非不重要,很多事情都是反直觉的,不是靠摸就能摸出来的,这也是理科的重要之处。中国学术贫瘠的要死,很多事情都讲不清楚。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5NTI5MjAw/v.swf
22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Matrix中的角色。
热度 26 王不留 2012-3-31 02:01
神一样的存在 : Matirx里机器人世界的大佬,也是Matrix的创造人,the arkitect,是个白人老头。而机器人世界中帮助Zion的The oracle是个黑人老太太。此老太太连续出现在三集里面,用了三个不同的面貌,但都是黑人。 正面主角 : Matrix里拯救人类世界Zion的The one,Neo,一个白人小伙子。而把Neo救出来的是Morpheus是个黑人。 反面主角 : Matrix里的大反派,机器人警察程序Smith是个白人。第一代机器人警察程序3人和升级后的二代机器人警察程序3人,都是白人。 Matrix第二集里邪恶程序老大Merovingian是白人。 正面龙套: Matrix3里面,Zion的委员会成员中,说话好使的两个人,一个白人老头 (Councilor west),一个白人老太太(Councillor grace)。 Zion的防御总指挥LOCK,是黑人。但是要听委员会的指令。 而委员会里能拍板的大拿就是上面说的两位。 Zion的几艘气垫船的船长,3,4个都是黑人。 Zion的机器人部队首领Mifune是黑人 Zion步兵小组出线的两个女子,貌似一个是黑人,一个是拉丁裔。 反面龙套 : Matrix第一集里的普通警察(片头被Trinity爆扁的,后来救人时候门口的警卫)都是白人。第2集高速路上汽车追逐时警车上的警察都是白人。连大卡车司机都是白人。第2集里被trinity全部做掉的发电站的保安全部都是白人。 Matrix第2集里Merovingian的吸血鬼手下是白人。那两个会虚化的哥俩(Merovingian的金牌打手)也是白人。 叛徒 : Matirx第一集里的叛徒Cypher是白人。把Cypher干掉的是黑人。Matrix第3集里的叛徒bane是白人。 技术人员 : Matrix三集中,Morpheus的飞船的operators(Tank, dozer, link)都是黑人。Keymaker是华人。 情侣 : Matirx里的几对情侣,Neo和trinity都是白人,Morpheus和Nobie都是黑人,Merovingian和 Persephone都是白人, 第3集里link和zee也是一对儿。印度裔一家3口。没有黑白配。 华裔: Matrix里的亚裔(我看着像华人)有第2集里的Seraph,就是倪星,给oracle当保镖的打手。还有keymaker,一个华人老头。给Merovigen当打手的有一个长头发戴墨镜的亚洲小子。第一集里貌似还有个女的带小孩的龙套,出场1秒钟就被机器人程序警察给夺取了身体。第3集里Niobe的气垫船的领航员是割亚裔,有1,2分钟的镜头. 印度裔: Matrix3里, 在地铁车站的一家3口机器程序都是印度人。印度小姑娘Sati活到最后并且跟oracle在一起。 拉丁裔: Matrix里的latino在第一集里有apoc,台词不超过5句。后两集看不出来。 总结: 整部Matrix里绝大部分演员是白人和黑人。亚裔做打手和一个技术人员(keymaker)。拉丁裔龙套。 好人中有白人有黑人。但坏蛋全部都是白人。 虽然好人里有黑人,但是最终拯救人类的还是白人夫妇(Neo和Trinity)。当然,黑人拯救了Neo和trinity这夫妇俩。。。
3950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和妞子一篇 --- 俺家也吃上饺子了!
热度 53 graceusa 2012-1-8 07:03
吃饺子在我们家是大事!按说我胜任厨娘这个角色也有十三四年了,可自己包饺子夯木郎当加了一道也没超过十次。馄饨经常吃,包子偶尔为之,就是比较抵触包饺子;也可以说,对饺子没有什么念想。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生活在国外的人要讲传播中国文化通常都会选择从“吃”开始,我们也不例外。所以小葛别的是否知道我不敢保证,但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正月十五吃汤圆、春节吃饺子她是相当清楚地。粽子、月饼、汤圆她基本每年都吃上了,就是饺子成问题,这几年,我过了元旦就和她承诺妈妈春节给你包饺子。遗憾的是,这话说了三四年,却一直没兑现。客观原因是春节在美国不是法定假日,我要照常上班,下班后再自己动手包饺子会感觉任务艰巨;不过,我承认,还是主观上自己不够努力! 前些日子又提到饺子,我暗下决心,不等春节了,咱元旦就动手,放假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公元 2012 年的第二天,我们家吃上自己包的饺子了! 要不怎么说包饺子是个大工程呢。我一个人和面、拌馅、擀皮、包、煮 ....... 忙了一个半小时,才搞出来 52 个饺子。 您要是问,怎么不让另外二位帮忙呢?我这样回答吧,如果他们下来参与,整个制作过程也不见得比 90 分钟少,而且还劳神我说很多话,不如一个人清静。其实,我之所以喜欢烧饭做点心,很大程度上是 enjoy 一个人在厨房的时间。从原材料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把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食,如果有“外人”在,好像这个过程的美好程度就被打了折扣。我就是这样一个很“独”的人,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我界定的“个人空间”。 对了,包的是猪肉白菜馅,还放了一点冬菇,拌馅的时候特意烧了花椒油,蛮提味的。领导和小葛都不吃有异香的蔬菜,所以妞子包的茴香馅在我们家行不通。 蘸汁是蒜味醋。 去年夏天回国吃到糖蒜,觉得很开胃。回来后我自己泡了一大瓶。小葛和爸爸都不吃,我自己也想不起来,于是,就把泡好的糖蒜送给一个山东籍朋友了。剩下半瓶泡蒜的醋,味道相当给力!酸甜中夹着浓浓的蒜香 ~~~~~ 为了这半瓶醋,我决定要多包几次饺子!
149 次阅读|9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29 16:37 , Processed in 0.03848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