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青年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青年

相关日志

分享 遇到过比海还深的爱吗? —— 中国当代青年的难题
热度 2 gordon 2017-5-15 20:25
http://weibo.com/tv/v/F3fgbxoLX?fid=1034:831ade652241846a4d35cb545264bc08 这是一个日本片, 《比海更深》 老太太是 树木希林 ************************************************************************   是枝裕和把镜头对准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公团住宅——东京清濑市旭丘团地,还原了记忆中仍鲜活的杜鹃花小径,和因无儿童玩耍而遭拆除的贝壳形状的大型滑梯。    1950年代后期,日本的公团住宅开始兴起。这类住宅的室内带有自动冲洗马桶、浴缸、带餐厅的厨房及阳台等现代化设施,是当时人们憧憬的居住环境。   与之相似的是我国当年的工人新村,整齐划一,生机勃勃, 曾经孩童声鼎沸,如今却成了无力搬离的人家最后的归宿 。 ************************************************************************ 上一代在压着你 “翁壮叔大,该不该嫁” 夫亡妇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该不该嫁 ************************************************************************ 苏联当年碰到了什么问题,城市化、老龄化 也需要进口不熟练劳动力 苏联新一代 跟老一票矛盾很深 ************************************************************************ 没什么招儿,单一民族国家就很难。 要么搞金融,要么搞 移民 金融对你来说,也很难。 ************************************************************************ 中国已经算不错了,中国碰到 城市化、老龄化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市场经济 苏联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在计划经济 老一票光会说,死抱着 陈腐的价值观,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苏联新一代人,和老一票 矛盾很深 ************************************************************************ 没办法,只能跟日本电影所说的,你忍忍吧 ************************************************************************ 钢铁时代,是因为技术储备早就具备,化学冶金,物理冶金。 只是欠缺资金而已 现在城市化、老龄化,进入 发达国家行列,需要进口不熟练劳动力 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 ,你知识储备具备吗?
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热度 12 中华如龙 2017-4-24 22:02
局座张召忠也难耐自己的心情-中国青年网的秒拍 http://www.miaopai.com/show/1Do3liLU18CrLvY8BxaSJlUen8HOVbiw.htm
7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中国人的信仰和认知 —— 科学不昌明的原因
热度 1 gordon 2017-3-8 15:39
行为产生认知,认知不一致,大脑会产生困扰,所以才有了信仰 其实, 宗教信仰这种东西啊,是社会产生的。或者说是人类行为产生的 对于未知,对于自己不能解释的事情的一种本能反应 打碎它也没有用,打碎它,正反映了青年的无知。 一个2b 青年去教化 一个没有知识的贫民,而且把人家信仰打碎了。 自己本身就傻,还去拯救别人,太扯淡了 而且还把胡适这种稍微懂一点的人赶跑了,呵呵 ********************************************************************** 社,指的是庙宇,社会指的是庙会。就是集市,赶会,人来人往,做点生意。 芸芸众生,皆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已经不是五四时期的二逼青年了。 知识见识的普及,信仰产业从业人员(僧侣教士)已经不再是离社会下层最近的文化精英,这也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标志。 只是科学文化还是有点弱,很多事情不能够给 群众一个完美的解释。 (中间还夹杂一些 2b 搞破坏) ********************************************************************** 某河,某坛的一些人呢,都是没什么能力,爱 “指点江山” 者 其实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 而最基本的东西,他们又不会, 哈哈哈
1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少想青年,多想自己吧
gordon 2017-3-7 04:29
中国一个语境,很奇怪 遇见解决不了的尴尬局面,就多想青年 是因为年轻人幼稚,就跟 “黑社会老大,经常忽悠年轻人去砍人” 一样 。 因为年轻人自制力差 ,还有法律上有一些优势 *************************************************************** 早年的戏行,爱找一些 “家庭破碎” 的女孩子去演戏 因为个人性格的某些弱点,在某些方面能力特别突出 *************************************************************** 这些手法,在历史上 屡见不鲜 知识分子和青年,为什么要冲到前面 ? 潜台词就是青年没脑子嘛 ; 就是 青年是个二逼且没有脑子 *************************************************************** 张学良献金案,日本陆军九一八后就拿到证据,但以“不干涉政治”为由未公开。1935年,政友会揭发此事并追究床次责任。当时床次任递信大臣,首相 冈田 (海军出身)认为张学良献金不算啥,庇护床次。床次病死。不久爆发了反 冈田 内阁的226兵变。 冈田 战后也承认,床次事件引起了青年的强烈不满 ​​​​ 陆军虽然掌握证据,最初倒也不想直接向政党政府发难( 冈田 内阁以民政党为主)。还是政党间在国会争论。但 冈田 内阁耍赖不认账(虽然 冈田 知道属实)——结果导致政党政治信用破产。加上 冈田 内阁对东北灾荒应对不力等等,青年军官就决心直接用武力和“腐败政客”说话了,于是有了226 *************************************************************** 据文革小将的回忆录,也是世俗人物,为青年让路;青年好纯洁,但是蠢啊 年龄渐长,自然变得世俗,也更接地气 *************************************************************** 崔永元,也寄语青年 呵呵
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加拿大女性地位的一点观察
热度 37 赫然 2016-11-22 22:40
看了鼎导的 “ 女性劳动与生育的一些现象的总结 ” 讲几句我对加拿大女性发展的观察,不是鼎导那样有根有据。只是个人小样本的观察。 在加拿大,女性地位应该说是在近几十年里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各行各业里女性大规模的崭露头角。尤其是律师,法官,和政客,女性比例急速上升。政客大家都看到了。而且现在新入职的律师一半是女性(相比20年前90%多是男性),新法官大部分是女性。这个对以后加拿大的政治气候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一切主要归功于社会的进步,对女性歧视的减少。女性的优势得以展开。比较明显的是,现在总体上女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远超男生,尤其是中小学期间。直接后果就是加拿大大学里男女比例急剧向女生倾斜,现在加拿大大学里在校生中男女比例大概是4:6. 就是说60%是女生。由于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加拿大未婚青年中,男性平均就业率和收入是低于女性的。 由于一些封建思想作祟,加拿大近年来和中国一样剩女数量急剧攀升。而同时高学历家庭的生育率下降,不出意外的话,加拿大会迎来儿童父母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下降的年代。
163 次阅读|31 个评论
分享 姐姐又获得全美青年艺术家协会的二等奖
热度 26 席琳 2016-11-19 13:36
2016-11-18 11月16号全美青年艺术家协会 公布 2017年度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今年全美总共有691人得奖,姐姐是连续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获得二等奖,因为协会对申请人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必须在16-18岁之间,姐姐自己大概也觉得不大好意思,接到通知后送了个LOL的短信过来。姐姐毕业的高中今年有14个人得奖,三个一等奖,都是毕业班的同学获得的,七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姐姐以校友的身份,列名其中,放在了校报上,系主任专门写伊妹儿祝贺,只不过学校把姐姐的二等奖,列成三等奖了。在姐姐申报的奖项中,一等奖的获得者今年总共有八个人,比去年多两个,五个是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德州、南卡、和华盛顿州各一个,二等奖16个人中,加州也占去9名,其他各州加起来才七名。这样看起来,至少在我们这个州, 姐姐 应该还是唯一最棒的! 早晨是小不点儿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的 表演 感恩节的节目,八点半到学校的食堂兼礼堂,好几个班的小朋友在小不点的班主任的带领下在不大的装饰很好的舞台上表演节目,表演的是欧洲白人在若干年坐五月花号前仆后继九死一生地飘扬过海到北美大陆冒险的故事,小不点儿穿的是印第安人的装扮,表演完节目,还没等照集体照,小朋友们就饿虎扑食,到下面去吃一大早就摆在饭桌上的玉米面饼子去了。 今天是小不点儿的美女班主任主持学校里的表演节目,开家长会的时候和她聊过天,她和我从前一个同事的老婆很要好,同事全家搬到了夏威夷,小不点儿的班主任就到夏威夷去看他们,住在他们家。同事的老婆,十多年以前是姐姐的班主任,姐姐妹妹和小不点儿先后念的又都是同一所小学,所以说起来,和小不点儿的班主任,也算是半个熟人了。 侄儿开车从省城回老家拍了爷爷的照片放在微信上,说是爷爷今天过生日。碰巧今天也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所以就买了蛋糕和花朵,一起庆祝。领导把我们吃蛋糕的照片放到规模不大的朋友圈里,结果发现她朋友圈中有小一半人,都是在这前前后后,不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结婚的。 妹妹今天很高兴,放开嗓门给爷爷唱歌听,微信传过去,爷爷高兴的都不知所措了。其实妹妹的嗓音不错的,舞蹈基础也好,而在学校啦啦队里面有很多的黑人女孩,都天生是跳舞和唱歌的材料,好动不好静,头脑儿简单, 性格也阳光,不会私底下使坏,这一点对妹妹帮助很大。队里的 一两个白人女孩反而形影孤单,整天围住妹妹转,所以妹妹最近都很开心。 明天妹妹又要到学校集训 啦啦队 了, 只是申请学校和奖学金的事儿,不怎么太上心,眼看又到月底了,还有三四个截至日期等着呢。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时代的倒影 —— 民初時代的湖南青年(转)
热度 1 gordon 2016-6-3 05:22
「中国如为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若谓中国将灭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是我民初在长沙刚进中学时,听见一位国文老师念给我们听的。据说那是满清末年一位革命志士所写的诗句。我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 我所指的民初,就是从民元到民十的十几年。也就大约是一九一○年代。我正由小学转入中学,也是由稚年进入成年。那个时期,是由袁世凯窃权乱国,经过军阀割据,内战频仍,而快要达到国民党兴师北伐的前夕。 上面这一首诗,不但表现了当时湖南人的精神及抱负,也说明了当时湖南青年心焉向往的一个共同鹄的。那便是御侮、雪耻、救中国,同时向外国学「富国强兵」之道。大家还没有甚么这个思想或那个主义的研究和信仰。 个人童年生活的回忆 我 现在用这个题目写文章,固然是我个人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想把当时湖南社会尤其是湖南青年的生活气息,从自己的实际体验,反映出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中国青 年。那虽然只是整体的一部份,也是历史的一片断,可是,湖南和湖南人不能不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页。 五十年前的湖南青年动向,影响了五十年 来的中国局势和现状 。 民国成立以后,我才由私塾转入小学。我在私塾里读了三四年的四书五经。我每天 刻版似的听讲、背书、和习字,后来也诵几句唐诗,学做简短的论文,但是对于塾师所讲授的实在只懂得一点皮毛。我的父亲是由福建永定来到长沙经商的。 他看见 民国建造,万象更新,我不应再读私塾 ,乃把我送入福建会馆所办的全闽小学。不到一个学期,我便因学校离家太远,走读不便而停止。他后来发现我家附近有一个 第二公学,设有小学程度的中学预科,便送我去读了一年。我上了一些国文、修身、历史、地理、算术、体操的功课,立刻觉得那里比私塾有趣味;每天往返上学, 午间回家吃饭,一天也不肯缺课。父母因我好读书而各科又得很高的分数,也同样的觉得高兴。 第二公 学不久改为岳云中学,校长为何炳麟先生。它后来由东茅巷迁到荷花池,离家又稍远一点。我因成绩好,跳了一班升入中学一年级,还在那里继续读了一年。在这两 年当中, 我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启发,复因天天读本地报纸,故对国事逐渐发生浓厚的兴趣 ,许多教师都是过去参加革命工作的留日学生。他们一面对我们讲述日本明 治维新的史实,一面叫我们要知道中国国势的危岌,要学日本的发愤图强。我这个幼稚的心灵,便是这样受了一个终生不能磨灭的影响。 教育界的风气和贡献 那 时湖南教育界眞是充满了这一类年富力强而又富有朝气的教师。 他们有的在留日时期,就已约定不求名利,不做官吏,只以全力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 。其中最有 名的就是曾和黄克强先生合办明德中学的胡子靖先生。 由于这班热心人士的倡导,长沙一个小小省会,居然到处都是学校 ,满街都是学生。 美国教会在那里办了一个 雅礼大学 。同时还有一个高等实业学校,主持的是留德的宾步程;一个商业专科学校,主持的是留美的汤松。也有一两个留日学生所办的体育学校。此外几乎尽是小 学和四年旧制的中等学校。 中等学校以办学认眞出名的 ,为岳云、楚怡、修业和兑泽学校,还有第一师范和长沙师范。女校则以周南和福湘比较最出名。湖南教育在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盛极一时。 在袁世凯当权的那几年,他所委派的湖南都督汤芗铭 ,是一 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我在课堂里常听老师讲日本如何灭朝鲜,并台湾,鼓励我们雪耻救国。我认为他们所说的是天经地义。可是不少教员常因言论激烈而有被捕或 无故失踪的事。后来袁世凯要做皇帝,我又听见老师申斥他背叛民国,说他承认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条件,是丧权辱国的行为,甚至骂他是卖国贼,是专制魔王。他 们又常对我们宣扬讲人格、重气节、牺牲小我、尽忠报国那些道理。 我那时已经常常在报上看见孙中山先 生的名字,但对他的革命历史,和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知道的很少很零星。 我所听到的几乎全是有关黄克强先生的故事 。他于民国成立不久回湘省亲,我便是站在 街边摇旗吶喊的一名小学生,所以至今还记得那种万人空巷的热烈情况。长沙一条很热闹的坡子街,曾有改为黄兴街的提议,因被黄先生反对而未成为事实。湖南的 革命志士虽多,但当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发起筹安会去劝进的杨度,居然也是湖南人。长沙复有不少参加劝进的不良份子。大家觉得这是湖南的奇耻大辱。 教育界更 是忠义愤发,对那些无耻文人,口诛笔伐,不遗余力 。 反日潮流和湖南文风 那时反日潮流,遍及全国,长沙也有抵制日货的运动。最激昂的自然又是 我们这些十多岁的学生。父亲说我聪明好学,对我十分钟爱。但是我看见父亲商店里陈列着强盗牌香烟,有人说是日本货品,我就把那些香烟毁掉了。我又听说赌博 是不良习惯,要救国便要革除赌博,所以就把父亲所喜欢的麻将牌丢进家里的水井。 我常常不知天高地厚的对人大谈国事 痛骂袁世凯。父亲听了,吓得赶紧用手掩住 我的嘴巴。袁世凯暴卒,我听了欢天喜地,以为中国从此大有富强的希望了。黄克强、蔡松坡两位先生不幸先后逝世,我又认为湖南丧失了这样的英雄,中国的前途 一定会很黯淡了。 我虽然具有少年时期的热忱,但是,由于所知道的太不够,无论是思想和行动,都 犯了 上面所述的那么严重的幼稚病 。好在我的求知欲望很强烈,除了小说以外,好读有关国事及世界局势的书籍。我和当时的许多中学生一样, 最喜欢梁任公先生的饮冰 室文集 。我从那部文集里,获得了不少关于日本和欧美的知识。我被他的满腔热血所感动,在学校里做文章,不知不觉的做仿效了他那气壮山河的笔调,尽管那不过 是一个小孩子的「东施效颦」。 湖南的文风一向都很兴盛。有人以为那是所谓中兴名臣曾国藩等一班人的 流风遗韵。我觉得满清末年湖南人从事革命工作的,几乎全是国学很有根柢的青年志士,他们后来办学校,当教员,发刊报纸,对于湖南文风的增进,当然有很大的 影响。我有若干同学,都和我一样的有文学的嗜好,读古文及诗词旣仍不感满足,大家又去阅览林琴南先生所译的西洋小说。我在岳云中学认识了全校国文最好的陈 闿同学。他劝我熟读史记以后,再读前后汉书及三国志。我在那一年的读书及作文上,得自他的提挈,超过国文老师的讲解。 自命不凡的青年心理 我 后来考进了美国人办的雅礼大学预科。 那实在就是旧制四年中学,不过特别注重英文而已 。全校只有一百多人。百分之九十是读预科。前后升入本科的不到十人。主 持雅礼的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传教士。他们 唯恐长沙社会 误会雅礼忽视中国学问,所以聘请了好多位国学湛深的国文教员,又把国文分为六班,不论一个学生是在本 科或预科,必照他的写作程度编入国文班次,每天上二小时国文,每周写文章一篇。我初入预科一年级时,被他们编进国文第五班,不及两年,我便由第五班依次升 入第一班。说起来很奇怪, 我的国文进步最快的时候,正是在这个外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 。 那时长沙青年 不但好做文章,而且好谈国事。大家绝对不是要做官,而是看见国势阽危,政府太糟糕,个个想献身救国。我们并没有学生组织或集会。但是长沙地方小,学校多, 我和他校学生往来及交换意见的机会,几乎每月有好几次。我入学校较早,常被他们看作小弟弟,邀到他们的家里,论时局,言志愿。我遇见不少慷慨悲歌之士。我 们都痛恨日本,但又很崇拜它的强盛。有一位学生对我反复吟哦伊藤博文「醉枕美人膝、醒握天下权」的两句诗。他说伊藤博文就是他要模仿的英雄豪杰。大家都把 日本当作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又认为要抵抗日本,就要学它的军国主义。 也有人觉得日本的一切,是从 德国学来的,我们与其学日本,不如干脆的去学德国。我们知道普鲁士以德国一邦,而能造成统一德意志的局面,我们何尝不可以湖南一省,而把整个中国的国运挽 救回来。一位姓杨的学生一见着我就大谈德国。他对铁血宰相俾斯麦可以说是五体投地的钦佩。他立志要做中国的俾斯麦。他因为幼时跌伤了一只腿子,走路有一点 摇幌。他对我说:「你看我走路都和俾斯麦一样。他也是一个跛子。」这班自命不凡的青年,心很大,志很坚,意气很豪放,不但没有「升官发财」或「扬名声显父 母」的念头,而且俨然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那几位想学伊藤博文和俾斯麦的人,简直有非「争天下」不可的气慨。 这是五四运动以前的一个时期。一般青年的思想,虽然有时候似乎很傻,又很激昂,但大体上还是简单纯洁的。等到五四运动一发动,北京的学潮登时掀 动了全国的学生。湖南的青年也风起云涌的响应起来。当时湖南的督军张敬尧是一个典型的北洋军阀。他很仇视我们的爱国运动,尤其痛恨学生开会演讲和罢课。我 们虽常听见学生被捕,党人被杀,可是,各校的学生不顾生命的危险,依然秘密集会,也有不少人跑到街头去唤醒民众救中国。我的父亲很怕我在外面闹乱子。主持 雅礼的美国老师,也力阻我们和外校学生往来。 那时我们除看上海的「申报」和「时报」外,又常读北京 出版的两种杂志。一是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胡适所办的「新青年」。一是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所办的「新潮」。这两种杂志的每一期每一篇,我都着迷似 的熟读,立刻觉得他们所带思想和主张,很新奇,很够刺激。他们所反对的官僚军阀,正是我平日要反对的。他们所攻击的旧社会旧家庭,也是我一向十分不满意 的。他们说要打倒孔家店,我便写批评孔孟的文章。他们提倡文学革命,我就在学校的「作文」上改用白话文。 我曾因此二事而被学校各记大过一次 。 从 那时起,我不但看了若干外国的新文学作品,而且了解一点西方的政治思想,尤其是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我除了「求知」与「好新」外,一切都是一知半解,听见 俄国革命成功,只知道推翻沙皇专制是对的,而根本不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东西。苏俄以反对帝国主义及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号召,我又觉得它的作风和其它西方国家 不同,而发生一种惊奇和羡慕的心理,只想进一步的多明白一点苏俄的政策和它所标榜的主义。 打破了勤工俭学的梦 我 同班有一位一心想做医生的柳直荀同学,也是「新青年」和「新潮」的忠实读者。他和我很谈得来,虽然我预备要学的是工不是医。我们都觉得无论是读医学或工 程,一定要跳出雅礼的樊篱,而且要离开长沙到上海或北京,才有考入著名大学的希望。我们谈了又谈,计划了又计划,始终想不出一个远走高飞的办法。当然,最 大的问题,就是经费的筹措和家庭的允许。我们一想到自己身无分文,便减少了冒险犯难的勇气。 正当大 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忽然听见「勤工俭学」那个吸引青年的运动。据说那是吴稚晖、李石曾二先生所发起的。任何人只要筹足一二百旅费,就可以到法国一边做 工,一边读书。这眞是天外飞来的好消息。我们于是到处打听长沙有无接洽「勤工俭学」的门路。柳直荀发现第一师范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学生,名叫毛泽东,也有人 说他是师范附小的教员。据说他和北京的勤工俭学组织有联系,甚至很多人传说他是介绍湖南学生到北京的负责人。我和柳直荀认为机会不可错过,有一天便渡过湘 江而至岳麓山脚的一个小村庄去访问毛泽东。我们大失所望的找不着毛泽东。出来接待我的是一个名蔡和森的老学生(我们那时看见二十左右的学生都称为老学 生)。他很耐心的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勤工俭学的进行办法,及学生到法后可能遭遇的种种困难。他便是后来赴法留学而因肺病早死的一名共产党员。 我 们访毛泽东不成而只见了蔡和森,复听了他一篇不太乐观的话,我们在精神上自然受了很大的打击,想要继续向各方查问,又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北门外,和城内的交 通不太方便,始终不得要领。最令人失望的,就是毛泽东不像是一个对勤工俭学有办法的人。凡去找过他的学生,都说是浪费时间而没有结果。我们彷徨了几个月, 便把那个勤工俭学的念头完全放弃了。过了一年以后,另外两个同班同学,胡安恺和周璜,自己筹足旅费到北京,居然达到了去法国的目的。可是他们一在法国登 岸,就找不着工作,又不懂法国语文,所以看风转舵,很快的转到了美国,才算争得了半工半读的机会。那一大批留在法国的学生,旣不能勤工,亦不能俭学。当初 发起那个运动的几位先生,并没有给予他们任何援助及指导。他们的经济来源一断绝,苏俄的驻法代表,就用卢布把他们的大部份变成了共产党员。听说周恩来、陈 毅、李立三等就是属于这一类。 留法不成再进行留美 我 们在雅礼所学的外文是英文,自以赴英美留学为最理想。可是赴英美的费用太高昂,任何人面对现实,便不敢作无米为炊的妄想。现在勤工俭学的美梦一打破,我又 回过头来,再进行留美的企图。我在计划留美的那一年,经过了几非言语所能形容的百般困难。可是, 我很侥幸的一面旣有美国老师辛克豪斯先生的尽力帮忙,一面 又得到了父亲的允许和亲友们的协助 ,居然在我读完雅礼预科的时候,单枪匹马的跑到美国,实现了半工半读,自给自足的志愿。我不得不感谢上苍的护佑及扶 持。 柳直荀便没有这样的运气。他是一位有志气而无决心的好好先生。他一见勤工俭学落了空,不但上海 北京不想去,就是近在眼前的湘雅医学院也不投考。我到了美国以后,除了思家而外,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些志同道合的同班同学。我和他们通音信,详告他们进大学 和找工作情形,力劝他们放胆作留美的准备。不及一年,就有康辛元、陈科美、许滕八几位同学,果然陆续加入了我肄业的意利诺大学。而柳直荀虽和他们一样的想 留美,却始终没有来得成,后来连音讯也断绝了。 有人事后告诉我,柳直荀因为留学失败,学医又不成 功,郁郁不欢,便成天和一班思想激烈的左倾青年在一道,不久就加入了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他在马日事变的时候,居然自称为湖南农民协会秘书长。后来他在长 沙不能立足,便到湘西参加贺龙的部队,不知怎的竟被贺龙所枪杀。他就是这样很不幸的结束了他短短的一生。我现在一想起他,还只记得他是本性纯良的有志青 年。 半世纪来的时代悲哀 半 世纪来,这个时代造成了变化多端的世局,也促致了随着时代而来的悲哀。本来,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只要受一点教育,都是有理想,有志愿,也有求知欲望的。 我们在这个东西冲击,新旧矛盾的时代,一方面看见世界列强的虎视眈眈,人类进步的日新月异,一方面又看见自己民族的抱残守缺,国家的衰弱落后,只有凭着一 股傻劲,满腔热血,有时候奋勇直前,建功立业,转移一个局势,有时候横冲乱撞,到处造纠纷,闹乱子,甚至牺牲了自己,祸害了国家。 就 在湖南这个小范围内,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不满意当时的现状,更不满意年长一辈的那一套顽固守旧的观点和作风。 年长一辈的也因为年代的隔阂,不能给予青年 一种明智的领导 。青年们于是脱离家庭,脱离社会, 跑到外面去求新知识,去找新出路。有的转入大都市去读书,有的跳到海外去留学 ,更有不少人参加国民革命的 行列,其中若干体魄强健者便赴广东投考黄埔军校。这一批四五十年前的青年,便在这半世纪当中,肩负了北伐和抗日的两大任务,造成了今天中国这个局面。而在 这同一时期内,另一批要打破现状,要摧毁一切旧东西。 命运这个东西,是很神秘而不可捉摸的。我们固 然有时可以创造命运,但是大部份仍然逃不了命运的支配。就以我这个大时代中的小圈子而言:我如果当年留法不成,留美又失败,很可能滞留在长沙,做一个与世 浮沉的自了汉。如果柳直荀当年也和我一样的去美留学,说不定,他早已成为济人救世的医学权威。我至今仍感欣幸的就是我的同班同学,除柳直荀外个个学业完 成,个个在事功上有或大或小的成就。 我们虽然没有产生过伊藤博文或俾斯麦,但是也没有人做过伤天害理的事 ,更没有人变成祸国殃民的邪佞。 我在这短文里不谈思想的左右,不论历史的得失,只想把个人亲身经历的片断,衬托出这个时代的倒影。我虽然有点伤时感世,但仍自信这是忠实、客观而不参杂过多个人好恶的叙述。 *************************************************************************************** 注: 留法里边,聂帅是比较顺的。core 2 去的时候就找不到工作了。 *************************************************************************************** 如果有语言学经验的话,老外的语言学很强的。 像 雅礼 这种名校,教汉语也很牛逼 “我的国文进步最快的时候,正是在这个外国人所办的教会学校” ,并不吃惊。 名师名校嘛 像这种教会学校的教育,标准的英美教育。 孔子是另一个塞涅卡 注:看清华创立就知道了,明显国外的老师 说的是对的。 中国的留学生过来,有点急躁,没经验 ,爱胡搞。 纯粹说教育,事实如此。 祸害了好几代人 注:清华走上正轨,是南开大学创办者 张伯苓 先生当清华校长的时期。 张伯苓先生,还是有本事的。(清华、南开的精神领袖是一家人) 南开是个好学校,但是清华有钱,老是挖人。把人家的好老师挖走了, 私立学校怎么能搞的过它呢 。 *************************************************************************************** 这看你怎么说呢,纯粹说教育了确实如此。 但是涉及到抗日,或者其它东西。 英美教的东西,太 fairplay 了,呵呵 除非你像法国一样,从高师高工这个路线走,其实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 也是这个路线。 列宁时候不一定是。不过俄罗斯本身就 “法粉"。 搞了半天,觉得 德国的体育生教育好,呵呵 注: 斯大林搞的对着呢 ,重回帝俄传统。(帝俄基本上还是 列强之一,有钱人的国家。 帝俄的东西是对的 。教育这个东西,基本上都是贵族搞的,不干活,不劳动,成天拿着个书,不知道在研究啥呢) *************************************************************************************** 这事得怨 教育部长 章士钊,他要给它一笔钱。 不过当时的毛君,不是以理论而出名的。
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好端端的青年啊,就这么栽了
热度 57 晨枫 2016-4-27 21:49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4_27_358418.shtml 小偷翻窗入室偷东西,偶尔看见桌上一张艺术照,女主人袅袅婷婷,煞是动人,结果心动,第二天再翻窗回来,就是为了看看真人是不是这么漂亮。小偷倒是不见外,自己从冰箱里翻出东西,煮了两根香肠,再吃了9瓶酸奶,吃得太饱睡着了,被回家的女主人发现呼警,被抓的时候还没睡醒。 关键点:女主人漂亮吗?据说伦家51岁了,就是徐娘也超过半老了?怎么也得3/4老?还有啊,吕童抛们哪,没事别乱照什么艺术照,多害人哪!
1664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青年川普,家族往事
热度 2 gordon 2016-3-24 04:38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就比较好,我父亲很勤奋,那时候他也看很多书,但学习上很吃力。 他好多不会的书,我看一下午就会了 。这也许是赵括和 赵奢的区别。 我干活不如他,从小体力劳动干惯了,而我说实话没干过什么活儿。 网络上的喷壶,纸上谈兵而已。 *********************************************************************************** 赵括的父亲赵奢为什么赵括不行啊,理由很简单。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翻译过来就是“打仗是有关于生死存亡的事,但赵括却把他说很随便。” 人生经历不同,对一个人来说很难的东西,对另一个人来说并不难 。 *********************************************************************************** 及长,我现在学习也很吃力,杂事多了,知道吗? 没有那么多 “清” 时间 啥事也不干嘛,专门学习的。社会上的人不行,杂事太多,心思不静。 注:所以杨振宁很厉害,有 “第二春” ,这个好难的。 *********************************************************************************** 不知道川普到底经历了什么变成现在这样。
1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姐姐在和全美青年艺术基金会谈判
热度 33 席琳 2016-3-4 12:21
2016-3-3 姐姐这两天,有点儿烦,因为她要参加的全美青年艺术基金会的活动和她要代表学校参选毕业班优秀学生奖学金的面试时间有冲突,前者是一个全国性的节目,有一千二百五十块钱的现金奖励,外加一个星期和影视明星们面对面手把手的集中培训,吃住都在基金会的校园里,后者是地方报纸和电视台举办的,闹的动静比较大,面试的时间也就半个小时,如果选中第一名,有四千块钱的奖学金,而且会上报上电视,全学校全学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名利双收。姐姐两个都不想错过,可是面试和基金会的活动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开车来回跑一趟,路上就要四个多小时。而且姐姐的学校和姐姐同样情况的共有三个同学,可是另外两个同学对于去或不去基金会不置可否,于是姐姐就代表学校的三个同学和基金会展开了谈判,要旷一天或半天的课。 姐姐把她和基金会谈判的伊妹儿给我备了个份,从头看到尾,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有大将风度,姐姐学校的老师虽然比较笨,不过也支持姐姐这么做。如果姐姐真能把这一件事给敲定,如愿以偿,那么相信今后没有什么事情,是姐姐做不成了的。 美国有很好多事和机会,但都要靠个人去争取,妹妹这方面,就不如姐姐能干。 不过妹妹今天说,她申请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暑期实习项目,通知已经下来了,需要交一笔银子,并且要在两个星期内回答,去或者不去,给一个确定的答复。
个人分类: 点点滴滴|647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开荒与人口迁徙 (三)——— 小镇青年基数大
gordon 2016-2-28 04:16
“ 象罗永浩这样的小镇青年怎么会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在这一节中,我尝试作出解释。 由洋人现身于广州而导致的 经济混乱以及后来由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危机, 在不同层次的文化精英人物当中—不管他们是否在官—都引发了积极的政治参与 。 群和时代,你懂的 ************************************************************************************** 我也试着解释这样一个事情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谁写的诗,跟我有什么关系 。" 你说呢? ************************************************************************************** 文化精英的政治能量 若将中国帝制晚期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看,没有比 庞大的文化精英阶层和狭小的 官僚精英之间所存在的鸿沟 更为重要的问题了。所谓“文化精英”,我指的是艾尔曼(Bnejamin Elman)所说的“通晓经典的文人”(classically literate)。他们所受的教育,是阅读、理解、甚至背诵将在科举考试中使用的经典文本;不管最终是否得以登科、及第,他们终生以所学为本赋诗撰 文。所谓 “官僚精英”,我指的是文化精英中那部分人数很少、经过京考殿试而获授官职的文人。 文人们为通晓经典、准备繁苛的科举考试而度过 了经年累月的苦读生活,这就将他们同芸芸众生区分了开来。他们的总人数,当然包括所有通过了各级考试的文人,但也应该包括数日要多得多的那些虽一再尝试, 但始终名落孙山的文人。由于考生人数和功名定额之间的巨大落差,很难说登科或落榜的结果一定反映出了考生们在能力上的差异。艾尔曼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论 点之一是,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多少人通过了考试并不是一个最有意义的问题。 财富分布的扩散和教育的扩展造就了人数越来越多的通晓经典者,但通过科举考 试的人数却一直保持稳定。 于是,在大批进入官场的机率近乎于零的人们当中,充满了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沮丧。以下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对于大多数通过了县级 院试的生员和省级乡试的人来说,要想进入仕途实际上是办不到的;而对那些地位甚至还在生员之下的文人们来说,虽然饱读经书,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依然注定 将永无出头之日。所以, 从县里到省里,就绝大多数通晓经典的文人们的处境而言,不管他们多么才华初中或雄心勃勃,他们进入官场并获得政治精英地位的机会实 在是微乎其微,因而只能永远置身于国家体制之外。 毫无疑问,大多数文人之所以追求功名,其价值主要在于 功名是官方对于特殊社会地位的认 证 。即便在生员这个级别,仍然有着许多特权,包括较低的税负, 免受体罚,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致受到当地官差的敲诈勒索 ,等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资助儿子 们获得共鸣也是保证该家庭的社会地位得到维护和改善的最可行的办法。 在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种族制度或爵位世袭制度的社会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便成了在社 会的任何层面获得精英地位的唯一通道 —再没有什么途径能够比这种投资得到更好的回报了。 尽管如此,同样很清楚的是,一些文人利用自己的功 名地位,转而在官场之外投入了从广义上来看属于政治参与的活动。 在地方社区,文人们一般都会从事代理税收和诉讼的活动 ,而这两者都是不合法的—在某些情况 下,在官方看来这些活动甚至还起到了破坏地方秩序的作用。但是,文人们还有很多合法的选择。用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的话来说,不在官场的地方文人造就了一批“准政治性”的精英人物。在地方上,他们在官方体制之外从事着为官方所批准支持的活动。 对于那 些被关闭在全国性政治大门之外的文人们来说,各种形式的地方活动很自然地便成了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 。管理社区事务、编纂地方志、促进和维护地方文化及历 史,等等,对于中国帝制晚期的文化精英们来说成了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并唾手可得的机会。 然而,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文化精英阶层的三百多万名 成员除了参与地方性活动以外,都曾有过读诵诗书的经历,受到了文人学士应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科举考试又通过以国家大事为题(虽然一般来说不会涉及 当朝事务), 除文之外还包括“策论” (“策论”一般不会涉及当前政策,但也许更有意义的是,它会涉及到历朝历代统治的历史经验),而使得文人们心目中“以 天下为己任”的信念一再被强化。在中国帝制晚期的根本性议程背后, 人数相当多的一批文人对于国家大事至少有着某种程度的认识,却又绝没有亲身参与国家大事 的希望 。时代的危机是否能够在政治参与上为他们打开新的路径? 白芝浩(Walter Bagehot)在描述19世纪的英国人民时,称他们“富有睿智并具有政治头脑”,他的意思是, 尽管只有少数人能够投身于公共事务,但英国人仍然保持了 对于公共事务的兴趣 。我们是否能用同样的语言来描述中国的文化精英阶层呢?在中国文人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中,当然存在着使得他们用白哲特的话来说“具有 政治头脑”的倾向。 在这方面,将他们联为一体的因素超过了使得他们分开的因素 。不论地位高低,文人们都有过诵读诗书的经历,而渗透在诗书文本的字里行间 的,则是公民法则和善政良治的基本精神。因此, 对那些不在官场的文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觉得自己同为官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学问与见识的高下,而在于环境与 机会的不同 ,而我们对此也就不会感到大惊小怪了。 注:呵呵,一群爱看新闻联播的 那么,是否有某一个群体能够以一种带有全国性的视野和覆盖面,来应对全国范围出现的各种 挑战?构成这个群体的人们的共同信念是,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而这种认识又促使他们在更大的程度上参与政治。虽然说,一直要到19世纪30年 代抵抗西方的背景下,这一群体的全国性影响力才会为人们所察觉到,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某种潜在的形式其实早就存在于不远之处了。尤其是文人中的一部 分,亦即通过了乡试并获得了举人身份的人,其实早就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全国性精英阶层。他们的人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其中八千人会每三年一次前往北京,参 加在那里举行的会试。在赴京赶考的过程中,来自各省的举人们在北京同来自其他省份的同僚们建立起了社会及文学上的联系,接触到了监考官员, 并浸入到京城这 所谣言流传的大染坊中去,他们因而对于全国性事件是敏感的 。在这一意义上,尽管举人功名来自于省里的乡试,但严格来说,举人们却不再是属于“省里的”了, 而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精英阶层。他们了解全国性的问题,并且还同其他对于全国性问题有着同样关切的人们彼此来往。在魏源的眼里,这一属于“文人中流”的群 体, 不仅对于全国性事件颇为敏感,并认为自己有资格参与这些事件 (参见本书第一章的相关讨论)。 获得功名的人数众多,而拥有功名者所能获 授的政府职位却数量很少,这种差异是清朝从先前的明朝那里继承而来的。 然而,18世纪和19世纪的条件给这种差别带来了政治上的意义 。18世纪90年代的 多方面危机及其后果,对全国各地处于官场之中的精英人物研讨国事起到了鼓励作用。 19世纪初期出现的外来危机又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 ,对权势者的忠诚和廉 正提出质疑。 也许,意义最为重大的是,具有改革思想的官员们处于自己的需求,为举人们通过担任幕友的方式积极卷入政府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 清 代的一般情况是,通过省级乡试者本来是不能够获得为官资格的,然而, 通过担任高级官员的幕友这一重要的替代性途径,他们却获得了参与处理全国性事务的实践 机会。举人们可以以一种社会地位上的平等身份,进入省级官员身边的圈子,在重要事务中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魏源和包世臣 (1775-1855)这两位19世纪初叶最富声望的制度改革提倡者,便是在以举人身份担任省级大员幕僚时建立起自己的名望的,并在盐政和漕运这样的具有 全国性意义的机制性问题上出谋划策。在19世纪动荡不安的过程中,高官们的幕下需要吸收更多本无定所的行政干才,以应对军事和外交上的重重危机。像魏源和 包世臣这样的举人们,因而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到19世纪末,某一总督幕下往往会聚集着数十位杰出人才—他们虽然胸怀大志,但却无法通过传统科举的途径进 入到官僚精英阶层中去。 我之所以强调这一事实存在着的经营阶层的“全国性”特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18世纪90年代所发生的危机, 也是一种全国范围的历史性危机的暴露。 和珅集团的榨取能力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削弱了官僚行政机构的效率,也削弱了大清帝国最为偏远的地方社区的稳定 。这个时 代所发生的民众起义,是由地方官员得不到满足的金钱欲望所触发的,而这种欲望本身,又受到了以帝国首都为中心的和珅关系网络的种种所求的强力影响。但即便 没有和珅,地方政府的财政混乱也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正我们在本书第三章中会看到的,这种滚乱所达到的程度早已引起了最高层的重视。到19世纪20年代, 注入盐政和漕运这样的全国性和地区性机构的运转失序引起了文人们的注意,并激发起了他们寻求在全国范围内解放问题的兴趣。第二,由洋人现身于广州而导致的 经济混乱以及后来由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危机, 在不同层次的文化精英人物当中—不管他们是否在官—都引发了积极的政治参与 。早在和珅死后那几年里便对国内危机 的全国性方面极为关切的一些文人,随着国内危机在整个19世纪的不断恶化,又深深地卷入到了同全国性危机有关的对外事务中去。 由狭小的官僚机构统治庞大的社会 到 了18世纪,国家的勃勃雄心和它的能力之间已经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差距,社会的发展也已经把那个试图统治它的政治体制远远地抛在后面。对于生活于帝制晚期 的中国人来说,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涉及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家族的生存,极而言之,这还威胁到了地方社会的稳定,并因而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 清 代的满人政权为皇位带来了权威,为官僚行政机构带来了纪律,也为帝国的通讯系统带来了效率—在所有这些方面,满人政权所获得的成就都达到了使历朝历代难以 望其项背的程度。然而,这个强大并富有理性的行政系统的内在矛盾却在于, 它的效率在上层要比下层高得多 。尽管这个系统在行政上有着复杂精密的设计,但 它对 于县以下—亦即它本身在地方社会的财政基础—的控制却是脆弱的 。 乾隆时期的人口增长,对不能再扩大的地方官僚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虽然人口翻了一番以上,但县级单位的数目却几乎完全没有发生变化。其结果,则是县级社会的规模和复杂性同负有控制社会并收取税赋的行政机构几乎完全不成比 例。到18世纪中叶,中国停滞的政策框架几乎再也难以包容不断扩展并充满活力的社会和经济。 不仅县的数目没有变化,县级官僚行政人员的人数也没有因应政府 不断扩大的职能之需而得到增加 。作为大清帝国层级最低的朝廷命官,县官们别无选择,只能依赖于不受中央政府考核和控制的当地胥吏。 随着人 口的增加以及相对自由的土地市场的扩大,税收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成本也越来越高。事实上,这使得地方政府的所有开支都增加了,而县里胥吏们则必须无所不用 其极地从平民百姓那里榨取钱财,才能维持这种开支。税收的具体事务掌握在并不住在乡下的下层胥吏手中。这样的编外人员有成百上千(包括收税者和为收税服务 者),一般来说,他们是为县衙门所雇佣的。 这批人工作繁重,但却很少被人看得起,他们通过直接向纳税农民收取费用及杂税来过活 。这种制度为权力的滥用打开 了大门。 国家之所以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而相应地扩大官僚行政机构,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 传统的信念是,政府应当节俭 ,这也是一个王朝是否受到上天佑护的 表征。其次,现存的州县制有其固定性质,并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官僚行政机制的传统之中,这也许还同与每一特定县址相关联的礼仪崇拜有着一定的关系。最后,还 有官员们的双重身份问题—他们既是国家的行政人员,又是文化精英阶层的成员。 要让常规官僚机构的扩展能够跟上地方政府工作量不断增加的速度,就必定会使得 文人身份的专尊性质受到削弱 。官员地位和身份是一个具有 排他性的“俱乐部”,其成员资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所担负的行政职务,还在于他们同缺乏教养和缺少教 育者之间的文化距离 。俱乐部成员对小胥吏之流嗤之以鼻的态度尤其能够说明问题,但正是这些编外人员们对从事者统治乡村中国的种种具体和烦琐的工作。文人士 大夫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和定位,同官僚行政队伍的广泛扩张是格格不入的。 注:古典时代就是如此,担任这个职位不是因为你的能力,而是因为你是北清,他们就认为你有能力。你干的多了,当然能力强一点。机会比别人多。 **************************************************************************** 如果将胥吏阶层纳入视野,我们便可以发现,中国帝制晚期确实出现了 一种人员繁杂得多的地方行政机制,但其代价却在于,收取税赋以及维持执法系统的费用(包括相关的社会成本)高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尽管北京方面一再作 出努力,试图禁止未经授权的收费或削减收费的数目,但这些费用却是为保障县衙门的日常运作所必不可少的。由“政府必须节俭”的论调和官僚机制的排他性质所 决定,这个问题也许是无法解决的。除非出现某种能够使得国家渗入乡村社会的新机制,或者出现某种能够根据社区利益来监督税收的地方自治,没有任何其他手段 有可能使得这个国家与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获得解决。18世纪90年代的民众起义发生的部分原因便在于税收中对于权力的疯狂滥用,这已经引起了洪 亮吉对于地方政府所存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警觉。到了19世纪30年代情况进一步恶化了。在农村地区,鸦片贸易造成了银两短缺并带来了通货失衡,还触发了 由税赋而引起的叛乱。 一种慢性的罪恶,现在演变成了一场不断升级的灾难 。 注: 湘军崛起,呵呵,装逼终于再也装不下去了。
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永浩 —— 卢梭式的青年,永远热泪盈眶,仅此而已
热度 2 gordon 2014-12-18 07:09
现在读罗永浩老师的文字,还是那么真诚感人。 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就那么回事。鳄鱼的眼泪见的多了 休谟曾经给卢梭找过一个工作,但是卢梭干不了。 实际上卢梭并没有什么才能。 “卢梭—休谟之争”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它喻示着整个“文人共和国”的内在紧张,喻示着两种启蒙心性的龃龉 : 卢梭感性、热烈而多变,而休谟则理性、清明而 恒定;卢梭行文铺张、雄恣、奇诡如海洋,而休谟则行文节制、平易、温煦如和风;卢梭崇尚一种简朴、孤寂、内省的生活,而休谟则追求一种文雅、合群、行动的 生活;卢梭不屈不挠地高声控诉“商业文明”所带来的依赖、伪善、算计和腐化,而休谟则声嘶力竭地大声称颂“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自由、文雅、富足和人道。 注:承认吧,休谟的书大部分人都读不懂,更不要说去读康德。 大多数人,也只能读读卢梭的故事。 承认自己认识有限,可能人生会好过一点。 有了这个觉悟,看香港电影,可能认识的更透彻一些。 ( 一早上的顿悟,让我理解了港片 ,美妙的早晨) 顺便说一下,休谟是个胖子,一个死胖子。 *************************************************************************** 罗永浩:我如何培养独立思考意识 如果生在一个落后国家的偏僻角落里,长大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肯定没有人能在思想上给你很大的帮助,很多时候,不要说帮助,就连多少能够互相理解和沟通 的人都很难遇到。除了性和暴力,我在青春期最主要的烦恼就是几乎找不到能畅快交流的人,总感觉身边的人好像不是笨蛋就是坏蛋(好在我自己在很多方面也非常 笨,所以也经常被他们嘲笑,总算大家都能心平气和)。这样想来,辍学后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寻找答案和慰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由于缺 乏明确的计划和指导,我在辍学后读书最集中的那几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学书籍上,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儿遗憾的。在最初的思想启蒙方面,对我帮助最大 的,是大陆零星出版的那些李敖的文集,在九十年代末逐渐看清李敖的真实嘴脸之前,他一直都是我心中最酷的偶像。 胡乱读了几百本书之后,我渐渐意识到我可能不需要学校的所谓“教育”了。幸运的是,稍后我让父母也有了类似的感觉(虽然他们始终都不是很有把握)。 在我十八周岁前的那个冬天,我终于彻底离开了学校。按照那时候家乡人的习惯说法,我的这种退学行为是“不读书了”,尽管还在“读书”的同学们读的都是名著 节选,我读的都是名著全本。每次我尝试指出日常生活的荒谬本质时,都会被那些习惯了荒谬的笨蛋们说成是“偏激”,后来我就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可想而 知,他们因此变得更加有信心了,“你看,你多偏激啊”。 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中国小说家是余华和王朔。王朔最红的时候,我误以为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一些特征,比如满嘴不真诚或不怀好意的真诚、羞于表达 内心、假装浑身上下哪儿都不柔软、讽刺挖苦一切据信是庄严或美好的东西并以此为酷等等,都是受了他的影响才形成的,后来看了胡平的“犬儒病”才慢慢想明 白,王朔只是满足了那个时代的心理需求,并没有带来或改变什么。在一个犬儒主义观念盛行的时代,以明显的犬儒主义风格满足了大众心理需求的作家王朔,骨子 里并不是一个犬儒主义者,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和真诚的人,这是一个令人备感温暖的荒诞事实。二零零七年,王朔接受访谈时说,“我前些年一直扮演一个北京流氓 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我看到报道时非常感动,用混不吝的、 玩世不恭的语气调侃了半辈子之后,他终于还是自己说出来了。胡平在“犬儒病”的题记中说,“人心不会熄灭,但它可能蒙上灰烬而不再燃烧。灰烬本来是燃烧的 产物,但它反过来又抑制了燃烧。拨开灰烬,你会看到重新燃烧的人心。” 虽然我也不可避免地彷徨和脆弱过,但我不记得我这辈子有过“熄灭”或是“蒙上灰烬”的时候。在我长大后看到很多反映类似“残酷青春”这样的主题的文 艺作品之前,我还以为我的青少年时期过得还算顺利。我后来发现我经历过的很多真实事件,比如小时候被几个人渣般的老师轮流摧残,比如在中学的很长的一段时 间里被一群学校附近的流氓无端羞辱和殴打,比如我离开校园之后跟一个女孩子热恋但她一直对我隐瞒着她的妓女身份等等,这些对年轻人来说显然是非常残酷的经 历放到这些作品主人公的生命里,都会成为一个足以使他们杀人放火,或是彻底颓掉成为一个虚无主义者的充分条件。这些事情放在真实的生活里,对很多人好像也 确实会产生类似的结局。但是在我身上,这些遭遇好像只能让我扎扎实实地难过一段时间就过去了,甚至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阴影。作为一个心理素质奇差、随便有 点什么事情都会瞬间就紧张出一身冷汗的笨蛋,我又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内心强大、择善固执的人。我不能确定这里面有多大的运气成分,想来一定是有的;我 能确定的是,我为了一个我希望坚持的东西做过很多努力和心理调节。我做了教师以后,有些和我一样生长在小地方的学生来信说,他们在身边找不到能沟通交流的 朋友,感到很孤独。而且到处都是善意地摧残他们的长辈,整天打击他们拒绝同流合污的信念,搞得他们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坚持和这种坚持的价值了,问我如何保 持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斗志。孤独的问题,我想限于条件,只能用读书的方式来解决。至于肯定自己的坚持和价值,我长大的时候,自我调节的方式和过程大概是这 样的:我不断听到那些在人品和能力上都让我由衷鄙视的长辈们对我说,你不要生气,中国的事儿就是这样,你生气也改变不了的,其实你到哪儿都一样,一定要学 会适应环境,你不要太较真儿了,差不多就行了,你这样的态度到哪儿都吃不开......这种话听得多了,我就慢慢明白了,哦,原来我是一个正直的,对是非 善恶感受强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则的热血青年。过了些年,这些长辈们再次见到我的时候又惊讶地说,咦?你怎么还是这德行?一点都没变?你这样怎么还 没被人搞死?听说你小子混得还挺好?劝你还是小心点吧,你这么臭得瑟没什么好下场......这种话听得多了,我又渐渐明白了:哦,原来我是一个正直的, 对是非善恶感受强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原则,有坚持的热血青年,并且还是个聪明的,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在这个应出版公司邀请写给年轻人看的成长故事的最后,我把凯鲁亚克小说里的一句话,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抄录在这里: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当你试图放弃一个你知道是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希望你能再看看这句话。 *************************************************************************** 罗老师说这一段其实没什么用,大学及其以前的教育,就是学一个素质。 说白了就是concept 和 overview ,一些基本概念和大的图景, 一个 big picture 罢了 就是素质教育,因为研发和社会是不断向前的,为每一个人构建一个知识平台。 不要被平均水准拉下,仅此而已。 而要想真正学到一点知识,需要在这个平台上做深入的研发,能把社会的整个知识体系,向前拱一点点。 仅此而已。 标准化,大批量的教育就是如此。 即使你现在明白了,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研究的问题,或者成为某一个领域专家的问题,应该放在研究生阶段来学习。 注:如果真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 本科以前的教育不要太长。例如 英美国家,大学就是3年。
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空军航空兵24师72团优秀青年飞行员马晓天
热度 32 silentdarkness 2014-9-29 23:25
空军航空兵24师72团优秀青年飞行员马晓天
101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分享 文学女青年
热度 95 辛常诚 2014-5-3 23:58
年轻的时候,对文学女青年情有独钟。 我所说的文学女青年是那种真正具有文学素养的女孩,不是伪文青。 她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一夜丽江这种场景。 喜欢她们用清丽脱俗的文字,恰如其分地绘出生活情感的各种画卷。喜欢她们营造的世界,如暖玉般温润一尘不染。 无数次设想过,将来一定要和这样的女孩在一起。 后来才发现,原来这种生活并非我想象地那般诗意。这些女孩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她们的思绪,无迹可寻。 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数遍窗前的落花也许足够雅致,但不及一句“你快给我打电话”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终于明白女汉子的魅力,她们足够简单。 后来,终于遇到了我的妻子。无意中谈论诗词的时候,她总是嚷嚷说:“不懂!好恶!最讨厌诗!” 这种简单粗暴让我怦然心动。 于是,我有了数年的幸福生活,直到最近,她偷偷买了莎士比亚全集,唐诗鉴赏辞典,古文观止。。。。 上帝啊,救救我吧!
1825 次阅读|52 个评论
分享 青年导师鲁迅呀,太缺德
热度 25 抱朴仙人 2013-10-21 12:46
为了核实资料去找鲁迅的《祝福》,不料却在《朝花夕拾--狗.猫.鼠》里发现这么一段: “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这段我肯定看过,怎么就给忘了呢?要再次研究而且推敲。 最近身为共军后代的体制内人,正和一帮同为共军后代的体制外人被一个孤胆国军后代追得到处逃窜,以至于有人建议要专设避难所群组躲将进去。正觉得愧对先烈,忽然看见此文,特与其他共匪分享 (喜欢瞎开玩笑,但是最近老实点别给人家惹事,所以又是设了仅部分好友可见,看见的未必是共军,看不见的也未必不是共军)
105 次阅读|22 个评论
分享 青年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热度 29 猫元帅 2013-6-2 14:08
青年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724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这就是传说的考试铅笔青年哇
热度 28 船长阿道克 2013-5-18 12:51
这就是传说的考试铅笔青年哇
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混入青年
热度 74 河蚌 2013-5-16 17:27
今天出差江苏,一个新入职的同事正好也要去那儿。他是大连人,大学也是在本城上的,从来没有离开过大连,所以,就决定顺道带他一程。 一大早到了机场,很快就联系上了他,发现他时,他正拎了一个电脑包四处张望。哦,他倒真是轻便,我就问他:“你什么换洗衣服都没带吗?”他说:“箱子在我妈那儿,我头次出门,我妈送我过来的!!”。 然后,从他后面闪出一位身材很瘦面相较老的中年妇女,拉着一个很大的拉杆箱。见到长辈了,我心里这样想着,和她握了一下手,然后就想喊:“阿姨!!”。突然觉得不对劲,到嘴边的话硬是给收回去了,只是说了两句让她放心的话。 回头一想,好险呀,这孩子差不多是90年的,比我小近20岁,他妈再老,也肯定比我大不到10岁,一声“阿姨”叫出口,估计她马上就能石化。 唉,年龄的错觉也会害死人的。没办法,公司里100多人,70后的只有三位,俺是最老的,即使排第二的,也比我小5岁。剩下的都是80后的,主力更是85后。作为一个混入青年队伍的中年人,长时间与青葱相处,难免自己把自己也当根葱了。 毕竟,公司也没有镜子,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你丫已经是一个肚大脖粗的中年怪叔叔了。
个人分类: 工作之余|1067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郑重预告: 关于范适安兄
热度 29 清嘴小麻籽 2013-4-17 16:31
金融界资深文艺青年范君适安, 将于近期在爱坛发表大作 “怀春” 鼓掌,期待中。 范适安 2013-4-17 08:01 关于*怀春。。。
个人分类: 八卦|9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为什么不能和考试铅笔青年一起吃饭
热度 34 船长阿道克 2013-4-10 08:48
为什么不能和考试铅笔青年一起吃饭
674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两位励志青年
热度 18 苏双 2013-2-7 15:29
我一直觉得俺们中国人勤奋努力,其实外国人也有很多励志青年的。 A,越南人,幼时随父母偷渡美国,未遂,后辗转加入澳大利亚籍,20年成长期只能说是颠沛流离担惊受怕,乃发奋读书,毕业后进入ANZ(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投行部门工作,30多岁在新加坡买永久地契盖楼实现财务自由; B,法国人,计算机硬件专业出身,在渣打银行投行部门做IT服务,现自嘲当年就是抗机箱,工作2年,觉得还是操盘手、矿工们的生活有滋味,毅然决然去读了金融数学(课程非常的难)的研究生,现在在定量金融方面独当一面。 wxmang忙总有云:人生就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冠军一样可以笑得最好。
6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青年
热度 6 hanhanl 2012-12-25 21:30
672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青年
hanhanl 2012-12-25 21:30
青年
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遥想当年
热度 5 奥森 2012-12-9 11:20
遥想当年
1984年 中央美院副院长靳尚谊老师 画《青年女歌手》 描绘中国音乐学院一名女学生。 1987年9月1日,喜结良缘
25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分享 为“愤怒”青年正名——至少它们没有让战争打起来
热度 4 gordon 2012-9-16 12:15
虽然我个人也十分不认同“打、砸、抢”,但还是要为“愤怒”青年正名,是他们让战争没有打起来,虽然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那个街头模式,是老毛当年准备早打、大打、打世界大战时候搞的,由于某种不知名的原因或者说是因为行为惯性,这一次又重新运动了一遍。 有限战争会发展成热战,无限战争倒是把战争给避免了,都不易,都不易。 有限战争,中日两国肯定会打起来,所以美国说不参与。无限战争,战争倒是避免了,不过美国重申了自己要保卫钓鱼岛。 说实话,所有的人都应该感谢“愤怒”青年,他们让战争没有打起来,热战,仗一旦打起来,谁又能保证就会仅仅局限于钓鱼岛呢? 每一个人都是人,又不是精确操纵的机器。 ================================================== 日本候任大使西宫伸一去世,野田改口称钓岛,也算是给“愤怒”青年一丝安慰。
572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最近在意大利很火爆得一个青年演唱团体 il volo演绎的“我的太阳” ...
热度 6 lucase 2012-8-19 07:46
http://www.tudou.com/v/IekeoXYrxb0/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7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刘翔是个好青年―回忆2007年大阪世锦赛
热度 21 昊宇 2012-8-9 16:55
2007年写的一篇文章,今天再次贴出来,鼓励刘翔。 2007年在大阪举行了IAAF国际田径锦标赛。我有幸作为运营本部的一员参与了那次大赛。在会场观看了几天比赛,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诺大的会场,到处是美国、日本、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国旗和各种语言的啦啦队,却一直看不到一面中国国旗,听不到“中国加油”的声音。直到8月31日刘翔110米跨栏前一天30日,我是实在坐不住了,心想着明天的决赛怎麽也得让我们的选手在赛场的观众席上看到中国的国旗。 30号那一天我拨通了江坂的中国领馆教育室的电话,领事马上就答应第二天给我们送国旗。31号晚上,我早早就来到会场,挂上我们的国旗。没想到这国旗好像信号,一下子把会场里的中国人都聚集而来。原来会场里有那么多中国人,5分钟100面国旗就全分完了。我们的3面大国旗是这样安排的,1面给坐在后排中间同胞,让他们挥动,2面挂在最后冲刺的看席栏杆上。(那天我们中国人占了2个block,位置恰好在冲刺点。)这时我们座席下方摄影记者席区域有一头上扎手绢的日本记者,对我说“嘿,把你们挂着的国旗给我一面,一会儿刘祥冲刺过来我把国旗给他吧。” 我也有幸参加了刘翔的记者招待会。当时刘翔给我的印象是有礼有节,充满自信,对所有记者的提问都很认真的回答,而且回答的很真诚。根本没耍大牌。当时有记者问刘翔身上穿的T恤有什麽特殊意义,他很认真的说,“这是大阪的朋友送的,有三个“羽”,大概希望我跑的越来越快,象飞起来一样发展吧。“ “每次大赛,所有选手的水平都会有提高,相差也不过0点几秒,谁都有可能夺冠,谁也都有可能失败,每次大赛前,我们都会有极大的压力,我自豪的是,我超越了压力,超越了自我,我是最好的。”这是刘在会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发言。 我觉得刘能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一直保持不俗的成绩已经相当相当不容易了。看到国内网上的一些评论,什么“幕后商战”、“演戏”等,我觉得很沉重,刘翔是一个很阳光的好青年,有哪个运动员会用自己的跟腱断裂去“演戏”呢。 说到这,我忍不住对日本观众对日本选手的反应做一下比较。日本的奥运成绩当然不能和中国比。但是日本的媒体和群众对所有的运动员都表示敬意和支持,无论他们是否拿了奖牌,他们是否出线,他们是否由于伤痛中途退场。比如,在2007年女子马拉松比赛中,日本选手土佐礼子由于右脚外反拇指面临疲劳骨折,在比赛中脸都变形了,终于在25公里处弃权。沿途声援的日本拉拉队很多人都哭着喊“请弃权吧。不要再拼命啦!”而且媒体都对她表示了极大的理解和同情。 我想什麽时候大家机会均一,在自己的工作中只要努力也能有结果的话,可能心态会好一些。那样就会首先将精力放在工作上,以平和的心态看一场体育比赛。我衷心祝愿刘翔早日康复,在今后的比赛中再次取得优异的成绩。即使他以后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哪怕就此隐退,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隐退运动生涯,开辟新的人生道路,会有更大的挑战,我相信刘翔是好样的,凭他的心态,凭他的真诚,凭他的阳光,能做得更好。
87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那时的新青年很大气
热度 14 2012-6-12 10:36
陆小曼无疑是个让男人动心的女子,在绝大多数妇女目不识丁的年代,她是一个可以说外语、能写诗、会画画的异类。她也是绝对自我的人。她总有理由不跟随丈夫,但又不能没有男人在身边。好的是,她的两任丈夫都很大气,也许那也是当时新青年的共同特性。 与陆小曼彼此示爱的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我们知道的有王、胡、徐、翁。有可信的证据说明这四个人有怀疑彼此的理由,但大家选择了绅士风度。在王和陆的婚姻间,胡和陆之情在徐和陆之前、之间、之后都有。但王选择的是要这些陆的玩伴照顾陆。当徐和陆不得不公开时,王得体地祝福他们。我不知道是爱之深还是名之切使然。 其实徐也不可能不知道胡和陆之间的事,但徐也君子般地托付胡照顾陆 -- 那时候陆还没有离婚,suppose正在和徐热恋。徐不在身边的时候,陆多次邀请胡,有次还说人生很短,来行乐吧。 陆和徐结婚后,常常两地分居。这时候陆的花边很多。但人们最常说的是翁。翁给陆按摩、陪陆抽大烟。晚上偶尔在陆处留宿。当然有人会说闲话。徐志摩为此还不得不说几句,他说半解衣襟只是为妙手回春,同榻而卧,不过是为了抽大烟,谈情而已,无法做爱的。不知道伟大诗人确实如此敞亮,还是不无隐痛。徐痛恨大烟,但陆据说是因为病痛一定要抽大烟。陆的开销是一般人薪水的一百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哪个男人跟陆在一起都会累,心里累,经济压力大。 徐志摩不幸离世后,陆多次求助于胡,存下的信件主要是为了争取徐家的赡养费,有时也想向胡“借钱”。但要说这四个男人有一个不够大气的,那就是胡了。胡并没有给与实质性帮助。但胡是精明的,他说如果陆离开翁并搬到北平,他可以负担陆的开销。陆也知道是空头支票,所以并没有离开翁。毕竟翁为她付出实际行动。翁的家产不少,但是后来败掉了。胡的作为会被很多人认为得体。但也看得出他患得患失的一面。在这四个男人里面,要是让我排序,胡是在最后的。
88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分享 花开六尘——首届新生代青年女画家作品展
热度 12 范适安 2012-6-2 12:52
金陵的古情与诗意赋予江南女子清雅温润的情怀,也酝酿了女画家们隽永秀丽的艺术笔触。“花开六尘—首届 新生代青年女画家作品展”汇集了15位青年女画家近60幅优秀作品。青年女画家的作品工细雅秀、淡雅清丽,无论花姿鸟情抑或高山流水,均秀逸流丽而多风 致,流露女性的敏锐触觉。 ——摘自《扬子晚报》 女儿看我时说最近在对印章下功夫。 不由想到年轻时自己对诗、书、画、印也情有独钟。 嘱咐她对字要常练不辍。 为什么诗排第一,因为诗是气韵;书在第二,因为书是结构是线条,是一切用笔的基础;后面才是画、印之类。 老祖宗的字一流,曾送她一本养眼。 临走她说她的毕业画作在15位青年女画家作品展中也送展了,于是抽空去看。 所谓新生代就是代表了艺术的未来。 女儿的画位列其中,希望她累积经年,啥时有自己的个人画展。 在《闳约深美》的帖子里已发了她作品的照片,这里贴的是她及部分其他青年女画家的作品。 (多图连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6fa7010150q9.html
11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啥样的是青年
热度 45 河蚌 2012-5-4 22:10
青年节,单位都要放假半天。 当然,放假的对象是局部的,就象三八节只对妇女,五四的放假也只对部分员工有效,即所谓的青年。 毫无疑问,公司的员工都过了青年的下限,但年龄上限是什么,这个在世界上都很有争议,从28岁到44岁不等。 不过公司向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所以通知很明确也不留余地:“28岁以下员工放假半天”。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当放假令下达时,虽然公司立刻清静了不少,但留下的人却也多了不少,公司毕竟长大了。 转了一圈,所有的管理层都留下了,包括一位还没到28岁的,也自觉地将自己摘出了青年的行列。 俺特意去摸摸他的头,对他的最后一个青年节表达俺的慰问,哦,也是个快当爹的人了。 不过从广义上说,其实公司所有的人都还可以称为青年,除了我。 俺觉得很孤单,于是问:“你们说,我还能过什么节呀?“ 众口一辞的回答:“重阳节!!”
个人分类: 工作之余|929 次阅读|19 个评论
分享 普通青年的悲催光光节
热度 57 辛常诚 2011-11-13 00:01
有微博评论,普通青年光光节上淘宝购物,文艺青年去影院看失恋33天,最后那个,不文雅,也让人伤心。 哦,俺是个普通青年。 普通青年的午夜,正昏昏欲睡看片研究算法泡论坛无精打采中,LD突然急电:零点淘宝五折,我选好了,你负责买!普通青年赶紧点头称是。LD隔着电话乱下命令,普通青年头晕忙乱中,又不敢抱怨。忙到凌晨一点半,终于搞定。 普通青年最近很悲催,LD最近脾气越来越大了,主动给她打电话,那边大怒:“早不打晚不打没看我忙着嘛!”不主动打电话,LD就打过来了:“怎么又不给我打电话!”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鸭梨大得很。 普通青年的光光节工作很悲催,还没睡醒闹钟就响了。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课,教着学生最头疼的数学,普通青年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以前我最讨厌最不想见到数学分析老师,你们的感觉也是吧?”全场爆笑,学生连连点头称是,普通青年更加悲催。。 普通青年的光光节生活很悲催,有家的人幸福,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光光们也幸福,节日的排队无限的机会。只有普通青年伪光光,嘛也木有,嘛也木有!给家人打了一圈电话,只有三岁多的小侄子愿意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普通青年进行友好的交流,作为回报,普通青年承诺提供更多好吃的,好玩的。。。 普通青年痛定思痛,想起大学时的座右铭:“寂寞时,网络是我的情人”。于是,回到情人身边,发现自己在淘宝上已消费196笔33581.68元,算是大房。京东过万,二房。新蛋卓越也接近,贵妃。当当凡客qunar美团等等,都是小妾。。。这么多贪婪的情人,普通青年突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快乐还是应该悲催。。。
1893 次阅读|102 个评论
12下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7 08:17 , Processed in 0.054276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