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53|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2030年世界经济预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0:5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12-27 13:38 编辑 0 r' b6 c* j3 k1 ~0 X0 z
' S3 W8 J) P; s: a+ w( \
BBC报道,英国智库“经济与商务研究中心”(CEBR)对2030年左右世界经济进行预测原报告在这里,读来挺有意思。5 s3 T8 Y6 f" w; y
# L% o$ B7 D# r# i' W" w
1、中国GDP在2028年将达到33.5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2.2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这个预测比大多数时间要晚,但反应了美国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增长放慢的现实。
0 l2 f: r3 h3 }! B7 F0 B2 T, X2、印度经济也将在2028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这有点意外,不过CEBR的理由是安倍经济学将维持弱势日元政策,使得美元计价的日本GDP缩水,印度得以提前超过日本。但印度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明:制造业?资源?服务业?国内消费?& i8 F9 x3 Z1 c9 T
3、英国经济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德国,成为欧洲最大。这也是一个意外。德国经济在这轮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一方面出口大幅度放慢,另一方面背上四处救援的包袱。英国受创相对较小,恢复较快,但英国的金融为主的经济结构看不出为什么会突然持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与其他老欧洲国家甚至美国相比,英国最能放下包袱,从新兴经济获益。Jaguar、Land Rover挂到印度Tata名下了,Rolls Royce是宝马的,Bentley是大众的,Aston Martin曾经是福特,现在妾身未明,但也不是英国的。另一方面,英国正在借用中国投资大搞基础建设(网络、电力,估计以后还会有公路、高铁),这些经济拉动的效果是可观的。英国经济是否会超过德国还不好说,但有实质性的增长看来是很可能的。老狐狸要活过来了。/ A, Q. A8 Y  s- u4 C" W& E4 m+ i% `
4、巴西经济在2011年曾短暂超过英国,但又跌回去了,一直到2023年都不像会再次超过英国。这个不意外。巴西经济炒得很火,但是没有看出来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如何做到可持续增长。但CEBR预测2023年巴西经济不仅超过英国,还超过德国。好在2023年只有10年,我们应该都看得到。7 N- z+ f( C$ E& X4 ?2 t% I
5、英国经济在世界上的表现仅次于中国,将在2018年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5大经济。除了上述原因外,英国的税收较低,人口增长较快,鼓励发展。欧洲Nissan在英国生产,就是因为税收低。相比之下,法国在经济危机中被打蔫了,奥朗德政府试图用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救法国,导致的高税收可以缓解失业和社保,但高度抑制经济发展。不过CEBR对新兴经济高度看好,预计2023到2028年间,印度和巴西都会超过英国,英国重新跌到世界第7经济。但2028年英国经济已经基本上与德国持平,2030年有望超过。
" b2 N2 ^: X5 z6、CEBR对欧元高度不看好,上述预测都是基于欧元继续维持的情况。如果欧元瓦解,德国经济涨势增加,其他欧洲国家颓势加剧,估计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首当其冲。如果欧元维持,德国将从2013年的世界第4大经济跌到2023-28年间的第6大经济;法国从2013年的第5大经济跌到2018年的第8大经济,在2028年进一步跌到世界第13大经济;意大利则从2013年世界第8大经济跌到2028年世界第15大经济;西班牙从2013年世界第13大经济跌到2028年世界第18大经济。另外,欧元甚至欧盟瓦解的话,有助于英国重新“平等”融入欧洲经济,各个击破,分割包围,而不是英镑独自面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欧元,也不用再担心脱离欧盟受到欧洲贸易壁垒的问题。
' y* S* U0 }' t' B' |+ ~6 s) e$ t7、2013年,俄罗斯经济超过了意大利,跃居第8位;加拿大经济超过印度,跃居第10位。加拿大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印度卢比贬值,估计加拿大经济和加元在经济危机中受到打击较小也有关。在世界前30大经济中,伊朗从第21位跌到第30位,经济制裁真是起到很大影响。南非从第28位跌到第33位,国内政治经济动荡的影响继续发酵,个人估计曼德拉去世后,南非政治内斗可能会加剧,进一步影响发展。; q2 f- x1 `  Y
8、CEBR对新兴经济十分看好,预计到2018年,俄罗斯跃居世界第6,印度第9,墨西哥第12,韩国第13,土耳其第17,泰国第27。到2023年,印度世界第4,巴西第5,台湾也达到第19。CEBR的报告全文下载还要提供很多个人信息才能下载,没有去费这个事,不过很好奇,CEBR是如何得出俄罗斯、墨西哥、印度、巴西、土耳其的增长结论的。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天然气出口,在世界性页岩油气开发的大潮中,俄罗斯的传统石油天然气出口市场如何独善其身,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向乌克兰出口天然气降价1/3以利诱,这样的措施在经济上也是不利于理性增长的。墨西哥制造业高度依赖美国,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潮流中如何得益,这是一个问题。土耳其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明确。  q& z: U- x/ x
9、到2028年,预计中国第1,印度第3,墨西哥第9,韩国第11,土耳其第12。如前所述,法国将在这些国家之后,位列第13,意大利、西班牙更加靠后。有意思的是,CEBR还预测,到2028年,如果能维持政治稳定的话,尼日利亚、埃及、伊拉克和菲律宾将进入世界前30,不知道谁将被“顶”出去。
8 g/ P! @0 R3 R- U
, u, A" _7 ?4 w" Y. S* F. k智库预测从来是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对于CEBR的预测,具体名次和年份不能太当真,具体国家的排名也不能太当真,但有几个大趋势可能是靠谱的:4 K$ q" q4 @+ z8 [8 m+ I  P4 h
1、中国经济将跃居世界第一,这几乎是共识,没有多少异议
9 a& Q* K7 ~% D) l: C2 [/ H2、美国经济依然强大,中国经济超过美国,也只是勉强超过,切不可忘记这一点
% n, @: S% {) }9 Z" g0 M" R& n3、欧洲经济可能重新洗牌,德国相对萎缩,法国加速跌落,英国可能强劲勃起,但欧洲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明显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欧洲作为整体的世界政治影响将进一步降低,欧盟(如果还能维持在一起的话)内的话语权也将重新洗牌,估计法国的政治领导将大大掺水' @1 Z; {8 h$ z  v2 j. e8 k
4、新兴经济将带来新兴世界秩序。不管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南非这些国家在2030年的世界经济排名中到底位居哪里,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政策至今基本上围绕这美国、日本、欧洲,较少考虑新兴国家。可能要把眼光放宽了。对于印度、东南亚,中国不仅在政策上要重新定位,也应该在文化和思想上重新定位,不要把眼光专注在争端,更要看到共同发展、互利互惠上。
  z; O, T% q. d) X3 p
+ z0 u5 v4 B8 K& d+ ^: Q" B4 C但是BBC的另一则关于年轻人就业的报导或许应该结合起来一起看。调查发现,美国经济尽管在恢复,但大学新毕业生的internship正在成为免费(或者接近免费)劳动力的途径。很多大学新毕业生为了获得起步工作经验,自愿以免费或者实际上免费的待遇为大公司工作,但大公司正在利用这个窗口,无视internship本来应该提供的训练机会,而实际上把他们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由于就业市场严峻,这些年轻人只有自愿被剥削,以换取工作机会的敲门砖。欧洲的青年失业问题更加严重,有说法在西班牙、意大利等经济困难的国家,青年失业率的官方数字是40%以上,实际上可能高达70%,大量年轻人成人离家后,反而回到家中,和父母同住。这将成为欧洲的严重社会问题。印度的问题不一样,工作机会实际上是有的,但严重缺乏受过基本训练的熟练劳动力,但印度教育根本不适合培训熟练劳动力,所以造成大量失业。南非、埃及、突尼斯,都有严重的青年失业问题。有意思的是,中国大学生也有严重的就业问题,但BBC的报道里只字不提。不知道是不知情(不大像),还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值一提”。

评分

参与人数 7爱元 +43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10 有意思
老兵帅客 + 6 谢谢分享
农民家的狗 + 2 涨姿势
山远空寒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夜观天象 + 4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4-1-3 14:41:12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可能强劲勃起. 勃起一词用的真是精妙啊!偶不得不服。晨大就是晨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4-1-1 22:24:37 | 只看该作者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3-12-29 13:20 7 U+ O$ k; M8 c* s: W" n" t4 ]* a
还有1.2万公里的高铁,这可以拉动多少内需?要做数据,很容易的。
$ O* J( |, x$ V- h8 Z马上又要开始经济普查,GDP数据又会来 ...

' m* M8 g  j/ x( B5 X+1
1 {& ~  E  P& t我家人  亲戚 朋友 同学在全国各地开的中小型超市9 m/ n4 ]" [+ z% H# N) f
实际年销售额最起码均在200万以上,上报就说每个月只做3万营业额
) X1 S. L' L2 ^  `. U  t每个月交税就象征性的收900国税 300地税7 g) I0 A" m! u' x6 d5 g
中国GDP的低估可能很严重
5 r/ w. |8 [$ Y, e  V% u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5-5 09:12
  • 签到天数: 523 天

    [LV.9]渡劫

    49#
    发表于 2013-12-30 16:37:41 | 只看该作者
    青石崖下 发表于 2013-12-27 23:07 3 V5 A+ D. e2 f
    我给晨大提供官方完整版的下载地址吧。
    - c9 f" g! d& ]9 j$ o0 v9 V" l' C4 w7 e0 z* J, X: I( q- \, Z1 \
    China 2030: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feature/2 ...
    & \" a. m8 |! _8 Z1 m
    呼唤大仙们对比分析下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5-5 09:12
  • 签到天数: 523 天

    [LV.9]渡劫

    48#
    发表于 2013-12-30 16:37:16 | 只看该作者
    青石崖下 发表于 2013-12-27 23:07
    * P3 f* Y$ l' S我给晨大提供官方完整版的下载地址吧。
    ) t6 e2 v& p7 }( x, D+ B1 o8 p! w8 ]8 i7 s2 \  K% P
    China 2030: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feature/2 ...

    ' v! r" ?- u- P呼唤大仙们对比分析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2:58:34 | 只看该作者
    大卫 发表于 2013-12-29 05:47 . R8 i9 t. `# k& ?( u9 U1 u) R
    排他性的殖民地市场更类似美苏争霸时的OCED与经互会,属于有分工有协调的经济联盟,但又不同于单一国家的 ...

    ' d* W7 C7 [7 B: Q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市场整合远远超过OECD与经互会。殖民地在法律、关税、官僚体系上与宗主国是无缝连接的,而不只是优惠。OECD和经互会只是互相排他,并不排除对方体系之外的国家。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07:04
  • 签到天数: 2787 天

    [LV.Master]无

    46#
    发表于 2013-12-29 20:20:12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8 22:46 1 ]. M1 ?; z: c; M" O0 S& j1 Z, b2 J( y
    只能说,这样的“可靠消息”见到过很多次了。明年不需要等太久,一起看吧。 ...

    * v  J: R! F2 ~' ^1 R还有1.2万公里的高铁,这可以拉动多少内需?要做数据,很容易的。
    2 x" |$ m! c, o马上又要开始经济普查,GDP数据又会来上去一大截。* r; L' S& x" u+ u, E
    现在月销售额小于2万的个体经济不用交税,实际上这一块统计起来就更困难了。
    2 I. A& Z; Z3 q  f. l实际上国内有很多土财主,文化不高,混迹于各种批发市场,年收入丰厚,出手阔绰,这才是土豪的含义。
    ; S" ^9 a% R, B. [( [' ?, ^1 [, t这些人才是购买囤积房产的主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3-12-29 19:47:0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8 22:49 : y) }+ A) V5 K
    海外殖民地是属于“本体市场”体系之内的。最大的经济肯定是和最大的市场相连的,在资本主义早期更是如此 ...
    ( q5 _' k: a: Y1 I
    排他性的殖民地市场更类似美苏争霸时的OCED与经互会,属于有分工有协调的经济联盟,但又不同于单一国家的统一大市场。8 E; a& \5 @! E, a: b6 q7 h1 j

    ' h3 @! o" t, n9 y6 q而单一市场规模越大,其满足内需的自我实现,即经济的内循环也越强,比如重商主义时期英国的外贸依存度恐怕要超过了现在的美国,而中国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也将更加依赖内需。* y; u5 e* s6 x4 ^$ E1 ?) z/ H! [

      N7 A! [: i! _当然,清中期的中国又走了极端……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3-12-29 13:0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3-12-29 13:47 编辑
    1 @* w6 Z$ }; F$ Q' n) T# m, j+ k9 e1 j4 a2 d
    从威尼斯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到海上马车夫,乃至英国崛起时代,相较于欧洲大陆,富甲天下的他们可能都不是丝绸纺织品、香料、黄金、人口甚至金融服务等主要贸易商品的最大及最终消费市场(因为人口与消费结构等原因),但由于地理、历史、技术实力等原因控制了贸易通道而迅速致富。
    % f% l, [. A' B) B* I6 ?
    % C* H7 B& i( s/ @$ o5 Y) o直至大英帝国凭借庞大的排他性海外殖民地市场才终结了这种状况(之前也拥有广大殖民地的两牙并没有完成这种转变),但维系殖民地体系不可避免需要支付高昂的代价。而且殖民地毕竟不是本土市场,当时英伦三岛自身的市场容量或还不如法兰西帝国和哈布斯堡皇朝等。
    $ W& D( W1 m( N, F; C6 R
    2 i  D0 U: m. q& V2 R4 U4 {7 T; z5 W到美国依靠“门罗宣言”、南北战争及“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等政策,打破各殖民地大国的市场垄断后,依靠自身作为最大的单一市场和控制拉美经济腹地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世界第一强国。/ u5 r" F5 w1 h; I- f
    5 m8 K2 l$ Y& c1 O* {: Q7 M
    其实,就是现在的香港、新加坡,乃至英国、瑞士等地区,他们的市场容量都有限。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都是因为占据了进出其他庞大市场的节点而继续维持着富裕。
    % V5 A2 z9 M8 e# X

    点评

    威尼斯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到海上马车夫这一段都是工业革命以前的事情了  发表于 2013-12-30 00: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3-12-29 01:52:5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8 14:49
      a; H. U" K/ ^- D( L+ V# D# c海外殖民地是属于“本体市场”体系之内的。最大的经济肯定是和最大的市场相连的,在资本主义早期更是如此 ...
    5 s) T' g+ |& w6 P/ v0 s
    海上马车夫确实是一个例外,荷兰确实是完全通过垄断航路而崛起的,不过这种崛起缺乏后劲,昙花一现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22:49:00 | 只看该作者
    大卫 发表于 2013-12-28 02:43 * G# u. Z+ ]" \; W& |' g
    西方近代以来,最富有的基本都不是最大的市场,而是控制了通往最大市场的通路。只有崛起后的美国是例外( ...

    - b( T1 ~2 u, M. e海外殖民地是属于“本体市场”体系之内的。最大的经济肯定是和最大的市场相连的,在资本主义早期更是如此,那时国际贸易远没有现在发达,国际贸易占经济的比重较低。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22:46:07 | 只看该作者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3-12-28 01:20
    , J/ ^2 I0 F& H# F% @  H% ?中国明年经济形势很不乐观,有可靠消息来源表明中国经济明年争取保65,通缩已成定局
    , }; j/ z, P! t
    ( O* {9 j7 h, t更可怕的是金融炸弹不 ...
    1 V, y2 G0 K; x8 l0 d( H+ C
    只能说,这样的“可靠消息”见到过很多次了。明年不需要等太久,一起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3-12-28 22:39:17 | 只看该作者
    大卫 发表于 2013-12-28 08:43 ) Q9 k% r1 r3 Q6 l0 }' U* j& V% @' e
    西方近代以来,最富有的基本都不是最大的市场,而是控制了通往最大市场的通路。只有崛起后的美国是例外( ...
    ) X2 L$ r. u2 V& A
    德国是欧盟核心,但是海军弱的不能再弱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3-12-28 16:43:22 | 只看该作者
    兜胖胖 发表于 2013-12-28 14:21
    2 J" b0 [# j. I2 \6 z林毅夫有个理论,就是说在大型工业国家里,为什么美国一直遥遥领先,是因为美国的人最多市场最大,那么为 ...

    ; o9 M- m* P: L4 G! ]( N2 O  J* K西方近代以来,最富有的基本都不是最大的市场,而是控制了通往最大市场的通路。只有崛起后的美国是例外(大英帝国是依靠庞大的海外殖民地),既是最大的本土市场,又控制了进出的通路。这可能是资本进化导致的,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 e) z1 V, d% m0 l  }' d4 R# {3 Y6 y* C/ m6 C- f
    中国是否能复制这个模式,还有待观察。0 g' [' e1 w8 N' }- L
    ; M/ r, R& \0 R
    而现在美国试图主导的TPP,也隐含了逐渐排除中国、重现当年美苏打群架的局面。但如何破解当今中美经济你总有我、我中有你的珍珑,只有天知道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3-12-28 15:35: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成第一了,你知道得消耗多少能源吗,如果你理解这个你就理解为啥这里面俄罗斯也会大幅增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3-12-28 15:20:2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明年经济形势很不乐观,有可靠消息来源表明中国经济明年争取保65,通缩已成定局
    + T, k0 ~, B, k  C! h3 S! r4 L2 y+ _% C
    更可怕的是金融炸弹不仅没有拆除引信,某些机构还在加快引信的倒计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5:01:15 | 只看该作者
    兜胖胖 发表于 2013-12-28 00:21 & k* H6 Y' V5 j
    林毅夫有个理论,就是说在大型工业国家里,为什么美国一直遥遥领先,是因为美国的人最多市场最大,那么为 ...

    " [5 l3 F; Z  {4 a. ^' T同意这个看法。不过这一切取决于中国的长期政治稳定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架构。前景是光明的,细节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挑战是巨大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3-12-28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兜胖胖 于 2013-12-28 06:50 编辑
    ' Q1 Y' k' V  d8 G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8 05:52
    7 D7 [; v6 h1 T, u3 ~" Q5 I被你这么一说,看来有希望。广东浙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要看他们的产品市场在哪里。如果是出口, ...
    * Z, v1 j6 r: |5 H
    ( q+ `  [7 R# r' Y  [* I
    林毅夫有个理论,就是说在大型工业国家里,为什么美国一直遥遥领先,是因为美国的人最多市场最大,那么为了节省研发成本大部分厂商都要把研发中心放在这里就近研究市场,研究人员一多,出来的成果就越发多(同时最大的人口规模本身也意味着最多的聪明头脑再加上来外的高技术移民),技术升级就能更快,而一旦被美国采用的标准,因为市场规模最大的规模效益导致成本就更低,应用更广泛,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研发,所以总体来说美国的技术发明最领先,就算别的国家搞出自己的一套,也因为市场规模和成本的问题比不过美国的沦为小众,日本自己的那一套电脑系统打不过美国的电脑系统就是这个道理. N0 p  S9 E* U9 Z; w+ z5 S$ _
    * E, e( `; Y: r: T) _1 P
    那么当中国内需全面启动,接替美国成为最大市场的时候,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人才会往中国流的(虽然速度不会像美国二战那样立竿见影),别的国家没法接替美国成为科技中心,但中国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有这个潜力,最多的人口带来的大市场也是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遥遥领先的原因,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将重新发挥这个巨大市场的优势。(同理,理论上印度未来也有这个潜力)! f: C* `1 Z0 M
    6 u- `+ q$ g$ C+ m
    用他的这个理论,苏联被美国干掉,除了计划经济的一些痼疾以外,苏东集团的经互会体系规模远小于美国二战后主导的自由市场体系,也就注定了必败无疑

    点评

    这是有道理的,人口优势会在亚欧非三块大陆的联合体充分体现出来。  发表于 2013-12-29 21: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3:52:18 | 只看该作者
    兜胖胖 发表于 2013-12-27 23:37
    " B5 l0 |- G+ `, v$ q7 ^& L其实有先例的,就是韩国,从五十年代后期一直混了四十来年的高速增长,虽然亚洲金融危机栽了一个跟头,但 ...
    5 o* F# _+ [- z6 E4 H( N# r1 h  o
    被你这么一说,看来有希望。广东浙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要看他们的产品市场在哪里。如果是出口,那就只有往越南、孟加拉转移了;要是国内市场成为大头,那往西部转移就是最合适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3-12-28 13:3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兜胖胖 于 2013-12-28 05:40 编辑 & h& g3 Y9 g' p$ t% L# \% `1 _7 ?3 V8 t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8 05:23 7 r: u+ d2 {7 H- L/ o
    7.5的增长率能继续保持17年甚至更久吗?我怎么觉得会下降啊?那样的话,那是连续50年保持7.5以上的增长率 ...
    3 |6 n- j. o1 x8 C8 ?
    / x  }' I6 O* Y! d* y( M
    其实有先例的,就是韩国,从五十年代后期一直混了四十来年的高速增长,虽然亚洲金融危机栽了一个跟头,但后来又高速恢复了几年
    ( [* a8 O' f/ {. f: P! ]3 M+ d& w+ {) I9 j; p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代表一个国家的平均生产水平(中东油霸之类的资源出口国除外),中国现在与美国的比例大概是1:8,这大概是50年代中后期的的日本和70年代后期的韩国台湾的水平,按照历史经验,继续混个20年的高速增长还是有希望的。. B( g0 h8 ^) r: x* f+ d6 E  ]. O

    * Y& U+ b. `  L- G* X9 M, O这个客观前提是资金与技术相对流动顺畅,如果中国变成世界公敌被封锁,或者中国脑子抽了重新闭关那就没办法,主观前提是政府一定要做好结构升级的引导,比如广东浙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云南广西转移,别转出去给越南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5 08:07 , Processed in 0.05587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