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8 18:17 编辑
7 d2 v8 T Z# m3 F
3 I, i% b# p! _# X5 z《南华早报》引用中国《雷达学报》报道,中科院空间信息研究所用高分3号卫星,成功试验了完全无线电静默的空地通信。
8 N' b2 i) ]) @, C
# ~& V s T* l- ~一般说来,要无线电通信就必然需要发射电磁波,这不仅是对方截获和干扰的机会,也可能导致反辐射攻击。能做到完全无线电静默,还能通信,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原理很简单。
% B- O5 ~8 }. \9 H! E0 `" a5 S" @5 g' k% t9 Q# U4 M3 c- K
用一块布满高反射率小反射面的平面,控制各个小反射面的角度,在空间高精度扫描下,就像读二维码一样读出地面要发送的信息,但地面又完全不发射无线电波。
* D0 j9 O+ t. H5 c& @6 P& F+ c
& b$ p& Q3 k% L/ T“无线电二维码”板在技术上没难度,但需要一定的尺寸,否则空间无线电没法读。空间的低轨道卫星需要高精度合成孔径能力,在一次过顶中,在各个角度反复扫描同一地面目标,图像重叠后可以大大提高最后合成图像的精度,以达到“空间读无线电二维码”的效果。民用级中轨道SAR卫星可以轻易做到亚米级精度,甚至有报道达到厘米级精度,军用级可能可以读出有用的二维码。( U5 v8 O7 [* [
2 i3 H; Z' P( B3 I9 R9 @
从空间往下传信息,只是简单的空间发送、地面接受问题,没难度。SAR雷达可以作为数据链天线,反向向地面定点高速发送大量数据。2 U7 s4 T& \" {8 L8 V3 K
/ S) n4 A n; Q( P2 F4 p% M
这样,对于地面来说,就是在无线电静默中完成通信。
9 Q3 D- ^( I7 K k. y
5 l( }+ y( m, |地面的“无线电二维码”不仅可以用在陆地上,也可以用在海上。用在飞机上可能还是有点挑战。在陆地上,需要克服环境干扰;在海上,需要稳定平台。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 H8 |' W2 I- o' Z! D9 e3 G. `2 A: T4 `% R! I: K; L# d
在原理上,这是不可截获的。除非对方的SAR卫星知道在什么时候往哪里“看”,就没法截获,也没法干扰。但这也决定了不能实时通信,不是地面想什么时候“发报”就能什么时候“发报”,窗口取决于低轨道SAR星座的密度。地面收报也是一样,只有SAR卫星过顶的时候才能下传。这也需要足够大的“无线电二维码”板,不是哪里都有这个条件的。一块板子能发送的信息也有限,板子多了安放更加麻烦。所以这不是对常规通信的取代,但是非常有用的补充。
3 G( Q# u1 c$ m7 b; J2 F( Q! Z2 F, h
但思路扩大一点:激光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有利于缩小“空间可读二维码”的尺寸;高空无人机的距离比低轨道卫星近的多,也有利于缩小“空间可读二维码”的尺寸。获悉地面用猝发信号. Y" B% `9 i' s
" N {: A( z7 W' J! }* ^
有点奇怪:这似乎不是多复杂的思路,怎么会没人早想到?! p, \, `9 |* L( ?
; }$ v8 p# {& t- V! ^5 f. g
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思路特别活跃,没准真是谁日常扫码时想到,“何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